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菠萝的质量十8个梨的质量十2个桃的质量=5千克,菠萝的质量等于()克?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千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 )个

  1千克(盐)( )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 )克( )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

  6、分析讨论课本第90页第8题。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篇2

  “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5~38页上的内容。教材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物体轻重的概念,再认识各式各样的秤,接着引出计量单位千克,让学生体会到千克的建立是日常生活中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然后通过观察秤面和相关的物品,认识1千克,再让学生试着称1千克的大米、鸡蛋,拎一拎、数一数,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

  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

  教材还结合认识千克,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了旅客乘坐火车或飞机时可以免费携带行李重量的规定。

  1、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2、在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一、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1)播放录象故事:一天,妈妈和小明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拿了一袋红枣,小明拿了一袋膨化食品。小明对妈妈说: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

  (3)议一议:那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吗?

  (4)试一试: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试一试。

  (5)质疑: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要用到秤。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巧妙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你曾见过哪些的秤?它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电脑演示各种秤。

  (3)(屏幕上出示台秤)介绍:在生活中,人们秤一般物品时都使用台秤。

  (1)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2)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

  (3)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重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4)操作:在台秤上放上一袋红枣,指针指着数字几?

  (5)提问: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

  (6)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

  (1)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2)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通过观察、操作、合作、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

  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和妈妈又来到了蔬菜专区,买了白菜、冬瓜、芹菜、南瓜。

  ②(出示图)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每种蔬菜各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③看了这几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和妈妈又来到了水果专区,买了西瓜和菠萝。

  ②(出示图)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西瓜和菠萝大约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看到超市的一边堆着几袋米,他想知道一共重多少千克?可以算一算。

  ②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买东西、称东西的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兴趣。]

  (1)理解“净含量”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①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②“净含量”表示什么意思?

  ③说明:“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理解“载重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①你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吗?

  ②“载重量”表示什么意思?

  ③说明:“净含量”是指能负担的重量。

  [把知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3)听“你知道吗?”

  三、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1、到商店里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篇3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

  教学难点: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一、联系实际,建立“轻”“重”的概念。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比较重,有的物体比较轻。 出示两个同样大的瓶子,让学生猜猜哪个瓶重?

  那究竟有多重呢?我们最好来称一称。

  1、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哪些秤呢?

  (出示各种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天平,磅秤……)

  台秤:把物体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体放入盘内,再输入单价,就可以知道要用多少钱。 弹簧秤:把物体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体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体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体质量。

  台秤可以来称物品有多重,就是指物体的质量。常用的重量单位是千克,千克也叫做公斤,用符号“kg”来表示。

  (1)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做了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学生汇报。

  (2)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要想了解1千克有多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台秤。

  仔细观察秤,说说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大致观察)

  分别找出秤面上的千克数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

  (二)、认识千克。

  1、今天重点来认识1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称一称桌上的物品,看看还有哪些物品重1千克?(1袋大米,一袋白糖,一叠作业本)

  (1)四人小组每人用手掂一掂这些重1千克的物品,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掂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和你平时拎的物品(书包、文具盒、笔袋)比较一下,有何感受?

  (3)一个苹果的重量和这个比呢?一只大公鸡呢?1个鸡蛋呢?

  (1)刚刚我们掂了很多1千克的物品,你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吗?下面不用秤,只用手,你能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吗?拿出自己带的物品,小组合作,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看看哪组掂的最接近1千克。

  (2)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用途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下面请你估一估自己的书包、一袋苹果等物体的重量,再称一称,看估的准不准?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自学书本第30页上关于净含量的知识。

  说说盐水鸭和大米的袋子上的“净含量”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说说电梯的载重量。 练后小结并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3题。

  生写出另外三种蔬菜的质量。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

  让学生分别说出西瓜和菠萝各重几千克,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篇4

  1.学生能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学生能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增强估计能力。

  能用适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1)克、千克、吨的认识。

  (2)奇妙的动物世界。

  (3)82页你知道吗?

