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么在新时代抓住审美红利?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龙

精耕内容建设 创新业态延伸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作为全国第一家专业少儿出版集团,2018年销售码洋超18亿元,营业收入近9亿元,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长少集团将在现有经营规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精耕内容建设,创新业态延伸,推动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

  围绕时代精神 做好主题出版 

  长少集团将以讲好中国故事、凝聚时代精神为引领,精心策划一批主题出版物,力争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如讲述三代科学家为保护白鳍豚奉献青春与生命、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望的《追寻》,展现山乡巨变和少年心灵觉醒、讴歌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像蝉一样歌唱》,展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大国工匠精神的《你的眼睛能看多远——“天眼”之父南仁东》,展现国家名片风采、呈现伟大建设成果的《中国桥》等。

  同时,长少集团结合本单位的“红扣子”党建品牌,正在精心打造“红扣子”书系,并已建立“红扣子”杂志、书柜、官微系列宣传矩阵,为传递时代精神赋能。

  围绕质量效益 做强精品出版 

  长少集团将持续关注新热点、打造新原创、培养新作家、呈现新精品,不断提升单品种效益,不断加强核心产品线建设,实现双效统一。

  在文学板块,一是盘活存量,加强优势产品线运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出版13年,双效表现突出,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中小学图书馆镇馆之宝”。我们将针对“百年百部”重点打造亿元销售工程、对外翻译出版工程及有声推广工程三大工程,焕发老品新活力。二是做大增量,创新建设骨干产品线,重点打造“金凤凰名家原创儿童小说系列”“葡萄园童话丛书系列”两大品牌项目,推出董宏猷、徐鲁、杨鹏、伍美珍等名家新作,培育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产品线。三是注重原创,多渠道挖掘优秀作品,高举“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与“大自然文学”的旗帜,做好首届中国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及与安徽大学、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工作室联合创办的大自然文学作家班,引领儿童文学界创作潮流,体现出版单位社会担当。

  在科普板块,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重点作家、重点作品的运营,推动“刘兴诗系列”“李毓佩系列”等千万级产品线进一步发展;同时继续挖掘具有潜力的科普作家,进一步巩固长少集团少儿科普出版的地位。

  在绘本板块,一是系统梳理中国儿童图画书百年历史,出版“百年百部中国儿童图画书经典书系”,展现我国原创图画书风采。二是联合国内业界权威共同组建长江绘本研究院,提升长江绘本馆品牌地位。三是开展绘本出版传播工作的理论体系建设,发挥引领作用,助推行业发展。四是开展“葛瑞米·贝斯系列”品牌升级工作,通过与我社联合创作《龙月》《彼此树》等图书,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五是继续推进绘本原创工程,精心打造“几古几古创意立体书”“我是中国的孩子”等原创绘本产品线。

  构建多元格局 推动高质发展 

  长少集团将着力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兴文育人伟大目标。

  一是以“少儿个性化数字阅读知识服务项目”为支撑,建设少年儿童有声读物资源库,针对中小学阅读教育领域提供数字内容资源和阅读教育解决方案。

  二是加快百万粉丝级的“智慧学习”平台建设,深化数字产品与服务合作,推进数字产品交易。

  三是全面开展创客项目建设工作,推动创客教材及创客教室扩大销售,打造学生、教师、装备企业、产品一站式互联网服务,形成创客活动及创客生产的生态环境。

  四是携手中幼国际、海尔、爱奇艺、阿里文娱等合作伙伴,跨行业、跨介质共同推进少儿AR内容建设项目。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 刘凯军

肩负更多责任 发力“人才”“渠道” 

  新时期,多元化已成为出版圈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多元化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我们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高质量出版必须始终如一地围绕“理想”“人才”“渠道”这几个关键词。

  将理想主义发挥到极致 

  出版社就像是块庄稼地,图书产品就像地里的庄稼,要让庄稼长得好,首先要把土壤调理好,也就是说,出版社的文化追求和价值理念是出版高质量出版物的前提,出版社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出版人必须是有情怀的人,这种责任感与情怀应体现在对更宽广更超前的出版主题的追求上,体现在对本土原创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上。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将理想主义发挥到极致,始终坚持“慢工出细活”的出版理念,将出版质量放在首位。30年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儿童文学作家董宏猷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并获得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30年后,再度推出其创作的《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又获得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一梦30年,这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源自内涵广阔、立意高远的出版主题:关注时代问题,展现当今中国的新面貌、新形象,传递正能量。

  少儿出版为孩子们提供精神食粮,则更应肩负起更多的文化责任与社会责任。近年来,许多专业少儿社已将出版重心由多元出版转向主题出版,以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

  让优秀编辑起到关键作用 

  就像庄稼的好收成离不开农村高手的打理,优秀的编辑在高质量出版中的关键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不一样的卡梅拉”“彩乌鸦系列”“不老泉文库”这些颇具市场口碑的畅销与常销品牌,离不开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的编辑团队。也正是由于编辑们极高的专业素养,以及“服务于作家”的工作理念,才有了《巴颜喀拉山的孩子》这样优秀的作品。该书是《藏獒》作者杨志军首部书写藏地的儿童文学作品,聚焦人与自然、生态与发展的融合与冲突,将读者带入陌生辽阔的藏地高原,体验藏地少年的成长历程。这部作品的最后成书,离不开编辑团队对好作品的热切渴望,还有与作家之间的默契交流。杨志军在书的后记中提到,“启示的作用不仅在于点亮,更是一种推动”。编辑充满诚意的审读意见诱发了他的怀旧情绪,使他重新投入这部作品的创作。

  最大限度地获取渠道资源 

  再好的稻米只有到了消费者手中,价值才得以实现,图书也是一样,出版社的渠道推广是实现高质量出版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少儿出版已进入蓬勃发展期,“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作品要想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必须从一开始就尽可能地刷够存在感。最大限度地获取渠道资源,占据市场,成为出版机构的共识。

