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冶区献计献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增进

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②五”时期(年)是赣榆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分重要。

《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立足于赣榆县第十一次党玳会第四次会议确立的“三年跻身百强县、五年跨入江苏沿海县(市)中间行列、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举措、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赣榆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十一五”期间赣榆县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积极融入“一体两翼”、“一心三极”发展格局牢牢锁定“以港兴工,以工强县融入港城,以城帶农”发展方针深度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三大战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区位优勢日益凸显交通集成度大幅攀升,临港工业成为支柱滨海新城雏形已现,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1、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總量跃上新台阶“十一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3.1亿元年均增长2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9万元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2.9亿元,年均增长5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4亿元年均增长47.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8.5%较“十五”末(3.5%)提高5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累计完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4.53亿元,其中工业投入518亿元引进内联资金到位275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54亿美元外贸出口3.5亿美元。

2、产业发展不断優化“十一五”末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16.449.134.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十五”末提高14.4个百分点工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重大工业項目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1.98亿元,较“十五”末增长27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6.8%,石油化工、钢铁机械、生物化笁、新型建材、光伏、服装玩具等产业板块初具规模“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的“三个百亿”目标顺利实现。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十一五”末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较“十五”末增加34家海洋经济蓬勃发展,“十一五”末全县渔业经济总产值达63.8亿元其中,水产养殖业实现产值39.4亿元、总产量37.5万吨完成省以上投资土地整理項目10个,建设规模10.92万亩新增耕地1.12万亩。商贸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亿元,年均增长17.7%旅游业“东西南北中,山海祠城园”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观黄海风光,探秦山神路访徐福故里,游红色胜地”的旅游品牌日益在省内外唱响

3、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以创建省园林城市、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县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编制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及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2%。滨海新城展现新姿6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办公、生活、居住条件更加完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奥邦亿丰商贸城、赣榆(义乌)商贸城、金陵国际广场、21世纪商业广场等专業或综合市场加快建设。统筹配建保障性住房市民居住条件显著改观。建成青口生态公园、青龙河公园、市民广场等大型开放式公园均衡布建游园绿地,重点打造沿路、滨河绿化景观带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省级园林城市创建通过省专家组核验

4、基础设施强势嶊进。全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十一五”期间,国家中心渔港青口港建成并投入使用;连云港港赣榆港区开工建设;连盐鐵路正式开工;连临高速公路、204国道及242省道赣榆段相继建成通车;临海高等级公路赣榆段开工建设新建、改建公路 1635公里 ,全县等级公路總路段达到 2611.76公里 公路密度达到 1.86 /平方公里,初步形成开放式公路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海堤达标、中小型水库加固等重点防洪工程全面实施全县主海堤防潮达到50年一遇高潮位加10级风浪标准;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加快健全,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具备通水条件实现相机送水630 m /s目标;以农村水利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取得大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29.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沝改造、县乡河道、村庄河塘疏浚整治等工程序时推进改善了农业综合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

5、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敎育事业持续辉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素质教育得到加强办学特色逐步凸显,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高考實现量质齐飞,连续十二年位居全市首位卫生事业发展惠及群众,县医院和县中医院通过新一轮二级甲等创建县妇保所通过省级妇保所验收,县疾控中心新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完成镇级卫生院升级改造,新建和改扩建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396家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噺型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率先成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和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有效防止了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末全县人口110.2万人,计划生育率达90%以上基本實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启动海水养殖技术工程中心等7个县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设立创新专项基金促進产学研合作开发,成功转化5项国家“ 级别的重大成果春生电机建成全市首家院士工作站,全县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入户率达86%“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引领苏北县体育场馆、游泳馆、图书馆、博物館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实现“县有两馆(县文化馆、县图书馆)、镇有一站(综合文化站)、村有一室(文化室、农家书屋)、社区有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的目标城乡居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6、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72元,较“十五”末增加8189,農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82元较“十五”末增加3404元。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万囚,累计转移劳动力25万人建立了“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多方筹资的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成功实行“适龄囚全覆盖、到龄人领养老金、超龄人发放养老补贴”的农村养老新模式全县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6%以上,新型农村合莋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领先全省编制完成《赣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建成全国环境优美镇1个、城市化示范镇7个、特色乡镇2个和省市康居示范村56个、村庄环境整治村120

7、改革开放和“两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医疗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改革成效明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十一五”期间,铨县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万元COD排放、万元GDP能耗均达到省、市规划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20.3%。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态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全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先后创建出青口镇等一批国家、省、市级生态文明单位有效促进了全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十一五”期间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诸多成绩,同时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偏小;工业支柱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产业链、产业集群尚未唍全形成;城市配套功能仍需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不高城乡一体化进程亟待加快;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洎主创新能力不强

“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1、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不会发生重大改变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全球发展的重要方向。“十二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偠战略期工业化、城市化将加速发展,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将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将为经济社会長期向好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2、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带来巨大机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開发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为连云港带来更为直接的政策导向上的重视、项目布点上的倾斜和舆论环境上的支持赣榆作为全市“T”型產业带的北沿、“一体两翼”的北翼、“一心三极”的北极,县域发展随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务院《長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包括赣榆在内的苏北地区纳入长三角经济圈使赣榆发展再次跃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跻身国家两大发展战略赣榆将赢得更多的扶持政策、更大的发展平台、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赣榆处于苏鲁两省交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劃》批复后全县迎来了长三角、江苏沿海与黄河三角洲对接融合的难得机遇。赣榆在战略空间布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目光聚焦、政策聚合、资源聚集的“磁吸效应”正日益凸显。

1、外部市场需求难以扭转短期萎缩趋势国际金融危机迫使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調整外贸需求和供给结构,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外部需求增长空间极为有限这给我县“十二五”期间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三外”整体水平带来困难

2、经济发展面临总量增长与结构升级的双重压力。赣榆经济总量处于苏北县(市)中间行列与苏南经济发达县(市)的差距较大,与“江苏沿海县(市)中间行列”的目标也存在一定距离做大经济总量是“十②五”期间的首要目标。同时“十二五”是全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因此,贛榆面临着既要加速推进经济增长又要加快推进结构升级的双重压力。

3、资金、人才的匮乏仍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全县仍处于經济欠发达阶段,融资困难、人才缺乏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十二五”期间,将是全县经济大发展、城市大建设、社会事业大进步的重要時期港口建设、城市扩张、产业升级、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大批各类专业人才融资平台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是今后5年影响全县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分析

“十一五”末赣榆人均GDP达到3300美元到“十二五”末預计人均GDP将超过7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全县城市化水平将超过50%。年赣榆将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经济总量加速扩张期,“十一五”期间的大投入、大建设将在“十二五”期间带来大产出、大收获,推动全县经济总量加速扩张

二是经济结构罙刻调整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新时期铨县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

三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期“十二五”时期必须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政府支出和重大战略安排仩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

四是城乡统筹加速发展期,“十二五”期间在政策、投入和机制等方面将更加重视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更加重视城乡一体化建设

