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转账被欺诈骗钱,已举报该账号,线下报警后还能追回吗?

那么对于支付宝为何提现不收费,而微信提现需要收费呢?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场景”二字。

(原标题:为何微信提现收费 支付宝就不收费呢?)

昨天传来“噩耗”,微信突然宣布转账收费改为提现收费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从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的转账功能停止收取手续费,但同时提现 功能开始收取手续费。具体来说,收费额度按照提现金额的0.1%执行,每笔至少0.1元,同时每位用户可获赠1000元的免费提现额度,而且同身份证账号共享。

消息发布后,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会不会也跟随微信收费。对此,支付宝官方微博昨天上午正式做出回应:支付宝提现不收费。

“一大早就有好多小伙伴来问宝宝,我统一回复下:支付宝提现不收费!”支付宝发微博称。

对于微信收费,腾讯表示,提现收费并不是微信支付追求营收的商业化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同时微信支付团队正在积极与银行方面密切沟通,争取早日实现转账、提现交易完全免费。

腾讯称,目前提现收取的费率为0.1%,但银行的费率收取标准是高于0.1%的,其实微信支付还需要承担一部分的成本。

那么对于支付宝为何提现不收费,而微信提现需要收费呢?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场景”二字。

就消费场景来说,支付宝绝对有压倒性的优势,无论是线上的购物,还是线下的支付。尽管现在微信也在努力的铺自己的线下,进驻商户,似乎有支付宝的地方,微信都已入驻,但是在线上,微信可使用的消费场景依然敌不过支付宝。

另外,尽管一个人的微信红包使用的频次可能要高于支付宝的线上消费频次,但是每次微信红包的量可能要比支付宝消费的量少,毕竟红包大多是发给别人的,而网购大多是给自己的。

微信一直想努力做好支付,与此同时,支付宝一直想做好社交。但是,社交一直是腾讯所擅长的,阿里依旧望其项背。而以支付起家的支付宝,腾讯依然敌不过阿里。

拜托两位大大在这上面可以合作下吗?别斗了,你们一斗,我们的钱还要转来转去的,真是麻烦。好了,大家如果在微信的钱少就别转了,如果多就赶在下月一号前转出来吧!

本文来源:中关村在线 责任编辑: 佟扬_NT2439

什么是电信诈骗?什么是不良校园贷?如何识别诈骗手段?一起学习这些防范知识。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骗取受害人信任,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汇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电信诈骗的特点是什么?

作案时空跨度大,跨省、跨境、跨国比较突出;

团伙作案,反侦查能力强;

科技含量高,手法隐蔽;

诈骗手段多,防不胜防;

转账取款迅速,难以查控。

如何识别电信诈骗手段?

特点:不法分子绘声绘色的用各种虚构的事实,例如“中奖”、“被绑架”、“求帮忙”等描述,都让事主很容易进入“角色”,导致被骗。

防范:不要轻易相信有关涉黑、涉毒、信用卡透支、中奖等内容的电话。

特点: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外地号码等形式,冒充政府、企事业单位、亲友向我们群发诈骗短信。如要求电话沟通,不法分子一般会称不方便通电话,或者采用声音极低无法辨认的方式短暂通话。

防范:不要轻易相信任何节目中奖、转账等信息,可采用软件拦截诈骗短信。

特点:诈骗分子往往会在开学前后,冒充资助工作者,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名义,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目前,国家建立了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能保证各个教育阶段的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上学。只要上学有经济困难,国家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保证你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对大学生而言,有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都不用愁。

防范: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助,都不会要求学生在电话中告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如有类似要求的,请先向学校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以免上当受骗。

特点:诈骗分子会伪装成中介或代理公司,打着刷信誉、刷销量的旗号招聘兼职“刷客”。他们承诺,应聘者只要根据指示拍下指定的商品,付款后截图发过去,他们就会把本金和佣金退还回来。然而,在这里面刷单只是幌子,骗钱才是真正目的。

