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时,有一群低一年级的要打你,但你又不想跟他们打,怎么办?

小学孩子不爱学总想着玩怎么办

  小学孩子不爱学总想着玩怎么办?孩子是妈妈们的心尖,但很多上小学的孩子不喜欢学习老是想着玩,这时候需要父母及时的引导孩子。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小学孩子不爱学总想着玩怎么办的相关内容。

  小学孩子不爱学总想着玩怎么办1

  1、观察孩子过于贪玩的“原因”

  很多人会说了,孩子不爱学习贪玩就是原因啊,不是的,每个孩子贪玩都是有原因的,有的孩子贪玩是被别的小朋友所影响,有的孩子贪玩是因为被父母逼迫导致,有的确实是因为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说父母要观察好,你的孩子不爱学习过度贪玩都是真正原因是什么,找到过度贪玩不爱学习的原因,然后逐一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孩子改掉过度贪玩且不爱学习的问题哦。

  2、给予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赞赏”

  很多父母看到这一点会很生气,觉得我的孩子本来不爱学习,你还要我赞赏他?那么岂不是鼓励孩子更贪玩?别急,听我慢慢说。对于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你的打骂与大道理毫无效果,且只会加重孩子对学习的厌恶。不如找出一点点理由,比如孩子身上的一点点优点进行表扬,对其大加赞赏,并让其知道,把心思给自己的学习分一点点会更好。如此一来,贪玩的孩子会出现一种自律心态,再加上其他一些引导,孩子必然会爱上学习,最起码会收敛自己的贪玩。

  3、和孩子相互监督

  这也是引导孩子放下过重的玩心,把心思分一点给自己的学习的一个好办法。家长可以和孩子说一下自己的苦恼,比如自己工作的时候难以专心,这样下去,自己就会被炒鱿鱼,那么一家人就会面临没有钱生活的状态,然后问问孩子怎么办。你的态度一定要很苦恼,并且让孩子感知到你把他当朋友,那么孩子必然会被你的情绪所带动,会想办法帮助你专心工作,那么这时候,你可以让孩子监督你,然后你监督孩子,你们两个人相互监督,一个把工作做好,一个把学习学好,像朋友一样的相互监督,会让孩子感觉到很有“责任感”与成就感的哦。

  4、和孩子进行“比赛”

  小学生贪玩不爱学习,结果一定会是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这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你们之间可以进行一场比赛,看看谁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你的.事情是工作,或者是学好做一桌子美食,孩子的事情是能够保证自己不过度贪玩,让自己的成绩提高上去。且彼此之间进行一个约定,这样一来,会大大激发孩子那种不服输的劲头,这个时候,你还用得着担心孩子过度贪玩么?

  5、引导孩子主动和爱学习的同伴在一起

  这么说吧,很多家长把这个办法做成了“比较”,让自己的孩子和爱学习且不贪玩的孩子学习,学习人家的孩子是如何懂事的,学习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爱学习的,学习人家的孩子是如何不贪玩的,等等。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样比较教育出来的孩子,心理一定会有问题的,你也很难改变孩子贪玩的情况。与其逼着孩子和学习好的孩子在一起,不如引导孩子主动靠近自己的小伙伴,比如可以让孩子邀请自己的小伙伴来家里做客,这样一来二去的,孩子自然会被不贪玩的小伙伴所影响。

  6、给孩子打一手亲情牌

  这一招父母们要谨慎使用,如归使用次数多了,会让孩子出现极度的厌倦心理,且会想尽办法的远离你。但如果你把握好尺度,这一首亲情牌会让孩子既学会了感恩父母,也学会了适当收敛自己的贪玩。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不要对着孩子翻来覆去的诉苦,更不要强迫孩子理解你的苦心,大道理千万不要对孩子讲,与其讲大道理给孩子听,不如把你的辛苦呈现给孩子,比如在你辛苦工作的时候,让孩子亲眼看到,并找个恰当的时机请孩子少些贪玩为佳,这样一来,会触动孩子心灵的。