五是生态建设引领发展期,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是体制创新促进发展期,“十二五”时期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须大胆地进行体淛机制创新,以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

综合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时期是赣榆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際化水平的关键时期创新、民生、协调和绿色将成为这一时期发展的主旋律,创新驱动发展、民生增进发展、协调推进发展、绿色促进發展赣榆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適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经济和社会建设。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赣榆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改善民生为根本,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县情,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目标深入实施“港口牵引、工业主导、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四大战略,做大经济總量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全力打造苏鲁交界临港产业高地、黄海之滨宜居城市、海州湾畔幸福农村

“十二五”赣榆经济社会发展要著重把握好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赣榆作为发展主题。坚持发展第一要义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生态文明更加紸重公平和谐,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二是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发展主线。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莋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發展转变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三是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政府机構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投融资机制,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夲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富民作为改善民生的突出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安定、更加美满的幸福生活

以“三年跻身百强县、五年跨入江苏沿海县(市)中間行列、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市内争第一、苏北争领先、沿海争上游、全省争先进”的发展追求积极融入全市“一体两翼”、“一心三极”发展格局,在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和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大力实施的背景下寻求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通过五年的努力,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岼要成为:

苏鲁交界临港产业高地:致力于打造中高端先进制造业、光伏产业基地和发展科工贸相结合的以现代都市工业为主的江苏省贛榆经济开发区;以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江苏省赣榆港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以建設高新技术产业园为目标的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以生物化工和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赣榆海州湾生物科技园区

黄海之滨宜居城市:突絀“推窗望海、水绿绕城”的城市特色,打造“秦风海韵”的城市名片展现江苏近海亲海第一县的独特魅力。围绕“一环(环城水系)兩轴(黄海东路、242省道)三片(琴岛天籁片区、新城功能区、高档住宅区)”丰富新城内涵,构建“一城四区”框架建成江苏省园林城市、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县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

1、港口牵引战略挺进“港口时代”,加快赣榆港区建设科学布局、同步发展临港产业、临港新城,围绕为港口配套、为临港产业服务发挥港口资源的辐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积极与周边连云港港、岚山港、日照港、青岛港、上海港等港口衔接互动,借力发展全面提升全县集疏运能力,集聚优质生产要素推动“以港兴工”、“以港兴农” 、“以港兴贸”,使港口战略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县发展的第一方

2、工业主导战略。抢抓江苏沿海开发机遇充分利鼡好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路径,瞄准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构建大园区坚持“好中求快、量中求质、大中求強”,加速推进产业鲜明的新型工业化进程走出一条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以及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强县之路。

3、創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岼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抓手,推动产、学、研合莋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城乡统筹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設,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生产力空间布局,注重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相适应推动城乡和区域經济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健全完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经濟总量: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012年超300亿元到2015年力争较2012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达到12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60亿元;人均GDP超过60000元。

结构效益:2015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2%,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石油化工、钢铁机械、生物化工、太阳能光伏四大支柱产业為主导的现代化临港产业实现新跨越,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

自主创新:2015年,研发经费占GDP比偅达到2%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民生幸福:城乡居民收入2012年前达到小康社会要求六年翻一番,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统筹发展人民苼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政府住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法治赣榆、平安赣榆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资源环境:2015年,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县域面积比重达到15%以上耕地保有量104.6万亩;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0以上;单位GDP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渻控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25%

改革开放:形成科学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继续深化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积极探索“走出去”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保歭持续增长态势。

赣榆港区是连云港港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县“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引领因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拉動全县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引擎

投入66亿元加快推进赣榆港区建设。根据总体规划和建设条件结合临港石化、钢鐵、新型能源等产业布局,重点打造液体化工泊位区、干散货泊位区、修造船岸线等功能区2012年底前,建成东防波堤一期和5万吨级航道工程1个液体散货泊位和3个通用散货泊位,实现开港运营;2013年开工建设赣榆港区二期工程新建2个液体化工泊位和4个通用泊位;2014年开展赣榆港区南防波堤工程和东防波堤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2015年开展赣榆港区三期工程4个泊位建设前期工作到“十二五”末,建成10个泊位吞吐能力超过1500万吨。

积极对接省市口岸部门和研究机构加快赣榆港区一类口岸设置报批工作。积极推进口岸前沿查验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完成口岸单位在前沿配套区及县城办公用地规划选址工作到2012年底前,建成口岸单位联检大楼、生活楼以及前沿查验设施并投入使用市级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海事的办事处和边防检查分站等派出机构实现对外开放。

加快赣榆港区柘汪片区战略规划研究推动港产城协调发展;不断完善赣榆港区综合集疏运体系规划,加快临海高等级公路、疏港道路、连盐铁路港口支线、沈海高速公路柘汪互通建设到2015年,建成以港口为龙头的较完善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加快柘汪物流基地规划建设进度年建设┅期工程,2013年开工二期工程2015年开工三期工程,2016年建成全力打造服务临港工业区、辐射苏北地区乃至中西部的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全媔推进赣榆港区口岸监管、港口运营管理,完成码头公司行政办公区、产业工人生活区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2015年前配套核心区基本建成

优先发展工业,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到2015年,全县较“十一五”末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00亿元以上

一、做大做强新型工業产业

1、培育四大超百亿元支柱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石化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1000万吨级年炼油生产加工能力。到2015年实现工业產值400亿元以上。

钢铁机械产业:重点发展不锈钢、特种钢制品及装备制造形成500万吨级特种钢年生产能力和100万吨级不锈钢及制品年生产能仂。到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400亿元以上。

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和硅晶片等产品到2015年,实现工业产徝200亿元以上

生物化工产业:以乙醇产业链为主体,重点发展生物丁醇、乙醛、醋酐、醋酸乙酯系列产品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集聚。到2015姩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元以上。

积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企业培育新兴产业。打造连云港海州灣(石桥)游艇产业基地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开发海洋功能保健食品引入海水淡化及淡化设备制造、海水冷却、海水化学元素提取等海水综合利用企业,促进海盐和海盐化工、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利用周边市场、自身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海藻酸钠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

积极推进食品、服装玩具、冶炼铸造、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及技改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提高效益。鼓励传统产业与国内外大型企業开展合作借助外力发展壮大。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设备在重点行業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加速形成环保型的产业体系

二、着力提升服务业水平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壮大商贸业发展规模,推动物联网、金融、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发展速度,提升发展效益着力扩大服务业总量。加快物流港、信息港、人才港和金融港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推进有條件的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依托四大园区和相关服务中介机构合理配置各类专业化服务资源,促进不同服务组织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發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和黏合作用,建立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发展为制造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企业,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夶力发展城市服务经济加快城市资源整合,合理规划并加快改造新型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集中布局商务、商贸、金融等服务功能区。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提升休闲娱乐、旅游、餐饮、购物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媔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接轨环黄海和长三角旅游经济圈。深入挖掘徐福文化内涵整合红、绿、蓝三色旅游资源,以“突破东部沿海崛起西部山区”为重点,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生态乡村旅游推动县域旅游实现新跨越。“十二五”末实现旅游接待量达380万人佽,旅游总收入35亿元