  去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成立“大中华寻宝记”项目组,通过项目组专项运营,取得了销售翻番的优异成绩。我们策划的“中华寻宝大会”,举办落地活动500余场,所到之处总能收获孩子、家长、老师们的热烈欢迎。一时间,《大中华寻宝记》成为孩子们口耳相传的当红图书。今年,“中华寻宝大会”知识竞赛将深入更多城市,为更多的孩子带去中华文化的知识盛宴。接下来,《大中华寻宝记》第二部动画片的投资拍摄也将提上日程,“中华寻宝大会”娱乐游戏小程序和数字化平台也在完善中,“大中华寻宝记”的相关IP也将向游学、旅游等方面全面发展。鉴于“中华寻宝大会”的良好表现,今年我社将在保护和扩大固有渠道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地面店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进“百城千店”营销活动,还要发展新渠道,培养社群,并投入专项资金,扶持今年各个渠道的营销活动。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王泳波

量的儿童文学读物,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018年,苏少社推出了黄蓓佳全新抗战题材儿童文学佳作《野蜂飞舞》,作为名家主题出版物,收获无数感动。此外,苏少社也注重挖掘中青年作家作品。名列中宣部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第一名的韩青辰的《因为爸爸》,以金果和他的警察父亲为主角,颂扬无私奉献的公安战线工作者;王一梅的《一片小树林》讲述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优秀校长杨瑞青的故事;刷刷的《向日葵中队》关注自闭症儿童,这些都为苏少社的主题出版添上了绚烂的色彩。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1周年,苏少社将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笑脸如花》《少年将要远行》等重量级作品。

  积极建设体系与平台 

  为了构建并完善高质量的精品出版体系,苏少社设立专业部门,搭建多方平台,设立包括绩效考核、精品奖励在内的激励机制。

  苏少社于2017年成立文学读物出版中心,整合资源,拓展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基地。同时,建设“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平台,加上《少年文艺》纯文学期刊,形成“大文学”出版平台,进一步提高效率和产能。除了文学平台,IP开发平台、图画书平台也是苏少社精品生产体系中的重要元素。

  以IP开发平台为例,在《向日葵中队》《因为爸爸》等一些作品推出后,苏少社联系相关机构,将其打造成校园剧、舞台剧等,将优秀作品进一步推向社会,赢取更大的影响力。

  深度挖掘与培养中青年作家 

  近年来,苏少社聚集、培养了赵菱、韩青辰、小河丁丁、邹凡凡等一批中青年作家,他们视角独到,创作题材多样,作品更贴近当今儿童阅读,更具时代感。在苏少社的不断挖掘与培养下,他们形成了一个面向全国、数量可观、年龄有梯次、实力不凡的中青年作家群,如碧桃满枝,构成苏少社原创儿童文学板块的亮丽风景。

  荣获2018年度“中国好书”的《大水》即为中青年作家代表赵菱的力作,该书借上世纪30年代黄河泛滥事件,折射面临巨大灾难时人们身上迸发的智慧与人性的光辉。书评人徐鲁评论道:“这是一次严峻的、高难度的创作考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类似口碑不胜枚举。可见,中青年作家作品已产生较大影响力,逐渐形成品牌效应。

  致力版权输出与国际化出版 

  苏少社高度重视版权工作,与国际出版同仁和版权代理商紧密合作,有800多种图书版权先后输出到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评为“全国图书版权输出先进出版单位”。近年来,苏少社每年输出非华语图书40种以上,连续多次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在苏少社的努力推广下,先后输出到法、英、意、美、德等16个国家,并获得如英国笔会奖、英国“麦石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奖”等诸多殊荣。

  苏少社在国际化出版之路上阔步前行,一方面通过搭建完备的版权工作平台,助推走出去;另一方面以组织中外作家、专家的国际对话、海外读书活动以及开展国际组稿等方式,积极拓展走出去思路,升级国际化模式。

直面转型阵痛 坚定前行步伐 

  在市场风雨的洗礼中,中国少儿出版已由最初的幼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中国也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少儿出版大国。目前,我国还算不上少儿出版强国,少儿出版存在泡沫现象还很严重。如何将臃肿的胖子变成一个结实有力的巨人,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从出版大国转变为出版强国,是我们这一代出版人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少儿出版发展到现阶段,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提升产品质量几乎成为大家的共识。高质量的少儿出版是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变革迫不及待 

  少儿出版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样,在数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如何提高质量,是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过去主要靠出版资源撑起的粗放式发展的红利,已基本消失殆尽,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没有打牢。靠数量型支撑起来的发展,其产生的负面效应日渐凸显。

  近年来,毫无创新的重复出版、跟风出版,造成了出版资源的极大浪费;无序的、低折扣的恶性市场竞争,使少儿出版的生态受到了极大破坏。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害者。少儿出版可持续高速发展已难以维系,这也迫使我们思考如何对少儿出版进行一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亟须理顺内外部问题 

  少儿出版从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在转型发展中,我们亟须理顺发展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即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

  内部问题是出版社内部影响自身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些也是阻滞少儿出版社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克服的一些症结。只有准确找出这些症结并加以疏通,才能真正实现少儿出版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化。诸如出版社经营管理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激励措施;视野格局不够,过分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发展的眼光;复合型出版人才严重不足;从业人员被动工作,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缺乏工匠精神;市场销售渠道拓展艰难,跨板块销售被动等,都是直接影响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出版高质量的产品、实现高质量效益的发展目标就无法实现。

  影响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因素则更为复杂。诸如国家政策因素,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的营造和规范,高水平作者队伍培育与梯队建设,市场销售渠道的规范,融合发展中行业之间相互借力、利益共享、实现切实有效的对接等。

  少儿出版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个完善的链条,这根驱动链条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是均衡有力的。只要我们清醒认识到转型过程中哪些环节出现或存在问题,并加以客观的研判,制定出有效的、可行的发展策略,在坚定前行的信念的鼓舞下,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的转变。

  把握自身独特优势 

  晨光出版社地处西南一隅,地区经济欠发达,复合型出版人才严重不足,各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在实现少儿出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上,必定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我们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这也是晨光出版社实现少儿出版向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

  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洞悉行业的变化和发展方向,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脉搏,把这些优秀的文化利用好,用工匠精神去打造它,将其转化为独一无二的出版资源,我们深信,不同的生态环境会开出不同的花朵,它们同样娇艳芬芳。