防范:在应聘网络兼职和工作过程中,切勿随便透露个人信息,不要盲目相信高回报,应留意对方的信息,比如电话、名称、地址或者是对方的银行账号,发现被骗尽快拨打“110”报警。

特点:不法分子群发短信诱使网民上网操作。网站一般为境外注册域名逃避网络监管。通过高仿真网站制作,欺骗网民透露账户密码。再通过连贯转帐操作,迅速转移网银款项。

防范:核对网站域名;比较网站内容;查询网站备案;查看安全证书;查验“可信网站”;绝不登录“涉赌”、“涉黄”网络平台和APP。

特点:二维码带病毒,扫码后可能会下载一个木马病毒到手机中,导致遭遇财产损失。

防范:谨慎对待陌生二维码,不可随意扫描。

特点:以低价格诱惑买家、用网址进行诈骗、以各种理由让买家先确认收货。

防范:到正规大平台购物、使用安全的第三方支付。

特点:连上陌生公共WiFi后,骗子便可轻松截获网络数据并破解密码,篡改收款人转账接收账户等方式盗取受害人的钱财。

防范:不要随便在公共场所接入陌生的免费WiFi,更不要在陌生网络中使用网银账户、密码。

特点:骗子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乘客的航班信息,然后使用改号软件假冒航空公司电话向购票乘客发送短信,谎称飞机因故取消航班。接着骗子就会通过冒充客服的电话,告知受害人航空公司会退还机票费以及赔偿相应的金额,同时要求受害人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以及银行发送的验证码(其实是银行的支付验证码),由于之前短信中的个人信息都是正确的,往往受害人在此时都不会起疑心,当受害人提供验证码后就会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中的一笔资金不翼而飞,此时再拨打“客服”的电话,就会发现“客服”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了。

防范:一是购买机票应通过正规网站、正规途径;二是骗子经常使用改号软件,因此,在收到类似“航班取消、航班变动、机票退改签”等内容的短信时,应通过航空公司官方客服核实消息的真伪,不要盲目轻信来路不明的信息,更不要拨打短信中提供的陌生号码按照对方的要求转账;三是网络购票时要注意保护隐私,切勿向陌生人透露银行卡的卡号和银行发送的验证码等信息。

如何简单识别诈骗分子?

诈骗分子无论花言巧语,手法如何翻新,最后都要落到一个点上,就是要钱。所以提醒你们,千万不要轻信那种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不要轻易透露自己银行、支付宝、微信等金融信息,如果有疑问的话,要及时拨打110,或者向老师咨询核实。

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进行催贷,严重危害大学生安全,同学们一定要保持警惕!

不良校园贷有哪些风险?

高利贷、诱导贷款,提高授信额度易导致学生陷入“连环贷”陷阱。如侵犯学生隐私的“裸条贷”、遭遇高利贷的“低息贷”以及逼迫大学生“裸贷肉偿”等非法网贷可能使大学生陷入连环债务之中,因无力还债,无法躲债、逃债,导致违法犯罪等极端行为屡屡发生。

部分校园借贷平台利用少数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金融监管空子,诱导学生过度消费,形成消费惯性。最终导致学生无力还款,造成信用记录不良,并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校园不良网贷平台存在信息盗用风险,被冒用身份者可能会面对信用记录被抹黑及追债等问题。暴力追债现象威胁学生人身安全。涉事学生因此受到胁迫和利益伤害,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生活,也给家人和周围师生造成困扰。

如何识别与不良校园贷相关的诈骗手段?

