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网络可以上国外的软件,那么我连接公司的wifi是否可以浏览国外的网站?

3月15日,在2021央视3·15晚会上,多个消费问题被曝光,其中涉及人脸数据滥用、个人简历信息泄露、手机清理软件向老人推送诈骗广告等诸多网络安全与隐私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每年的3·15晚会上都会曝光一些个人隐私相关问题,近两年这方面问题比重明显增加,说明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逐渐成为政府和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近年来在3·15晚会上出现过的个人隐私案例。

1、科勒卫浴、宝马4S店等商家偷偷搜集海量人脸信息

根据央视报道,一些商家在线下门店安装的人脸识别设备,可以在未提前告知用户且没有得到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大量地抓取用户的人脸信息。

通过人脸识别,商家可以快速得到用户的年龄、性别、脸部特征、甚至心情状态,并且在人脸信息上做标记,用于自己的店铺运营。

据央视3·15记者走访,上海科勒门店上方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摄像头设备,其实却拥有人脸识别功能。一旦顾客进入科勒门店,人脸信息就会被捕捉并打上编号,这个顾客在这家店的各种信息都有可能被商家添加在人脸信息后,同步给所有科勒门店。下一次该顾客再进入科勒门店,去几次去哪家都会被科勒卫浴知道。而包括采集、处理人脸信息的一切,用户则处于完全不知情的状态。

上海科勒所使用的人脸识别设备由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游戏公司提供,除此之外,上海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雅量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瑞为信息技术公司都提供该类设备。这几家公司拥有大量客户,比如科勒卫浴全国上千家门店、正通汽车上百家汽车4S店(含宝马4S店)、江苏大剧院、Max Mara等。设备厂商还可以在云端后台实时查看这些人脸抓取信息。

2、智联招聘、猎聘平台简历大量流向黑市

央视记者发现,招聘企业通过上传营业执照和法人信息注册企业账号,就可以在智联招聘上发布职位、查看求职者简历。企业用户可付费查看和下载简历,如果办理平台会员,还可以不受数量限制地进行下载。

智联招聘表示企业用户不应以任何方式泄露求职者的简历信息,但在实际操作流程中,当企业用户成功下载简历后,平台却未有任何措施可以束缚其之后的行为。这间接导致了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让大量简历流入网络黑市,最后酿成悲剧。

据报道,这样的一份求职者简历在网络黑市被标价7元一份,付款后,买家可得到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准确的个人信息。此外,由于简历数量较多,贩卖者还会根据地域、年龄、毕业院校等信息提供筛选性购买。

不仅在智联招聘,还发生过类似事件的互联网招聘平台还包括猎聘网、前程无忧等等。据报道,这些网站的求职者简历信息流出的方式与前述方式如出一辙。

3、手机清理软件搜集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中老年人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手机常常跳出“内存垃圾过多”的提示,引导自己清理手机垃圾,但在下载了无数个“清理软件”后,手机反而运行得越来越慢。

表面上,这些软件是在清理手机垃圾,实则是在获取用户信息。根据央视3·15记者调查,许多手机软件会不断弹出诱人的广告,提示“走路赚钱”、“挣金币”、“红包领钱”、“手机内存不足”等,吸引用户点击进入。

这些软件常常打着手机清理大师的名号——比如“内存优化大师”、“超强清理大师”、“智能清理大师”、“手机管家pro”,却并不具备清理功能,用户下载之后,手机内的文件反而越来越多,导致手机卡顿、反应慢。

一旦用户下载这些软件,在短短几秒钟之内,上述软件就能够读取手机中的内容——读取用户定位50余次,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列表800余次,读取用户设备身份识别号高达1300余次。

成功获取这些信息后,上述手机清理软件会在后台不断上传信息,以对中老年用户进行画像,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诱导下载、获取信息,再卖给广告商获取分成。

在这些流氓软件的诱人广告面前,年轻消费者普遍具有分辨能力,但中老年却不然。他们往往被吸引点击,坠入手机安全陷阱,不仅手机操作体验被破坏,更严重时,还会付出金钱。

上海氪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招彩旺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SDK插件,都存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窃取用户隐私的嫌疑,包括读取IMEI、IMSI、运营商信息、电话号码、短信记录 、通讯录、应用安装列表和传感器信息,收集用户的联系人、短信、位置、设备信息等。涉及国美易卡、遥控器、最强手电、全能遥控器、91极速购、天天回收、闪到、萝卜商城、紫金普惠、酷音铃声、手机铃声、铃声大全、信用金库、有货淘等50多款手机软件。