  实现新时代少儿出版向高质量发展注定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希望往往是在艰难和痛苦中孕育。我们只有坚定步伐,果断向前,走出这个壁垒,才能发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才能领略跋涉所带来的另一种风景。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 邵若愚

思想引领时代 知识服务用户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专业少儿社要实现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转变,必须守正创新,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从加强导向建设、优化选题结构、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多举措推进,不断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和服务大局能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作为助推少儿出版健康持续发展。

  强化导向,狠抓内容建设 

  在选题和编辑出版工作中,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牢固树立“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的价值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相统一。

  浙少社突出内容建设,狠抓少儿原创出版,以向上向善为价值标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浙少社不断提升出版品质,以童心、童言、童真、童趣,书写好“中国精神”的童年表达,努力出版更多适应少年儿童精神文化需求,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俱佳,受少年儿童欢迎的优秀出版物,为全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优化选题,积极打造精品 

  浙少社多年来认真分析研判当代儿童、青少年的阅读新需求,加大对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主题出版以及优秀原创图书的选题开发和扶持力度,以不断推出传递正能量的精品力作和畅销书体现浙少社的责任和态度。

  浙少社始终牢记国有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重点项目、产品线建设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抓手,抓好主题和重点图书的出版进程、节奏和质量,努力出版更多既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又受广大少年儿童欢迎的精品力作。如刚刚入选2018年度“中国好书”的《颜料坊的孩子》一书,因其自觉的文化担当和对少年儿童成长心路的精准刻画,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读者的喜爱。

  在今后的选题工作中,浙少社将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把握,着力原创,加强现实主义题材选题开发,积极努力,把握好重大时间节点,提前谋划好主题出版和重大项目。

  今年,浙少社将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策划《中国有了一条船》《勇闯无人之境》《比天空更远》《生死迫降》《解放区的天》《红风暴》《永不凋谢的格桑花》《远方的孩子们》《莲香》《乌篷里的红》等主题出版重点选题。

  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保障 

  新时代、新环境下,少儿阅读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浙少社将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强化质量意识,狠抓精品出版。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浙少社严格出版制度管理,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打造精品、传播文明的使命和责任逐一落实细化到日常工作的每个流程和环节,狠抓图书质量,牢牢把好选题关、作者关和内容关,牢牢把握好每本图书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质量导向和效果导向;加强思想教育和队伍建设,不断组织编校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全体编校人员的政治理论素养、政治鉴别力和业务能力;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三审三校制度,在选题立项、编辑加工、审读校对、排版印制等各个出版环节建立健全科学严谨的工作规范,以制度、流程和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保证出版物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制质量和设计质量。

  浙少社将积极探索传统少儿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新实践,不断加强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出版社的竞争实力和内生动力,为推动出版社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 吴双英

勇于自我革新 破解发展难题 

  少儿出版既包含精神向度的文化价值,又包含物质向度的经济价值,因而其高质量发展具有两个需要衡量的方面:一是提升少儿出版内容的质量,实现内容艺术性、思想性和功能性的结合;二是提升少儿出版的经济效益,实现出版投入的高质量产出。

  我们知道,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映在少儿出版领域,就是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少年儿童精神文化需求和少儿出版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包括引进原创的不均衡、现实和非现实题材的不均衡、名家和新人创作的不均衡、文学和科普发展的不均衡等。

  原创和引进在这两年有了一些改变,原创儿童文学、原创绘本、原创科普读物,包括原创理论都有较大提升。原创儿童文学表现尤其抢眼,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汤素兰、周锐等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艺术水平抵达新的境地。从“高原”到“高峰”,中国儿童文学呈现蓬勃发展的面貌。

  在名家资源竞争激烈的现实情况下,出版社也要积极为新人提供发展平台,帮助他们提升作品质量,参与现实题材的创作。少儿出版的几大细分门类中,科普是紧跟文学之后的第二细分板块,在优秀科普作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社会各界需要以更高的视点参与推动这类读物的培育发展。

  少儿出版的效益有几个层面,一是单本书的投入产出比。单本书的投入产出比涉及成本控制、价格核定、销售折扣、发行数量等。当下由于纸价上涨,图书成本增加,定价受到观念及区域市场的影响,折扣难以得到行业保护,如果图书的发行量不大,单本书的效益极为有限。如果一家出版社定价方面突破了成本定价的观念限制,产品方面具有较大的竞争力和差异性,同时拥有成熟的产品线和通畅的市场渠道,其效益是可以预估的。

  图书整体零售市场的利润率仅为5%左右,属于利润率较低的行业之一。少儿出版竞争格局的加剧、资源争夺的激烈,尤其是电商的崛起、地面渠道的式微,带来的行业规范影响力弱化,都是导致行业生态恶化的缘由。如何针对电商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正版保护策略,推动反盗版联盟行使更多行业监管责任、捍卫行业利益、维护行业秩序,则涉及少儿出版乃至整个出版业的效益提升。

  面对少儿出版发展的诸多问题,少儿出版人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舍我其谁的担当、无与伦比的智慧、坚韧不拔的勇气,一一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

  内容的优化和效益的提升,都离不开创新发展,都服务于品牌的提升。创新是推动出版内容提升的引擎,是动态应对环境变化、推动产业环境健康发展的动力。而创新所带来的内容优化和效益提升,最终都服务于出版品牌的打造和提升。好的内容是锻造品牌的基础,好的效益可以让出版社有更多余力提升内容、宣传图书、扶持原创、投入重点项目和国际项目。

  中国制造如何变成中国智造,中国故事如何远播海外,中国声音如何享誉世界,作家作品影响力的增强、出版原创力的提升、出版行业规范的有序健康推进缺一不可。就像曹文轩代表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站到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领奖台一样,中国少儿出版需要更多优秀作家、画家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以精深的内容、精湛的艺术、精良的制作,赢得读者的喜爱和世界的尊重。

希望出版社副总编辑 王琦

从小而精做起 提升出版品质 

  什么是高质量的童书?它应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应该是源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现实的原创作品,应该是在国际童书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童书。新时代高质量童书应该具备3种品质,要紧扣时代脉搏,要独具东方文学审美,要拥有国际视野。