  7、让孩子适当吃苦

  作者认识一位妈妈,她的孩子非常贪玩不爱学习,他们家是地道的农民,靠父母种地以及上山打工为生,孩子的过度贪玩让那位妈妈很伤脑筋。后来在孩子发展到旷课和别的同学玩之后,那位妈妈直接把孩子带到了自己家的地里,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劳动了整整三天,再次返校之后,孩子坐在课堂里非常认真的学习。这个孩子现在已经是初中生了,学习成绩在年部属于中上。所以说,在孩子过度贪玩的时候,不妨让孩子适当的吃点苦,也是可以的。

  8、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不要直接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兴趣,孩子要是有那个兴趣,何来的爱贪玩?与其逼着孩子学习,不如和孩子玩一些学习类的游戏,比如下棋,既安静,且能够锻炼孩子的脑力,在下棋的过程中,让孩子尝到赢的甜头,然后让孩子尝一尝失败的滋味,并且鼓励孩子拿起笔记下该如何赢的那些诀窍,这样一来,孩子会在不自觉中习惯用笔写字学习,别小看这一点,这是引导孩子爱上学习很重要的一点。然后在孩子放学之后,询问孩子学习情况,比如考试没考好,那么就像你们下棋一般,陪孩子一起记下可以能够考好的“诀窍”,或者是做错的题目该如何改正,这样用不了多久,孩子自然会习惯自己思考以及主动学习的。

  小学孩子不爱学总想着玩怎么办2

  小学孩子不愿上学处理方法

  1、积极跟孩子交谈

  当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时,我们第一个月会特别焦虑,因为小学生活的功课会增多,我们第一反应是,孩子落下了功课,会不会越落下越落后,最后学习成绩很差,以后很麻烦怎么办……实际上,这些都是我们内心被放大的焦虑。我们要说服自己,这个焦虑是暂时性的,而要帮助孩子更短地过渡好这个时期,我们要保持积极、温和的态度跟孩子讨论学习环境的转变,尽量不要让这层焦虑表露出来。

  孩子既然不想去上学,那么一定时候原因的。这个时候不要批评孩子,应该保持冷静,去问问孩子问什么不去学校,是什么原因。如果孩子不说,那么采用方式来哄孩子,让他们说出原因。

  遇到孩子不愿意去学校的情况,家长会烦恼,生气,甚至发火的。这时候需要保持冷静,克制自己的情绪,毕竟教育孩子需要沟通来进行,积极的引导孩子,开导孩子。

  4、让孩子主动对学习有感兴趣

  孩子不喜欢学习很常见的原因是孩子对学习没有一定的认识,孩子认为学习比较枯燥,孩子认为学习没什么意思,还没认识到学习的用处,那么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多让孩子接触到孩子学习的知识,孩子年龄小更喜欢独立完成被家长表扬,证明自己,家长就激发刺激孩子学习,家长通过实实在在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学习之后自己才能独立完成,让孩子感受学习后成功的快乐。

【小学孩子不爱学总想着玩怎么办】相关文章:

此轮疫情,孩子已度过半个多月的居家生活,一道道“关卡”摆在面前。对于身在封控管控区的学生来说,作业或试卷无法打印,成为日常网课中的“拦路虎”;对于平时很少进厨房的中小学生来说,秋季即将独立开设的劳动课,被早早提上日程;而对于正为中高考冲刺复习的毕业班学生来说,如何调整心态从容应对,无疑是最大的挑战。

物业帮忙破解“打印难”

孩子居家学习,小区尚未解封,作业或试卷无法打印怎么办?最近,不少封控管控区的家长遇到“打印难”的问题。

“各科老师都留作业,一套试卷少则八九页,多则十来页,之前剩的不到100张打印纸,两天工夫就用完了,把之前单面打印的拿出来继续用也不够。”小区被划入管控区后不久,苏女士就意识到,家里的打印耗材已经告急,“之前只顾着囤菜,没想到这些也要囤。”

几轮疫情下来,苏女士家的打印机倒是早就配上了,但纸张和墨盒存货有限。“一旦突然要求居家,很快就捉襟见肘。”发现形势不妙,苏女士赶紧到网上补货,一口气买了1000张A4纸,还下单了墨盒,“幸好快递还能送,不然‘断顿儿’可就麻烦了。”

