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有哪些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介绍

我要在30号晚上准备年夜饭。俗称过年、过年、过年、过年、过年、过年、过年等等。又称新年、欢庆新年、欢庆新年、欢庆新年、欢庆新年。

]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俗称过年、过年,又称过年、过年。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从古代的祈年崇拜演变而来的。它的起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和发展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庆祝新春活动,主要是为了丰富多彩,体现中华文明的精髓。

中国庆祝新年的历史悠久。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如搬运年货、扫除灰尘、贴年红、团圆饭、守元旦、压岁钱、拜年、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燃放鞭炮、燃放烟花爆竹等,春节、年礼、祈福、庙会、酒灯。

朝鲜族、满族和我们汉族在春节期间的习俗是相似的。春节期间,家人聚在一起,人们吃年糕、饺子和各种丰盛的饭菜。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过春节,又称“古尔邦节”。对于苗族、侗族和瑶族来说,春节也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元宵节,又称除夕或元宵节,是中国春节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夜”称为“晓”,所以一年中的第一个满月之夜(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2008年6月,元宵节被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

卡木那·江波孜 帕尔扎娜·卡木那

要】本文以哈萨克族女性婚礼服饰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哈萨克族传统女性婚礼服饰和现代女性婚礼服饰进行对比,剖析哈萨克族婚礼服饰的文化特征和表现形式,并进一步探讨哈萨克族女性婚礼服饰潜在的民族文化价值。这篇论文是对哈萨克族女性婚礼服饰的一次实证调查研究,有助于哈萨克族民俗服饰的研究,补充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从文化阐释的角度进行探讨,为民族文化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哈萨克族;婚礼服饰;现状研究

服装服饰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文字可以记载历史,是更好的解读一个民族的重要手段。而服装服饰是个宽泛的概念,服装是个“活化石”,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可以记载一个民族的文化、风俗甚至是喜好。少数民族婚礼服饰尤为注重细节,从头饰到婚裙上绣着的刺绣都特别的寓意。婚服上的每一处细节,都是为了展现新娘子的美貌。这正如哈萨克族谚语所言:“树美靠枝叶,人美靠服饰”。

随着世界多种文化的交融,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国外有许多有关哈萨克族传统服饰的研究。例如,外文百科书籍《哈萨克家庭百科全书》①中有专门解释哈萨克族女性婚礼头饰的部分。哈萨克族婚礼服饰中,头饰是非常出彩的一个部分,其细节上的设计和装饰甚至超过了外套和鞋、靴部分,十分富贵华丽。《哈萨克家庭百科全书》中是这样解释“凤冠帽”一词:凤冠帽是一种十分富贵华丽的头饰,上面所有的布料到装饰用的珠宝都很讲究,是哈萨克女性出嫁时佩戴的头饰。

国内也有许多有关新疆哈萨克族传统服饰的研究。例如,《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暨哈萨克族研究资料索引()》一书中有提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哈萨克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居住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哈萨克妇女的服饰变化不是特别大,主要变化在于服装的面料越来越好,样式越来越趋于实用和流行,现在越来越多妇女喜欢穿各式各样的裙装。” ②可以看出,多数民俗服饰的研究资料还是比较全面的,在这之中,哈萨克族女性婚礼服饰的相关研究较少。

新疆民族史研究员贾合甫·米尔扎汗,在其作品《哈萨克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文集》中提到:关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塞人、玛撒该特人的头帽,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之为“戴尖顶帽的塞人”。③塞人与后来的哈萨克族有密切的联系,属于哈萨克族的族源。而“尖顶帽”又与后来哈萨克族的传统头饰十分相像。除此之外,这里也没有过多提及有关哈萨克族传统婚礼服饰的资料。

一、哈萨克族传统女性服饰及特色

人的一生有不同的阶段,婚礼对于女性而言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在哈萨克族的礼俗中,对不同场合、不同阶段的服饰礼仪也是不同的,服饰也随之形成了不同场合的服饰类型。哈萨克女性出嫁时所穿着的婚礼服饰,对于服饰面料、色彩、装饰方面都会有很高的要求。女性婚礼服饰种类不多,但款式多样,丰富多彩。本文依据哈萨克族女性出嫁时所穿着的头饰、裙饰、外套和鞋、靴进行介绍,并阐述哈萨克族女性喜爱的刺绣图案、服饰色彩和装饰用品。