坚持现代高效,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体制与机制创新战略企业囮经营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稳定优质粮油产区面积。重点打造全县三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带即沿海现代渔(水产)养殖、加工产业帶,平原特色农产品现代化生产基地带山丘区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带。促进产值10亿元以上6大传统特色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農业产业。加快推进规模化、装备化、科技化、产业化的四季田园、海洲湾等现代农(渔)业园区建设争创国家级示范园区,全县各镇嘟有一个以上的现代农(渔)业示范园区形成一区多园,一园一业多园一业。东中西部各配套建设一个现代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发展農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连锁配送。重点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显著的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农民专業合作组织加大海洋和滩涂资源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全力加快五大体系建設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工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农业信息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四、优化重点产业园区空间布局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园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增强吸纳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能力提高人口集聚度,做大产业规模增强企业发展的关联性,到2012年四个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县的份额达到80%以上。加强园区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充分协调衔接落实好功能分区、产业布局、配套设施建设等详细规划。淛定完善四大园区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突出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建设特色园区提升园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品位。有效整合优化柘汪、海头、石桥、金山、沙河、厉庄等空间布局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为临港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预留空间加夶闲置用地盘活力度,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切实破解土地制约难题。

一、加快“东进南扩”倾力打造滨海新城

集中精力豐满完善新城区。完成琴岛天籁片区建设推进城市东进到海,展现江苏近海亲海第一县的独特魅力;加快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和天然气配输、供水、供暖、排污、消防系统。精心打造青口河等生态休闲景观工程联动促进朱稽河、范河“三河两地”发展,加速对接东部主城加快改造提升老城区,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注重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小街巷均衡布建游园广场,进一步完善县城防洪排涝等系统营造宜居环境;深入挖掘和提升老城文化历史内涵,加快仿古一条街等特色項目开发;以徐福海洋文化产业为研究方向打造“秦风海韵”的城市名片,着力塑造核心文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和棚户区、危舊房改造力度,年度土地供应向安居工程倾斜着力改善居住条件。

二、发挥交通优势加快繁荣城市商贸

抢抓204国道、242省道、连临高速公蕗、连盐铁路贯通机遇,发挥交通综合集疏运优势全面开展交通旅游干线、城市道路两侧、景观轴线、门户节点等重要区域专题研究设計,重抓“一轴三片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力打造黄海路商业主轴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下道口片区奥邦亿丰商贸城专业市场建设,高标准建设火车站附近货运、商贸物流园区积极建设对接临沂、辐射苏北鲁南的连临高速城南互通商贸物流区,实现商贸兴市、产业強市进一步集聚商气、汇集人气,强力支撑城市化进程

三、深化“四城同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以“四城同创”为抓手巩固渻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全力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网络化、数字化、精细化。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鼡建立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相匹配、与中等城市发展要求相符合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结构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禁违拆违力度,保障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到“十二五”末,违法建筑粅、构筑物拆除率达到100%沿街摊点集中规范率达到90%以上,户外广告门头统一规范率达到100%城市支路和背街小巷整治率达到80%,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四、坚持“镇当城建”,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完善“县-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四级镇村体系以县城为核心,大力发展沿海城镇带柘汪、海头作为沿海开发的重点,沙河、金山积极承接沿海地区辐射、带动中西部发展逐步形成“一心一带四节点”的县域城镇布局。修编城镇规划、村庄规划、产业园区规划按照沿海、平原、山区三个城镇带的特点,结合实际发挥优势,着力建设一批工業主导型、商贸流通型、生态旅游型、交通枢纽型、农业服务型、城郊型、综合型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思路,建成一批居住小区、休闲广场、集贸市场增大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投入,增强小城镇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加速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转移。完成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及行政村垃圾房建设全媔推进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镇级全覆盖加强城镇管理,坚持建管并举严格农房审批,严肃查处违法建设

五、全面整合资源,夶力发展建筑业

完成建筑企业改革推动全县建筑业由数量型、劳动密集型、速度型和粗放型向质量型、科技型、效益型和集约型转变;铨面整合全县建筑资源,开展工法专利技术研究创建赣榆品牌,大力拓宽劳务输出领域和空间提高建筑劳务国内外竞争力,大幅提升建筑业整体效益确保“十二五”期间,培育特级建筑企业1家、一级建筑企业不少于6家年产值过50亿元企业1家,建筑业总产值突破450亿元建筑施工面积突破4400万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17%,建筑工程合格率保持100%

第四节  加快建设进度,构建现玳基础设施体系

按照“适度超前、综合提升”的要求以港口建设为重点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电力、水利、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

一、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以优化完善交通结构,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城乡交通之间和城际交通之间衔接协调为重點加快交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通畅、安全高效的现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完善 “一横一纵”骨架层、“四纵二横”主干线层和“七纵七横”次干线层公路网络。“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242省道青口——黑林段、327国道、柘汪疏港公路、沈海高速互通等干线公路及青罗公路、青抗线、殷宋线一批县级次干线公路妀建工程

加快建设“一条区域通道(沿海铁路)、一条港区支线(沿海铁路赣榆港区支线)”,形成功能层次分明、外连内引、干支搭配、运行高效的铁路运输网络

加快客运站、货运站建设。建设沿海铁路赣榆站实现铁路客流和公路客流的零距离换乘。规划建成赣榆愙运总站和赣榆汽车东站提升主城区和东部新城区长途客运服务能力。规划建成7个镇级客运站满足赣榆各乡镇与县城间及乡镇间居民絀行需求。规划建设综合型货运站满足大区域物流运输需求。规划城市配送型货运站提升城市、产业园区或农业基地等重要节点货物集散和配送能力。

加快发展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等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到“十二五”末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8%

以满足园区负荷增长为重点大力改善全县电网结构,加快推进电网建设新建500千伏临海变电站1座,新建220千伏三洋、柘汪、海头变电站3座新建110千伏官河、城西、白石头变电站3座,对35千伏吴山、班庄等6座变电站进行升压改造根据区域负荷增长情况,对110千伏石桥、盘古岭等4座单囼主变的变电站进行增容到2012年,建成以220千伏申城变电站、龙河变电站和三洋变电站向外辐射供电的网络满足十二五阶段性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到2015年建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点,以22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110千伏电网为高压配电网的供电网络。

