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金融目前是更名为星图金融了吗?

最近,市场中发生了一些关于 " 存款 " 的传闻,又让一部分人怀疑起自己存款的安全性。很多去银行网点存款的人,都会被宣传存款的安全性,可能还会被顺带告知 " 存款有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 ",以此再次证明存款保本的安全性。

那么,存款保险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保障我们居民存款的呢?

存款保险又称存款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公众的存款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法律的相关要求,所有的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都需要向 " 存款保险机构 " 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费,如果出现了某个存款类的金融机构破产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那么就由存款保险机构对存款人的存款进行偿付。

就存款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来说,这种制度创始于美国 " 大萧条 " 之后。在 " 大萧条 " 期间,美国有大批的州银行破产倒闭,给存款人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损失。大萧条后,在 1933 年通过的《格拉斯 · 斯蒂格尔法》中,除了广为人知的确定金融 " 分业经营 " 外,另一重要内容就在于确定了存款保险制度,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并很快就在次年实施运行。

从美国确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开始,这一制度就成为了全世界金融监管的基石。只要是具备成熟金融体系的经济体,基本都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即便是那些金融体系并不完善的国家或地区,也都通过各种隐性的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实施了这一制度。因此,并不仅仅是我国会建立这种存款保险制度,而是国际银行业中通行的做法。

从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来看,至少包含了两大方向。其一是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期间,美国经历了一段长期的 " 滞涨 " 时期,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使商业银行和储贷机构揽储的成本不断升高,但当时储贷机构最重要的资产却是以固定利率为基准的长期限房地产贷款。不断提高的负债成本,以及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不当地放松监管措施,直接导致了 80-90 年代大批的储贷机构和商业银行破产倒闭,不仅造成了系统性的银行业危机,更是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危机之后,1991 年美国就颁布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其中的核心条款就是建立早期纠正机制,对于资本不足的银行,存款保险机构有权提早介入或进行纠正,以防止存款性金融机构出现恶性风险,并进一步传导到其它金融机构。我国在 2015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的《存款保险条例》中,也明确地规定了 " 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可以按规定采取早期纠正措施和风险处置措施 ",就是未来避免银行出现大规模的风险,做到 " 早发现、早解决 ",避免金融风险的传导,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而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在于保护中小储户的利益。由于金融产品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于普通的小额度存款人而言,银行的经营运行对于存款人来说存在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即存款人将自己的资金存入银行,但对资金的运用、银行的经营情况等一知半解。一旦银行出现经营危机,中小存款人往往是最后知晓,也是最受伤害的群体。而存款保险制度,正是对这些中小存款人的保护。即便对银行的经营和运行一无所知,即便银行出现破产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存款保险制度也可以保障这些中小存款人的利益,保证其存款和利息的足额兑付。

存款保险制度是如何保障存款的?

那么,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又是如何保障我们居民存款的安全性的呢?

可能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国内是在 2015 年 2 月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在 2015 年 5 月正式实施的。那么,是不是说在 2015 年之前,居民的存款就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呢?

显然并非如此,一个最典型的案例便是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的关闭和兑付。海发行是中国第一家倒闭的省级现代商业银行,由于房地产的兴衰起落以及不当经营,在 1998 年出现了严重的兑付危机。1998 年 6 月,央行关闭海发行,并将全部债权债务托管给工商银行,对储户全部的合法利息进行兑付。虽然当时并无 " 存款保险 " 相关的法律出台,但仍然由央行出面,对储户的本息进行了保障。这就是一种典型的 " 隐性 " 存款保险制度。

事实上,在 2015 年通过立法确定存款保险制度之前,央行及财政部长期都共同承担着隐性的存款保险职能。这种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因为没有立法和明确规定,其背后隐含的是国家信用。但也正是这种不透明的制度,常常会使得国有银行进行过度的高风险投资,最终出现经营风险。

而在 2015 年之后,以《存款保险条例》的发布和实施为标志,存款保险这一金融监管的基石,正式从隐性走向显性,也从而为公众所熟知,也让居民对于自己的存款有了更放心的保障。

那么在《存款保险条例》实施后,又是谁来主导实施对于居民存款的保障的呢?