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头饰,而头饰又是婚礼服饰中的直观配饰,因而少数民族的头饰都会非常华丽富贵。哈萨克族的头饰在整体的婚礼服饰中最为出彩,十分吸晴。哈萨克族女性的头饰种类繁多,然而真正在出嫁时佩戴的,可以体现自己地位的头饰,只有“凤冠帽”这一种头饰。

凤冠帽,又称为“沙吾克烈”,是哈萨克人在嫁女儿时,为女儿精心制作的一种婚礼头饰,具有美好的寓意。凤冠帽以丝绸等昂贵的材料作为基础面料,帽檐处还会缝制水獭皮、貂皮等以做装饰。帽子顶部佩戴一撮猫头鹰的羽毛,从顶部向下披盖红丝绸做的戴穗盖头,姑娘的盖头要在揭面礼之后才可以揭开。凤冠帽前檐有开口,呈开叉性或三角形。两侧用金线缝制角纹或羊角纹刺绣图案,并用珍珠、玛瑙制作珠串来点缀。哈萨克族有两个偏好的事物:银子做的饰品和长头发的姑娘。所以凤冠帽上通常会安有一大块银饰,让帽子显得更加贵重。姑娘则会将后边多余的头发塞进专门缝制的布兜里。布兜是有钱人家给女儿准备凤冠帽时专门请人缝制上去的,用珍珠、玛瑙、金饰、银饰以及流苏来装点。

哈萨克族女性及腰的长发也有很多讲究。姑娘在梳妆打扮时,会将头发分成两股,每股分成五个小辫子,最后再将两股绑成一股,再将银辫带“巧尔波”(用银制造的硬币,四个硬币排列组合在一起,周围有玛瑙等装饰物)戴在辫子上。

古代哈萨克女性的地位很高,有女儿的人家更重视出嫁的规模,凤冠帽就是有钱人家衡量的标准。制作凤冠帽会用到最高档的材料,比如金饰、银饰、珍珠、玛瑙、宝石等材料,面料用丝绸、水獭皮和貂皮。现在的社会有攀比心理,古代的达官贵族也会比谁家姑娘嫁的好。鳳冠帽有这样的记载,古代哈萨克族“小玉兹” 部落里,一个名叫巴依沙哈里的人,用500匹母马为女儿订做了一顶凤冠帽。姑娘在结婚后生第一个孩子前、首次回娘家前都要戴着凤冠帽。如果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媳妇要返回娘家时,婆家会将凤冠帽一并还回去。

古代的哈萨克族为让女儿嫁的风光,会装扮陪嫁的牲畜。姑娘的坐骑会被精心打扮一番,马鞍用银饰、玛瑙、珠宝等装饰物来点缀,马背上悬挂着用银铸的硬币,马蹄铸银饰。这些饰品都是娘家人最美好的祝愿和牵挂。出嫁的路上,银饰碰撞在一起发出的响声不绝于耳,声音大到远处的路人都能听见,响声陪伴着姑娘走完漫漫长路。

高筒帽,帽顶高而尖,用兽皮镶约5厘米宽的帽边,面里用浆硬的衬布缝制,帽顶镶插珍贵鸟类羽毛和珠穂。高筒帽的样式与小圆帽相似,帽檐和顶部有差别。高筒帽帽檐至帽顶绣花纹图案,用金银丝线压缝而成。帽顶花纹图案随之逐渐变小④。

高筒帽并不多用于出嫁,更多用于大型盛宴或者节日。凤冠帽和高筒帽的区别在高筒帽制作简单,凤冠帽奢华富贵。高筒帽的制作简单上手,妇女在家中也能制作用于日常生活的高筒帽。帽子外边没有那太多装饰珠宝银饰。家庭条件一般的人家,会选择高筒帽作为出嫁时的头饰。

高筒帽上的民族元素非常多。帽顶也会有一撮猫头鹰的羽毛,一样也蕴含了美好的寓意。帽身上有美丽的羊角形、山羊角形刺绣图案,帽檐两边用金、银丝线压缝。帽檐缀有动物的毛,既美观又保暖。

哈萨克族姑娘的裙饰种类繁多,缝制上也有差异。主要的裙饰有绣花裙、半截裙、衬裙等。不同的裙饰在细节上也不同,裙边就大有讲究,最特别的属荷叶裙边。荷叶裙边多分为四片、六片、八片裙。荷叶层,有三层、四层甚至更多层,可以压缝到坎肩衣边里。

