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当一列数求和大于一个值后,重新求和

说起excel函数。最常用到的就是求和函数了,那么你知道多少种求和函数呢?当遇到一些附加条件时,又该使用什么呢?下面为你一一举例说明讲解,一起看下去吧!

一、普通求和:Sum函数。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D3:D9)。

Sum函数是最常用的求和函数,其语法结构也非常的简单,=Sum(数据或数据区域)。

二、变异普通求和:Sum函数。

1、公式=Sum(D3:D9)计算的结果很显然是不正确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数据源中的数据除了D3单元格的值外,其它单元格中的值全部为文本类型,而文本是无法求和的,所以得到的结果为66。

2、公式=SUM(1*(D3:D9))的计算结果很显然是正确的的,原因在于我们给每个值乘了1,强制将其转换为数值类型,然后进行求和。

目的:按性别统计总销量。

1、常用的单条件求和函数为Sumif,其语法结构为:=Sumif(条件范围,条件,[求和范围])。当“条件范围”和“求和范围”相同时,可省略“求和范围”。

2、Sumproduct函数的作用为:返回相应的数组区域对应元素的乘积的和。公式=SUMPRODUCT((C3:C9=H3)*(D3:D9))中,如果C3:C9范围内的值等于H3,则返回1,否则返回0,形成一个以1和0为元素的新数组,然后和D3:D9数组中的值对应乘积,最后求和。

目的:按性别统计销量大于45的销量和。

1、常用的多条件求和函数为Sumifs,其语法结构为=Sumifs(求和区域,条件1区域,条件1……条件N区域,条件N)。

五、数据库求和:Dsum。

作用:求满足条件的数据库中记录的字段(列)数据的和。

语法:=Dsum(数据区域,求和字段的相对列数,条件区域)。

注意事项:“数据区域”和“条件区域”必须包含列标题。

目的:按性别统计销量和。

C2:D9为数据区域,2为求和的值所在的相对列数,H2:H3为条件区域。

2、单字段多条件求和。

目的:计算“王东”、“小李”、“小北”的销量和。

当有多个条件时,只需包含到条件区域即可。

3、多字段单条件求和。

目的:计算指定地区指定产品的销量和。

4、多字段多条件求和。

目的:计算指定地区指定产品的销量和。

看完之后是不是收获满满,对于这些技巧还可以灵活运用哦!

秒懂知识文章系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秒懂知识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14024.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xcel时间求和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