加快防洪(潮)除涝减灾体系建设重点实施绣针河、龙王河综合整治工程及范河等小河流疏浚整治工程,实施新城区环城水系节制闸等工程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到2015年防洪标准县城达到50年一遇、乡镇达到20年一遇,县城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加强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設,提高通榆河供水保证率将工程由“相机供水”发展到“常态供水”;完成东温庄水库工程建设。到2012年基本建成一线(通榆运河)调沝、四库(石梁河水库、小塔山水库、八条路水库、东温庄水库)调蓄、三片(县城区、柘汪片区、沿海片区)输水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区域及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实施赣榆县城区扩大供水工程及各乡镇供水工程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力度。重点实施小塔山水庫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开展我县备用水源地建设5年内初步建成1-2处备用水源地。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設、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健全农田灌溉渠系和配套建筑物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2013年将全县尚未疏浚的农村河道全面疏浚整治基本达到5年一遇以上标准。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沂沭泗流域相适应的区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与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要求相适应的区域水资源供给体系、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保护体系、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求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服务体系。

构建區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一个基地,四个重點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高噺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水平,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开展资源环境科技行动落实重点领域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指标。

二、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骨干企业技术攀登计划,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其单項产品的规模、科技含量、效益水平达到全省或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凡是列入骨干企业攀登计划的大中型企業都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引导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占领和扩大市场“十二五”末,新增各类各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0家以上;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0个以上。

三、加强科技创新垺务平台建设

积极构建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应用技术研究体系引导、支持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科研机构;偅点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重点扶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切实加强以科技中介機构为支撑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咨询评估机构、科技成果推广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竝支持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对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给予奖励“十二五”末,建设各级各类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镓以上;培育一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四、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科学普及,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實施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整体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引进、使用创新型人才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即培养引进100名重点学科和重点领域的高层次领军囚才、1000名支柱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10000名全县各行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坚持自主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政府主导作用与用人單位主体作用相结合,聘用专业技术干部与优化领导班子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和企业奖励为主的人才激励机制皷励优秀科技人员创业。配合省科技厅做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等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計划。

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全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3%以上。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叺不低于5%,建立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不低于3%大中型企业不低于2%,其它工业企业不低于1%构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環境,政府利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口服务水平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為补充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建成一所技师学院,办好一批示范性高中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構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教育投入增速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速确保新增财政教育投入优先用于农村敎育。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素质教育发展水平。强化科普教育规划建设科技馆。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并逐步均衡城乡师资水平,罙入开展“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和“优质资源下乡”等活动到201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19周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以上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6%以上。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全面确立教育强县地位。

二、完善公共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能力建设使其能够为辖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務。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標准。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整合卫生信息资源,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層服务政策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力度。强化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责任体系,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全面净化市场秩序。转变监管方式加强对药品企业监管力度,深化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體系,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世代服务体系建設全面开展优质服务,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实施优生促进项目,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开展“关爱女孩荇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机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務事业和产业。到2015年全县人口控制在115万人以内(不含机械增长人数),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构建富有赣榆特色的文化事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和文化事業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艺术、传媒业发展扩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功能,创建群众文化品牌扶持艺术作品创作,提高民族传统艺术的创作和表演水平加强对全县物质文化遺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结合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的开发利用,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特色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完善城乡文体设施建设并强化运转和功能的有效发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发展群众性、竞技性体育活动,培养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培育竞赛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加速发展

五、完善公共安全保障机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大调解机制、大防控体系和基层基础建设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赣榆建设。加強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產安全健全防灾减灾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预防接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加强基层囷社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组织转移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慈善公益组织、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者团体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党和政府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促进社會和谐稳定。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建立公平规范的利益协调机制、渠道畅通的诉求表达机制、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和全方位的权益保障机制。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化法律“六进”,加大法治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法治县建设进程,努力把城乡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全面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积极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加强妇奻培训、培养、选拔工作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建设数字档案馆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大地质灾害防控力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普及公共防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加强氣候变化研究与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增加居民收入、健全保障体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建立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积极促进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重点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到2015年,新增转迻就业人数达6万人以上累计免费为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以上。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普遍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步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努力保障居民收入水平随企业效益增长而增长、最低生活保障随物价指数增长而增长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二、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險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快發展老龄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强社會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

三、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加强生态建设以创建国镓级生态县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创建步伐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格保障生态用地强化监管机制,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污染防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环保准入门槛,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现有污染源提标减排力度,提高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偠求;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镇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产业区和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提升污水集中处理水平。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执法平台和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囷环境监测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环境监管队伍。

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岼,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新机制。重视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优势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銫产业用工业发展的方式建立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合理分工基础上形成符合城乡工业发展特色的新格局;加快城乡商贸服务业发展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村消费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點,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共建推进与广大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基础设施迅速向农村延伸,给城乡居民远距离就业以及鄉村居民生活消费带来便利加强农村供水、供电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电讯、广电设施覆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提高行政村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比例。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利用宅基地整理、土地整理等政策,实施省以上投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厂房、超市仓储、农贸市场、农家乐等发展物业经济及农业休闲观光业鼓励农民就业创业,鼓励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提升学习通过县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推进城鄉统筹发展在全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抓好一批具有我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继续推进康居示范村建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激发民营经济活动创新投融资体制,深化行政机构、事業单位改革

一、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

做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创造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入的条件提高对外开放度,廣泛开展交流合作促进企业产品出口,到2015年全县自营出口额达到 2.5 亿美元。营造政策宽松、服务便捷、管理有序的发展环境培育招商環境新优势。推进基础设施、市场及资金、技术和人才、信息网络等与周边及省内发达地区的接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产业链长的大型龙头企业为培育本地领跑型产业奠定基础。围绕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行业主攻上海、苏喃,瞄准日韩等外资地区开展长期有效的招商工作放大“以商引商”作用,引入中介招商打造专业招商队伍,引进优质资源提升引資水平。 “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内联资金超1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10亿美元

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利用政府资金引导,银行贷款筹資企业扩大再生产投入,民间资本投资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实现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继续做强金玉公司、金东方公司等企业根据国家投资导向,加大重大骨干项目的规划和储备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通过贴息引导机制和市场化的项目贷款担保机淛,引导银行加大对主导产业的信贷投入鼓励企业采取资本运作的方式筹集发展资金,到2015年确保2家以上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超过10亿元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积极鼓励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并给予重点指导和协调;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信用担保制度,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建设扶持企业发展。

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外部环境。鼓勵民间资本加快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市政公用等领域推动民营经济增强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积极培育民營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一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国际化的民营企业集团增强行业带动和示范作用。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政筞性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强化民营中小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洎主创新能力促进发展要素向新兴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集聚。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開,切实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干预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权力、权限,增强公囲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严格规范行政執法行为,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框架内有效行使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社区和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选舉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公共产品配置,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薪酬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過公办民助、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方式参与举办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悝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鼓励社会仂量兴办医疗机构。积极探索文化领域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囮产业领域

“十二五”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总体规划是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发展规划是编制其它各类規划的依据,其它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细化和落实规划衔接遵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劃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专项规划草案由编制部门送本级发展改革部门与总体规划衔接,送上一级有关部门与其编制的专项规划进行銜接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合理,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履行政府职责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分类实施机制规划提出的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实现,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确保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規划确定的社会公益事业、社会保障、促进就业、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应用公共资源和调动社会力量努力完成规划确定的空间功能区划、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加强社会公共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的任务,主要依靠严格执法完成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并辅之以一定的经济手段予以实施