绣花裙,裙边为四片和六片,每片裙边绣有小蓝花和白花等图案。绣花裙有直领和翻领两种款式,领边和前襟周围会有刺绣图案。绣花裙用白、黄、淡蓝色无花丝绸、白市布或丝绒等布料缝制。裙摆处用宽为一公分长的带有流苏的布料装饰,并用钩针钩刺绣图案。绣花裙在作为婚礼服饰,比平时的款式更华丽一些,颜色也更为喜庆。

哈萨克姑娘的外套款式非常多,有长坎肩、无袖短外套、坎肩、大衣、皮大衣等。与绣花裙搭配的外套就是坎肩,坎肩为短袖无领长边的夏季外衣,用手动缝纫机纯手工制作,现成的刺绣材料收边。领口的刺绣用金线压边缝制,银铸的硬币、石头做的纽扣、珍珠、玛瑙等材料装点。坎肩有腰部的设计,腰部佩戴银铸的收腰衣钩,配双口袋单里缝制。衣边、袖口和领口绣有公羊犄角形和羊角形的刺绣图案,多用红、紫、蓝、绿等艳丽的平绒、条绒等高档布料来缝制。

女性鞋靴款式较为单一,有平底靴、兰草皮靴、高跟靴等。哈萨克族姑娘出嫁时会从自己的部落到嫁到男方的部落里去,路途遥远,骑马也会花很长时间,行路时为保暖会穿皮靴。皮靴中做工最精致讲究的是兰草皮靴。兰草皮靴,把皮革加工成蓝色,鞋筒至靴头有银铸的花纹图案。兰草皮靴的鞋跟是用一层层真皮包裹、压缝而成,兩侧用珍珠、玛瑙等珠宝来装饰,底部镶嵌高档的银饰,走路会发出响声。哈萨克族姑娘视兰草皮靴为高档鞋靴,只有结婚等喜事盛宴时会穿。

高跟靴和兰草皮靴有些不同,高跟靴是直接用皮革制作靴子,不用单独加工颜色。靴子的腰身部分有绣花和不绣花两种样式。绣花的款式会使用羊角形或公羊角形绣花图案,靴筒上方也会用珍珠、玛瑙等装饰物来点缀。高跟靴的跟比兰草皮靴的高,款式也较为简单。

三、传统女性婚礼服饰的特色

角纹图案,是哈萨克族民间图案中最基本、最古老的图案。角纹图案的应用十分广泛,哈萨克族女性婚礼服饰中的凤冠帽、绣花裙、坎肩外套和兰草皮靴,均有使用到角纹图案。

游牧生活通常是男性外出打猎放牧,女性则在毡房里做家务。哈萨克族女性善于在平淡的游牧生活中发现美,毡房前的山羊、骆驼、牛等牲畜都是素材。哈萨克女性将这些牲畜的角当做刺绣图案样式来制作,产生角纹图案。角纹图案有羊角、断角、独角、盘羊角、月牙角、双角等纹饰。哈萨克族刺绣工艺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民族刺绣样式是哈萨克族的服饰不可缺少的流行元素,这种民族绣花图案今天还在流行。民族绣花图案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大自然中的万物与哈萨克族和谐共存。

百花图案是哈萨克族绣花图案中一种特别的样式,有丰收、喜庆等美好的寓意。哈萨克族居住的地方夏季气候宜人,草场的植被也因为牧民不停地迁移而被保护的很好。夏天常常可以见到各种茂盛的树木和美丽的花朵,哈萨克族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会观察这些植物花草,再将它们作为绣花图案的素材使用在毡房骨架、服饰、首饰等地方。

百花图案是哈萨克族祖先在游牧生活中制作出的绣花图案,这种图案向日常生活、大自然中的活物靠拢,树藤、树杈、枝叶、花朵、星星、月亮等,都可以作为绣花图案的素材。

哈萨克族经历了很多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圈的影响,但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哈萨克族保留了许多本民族喜爱的颜色,将审美渗透进了女性婚礼服饰的色彩结构当中。

红色作为显眼的颜色,在婚礼服饰色彩中占据着首选的位置。现在哈萨克族仍然比较喜欢红色,穿红色长裙,使用红色的马鞍子,带红色的首饰。红色丰富了哈萨克族服饰的色彩。哈萨克族女性会选择暗红色、枣红色等颜色作为绣花裙、凤冠帽的基础色。出嫁的姑娘身着红色的长裙,随着娶亲的队伍从远处慢慢走来时,婆家人一眼就能看到自家美丽的新媳妇。

