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培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双减”落地后,教培行业大震动,许多从业者都因此受到职业发展的影响。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1教培行业人才市场分析报告》,向市场展示教培行业人才市场最新动态。

来看看在双减之下,教培从业者都去哪儿了。

“双减”政策尘埃落定后,整个教培行业,尤其是K12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寻找转型之路。业务板块的调整自然带来人才招聘的变化,目前的初期表现是整体招聘规模小幅收缩。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与全平台2021年6月和7月的发布职位数环比增长趋势不同,教培行业6月和7月的发布职位数分别环比下降9%、6.5%

面对当前的行业形势变化,教培从业者也在积极适应,调整职业规划,求职人数有所增长。从全行业求职者来看,经历3月求职高峰后,4月至6月求职人数持续环比下降,7月有所回升;而教培业求职者6月求职人数逆势环比增长8.7%,7月进一步增长10.4%。随着政策落地推进,业内人士愈加清晰未来规划,求职人数可能会继续增长。

一线城市招聘收缩幅度大,北京降幅全国最高

教培行业7月发布职位数比政策发布前的3月下降32.4%(2019年的这一数值仅为1.9%),分城市等级看,一线城市降幅最大。一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且教育消费意愿强,因此一直都是教培行业的重点布局之地,也是大量教培机构集中之地。面临“双减”的落地,一线城市也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波及,北京、上海更是成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城市。

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2021年7月一线城市教培业发布职位数比3月减少了38.2%,高于其他城市等级,其中 北京降幅达49.3%,居全国首位。

销售、产品运营人才需求减少明显

岗位结构方面,重点观察7月发布职位数前十的核心岗位,销售、产品运营、人力、财务等岗位较3月的收缩幅度较大,降幅分别为42%、37.2%、35.9%、34.9%。整体业务的收缩首先会冲击销售、人力等通用性人才,此次政策重点规范的线上教育板块则对产品运营人才需求有一定影响。

一半教培求职人员处于离职待业状态

2021年7月进行求职的原教培从业者中,51.4%已为离职状态,这一比例高于全平台活跃求职者的平均水平(44.7%)。教培从业者本身流动性较强,加之近期业内机构进行业务调整,人员变动大,加剧了整体流动性。

从性别来看,女性求职者的数量明显多于男性,比例分别为74.6%和25.4%,这与教培行业属性相关,教师群体的女性比例一贯较高。

政策后求职的年轻群体比例扩张,占71%

从年龄和从业经验结构看,教培从业者的整体年龄结构偏年轻,36.9%为25岁及以下的95后群体,30岁以下群体占到7成多;27.2%的求职者仅从业不到一年,35.3%从业1-3年。与政策出台前的3月对比,7月份涌入求职市场教培从业者中,2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进一步提升4.5个百分点,从业经验在一年以内的求职者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

可见,政策对年轻从业者的影响更大,一方面,相对于资历更深的从业者来说,新手在业内的竞争力较弱;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择业态度更灵活,面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更灵敏。

教师/教务为求职主体,比例达7成

从岗位结构看,从事“教师/教务”岗的求职人群占总体的70%,且这一比例比3月提高6个百分点。教师作为行业的核心群体,对政策及行业形势的变动更为敏感,更多的人开始求职或者看机会

再进一步观察求职人数前十的岗位中,销售业务的已离职比例最高,接近6成已处于离职状态,教师/教务人群的离职比例为51.2%,另有18%的人处于在职看机会状态。

25岁以下及40岁以上群体待业率居高

观察各年龄段求职者的离职待业比例,发现25岁以下群体的离职比例最高,达57.6%;同时,41岁及以上的高龄群体待业比例也较高,为49.2%。

学历越低,待业比例越高

高中以下学历求职者中6成待业

分学历看,学历越低,待业比例越高,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求职者中,60.8%为离职状态,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为56.1%、50.2%、39.6%。