对于还没来得及采购设备的家庭来说,突如其来的打印需求让他们措手不及。前些天,家住通州区的王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发来电子版的学习资料,要打出来才方便练,可家里没打印机,小区又因为疫情处在管控中,不能到外面去打。”在业主交流群里,王女士发现为‘打印难’发愁的家庭还有不少,“倒是有热心邻居愿意提供帮助,但不太熟的话,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毕竟一次要打挺多张,怕影响人家正常使用。”

一筹莫展之际,王女士看到有业主建议去物业试试看。“在微信上问了下物业的工作人员,对方很爽快地说‘可以’。我这边只用把电子版资料发过去,趁着下楼做核酸的机会过去取就行,真是帮了大忙。”

这些天,物业管家部主管皮文宇没少帮家长打印作业或试卷。“小区比较大,中小学生挺多的,居家学习期间难免会遇到这种问题。刚好我们物业有打印机,耗材准备得也相对充裕,可以给大家解燃眉之急。”

物业工作人员免费帮忙打印

每当有家长捧着厚厚一摞打印资料边道谢边准备付钱时,皮文宇便笑着摆摆手,“疫情期间大家都不容易,互相能帮就帮着点,我们也希望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尽一份心。”

放手让孩子做“小厨师”

“孩子都要上初中了,还不怎么会做饭,这下得抓紧练起来。”得知劳动课将在今年秋季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程燕着实有些心急,“过去总觉得他学习忙,就没让他干过,结果动手能力严重退化。”

相比起上学时的紧张节奏而言,程燕和孩子共同居家的这段日子里,多出不少闲暇时光。“趁着现在有时间,先带他做点简单的菜,省得到时候太被动。”

在这方面,刘乐琼并没有太多担忧。身为幼儿园园长的他,从女儿丁丁一两岁起就开始进行劳动启蒙。“对小孩来说,厨房里的食材和佐料是非常有意思的,只要家长创造机会,他们都会愿意尝试。”

前些天,丁丁迎来八岁生日。“按照惯例,生日当天会吃长寿面,我临时提议让孩子自己试着做一次。”由于事先并没有太多准备,家里食材有限,再加上住在老人家里,没有女儿专用的小刀,刘乐琼心里其实也没底,“这边只有一把很大的菜刀,她又是左撇子,用起来很费劲。”

令刘乐琼感到欣慰的是,女儿愉快地接受了提议。“她之前经常在厨房打下手,像择菜、洗菜这些都很熟悉,还帮着蒸过馒头、包过饺子,所以只需要我在一旁口头指导,确保安全就行,全程可以独立操作。”

第一次用大菜刀,丁丁很难掌控得好。“本来打算切丝儿,后来有块儿也有片儿,好在做的是炝锅面,炒熟了会变软,也就没太大影响。”刘乐琼发现,女儿在加荷包蛋时特意数了数家里的人数,“从姥姥姥爷到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和自己,一个都没落下,这个小细节恰恰可以看出,劳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学会站在全家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需求。”

八岁的丁丁自己下厨做长寿面

看到家人对自己做的面赞不绝口,丁丁满心欢喜。“如果她现在需要写一篇有关烹饪的作文,相信亲自体验以后一定能写出更多生动有趣的细节,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反思和收获。”刘乐琼观察到,女儿对火候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初步理解,“她吃荷包蛋的时候,明白了煮的时间长短会影响蛋心的口感,下次再做就知道注意火候。”

回想起自己儿时的经历,刘乐琼感慨道,“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也已经可以自己做饭。既然我们那一代能做到,那孩子这一代也没问题,关键还是家长要放手。”在刘乐琼看来,并不需要刻意将劳动当成一门课程,“那样的话,孩子容易觉得有负担。劳动本来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孩子可以自然而然地享受这个过程。”

给孩子留空间“调状态”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不少中学生家庭都很难在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中上演“母慈子孝”的美好画面。面对近在眼前的中高考,亲子关系更是要经受严峻考验。

居家学习的高三学生李灿

“在学校考试的话,还能眼不见心不烦,现在一些低级错误直接摆在面前,实在很难压得住火气。”顾欣在心里反复默念,孩子即将中考,能忍则忍,但还是感觉快要憋出内伤,“学校也注意到这个问题,还专门搞了家庭成长赋能的专题讲座,引导家长做好亲子沟通。”