根据国内存款保险制度设立的情况看,首先由央行在 2019 年 5 月主导成立了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由央行根据不同银行的综合评价,确定一个存款保险费率,费率低可以到万一,而高也可以达到万二十的费率。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存款结构情况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累积水平等因素制定和调整。而这种款保险费率覆盖到每一个境内的商业银行、外资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时,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保费与存款人没有任何关系,并非是存款人对此付费,而是银行对此进行投保。

也就是说,无论你到任何一个银行、农商行、外资行或者村镇银行存款,都会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而不分银行的大小或者种类。

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收到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缴纳的存款保险费后,根据《存款保险条例》明确要求,在遵循安全、流动、保值增值的原则的基础上,将其用于主要投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以及其他高等级债券。这些投资产生的收益,也将一并作为存款保险基金的一部分。

一旦投保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出现风险事件,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便可在央行及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对机构进行收购、承接,或者直接进行救助。甚至如果出现严重的经营风险、资不抵债时,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便可对储户进行额度之内的本息赔付。

最后,还有很多人关心的则是额度的问题。很多人都会被宣传存款保险制度的赔付额上限为本息和 50 万,也因此而担心一旦在某一家银行存款超过 50 万会不会不安全。

如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来看,除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以及投保机构高管的存款外,其他人民币及外币存款的最高偿付限额为包含本息在内的人民币 50 万元。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最后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也就是说,法律规定中确实有 50 万限额的说法。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银行业在金融领域中的特殊地位,以及银行在居民心中的安全性,即便银行真的出现风险时,对个人存款也往往是进行全额的保障。以典型的包商银行的风险处置案例来说,虽然包商银行存在巨额的资不抵债缺口,但在最后的风险处置上,对个人存款和绝大多数机构债权仍然予以了全额保障。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存款保险中 "50 万 " 的限额也并非是永久不变的,在经济发展或者存款结构变化中,最高偿付限额也会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公众号 " 星图金融研究院 " 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封面图来自 Pexels。

互联网分期购物这种“先享后付”的方式已经成为时下年轻人日常生活必不可上的一部分,帮消费者减轻不少压力。因此,在信用卡之外,京东白条、花呗、任性付等产品也成为大众常用的支付方式。不少用户给小编留言自己的星图金融任性付下款审核被拒?下面小编来具体介绍。

导致任性付额度审核被拒的主要因素:

任性付是星图金融推出的一款个人消费信贷分期产品,为个人用户提供多场景、全渠道的消费分期服务。0首付、低利息、无抵押,可选择至高24期分期还款,轻松体验“先享后付”,月度账单也能分期。目前在星图金融APP、苏宁易购APP支持申请开通任性付,经过实名认证,成功审核通过即可使用。

任性付作为星图金融的信用分期产品,对个人信用尤为看重,如果在使用任性付的过程中出现了逾期,那么系统考率坏账风险,会对账号采取降额或者冻结处理,一旦账号冻结,你的任性付自然就用不了了。

系统会定期对个人信息进行审核,如果发现你近期负债过重,超过了你的收入水平,那就极有可能对你的任性付账号进行冻结处理。如果是这个情况的话,请合理评估自身负债、理性消费,等负债降低后可以联系客服申请解冻。

在平台申请贷款需要填写各种材料,平台借此评估借款人的经济情况。如果平台要求提供的相应证明材料,借款人无法提供,或者填写有误,那么平台就会直接拒绝贷款申请。

还有一种情况是,平台在每次下款的时候还会对贷款人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如果这个时候发现贷款人的资料已经过期,那么这笔贷款申请也有可能会被拒绝。

使用任性付有哪些注意事项?

