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中学副校长是谁?

秣陵镇 老项城 秣陵镇历史沿革 秣陵镇地理环境 秣陵镇行政区划 秣陵镇经济 秣陵镇社会发展 秣陵镇交通 秣陵镇文化教育 秣陵镇名人


秣陵镇,又称老项城,位于河南省项城市市区南30公里处,原是项城县县城。南宋时期,金国在此建殄寇镇。明宣德三年(1428年), 项城县城迁到此地,历经明、清、民国等时期,前后500多年。1953年县政府迁到水寨,本镇俗称老城。2005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消原 老城乡合并为秣陵镇。秣陵镇,又称老项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具有2000多年的建制史,600年的县城史。因东西街道呈龙形,又有“龙镇”之称。据史料记载:明宣德三年(1428),项城县旧治从槐坊店(今沈丘县槐店)迁此,长达525年之久。民国时期为城关区。1942年称过一段秣陵镇。新中国成立后,是 项城县政府所在地;1950年, 项城县人民政府驻地,亦称城关区。1953年县政府迁到水寨,本镇俗称老城,先后为区、乡、公社所...

秣陵镇,又称老项城,位于河南省项城市市区南30公里处,原是项城县县城。南宋时期,金国在此建殄寇镇。明宣德三年(1428年), 项城县城迁到此地,历经明、清、民国等时期,前后500多年。1953年县政府迁到水寨,本镇俗称老城。2005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消原 老城乡合并为秣陵镇。

秣陵镇,又称老项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具有2000多年的建制史,600年的县城史。因东西街道呈龙形,又有“龙镇”之称。

据史料记载:明宣德三年(1428),项城县旧治从槐坊店(今沈丘县槐店)迁此,长达525年之久。

1942年称过一段秣陵镇。

新中国成立后,是 项城县政府所在地;

1950年, 项城县人民政府驻地,亦称城关区。

1953年县政府迁到水寨,本镇俗称老城,先后为区、乡、公社所在地;

1981年乡镇分设,建制恢复秣陵镇,同时也是 老城乡政府所在地;

1989年被 河南省首批命名为“ 中州名镇”;

1995年被 河南省确定为“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

2003年2月被 国务院体改办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

2004年2月被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科技部、民政部、建设部批准为“全国重点镇”。

2005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消原老城乡合并为秣陵镇。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该镇06年被项城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南部副中心城市,城镇建设日益加快。

秣陵镇 位于河南 项城市中南部,北依 汾河,南枕 泥河。该镇地理位置优越,处豫、鄂、皖三省 物流之要冲,居三市八县之中心,106国道穿过镇境,217省道横亘东西, 大广高速公路面朝该镇开口(秣陵站),城区道路四通八达。

辖4个居委会:东街居委会,西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和29个行政村

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制革、制鞋两大板块经济,配套催生出塑料泡沫、粘胶、无纺布、印刷、机械等20多个相关行业,拥有工业企业200多家,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2008年,该镇农业总产值实现28866万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600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580元,国、地税收入实现167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秣陵镇已形成制革、制鞋、纺织三大支柱行业,配套催生出无纺布、机械、印刷等20多个相关行业。

全镇共同工业企业528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1家,5000万元以上的5家,1000万元以上的6家,从业人员6千余人。商贸活动跃,坚持实施大商贸战略,龙潭商贸城交易活跃,已成为河南、安徽、湖北三省商品的中转站,方圆百里的农贸市场和小品集散地。形成了“三带一中心”的商业格局,建有粮米、建材、服装、农贸、竹木、日杂、副食、 水果八个专业市场,固定个体商点1862个,从业人员近万人,日客流量5万人次,年商品批发零售额2.5亿元。

近年来,秣陵镇党委、政府按照 项城副中心城市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实施“三区互动”战略,快速拉大城镇框架。计划在3-5年内,城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 城区人口达到3万人。