在谢芳家里,稳定情绪同样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孩子再有半个多月就高考了,在这时候居家,难免会有压力,但不能乱了阵脚。”4月底突然接到通知让收拾东西离校时,谢芳从儿子李灿脸上读出了满满的失落,“毕竟本来是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在学校可以有老师带着查漏补缺,氛围更好一些。”

居家学习对高三毕业生来说并非易事。“早上7点10分就要点名,一直上到12点,下午又要从1点半上到5点,晚自习从6点半上到8点半,孩子差不多12点才睡。”尽管节奏紧张,但谢芳庆幸,老师和校长都特别负责,“老师会对着试卷上的错题逐一剖析,过程中没有指责,更多的是朋友般的关心,副校长还用微信给他们发了长长的一封信,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谢芳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喜欢跟同龄人交流,压力大的情况下容易焦躁,语言上可能有一定攻击性。“一般我不会在他情绪激动的时候跟他顶,而是利用晚上捏脊放松的机会,跟他聊聊今天有哪些不开心的事,或者陪他一起锻炼身体,用运动来排解不良情绪。”这段时间,谢芳也会跟其他妈妈一起聊聊天,互相宽慰一下。

中午和晚上短暂的休息时间,李灿偶尔选择玩会儿游戏,谢芳并不拦着。“我会给他留一定的空间,他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放松和调节。”谢芳相信,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有建立起真正的自律而非他律,人生才能有更好的状态。

几天前,李灿的爸爸背上行囊离开家。“他从事建筑工作,为减少疫情影响,单位要求进驻工地封闭式管理,家里只剩下我们娘俩。”谢芳坦言,虽然孩子希望爸爸能陪在身边,但考虑到他的工作接触的人比较多,在特殊时期住出去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爸爸一直惦记着孩子,我就向他远程播报每天都吃了什么,让他安心。”

从一模到二模,李灿的成绩稳中有升,但谢芳此刻更在意的是他的身心健康,“这才是一切的基础,比考什么学校更重要。”

所谓的“熊孩子”,我家就曾经有一枚。

站在一把辛酸泪的“熊家长”角度,同时也作为一名老师(本人职业教师),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儿子低年级的时候,三天两头被叫家长——下课在教室里乱跑撞到人啦,做操时候不遵守纪律啦,上课打铃了还不进教室啦,上课时候乱插嘴啦,考试不会做乱发脾气把卷子撕啦…

说实话,题主的想法(送卡/转学)我曾经都想过。卡硬塞了一张,却不是因为想让老师手下留情,而是真的觉得很愧疚,对不起人家老师,给老师添麻烦了。

转学是没转的,有问题的是我们自己,转哪儿去都是有问题的。

发现了儿子的那么多问题,我和我先生都在审视自我——必定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孩子才会有问题。

我和先生虽然都是老师,但都是高等院校教师,也没研究过基础阶段教育体系。审视自我时我们发现,我们似乎把自己的工作作风太多的带给了孩子。

我们的学生都是成年人,我们上课时,过多的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而几乎从不会约束学生的规则意识(没哪个大学老师还管纪律的)

我们指导学生时,也更多地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什么“服从”“帮他做选择”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我们发现,自己似乎潜移默化的,把工作中对待成年学生的态度,用来对待六七岁的娃娃了。娃想干什么,想怎么干,我们都让他自己做选择。重大决定也都听取娃的意见,就算有时候他的意见不见得正确。

所以我儿子上小学后才会特别“有自我意识”——老师让午休不说话,他非得犟一句“凭什么不让我讲话?!”。老师让排队去做操,他却想怎么走怎么走,想蹦跶就蹦跶。上课他懂了就要嚷嚷,也不管老师让不让说。一会还非得让同学上课陪他玩——咳!这不都是我们给惯出来的破毛病吗!

这哪行啊!六七岁的孩子不是二十岁的成年人,他必须得懂“规则”的意义啊!从儿子在学校的表现来看,我们之前这方面的教育,真的太失败了!

痛定思痛,不知道为了娃的事情流了多少眼泪,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娃是塞不回去了,只能硬着头皮陪他改了!