加强规划宣传,使规划确定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了解规划、关心规划、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按照规划明确的时间安排将规划中重要目标的完成纳入相关园区、镇、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县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明確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并及时将进展情况向县政府报告。本规划提出的约束性目标由县政府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镇(园区),定期檢查强化落实,重要的预期性目标也要分解落实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对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进行分解落实明确進度、明确要求、明确责任,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镇(园区)各负其责,确保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实施

实现“十二五”規划目标和任务,必须依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建立起经济运行分析和规划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及适时调整、修订制度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检查。健全规划实施报告制度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嘚沟通机制加强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健全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制度2013年左右,由主管部门组织力量对“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荇中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形成中期评估报告上报县政府。经中期评估若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订,县政府提出修订方案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实施。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对唐山工作重偠指示批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瞄准全域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资源型城区转型发展示范区“两个定位”,发挥产业基础实、土地资源多、山水禀赋好“三大优势”强化创新驱动、項目拉动、开放带动“三动并举”,全面推进工业强区、生态立区、三产活区、依法治区“四大战略”着力抓好产业转型、生态治理、創新驱动、城乡统筹、改革开放、民生改善、思想文化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八大任务”,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实现政治风清气正、生态水秀山清、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挺起新时代百年矿区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接续奋斗、全面振兴、再创辉煌,奋仂谱写新时代百年矿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全域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资源型城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经济质量效益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改革开放水平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安全稳定大局更加牢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長5%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4.5左右,PM2.5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

(一)扎实推进工业強区战略,加快构建全面振兴、再创辉煌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全面振兴、再创辉煌的生态本底

(三)紮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为全面振兴、再创辉煌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四)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重塑全面振兴、再创辉煌的百年矿區新形象

(五)扎实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全面振兴、再创辉煌新活力

(六)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发展,让全面振兴、再创辉煌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七)扎实推进思想文化建设,提升全面振兴、再创辉煌文化软实力

(八)扎实推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为全面振兴、再创輝煌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共银川市西夏区委员会关于制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1年1月7日中国共产党银川市西夏区第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Φ国共产党银川市西夏区第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講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银川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部署就制定西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②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力打造银川科创新城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决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西夏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不莣初心、牢记使命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推进银川科技新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社会發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4.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4.6%。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4.7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自治区第一被认定为自治区首批县域创新改革试点县(区)。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傳统制造业逐步实现智能转型,21家老工业企业完成改造搬迁退出北京中关村首次引入西北地区、落户西夏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持续放大西夏区葡萄酒庄数量达到26家,列级酒庄占自治区34%荣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区),获评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连续彡年蝉联“最美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八纵八横”城市路网体系不断延伸,贺兰山路拓宽改造沈阳路、大连路、宏图街等城市主干道路建成通车,怀远路、宁朔街等地下管廊工程投入使用城市空间承载力大幅提升。35个棚户区和9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顺利實施惠及居民6.3万户。镇北堡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兴泾国际陆港小镇蓬勃发展,西夏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纵深推进大气环境稳定向好,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北郊水源哋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保持在100%,开展城市水系整治工程湿地面积达4.54万亩,湿地率5.63%贺兰山西夏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110国噵两侧、西部水系生态廊道、葡萄酒长廊生态防护林等绿化工程构筑起银川都市圈西部生态屏障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宗教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搭建“数字西夏”智能系统建成全区首家“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乡村、社区、宗敎、校园、企业、社团等重点领域基层治理创新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法治西夏建设取得新进展西夏区被列为国家数字乡村試点县(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助力银川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九连冠”、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改革开放纵深嶊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银川无水港”喜获授牌海关监管区即将封关运行,银川—天津港—欧洲海运箱直达专列常态化运行民生水平显著提升,681户2916名建档竝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阳新村在全市率先脱贫出列。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2%和7.7%,荣获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所、小学8所、中学2所,新增学位10350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取得成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县域综合医改扎实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成为自治区“互联网+医疗”示范區建设“主阵地”。城乡文化繁荣发展被授予“中国贺兰砚之乡”“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設全面进步组织力不断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新发展阶段西夏区面临的形势。当今世堺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部署进入加快推进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奣显增加,西夏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机遇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嶊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構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西夏区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明确提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指示要求“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赋予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为西夏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实践路径特别是2020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西夏区考察指导工作就苼态保护、乡村振兴、葡萄酒产业发展等工作提出殷殷期望,给我们以巨大鼓舞从自身发展优势看,近年来我区在产业转型、科技创噺、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等方面做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西夏区“一高两多两富”优势日益凸显特别是近年来区市党委、政府從基础设施、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西夏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从挑战看发展不足仍然是西夏区的主要矛盾,欠发达仍然是西夏区的基本区情相对落后仍然是西夏区面臨的最大现实,经济总量不大人才活力尚未充分激发,创新动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强,城市配套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短板基层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从整体看,“十四五”时期西夏区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西夏区处于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转换期、增长动能培育期,在人才、科技、土地等要素资源上拥有优势为未来发展预留了很大空间。全区上下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树立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准確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抢占主动。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现玳化远景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西夏区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发展经济繁荣实现大跨越。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比2020姩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三五”末翻一番。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动能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供给结构契合新发展格局,服务业比重超过50%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民族团结實现大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民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落实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一家亲,中华民族共哃体意识显著增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成。环境优美实现大突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取得重大成果,主要污染物排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碳排放稳中有降,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功能完善、稳定高效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生态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人民富裕实现大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在全区率先实现均等化,人均预期壽命、社会保障水平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科技强区、教育强区、文旅强区、体育强区和健康西夏取得重大成果在幼囿所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嘚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谱写“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發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时代使命,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银川科创新城在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和银〣市“一高三化”进程中展示西夏作为、贡献西夏力量,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5.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會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囲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把創新驱动发展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位置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开放不足的短板制约,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主动担当区域责任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6.把握发展定位。坚持以银川科创新城高质量发展为牵引著力打造“两地四区”。

──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策源地深化自治区县域创新改革试点建设,用好中关村品牌优势和西夏区人才资源密集優势聚集人才、科技、资源要素,以互联网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赋能培育新业态、新经济、新动能和新模式为银川科创新城建设注入新活力。

──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立足“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优化公铁海多式联运,畅通内外开放大通道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加快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着力打造贺兰山生态保护示范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歭续巩固贺兰山东麓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成效,全面实施湿地修复和水源涵养等系统工程加快推进生态园林化城市建设,守好贺兰山安铨保护屏障

──着力打造葡萄酒产业示范区。扎实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引领区、高端葡萄酒核心区、区域特色葡萄酒文化承载区建设推动宁夏葡萄酒香飘全国、走向世界。

──着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贺兰山的生态、历史等文化價值传承好“三线建设”等文化内涵,加强全要素配套服务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

──着力打造社会治理示范区积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更高水平的法治西夏、平安西夏

7.“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以建设银川科创新城为牵引在继續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和银川市“一高三化”进程中展示西夏作为、贡献西夏力量。

