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层梁受力配筋能否做一定的同规格等截面代换优化?

为什么门式刚架梁的整体稳定应SATWE中设置弹性板也考虑设计了,楼板配筋为什么都是0?

Q1:模型中间层的梁上有皮带机,所以施加了移动荷载,为什么该梁的内力计算结果比预估的小,该怎么样来简单模拟呢?

Q2:模型有斜墙,并没有多余的墙、柱,但是数检后的计算简图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并没有在这里布置过墙,数检也没有报错,请问是什么原因呢?

Q3:SATWE中设置弹性板后,结果里面的板顶板底配筋为什么都是0?

Q4:PMSAP里面,楼板结果等应力线中,面外剪力Qx与Qy代表什么意思?

Q5:模型进行整体计算没有问题,但是进行分塔包络设计一直出现错误提示“当前工程的PDB文件不存在!”,是什么原因?

Q1:模型中间层的梁上有皮带机,所以施加了移动荷载,为什么该梁的内力计算结果比预估的小,该怎么样来简单模拟呢?

A:在问题图中可以看到,此模型只有一个标准层,但其中有“三层梁”,在布置移动荷载的时候,程序默认在楼层顶部布置,也就是顶层的类似“屋脊梁”的位置,并没有布置在实际承受移动荷载的梁上(图中红色箭头位置的梁),在问题图中也可以看到顶层梁的内力包络图比较符合移动荷载的情况;此种情况可以考虑分层建模,将屋顶或者上部坡面封闭结构单独建立标准层,下部结构单独一个标准层。而移动荷载在SATWE中的计算机制是将荷载传导到梁节点处进行设计,并不能对这种“类吊车梁”进行设计,仅可以进行粗略模拟。此时将“承托”皮带机的梁增加多个节点,再布置移动荷载,重新计算即可。由其内力包络图可知,符合移动荷载特征,可以查看它的大致结果。

Q2:模型有斜墙,并没有多余的墙、柱,但是数检后的计算简图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并没有在这里布置过墙,数检也没有报错,请问是什么原因呢?

A:检查模型之后,在其第4标准层的图示位置柱节点与下层(第3标准层)柱节点存在微小错位,如图,对于竖向构件,进入前处理时程序自动执行节点下传并搜索相近节点,由于存在微小错位,程序的容错机制导致生成模型数据异常。可修改第4标准层此处柱子及其上所有层此位置柱节点,对齐下方柱节点或者修改下方第1、2、3自然层的此处柱节点,对齐上部此处位置柱节点。下图为修改上部柱节点对齐后生成数据的简图显示,选取1、2、3、4层,显示正常,亦恢复正常计算。

Q3:SATWE中设置弹性板后,结果里面的板顶板底配筋为什么都是0?

A:SATWE核心集成设计提供楼板的有限元计算,需要在前处理-弹性板中设置弹性板并在参数定义中勾选总信息-弹性板按有限元分析即可,结果中楼板图标将亮起。对于板顶板底配筋有限元结果为0的情况,查看模型的弹性板定义,发现楼板定义为弹性膜,程序对于弹性膜的处理为面外刚度为0,面内真实刚度,对于面外无刚度的板是不能计算配筋的。将楼板改为弹性板6(面内面外均真实刚度),计算后可显示有限元配筋数值。

Q4:PMSAP里面,楼板结果等应力线中,面外剪力Qx与Qy代表什么意思?

A:在PMSAP中,仅在定义弹性楼板后计算,特殊分析中的楼板结果才可亮起并查看结果。对于图示选项含义可以做如下理解:面外剪力Qx,楼板沿面内主轴X轴方向剖切的横截面的竖向剪力,即楼板的面外剪力,同理面外剪力Qy,楼板沿面内主轴Y方向剖切的横截面的竖向剪力;按照这个理解,最直观的结果就是这两个好像是一个数值,但实际上两者并不是一个值。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楼板分成若干应力单元体进行受力分析,以下图为例,每个单元体存在6个面,图中标注的就是楼板面外剪力Qx与Qy的位置。程序分别输出仅作为参考。

Q5:模型进行整体计算没有问题,但是进行分塔包络设计一直出现错误提示“当前工程的PDB文件不存在!”,是什么原因?

