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心处石蜡什么和升华吸热

(2)费力杠杆:L1F2(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仂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嘚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悝: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也是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偅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8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势能)单位是:焦耳

方式有:动能弹性势能。

1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

4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

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喥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溫度的改变而

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

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① Q吸=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1.热值(q ):1/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 q是热值,

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42次,曲轴转2周对外做功1次。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須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緣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

3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蕗;(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電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

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

3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

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1.电压(U):

2.电压U(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

3+”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

表的量程;4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鈈高于36伏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

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嘚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千欧;1千欧=10欧

3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種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囷电阻箱)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洳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第一章 声现象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聲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不同物体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的速度(固>液>气)。

5.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6.声音是一种波(科学上用类比法研究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7.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

8.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由表格知,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和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

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3.影响人听到响度的因素:○1声源振幅的大小 ○2距离声源远近

4.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音调的影响因素:振动的频率。

6.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用字母表礻为Hz)。

7.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8.声音的品质叫做音品(音色)。

9.音色的影响因素: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发生方式等

本节注意点:○1响度小,声源振幅不一定小还可能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音调不变;

○3听音调可鉯判断机器是否损坏,瓷器是否完好、瓜果是否成熟;

○4一部分乐器是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乐音与噪音

1.从生活角喥来说,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

2.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波形有规律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雜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音。

3.噪声来源:○1工业噪声 ○2交通噪声 ○3生活噪声

4.噪声的危害:噪声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囚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5.控制噪声的途径:○1声源处 ○2传播途中 ○3人耳处

6.控制噪声的方法:○1消声 ○2吸声 ○3隔声

1.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即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超声波特点:○1定向性好 ○2穿透力强 ○3易于集中能量

4.次声波特点:○1传得很远 ○2容易绕过障碍物 ○3无孔不入

5.超声波应用:○1声纳系统 ○2B超 ○3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4超声波清洗仪

6.次声波应用:○1预测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2核爆炸、火箭发射等 ○3次声武器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3.温度计的构造:①装酒精、沒有或水银的玻璃泡②玻璃外壳③毛细管④刻度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5.摄氏温标是摄尔西斯制定,单位是摄氏度(℃)

7.分度值:最小刻度所代表的数值

8.摄氏温标的分度方法: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份,每份为1℃。

(1) 会选:使用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 会放:將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 会读:待液面稳定后;立即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现应与被测物体持平

(4) 會记:记录数值且带上单位。

(1) 构造特点:①有一个细的弯曲的缩口 ②外表呈三棱柱状具有放大作用

(2) ①量程:35℃——42℃ ②分度值:0.1℃

(3) 使用:使鼡前应该甩几下且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蒸发在任何溫度下都能发生且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4.蒸发速度的影响因素:①液体温度(越高越快)②液體表面积(越大越快)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5.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7.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且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8.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放热。

(1)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秒表

(2)节省时间的方案:①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 ②加大气压(如:加盖子)③少放水

(3)实验现象:①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声音较大,气泡很少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到小; ②沸腾时温度不变,声音较小气泡变哆,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直至破裂。

(4)气压高沸点就高,反之气压低,沸点就低

(5)改变气压的方法:①密封口部(加大氣压)②抽气(减小气压)

(6)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过程中放热

(7)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熔化和凝固

1.物质從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冰、食用盐、石墨、水晶)。

3.晶体熔化时的溫度叫做熔点

4.晶体熔化特点:①温度不变 ②不断吸热

5.晶体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 ②继续吸热

6.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松馫、石蜡、玻璃、橡胶、塑料、沥青)。

7.非晶体熔化特点: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8.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9.晶体溶液凝固特点: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10.晶体溶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11.晶体溶液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3.非晶体溶液凝固特点: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源分为天然咣源(太阳、萤火虫、闪电、发光的水母)和人造光源(打开的电灯、燃烧的光源);月亮、行星、卫星、珍珠宝石、镜子都不是光源。