低线城市求职者待业率高于高线城市

虽然一线城市招聘需求收缩幅度最大,但是从教培行业求职者中已离职人员比例来看,低线城市要高于一线城市。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显示,五线城市教培行业求职者中已离职人员比例为58.3%,四线城市培行业求职者中已离职人员比例为57%,而一线城市培行业求职者中已离职人员比例为46.3%。原因可能有这几点,一是教育头部机构进行结构缩紧,纷纷关闭低线城市业务;二是低线城市教培行业更多是经营规模较少的中小机构,面对政策的重压很难生存

6成多求职者期望继续从事教培行业

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显示,7月求职者中,61.6%的求职者依然期望能够从事教培行业,其次,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5.1%)、互联网/电子商务(3.3%)、计算机软件(3.1%)、房地产(2.8%)等也是部分人的转行选择。

令人意外的是,期望继续从事教培行业的比例(61.6%)比3月(57.7%)有所提高。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政策实施初期,很多业内人士仍处于观望阶段,且对下一步择业规划较为迷茫,保持在自身较为熟悉的原行业,继续观望行业走势和同伴选择是更为可靠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潜力赛道让业内人士对教培行业依然保有信心,教育终究是立国之本。

4成教师/教务人员选择转岗,行政、人力为首选

对比求职者当前从事岗位与期望从事岗位比例,发现期望从事教师/教务岗位的人数比例明显降低,而期望从事行政、人力岗位的比例扩张。7月求职的教培从业者中,70%原来从事教师/教务岗位,但期望从事这一岗位的比例为48%,下降22个百分点。期望从事行政和人力资源岗位的人群则比当前从事这两个职业的比例分别提高6个和3.3个百分点。

进一步分析,原从事教师/教务岗位的求职者中,63.8%期望继续从事该职业,9.6%期望从事行政,3.8%期望从事人力,销售、主播等也是他们的转型选择。

新一线城市最受欢迎,成为低线求职者的第二选择

观察求职者的地域流动意愿,一线城市求职者中,93.3%仍期望在一线城市就业,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希望不改变城市等级的情况下求职的分别为94.7%、91.9%、76.3%、63.4%、51.1%。低线城市的人才留存率明显较弱,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求职者均将新一线城市作为除本等级外的首选,分别有10.2%、16.5%、23.2%的人期望去新一线城市工作。

尽管一线、新一线城市招聘规模收缩幅度较大,但求职者仍表现出去发达城市发展的愿望,并且新一线城市超越一线城市,呈现出最高的人才留存率及对低线城市人才的吸附力。

教培行业的转型已箭在弦上,势在必行,很多培训机构都在积极调整业务板块,成人职业教育、素质教育都成为热门赛道。

教培从业人员也应当慎重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及时调整求职的领域,吸收更多行业知识。

随着政策落实的推进,相信行业未来发展将渐趋明朗,新业务模式、新职业类型都在萌生,业内机构和人才都应积极布局、早做规划,抓住下一个新机遇。

近期有很多家长比较关注石家庄初中的信息和政策的发布调整等相关问题,这些内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可以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及时了解。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更多!

回复 【109】获得 升学干货(附划片地图)

“双减”政策的影响正逐步

触及到高中学科培训领域。

学而思网校、作业帮、新东方等

近日陆续发布春季招生的名录,

高中学科类课程已不在其中。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

各地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

将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

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高中阶段学科同样不能在寒暑假、周末上课,且公司主体需要转为非营利性,股东不能再参与分红。因此,“存留”着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不再行对高中阶段学科类业务进行调整。

高中学科类课程已不在其中

据北京日报报道,学而思的选课报班小程序中,其课程覆盖的年级为小学6个年级和初一学生,且提供的课程均为非学科类课程; 高中学段暂无课程

比如,初一学生可选课程为“素养综合”,该课程面向喜欢中国文化的初中学员,组织学生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学;六年级学生可选课程为“科学益智”“人文美育”“编程”和“科学实验”。

