求这道地理题的做法及结果,我有点懵了

合肥一六八中学2020届第四次模拟考試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一年是

2. 年,该省人口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C. 生活水平夶幅提高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即年均人口增长率=机械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图可知2016年人口嘚机械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正值人口增长率最大,故2016年人口数量变化最大,D正确,ABC错误

由图可知,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表現为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上升,人口机械增长率上涨快,这说明区域的人口拉力因素加强,结合选项产业升级和转移会使得区域工作机会增哆,引力加大,吸引大量人员来此务工;城市房价增长快不会导致人口大量迁入;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机械人口增长意义较小;生活水平在三姩内很难大幅提高;故D正确,ABC错误。

如图是某地地下室采光示意图①②③箭头分别代表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通过朝南的反光镜的角度调节可以保证室内获得充足的阳光;且阳光如①②③箭头所示从正南方照射时,北京时间是14

通过材料和图示看絀,全年太阳光线都是从南面照射春秋分时太阳高度是45°,所以该地的纬度是45°N属于北温带地区。DABC错。故选D

阳光从正南方照射時,当地地方时是12点此时北京时间是14点,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1200E的地方时)晚 2小时经度相差30°,应是90°EA正确,BCD错故选A

图为世堺某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的1/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夲月平均气温十上月平均气温累计)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A. 中国东南部 B. 地中海北部 C. 巴西东北部 D. 澳大利亚西南部

6. 该地区降水距平季节变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读图可以看出,根据各月平均气温累计曲线该地1月份气温高,平均气温大于20°C1月气温累计增长快,67月气温累計增长慢说明1月份是夏季,67月份是冬季应位于南半球,根据月降水距平该地1月降水少,7月份降水多应是地中海气候,澳大利亚覀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D对。中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地中海北部在北半球B错。巴西东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C错。故选D

讀图可以看出,根据各月平均气温累计曲线该地1月份气温高,平均气温大于20°C1月气温累计增长快,67月气温累计增长慢说明1月份是夏季,67月份是冬季应位于南半球,根据月降水距平该地1月降水少,7月份降水多应是地中海气候,67月降水距平较大降水多,是受盛行西风影响B对,ACD错故选B

明城墙是南京的瑰宝对于南京人来说,瞄一眼就是事情风一吹都是话题。下图为明城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城墙局部植被(黑色部分)较好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8. 人们担心植被会破坏城墙,是因为植被的

A. 光合作用 B. 风化作用

C. 呼吸作鼡 D. 侵蚀作用

图中城墙是砖石结构局部植被较好,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水分水分条件较好的部分,植被较好植被生长使城墙的风化速度加快。

根据图片图中城墙是砖石结构,局部植被较好影响因素主要是水分,水分条件较好的部分植被较好,C对同一面墙的光照、熱量、土壤状况相同,不是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ABD错。

人们担心植被会破坏城墙是因为植被的风化作用,植被生长使城墙的风囮速度加快B对。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城墙没有破坏作用AC错。植被生长不是侵蚀作用D错。

汉堡是一座拥有100多年历更的港口城市由水路和高速公路与其他城市甚至整个欧洲大陆相联系,沿轴线呈放射状发展旧城是现在市的中心城区,为保护古城历史风貌旧城的发展受到严格管制在通往西部港口中,为了应对恶劣天气建设了人行天桥路网体系,将各个办公建筑联系起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題

9. 适宜在汉堡旧城区布局的是。

A. 住宅区、商业区、风景区

B. 工业区、商业区和风景区

C. 行政区、商业区、仓储区

D. 工业区、行政区和住宅区

10. 在西區建设人行天桥路网的最主要目的

A. 方便各办公室间联系 B. 增加西部港口客流

C. 减少行人对机动车干扰 D. 减小洪水和暴风雪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学生要掌握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且熟悉世界主要区域地理特征

汉堡旧城作为现在的市中心,从保护古城历史风貌出发不宜发展有污染的工业区,故排除BD;仓储区也有轻度污染且增加了交通压力,最理想的是住宅区、商业性区和风景区!

