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能组织各种考试吗

“有时我下班后很晚回家,一路上看见许多母亲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从校外辅导班回家,孩子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很可怜。”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向记者讲述了亲身经历的一幕。有感于校外辅导班乱象丛生,马敏今年带来了关于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的提案。

孩子参加校外辅导班有无必要?在马敏看来,校外辅导有市场需求,父母希望孩子多学东西本无可厚非。在日本、韩国等国家,校外辅导班同样存在。“但问题是,我们的校外辅导班市场太乱。”马敏说。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校外辅导市场规模高达7000亿人民币,每年有13亿至14亿人次有校外辅导需求,如此庞大的市场催生了多达几百万的“补课教师”。但在目前,市场上校外培训机构种类众多,质量不一,许多都存在虚假宣传、无证经营等问题。同时,校外辅导机构的无序发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负担。这些机构大多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幌子,采取“题海战术”,抢夺了学校和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特别严重的是,部分校外辅导机构与在职教师抱团,共同牟利。有的教师课上无心教学,课后却进入培训机构,对学生收取高额补课费。”马敏强调说。

这样的校外辅导班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损害了教育公平。前不久,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曾专门撰文指出,“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不应是教育竞争的推手。教育培训机构也应推进素质教育,不应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

作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老问题”,如何有效遏制校外辅导机构恣意生长,切实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

其实,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出台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要求各省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行风问题。2017年7月,教育部专门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的自查工作,对顶风补课行为重拳出击,取得了显著效果。不过,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校外辅导班的问题仍然存在。

有鉴于此,今年全国两会,马敏委员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加强监督管理,坚决取缔在校教师变相办班现象;二是严厉打击未注册、未申报的不具备办学条件的补习班;三是建议教育管理部门结合实际组建正规、合格的培训机构;四是增设校内特长班、兴趣班,满足校内学生需求;五是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引导,破除跟风、攀比、分数为王的教育观念误区,科学处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在今年两会期间同样也表示,解决校外辅导班的问题,需要我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减缓家长的焦虑。

针对个别教师把课上应该讲授的知识放在校外补习班教的问题,周洪宇认为,这一行为有违师德,“但目前并没有一部法律明确说明教师应该在课上讲授什么,如果把课上讲授的内容留到校外辅导班讲,应该怎么处罚?所以我一直呼吁,要专门出台《学校法》,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周洪宇说。

“要从根本上遏制课外辅导班乱象,还得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辅导班都是教零碎的知识、应试的内容,如果我们加强对学生能力、情商的培养,考试减少知识性的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校外辅导班的需求自然会下降。”马敏表示。

巧合的是,马敏的提案刚刚提出,3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各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提出要求,明确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该《意见》提出,课后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不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辅导。“可以预见,当类似的学校课后服务逐渐完善,校外辅导班的问题将进一步得到解决。”马敏说。

各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201935日和33日在北京召开。请各学院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学生收看收听两会有关报道,学习两会精神。现就组织学生学习2019年全国“两会”精神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各学院要将学习2019年全国“两会”精神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相结合,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精心组织安排,丰富教育形式。要提前谋划,精心安排。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认真组织广大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收听收看“两会”开闭幕式、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工作报告、有关新闻发布会等重点内容。采取主题升旗仪式、主题团日活动、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多种样式,开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新形式。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学工微信、微博、宣传栏的作用,切实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宣传“两会”精神,反映广大学生学习“两会”精神的情况,及时对学生学习关注“两会”的情况进行宣传报道。营造人人关注“两会”动态、热议“两会”新闻的氛围,在全校范围掀起学习“两会”精神的热潮。

四、增强责任意识,抓好工作落实。各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化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绝不拖延。要安排专人将学生收听收看情况,并将包括学习安排举措、学习感受、体会及学习活动的新闻、图片等整体情况形成总结报告于322日前报党委学工部,电子版发邮箱:。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没有想到,两会闭幕次日,会有这么多重磅消息发布:例如四川、广西、江西、河南、青海几个省份主要领导调整;例如多个涉及机构改革的国务院部门开大会、公布新班子。