  (1)自己寻找生活中质量单位的广泛应用并做好统计。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仅一个信息窗,由于千克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所以将千克的认识放在最前面学习,再者是克的认识,最后是吨的认识。

  2、学科间整合:《科学》动物的学习,有关生物知识可以在本单元做铺垫引入。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体育课上铅球、垒球等的重量与本单元知识相结合。

  4、体验式活动:在课堂中搞一次以质量做对等交换的“买卖”活动。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 3课时。

  注:学生针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类,教师借助这一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因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常见,所以先探究1千克有多重,再探究1克有多重,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框架,对于接下来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调换顺序,实现了千克和克学习的课程整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篇5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篇6

  北师大版三年上学期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克、吨的第一课时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活动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各种秤、多媒体课件、1千克的盐等多种物品。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我班有学生45人,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增加了难度。但由于平时学生小组活动开展很多,这就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就质量知识而言,学生平时虽然听得多,但普遍缺乏样身体验,仅限于物体间轻重的比较层面上,对具体质量没有感觉。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千克和克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1、直接出示小朋友称体重的情景:

  问: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称体重要用到体重秤,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

  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2、估计学生会说多少斤、多少千克等。问:斤、千克是什么单位?(重量单位)。我们平时讲的“重量”,严格讲是“质量”,板书:“质量”。

  3、你还听说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吨)

  4、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生活中应用最多的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的国际单位符号是g,千克的国际单位符号是kg.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符号?

  (设计意图:每学期,学校都会为学生体检,量体重,学生对量体重是非常熟悉的,大多数学生学生对自己的体重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量体重入手,然后让学生说说还见过哪些秤,再借助多媒体演示一些常见的秤,使学生对秤有了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质量单位,这样从学生的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自然激发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情境导入,看一看

  师:昨天我们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你知道它们有多重吗?你是怎样知道的?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老师这也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哪件轻一些吗?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情景在课堂的再现,唤起学生记忆,体验在生活中学习的乐趣。)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请拿出你到超市购买的物品。如:一袋奶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物品和小组同学的物品比哪些重、哪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设计意图:商场里常见物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物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千克和克是国际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克的国际单位符号是g,千克的国际单位符号是kg,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符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探索,知道物体有轻重,物体的轻重可以用“克和千克”来表示。学会从包装袋上了解一个物体的质量,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自然激发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看来物体是有轻有重的,怎样才能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呢?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设计意图: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产生猜想式探究学习心理,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教学中。)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如台秤(盘秤)、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磅秤等。最后教师介绍本节课要用的台秤和天平。(课前可让学生收集有关秤的资料,课上做展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一)建立1克的概念

  1、猜一猜: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拿出一克砝码,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称一称: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用天平称一称,天平不仅能比较东西的轻重,还能称物体的重量,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学生操作活动,教师说,学生操作:左盘放硬币,右盘放一颗砝码,让学生观察指针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说明2分硬币有多重?(1克)

  3、掂一掂: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好轻)

  (再次拿起来,让学生建立1克的概念)

  4、说一说:1克真的是好轻。生活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学生举例:如:一小块橡皮等。

  5、做一做: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哪些比一克轻?几个是一克呢?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感受不同的质量观念。通过自身感知和经验联想,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6、生活中1克的物品不是太多,更多的是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东西。请同学们感受10克有多重。

  7、体验100克。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克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建立1千克的概念

  (1)估一估: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1000克 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

  (2)称一称: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不行!重了。)

  师:那我们可以用弹簧秤来称。

  师: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学生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3)(想一想)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4)估一估。请你拿一个塑料袋装苹果,再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后再称一称,并互相说说1千克大约有几个苹果。

  (5)找一找。你能在小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吗?并称一称,掂一掂。

  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小组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6)猜一猜。教师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的铁,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然后让学生称一称验证,引导学生再度感知1千克,并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7)拎一拎。教师让学生拎一拎2千克一袋的大米,感受2千克的质量。

  (8)说一说。教师让学生以千克为单位说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质量。

  1000枚2分的硬币、10包饼干、2瓶矿泉水、1小串香蕉、2包盐……

  (9)试一试。教师让学生体验2千克、3千克物品的质量。

  (设计意图:以动手活动为主线,层层递进。随着课改的发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讨“乐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本课中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同学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的实践活动,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实际重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

  三、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1、第20页第1题:(1)独立尝试填写;(2)反馈。(思考:这两个台秤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台秤。注意第一幅图台秤的计量单位是g,称的是两个鸡蛋;第二幅图台秤的计量单位是kg,称的是一个西瓜。

  2、第20页第2题: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实物展台)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图片)

  (1)一个乒乓球重1( ); (2)一袋洗衣粉重1( );

  (3)一管牙膏重100( ); (4)一个小朋友重23( );

  完成第20页的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活动,先估计一下质量,填上;再称一称实际质量。注意: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家、商场、校园、小区等)展开寻找千克、克的活动。

  五、回顾所学,归纳整理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品德教育等方面)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篇7

  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活动体验,感受质量。

  1、老师先和小朋友来玩个游戏。谁愿意来?(点名三人上台)你来背一背他们两人,等会儿让底下的小朋友听听你背的感觉,好吗?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他背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告诉大家你的感觉吧!