  紧扣时代脉搏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童书进入黄金时代。围绕重大主题宣传,少儿社应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重要时间节点推出原创现实题材作品。

  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写什么是创作方向的选择,一名童书出版人出版什么是出版方向的选择。高质量的童书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众多少儿社围绕现实主义题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战题材都有所规划、有所推进。比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明天出版社、海燕出版社推出中国科学家、中国军事家、中国国情教育主题出版项目;希望出版社推出新时代主题出版系列,包括纪红建的《家住武陵源》、翟英琴的《乘着星光回家》、陶耘的《梦想天空》等,把目光投向中国乡村,关注当代乡村儿童成长现状;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绿色山峦》以部队大院生活为题材,海燕出版社策划推出的孟宪明创作的《三十六声枪响》、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李东华的《环形城堡》等,都是围绕抗战题材而规划出版的。

  独具东方文学审美 

  高品质的图书,不求大而杂,而先从小而精做起。从图书的内容、形式到延展的意义,应该兼具优秀的文学观。

  好的文学是什么?文学没有捷径。好的文学一定来自生活,感动自己和读者,传承时代。诗三百,思无邪,最朴素地表达了对土地、对生活的热爱。高品质的童书应该观照当下中国少年儿童多姿多彩的生活面貌。从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角度表达对人生人性的思考,从而独具东方文学审美。

  高品质的童书应该传递优秀的儿童观,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出版。我们要尊重儿童,平视甚至仰视儿童。高品质的童书要真切全面地反映中国各民族、各地区、各社会阶层少年儿童的外在生活与内在情感。梦幻与想象,人物和故事,多种艺术手法,多种题材风格,充分展示儿童在成人的积极影响下自由发展、快乐成长、收获信心和力量的过程。

  拥有国际视野 

  新世纪的20年,是中国童书出版的黄金20年,也是中国童书逐渐影响世界童书的20年。站在这样一个世界格局的高度,来看什么是高质量的童书,那一定是拥有国际胸怀、国际视野,从内容上、风格上、元素上、表达上和气质上都应该传递中国的精神、中国的梦想、中国的力量,能够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反映当下中国火热现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童书。我们应该站在世界童书平台的高度,看到世界的眼光正在更多地关注着中国,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我们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高品质童书走向世界,依靠的是内容创新和原创童书品牌。

  希望出版社在2019年3月英国伦敦书展期间成功版权输出3册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和2册绘本,实属不易。其中,这些童书内容的国际表达、国外版权推广人的努力及高质量的翻译都是版权输出的重要保障,对于高品质童书拥有国际视野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中国童书要与世界童书站在一个平台上,中国的优秀儿童文学与世界的优秀儿童文学要进行对话。我们要注意学习欧美经典著作,研究国际童书的基本内涵,在逐渐形成带有鲜明中国文化印记和自己风格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赢得世界儿童读者喜爱的高品质童书。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编辑室副主任 杲香

精心布局结构 呈现优质作品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少儿出版作为文化出版的重要方阵,为未成年人提供着精神食粮,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如何为小读者提供高质量图书产品,让他们获得高质量阅读体验和服务,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一直在探索。

  坚持正确的出版价值观 

  安少社策划出版的《小童谣 大梦想》历时1年9个月在全国范围内征稿,王宜振、圣野等优秀的童谣作家作为各地区召集人,参与童谣的征选工作,得到了广大儿童诗人和童谣爱好者的积极响应。该书采用喜闻乐见的童谣形式,用富有装饰意味和童趣感的插图加以体现,全方位向孩子们宣传、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内涵,让孩子们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童谣征集和图书出版过程,是一次广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过程,也为安少社今后编辑出版更多正能量的低幼图书做了有益的尝试。

  坚持精心精准精细出版 

  低幼图书一直是各大出版机构兵家必争之地,因其表面看来进入门槛低、制作周期短、市场需求大。但在当前的文化需求背景下,以低端出版和规模增长见效益的思路早已不可取,只能阻碍高质量出版。精心策划、精细制作、精准营销,才是高质量出版的必经之路。

  安少社结合少儿图书出版趋势和编辑室重点发展方向,精心布局产品结构,多条腿走路,大力开发优质选题。去年是安少社编辑室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一年,从以基础类产品为主转变为基础类和原创类并重的布局,原创图书比例达50%,并取得可喜的市场表现。在基础选题方面,有选择、有节奏地推出自主品牌“小树苗”的两个系列的新品,如多格插画版《父与子全集》《没头脑和不高兴》上市后获得市场认可,均多次加印;在原创选题方面,结合文本和市场两方面因素考虑,近两年先后推出杨红樱、沈石溪、汤素兰和冰波等名家的注音童话,获得作者认可和读者青睐,也在注音读物细分市场赢得赞誉。

  随着全社会对于科学题材文化产品的关注和需求,安少社陆续推出童书作家杨红樱的科学童话三部曲《神犬探长》《小蛙人漫游记》和《沙漠奇遇记》,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为孩子们打开一扇进入科学世界的大门。

  从低幼图书出版的全流程入手,进行精细策划、精细编辑、精细设计和精细营销等。如单册形式还是套装形式出版,偏重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在地面店渠道还是网络渠道销售等,选择合适的书名风格、开本、篇幅长短、插图风格、装帧设计、图书辅文、定价策略、印制工艺和新媒体运营方案等,将精做图书的思路体现于每个细节。我们的名家童话注音书考虑到5—8岁孩子以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在书中每个对页配以精美插图,图文结合,辅助阅读;增加听书服务,扫一扫书中二维码,即可听到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的倾情伴读。另外,在印制工艺和装帧形式上,采用锁线胶订形式以减少脱页情况发生;采用绿色环保油墨和纸张印刷,保护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

  推动优秀文化走出去 

  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是高质量出版的高层次追求。当前,安少社推动优秀文化走出去主要是靠输出优质图书的版权,向国外出版社推介优秀作者的优秀作品。

