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助教已满两年未评中级,换新单位需要重新等两年吗?

博士生毕业后进高校当老师,直接是副教授吗?根据目前国内职称评定的相关规定,博士生毕业进高校当老师不能直接认定为副教授,可以直接认定为助教。

根据国家职称评定条件规定,获得博士学位工作满两年,可以申请评审副教授职称。评审副教授职称还要受其他条件限制,比如工作业绩,发表论文等。具备评审副教授条件,还要经过职称评委会审查评审,通过职称评委会评审才具备副教授任职资格。

有的高校只要本人申请参加职称评审通过就获得副教授任职,还有些高校实行的是职称评聘分开。由于副教授职位有限,获得副教授资格但没被聘任副教授的也有之。不同的高校职称政策也不完全一样。

由于这几年国家培养的博士多了,高校对进大学当教师的门槛也高了,很多高校规定必须是博士才能进大学当老师。因此进校后评副教授也竞争激烈。




博士毕业后进高校当老师,直接是副教授吗? ,这种政策已是咋日黄花 ,一去不复返了。人才,逐渐占空再到快速下移,就是目前高校招聘教师的宏观态势。

回顾博士进高校的,大家就会看到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1983年第一批自主培养的18名博士毕业,经过近40年的高等教育发展,首先高校数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500多所,发展到今天各类高校(包括高职高专校近1800所)共3005所,而博士从首批18人直到今天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近90万人。

起初,博士这种稀缺人才,各大学(本科),进入排名靠前的中央直属和部属院校,这些大学也求贤若渴,也竭力用各种政策吸引那时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一一博士,也各显身手制定了很多优厚的吸引博士甚至硕士的政策。包括住房、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甚至还包括安排解决夫妻另一方的工作问题。而当时的各校政策就是,只要是博士来校,一年实习期(适应期)过后,就可直升副教授。

如果说,1977年底恢复高考是中国高等教育恢复和发展的第一个重大节点,高等教育就是精英教育培养,那么1999年高考扩招,高等教育已转为通识教育培养,这是第二个节点。在这个时期,1998年出现了39所985高校第一阵列的划分,而下一年又出现了137所211高校(985自然是211)的一、二阵列的划分,然后是一、二、三本的开列。2020年400多所三本(民办和合作办学为主),在教育部的严令下已全部转制二本或消失。985、211当然是一本校,而开列中不到350所院校主要有两个标志成为事实(约定俗成,教育部并无官文)上的一本。其一,本科一批招生(先上车选学生),其二,有博士点(学校、学科实力的体现)。而随着大学生、硕士、博士数量的不断增加,到了2020年,全国具有专科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已达1.732亿,其中本科是8500万左右,而硕研是900万,博研是90万。

而2020年12月14日,教育部开会下文,开始较大规模扩大硕博招生规模,这是第三个高等教育改革的节点。2020年全国550所左右有硕士招生权的高校招硕已达111.4万,而19年、18年分别是84万和79万。博士从6万人增加到近10万人。而随着具有高学历(博硕)人数的不断增加,从2013年左右(各校不同,我校是这样)开始,原来的博士招聘优惠政策基本消失。博士毕业后,根据各高校的规定,不但不再一~二年后直升副教授,而且越强的高校,对博士的要求越来越严苛。除了看你博士的牌子、层次、学科,更要看科研项目和经历。下面有朋友写了,更可怕的是,6~8年内,如果达不到科研、教学的考核要求,不要说升聘副教授了,可能连饭碗都没了,只能卷铺盖走人了。

看到这儿,有朋友不理解了,那不能给他一个副高(教学、实验、工程甚至政工、图书馆系列职称都不同,跟岗位和工作性质有关)不行吗?[可爱][可爱][可爱]那还真不行!因为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均规定,一所高校的副高和正高职称,不得超过学校教师人数的30%和15%。而如果你懂行的话,那是真残酷啊,一些名校为了再吸引高素质人才,甚至出台政策自掏腰包,招入人才的职称不是教授,而是青年研究员,却享受的是正教授的职称、地位和待遇。但你反过来想,博士不是没那么好了吗,怎么还会有这种变通?那就是你作为博士够不够牛的问题了!