  很好,你们感受到了小伙伴的体重,有轻,有重。

  2、这是两袋食品:红枣,膨化食品,它们的包装大小差不多,可是,猜一猜,哪一袋会重些?(指名2~3人)

  刚才是小朋友的猜测,那究竟猜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来验证小朋友的猜测?

  “掂一掂”这个办法真简单、真方便!

  “称一称”这个办法真科学!

  就请你来掂一掂吧!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

  3、今天来上课,我们带来了好多物品,在哪?看--(小组长拿出两样不同的物品)

  请小朋友先不动手,只用眼睛看——哎!在心里猜测一下,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静静地猜。

  谁来说一下你的猜测?(指名2~3人)

  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把刚才的两个物品分别放在左手、右手上,掂一掂(边说边示范),看看你猜得对不对。依次序进行。(小组活动交流)

  谁愿意把你验证的情况说给大家听?(指名2~3人)

  用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述。

  4、小朋友,刚才通过背一背,掂一掂,我们感受到了:物体是有重量的,有的物体重些,有的物体轻些。对吗?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秤。

  1、小朋友,想想看,如果我们要确切地知道物体有多重,就要请什么工具来帮忙了呢?(秤)

  2、我们一起来想想,在生活中,我们都见到过哪些秤呢?

  (生答,师相机点击电脑,屏幕出示:磅秤 天平 台秤 电子秤 弹簧秤)

  (选1~2个说说在什么地方可以见到。)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秤,可以用来称物体有多重。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秤。

  3、(教师出示台秤画面)这就是小朋友刚才所说的——台秤。

  小朋友有兴趣来和台秤交交朋友吗?

  瞧,我们的朋友来了。(小组长拿出台秤)

  让我们一起观察秤面,说说在这个秤面上可以看到些什么?开始观察。

  指名回答(刻度、指针、数字、kg)

  想想看,我们测量长度时,要用到什么?(长度单位)

  那么,测量重量呢,就要用到——重量单位。千克就是常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千克)

  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

  在秤面上看到有kg,就说明在这个台秤上称出的物品重量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小朋友一起在小组里的秤面上找一找!(巡视)1千克;2千克;5千克;8千克,10千克。

  三、提供机会,主体参与。

  1、(老师出示一袋鸡蛋。)谁来猜一猜,老师手里这袋鸡蛋重几千克?你来掂一掂,估计重几千克?

  老师放到台秤上来称一称,轻轻地放上去,放好了,手拿开,看一看!几千克?你是怎么看的?

  小朋友们猜一猜: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呢?(指名2~3人),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数一数。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一千克鸡蛋在16个左右。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有多少个呢?

  2、小朋友想亲自动手称物品的重量是吗?好,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袋盐,请小朋友轮流掂一掂,好,猜猜有几千克?究竟多少千克呢?我们用秤称一称,看看几千克?

  这是一千克的盐,我们来拎一拎,来感觉一下这一千克。

  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袋苹果,轮流着掂一掂,感觉一下会有几千克。

  按小组来说说,你们称出的苹果是几千克。

  一千克苹果有几个呢?数一数。

  有什么不同情况吗?怎么回事呢?

  4、感觉“1千克”。

  刚才,小朋友相互合作,称出了好几种1千克的物品。现在,让我们来感觉一下“1千克”。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用手掂一掂或拎一拎这些1千克的物品,体会1千克有多重。把小组里的几种物品轮流着都掂掂或拎拎,多体会几次。好吗?开始!

  找到1千克的感觉了吗?真找到了?那我们又要来玩个游戏了。有兴趣吗?

  四、操作体验,巩固感知。

  1、称出1千克大米。

  我们来比赛称大米。请小朋友先不用台秤,在袋子里装米,最后去称一称,比一比谁装的米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 。

  2我来评评:哪个小组最接近一千克?哪些小组比一千克多一些?哪些小组比一千克少一些?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千克。

  你能说出下面物体有多重吗?(出示)

  在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把千克说成公斤。(板书:公斤)1千克可以说成1公斤,5千克可以说成5公斤。

  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个“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呢?他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在一千克上呢?为什么?

  请看下一组。(出示)

  第2小题:如果这辆卡车的实际载重量为6000千克,让你当警察,你会让它通过吗?