除了绣花裙,还有盖在凤冠帽上的大红盖头,为表达喜庆之意。红色象征了新娘从年轻的姑娘融入到已婚女性的队伍当中,从单身女性融入到了妻子行列当中。红色的盖头不仅代表着出嫁的姑娘紧张、迫切的心情,也承载着父母对女儿满满的不舍。

蓝色所代表的神圣象征在哈萨克族人当中有着普遍的意义,始终以一种高贵神性的意义占据在哈萨克服饰色彩结构当中。哈萨克族对蓝色的这种认同,其来源可被视为是他们早期信仰的萨满教,对“蓝天”的信仰崇拜。

哈萨克族对蓝色的喜爱,也体现在他们的服饰中。一般姑娘会选择红色,作为绣花裙或衬裙的基础色,选择蓝色作为绣花图案和压边线条的颜色。还有姑娘脚上穿的兰草皮靴,就是将皮革加工成蓝色,再手工缝制皮靴。出嫁的头饰凤冠帽上缀有蓝色的玛瑙和宝石。

蓝色在哈萨克族人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居民,至今喜欢在自家房屋的外墙上刷出蓝边,并一绿色或蓝色的花纹图案装饰屋檐或大门。

古代哈萨克族社会是母系社会,哈萨克族人历来敬重和爱护女子,视女人为最美的化身,故称之为“阿柔”(美人)。民间美言“美丽的姑娘是本部落的荣耀”,把一切珍贵的美意都比作女子,将女子打扮的艳丽迷人,尽可能让他们穿最华丽的衣服。

哈萨克族喜欢色彩艳丽的服饰,还喜欢各种精美的饰品。古时候哈萨克族经常用到金、银、铜、玉、珍珠、玛瑙等材料做装饰,在这之中用银做装饰最多。哈萨克族喜爱银饰,他们认为银是非常干净、纯洁的物品,能为自己带来好运。将银饰戴在身上,身体越健康,银饰就会越亮,不带在身上放置许久后便会变黑。哈萨克族女子佩戴的银饰为平日生活、各种传统盛会活动增添了不少光彩。

出嫁女子的饰品主要有猫头鹰羽毛、银项链、银耳环、银手镯、银戒指、银辫带、头饰珠串、面颊两侧的额骨珠串、金银质胸针、纽扣、银铸钱币和护身符等。

银辫带:供出嫁的姑娘带在两侧辫子的尖端,用银制成的三角形链穂串上宝石珠串。三角形银面镶嵌有宝石眼,属做工考究精美的串珠装饰品。银辫带是出嫁时必须戴在头发上的饰品,不仅美观大方、高贵优雅,珠串碰在一起发出的响声,也会给人带来好心情。

头饰珠串:为了点缀凤冠帽而特别制作的饰品,出嫁的姑娘头上所戴的凤冠帽上才会有这种精美的珠串。珠串镶嵌在两颞颥之间,从凤冠帽顶垂下四指宽垂饰品。哈萨克族的头饰珠串夸张华丽,做工精美的珠串会增加整个头饰的重量。

古代的哈萨克族按部落氏族带规划自己的民族社会,拥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图腾崇拜的特点就是相信人们的某一血缘联合体和动物的某一种类之前存在着血缘关系。

哈萨克族的祖先乌孙、康居曾用猫头鹰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他们认为猫头鹰是一种正义、勇敢、有着敏锐反应的益鸟,常常将猫头鹰的羽毛扎在帽子、衣服、屋子、冬不拉和婴儿的摇篮上。

人们对猫头鹰的喜爱也体现在哈萨克族的婚礼服饰上,结婚时会选择色泽亮丽、质地柔软的猫头鹰羽毛将其扎在出嫁姑娘的凤冠帽上,寓意幸福、吉祥和辟邪。迎亲时进行揭面礼所用冬不拉,琴头也会挂上一撮猫头鹰的羽毛。羽毛迎风飘动,像新人结婚时喜悦的心情。这种对原始图腾崇拜的心理,点缀婚礼服饰,为其增添光彩,是哈萨克族女性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的审美。