1、任性付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逾期将上报央行征信,在个人征信报告里留下不良记录,所以用户在使用任性付时一定要按时还款。

2.任性付额度并非一成不变根据用户的综合资质不定期有调整。会随着客户的消费使用,根据系统不定期对账户使用情况、消费还款记录、信用状况等方面的综合评估来进行相应调整。

3.任性付激活使用失败,不建议立马再次操作激活,短时间内频繁操作只会增加被拒的可能性。

以上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宁易购急于出售线下资产还债,在圈内是公开的秘密。

自从去年陷入财务危机以来,苏宁有大约200多亿的资金缺口,现金流极度紧张,仅能勉强维持日常经营。不时有中小供应商登门讨债,“企查查”显示,近期苏宁收到了1889起商业起诉,大部分纠纷与债务有关。

更令人糟心的还有员工理财,2021年10月以后到期的理财均无法按时兑付。买了理财的员工迅速炸了锅,组织维权群、在微博下留言、向相关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据了解,逾期的员工理财年化利息高达7%-7.5%,仅向内部员工开放购买渠道,普通用户能买到的理财年化利息为4.5%。企业遭遇流动性危机,苏宁决定“弃小保大”,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兑付普通用户的理财,员工理财集体逾期。

2021年11月,苏宁金融向所有买了理财的员工发了一封邮件,首次公开承认由于流动性危机,理财暂时无法兑付。希望员工给公司一点时间,筹集资金。

官方的说法是,变卖资产需要时间,故延期6-12个月不等,并声称会支付延期的利息。

11月19日,苏宁金融给所有被拖欠理财的员工发了10%的本金,稳定军心。

12月13日和20日,苏宁金融两次给所有被拖欠理财的员工发了5%的本金。

一个月的时间,苏宁金融已偿还了20%的本金。按照这个速度,5个月就能还完了。

但从2022年开始,还款速度降至每周1%,4月后,更是降低至每周0.5%。

苏宁缺钱的程度可见一斑,半年时间,员工仅收到了37%-57%的本金。

如继续每周以0.5%的速度还款,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偿付清所有欠款。

苏宁向员工兜售的理财产品,本质上是企业债券。

但苏宁的企业债在一级市场中卖得不温不火,便转头向员工销售,利息比市面上4%-5%的流通债要高很多,能达到7%-7.5%。

大部分员工在购买时,并不清楚自己购买的是具有一定风险的企业债券,苏宁金融把这类企业债归类为“固收理财”、“稳健理财”一类的产品。

据一位购买理财的员工透露:一款员工理财产品,上线三天就能卖光。“那时都抢着买,我买了三年了,前两年都正常兑付本息了,今年套里面了。”

通过向员工兜售理财,苏宁至少筹集了百亿资金。一位离职的苏宁金融员工表示,大部分债券筹得的资金拿去维持公司的日常经营了,给员工发工资,给供应商付款之类。

2017年苏宁账上有289亿现金储备,对应2000多亿的销售规模,不应该缺钱才对。为何会在2017年后开始大规模发债呢?

可能跟张近东大举投资有关。

2017年后,苏宁分别向恒大、万达投资200亿、95亿;2019年,苏宁花48亿收购家乐福80%的股份;27亿收购万达37家百货。两年多时间,投资花了370亿。

2018年,苏宁又推出苏宁小店业务,一年开出5098家门店,按每家平均100万投入计算,花费至少50亿。

年,张近东花了420亿元,289亿的现金储备显然不够用。

如果,这些投资有回报,苏宁不至于“弹尽粮绝”。

现实是,苏宁小店成了赔钱货,2018年赔了6个亿,张近东在零售云大会上咬牙坚称:“苏宁小店贴钱不是10亿、20亿,而是100亿、200亿。”言犹在耳,没了下文。

恒大、万达的投资更别说了,恒大的情况不如苏宁,200亿的债权变成了股权。恒大股票价值跌去9成,苏宁此刻套现杯水车薪,于百亿债务无补。

笔者分别找了一位离职和在职买了理财的员工,聊了下具体情况。

两个月前从苏宁离职的小惠,走的时候手上仍有5万元的理财没有兑付。

她问办理离职的HR何时能给?HR严肃地回复说:“理财的事不归我们管,这你要咨询苏宁金融的同事。”