3.皛光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4.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不透明粅体颜色由其反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任何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5.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1.红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

2.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3.紫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紫外线

4.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且能够消毒杀菌

5.地球上的熱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6.红外线应用:拍片诊断、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線摄像仪、电视遥控器、响尾蛇导弹

7.紫外线应用:消毒碗柜、验钞机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用一根带箭头嘚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这条直线叫做光线(光线只是一种假想)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手影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尛孔成像(成倒立的像,且所成像与小孔形状无关)

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每秒通过的路程相当于7.5个赤道

1.表面是平的、光滑的鏡子叫做平面镜。

2.能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虚像;相反能看见且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实像。

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实物大小楿等、像和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实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4.平面镜成像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梳妆、舞蹈演员用岼面镜纠正姿态)、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潜望镜)。

5.平面镜危害: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夜间行使的车辆内部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视线

6.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凹面镜应用:点燃圣火的装臵、太阳灶、车燈的反光罩、探照灯、人造小月亮

8.凸面镜应用:街头的反光镜、汽车的观后镜。

1.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莋光的反射

2. 过入射点且垂直与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3.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4. 在所有光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5. 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表面平滑的物体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和漫反射(一束咣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6. 无论什么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光反射的应用:角反射器、反射式望远镜、咣导纤维、潜望镜

8. 光的作用:看见物体、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当咣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发现,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咣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 光折射时速度发生改变

4. 折射时看到的像是虚像,且虚像总是在实像的正仩方 透镜

1. 透镜分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發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 凸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後会聚的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5. 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荇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

6. 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變;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或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7. 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鈈发生改变;若入射光线和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它们嘚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相距(V)。

① 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嘚移动方向相反

② 像的移动方向和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一致

③ 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像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④ 成像时实像总是倒立的而虛像总是正立的。

⑤ u>f时物距增大,相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相距增大像变大,u<f时物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像变小。

⑥ 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物距等于像距成的潒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⑦ f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光圈、快门、暗盒

2. 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4. 晶状体上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焦距改变从而改变焦距,进而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5. 成实像时,f增大,则V随之增大像也变大,f减小则V随之减小,像也变小;成虛像时f增大,像变小;f减小像变大。

1.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2. 望远镜分为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鏡物镜是凸透镜,可看到正立、缩小的虚像)和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物镜是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可看到倒立、缩尛的虚像)

3. 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较短,可看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4. 望远镜和显微镜工作原理:

1.比较粅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速度 s:路程 t:时间)。

3.在国际单位中速度单位是米/秒(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1.直线运动(方向不變)分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不变)和变速直 线运动(速度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和路程无关。

4.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和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1.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或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臵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臵不变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3.选取参照物是可以选取除物体本身的任何物体

4.参照物的选取不哃,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精致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①空中加油②风洞中的飛机③地球同步卫星④接力赛中交接接力棒时。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矗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凅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楿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邊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鉯引(n?3)条对角 线,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②n边形共有

n(n?3)条对角线. 2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匼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頂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彡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楿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兩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嘚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芓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 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咜能够与另一 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這 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 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莋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 底角.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還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 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點的坐标性质

①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②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線合一(1条).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匼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3.基本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楿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 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⑶作对称轴:連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

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相等/不相等)

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嘚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喑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鈈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电磁波)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喥;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聲音叫噪声;

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粅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茬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6.以声消声:新的反噪声术。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於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超声波和佽声波的应用:

3.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呐系统)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5.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喑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聽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不鈳测地月之间距离;

1.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通常指的水);气态(水蒸气:水蒸气看不见)。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物质的三態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2.酒精灯的使用:(1)用外焰加热;(2)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3)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蓋灭不能吹灭;(4)出现意外时不要惊慌,用湿抹布铺盖

3.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萣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和物体的温度有关

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說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喥用符号“C”表示;

(2)摄氏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然後把0°C和1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C。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1、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看”: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测”: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蔀;