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行卡,存在被盗刷风险

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行卡在消费的时候,不用输入密码不用签字,在不用接触卡片的情况下,只需要将卡片靠近POS机就能迅速完成交易。

AI拨打骚扰电话,中科智联等公司产品大量窃取用户个人信息

节目中曝光了多个外呼公司利用机器人拨打外呼电话,这些机器人由中科智联、壹鸽科技、易科芯、智子信息、声牙科技、璧合科技等公司提供。萨摩耶金融等公司被曝利用探针盒子在商场等地方自动收集消费者信息,这也给隐私保护带来了新难度。

社保掌上通App搜取用户隐私

社保掌上通App通过不平等、不合理条款强制索取用户隐私权、过度用权。用户在填写各种资料注册该App后,电脑远程就能截取到用户的几乎所有信息。类似这样的app也有很多,比如查社保、公积金、违章甚至订票,非官方的app都会截留用户的这些信息。

照片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

用一张照片进行一些技术处理后,照片居然就变成了3D立体的图像,还可以让照片眨眼睛、动嘴巴、甚至转动头部,更有甚者,用这张经过技术处理的照片,对准一个需要人脸识别的APP软件进行测试,居然非常轻松就骗过了APP,顺利通过审核。

公共免费WIFI可盗取一切隐私

加入一个免费的公共WIFI后惊人地发现,打开消费类软件,订单和消费记录都会被提取,包括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甚至电影消费记录。

公共场所无密码wifi很危险

为保证个人信息安全,在公共场所尽量不要使用无需密码的免费wifi。尽可能使用商家提供的带有密码的wifi网络。

联通员工私用客户信息办卡

联通公司员工为完成开卡任务,偷留消费者信息重复激活开卡,再将卡卖给卡贩子,卡贩子卖给诈骗犯。

“大唐神器”恶意扣费窃取隐私

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唐神器”是软件预装推广利器。植入的木马程序泄露用户隐私,无法删除。

网易通过默认第三方在其网站挂代码窥视用户隐私,从而获得用户所有浏览信息、追踪用户生活习惯,建立庞大的数据库。

安卓手机软件窃取用户资料

一些安卓版手机软件会调取用户个人信息,一旦用户安装了这样的软件,个人信息就可能偷偷流向软件开发者的服务器。

招行、工行员工出售个人信息

招商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员工均是通过银行接口的征信查询系统查询个人信息,从而向作案人出售多达2318份个人信息。

随着《数据安全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等多部隐私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说明未来个人隐私将成为安全防护的重点内容。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依旧任重而道远,只有监管到位、法规严明,才能构建一个可信的社会环境,让老百姓获得十足的“安全感”。

本文参考界面新闻、央视财经等媒体报道。

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安全内参,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

近年来,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逐步升高,但仍有不少人因为各种理由并未将其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比如基于此前从未发生问题、成本等等,但近期外媒总结的10个故事例子告诉我们,如果平时不注重网络安全措施,那么说不定某一天,风险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1、电脑被勒索软件攻击

就在感恩节的前两天,Alina的母亲遭遇了勒索软件的攻击,有5726个文件被恶意的加密软件CryptoWall锁定,这是一种强大到几乎不可能恢复数据的攻击工具。于是alina的母亲通过勒索软件的通讯功能联系了攻击者,对方给出了两个选择:要么支付赎金拿回数据,要么就永远地失去这些数据。尽管她在半年前已经备份了数据,但她认为近半年的那些包含照片、文档等数据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她决定了支付赎金。

根据攻击者的要求,第一周的赎金是500美元,如果没有支付,那么第二周的赎金就会达到1000美元,而且必须用比特币支付,这对alina的母亲而言还必须要去学习如何使用比特币,再加上因为暴风雪而导致银行关门,所以她未能在第一周完成支付,经过和攻击者商量后,对方竟然“大度”的同意了,于是在支付了500美元之后,alina的母亲拿回了她的数据。

然而,从原则上来说,任何人都不应支付赎金,首先是这种行为并不会百分百保证你能拿回数据,其次是这会助长不法攻击者们的气焰。

2、因为使用某网站而导致被勒索

有些时候,遭遇恶意软件攻击并被勒索也并不一定是受害者自身的错误。可是,如果你使用的网站被攻击者攻击后,你觉得你在那个网站上的信息并没有什么隐私,抱有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只能说——你想错了。