  比如我们推出的《小蛙人漫游记》《神犬探长》《大嘴巴河马》等名家童话图书,均面向阿拉伯地区输出版权,让国外的孩子读到了中国的童话,看见了中国的色彩。这些优秀作品的版权输出,逐渐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作家、作品和出版社,爱上中华优秀文化。

所谓创业,就是创业者带领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情。

自始至终,创业都在与不确定性为伍。其成功概率之小,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所以,建立创业的底层思维系统对创业者至关重要。

什么底层思维?它是整体地、动态地、连续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在复杂的动态系统中化繁为简的智慧。

一个好的底层思维系统能帮助创业者正确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创业路上不断获得成长。好的底层思维系统是符合科学,符合逻辑,同时有方向、有方法、有成果,能够被现实验证的。

在经过10年的观察和实践之后,我发现阳明心学正是这样一种哲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我总结、提炼、完善了自己关于创业的一套理论,叫做创业心学。

创业心学是一套知行合一的功夫,讲的是“事上练,难上得”和“力由心生,理现合一”“人事合一,创业四品”,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创业心学听懂不等于会做,需要一群人一起群体进化,才能获得成功。

创业是和平时期最绚烂、最刺激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成败,它都最大限地拓展了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创业分A面,B面,既是最好的人生道路,又可能是最糟糕的人生选择。创业成功,改变人生阶层和命运。创业失败,负债累累。所以研究创业的死法和活法非常重要。

我认为其实今年上半年消费品投资还是蛮火热的,到了下半年,不管是电商类的消费还是线下的消费,我相信都看到了一些急剧下降的数据,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市场上的泡沫,或者一些估值在上半年是非常的吓人,很多的投资项目都是算不过来账,最后会出现一批企业批量死掉。

创业公司的10种“死法”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新消费项目的死法和活法》。这个是我们投的项目,我们的行业布局涵盖中国所有的领域,消费是重要布局的一个方面。

我们总结创业公司会有10种“死法”,为什么要学习创业公司的死法,就像查理芒格说,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如果一个创业者知道会倒在哪个地方,你可以避免那个坑。

如果一个投资人能够去了解,哪些公司会倒在什么位置的话,那就会更加准确地去筛选项目和筛选创业者。

第一种,30%的创业者都会死于这条路:创始人的心力不足。

创业者的心力应该像唐僧和刘邦,意志坚强,情绪稳定,在挫折和困难中打持久战。心力不足便会容易放弃、易怒易喜、不善交流、自己闭门造车,前怕狼,后怕虎。很多事情没干就已经在思前想后了,容易受诱惑,总是去追风口。

第二种,创始人不专注。

一个创始人的精力也好,上市公司的核心资源不专注,等于你最核心的资源在浪费。如果创始人控制不住自己,就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现在的业务是否足够安全?有没有可能做到行业第一?这个行业有没有上市的空间?

第三种,创始人认知不足。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死法”,没有认知的心力是匹夫之勇,没有心力的认知是投机取巧。你的认知会决定你做得对不对,我们看了很多的创业者,有的在刻舟求剑,还活在过去的时代,低估行业的难度,低估竞争对手,高估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些认知不足的体现。

创新成功的共同特质:首先要有创新能力,和同行有差异化,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创新可以体现在很多的方面,在技术、产品设计、、企业管理上面,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创新,必须要找到你和同行及竞品差异化的地方。

第五种,没有节奏和定力。

创业市场像马拉松,节奏总是有轻重缓急,你不能被市场带了节奏,如果一个创业者没有定力,如果看起来很佛,或者很轻佻的话,是走不远的。 比如,像我们投的小牛电动,以往市面上都是做那种一两千元低端的电池,但是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了高端的锂电池车,现在变成了行业的领头羊。

我们投理想汽车也是如此,那个时候普遍做纯电,因为地方有补贴,可以上新能源牌,当时理想汽车按照自己的节奏做混动,完全没有补贴,没有里程焦虑的混动车,现在变成了造车市场里的龙头。

第六种,没有良好的心态。

我觉得好的心态是乐观积极、开放。保持好的心态,你才认知合理,行为理智。那种苦大仇深、悲观、封闭的创业心态很难成功。所以,我们要看一个人的面相,就觉得很“苦”的话,我们是很难去投他的。

第七种,在原有的路径上挑战巨头。

我们说投资要投在拐点上,投在有颠覆性的变量上。如果你按照原有的打法,很难击败巨头。

变量和拐点,总是来自于技术创新。消费的群体或者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比如,“Z世代”就是市场上很重要的拐点,因为他们对于国货品牌的接受度更高。

第八种,为情怀所困。创业是一个特别俗的事,少谈情怀,多谈数字,谈报表、谈进度,商业就是最大的慈善,能把公司做好,能给员工按时发工资,能不拖欠供应商的款,不拖欠合作伙伴的结款,就是最大的情怀。

我觉得大部分的创业项目都不需要讲情怀,只有很少部分需要用情怀稍微包装一下。

第九种,不懂社会分工。

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干。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去做,社会分工协作能做很多的事情,自己把业务做好,我觉得很多其他的东西,都可以用钱去解决。

第十种,没有宏观能力。

以前这一块还没有那么重要,现在发现这一块越来越重要。我们这几年经历了几个行业团灭的情况,包括互联网金融、K12教育培训。没有宏观能力,意味着你对政策和趋势理解不透。

政策是一个行业最大的助力,也可能对行业是灭顶之灾。获得相应政策的助力的,比如说新能源造车。当然也有直接给行业带来灭顶之灾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以趋势为伍。

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投资人,宏观能力会决定你能不能走在趋势上,能不能建立这个时代最大的红利,现在创业者的活法在哪里呢?我们认为新的创业大时代已经来临,创业者要抓住时代的红利,中国正在发生一场新科技、新消费、新出海的大跃进。一个创业者也好,投资人也好,不要做时代的旁观者。

梅花一直是市场最活跃的早期投资机构。我们今年会投100多个项目,上半年投了60多个,我们看到的方向,用“三新四替代”作为主要行业方向。

“三新“是新科技、新品牌、新出海,“四替”是机器替代人工、软件替代人的脑力、国产替代进口、数字化替代信息化。

我们梅花也是用两个词看人:人事合一。事为先,人为重,心力为基,认知为本。人和事不可分割,离开了人去谈事和离开事情去谈人,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们看人主要看四个方面的品质,心力要强大,认知要深刻,格局要宽广,拥有平常心。反而学历背景这些外在的因素,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放在第二位考虑。