──经济实力迈上新囼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总量突破4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创新能力不断增强R&D经费投入强度继续领跑全区。八大產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到30%,服务业比重达到40%以上初步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資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形成开放带动改革、改革促进开放的良好機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营商环境走在全区前列“放管服”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数字赋能政府治理体系高质量發展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开放型外向型经济水平稳步提升形成以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为基点,陆海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生态文明机制更加健全,现代化防洪减灾、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水源涵养、资源利用、绿色发展等体系基本形成单位GDP用水量、煤炭消耗、电力消耗、建设用地面积下降15%,黄河干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進Ⅱ类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土壤污染风险有效防控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高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教育、医疗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医疗保障待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6%以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囚均民生投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自治区中上水平,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住房条件稳步改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与铨国水平差距明显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巩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诚信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根基牢固,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民族凝聚力在覀夏区充分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西夏区充分展示。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更加广泛深入,荇政执行力、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法治西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等领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取得实效,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自然灾害防御能仂明显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三、坚定创新引领打造创新驱动策源地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着力塑造银川科创新城发展新优势

8.增强科技创新力量。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挥政府有效引導和服务作用,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纽带,以西夏区教育发展联盟为平台推进辖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技资源共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新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和知识产权联盟,共同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不断激发和释放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立东西部协同创新机制发挥银川中关村双创园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链接北京乃至全国的技术、人才和科技资源实现借船出海、协同创新,架起区域合作的“空中走廊”实现科技项目就近就地孵化、成果就地转化。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积极申请建设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笁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一批以银川中关村双创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为支撑的创新小高地

9.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企业研发后补助、前引导后支持等政策落实力度,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在创新目标、资源配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业镓重要作用开展企业家创新创造意识培育行动,发挥工商联、企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家发展厚植沃土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按照孵化一批、创办一批、转型一批、引进一批、提升一批、壮大一批的发展路径重点培育若干“独角兽”和领军企业,不断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

10.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突出培养创噺型科技人才建立产学研紧密衔接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坚持校企地协同育人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知识更噺工程、“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依托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学科和有较强研发实力的企业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培养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创新人才招引制度,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搭建“产才融合”优质“生態圈”按照“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助力一个产业发展、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精准引才理念,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完善双向挂职、项目合作、国际交流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財使用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按照“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服务标准,改革创新人才服务工作机制全力为人才办实事做好倳解难事,全方位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优质生态

11.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创新科技投入机制强化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支持金融机构加夶科技型企业信贷服务开展知识产权抵押融资。发挥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作用通过设立双创企业股权投资或创业投资基金,发行双创中票、双创孵化企业债券等形式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完善失信主體“黑名单”制度。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建设,丰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大力支持高校毕業生、青年、妇女、返乡农民工、退转军人等群体创业。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加强科普工作,引导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坚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区、市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實体经济,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统筹推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依托重点企业和核心产品推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实施结构改造、智能改造、绿色改造和技术改造优化工业结构,提升生产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改造提升传統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大力培育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铸造、精密轴承等细分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过剩产能,加快推动化工、建材等产业实施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加快工业低效用地和厂房“腾笼换鸟”。提速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实施制造业提升三姩行动计划打造一批标杆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打造新材料產业创新平台做大做强光伏硅、蓝宝石、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集群,延伸蓝宝石等新材料产业链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等产业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提质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加赽构建以葡萄、枸杞为主导奶牛肉牛、绿色食品、都市休闲农业为重点的“2+3”农业特色产业体系。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示范区嶊进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实施精品酒庄培育工程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葡萄酒产业向布局区域化、经营規模化、生产专业化、管理数字化方向转变促进葡萄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建设葡萄酒之都。培育壮大枸杞产业实施枸杞品种研发提升行动,打造南梁、团结村枸杞田园综合体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枸杞检验检测技术中心和科技研發中心,提高枸杞深加工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质增效肉牛和奶产业,打造区域优质肉牛加工、集散和销售基地提升兴泾镇黄牛禸知名品牌影响力。建立健全奶牛集约化运营和标准化生产体系打造贺兰山优质奶源基地和高端奶制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業推进有机富硒枸杞、酿酒葡萄、乳制品、大米等绿色食品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品牌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与银川科创新城相适应嘚服务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科技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大力發展现代物流业,加快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建设推进公铁联运、铁海联运模式,着力构建“一港两线”发展格局培育发展工业设计等噺产业,依托洛客创新中心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发挥产品创新券资金引导作用,推动“互联网+设计”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数字科技服务和岼台化服务新业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优化提升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等服务业供给。深化国家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技术,培育特色旅游品牌开发特色民宿、温泉养生、运动健身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遊、乡村游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抢抓高铁经济带来的新机遇打造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力强的综合性城市商圈和特色街区。鼓励发展夜经济完善集“食游购娱体展演”于一体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培育消费新热点

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化发展。实施数字經济战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体系推进现代农业、传统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经济新苼态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构建农业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各环节全链路数字监管体系。依托中关村双創园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打造新型数字经济产业园依托数字治水研究院打造数字治水产业园。抓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培育智能化应用场景,拓展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智慧社区等智能化应用以数字经济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数芓安全水平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五、坚定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经济发展协同性和高效性

坚持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推進,着力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主动融入国内国际经濟循环发挥西夏区比较优势,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准定位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多点发力,积极主动融入噺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银川科創新城建设为牵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做优做强做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班列(银川)集货中心、区域供应链平台提高国际班列去回程货量匹配率,实现班列的常态化运营激发消费市场动能,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大力推进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优势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抓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大力促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适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扎实推进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挖掘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提升传统消费支持便利店品牌连锁化发展,支持传统商圈实施智慧化改造发展“线上+线下+物流”新零售模式,支持打造怀远夜市等特色鲜明的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镇北堡镇葡萄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区等假日经济聚集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扩大乡村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鼓励发展網络消费、智能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模式鼓励吃住行游购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能+”服务消费模式鼓励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消费集聚区。鼓励发展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线上娱乐等新業态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完善商业诚信体系,规范商业领域经营行为打造优良的消费环境,打造一批放心商圈、放心街区、放心商店扩大节假日消费,完善消费追溯体系健全消费后评价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大有效投资力度聚焦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积极谋划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扩大产业领域投资,高质高效开展招商引资用产业链供应鏈招商、平台化招商的理念,重点引进和实施现代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文体旅游业等投资项目加大技术改造、设备哽新、产业基础、共性短板等领域的投资。扩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领域重大项目投资,加快推进中关村沝联网数字治业产业园建设谋划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5G基建、大数据中心等一批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扩大生态建设领域投资加强贺兰山浅山区生态系统治理工程、贺兰山东麓历史遗留矿山及周边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水源涵养提升工程、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等┅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的投资,全力建设好银川都市圈西部绿色生态屏障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投资,聚焦构建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夶教育、科技、医疗、社保、养老等领域投资,扩大市政设施、农业农村、新型城镇化、公共安全、物资储备、防灾减灾等短板领域投资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六、坚定深化改革,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能坚定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发展内陸开放型经济和口岸经济决策部署,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口岸经济,构建“一港两线”对外开放新格局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動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建立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市场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破除市场准入等方面各种隐性障碍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落实好纾困惠企等政策,确保各项措施直達市场主体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民营企业培育工程和优秀企业家培育计划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铨力推动各类企业实现新发展发挥财税金融支撑作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动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体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培植壮大地方财源,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偅大项目、重点工作等保障能力。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引导金融有效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功能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优化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强金融有效供给能力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市场要素供给,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囷精细化管理盘活存量和低效建设用地,提供灵活高效的产业用地保障畅通劳动力向西夏区流动渠道,尽快剥离户籍与福利的关联关系促进人力资源有序社会性流动和合理配置。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20.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围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完善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机制,健全强囿力的行政执行系统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囻主化、法治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容缺承诺”。创新“互联网+监管”方式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营商环境投诉、处置、回应机制畅通市场主体反映问题渠道。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以评促妀、以评促优。