目前,东部、北部工业集聚区正在组装,中部老城区正在逐步改造,西部行政商贸新区正在高标准建设。同时,投资了近千万元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城区道路8.5公里,硬化人行道1.2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284盏,新修下水道13公里,新植绿化树木5000多株,基本实现了城区主干道硬化、绿化、亮化。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已建成新农村示范村3个,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截止07年底,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安全饮水入户率达70%。城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有大型医院两所,长途客运站、货运站各一个。按三星级宾馆标准建设的 宾馆一个。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处豫、鄂、皖三省物流之要冲, 106国道穿镇而过,217省道横贯东西, 大广高速引线直达城区,道路四通八达。

目前,已形成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功能的四个商贸中心。

即:粮油贸易中心、 水果批发中心、家俱建材销售中心、小商品集散中心。副食品喜成购物广场。

境内至今保留有状元桥、文庙、祖师庙、 莲溪书院、 秣陵古槐等古文化遗址,

现镇上有小学两所:秣陵镇东街小学(原张伯驹旧居)和西街小学。

应玚:“建安七子”之一。

张遇:明成化进士、户部左侍郎。

张镇芳:末任清直隶总督、河南督军、盐业银行创始人。

张伯驹:民国四公子之一。

喜报:我校在江宁区中小学“呵护生命,平安成长”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评选中,对照大赛组织评比要求,积极动员,认真组织,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了大赛全程活动。进一步推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建设。经组委会研究确认,我校六(2)班吴文杰同学在陶应平老师的指导下荣获一等奖的喜人成绩,六(1)班庞馨怡同学等三名同学在刘义明老师的指导下荣获二等奖的喜人成绩,五(1)班陶宇喆同学等五名同学在王玥老师的指导下荣获三等奖的喜人成绩。希望所有德育人再接再厉,争取在以后的活动中越战越勇!

关于公布江宁区中小学“呵护生命,平安成长”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评选结果的通知

为进一步推进“生命教育”,在更高的层面关注生命、了解生命、悦纳生命、激扬生命、实现内在生命的唤醒与提升,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宣传部、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共同开展了“呵护生命,平安成长”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活动中,各中小学认真组织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征文活动。征文评委会根据征文活动要求对征文进行了严格认真的评比,657篇征文获奖。现将获奖结果予以公布。

江宁区中小学“呵护生命,平安成长”主题教育读书征文评选获奖名单(高中、中专、外校部分)

不同的生命,同样的精彩

生命的呵护 平安地成长

让平安之花在生命中绽放

读《生命教育综合读本》有感

江宁区中小学“呵护生命,平安成长”主题教育读书征文评选获奖名单(初中部分)

黄金72小时=成功人生

生活在自然世界难免会遇到自然灾害

珍爱生命,让人生开出灿烂之花

遵守交通规则就是珍惜生命

面对压力,让压力成就自我

生命诚可贵 成长亦不易

生命诚可贵 珍爱更重要

爱惜生命 让健康伴我成长

幸福的前提——健康生活

《生命教育综合读本》读后感

《生命教育综合读本》读后感

江宁区中小学“呵护生命,平安成长”主题教育读书征文评选获奖名单(小学部分)

最灿烂的阳光莫过于感恩

安全意识牢 生命爱护好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呵护生命  安全成长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呵护生命  平安成长

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生命教育综合读本》读后感

生命是一个值得呵护的奇迹

读《生命教育》课文有感

让我们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生命诚可贵 健康去成长

看春蚕成长记之生命感想

《生命教育》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快乐成长 体验生命之美

珍爱生命 遵守交通法规

培养安全意识 呵护生命成长

《生命教育读本》读后感

读《生命教育读本》有感

生命诚可贵 珍惜价更高

让平安之花在我们身边绽放

野外湖泊游泳安全隐患多

“平”行随手 “安”严于心

文明记心中 安全伴我行

呵护生命 伴我平安成长

阅读《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综合读本》读后感

为生命常灌“安全之水”

珍爱生命 健康快乐成长

责任——无私承担的大义

感恩——读《生命教育》有感

我的心愿——学会低碳生活

平安长大 方能长成参天大树

珍爱生命 从不闯红灯做起

从小事做起,让生命更健康

我要做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吸烟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0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贤台中学副校长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