  更重要的是,3月21日下午,中央向社会公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份方案大致有40页,长达1.8万字,说它字字千钧,应不为过。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8次机构改革,看到方案全文,许多人在朋友圈感叹:力度之大超乎想象。因为其不仅涵盖党政军群地多个领域,也涉及中央、省及省以下各个层级。

  不仅如此,中央列出的时间表也相当紧凑: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要在2018年年底前落实到位;省级党政机构2018年年底前调整基本到位;所有地方机构改革任务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省级机构改革要报中央审批,省以下党政机构改革要报中央备案。

  从现在开始,我们都进入紧锣密鼓的“机构改革进行时”。

  机构改革此前有迹可循,十九大报告也透露了一些动向。政知见曾推送《中国新组建这四大机构 背后都有哪些深意》一文,提到报告里涉及的机构: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

  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

  如你所知,后面三类机构,在两会期间已公之于众,而3月21日公布的方案,使得依法治国领导架构也浮出水面,不同的是,十九大报告里提到的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而在最终公布的方案里,则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从“小组”到“委员会”,意义不一般。

  其一,这次一步到位新设两个委员会,除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还有中央审计委员会。

  其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均改为委员会。

  加之十九大之前设立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如今近10个委员会已成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里最亮丽的一笔。

  不同的是,新设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和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均设在国务院部门里,前者设在司法部,后者设在审计署;而其他委员会,办公室则作为中央直属机构存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都是“委员会”,这次就新组建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比较特别的是,这个小组具体办事机构是“秘书组”而不是“办公室”,秘书组也设在国务院部门——教育部。

  相信各位都注意到,两会期间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颇具精准改革的特点,将很多部委具体职能、涉及司局处进行重新理顺整合。政知见注意到,中央机构改革更是统筹全局,通盘考虑。

  一方面看,党政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例如,将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和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作为党中央派出机构。例如,将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职责整合,组建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从2015年出台加强党校工作意见,到2016年出台党校工作条例,到这次整合两大培训机构,党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也进入一个新阶段。

  另一方面,党务部门也进行整合。例如,将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不论哪个层级的党委,组织、宣传、政法、统战几大党务部门都担负重要职责。这次机构改革,更是将很多资源整合,交给这些党务部门更多重担。

  例如中组部,不仅归口管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还将合并原来属于人社部管理的国家公务员局。

  例如中宣部,承担原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和电影管理职责。

  中央统战部,不仅归口领导国家民委,还承担了国家宗教局、国务院侨办等部门的职责。

  中央政法委,承担了原来综治、维稳、防范邪教等机构的主要职能(公安部也承担防范邪教的相关工作)。

  从另外一方面看,被整合的部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种是归口管理,机构和牌子继续保留,例如国家民委;一种是“不再保留单设”,不过还外挂牌子,例如国家公务员局、国家宗教局和国务院侨办。

  相信不少人也注意到武警部队的改革。

  这应该是三个月来,武警部队归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以后,又一次重大变化。

  政知见注意到,此前坊间关注的武警8大警种部队去向,在这次方案中有相当部分答案揭晓。

  这8大警种指的是:警卫、内卫、黄金、森林、水电、交通、边防、消防部队。

  方案涉及的几大警种有三大去处:

  一是划归公安。如边防部队划归公安,并结合新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进行适当调整整合;警卫部队转为警察编制。

  二是划归有关部门,消防部队和森林部队归应急管理部;黄金部队并入自然资源部,原有的部分企业职能划转中国黄金总公司。

  三是转企。水电部队组建为国有企业,可继续使用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名称,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这是武警部队的“出”,此外还有“入”。

  例如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局)领导管理的海警队伍及相关职能全部划归武警部队,另外原来参与海关执勤的武警部队一次性整体撤收,归建武警部队。

  这就是遵循高层多次强调的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原则,经过改革,原先列入武警部队序列、国务院部门领导管理的现役力量全部退出武警。

  (原题为《中央要设的新机构,提法与5个月前有不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试的四个功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