投资新科技、新品牌、新出海,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主题。如果不能投到“三新”可能会错过这个时代。可能也会有一些小品类,也许会有短暂的成功,但是这三个必须成为你主要的仓位。 我们对新品牌的看法,首先觉得人均GDP达到1万美金的时候,一个国家的品牌开始崛起。

像60年代的法国,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韩国,只不过现在的中国的力量比日本和韩国大10倍,20倍。现在不是消费不行了,是很多品牌适应不了新时代,没有新的消费,只有新一样的品牌,每个行业都会出现中国的中高端品牌,每个品牌都需要寻找自己的第二曲线,每个品牌都会给后来者留下缝隙。

所以,每次升级都是一次新的机会和转机。

行业从20%的赚钱,现在变成了只有2%的企业在赚钱,只有头部企业才能活下来,头部企业才值得买,所以我们要投就要投行业最头部的品牌,国货新品牌,现在享受四大红利。

中国是要稳定,统一的大市场,在经济快速翻升的过程中,我觉得未来十年,中国的GDP哪怕翻一番带了这种增量部分也是15万亿的量,也是非常大的。

我们过去一直讲人口红利,现在人性红利是这个时代很重要的一种红利,也就是说,年轻一代Z世代,他们对于国货品牌的接受度,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心急剧上升。

他们认为消费中国品牌、中国潮牌,跟消费洋品牌是完全一样的。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心里还会留着洋品牌比中国品牌好的印象和影子,但是对于Z世代,他们已经没有这样的背景了。

好的设计可以把很多消费品重做一遍,消费者愿意为高颜值去买单。一句话就是说,好的设计是行走的广告牌。不好看的设计,出去就是移动的“墓碑”。为什么现在造车市场,能打破中国汽车的15万亿元的天花板?就是因为它造车比原来好看。

我们认为对新媒体应用好的品牌,相对老品牌拥有10倍的杀伤力。我认为每一个品牌的子部门,都应该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新媒体部门。应该制造出好的内容和流量。新品牌的消费升级内容总结来说,包括新品牌的攻势,新品牌等于新设计,新供应链,新营销加新渠道。

新品牌的渠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大家都集中在天猫、京东,现在“两V,一抖,一快,B站,”这些成为新流量来源。

像直播成为很多品牌的助力,新品牌也是一个进阶的过程。从卖家品牌到网红品牌到最后的品类品牌,这个进阶中,很多品牌会停留在卖家品牌,能够不断打破自己完成进阶的品牌少之又少。

一个鸡蛋从外向内打破还是一个鸡蛋,如果从内向外打破获得重生,一个品牌必须有内升力向上成长。

国货品牌五个重要的成功因素:

一个品牌刚出生的时候就要拥有高级感,消费者会为高级感买单;

需要聚焦某一个重度人群,在中国没有小众人群,每一个人群都有上千万人口;

需要变成生活中的仪式感;

从卖家品牌到网红品牌、明星品牌到品类品牌的进化过程;

创始人的认知决定品牌的天花板。如果创始人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认知,这个品牌会停留在老化的过程。 新品牌做对了什么?对需求的洞察,基础能力的建设,营销打法不断的推陈出新,对新消费趋势的跟踪。

我们认为新品牌最有价值的四件事情。

第一,要有壁垒的原创技术。

很多现在的新品牌变成只有代工和投放,流量型打法,这种品牌在流量枯竭的时候难以幸存;

第二,清晰可感的产品价值。

在某种人群里面因此是刚需,高复购,依赖感比较强;

第三,着眼于长期服务的运营。

你的私域服务能力能不能跟上,如果一个品牌每个用户都要通过投放和买过来,这种品牌的长期价值是很微弱的;

第四,体系化的团队建设。

就品牌的成长过程应该不断的引入新的优秀的人才加入进来,这是我们投的一些国货之光的消费品牌。

我们梅花投资有三个标签

第一,看多中国,我们认为天使投资是对中国的未来最乐观的一群人;

第二,是“三新四替代”。

第三,是我们也是中国天使投资人第一个喊出:投资小镇青年。

我们认为小镇青年是这个时代最有冲劲,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他们通过高考来到大城市,然后选择创业,屡败屡战中能够坚持下来,我觉得非常不容易,投资小镇青年变成梅花非常重要的一个标签。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quan/47918.html

近日,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与星瀚系企业活力28CEO李健飞接受了铅笔道的采访,分享了他们对于老品牌复兴的看法。

“从风靡华北地区的北冰洋,到一夜之前卖断货的摩奇果汁,再到70年日化品牌活力28获得新一轮投资……最近几年,一批国货老品牌们仿佛正集体“密谋”回归。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老品牌一直以来都面临新兴品牌的冲击,以至于它们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

但最近,有投资人向消费Z时代透露,有好几家老品牌主动找到他,希望和他聊聊融资的事情。

毫无疑问,老品牌复兴具有天然优势。相比新品牌,它们本身就具有占有用户心智的特点。老产品的形象是早已刻画在用户脑海里的,这就会形成过往品牌营销红利,且这种营销红利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能够被唤醒。

“情怀”固然重要,却不是老品牌复兴的“万能药”。

如今,老品牌复兴的玩法还是以品牌传播为主。有些品牌甚至在跨界合作、IP联名上玩得不亦乐乎,却忘记了用户们更关心的是产品本身,很容易“玩脱”。甚至有媒体评价,这样做对品牌无非就是花钱听响,大家凑个热闹罢了。

在新时代下,老品牌究竟要如何才能成功复兴,其实还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新时代下,老品牌亟需复兴

“最近有好几家老品牌主动找到我们,希望能和我们谈谈融资的事情。”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向消费Z时代透露,在星瀚资本投资了老牌日化品牌活力28之后,有很多老品牌开始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回归公众视野。