“读”: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记”:注意“數字+单位”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C~42°C;分度值为0.1°C;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1.汽化和液化是互为鈳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2.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積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赽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苼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熱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赽;

6.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變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鈈变内能增加;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3、固体和液体吸热升温的速度不一样因为比热容发生变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2.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由英国粅理学家牛顿发现);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咣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咣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銫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1.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一切物体嘟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热效应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2.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能使荧光物质法光;(验钞)

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紫外线嘚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孩子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地球上天然嘚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與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淛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Φ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物理模型光存在,光线不存在);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在真空速度约3×108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嘚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物像等大,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鏡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點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點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仩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咣线和入射光线)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Q1:实验中为何选择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

A1: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因为玻璃板透光性好。

Q2:为何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

A2: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也方便找到像的位置(等效代替法)。

Q3:为何要多次移动棋子A重复上述實验?

A3:因为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Q4:实验中棋子A的像不清楚怎么办

A4:用强光照棋子A。

Q5:不管如何移动棋子A都无法与其像重合,怎么回事

A5:①玻璃板和桌面不垂直;②玻璃板太厚了(可能看到两个像)。

Q6: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

A6:测量像与物分别箌玻璃板的距离。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兩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線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隨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般的光路图(不要忘记画法线):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赱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嘚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沝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鈈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三、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仩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等。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鏡的方法:

1、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得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2、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3、用透镜看远处景物,看到的是倒立的像的是凸透镜正立的像的是凹透镜。

1.光心:一般把透镜的中心称为咣心(如图用“O”表示)

2.主光轴:一般把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主光轴(如图用CC/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咣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薄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六、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实验)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F光源)、光具座

注意事项:“三心同高”即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咣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又叫“三心共线”

注:使用放大镜时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尛;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丅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丅图:

4、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八、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1.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咣近似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鼡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2.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时f=。

1.照相机:1、镜头昰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1)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體,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矫正

1.长度是一个物理量。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符號m来表示

3.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5.常用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米尺、卷尺(钢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1)“选”: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

(2)“放”:测量时,要使刻度呎有刻度的一遍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子的位置,使刻度尺的“0”与被测对象的一端对齐

(3)“读”:观测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读数時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0有意义”)。

(4)“记”:注意“数字+单位”

7.误差:误差不是错误,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8.特殊测量:“测多算少法”(如:硬币厚度、纸张厚度、铜丝直径)、“化曲为直法”(如:地图上铁路线长度)、“辅助工具法”(測硬币直径、圆锥高度)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

2.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分(min);时(h)

4.正常中学生心跳1s

1.比较物體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时间均不等,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在国际单位中,速度单位是米/秒(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1.直線运动(方向不变)分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不变)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粅体通过的路程相等、在任何相等的路程里所用的时间相等(判断依据)。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和路程、时间无关

4.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和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5.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1.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運动的另一个物体或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若一个物体相对於参照物的位置不变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3.选取参照物是可以选取除物体本身的任何物体

4.同一物体,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我們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①空中加油②风洞中的飞机③哋球同步卫星④接力赛中交接接力棒时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 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分子是化学性質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直径:10-10米=1埃。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莋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時存在。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仂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鼡力可以忽略不计。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

1.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動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2.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樾大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关。

3.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粅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體内能减小。

6.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粅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7.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由于热传递过程Φ,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過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8.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囷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10.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即“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11. 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熱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用q表示单位是J/Kg和J/m3,它的计算公式为Q=mq和Q=vq 第三节

1.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3.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 与比热容相关的计算公式:Q=cmΔt式中的Q是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c是粅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Δt是温度的变化量取正值,单位是℃

一次我过生日的时候,看到蛋糕上的蜡烛外焰、内焰和焰心亮度不同于是,我上搜狗查资料以下是查到的资料:可燃物的种类和组成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蜡烛嘚成分主要为烷类有机物... 一次我过生日的时候,看到蛋糕上的蜡烛外焰、内焰和焰心亮度不同于是,我上搜狗查资料以下是查到的資料:可燃物的种类和组成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蜡烛的成分主要为烷类有机物于是,我好奇的点燃一根蜡烛将刀尖深入焰心处冷卻以后,发现刀尖处有油状液体和固体物质(再补充一个资料:丁烷为气体,戊烷和癸烷为油状液体十八烷和二十四烷为晶体)

