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一名物理高手

咨询师[李玉歆]回复:家长您好!上海翰林学院之所以开设物理碗考前冲刺课程,就是因为物理碗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非常高!尤其是美国的大学!所以您要是想让孩子申请美国名校,物理碗高分会是一项加分项!参加过物理碗竞赛的学员在平时学习起来也会轻松许多!翰林Physics Bowl竞赛指导能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灵活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科学备考,使学生在竞赛中占得先机。 如您还有其它疑问,可以在下面留言或拨打我们的免费咨询电话:400-801-6269

1999年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北京市一等奖。多年之后还在混物理圈,从国外到国内,虽然没有做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状态,但是还是会继续努力学习一个。高中参加物理竞赛培训可以说是我选择物理作为事业的起点。

我初中物理很一般,中考进了一所北京很一般的学校。高一上学期随大流进了一个奥赛的所谓“大班”,什么人交点钱都可以报名的那种。上了几次课就觉得这些题目比学校课上学的有意思太多了。还是同样的那些原理,但是上了奥赛班才发现自己其实根本就没有理解透彻,然而只要真的理解了,是一定可以解开题目的。这种自己既可能抓到又差一点就抓不到的感觉吸引着我(直到今天也还是这样),让我废寝忘食在老师讲之前就做了班上发的习题卷子。后来上了需要选拔考试的“小班”(然而再后来发现交足够的钱也能上),越发觉得竞赛题目做起来很有趣,就越做越起劲。

我们学校不是竞赛传统学校,没有竞赛辅导的老师,也没什么氛围,很多年也没有出过省一等奖。第一次参加北京市力学大赛考得不好,总结经验就是题目做的还是少。在高二的那个寒假,我忘了是听了谁的推荐把范晓辉的一本竞赛书(忘了名字)全都做了一遍,每天20题。做完之后基本高中的物理课就不用听了,专心按自己的计划做竞赛的书,大概做了《通向金牌之路》和所有往年的真题还有一部分《物理学难题集萃》。我不知道竞赛传统强校(比如人大附)是不是有校内专门的竞赛辅导课,我自己的学校没有,然而只要西城区有奥赛辅导就会去参加,其实对于那个时候自己的水平来说,已经学不到什么了,只是去拿点卷子多做些题。

后来初赛和复赛的理论部分考得不错,实验考试之前的排名是可以进省队的;然而由于几乎没有进行过任何实验训练,几个很基础的实验做得一塌糊涂,电学实验连电源都没开就时间到了。最后总分得了第七名,当年的标准是前三进省队,由于前一年北京队季焘的强势表现多奖励了两个名额变成前五进,我的竞赛之路也就止步于此。第十六届的决赛据说很坑,听说是因为漏题了所以临时换卷,很多题目不知所云,让不少高手发挥失常,比如北京有个复赛理论139/140的人只拿了个三等奖回来。

不知道现在政策如何,当年只要进了冬令营都是可以保送北大清华,只是三等奖不能挑选专业。当年中二的我的理想就是可以在高三一开学就拿到保送,然后每天继续上学去接受全校女生的崇拜(我们学校从来没有过进冬令营的,其它科目竞赛保送北清的也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想了快两年,因此可以想像竞赛失利对我的打击还是很大的,哭了好几天。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建立了很深的物理情结,觉得做物理题是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当然后来就知道其实做科研跟做题很不一样),同时觉得除了北大物理系哪也不想去。我本来综合成绩也不差,高三努力了一年之后也还是考上了。

如果不是因为物理竞赛,我多半不会走上现在这条路,因此它对我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北大同级的人里有很多都是竞赛保送,他们中也还有很多人依然在学术圈子里,比如在北大任教的李源和王垡,比如在哈佛大学系统生物学系任教的吕莹(当年的金牌第一名);更多的人离开了学校,上街的、编程的,什么都有(比如当年的另外两名金牌宋均亮和陈晓升)。我自己的感觉是,竞赛进北大的跟高考进北大的,多年后留在专业里的比例相仿。

数学物理方法姚端正CH 作业解答.pdf

试读结束,下载后可查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开通VIP可收藏更多资料哦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已阅读并同意 和

未注册用户验证后自动登录,登录即代表已阅读并同意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考高手物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