已婚的Tom曾在婚姻遭遇危机时使用了一个名为Ashley Madison的交友网站,用以排解自己的一些压力。在这家网站被攻击后,攻击者联系了他,让其支付500美元用以将他的名字从一个公开数据库中删除。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攻击者就会给他的家人发送邮件,将Tom的风流韵事告知他们。Tom拒绝了支付赎金的请求,因为他认为他即便支付了赎金,未来也还会遭遇进一步的勒索。也许他是聪明的,至少目前为止他的信息仍没有像攻击者所说的那样被公开,但这又有谁说的好呢,至少他在接下来的日子中,这件事情仍然如鲠在喉,无法真正安宁,因为不定什么时候这些信息就会被曝光。

3、她的电脑被黑客在不知不觉中接管

Sophie是一个媒体的科技记者,作为一项工作任务的一部分,她接受了一次被攻击的实验——白帽子试图在她不知道在何时、何地以及用何种手段的情况下攻破她的电脑系统,而这整个过程中,Sophie所知道的仅仅只是白帽子肯定会攻击她的电脑并取得成功。

最终,白帽子们掌握了Sophie的推特、脸书以及她准备在媒体上发布的文章,甚至还通过她所注册的一个网站上取得了她真实的出生日期。

这还不算什么,实验仍未结束。在两个月后,白帽子发起了攻击,他们假装是掌握了敏感信息的告密者,要给Sophie爆料,并发送了一封带有附件的邮件。作为记者,Sophie对于这样的伪装信息自然是缺乏抵抗力的,当她点开附件的那一刻,恶意软件已经进入了她的系统,攻击者掌握了所有的信息,包括邮件账户和网络摄像头。

这个实验证明了,当攻击者想要发起攻击时,这些都是很轻松就能实现的。

Wired杂志的作者Andy Greenberg曾经参加过一项开创性的实验——测试黑客是如何入侵汽车的。

当Andy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黑客们开始逐步的控制了汽车的系统。他们先是开启了空调和雨刷,接下来又中断了动力传输,并随后重新激活了动力传输,而当他们做出这一切的时候,Andy正手握方向盘开车呢。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发现了Jeep这款车型的一个巨大缺陷,这个缺陷在之后不久被修复了。如今,电动汽车开始兴起,也直接促进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尤其是车联网以及大量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功能的应用,让汽车遭遇网络安全风险的概率也明显升高。

5、魔兽世界账号被黑了两次

游戏世界中的虚拟资产也往往是一些不法黑客们的所钟爱的目标,而那些游戏玩家也会成为受害者,因为他们一旦被黑,大多数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再去重新打造一个角色,因此普遍情况下他们都会选择支付赎金来取回自己的账号。

一个不具名的受害者表示,因为遭到了网络钓鱼攻击,他的魔兽世界账号被攻击者窃取了,他长时间努力打造的角色片刻间就不再属于他了,而且这种事在他身上已经是第二次发生了,可想而知这多么的让人绝望。不过幸运的是,暴雪的客服反应迅速,恢复了他的账号以及所有的角色和道具。确实,这位玩家非常幸运,因为类似的攻击发生在多款网络游戏上面,受害者也数不胜数,但多数情况下,他们未必有这么好的运气来找回自己的账号及里面的角色。

美国的人事管理局(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简称OPM)记录了大量美国政府雇员的个人信息,包括身高、体重、发色甚至眼睛的颜色等等。在2014年,OPM遭遇了黑客攻击,高达2200万政府雇员的信息遭泄露。

相比之下,2017年发生的美国征信巨头——Equifax数据泄露事件更是一场史诗级别的噩梦,高达1.43亿美国消费者的敏感信息被曝光,这个数字占到了美国总人口的44%,时隔几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看到很多Equifax泄露的内容出现。最终的结果是Equifax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终于在本周达成和解,同意拿出最高 4.25亿美元用以赔偿受影响用户,但是对于用户本身呢?自己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也许这些信息现在还在暗网中流转。

显然,如果你自己不做好信息保护的安全工作,把这些都交给他人去做,至少不是想象中的靠谱。

7、因贪图购买便宜机票而导致两次上当受骗

2007年,美国人Justin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不仅失业而且还遭遇了个人经济危机,之后他决定移居意大利,通过换个环境这种方式来重新激活自己,于是他开始准备去买一张足够便宜的机票。

