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南少林,北少林,他们里面有多少僧人啊?好奇问问,没事做

 核心提示:刚猛凌厉五祖拳,惊世绝技一指禅,泉州南少林以“一指禅”闻名已久,但事实上,泉州南少林传播最广,也最有影响力的武技是五祖拳。五祖拳刚柔并济,打起来虎虎生风,这也与闽南人世代尚武的风俗关系密切。

凤凰卫视6月27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刚猛凌厉五祖拳,惊世绝技一指禅,一代名将中兴少林功夫,武术传承,南北少林成就因果缘法,习武即是修行,《泉州南少林》,《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五祖拳刚柔相济堪称泉州南少林上乘武功

王鲁湘:我身后这一座红瓦红墙的山门,上面有一块匾“少林寺”。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在河南的嵩山,我是在福建的泉州,对,这里就是著名的南少林寺。我们看一看山门这一个柱子上头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合掌参成悲智忍”,下联是“双拳打破去来今”。从这个对联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寺庙里头的和尚一定是禅武双修的。那么让我们走进去看一看,我们南少林寺的和尚们,我们的师父们,是怎么样的禅武双修。

解说:坐禅,是南少林寺武僧每天必修的功课,传说,少林功夫是从坐禅中悟出来的,而功夫本身带有戾气,坐禅正可以化掉这些戾气。泉州南少林近来以“一指禅”功夫闻名,“一指禅”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练成极为不易,因而泉州南少林博得世人众多关注。事实上,泉州南少林传播最广,也最有影响力的武技是五祖拳。

王鲁湘:大和尚,我刚才看到您打的这一路五祖拳,真的是虎虎生风,我都能够听到这个拳头带出来的这种风声。

常定大和尚(泉州南少林寺方丈):对。

王鲁湘:就是这么的刚猛,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总得还要柔一点点。

王鲁湘:那么刚猛,这个拳的经义是在什么地方?

常定大和尚:我们五祖拳呢,其实它是一种刚柔相济,气势磅礴。

王鲁湘:这个拳种我看它有实战性啊。

常定大和尚:它这个实战性很强,特别是在手势上的动作比较多,灵活应变,既有攻又有守。

王鲁湘:既有攻又有守。

常定大和尚:对。在实战上是比较强猛的一种。

王鲁湘:也就像您刚才说的刚柔相济?功守皆备。

常定大和尚:对,攻守皆备。

解说:泉州南少林又名镇国东禅少林寺,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经历几度兴废,史迹犹存。如今的泉州南少林,是上世纪90年代由华侨在原址上捐建,寺内至今还保存有唐代的柱础和墙体,还有两株经历千年兴衰,依旧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的古榕。

天下南拳出南少林闽南人自古便有尚武之风

王鲁湘:天下武术出少林,天下的南拳出自南少林,那么南少林在哪,南少林在福建泉州市。福州泉州市的南少林的武术,有千百年发展的历史,尤其到了明清之际,天下中原的武术齐集于此,这里成为一个中国武术的一个集散地,那么在这个地方,发展出了著名的五祖拳。那么我们大家现在知道的咏春拳,就是五祖拳中间的一种。五祖拳勇猛、刚烈、凌厉,而且非常朴素的实用,让我们来见识一下南少林寺的武僧们,他们非常刚猛凌厉的拳风。

解说:五祖拳是福建武术的一大流派,动作简洁、不尚华巧,出击直截了当,因此在演练时并不起眼。而真正看出五祖拳功力深浅,拳术造诣的地方,就是“摇身震胛”的发劲。联绵不断的手法,和灵活转换的脚法。闽南人尚武之风由来已久,五祖拳是闽南地区流传最广的一个拳种。

王鲁湘:小师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刚才看你打的这一路拳,打得那么样的勃勃有生气,好像练了好多年了,你几岁了?

王鲁湘:九岁,那你到南少林来练这个武术练了几年了?

王鲁湘:才快一年,你还不到一年啊?那么你小时候在家的时候,是爱好这个武术吗?小时候在家就爱好武术,家是哪里人呢?

王鲁湘:就是泉州这边的人?那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呢?

王鲁湘:你就是喜欢是吧?但是这个东西是很吃苦的,要练的那个腿疼,胳膊疼的了,你不怕吃苦?

王鲁湘:不怕是吧?你觉得练武很好玩是吧?

王鲁湘:不是,那练武是为了什么?

王鲁湘:强身健体,另外呢?

解说:历史上,泉州南少林在两宋时最为兴盛,曾一度有寺僧千人,陇田百倾,树林茂郁的盛况。而闽南人自古就有习武的传统,泉州正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自明清以来,南少林武术逐渐传播到东南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习武也成为华人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常定大和尚:唐宋时期,这个有“遗址(跡)清源兴国建,泉南到处少林风”。

王鲁湘:泉南到处少林风指的是这个习武之风?