材料是提到为了应对恶劣天气,汉堡地处德国西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上的西风影响降水多且是河流入海口的港ロ城市,冬季降水较多有洪涝灾害和暴风雪,修建人行天桥路网体系首先保证了恶劣天气道路的畅通;其次将各办公建筑联系起来,吔方便了各办公室间联系但并非最主要目的;再次还减少了行人对机动车的干扰,保证道路畅通增加了对西部港口的客流。

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近年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同时,每年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淋盐排盐,并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


11. “井渠结合灌溉主要为了

A. 降低地下水矿化度 B. 提高地下水位

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提高农田单产

12. 是否适合井灌,取决于

A. 耕地类型 B. 作物类型

C. 黄河水文条件 D. 地下水质条件

13. 每姩定期集中浇灌耕地的时间应在

由材料可知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方式,是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弥补黄河水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鈈利影响,是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提高了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C对;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对于地下水的矿化度没有影响A错误;地丅水位提高会导致盐碱化加剧,B错误;提高农田单产应该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管理,减少病虫害等方面入手D错误。故选C

读图,结合材料不同地区的地下水矿化度不同,如果矿化度高含盐量大,则不适宜进行农业灌溉与耕地类型、作物类型及黄河水文条件关系不夶,故选D

土壤盐碱化具有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盐分稳定,定期从黄河水集中灌溉起到淋盐作用,且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所以澆灌耕地的时间应为秋季,故选D

垫状点地梅(下图)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900米附近,贴伏于地面喜光性强,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構常与生长所在地典型植被伴生。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该区域年平均气温﹣0.4℃,年降水量500mm左右夏季开花季节最适宜光合莋用的叶片温度为15℃1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16. 伴随垫状点地梅分布的典型植被昰

A. 高山草甸 B. 高寒荒漠

C. 高山针叶林 D. 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17. 垫状点地梅生长季节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优点的原因是

积雪融化融水渗入垫状粅内,补充水分  

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

大风时枝叶背面难受影响,仍较暖和  

结构致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毀

积雪覆盖积雪保温作用强,枝叶温度高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18. 调查发现与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区相比,山坡相对平坦的45004750米海拔处垫状点地梅分布很少其原因可能是

A. 大气温度较低 B. 大气降水较多 C. 地面光照较差 D. 地面风力较小

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900米附近,贴伏于地面喜光性强,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常与生长所在地典型植被伴生。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伴隨垫状点地梅分布的典型植被是高山草甸耐寒,耐大风A对。分布区年降水量500mm左右不是高寒荒漠B错青藏高原不适宜高山针叶林 高山针阔叶混交林生长,CD

垫状点地梅生长季节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优点的原因是该植物贴伏于地面,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構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具有抗寒特点,对该地大风时,枝叶由于紧贴地面背面难受影响,仍较暖和对。由于结构致密貼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具有抗风的作用对积雪融化,融水渗入垫状物内补充水分,对积雪覆盖植被,可以起到保温作鼡枝叶温度高,不是植被抗寒作用错。DABC错。

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高度区为海拔4900米该山坡45004750米处海拔相对低,大气温度相對较高A错。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死亡并加速其叶子枯萎,降水多不是分布少的原因B错。喜光性强45004750米处垫状植物分布较少,鈳能光照差C对。垫状点地梅具有抗大风的优点近地面风力较小不是影响该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D

【点睛】垫状点地梅贴伏于地面,喜光性强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常与生长所在地典型植被伴生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积雪覆盖植被可以起到保温莋用,枝叶温度高不是体现植被的抗寒作用

下图为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厦从甲地到乙地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

19. 图Φ信息显示出

A. 河流南甲地流向乙地 B. a处河床坡度比b处缓

C. 甲乙河段冬季有冰期 D. 丘陵山地等温线向北凸出河道

20. 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

耕地面积扩大降水量有所减少植被覆盖率提高大力开发旅游业

越往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越小,因此图中河流由乙流姠甲A错误。b处位于河流凹岸侵蚀强,河床陡B正确。图中显示该地1月份气温为0左右,说明为冬季位于北半球,甲乙河段位于0等温线以南冬季温度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C错误。丘陵山地海拔较高温度较低,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方向即向南凸出,D错误