自阿里入股苏宁易购后,苏宁易购和苏宁金融实际上已经是两家公司了。

张近东、淘宝、江苏新零售基金在股权上“三足鼎立”,苏宁易购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张近东把董事长的位置让给了阿里系的黄明端,自己带着剩下的产业,如金融、置业等与易购分了家。

据说,分家后的一个月,苏宁金融对易购要债“要得很紧”。

小惠打了苏宁金融客服,得到了官方回复:一定尽早安排还款,请耐心等待。

小惠表示,5万元虽然不是很多,但一天不拿到心里就不安生。离职时,HR承诺她的赔偿,也需推迟到今年4月份才能拿到。

小惠加入了一个离职员工的微信群,群里有280多人,和她情况一样,购买了员工理财的有100多人。

“刚暴雷时,群里天天讨论,说有高管提前拿钱跑路了,谣言满天飞。现在每周还点钱,大家情绪平复了些,但两年时间,谁能说准会发生什么?”

在职的小张买了很多理财,她说:“手里的闲钱全进去了。”小张不肯透露具体数额,只表示有6位数。这些钱本该在10月下旬到期,可当天她没拿到钱,而是接到了客服的电话,请她等一周。一周到后,又让她等一周。

小张开始紧张起来,生怕钱出问题:“全是公司的负面,说年底破产,我真害怕钱没了。”直到11月,苏宁金融客服承认钱短期还不了了,让她签下延期协议。

那几日,小张每天都在想钱的事情,整个人看上去很不开心:“连同事都能看出我不高兴,问我怎么了,我敷衍说没事。”截至到1月,小张拿回了本金的30%:“我比一般人多拿了点,可能是我是最早一批理财出问题的人。”

小张说,她在公司干了八年,很有感情,看见公司走到这一步,有种说不出的悲哀。目前,只能静静等待公司还钱了。

3月8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分别向南京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出售苏宁消费金融36%和3%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苏宁消费金融小股东,持有10%股权,而南京银行将成为绝对大股东。根据公告,交易金额约为3.69亿元,给苏宁易购带来了0.75亿的净利。

3月下旬,彭博社突然传出一条消息,苏宁集团以7折优惠价格向境外某企业出售了北京慈云寺广场。消息发出后不久即被撤稿。

苏宁易购急于出售线下资产还债,在圈内是公开的秘密。

但由于地产遇冷,投资机构的报价难以达到苏宁的心理预期。

慈云寺广场是苏宁易购线下核心资产之一,购入时间很早,广场销售情况也不差。如果不是遇到重大财务危机,苏宁不会舍得出售慈云寺广场。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投资人报价仅为市价的30%-45%,而境外投资人给出了70%的报价,双方接近达成出售协议。

出售核心资产,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苏宁对资金的渴望,距离员工理财展期1年的期限,仅剩下6个月,如果届时无法偿还理财,再次展期,对苏宁易购的打击或是致命的。

另据4月29日消息,本周苏宁金融偿还内部员工理财比例下跌至0.25%。

(文中出现人物名皆为化名)

1. 苏宁易购出售苏宁消费金融39%股权,回收资金3.7亿元

2. 苏宁欲抛售80%股权,家乐福超市为何从零售教父神坛上坠落?

3. 有钱任性张近东:苏宁小店贴钱不是10亿20亿,而是100亿200亿

4. 苏宁易购:2017年年度报告摘要

5. 苏宁跌进多元化陷阱:恒大200亿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宁金融是哪里的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