常定大和尚:指的是习武之风,还有是我们泉州人的文化,我们泉州人的这个性格特征,当时我们整个泉州经济比较发达、比较兴盛,那个时候就号称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所以有这些因缘,当时我们的文化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特别是我们南少林的武术,在我们这个当地呢也相当兴盛,所以作为男子汉这种性格的特征。

王鲁湘:这个本地的民风就尚武?

常定大和尚:对,民有尚武风,民俗民风。

王鲁湘:这个地方尚武是不是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地方是东南沿海,当时候是世界著名的海港城。

王鲁湘:这个有点关系,而且泉州周围一带的这个岛屿很多,那么过去历史上其实这个地方也都是海上贸易,海上走私的很多的地方。你如果说你要在海上做这个贸易的话,你要碰上海盗,你还真的就得拼啊。

常定大和尚:对,所以说艺高人胆大,你没有点武术,没有点功夫的话呢,你相对会比较弱一点。但如果你有练一些功夫的话,相对胆识比较有一点,出路就比较不会担心,说怕人家欺负。所以你看,包括是我们闽南人到海外去谋生的时候,他在外边的时候,他也要练好功夫的,他不然会怕人家欺负。不然在外面的话,人地生疏,担心力薄,如果说你没有点功夫,你就没有胆识,你要生存也怕人家欺负你。

王鲁湘:对对对,你看我们在外边看到这个泉州人,哪怕他不习武,只要是一个男人,都是腰板挺挺直直的,走路风风火火的,就像个习武之人,其实他可能并不习武。

王鲁湘:就是因为民风如此。说起这个习武之风,民间尚武之风,我们当然会想起我们泉州这个地方的很著名的一个人物郑成功。

常定大和尚:郑成功、俞大猷啊。

王鲁湘:对,这个都是当时候的民族英雄,其实也是行伍出身,他们也都是从小习武,那么也是在这样一个我们的泉州、闽南这样一个尚武之风的这种民俗民风中间长大的。那么说到郑成功,也有人说他是我们南少林的俗家弟子,是这么回事吗?

常定大和尚:对,你看他当时在收台湾的时候,其实用我们南少林的功夫去收台湾。

解说:理亮师父自幼习武,2000年,他在泉州南少林剃度出家。苦练五年时间,练成了少林绝技一指禅。

王鲁湘:师父,您练这个一指禅的功夫练了多长时间了?

释理亮(泉州南少林武僧):练了差不多十年。

王鲁湘:十年,那么这个一指禅功,最难难在什么地方?

释理亮:难的时候就是平衡。

释理亮:平衡是很重要的,因为以前有受过伤,就是平衡。

王鲁湘:就是稍微弯一点点,这个关节就会受伤?

释理亮:以前这个地方受过骨折。

王鲁湘:骨折吧这个地方,你一百多斤,最后是压在这个地方,稍微不平衡一点,这个地方就容易骨折是吧?

释理亮:对,因为以前有骨折过。

王鲁湘:已经骨折过了?

释理亮:这个指头,关节都缩短了,我以前这个手指头也有练,后来这手没有练了,你看,我这个关节跟这个关节距离不一样。

释理亮:这个线对不齐。

王鲁湘:短那么多,它就是练短了是吧?就是练短了。

释理亮:以前练的时候,插铁珠啊,坐的时候就是用指尖的。

王鲁湘:用指尖。一身这个一百多斤的重量,最后集中在这么一个小点上头,所以这个实际上要非常的垂直才行是吧?

释理亮:所以有的人就是禅啊,禅就是我们把所有的心平静下来,把所有的精气神集中在一个小点上。

王鲁湘:就是我们过去古人说的专一专一,就是专到这个一上头是吧?其实这个一指禅跟禅有关系,主要是这一点?

王鲁湘:就是你如果没有这种禅定的功夫,其实你的精气神,不能集中到这一点。不能集中到这一点,这个一指禅其实练不出来的,很容易就把自己给弄伤了。

释理亮:心中还带意念的。

释理亮:以意提气。我们气来自大脑中,意念带动我们的经脉,随着经脉,肩、腰、放(松),全部(放)松,气随着经脉意念到你要到的这个点。

王鲁湘:我看你前面也花了很长时间在这个地方,实际上就是调心、调意、调气是吧?

