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就读直升班学生是什么意思?

【政策速递】2022江西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热点问题全知道!

2022年江西省普通中小学

日前,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招生通知》),对我省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引起广泛关注。为方便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相关政策,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招生通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回答。

我省招生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招生工作关系到千万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切身利益,关系教育公平正义。近年来,我省每年都印发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专门文件,今年印发《招生通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背景。

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招生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2018年以来,教育部陆续对中小学招生工作提出新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普通高中属地招生等。今年3月,教育部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按区域招生、报名信息采集、巩固公民同招成果、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等提出新要求。我省《招生通知》就是落实落细国家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相关要求的具体举措。

二是回应人民群众重要关切的需要。规范中小学招生工作,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社会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特别关切。近年来,针对规范中小学招生秩序这一热点,我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持续推进机会公平、学位保障、片区划分、随机分班,全力遏制违规跨设区市招生、提前掐尖招生、违规编班等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有少数民办学校变相“掐尖”招生,个别地方存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违规批量转学、借读等问题,扰乱招生秩序,破坏教育公平。招生政策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工作需要持续巩固提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招生秩序,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为进一步完善我省招生政策,提高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我省制定了《招生通知》,对2022年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义务教育学校的学区是如何划分的?

学区划分实行属地管理。由各地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实行单校划片,合理稳定就学预期。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可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

学校招生片区划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对出现学校布局调整、学龄人口变化较大等情况,确需调整招生片区的,应在科学评估、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当地人民政府同意后可适当调整片区范围,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小学、初中新生报名信息采集都有哪些要求?

严格落实教育部最新要求。

首先,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原则,全面清理取消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学籍衔接,取消额外的学前教育经历证明。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

其次,按照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等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公民同招”是什么意思?

“公民同招”是指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报名、同步招生,其基本要求是公办民办学校同步开展登记报名、入学录取、注册学籍等工作。其核心就在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一视同仁,防止民办学校提前招生、抢挖优质生源。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全国一盘棋统一执行。

民办学校通过生源摸底、招生咨询、预约、面谈等方式提前私下预录取,算数吗?

这些做法都是不允许的。所有变相的招生行为都是违规的,所谓的私下预录取也是无效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个别学校违规招生引发的一切后果由违规学校承担,如果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不及时制止和查处的,也要严肃追责问责。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什么情况下要进行“摇号”?没摇中怎么办?如何保障“摇号”公平?

“摇号”是指“电脑随机录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凡报名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的,直接全部录取;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也就是“摇号”。未摇中的,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到辖域内公办学校就读。

我省自2019年起,在全国率先推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摇号”制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必须安排不低于40%比例的招生计划通过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从2020年起,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100%全部实行电脑随机录取。今年是连续第4年实施,目前各地已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模式。

电脑随机录取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具体操作规则并组织实施,须有纪检监察机关现场监督或公证部门现场公证,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派位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确保整个招生录取工作公开透明、公正权威。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今年还有什么新的政策要求?

为落实国家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部署要求,今年我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有2点政策变化

一是控制招生范围。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审批机关为设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经批准可以在审批机关管辖区域内适当跨县区招生,但不得跨设区市招生。

二是逐步取消一贯制直升招生计划。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原则上不设置七年级(初一)直升招生计划,对于仍在实施直升招生计划的学校,本年度应大幅度缩减计划数,从2023年起不再设置直升招生计划。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以自由转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吗?

我省严格规范义务教育学生转学行为,《招生通知》明确规定: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通过随机派位录取的年级一律不得转入学生,其他情况需转入学生的,须报经审批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严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违规转学。

我省普通高中招生政策有哪些?

今年与去年招生政策基本保持一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属地招生。所有公民办普通高中原则上实行属地招生,地处县域(含县级市)的公办普通高中应在本县域内招生;地处设区市城区的公办普通高中应在所在城区或若干城区内招生,具体招生范围由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确定。高校附属中学和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合理确定招生范围。严禁公民办普通高中跨设区市招生。

二是实行公民同招。所有公民办普通高中都要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批次和方式同步招生。对没有普通高中学校或普通高中学位资源不足的地区,由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调配辖区内学位资源,合理安排跨县区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和相关方案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布。

三是实行均衡招生。各地要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确保分配比例不低于70%,并向薄弱初中倾斜,做到均衡生招生指标到校,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原则上不跨区域分配均衡生招生指标。

四是规范自主招生。允许各设区市选择部分具备特色办学基础的学校,分配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年该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国家、省、设区市确定的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可适当放宽),制定具体招生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招生。体育、艺术、小语种类型以及经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在设区市范围内招生,其他类型按照属地招生原则在规定的范围内招生。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招生按省教育厅文件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教育部批准具有高校保送生资格的学校外,所有公民办普通高中原则上不得招收直升生,确需招收直升生须经省教育厅批准。

没有初中学籍可以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吗?