他通过网络找到了两个机票卖家,并进行了电话交流,其中一个卖家甚至还给他发了一张驾照的照片并说那是自己的,七绕八绕最终让贾斯汀先后信任了他们,结果当然是悲催的,Justin先后被骗了两次,合计损失了1350美元。

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怎么会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其实这不难想象,因为Justin追求的是低价,甚至是便宜的在常人看来都不够真实的价格,最终导致了被骗。显然,电话交流甚至是一张不知道是谁的照片消除了Justin原本还存在一些的怀疑,这就是网络骗子们的擅用手段,欺诈那些那些喜欢占便宜生怕错失低价机会的人。

8、有时候你自己并不是你,而别人是

一天,Laura接到银行打来的电话,说有人试图用她的名字、地址和社会保障号码获得一张信用卡。在报警之前,Laura决定评估一下损失并查看一下她的信用卡报告。

这个攻击者以Laura的名义创建了50多个账户,在各种平台上借了不少钱。更重要的是,这些平台后来都找到Laura,试图要回他们当初借给“Laura”的钱。在报警并找到了攻击者后,Laura得到了法院的判决支持,设法弥补了很多损失,但这仍是在一番大费周章之后完成的。

9、索尼曾遭攻击直接被打入传统办公时代

据索尼的内部员工透露,在2014年末,索尼发生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代价最高的黑客攻击事件。索尼的员工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索尼拒绝告知他们损失的程度,所以员工们不得不依靠新闻媒体的报道来获得最新消息。

攻击发生后的第二个星期,索尼的员工发现自己被抛进了上一个时代。公司的6800台电脑和服务器中有一半瘫痪,所有信息被盗并删除。结果,员工们不得不手工重写每一个被删除的文件,纸成了主要的沟通形式,甚至他们的工资也用手写的支票支付。

10、随意连接公共WiFi导致被攻击

Martijn是一名荷兰记者,有一天他和一个白帽子Slotboom一同走进了一家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咖啡馆。几分钟之后,Slotboom装好了他的设备——包括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黑色的小盒子,并将它们连接到了咖啡馆的WiFi上。很快,Slotboom的电脑上开始显示咖啡馆里其他人在用他们的设备做什么——玩什么游戏、装了什么应用、在搜索什么、登录电子邮箱的账号和密码等等。

根据Slotboom的说法,这实在是太容易了,因为所需要的只是价值约80-90美元的软件和设备就可以了。比如Slotboom的黑色小设备,它可以欺骗附近的手机连接到他的Wi-Fi网络,让他可以控制从一个设备进出的所有流量。如果Slotboom愿意,他可以等到某个用户写下他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密码,然后接管它。有了它,他可以控制那个邮箱注册很多服务。

虽然你没有必要在每次连接到公共Wi-Fi时都疑神疑鬼,但你最好知道这样做的风险。

这些身边的故事可能会帮助你意识到,自己不保管好信息而依赖其他网络用户的自律是不可行的策略。不法黑客们并不关心他们攻击的后果。他们只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有时候这个目的可能与你无关,你可能只是一个附带受害者,即便如此,那残酷的后果对自己而言仍然是非常真实的。

担心您上初中的孩子在...

微信上沉迷聊天? 煲电话粥? 上学在外逃课? 情况相当严重!



专业的移动设备上网行为监管产品

这是一款专为家长关注未成年人的户外安全与手机使用行为的监管软件系统,安装于被监护端,可实施紧急手机定位与手机位置追踪。

安心360未成年人手机行为监管软件为家长提供诸如手机定位、电子围栏通知,对孩子的短信、通话、微信或手机QQ聊天中的违禁信息进行监控报警,可识别相册、手机视频淫秽内容,掌控未成年人网络生活。360度全方位关怀,365天时时连线。


全新语音识别引擎 & 精准率90%+

支持中文普通话、中文粤语,英语三种语音识别引擎,拥有高达35个垂直领域的语义理解。

可对通话信息中的违禁词、有害信息进行预定义文本匹配甄别及公共违禁词库过滤,匹配违禁词后立即向家长账号发送报警通知。

未成年人保护 & 全面监护手机生活

我们认为有以下情况您愿意使用我们的服务。

在我们用户中,有大量人为为孩子青春期叛逆烦恼、特别是针对当今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手机违禁内容监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家长监护工作。针对孩子的手机使用行为的及时监护,有助于为孩子抵挡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有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连接公司wifi浏览网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