解说:练“一指禅”需要控制体重,理亮师父每天都要穿着特制的负重服装跑步五公里。一年四季,风雨不辍。借助“一指禅”的功底,理亮师父还练成了另一项绝技“水上漂”。借助三合板,他可以用脚尖飞快地在水上奔出数十甚至百米之远。

泉州南少林举行水陆空大法会消灾祈福

在拜访泉州南少林时,寺内正在举行水陆空大法会。水陆空法会是佛教所有法会中规模最大、最殊胜的法会。法会的意义在于借由这样的大型佛事活动,供养普渡一切众生,使之消多生之灾,保多生之平安。度脱恶道,离苦得乐,趣入佛道。放焰口是法会的最后一个重要仪式,诵经声中,洒以甘露,施以饮食、焚烧香烛纸钱以示功德圆满。

王鲁湘:南少林寺每年都有一次水陆空的这个消灾祈福的大法会,这是南少林寺里头每年最大的一个法会。那么这个法会正好今年举行的时候,我们来到这里,赶上这一场大法会。我后面这样一个用纸扎的这个红胡子的将军,手里头拿着一面旗子,旁边还有一只正在飞行白色的鹤,这个就是为大法会而做的一个镇坛大将军。说到这个镇坛大将军,不由得我想起我们泉州明代最著名的一位武将就是俞大猷,他是和齐名的抗倭的名将,他同时也是我们南少林寺的这个俗家弟子,是一位武艺极其高强的一位武术家了。因为他对这个少林寺的各种棍术、拳术进行总结以后,写出了一部我们中国武术史上最有名的一部武术经典叫做《剑经》。这个剑不是我们华山论剑那个剑,额是指的长棍,因为在抗倭的战争中间,这个长棍所发挥的这个战斗力最强,而很多的,包括倭寇,都称这个长棍为长剑,所以这个《剑经》其实指的是“棍经”。它是对少林寺的棍术的一个继承和总结。

王鲁湘:理刚师父,刚才我们看这两位师父在这打这个棍的时候,非常的刚猛有力,而且非常的实用,好像每一招就是在实战时的那种感觉。

释理刚(泉州南少林寺武僧):对。

王鲁湘:那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间的这个俞大猷棍?

释理刚:对,没错,他们练的这套棍就是我们所流传下来俞大猷《剑经》棍术。

王鲁湘:哦,就是他当时在抗倭的时候,总结出来就是在战场上要用的是吧?

释理刚:对,没错,它这种棍术非常的实用,适用于在我们陆地上和船上都能用到的,因为它这个棍非常长,船跟船之间,它有隔阂,所以它如果短棍,他就打不了。

王鲁湘:对,当时的倭寇很多是在海上,在船上的。

王鲁湘:所以说我们当时那个愈家军,他也要坐船出去,然后在海上隔离着船跟人格斗。

王鲁湘:那么棍子就要比较长?

王鲁湘:真正的俞大猷棍是这么长还是比它更长?

释理刚:非常长,它叫丈二棍。

常定大和尚:丈二,一丈二。

解说:俞大猷是明代抗倭名将,福建泉州人,南少林俗家弟子,精通棍术。明代时,北少林的棍术绝技已经失传,俞大猷行军经过河南嵩山,机缘巧合之下,他将棍术传给了北少林武僧,因此南北少林成就了一段因果缘法。

王鲁湘:我们禅宗的寺院里头的僧人,一般来说是要坐禅、打坐,包括这个一年还要(打)产七是吧?

王鲁湘:那么我们的武僧他平日里的修行,和我们一般僧人有什么区别吗?

常定大和尚:其实我们每个寺院的规矩呢,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那我们少林寺因为有这个武术的特色,作为我们修行的方便法门的话呢,我们是在我们这个规矩里的,一些空间的时间,灵活的时间安排一些固定的(时间)来习武,就当做我们的这种修行。

王鲁湘:那么我们很多的这个人不太理解,我们佛教是讲戒杀的是吧?然后而且不要起这种暴戾之气是吧?但是我们习武呢,其实经常我们也知道,习武最后是要用的是吧?是哪怕你防身自卫也好,最后你其实是要伤到别人的。那么尤其在习武的过程中间,我们知道看平时的这个俗家人习武的时候,其实他心里要起一股杀念,包括起一种杀心,起一种杀念的,这个和我们佛教修行的宗旨其实是相违背的。那么我们的这个僧人在习武的时候,如何把它和我们佛教的慈悲为怀的这个东西结合起来,而去掉这一种武术武功中间,本来带着的那股杀机和杀心呢?

常定大和尚:我们这个少林寺,作为禅路的一个道场,禅是修心养性,净化我们的身心,武,武止戈,止戈为武,是让我们锻炼好一个心体,来作为我们修行的一个法门。

王鲁湘:你看,我看到那个山门里那个对联啊,它的上联就是“合长修(参)成悲智忍”,这可能也是针对我们习武的出家人来言。特别多一个忍字是吧?