两个问题,一说大家就明白了。其一,高校老师岗位已非常有限,甚至稀少。985 211 普一 普二 高职高专的教师岗位数量,是递增的,但也将越来越少,而学历层次和要求却是递减,但也越来越小的。其二,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高校数量

任何资源,通过不管什么政策、形式和体制,归根结底,其实都是配置和分配。中考、高考、研考,乃至所有的考试,无非就是通过考试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去对应选拔和分配人才。而所有的考试选拔,就是凭考分高低,先后买票上学校 工作 发展的一列列、一趟趟列车,高分可选先上,低分只能看着人家坐满了先行的列车,等着你能坐上的那班车。

优质资源,直至任何资源,在任何,从来都是你行就多拿,先到就先得,除非你超强过人。而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规则!再举两个我自己身边的实例吧。一我的堂侄4年前,博士(本硕博)毕业于山东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在山东师范大学任教,由于他承担项目和科研及教学都非常出色,去年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二我所在的安徽工业大学,虽然每年不一定会有这种破格提升,但这种情况也并不鲜见。关键就是,你是否足够出色,能否满足破格条件。重点:一般,每个学校都有机动副教授名额,专给牛博士。为什么副教授竞争惨烈?因为它是瓶颈,而且中级升高级的人数众多,科研、教学都不错,那就只好真刀真枪血拼到底了!

我说的已经很直白,也很现实,都不知道这篇文章被不被bi?现实,残不残酷,你却可以自己去悟、去想![作揖]如果还有问题问我,我一定竭尽全力解答、回复,与您交流!




不是,许多高校制定的晋升制度,是要根据科研教学业绩,在八年内评上副教授。否则非升即走,或转岗,竞争非常残酷。




取决于所进学校的需求。从市场角度说,是店客关系状态。店大则入店规矩多,吃菜还莫挑,少提服务要求就好。客大则直接上位,给好酒好菜,招待巴适。有的博士入校就给两年期副教授待遇,两年内可申报副高,评上再聘。有的是短聘期中非升即走。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胡老师在高校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这个问题不能直接给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因为每个学校引进博士的待遇和政策都不相同。

一般来说,有下面几种情况:

1. 直接认定副教授,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是比较少见的,要求也比较高,一般要双一流、985、211知名高校的博士,而且读博期间有突出的科研成果和业绩,甚至有的高校还要求有海外背景。

2. 享受副教授待遇,这类情况要常见一些。部分高校为了吸引人才,会给新引进的博士最低一档的副教授待遇(一般高校副教授岗级分为5、6、7三挡,7级最低)。但不是无条件的一直享受,会给3-5年的缓冲期,希望新进博士在这几年能潜心教学科研,多出成果,评上副教授。

3. 直接认定为讲师,这也是很多高校的做法,博士毕业进校可以直接申请认定为讲师,如果在这一期间,有突出业绩,也可以去申请评聘副教授。下面是某高校招聘博士青年教师的条件和待遇,可以参考一下。

虽然目前博士毕业进高校还是相对容易,但要注意的是接下来门槛会越来越高,而且现在职称的评聘权都下放到高校,对于正高、副高以及中级、初级的比例都有限制,就是说如果一个高校的副高比例已经超标了,但就只能等前面的人退休了才有名额,或者有些院校在岗位聘任的时候进行竞聘上岗。所以,如果想进高校还是要早做打算。




现如今,博士已不那么值钱了![捂脸]

在江苏省,即便是高职高专院校,博士也 是紧缺专业,且本、硕、博方向一致(或相近)才能入编。

入编后,试用期 转正,定讲师。

许多本科院校已开始非升即走了!