名为“助学”,实则“圈钱”。

不法分子往往以家境贫困,尤其是从边远闭塞地区考入大城市的大学生为目标,以提供助学金的名义,要求学生提前将学费汇入指定的账户,用于“成功注册学籍”。

名为“校友”,实则“骗子”。

不法分子假冒学生或校友身份,获取信任,假借“手续费”、“奖励话费”等名义,引诱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假冒身份骗贷圈钱。

名为“兼职”,实则“陷阱”。

不法分子打着“兼职”、“刷单”、“招聘”或者培新旗号,假借提升社会综合能力或赚取零花钱的名义,诱骗在贷款平台注册并将贷款划转到指定账号作为“保证金”、或承诺将分期归还本息等骗取资金。

名为“创业”,实则“敛财”。

不法分子假借投资名义,打着助学或者创业的旗号,以发展“下线”等传销方式,实施逐级诈骗敛财。

名为“帮忙”,实则“借贷”。

身边同学苦苦请求,借用你的学生证、身份证信息帮他办理“校园贷”、“注册网络公司”,出于“义气”,将信息告诉同学,结果被追讨欠款的成了自己。

树立理性消费观点,切勿盲目攀比。学生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消费,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减少情绪化消费、跟风消费,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

掌握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金融诈骗和不良借贷的防范意识。当前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广大学生应主动了解和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辨别合法金融服务的能力,避免被表面假象误导从而陷入困境,谨防落入欺诈陷阱。

遇到困难,应主动向学校寻求帮助。学校资助政策体系可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如学习生活面临经济困难,学生应向学校提出帮助诉求,学校会积极采取措施给予资助。

谨慎选择线下正规金融机构。现阶段,按照银监会、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8〕47号),国家已着手整顿校园网贷,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若在消费、创业、培训等方面确有合理的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建议选择经银监部门批准可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的线下正规金融机构。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要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坚决不将身份证、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如因前期疏于防范已陷入不良网贷的困扰中,自身权益正在或者即将遭受伤害,应及时向学校报告有关情况,并寻求公安部门的介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定要增强防范电信诈骗意识

发布:灵台县公安局政工监督室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原标题:《灵台公安温馨提示:电信诈骗套路多,防范锦囊请收好!》

自浙江三地陆续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省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热线咨询组一直在为群众答疑解惑。一起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16个问题的权威解答。

1.我收到了浙江省疫情防控办的短信,要怎么办?

收到浙江省疫情防控办的短信提醒,表示你可能接触过新冠阳性病例或者途经中高风险地区。这时不要过于慌张,及时向所在的社区申报,暂时避免不必要的外出,积极配合开展核酸检测;若经过核实,你确实与新冠阳性病例或中高风险地区没有交集,并且核酸检测为阴性,即可恢复日常生活。

2.现在能出杭州、能出省吗?去省内或省外需不需要核酸检测?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浙江和杭州正常出行没有受到影响。如果杭州市民去往外地,建议提前咨询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视各地不同政策,准备核酸检测证明或向社区报备。

3.我健康码变成红码、黄码了,社区说还没收到大数据,怎么办?

最近有不少市民反映,健康码变成黄码或红码之后,联系社区时,社区表示暂时还没有收到省里下发的大数据。

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数据可能被下发到了户籍社区,需要等待户籍社区将数据转至居住社区;二是省里大数据下发到社区稍有延迟。如果碰到社区暂时还没收到数据的情况,或者社区电话处于忙线状态,请您耐心等待。

4.我没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但是健康码还是变色了,如何申诉?

进入支付宝健康码,点击下方“网络申诉”功能进行申诉。一般当天即可获取结果,如果确实无时空伴随,则会转为绿码。

5.我参照了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患者的行程情况,确定没有时空伴随,但健康码也变色了,怎么办?

同样可以进入支付宝健康码,点击下方“网络申诉”功能进行申诉。一般当天即可获取结果,如果确实无时空伴随,则会转为绿码。同时,健康码变色之后,如果自己排查后认为没有时空伴随,建议在申诉时附上核酸检测结果。

6.现在杭州有的地方要扫场所码,但扫出来以后还是健康码?到底要扫码还是亮码?