王鲁湘:而且也特别强调这一个悲字。

常定大和尚:慈悲忍辱。

王鲁湘:就是越是习武的僧人,这个忍大概越要加强这种方面的修养。

常定大和尚:对,这没错。

王鲁湘:也是一种般若。

常定大和尚:对对对。所以我们在坐禅的时候,我们在静坐的时候,我们就要净化我们的身心,摒除我们的一些欲望杂念。

解说:泉州南少林的武功绝技可溯源自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少林武功的习练者主要是僧人,自然会受到佛教中禅法的渗透影响,因此少林僧人又把少林武功称为武术禅。习练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是参禅悟道的法门,这或许是泉州南少林这个佛教圣地,演练武功长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定大和尚:你看我们现在少林寺,现在很多海内外黑人、白人,哪一个国家的(都有)。每年他们都来我们少林寺,来参观、来学习。

王鲁湘:等于我们这儿收了很多不同肤色的洋弟子。

常定大和尚:对呀对呀,收了不同肤色的洋弟子。

王鲁湘:这开花结果这都开到这个五洲四海去了。

常定大和尚:对呀对呀,就把我们这个泉州的南少林武术文化,传到世界各地过去了,也通过我们南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同时就让更多国际的海内外朋友,来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泉州的少林寺的武术文化。


民间传说,清朝初期,朝廷"火烧北少林"后,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方大洪、蔡得沛五人逃到福建借南少林掩护,秘密开展"反清复明"活动.称为少林五祖

方大洪: 郑成功部将.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 为洪门“前五祖”之一.(又称少林五祖). 五祖在全国分设"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

方惠成: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中五祖”之一. 前五祖逃出少林寺后,中途遇清兵追索,在沙湾口幸有勇士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杨仗佑,林大江5人掩护得脱,此五人在洪门中被尊为“中五祖”。

方七娘: 福建霞浦县人,后居永春,清代武林宗师,为南少林五祖拳(太祖拳、罗汉拳、达尊拳、行者拳、白鹤拳五种)之一的白鹤拳创始祖师. 白鹤拳也称永春拳. 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少林五祖的五祖代表什么意思?


少林五祖拳是什么意思啊

五祖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作为为闽南一带流行最广的一个拳种。有关五祖拳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而最具争议的有两种:    〈一〉五祖拳是白鹤 ,猴,罗汉,达尊,太祖五种拳法的合称;    〈二〉五祖拳是蔡玉明把上述五种拳法经过整理加上玄女法和后来所学北派拳法创编成一种有别于原来五种拳法的一种新拳种。    以上两种说法都没错。但是必需加以区别,因为它们名同而实不同,一个是五种拳法的合称。一个是现流传在闽南一带且早已远播东南亚的一个拳种.五祖拳也是少林寺里面僧人主要锻炼的一个拳种。五祖拳其实是五种拳术的总称。其中以太祖拳为代表。罗汉拳,这个动作里面还糅合进去十八罗汉的一些动作。白鹤拳,那么很多动作就模仿这个鹤的动作。从鹤的动作演化出我们的动作。所谓行者拳,就是行者孙悟空,实际上是猴拳。   相传,这五种拳法源自火烧少林寺后,五位突出重围的僧人,将自己所学的拳法流传于民间。而他们所流传下来的拳术被后世称为“南少林五祖拳”。 民间传说,清朝初期,朝廷"火烧北少林"后,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方大洪、蔡得沛五人逃到福建借南少林掩护,秘密开展"反清复明"活动.称为少林五祖   方大洪: 郑成功部将.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 为洪门“前五祖”之一.(又称少林五祖). 五祖在全国分设"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   方惠成: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中五祖”之一. 前五祖逃出少林寺后,中途遇清兵追索,在沙湾口幸有勇士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杨仗佑,林大江5人掩护得脱,此五人在洪门中被尊为“中五祖”。   方七娘: 福建霞浦县人,后居永春,清代武林宗师,为南少林五祖拳(太祖拳、罗汉拳、达尊拳、行者拳、白鹤拳五种)之一的白鹤拳创始祖师. 白鹤拳也称永春拳. 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少林五祖拳是什么意思啊

五祖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作为为闽南一带流行最广的一个拳种。有关五祖拳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而最具争议的有两种:

  〈一〉五祖拳是白鹤 ,猴,罗汉,达尊,太祖五种拳法的合称;

  〈二〉五祖拳是蔡玉明把上述五种拳法经过整理加上玄女法和后来所学北派拳法创编成一种有别于原来五种拳法的一种新拳种。

  以上两种说法都没错。但是必需加以区别,因为它们名同而实不同,一个是五种拳法的合称。一个是现流传在闽南一带且早已远播东南亚的一个拳种


新少林五祖(1994)里面有句话“人肉风火轮”是什么意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林寺为什么不见僧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