四、哈萨克族女性婚礼服饰的表现形式

(一)与时俱进的婚礼服饰

古代哈萨克族生活在地域宽阔又广袤的草原和山区,以游牧和打猎为生。因为长时间生活在寒冷的地区,所以哈萨克族的服装必须有保暖的功能,这样一来衣服就会变得十分厚重。作为在民族信仰影响下产生的服装,服装的颜色、款式、装饰物都会与宗教崇拜、图腾崇拜有联系,这是一个民族独有的、有别于其他地域的存在。

现代哈萨克族的婚礼服饰,接受了许多不同文化元素。现代哈萨克族的婚礼中,常常能看到有新娘身着欧式婚纱或复古婚纱结婚,脚上一定是穿时尚轻盈的高跟鞋。与传统婚纱相比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哈萨克族的服装在慢慢向时尚元素靠拢。新娘身上的婚礼服饰,不再是具有单一民族特征的服饰,而是与其他文化相结合的时尚服饰。哈萨克族女性婚礼服饰,像这个年代每个在进步的民族文化一样,与时俱进,紧跟流行的脚步。

(二)与外来文化融合的婚礼服饰

文化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哈萨克族女性婚礼服饰也是如此,哈萨克族女性婚礼服饰既保留了传统服饰的特点,又不同程度的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在结婚时穿轻便的欧式婚纱,但也会接受穿复古的传统服饰。虽然现在的婚礼文化在不同程度的“西化”,但是哈萨克族女性还是会想穿着复古的传统服装结婚,这是一种仪式感,像是真正成为了哈萨克人家的新媳妇。新颖、潮流的婚礼服饰和不一样的审美观念反映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追求,这些现象极大地体现了哈萨克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

哈萨克族服饰文化不但在日常生活和婚礼中体现,还在舞台中大放光彩。舞台中的婚礼服饰体现在歌舞剧和电影当中。歌舞剧中的婚礼服饰与传统婚礼服饰的不同点在于,歌舞剧中的婚礼服饰会对服装进行调整。为了在灯光较为昏暗的舞台上更加鲜艳,歌舞剧中的婚礼服饰颜色会更加鲜明,款式也极具歌舞表演的特色。设计师会设计出让表演者感到舒适、方便又具有欣赏价值的表演服饰。例如,阿勒泰大型歌舞剧《阿嘎加依》中,有年轻女性变为妇女的一个小细节。设计师将女性角色头上佩戴的盖头巾(什拉乌什),设计成外边是白色头巾里衬是红色的头巾。演员出场时先表演成年女性角色,成年女性通常佩戴白色的盖头巾。当表演进行到下一个部分时,演员迅速将头巾的白色部分向后翻,露出红色的部分,继续表演带着红盖头的年轻女性。这个设计解决了许多麻烦,也减少了演员在舞台上的失误。

总的来讲,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服饰文化,而哈萨克族拥有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女性婚礼服饰是哈萨克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哈萨克族一直没有放弃传承民族传统服饰。不管是传统民间手工艺,还是今天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毡绣,勤劳又智慧的哈萨克族女性创造并将它传承到了今天。

①哈萨克家庭百科全书[M].阿拉木图版,1990:329-354.

②帕提曼编著.哈萨克族民俗文化[M].民族出版社 2008:17.

③贾合甫.米尔扎汗.哈萨克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文集[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88.

④ 阿布德加列里·沃拉孜拜.哈薩克族服装服饰[M] .伊犁人民出版社,2006:17.

[1]阿布德加列里·沃拉孜拜.哈萨克族服装服饰[M].伊犁人民出版社,2006.

[2]贾合甫·米尔扎汗.哈萨克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文集[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

[3]巴哈提·阿力布拉提.哈萨克传统图案[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

[4]毕桪.哈萨克民间文化概论[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5]《哈萨克族简史》编写组.哈萨克族简史[M].民族出版社,2008.

[6]帕提曼.哈萨克民俗文化:暨哈萨克族研究资料索引[M].民族出版社,2008.

[7]卡木那·江波孜.哈萨克族传统婚姻习俗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5):119.

[8]玛丽娅.哈萨克族服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9]孜娜提古丽.哈萨克族女性传统服饰色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作者简介:卡木那·江波孜(1959-),男,哈萨克族,新疆塔城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帕尔扎娜·卡木那(1995-),女,哈萨克族,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15级01班学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民族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哈萨克婚俗文化变迁研究》(18BMZ052)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卡木那·江波孜,教授,新疆大学人文学院,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萨克的风俗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