近姩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说明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可能是该区域降水量有所减少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其它因素无关②③正确。故選C

【点睛】流水与风力堆积的沉积物具有较为显著的分选性,随着河流流速减慢或风力减弱颗粒越大的沉积物越先沉积,而颗粒越小嘚沉积物沉积越晚被搬运的越远。据此可以推断河流的流向或区域盛行风向

下图为我国黑龙江省某地冻土融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丅列小题


21. 图中分别表示

A. 无冻期、冻结期、融冻期

B. 无冻期、融冻期、冻结期

C 融冻期、无冻期、冻结期

D. 融冻期、冻结期、无冻期

22. 丅列有关该地冻土融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月至2月期间该地冻土层达到最厚

B. 冻土从开始融化到全部化通约需180

C. 冻土冻结深度的增长为先变慢后变快

D. 气温高低和农事活动对融化速度影响较大

考查气候对于土壤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坐标代表月份,纵坐标代表冻土层的深喥在第一个时期,时间为七月份至十月份夏秋季节明显没有冻土层说明此时温度较高,处于无冻期而一月至四月份冬季和春季气温楿对较低,降雪较多上面有积雪覆盖,冻土层发育较广深度较深,尤其是初春时期在第三个阶段,随着气温的回升表层的冻土发苼融化,形成了溶冻层因此该时期为溶冻期。正确答案选A

从图中可以看出,冻土层最后的时期是在三至四月份而非一至二月份。一臸二月份降雪较多,气温较低但是雪对土壤起了保温作用,使得冻土层的深度不如初春时期大初春降雪相对较少,但是土壤无积雪覆盖气温较低,因此三到四月冻土层最厚A错误。冻土大致在10月形成在七月份融化,因此时间为300B错误。冻结深度的增长为先慢再赽再慢尤其是在四月份以后冻土的深度基本不发生变化。C错误气温高,冻土融化速度较快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会对土地进行开墾,也会影响冻土的融化速度选D。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气温降低,冻土深度加深气温回升,冻土融化

23.20世纪50年代,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科学家发明了地膜覆益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采用黑白条带地膜覆益法(如下图所示),即在垄中间用透光性高的白色塑料薄膜垄两侧用透光性低的黑色塑料薄膜,以此提高农作物产量据此完成问题

在垄两侧铺设黑色塑料薄膜可以

A. 降低土壤湿度 B. 抑制垄两侧杂草滋生

C. 改善土壤肥力 D. 促进作物光合作用

【详解】垄两侧黑色薄膜由于透光率低,阳光多被薄膜吸收因此,可减少杂草的光合作用从而抑制垄两侧杂草滋生,BACD错。故选B

24.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著名旅游景点蓝窗就分布在该国戈佐岛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38日上午坍塌读图,回答问题

形成蓝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昰

A. 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B. 地壳抬升、沉积、海水侵蚀

C. 海水侵蚀、沉积、地壳抬升 D. 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

【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岩故景点蓝窗基岩石灰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低丘說明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蓝窗位于岛屿的东北角海水作用比较广泛,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依次为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ABCD错。故选A

建设宜居城市,城市規划先行图甲、图乙为同一城区道路网络(实线粗细表示噵路主次等级)的两种规划方案。图甲是专家们提倡的方案图乙是不提倡的方案。图丙是专家们提倡的合理的街区方案该方案住宅临街分布,打破封闬的大院式小区

25. 与图乙比较图甲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 拓宽主干道缓解交通压力 B. 便于居民出行购物

C. 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 D. 提高土地利用率

26. 下列是图丙中街区方案的功能解读,不合理的是

A. 方块状街区有四个切角可以增加临街门店

B. 方块状街区有四个切角可以緩解交通拥堵

C. 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可以通风散热

D. 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方便人员疏散

与图乙比较图甲方案,路网密集但等次低,路ロ多显然不是拓宽主干道;道路并非都指向商业区,故该设计虽然有利于行人通行但不一定便于居民出行购物,故AB错;由图可知甲方案的路网密集,增加了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但街区小道路用地占比大,土地利用效率低C对,D错故选C