博士生毕业进高校,一般直接认定讲师,两年后可以参评副教授。

但多数高校对博士是先内聘副教授,就是享受副教授待遇,但还不是副教授。

副教授是需要评的,并且非常不好评,因为参评人员多,指标少。往往准备的材料评教授也够了,但就是过不了副教授。




不是,博士进高校,除了极个别成果异常突出可以走绿色通道的之外,职称都是讲师。讲师二年之后,才有资格评副教授。个别成果特别突出的可以破格。




博士生进入高校以后能够达到什么样的一个职称水平,这是根据专业和个人的学习素养,研究履历息息相关的。

大学老师要求有博士学历,这个是硬性的规定要求,但是,有的时候某些专业想招聘到博士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和这些优秀的人才进行协商,比如说给一定的条件,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许诺这个人才多少年之内可以成为副教授。

但是,有一些专业就业率比较差,博士毕业进入学校以后,还会被学校挑三拣四,这种专业的博士毕业生能够进入高校就不错了。他们不一定能够从讲师做起,进入学校以后有可能是以助教的身份在学校工作。

还有一种情况,这个专业由于就业率比较好,上的收入非常的高,在这种情况下招老师特别困难,这时学校是有可能给本科毕业生或者是研究生学历的人才提供岗位,并且许诺在满足条件之后给予讲师地位的。

以我大学读的专业为例,我是读德语专业的。这个专业毕业以后进入的收入期望值很高,工作几年以后,年入三五十万是很常见的现象。比如我目前毕业第五年,收入税后70W+。

我的两个朋友在某省一号的211大学,一个是本科毕业,北外德语系,现在是讲师身份。还有一个是南昌大学本科毕业,广外的研究生学历,已经快要升副教授了。由于德语专业太好就业了,大学不好招人,也很难按照国家的标准要求每个老师都达到博士学历。甚至每年考研和读博的人数的比例都很低,所以,一部分大学老师是入职大学以后,通过读在职研究生和博士的方式获得相关学历的。

在我上面提到两个朋友中那位女老师,她的老公是本科毕业,当时学校为了能够留住她,许诺给她老公讲师地位,并且安排她的老公在本校读在职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现在她的老公已经博士学历到手成功成为副教授,凭借他的一己之力,她把老公扶上位。这在普通的专业里面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聪明的读者有没有发现一个判断一个专业将来有没有“钱途”的方法?你就去看211大学里面这个专业的青年老师,有没有出现博士以下学历的,如果有那么这个专业就业前景肯定还不错。如果某个专业,教师清一色的是博士学历,甚至是博士后,那么这样子的专业,就业和收入期望会相当惨淡,而且行业里面可能会有严重的学历歧视,本科毕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你是不是突然发现很多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是研究生学历的?)

因此,“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是100%有效的。

从一定程度上讲,各阶层的高学历人才就是大学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既然是产品,就会遵循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

马哲学的好的同学应该都会知道,但上的某一个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那么这个产品它的价格,就会偏离出它本身的价值不断的上涨。

如果,你读的专业是这个上稀缺的行业,那么你就是属于稀缺人才。有可能你在大学学习的过程并不努力,学历也不高,但是由于你的稀缺性,决定了企业要付出更大的资金成本来获得你,你就以更轻松的方式获得了更高的收益。

读书奋斗,除了为做贡献这个目的以外,也要为自己的人生幸福考虑,用更加轻松的方式获得高收益,避免压力和竞争,拥有财富的同时又拥有和时间,让自己的起点高于别人奋斗的终点,达到这样的一个水平,取决于你的选择分析能力。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看高校的政策,如果说你即将进入的高校缺乏博士,或者你这个专业的博士,那么学校在引进人才的时侯,可能会有优惠,直接给副教授的待遇,但是也是有要求的,如果说进入的是985211高校,可能政策上就没有这么多优惠,当然因人而异,因实际情况而已!主要还是咨询招聘高校的人力资源部们相关的政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评职称换单位了可以继续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