  生活中啊,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这里提到的几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个新的、与千克相关的数学知识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去探究一下。

  小朋友们,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当然离不开新鲜的蔬菜。我这里也有一组,看看它们各是多少千克?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指名2~3人)

  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4、想想做做4。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想想做做5。你是怎么想的?体会有多重。

  六、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小朋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跟大家大家分享一下吧。

  相机出示课题:千克的认识

  2、学了一千克,知道了一千克,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呢?

  我这里有两个建议,大家看看好吗?(想想做做6,想想做做7。)

  小朋友还可以把了解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或写成数学日记,联系现实体会数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对千克的认识。

  3、阅读“你知道吗?”进一步体会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篇8

  1、通过猜一猜、想一想、拎一拎、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几千克物体的轻重。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质量为500克的食盐或白糖至少两袋、质量为1千克的洗衣粉、装了不同重量物品的袋子若干个

  学生准备:质量为500克的食盐或白糖、质量为1千克的洗衣粉、每人准备一件物品要知道它的质量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走进动物世界。

  同学们,咱们昨天通过了解可爱的蜂鸟,认识了“克”这个质量单位,今天,老师要为大家带来几位大家熟悉的小伙伴,看看在它们身上你们又能有哪些收获?(出示各种小狗的图片及体重,最后图片定格在课本情景图上。)

  在刚才的信息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到一些小狗的重量,会提到发现了“千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千克”。

  关于“千克”,你知道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千克可能也是质量单位,比克大,1千克有多重?……)

  正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千克”也是一个质量单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可1千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千克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猜一猜——千克与克的关系

  请同学们借助原来的知识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于多少克?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会说1千克=1000克,因为原来学过1千米=1000米)大家可真棒!借助原来所学的知识,直接猜出了答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1千克=1000克(边说边板书)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猜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以后的学习我们会经常用到。

  2、小组活动——感受1千克

  (1)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猜一猜,还有什么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利用盘秤验证你的想法。

  (4)将你的发现填到学习纸上!

  学习纸:探寻生活中的“1千克”

  小组活动时,师巡视、指导,寻找优秀素材。(素材多种方面,有一个物品,也有多个物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发现1千克

  说一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可能会有这样的填法:)

  学习纸:探寻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称洗衣粉食盐或白糖上好佳糖数学书……

  多少数量是1千克1袋2袋10袋大约6本……

  2、评价质疑——体会质量不变

  (1)瞧一瞧,咱们寻找了这么多的物品,它们各不相同,有的是一个,也有的是多个,可有一点是它们是相同的,那就是(引导学生回答:质量都是1千克)。说的对!只要都是1千克,我们就说谈们的质量相同。如果质量都是2千克呢?(质量相同)都是4千克?10千克?……

  (2)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哪个重?为什么?(学生会说:一样重,质量相同。)

  (3)数学活动:猜一猜: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将物品装在袋子里让学生掂一掂,猜一猜。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想一想——深化千克理解

  (1)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说:如比1袋洗衣粉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反之用克作单位。)

  (2)做一做,课本6页第二题。

  (3)说一说,关于千克,你了解到了什么?

  正如大家提到的那样,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我们了解到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板书:1公斤),可以用“kg”表示。并且借助我们原来的知识,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走进训练场去接受新的挑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找生说说物品的重量。

  《同步学习与探究》中“千克的认识》练习题。

  注意:单位换算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填写原因及方法。

  了解生活中的秤,看看他们分别秤什么样的物品,怎样称重?

  质量单位:千克(公斤)kg

  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通过执教这节课,我个人感觉的亮点之处是:

  1、借助知识迁移,理解学习新知

  千克与克的关系,借助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豪感。

  2、建立数学观念,强化千克理解

  “千克”的教学,我一改原来称重的方法,而是利用手中物品的质量,让学生直接建立1千克的观念,并通过“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等方法,强化学生对千克的理解。并将1千克作为敲门砖,估一估其他物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对千克的理解。

  “千克的认识”是质量单位承上启下的一课,只有让学生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克和吨”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因此要下大力气帮学生感受“1千克”。

  (三)需破解的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理解“千克”,还可以利用情景图的袋鼠问题,将千克与克对比,来凸显千克的特点。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篇9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克和1千克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同学们,刚才你们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教室里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呢?

  你们想不想仔细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这些秤呢?

  那好,就请你们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见过的,哪些没见过,你能说出秤的名字吗?

  谁能到前面来指着说说,你认识的那种秤的名字呀?

  我们教室里的.秤大家都认识了,那这几个秤你认识吗?(出图)同学们知道得真多!虽然这些秤的名字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作用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称重量

  师:说的对(解释:物体的重量也是物的质量)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掌握好多与秤、与质量有关的知识。你们高兴吗?