不注册初中学籍原则上不得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也不得注册高中学籍。主要是为了防止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和跨省跨地区违规招生等行为。对于今年已报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但未注册初中学籍的,应在考试前及时完成学籍补建。

随迁子女入学有哪些政策?如何保障随迁子女入学?

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居住证暂行条例》关于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和有合法稳定就业、住所等规定要求,制定入学政策,要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入学证明材料。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可在流入地或者户籍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户籍地和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妥善做好考试招生报名服务工作,保障随迁子女能顺利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

我省一直高度重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入学工作,积极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义务教育适龄随迁子女入学要求,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就学,对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在民办学校就读,确保持有居住证等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平等待遇。2021年,我省有近36万随迁子女在我省各地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或通过购买学位方式在民办学校就读,占比达98%以上。

特别要说明的是,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随父母到输入地(同住)并在校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对于通过转移户籍到异地就读或者报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不属于随迁子女。

哪些对象享有入学优待政策?

我省对有关对象入学有明确的教育优待政策。

对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军人子女、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司法行政机关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干警子女、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优待对象入学,按《江西省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政联〔2012〕8号)、《江西省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赣公字〔2018〕58号)、《江西省司法行政机关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干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赣司人字〔2020〕9号)、《江西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赣应急字〔2019〕49号)等教育优待政策妥善安排。

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按我省最新修订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要求落实。同时,要求各地要按照我省“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要求,实行人才子女教育保障计划,增加优质教育供给,优化人才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保障举措,为引才留人提供服务保障。

这些入学优待政策适用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是否参照相关优待政策,须由各地根据上级有关政策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决定,并在招生实施方案中予以明确。

对严肃中小学招生纪律有哪些明确要求?

依据国家要求,结合江西实际,今年的《招生通知》明确提出了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十项严禁”

1.严禁无计划、超计划组织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

2.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

3.严禁以各种形式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

4.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

5.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帮助转移户籍、安排家长在校内就业、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

6.严禁任何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7.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8.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

9.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初高中学校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或公布中高考成绩排名,以及向学校提供非本校的中高考成绩数据;

10.严禁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移。

我省对“掐尖”招生有何政策约束?

为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我省在规范中小学招生“十个严禁”的基础上,特别提出“坚决杜绝‘掐尖’招生”。

一是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律不得提前组织招生,严禁以测试、“密考”“八升九”等名义组织学生进行升学考试,严禁以“直升班”“实验班”等任何形式组织初中学生提前到高中学校就读。

二是对在流入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但未完成学籍转接的考生,按照《江西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赣教发〔2017〕1号)中“人籍一致”的规定,须提供学籍所在地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审核不符合条件的,报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录取学生,并告知其回学籍所在地填报志愿、参加录取。坚决防止学校通过转移户籍等方式变相“掐尖”招生,禁止“中考移民”。

如何确保我省中小学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平稳有序?

中小学招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招生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大违规招生监督查处力度。

一是压实管理责任。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管理责任。各设区市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方案,指导所辖县(市、区)科学制定招生工作具体办法。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要加强学校招生工作监督,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举报申诉受理渠道。将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重要内容、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范围,加强对本地招生入学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加强行政监管,依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学校在中小学招生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健全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对各类违规招生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违规跨区域招生、违规转学、借读旁听的学生,一律及时退回。对存在违规招生行为、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的公民办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违规招生、违规转学、借读旁听等招生工作把关不严、监管不力、失职失责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及其相关人员,要严肃追责问责。

四是规范宣传行为。大力推进“阳光招生”,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及时主动公开招生入学相关信息,加强对主要政策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解读工作,引导家长形成合理就学预期,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随班就读学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