  • 首先,我们给娃搞了个“家庭小讲堂”。

每天回来儿子给我们几个大人讲课。我给娃弄了个白板,我先生、我、娃姥姥,经常端个小板凳,坐在那听小学生讲课。

娃刚开始可喜欢了,可讲着讲着就不高兴了——

爸爸同学上课又插嘴了!你不要讲话了!
妈妈同学你怎么老是开小差!你眼睛看哪里呢?
姥姥同学!你举手不要站起来!你得坐好再举手!
烦死了!你们怎么一点也不讲纪律啊!

是的,我们会每个一段时间,轮流演一次“熊孩子”,把老师给我们告的状全演给娃看。让他的“课堂”乱七八糟,讲课完全讲不下去。

这个年龄段的娃,是没有发育到可以很准确的“体会他人情感”的。

所以只有让他自己喜欢的游戏收到打扰,他才会慢慢产生共情,从而反思自己在学校的行为。

他真的反思了,开始发现——“我那时候那样做,是不是不太好?”


  • 娃知道自己有问题后,又有了新烦恼——他管不住自己。

每次犯错他都犯,但犯错完了,他就会后悔,有时候甚至后悔到哭。但是下次依然无法控制自己。

“每个人肚子里都有个小怪物,他在你自制力薄弱的时候,就喜欢出来捣乱。

每个人的小怪物,只有他的主人能管住他。比方说,妈妈的小怪物只有妈妈管的住,姥姥都管不住。同样的,你的小怪物也只听你的话,他连妈妈的话都不听。

管住他,你得让小怪物变慢——给自己先跑五10秒钟,然后控制住他。

每次你想乱发脾气,或者上课想嚷嚷时,你就告诉自己,我的小怪物要出来了,我得先跑10秒钟。

然后,你再思考一下还想不想乱发脾气或者嚷嚷。说不定你就能管住你的小怪物了哦!

我们是小怪物的主人,我们不能让小怪物变成我们的主人。”

结果,娃还是很难控制自己。

不过也有了收效——他起码知道,什么时候该控制自己了。慢慢地,他的10秒钟也开始起效果了。

他开始懂得“忍耐”和“自控”了。


  • 经验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在娃面前说老师的坏话。就算老师刚严厉批评了他。

我们家两代人有三个老师,娃从小到大跟我们“辩论”,“平等、自我、而自由”。

但是这种所谓的平等自我自由,过多了的话就会让他缺乏对老师的尊重,也缺乏了对老师所代表的规则的尊重。其实这种思想就算进入社会,也是要吃亏的。

于是,我们在家经常有意无意的褒扬他的老师,帮老师在家刷存在感,树威信。

“你们x老师虽然批评了你,但她真的很负责。你看这件事,她明明可以不管你的,但她不光帮你指出了错误,还帮你找到了改正方向呢!”

“你们x老师是讲道理的人,而且也很公平。妈妈很敬佩她。”

“咱们跟老师讲话,一定要有礼貌,有条有理。”

说得多了,娃也会对老师的指令更听信些,不容易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情绪都是相互的,给老师工作扫除了障碍,老师教育娃也少了些障碍。


我家娃低年级时候,几乎是全校出名的调皮鬼: 别人都有同桌,就他一个人坐教室最后一排,要不垃圾桶前面,要不后门守门的,也从来都没有过同桌。三天两头请家长,多动又调皮又自以为是。

后来陪着他一点点慢慢磨,硬是磨到现在的样子——三年级,回到正常座位了,小伙伴越来越多,人缘关系好极了。而且每位老师都夸他进步大。

数学老师、音乐老师、英语老师还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一个特别喜欢他的任课老师给他当了个课代表。奖状也拿了好几个。我也好久好久没被学校“召唤”了

娃,依旧是那个小胖子,却又不是那个四处乱窜的熊孩子了。

娃还有很多毛病,我有时候也会沮丧,但也会想,自己的娃,咋办呢必须硬着头皮上啊。

话说回来,我一直都觉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娃是自己家的,又不是老师家的……

总之,领着他,陪着他,教教他,然后静待花开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级老师能不能打学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