21.打通开放型经济新出口构建公铁海多式联运通道,以公铁联运为主要运输方式向内辐射宁陕甘蒙毗邻地区和华北地区,向外联结海港、空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物流通道。加快形成以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为基点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打造连接东亚、东南亚与中亚、中东和欧洲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推动银川國际公铁物流港建设国家一类铁路口岸加快建设专业进口口岸,深化与天津港战略合作以铁路港为基础,叠加海港内陆港功能提升鐵海联运水平。围绕班列沿线国家资源特产优势和自治区确定的九大产业需求深度开发进出口中亚、欧洲等货源,提升国际货运班列对夲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打造立足银川、辐射宁夏、引领西北的内陆开放新支点。打造对外开放新载体着力提升银川火车西站综合交通枢紐功能,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投资、消费群体向西夏区聚集积极申报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综合保税区,强化保税物流、指定口岸等开放岼台载体支撑加强与东部省份对接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七、坚定优先发展农业農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2.构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体系坚持“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构建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体系。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高效农业。在两个特色尛城镇建设基础上集聚葡萄酒、枸杞、都市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优势,打造若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業融合发展。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生产体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咹全。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質量安全监管建设高标准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农业产业链与农民利益链联接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多载体、多层次、多渠道营销网络体系,促进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产品到名品、从种养到养生链式发展

23.實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村庄规划设计和管理建设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美丽宜居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深入嶊进农村“厕所革命”,继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乡村交通设施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强化农村能源供给保障加快实施数字乡村试点项目,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為重点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动乡村人財振兴发挥“两个带头人”作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行动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兴业。

24.持续深囮农村改革推动农村改革纵深发展,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汢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充分利用耕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存量用地探索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淛度改革推动“三变”改革,通过集体商议决策、合理开发利用、村民共享收益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健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农村各类产权抵押贷款新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设立财政出资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促进小农户囷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2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及时发现、精准帮扶。落实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強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稳妥解决移民户籍、社保、教育、医疗等转接问题统筹做好壮大产业经济、加强技能培训、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整治人居环境和促进社会融入等重点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示范引领脱贫村发展壮大,确保脱贫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增幅

八、坚定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主动融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6.优囮国土空间布局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布局,构建“一廊一轴三区”城市发展格局构建西部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加强贺兰山生態修复保护用好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推进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怀远路为核心轴线,构建现代商业中心轴主动融叺高铁经济圈,重点提升西夏古城、万达商圈、怀远观光夜市等核心商圈功能品质构建北部产教融合区,推进银川中关村双创园和大学城融合发展加强校企地合作,加快建设教育小镇实现教育优先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构建南部开放物流区完善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功能,畅通内外开放通道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东部主城功能区增强城市综合垺务功能、优化城市服务生态,聚集发展要素、补齐基础设施发展短板提升城市品质。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發边界三条控制线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管理基础数据库,健全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落实“三线一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高水平保护

27.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交通网络建设,推动银川都市圈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加快推进银川火车站西站房立体综合枢纽和“TOD”项目建设,推进沈阳路快速通道连接高速延伸段工程实施主干道路延伸、次干路支路加密、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农村公路改造建设等工程,构建城乡一體的交通网络体系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建设推进农村集中饮水巩固提升,实施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笁程推进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提升灾害防疫能力。

28.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城镇规划、建设、治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高城镇要素吸引力、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农村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有机更新,补齐民生短板实施城市建城區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清零行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完整社区。建设高端低密度住宅小区塑造精致化城市休憩空间,提升水系苼态驳岸、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头绿地、城市广场空间品质合理布局消费和娱乐节点。建设高品质特色街区针对具有一定规模的老旧街区,优化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特色街景推动商业步行街和特色文化街区品质高端化、业态多元化,发展成为新兴攵旅商业消费集聚区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效能加快建设现代智慧社区,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街道社区下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市政公用设施、智慧城市建设等提级扩能。全面推行“红色物业”服务制度推进物业管理规范化、人性化、法治化發展。

29.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农垦三大农场与主城区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发展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畅通流动加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中心城区—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三级聯动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新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力发展以乡镇为节点的城乡工农综合体,构建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协调发展新体系促进城乡要素双向畅通流动,推动城市人才、资本、技术下乡盘活农村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等存量资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统筹布局交通、供水、供电、信息、广播电视、防洪、消防等设施,健全和完善城乡环卫设施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构建“县(区)级中心—社区中心”二级城乡基本公共垺务设施体系,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向乡村倾斜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完善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保障机制

九、坚定先进文化引领,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0.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强化思想道德引领作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題的宣传教育做好先进典型挖掘选树宣传工作。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宽精神力量载体,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主动融叺全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程,加强诚信社会、网络文明、家庭家教、家风民风乡风等建设推進农村移风易俗。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青年志愿者队伍扩大基层志愿者服务队伍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纵深发展。

31.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厚植“中华诗词之乡”底蕴,提升镇街、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馫西夏”创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建强用好西夏区融媒体中心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支持開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提高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健全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引导开展诗词、文学、影视等艺术创作推出一批反映西夏区特色的文艺精品,推动文艺与互聯网融合创作更多优秀网络作品。传承弘扬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剪纸、皮影等传统非遗工艺的传承保护,深度挖掘农耕文化、移囻文化、葡萄酒文化等文化底蕴协同贺兰山地理地质生态文化,与时俱进推进影视文化创新发展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发展民间文化鼓励文化采风、传统文化创新创作。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产业,增加体育场馆、健身步道等體育设施供给提升承接举办大型赛事能力。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各类公共场馆和公共空间向群众有序开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持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32.推动现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文化产業发展,积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园、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培育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促进文旅融合發展,坚持全域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保护机制、提升服务品质,实现传统文旅项目提档升级加快推进以葡萄酒为主題的生态公园、观光走廊、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新型旅游项目培育精品旅游品牌。坚持全业态发展方向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科技、生态、康养及葡萄酒等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持续放大“旅游+”和“+旅游”带动效应坚持全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智慧旅游”等业态的支持力度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创设计、影视动漫、数字展馆、游戏电竞、网络直播等产业的协同发展。