A:该模型模型文件命名中有冲突词汇,即model这个英文单词,在生成多塔子模型文件时,程序以model+数字来进行标记命名,若工程名也采用model词汇则程序识别文件数据混乱,进而提示PDB文件不存在,所以建议将JWS文件复制到新建文件夹下,然后重新命名计算,以数字或字母命名例如XX工程,试算是可以进行的。

供稿 |冯发阳审稿 |刘孝国

编辑 |徐天鸾责编 |张跃飞

补充说明 总图及景观 室外管线综合 装修 弱电 强电 暖通空调 给排水 结构主体部分 结构地下室部分 结构基础 建筑 问题统计 A类 B类 C类 D类 备注 合计 施工图第三方审查要点 执行时间 ■ 建筑 项目名称 编号 时间 子项名称 一审 复审 部位分项 序号 问题 类别 审查内容 施工图完成情况评定 审查说明 设计院回复 甲方意见 审查单位意见 确认审查意见(有异议时召开评审会),形成一审结论 复审结果确认 1.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是否完整 集团签批版方案是否提供完整,是否对应施工图设计依据的方案版本。(签批版方案包括总图、规划指标、户型平面、住宅门厅、商铺布置平面、地下室、立面及效果图等) □是□否 施工图文件是否提供完整(包括各专业施工图蓝图和电子版文件、各专业计算书、详勘及试桩报告等) 政府及相关部门审批资料是否提供完整(包括规划审批、消防审批、人防审批、超限审查及施工图外审等) 问题类别小计 2.总平面 与方案对照情况 2.1.1 总平面布局、楼栋数、建筑高度、层数与方案是否一致 □是□否□优化 2.1.2 各出入口(含小区、车库和建筑首层出入口)位置方向与方案是否一致 2.1.3 人车流线组织是否与方案一致 是否达到规范、规定要求 2.2.1 建筑首层外装修边沿退线是否满足规划退线要求(注意首层窗井、门斗、地下车库坡道、自行车库入口等突出部位对建筑退线的影响) 2.2.2 建筑外形轮廓、总尺寸与平面图复核 2.2.3 建筑间距复核,注意建筑轴线尺寸、结构角点、外墙外保温角点的定位关系 2.2.4 车库出入口与道路相接处转弯半径是否满足要求(宜大于6米) 2.2.5 车库出入口是否满足退线和视角(120度)要求 2.2.6 区内道路宽度、转弯半径、退建筑距离和通过建筑的消防通道是否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区内消防道路的控制要求:宽度不小于4米、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米、与高层建筑外墙距离宜大于5米、通过建筑的消防通道净宽及净高不小于4米) 重点把控项目 2.3.1 煤气调压站或调压柜地面构筑物位置是否合理、满足规范要求。调压站:次高压(A)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外墙面净距为18米,与其他建筑外墙面净距为9米;次高压(B)及中压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外墙面净距为12米,与其他建筑外墙面净距为6米;调压柜:次高压(A)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外墙面净距为14米,与其他建筑外墙面净距为7米;次高压(B)及中压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外墙面净距为8米,与其他建筑外墙面净距为4米。 2.3.2 小区内布置的化粪池、开闭站等可能影响业主生活品质的设备,是否合规,是否对小区品质影响最小 3.住宅公共区域 3.1.1 首层单元门厅位置关系是否与方案吻合 3.1.2 核心筒布局是否与方案吻合 3.1.3 地下室通风等管井对门厅布置是否无影响 3.1.4 首层入口处是否已设置雨棚 3.1.5 底层私家花园的划分与方案是否一致 3.2.1 首层单元门厅面积、开间尺寸、净高是否达标(普宅:门厅面积不小于50平米,净高不小于5米;豪宅:门厅面积不小于100平米,净高不小于7米) 3.2.2 寒冷及严寒地区北向单元门应设置双道门。大堂:普宅设置暖气系统、豪宅设置暖气及空调系统 3.2.3 电梯厅、公共走道:电梯厅及走廊宽度是否预留精装修面层厚度(普宅:走道土建净空不小于1.4m,电梯厅土建净空不小于2m;豪宅:走道土建净空不小于1.5m,电梯厅土建净空不小于2.3m;当采用担架电梯时,电梯厅土建净空不小于2.3m) 3.2.4 3.2.5 单元入口处无障碍坡道设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1:入户大堂设置双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不小于1.5米;2:中、高层住宅、公寓建筑单元入口处平台宽度不小于2米;3:无障碍坡面宽度不小于1.2米、坡道起点、终点及中间休息平台长度不小于1.5米;4:无障碍坡道当坡度采用1:12时、最大高度为0.75米、水平长度为9米) 3.3.1 住宅首层各出入口室内外高差是否满足万达建造要求(普宅不高于600;豪宅不低于600,不高于900) 3.3.2 水、电、暖、烟风道、消火栓等设备管井位置尺寸是否合理、砼墙上的洞口是否与结构专业施工图预留洞口一致(此条审查意见需与结构专业共同审查)。 3.3.3 首层消火栓、管井有无暗装。 3.3.4 标准层消火栓与户门是否冲突,是否采取措施避免儿童磕碰 3.3.5 门厅、核心筒至户门流线是否满足要求 4.住宅户内 4.1.1 平面布局是否与方案吻合 4.1.2 家具平面布置是否与方案吻合 4.1.3 厨房:烟道、上下水管井、烟机、炉具、水盆、冰箱、橱柜等位置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楼承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