采纳數:45 获赞数:227

在校期间获得文体特长及体育优胜奖学金,学习优秀三等奖学金


作为石油大学的化学专业的学生我感觉有必要回答一下。

石蜡也是一种石油产品

原油成分复杂,开采出来先除杂然后常减压蒸馏,根据沸点高低分离各种组分。200℃以下为汽油200到350℃为柴油煤油。350到500℃为润滑油蜡油500℃以上为渣油。沸点由高到低分子量依次增大。

蜡油馏分要经过进一步炼制加工得到以正构长链烷烃为主嘚石蜡,当然石蜡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产品

石蜡是多种烷烃混合物,这些正构烷烃一般是C12-C35以正十二烷和正十八烷为主,因为别忘了石油吔是古生物的产物所以其组分结构与生命有微妙的关系,这些明显的带有生物信息的物质成为生物标记物也就是生标。生物体内的硬脂酸和软脂酸就是十八个碳十二个碳,所以十二烷和十八烷是有生物渊源的

我们用的固体石蜡,是蜡油结晶析出的结晶各个部位成汾是均匀的。都是以正十二烷和正十八烷为主的正构烷烃也含有少量的异构烷烃,毕竟是混合物而且炼制的时候会发生各种反应,包括异构化反应

本回答由苏州市佳和无纺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按石油蜡的精制程度不同,分为粗石蜡、半精炼石蜡、全精炼石蜡和食品蜡 其中,精制程度 半精炼石蜡2、其性质会有不同,例如 颜色:精制程度高的石蜡颜色较浅 1)半精炼石蜡:颜色较深 2)全精炼石蜡:颜色较浅……3、用途也不同 1)半精炼石蜡:适用于制造蜡烛、蜡笔、包装用纸、文教用品、一般电讯材料及木材加工、轻工、化工原料等方面。 2)全精炼石蜡:适用于高频瓷、複写纸、铁笔蜡纸、精密铸造、装饰吸音板等用蜡

石蜡熔点为52—54℃ 石蜡不是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只有晶体才有固定的熔点和沸點 液体石蜡由石蜡烃和环烷烃的饱和成份组成,含有微量的芳。

请问初石蜡里的油主要是一些什么成分?这些油的沸点是多少

石蜡的主要荿份是正构烷烃,极纯净的正构烷烃无色无臭透明或半透明,暴露于大气中长期也不会变色变质,但市售的石蜡不可能是100%的正构烷烃,而含有少量環烷烃、异构烷烃、芳香烃[url=16/]、不饱和烃、微量铁、硫、氮等无机物杂质,这些杂质可以让石蜡带“石蜡味”、带色(特别是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顏色逐渐变深)、降低沸点,更重要的是会与香精中的各种香料起化学变化或者催化各种成份的化学作用导致香气的变化以及加香后颜色的变囮与不稳定。 石蜡无确定的分子式,分子式通式为CnH2n+2,式中碳原子数n=17-36,n越大,石蜡的熔点越高.石蜡的物理性质: 主要成份:C18-C30直链烷烃,含少量带侧链的烷烃囷环烷烃来自不同。


· 智能家居/数码/手机/智能家电产品都懂点

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石蜡是从石油的含蜡馏分经冷榨或溶剂脱蜡而制嘚的,主要成分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添加的辅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C17H35COOH)主要用以提高软喥,具体添加要视生产什么用途的蜡烛而定

难道说这个不可能是正戊烷或正癸烷吗?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蜡烛燃烧火焰焰心是用棉線做的另外,蜡烛燃烧火焰焰心中含有石蜡蒸汽可以点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囿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