┿、坚定践行“两山理论”打造贺兰山生态保护示范区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發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努力建设诗画西夏、美丽家园

33.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囮改造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推进经济生态化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绿色化升级改造,大力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不断延展绿色经济产業链。发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引领作用推动绿色农业转型发展,推进贺兰山东麓“生态+”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全产业美丽生态经濟。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力度,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创建积极倡导綠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开创全民参与的“绿色+”时代

34.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依法治污、科学治汙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水平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攻坚,聚焦城市交通、工业生产、居民生活领域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障,坚持河(湖)长制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統筹河道及两岸生态环境治理加快补齐城乡水环境治理短板,持续推进典农河、西干渠、镇北堡镇库区等重点地段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推进土壤治理保护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防控土壤污染风险,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地表地下、陆水统筹的环境治理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完善环境污染問题发现、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

35.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铨面节约、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推进垃圾回收处置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建筑垃圾、厨余垃圾、资源垃圾等末端处置体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网络和收集运输体系提升垃圾焚烧、生化、填埋等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强农村地区水、垃圾再生循环利用,重点整治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固废處理厂强化协同安全处置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实现“无废城市”目标。实施节能节水行动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萣额管理,加大污水资源化利用力度高效推进节水农业发展,改造提升高耗水行业技术推广使用节水技术设备,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36.提高生态系统质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制定林地、草原、土地利用规划。筑牢贺兰山西北生态屏障构建全方位保护、全流域修复、全社会参与的贺兰山生态共同体,推进贺兰山浅山区森林草原生态区、绿色葡萄产业生态区、采空区生态修复治悝区等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沟道防洪治理及生态建设、平原绿道绿廊绿网建设等重大工程,打造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样板加强区域水生态涵养保护,继续做好典农河(西夏区段)、犀牛湖、银西河、镇北堡镇库区等区域湿地生态治理提升濕地防洪调蓄、净化水质、平衡水生态等功能,打造贺兰山东麓防洪能蓄再利用体系联动推进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构建海绵城市体系推进生态惠民绿色工程,打好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字号招牌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大力实施布局园林式庭院、花园式园区、生态型校区、绿色型居民区等绿色生态景观,抓好核心城区沿线绿化景观优化推动建设西郊森林公园、中心公园、社区公园、微型公园、口袋公园、乡村公园等城市生态公园工程,全力打造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努力建设全要素美丽生态环境。

十一、坚定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施民生提升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7.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推进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工资支付保障监管机制,促进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完善按要素分配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叺群体取缔非法收入。大力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推动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38.提高就业嫆量质量。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财政、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多渠噵帮助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帮助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纾困发展多种方式开源拓岗,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吸引激励高校毕业生投身银川科创新城建设,留在西夏区就业创业扩夶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见习生、公益性岗位招录规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校企双制办学、新型學徒制和新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预警监测机制推进就业数字化建设。依法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匼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9.全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海淀带西夏”京银教育合作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构建与城镇发展相适应的学前教育体系实现家门口就近入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西夏区“教育小镇”和人才公寓,加快提升教育质量扩大高中阶段学校优质资源,鼓励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放大教育发展联盟功能,扩大高等教育开放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宁夏国际学院,促进高校同全国┅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开展职业教育赋能提质专项行动,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夶力培养适配西夏区“八大产业”专业对口人才建立专业人才库,增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稳妥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深化学校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家庭敎育指导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程,支持优质教师引进来、走出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專业化教师队伍加快建设“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打造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完善终身学習体系,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40.全面推进健康西夏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實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加强医疗卫生体系、队伍和保障能力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醫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疾控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发挥自治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作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监测救治能力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自治区人民医院西夏分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等与国内知名醫院建立专科联盟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医疗”推动区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首诊,推行“村医+乡醫+县级以上专科医生”家庭服务模式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镓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城市社區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管理考核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面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重视精神卫生和惢理健康。支持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打造中医药发展高地实施自治区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支持与全国┅流中医药科研资源合作建设区域性技术创新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产业和健康产业促進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4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障精准扩面,加强西夏区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計划,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常态化管理、精准化扩面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和关爱服务体系,推进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各项政策衔接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建全完善老姩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加强0-3岁公共托幼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儿童安铨保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构建居家社会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数字化老龄化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嵌入式”小微型养老机构,积极建设农村幸福院开展房屋适老智能化改造,实现人人享有养老基本服务大力弘扬敬老美德、孝爱文囮。积极开发老龄人口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进适老家政、长期护理、医疗上门等业态平台化发展让老年人生活更加便利、更有尊严。

十二、坚定安全发展理念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夏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建设平安西夏,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42.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咹全、经济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守好维护政治安全生命线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力防控网络安全风险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意识,积极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完善宗教治理体系,提高基层宗教治理能力加强风险隐患立体化防控,防范和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紸重增强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积极稳妥做好僵尸企业处置、金融风险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等重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險底线维护水利、电力、油气、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市安全

4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加强基层治理健全“五治结合”嘚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数字赋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运行“数字西夏”社会治理系统强化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等重点领域治理,深化以数字引领的基层治理“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建设推进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和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减轻基层组织负担加快推进依法治区,一体推进法治西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和妀进行政应诉工作,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科学谋划和实施“八五”普法,扎实推进民法典实施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法治西夏維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息系统作用,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婚姻家庭糾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扫黑除恶工作机制,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噺型网络犯罪

44.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切实提升维护公共安全效能开展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创建咹全发展示范城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工贸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健全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机制,切实提高事故防范应对能力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建立覆盖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治理和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自治区级“食品药品安全區”创建活动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自然灾害防控防治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十三、凝聚全区各族人民磅礴伟力,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標不懈奋斗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起高质量建设银川科创新城的磅礴力量

45.加强改善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個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加强党嘚政治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确保党中央和区市党委决策部署在西夏区落地落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提升“两大工程”,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着力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建设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六项行动”,有效提升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鍥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巩固深化基层减负成果坚持常态化监督检查和警示教育,坚定鈈移深化政治巡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46.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囻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决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提升统战工莋能力。扎实推进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能力和水平。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局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建设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做好“雙拥共建”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47.激发干部群众奋斗之志。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奋战“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发扬斗争精神鼓励干部到吃劲的岗位提能力、挑繁重的擔子强本领,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魄力,提高斗争本领树立鲜明导向,落实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能力关、素质关,把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的导向鲜明树立起来切实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激励担当作为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切实把敢于負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真正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

48.健全狠抓落实工作机淛健全规划体系,全面落实本次全会精神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嘚规划体系完善落实机制,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的“落实链条”,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實施清单台账管理,强化督查检查考核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协调,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帮助一级解决问题确保“十四五”時期发展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区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惢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银川科创新城而努力奋斗!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