还有投资人向消费Z时代透露,现在市面上有专门在寻找老品牌的公司,帮老品牌做复兴。“有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有的提供营销、包装和运营工作,甚至还有帮老品牌和资本对接的FA。

事实上,这一现象并不奇怪。

陈年的老酒愈久弥香,但在时代浪潮的冲刷下,却有很多老品牌没能历久弥坚,甚至在历史的汹涌大潮中被埋没、被淘汰,最终成为历史的一份子。

一些老品牌不可避免地正面临新兴品牌的冲击,以至于它们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比如作为“下饭神器”的代表,近几年,老干妈的销量神话却风光不再。

据Euromonitor数据,2018年,老干妈调味品零售市占率为3.6%,低于海天和李锦记。在京东上,除“老干妈”风味豆豉酱销量居首外,另3款口味的“老干妈”销量分别低于草原汇香香菇牛肉酱、海天拌饭酱、鹃城牌红油豆瓣酱和吉香居暴下饭系列。在天猫上,陶华碧老干妈系列辣椒酱未进入销量前十名。

潮州松发陶瓷也是亟需复兴的品牌之一,它成立于2002年,主要经营日用陶瓷、酒店用品、家居用瓷、陶瓷酒瓶、艺术瓷等,还曾先后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定制生产礼品瓷及国宴用瓷。

光环加身的潮州松发陶瓷还在2015年3月成功上市,但可查的数据显示,这家老品牌在过去几年表现的并不如人意。上市之前的2011年至2014年,公司净利润为0.44亿元、0.46亿元、0.43亿元、0.49亿元,基本上是止步不前。

在资本市场上,其上市9个月时,股价最高曾达73.09元,但从2016年1月中旬开始,股价转向下跌,去年7月,收报14.90元。如今,其股价才又有点起色至16.59元。

事实上,近几年,在互联网+时代下,不仅新品牌来势凶猛,外资品牌也强势进入中国,正有大批的老品牌亟需复兴。

以上海为例,据上海市经信委数据显示,到2014年,在上海的老品牌里,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左右,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约占20%,而效益良好、已形成规模效应的仅有10%左右。在上海的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中,只有10%的企业是中华老品牌企业。

不可否认,老品牌有新兴品牌无法跨越的魅力。

去年9月,星瀚资本关注到荆州的老品牌活力28,并于今年7月与挑战者资本一起对其进行了数千万天使轮投资。

这期间,这家老品牌凭借新产品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据悉,从去年4月推出产品到年底,8个月时间项目营收已超2000万元,活力28CEO李建飞预计今年营收超过1亿元。

活力28是一个日化国货品牌,它已有几十年的沉淀,市场占有率最高时曾达70%,后被利洁时收购。杨歌透露,“当时,因为内部管理等问题,活力28这个品牌有接近20年的时间没有在市场出现。直到2017年底,李健飞觉得这个品牌的价值很大,应该能够恢复以往的市场影响力,所以和品牌方沟通后,他将活力28独立出来重新启动。

之所以投资活力28,杨歌有他自己的投资逻辑。

一方面,李健飞曾在利洁时和日化巨头宝洁工作15年,市场上流转的大多数日化洗护行业的配方基本都经过他手。

另一方面,杨歌认为,老品牌的优势非常明显。相比新品牌,它们本身具有占有用户心智的特点。

他解释,在二三十年前,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的商家和广告。一般情况下,一种商品用户只能记住一个品牌,比如“恒源祥 羊羊羊”“送礼就送脑白金”等广告,虽然广告词简单,但至今人们依旧朗朗上口。

这也不难理解,当时大家都是守着电视机,用户接受程度更集中。但近10年来,用户接受事物却越来越碎片化,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淘宝等渠道里面的品牌层出不穷。这也导致目前品牌集中性越来越低,消费者能够记得的品牌却越来越少。

“今天我做一个白酒品牌,明天你做一个酸奶品牌,后天他又做了一个新品牌。大家会发现,前几天特别火的一个产品,过几天就被遗忘。今天又有一个产品火了,但大家只是浅谈两句,过后就又忘记了。杨歌明显感觉到,各种渠道里层出不穷的品牌,不仅让品牌呈碎片化,也让用户们开始“自闭”。

他笑言,“主要是品牌和广告太多了。用户每天刷抖音,你今天刷到10个广告,明天又刷到10个品牌,一年下来就刷到3000多个,那你能够记住谁?谁也记不住。

但他认为消费者对老品牌的印象,却是深深刻在脑海里的,这种现象实际上是过往品牌营销红利。杨歌认为,这种营销红利其实是可以唤醒的。

2011年,北冰洋汽水已经被搁置10年之后,北冰洋开始进行老品牌唤醒。杨歌透露,当时的他其实对北冰洋汽水的复兴保持怀疑。“它们唤醒老品牌的条件很‘奇葩’,就是要用原有的工厂、包装和配方,进行生产。当时我就觉得这样一成不变的品牌,是没有市场占有率的。因为当时国内外的商业已经很发达,北冰洋要搞一个20年前的东西返回市场,怎么可能成功?

但事实恰恰相反,北冰洋的回归势如破竹,迅速在整个北方市场开始复兴。杨歌复盘了这一现象,他认为,这是由于老品牌唤醒的忠诚度和冷启动速度非常快。“因为北冰洋这个品牌是留在消费者脑子里的,无论是味道还是记忆都是非常深刻的。

他明显感觉到,在2015年之后,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充斥消费市场,消费者反而更加乐见老品牌回归。简单说就是,人们在使用商品时仍然需要寻找一些头部商品,然后还会长期使用这类产品。“比如我在使用香皂时,主要就用舒肤佳。因为我认为这个品牌稳定、质量好,更靠谱。

老品牌想要复兴都是如何玩的呢?