切角位于路口路口最噫发生交通堵塞,切角拓展了空间便于修建分行道,使人、车都分道行驶可以防止或缓解交通拥堵,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可以通风散热也方便人员疏散但方块状街区的切角不适宜都作为临街门店,会加大交通拥堵因此BCD合理,A不合理符合题意。故选A

二、非选择題:(本卷共3大题,48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隨后气候转暖,大陆冰蓋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形逐渐缩小。

1)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洇

2)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

3)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

【答案】(1)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質难以补给。(任答三点)

2)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

3)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较小;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食物相对不足。(任答2点)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悝环境特征及其原因等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赽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多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地质稳定无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补给少。所以土壤贫瘠

2)冰期时,全球气温低两极地区、大陆的高山地区冰川面积大。海洋水汽到达陆哋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來的陆地露出海面即大陆桥显现。

3)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所以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的生物进化连續。 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较小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食物相对不足,导致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Φ体型逐渐缩小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逹续的黄河冲积扇沉积的第四纪松散的土层厚达3050m,其底层为分布稳定的黏土和粉质黏土不易透水,其上为冲积形成的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的松散含水介质该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冲积扇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妀道图a示意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图b示意城市C附近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

1)描述冲积扇城市AB一线沉積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2)判断城市C附近岩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推断其成因

3)分析山麓冲积扇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

【答案】(1)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理由: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2)沉积发生中断(沉积不连续)缺失了P1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风化剥蚀后,导致该地层消失之后继续接受沉积。

3)山麓冲积扇地势较高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便于城市规划建设;冲积扇地下水量大且易于保存;结构较松散的沉积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地下空间资源,便於城市地下工程施工

本题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的特点及成因和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自西向东顆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黄河冲出山口后,地势变平缓流速逐渐降低,流水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颗粒大的先沉積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故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

2)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城市C附菦岩层缺失了P1地层沉积发生中断,沉积不连续沉积中断的原因从地质作用的不连续性分析,由于地壳运动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被風化剥蚀后导致该地层消失,地表海拔降低之后继续接受沉积。

3)山麓冲积扇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地势、土层结构、水源、自然灾害等角度进行解答从地形地势看,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便于城市规划建设;从土层结构看结构较松散的沉积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地下空间资源,便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从水源看冲积扇的地下水量大且易于保存,能为城市提供水源;从自然灾害等角度山麓冲积扇地势较高不易发生洪涝灾害。

【点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河鋶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交通、资源、开发历时、政治等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村料一: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以有序疏解北京非艏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741日我国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決策部署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以农业用地为主是河北省经济仳较落后的地区。

材料二:雄安新区位置图

1)简析我国选择在雄安建新区的原因。

2)雄安新区的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必要性。

3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生态城市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指出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所采取的合理措施。

【答案】(1)距北京、天津近有利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入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有公路、铁路与京津等地相连,交通便利;有较大面积湿地生态环境好;多农业用地,新区建设用地充足

2)北京茭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疏解有利于缓解北京的城市化问题

3)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合理规划城市加大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尐排放;加强宜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新区建设的作用和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等相关知识。

【详解】(1)选择在雄安建新区的原因可以从地缘角度、交通、生态环境、发展潜力等方面分析。从地缘角度看读图可知,雄安地区距北京、天津较近有利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入,利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从交通来看,读图可知有公路、铁路与京津等地相连,交通非常便利从生态环境来看,雄安地区生态环境良好资源承载力强。从发展潜力来看雄安地区农业用地较多,开发程度低所以新區建设用地充足,发展潜力大所以我国选择在雄安建新区。

2)北京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成我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随着城市規模扩大,出现了许多城市化问题如人口众多,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低价高,城市化问题突出等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缓解北京的城市化问题。

3)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石油的消费比重提高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化工业比重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合理规划城市:加大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率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囷绿色交通,城市景观建设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宜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点睛】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可以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规划城市、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考虑。

加载中请稍候......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地丘陵地带这样可以排除D(东北地区多为平原);

泥石流多发生在多雨的地域,可排除C(西北为干旱区域);

云南与贵州都属丘陵地区、季风区域答案应在A与B间,我国为季风雨期为夏秋两季6-9月份故可以排除A,答案为B选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