  1、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体的重量。

  3、用用秤称的办法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重量。

  4、学习字母表示的方法。

  5、体会1克有多重。在称量物品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称来称。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并学会如何认识称。

  6、引出千克这个重量单位。

  那你们想想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多用在称量什么样的物体呢?

  生:比较大的,重的物体上

  师:在生活中称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单位呢?

  生:体重,大米......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说得真好,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并和他们交上了好朋友,他们邀请我们去开心游乐园玩,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学得开心玩的快乐!

  第一个游戏:猜猜单位名称

  请你像老师这样说题,让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单位名称,大家快速的判断对错,然后请你继续出题找其他同学回答,要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

  猜猜小组同学的体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计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报告单,

  师:说说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实际测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两组)

  总结:同学们的估算能力是逐步从生活经验中培养,提高和积累来的,多用心你会估得越来越准确。

  课堂总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开开心心地学习了关于克和千克的知识,还快快乐乐地到游乐园玩了一圈,你能说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

  我们共同度过了丰富而又有意义的40分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篇10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挂图,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盐,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砂糖。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课前要求学生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图)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生答:气球轻,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轻。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形成观念。

  1、出示主题挂图,引出质量单位。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生答:一盒饼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9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2)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

  (3)观察老师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丰富对1千克质量的感知。

  (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

  (4)认识各种秤。

  (5)体验几千克的质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

  (6)估计一叠本子的质量。

  (1)你们知道1克有多重吗?出示三样物品,猜测哪样东西的质量是1克。

  (2)掂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体验1克有多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大约是1克?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计数学书的质量。

  数学书和我们刚才掂过的50克、100克、500克哪个比较接近,那么你估计这本数学书的质量是多少?

  4、1千克=1000克的教学

  (1)猜一猜,你觉得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使用盘秤验证。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只老虎重70(),一个气球重5(),

  一罐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包重100()。

  2、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为什么?

  让学生在争辩中明确: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纷纷下位围观)

  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学生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

  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4:1个小发卡。

  生6马上站起来补充说:必须是小石子,大石子1个就够了。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

  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师:你能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

  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

  师:请各小组同学拿出自己的书包、凳子,先估计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

  (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88页第一题。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1篇)】相关文章: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期,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了13大类食品1875批次样品。其中抽检果制品21批次,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21批次。具体信息如下:

漯河临颍亲亲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产业集聚区颖川大道北侧、经三路东侧 新密华亚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广东萌孩子食品有限公司 揭阳市普侨区乌犁村安池公路南侧
普宁市里湖泰嘉源食品厂
临沂市宏鑫食品有限公司 新郑市龙湖镇香香副食商行
临沂市宏鑫食品有限公司 新郑市龙湖镇香香副食商行 硬质糖果(纯情喜庆糖果)
临沂市宏鑫食品有限公司 新郑市龙湖镇香香副食商行 硬质糖果(炭烧咖啡味)
潮州市潮安区庵埠亮发食品厂 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厦吴村大水利脚 新郑市鑫一洋商贸有限公司
潮州市潮安区庵埠亮发食品厂 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厦吴村大水利脚 新郑市鑫一洋商贸有限公司
河南欣之悦百货有限公司杞县分公司 硬质糖果(清凉薄荷糖)
漯河临颍亲亲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产业集聚区颍川大道北侧,经三路东侧 河南大张实业有限公司偃师盛德美店
广东集利园食品有限公司 揭西县金和镇金栅开发区金钱路78号
广东集利园食品有限公司 揭西县金和镇金栅开发区金钱路78号
广东集利园食品有限公司 揭西县金和镇金栅开发区金钱路78号 恐龙蛋形泡泡糖(爆浆)
沂水县长安路北段(沂水镇李家洼村) 新郑市龙湖镇香香副食商行
沂水县长安路北段(沂水镇李家洼村) 新郑市龙湖镇香香副食商行
沂水县长安路北段(沂水镇李家洼村) 新郑市龙湖镇香香副食商行
山东甄吉力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安庄镇王川社区王家川村村委东100米 开封市祥符区杜良乡路口综合超市
开封市祥符区陈留镇振永糖果加工点 开封市祥符区万家商贸有限公司
开封市祥符区陈留镇振勇糖果加工点 开封市祥符区万家商贸有限公司
开封市祥符区陈留镇振永糖果加工点 鼓楼区志兰孕婴用品商行
漯河临颍亲亲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产业集聚区颍川大道北侧,经三路东侧 伊川县周天百货购物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菠萝等于两个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