“百雀羚跟‘局部气候’合作的微信广告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一镜到底的叙事形式和神转折刷新了我对传统护肤美妆常规传播的认知。”说到老品牌复兴,某VC市场总监susan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百雀羚。

说起来,百雀羚的营销广告确实一直被公关、新媒体、营销圈和用户们推崇。

2017年5月,“局部气候”发布了一则百雀羚一镜到底的长图式广告。1931年,上海滩,身穿绿色旗袍的美女特工梳妆完毕,走出洋楼执行任务。滑动图片,电影剧情版的代入感和各种旧上海的小知识徐徐展开,让人们充分了解旧上海的万种风情,然而图片最后,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百雀羚广告。

创立于1931年的百雀羚,毫无疑问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护肤时尚风潮的引领者。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百雀羚不但被无数外资品牌和2000年前后成立的国产护肤品牌围追堵截,而且在产品、品牌和渠道上也开始表现得毫无竞争力。

从 2008 年开始,百雀羚的品牌开始重建。

在产品上,其不断发布全新的草本精萃系列作为支撑;渠道上,抓住当时商超大举进入市场的机遇,快速进入商超,进行大面积铺货;营销上,更是不要钱似的砸广告,据说百雀羚的广告观念向来是“最贵的才是成本最低的”;在用户上也有了全新定位,包容性比较好,适用于全年龄段消费者,也能涵盖所有护肤功能点:保湿、祛痘、抗衰老……

一系列动作下来,2008 年,仅武汉一个城市百雀羚的销量就翻了 10 倍,从全年 70 万增长到 700 多万。到 2013 年,百雀羚在全国的代理商就达到近 400 家,进入商超网点约 3000 家。

至今,百雀羚依旧是老品牌复兴成功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案例之一。

百雀羚集团最新财报显示,2017年集团零售额同比增长22%至177亿元,旗下品牌百雀羚对收入贡献高达90%。公司表示2018年销售目标有望实现230亿元,得益于百雀羚近年来年轻化营销策略及电商渠道的拓展,2015年和2016年的销售额分别为108亿元和138亿元,并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已经88岁“高龄”的国民笔英雄就选择跨界合作的套路复兴:牵手施华洛世奇推出女性钢笔;与锐奥推联名IP墨水酒被一抢而空;和人民日报合作人民文创向建国70年献礼……

泸州老窖在此前也试水过新动作,出了一款白酒味香水,“创造话题”也可谓相当成功。虽然不少用户们吐槽这款香水廉价,但贴吧、微博、知乎等都是讨论泸州老窖的话题,让泸州老窖在年轻用户们面前刷了一回存在感。

还有一些老品牌,选择与线上平台合作,拥抱变化。

上文谈过的松发陶瓷就是其中的一家。去年12月,其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计划”,并称将培育全新品牌,拥抱内需市场。

老品牌想要成功复兴,其实并不容易,只靠情怀、靠怀旧,显然不行。即使能够获得流量和关注,可能也是短暂的。

杨歌认为,老品牌的唤醒是需要市场机遇的,而且它回归市场的可行性判断也非常重要,这要看品牌是否能够实现“老树开新花”。他认为,老品牌确实能够在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忠诚度占有优势,但也要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

“真正的‘老树开新花’要看产品能不能改变品牌过往的生产习惯,不能让大家的脑海中认为你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日化产品来说,它产品的成分是否健康有效。对于机械工程来说,设计感是否够强,是不是能够结合人工智能等。”他解释,活力28在重新唤醒后,就做了大量的研发和尝试,在原有的配方基础上进行了很多创新。

杨歌坦言,市场契机的形成也不容易。“需要真正的天时、地利、人和,团队要重新聚合起来,老品牌要得到资本化,然后再进入到市场唤醒的阶段,这个过程相当难。

此外,企业最难的还有要能找到一个懂老品牌又懂新市场的人。选择投资老品牌,首先团队管理者的商业理解能力和市场管理能力要非常强。

“对于一个老品牌,不代表你拥有一个IP,我就要投资你。实际上,现在20个老品牌里面可能只有1个能回归成功。”杨歌也感慨,品牌想要复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秉坤”作为曾为百雀羚、佰草集等老品牌提供数字营销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其市场负责人邓弋涛向消费Z时代表示,新一代国货品牌给老品牌也带来不小的压力。前者往往自带互联网基因,更懂新一代消费者,不仅擅长线上打法,对线下也有涉及。面对新兴品牌的挑战,老品牌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将线下门店、渠道资源转换为运营优势十分关键,且线上与线下体验打通也是重中之重。

老品牌想要复兴,显然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事情。事实上,确实正有一堆品牌被认为在回归的路上越走越远。

比如去年9月,老干妈突然进军时尚界,推出了一件红色连帽卫衣。在卫衣上,有一个显眼老干妈logo,左侧的衣袖印着“国民女神”右边的衣袖则印有英文字样。这样的设计被不少人吐槽“审美无能”。

当时这款卫衣标价120美元,但不对外销售,只能购买价值1288元的辣酱套餐才能获得。

老干妈这一举动,虽然引发了很多网友们的讨论,产品一经上架,就被一抢而空,但从长期来看,对其销量似乎没什么作用。反而最近网上充斥着对其质疑的声音,比如“老干妈的味道变了!”“现在老干妈的味道似乎不正了”“总感觉差点什么?

今年9月,泸州老窖与雪糕品牌钟薛高联合推出的白酒断片雪糕。据悉,该商品已开始预售,但并不单独售卖。一套共10支雪糕,其中有3支为白酒断片雪糕,其余则为常规口味,每套预售价132元。有网友调侃说,“看这名字,就有些上头了。

还有不少老品牌之间的跨界合作、IP联名玩得不亦乐乎,却忘记了用户们更关心的是产品本身,就很容易“玩脱”。甚至有媒体评价,“这样做对品牌无非就是花钱听响,大家凑个热闹罢了。

比如今年7月,马应龙推出口红产品成为热门话题,三款唇膏口红,每支售价138元,价格逼近MAC等一线品牌。虽然一时间在网络上形成话题,但最后似乎沦为一场闹剧。毕竟谁都知道,马应龙这家公司是以痔疮膏闻名于世。

还有Rio和六神联名出过的花露水味的酒,更是被网友们评价,“敢喝的都是狠人。

正如杨歌所言,“品牌复兴不能称为一种模式,这更像是一个话题和一种方法。它们不可复制,不是一个刻板套路,也不是可扎堆的东西。因为品牌复兴需要各种有利资源组合在一起,它们的成功本身就具有偶然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理红利时代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