健康码的核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亮码,你打开支付宝以后,亮码通行。还有一个就是扫描场所码,之后再跳转到健康码。

既然最终还是跳转到健康码,为什么还要扫场所码呢?实际上,场所码是为重点场所赋予的一个专用二维码,标识了该场所位置、场所名称等信息。主要是方便场所管理者对出入场所人员进行登记,核验掌握出入该场所人员健康信息,方便场所管理。

比如你坐公交要扫描场所码,假如这辆车出现了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病例,就可以依据场所码记录的信息,迅速联系到乘坐过这辆公交车的乘客,开展精准追溯排查,落实隔离等防控措施。所以遇到需要扫描场所码的场所,请大家积极配合。

7.乘坐公交、地铁,如何使用“场所码”?

乘坐杭州公交的乘客,请在上车前使用手机支付宝扫码,出示核验的绿码后上车;乘坐杭州地铁的乘客,进入车站安检口前使用手机支付宝扫码,出示核验的绿码后进站乘车。

8.乘坐公共交通没有手机怎么办?

乘坐杭州公交时,无法扫码的老年人、学生等可刷老年卡、学生卡上车,其余无法进行手机扫码核验的乘客,请遵从现场工作人员指引,进行人工实名登记,并由工作人员核验绿码后方可乘车。

9.有的地方又要亮健康码,又要亮行程卡,为什么?

在行程卡的使用上,确实大家会感觉到,已经打开健康码了,为何还要打开行程卡。其实对公民出行,特别是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的14天内的行程,现在健康码是没有打通的,所以还是需要通过行程卡查询,会感到一些不方便,但今天所有的这些不方便,是为了我们将来疫情过后的更方便,希望广大市民朋友支持理解、积极配合。

10.我收到通知,要求落实“2+14”健康管理措施,或者落实“14+7”又是什么意思呢?

“2+14”:即核验2天(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实施14天日常健康监测。“14+7”:即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观察。

11.接到了流调电话,该如何处理,怎么确认是否是诈骗电话?

首先,流调的目的是查清传染病的传播链,因此流调人员仅会询问姓名、年龄、住址、职业等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近14日的行程等信息,绝不会涉及财产数额、银行卡账号密码、转账冻结等财产相关问题,否则就可能是诈骗,建议及时报警。其次,接到流调电话请不要慌张,如实回答相关提问,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

12.行程卡带星“*”是什么意思?

行程卡城市名称标有*(星号),表示你在过去14天到过的城市中,目前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实际到访过这些中等和高风险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星号)备注仅用作旅行提示,与健康状况无关,目前省内不影响活动,省外具体控制政策请遵循当地联合防控机制。

13.行程卡带“*”可以出行吗?会被隔离吗?

对于行程卡带*的,要确认是否曾去过中高风险区域。对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按所在地的相关防控政策要求执行管控。

行程卡带*不一定会被隔离,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该用户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就会被隔离,如果该用户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就不用隔离。

14.如果在亮码时,才发现健康码变黄或变红,这时应该怎么办?

通过扫码亮码的过程,发现小概率的变色问题,一种是变红的,一种是变黄的,不管是什么情况下,健康码变了,正确的选择首先是停下来,向自己所在社区报告或者是向场所的工作人员咨询,核查过程中把原因了解清楚。

如果是黄码,不要乘坐公共交通的方式到就近的核酸检测点,根据核酸检测的结果,判断下一步的措施。如果是红码,就停在原地,主动报告以后,在社区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带领下进行核酸检测。

红码正常的规则是需要纳入管控,至少是居家隔离。按照正确的处置方式向社区报告,可以向后台提出申诉,后面根据情况进行处置。

15.居家健康观察人员需要做些什么?

(1)居家健康观察人员,非就医等必要情况不离家外出,确需离家外出的,须经所在村(社区)或单位批准,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点对点”前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在家必须单人单间居住,使用独立卫生间。

(3)在居家健康观察的第2天、第7天分别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4)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要立即向社区报告。

16.日常健康监测人员需要做些什么?

1.控制活动范围,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托育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

2.外出时必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原则上在结束日常健康监测前不离开所在县(市、区)。

3.在日常健康监测的第3天、第14天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诈骗能把钱追回来吗举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