已报名北京学而思高中课程的学生和家长日前也陆续收到了退费通知,通知提到,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学而思培优北京分校高中取消春季课程,并启动退课退费工作。

在新东方的小程序上,其课程分为“素质培养”“国际教育”“小语种”“大学考试”等几个类别,高中阶段的可选课程仅为日语等小语种课程及国际教育类课程。在高途APP上,系统为高中阶段学生推送的课程选项多为“选科指导”“志愿填报”等。

石家庄高中学科培训情况如何

对此,河北青年报记者也对石家庄高中学科培训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发现学而思、作业帮、新东方三家机构情况各异。

  • 其中学而思网校石家庄所有校区电话已经处于接通失败状态;
  • 作业帮工作人员称目前高中学段的寒假课程已经取消,春季招生情况要以“作业帮直播课”APP公布为准。
  • 不同于这两家机构,记者通过电话了解到 新东方目前仍有几个校区在接受春季高中课程(学科类,英语托福、雅思都有)的报名,且据新东方工作人员称,石家庄小学初中校区已经撤离,目前高中学段校区及课程并未受到影响,同时也承诺家长可以正常报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高中阶段的学科类培训与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有一定的相关性。“ 如果高中阶段还有培训,难免会有家长想办法让孩子从更早的阶段开始培训,整个培训的生态可能会因此发生变化。“在他看来,管理部门在前期对义务教育阶段培训的治理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有效地为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的监管提供参考。

“通过减少培训对学生考试分数的影响,是维持高考公平公正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储朝晖认为,“双减”下一步要向校内教育质量提升上发力,让教育评价的方式更加多元。

各地民转公热浪下,石家庄2022年民办摇号热度会有变化吗?家长如何选择?

2022小升初参考!有分配生计划的民办初中学校大汇总!

中考将新增一门科目,计划2022年全面实施!家长和孩子该如何早做准备?

盘点!一中、二中、精英教育集团旗下的初中及招生情况!

石家庄师大附中、师大田家炳、师大实验、北师大附中...你能分清楚吗?

重磅!石家庄一批民办将转公办或停止办学!八部门发文部署“公参民”学校这样规范......

不用中考,直升高中?带你了解石家庄初中直升班!

盘点石家庄热门民办初中!看看有你想去的学校吗?

为方便学生更好的了解各阶段学习信息

小编整理了这些实用有料的公众号

小编推荐石家庄地区升学账号

标签:石家庄小升初网 特别关注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平台:石家庄小升初网(ID:sjzysxw)

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 石家庄小升初网”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 我们尊重原创, 本平台内容只做分享之用。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2021年的那场教育行业风暴还在继续,国家意念非常坚定,2022年发布了各项举措进一步推进、巩固“双减”工作。教培的巨头们已纷纷转型,老俞做起了直播,老沙准备开餐厅,也有不少行外的企业瞄准了新的培训赛道,金龙鱼成立了职业技能培训公司。

一方面教育属性要回归公益,尤其是K12学科领域,另一方面针对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的培训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教培行业有哪些新动态?不妨从刚刚发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一探究竟。

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双减”工作仍是重中之重。

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完善部际专门协调机制,推动各地健全工作机制。

加大审查力度,开展专项治理

着力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指导各地开展常态巡查、坚决关停。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开展专项治理。

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加强培训预收费监管。

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

加强执法力量,提升执法能力,抓好执法巡查。针对一些监管盲点,开展系统调研,指导各地规范管理。

体现公益属性,实现常态化监管

指导各地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抓紧明确主管部门,体现公益属性,实现常态化监管,防止出现新的野蛮生长。

指导各地落实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

建立校外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

建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形成全社会参与监管并广泛支持校外培训治理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提高学校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开展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资源推介。利用“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持续跟踪监测相关指标数据

美育、健康、劳动教育、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或有新机会。

启动青少年健康教育行动计划

启动实施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健康中国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强化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2021年下降0.5到1个百分点。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和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计划。

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美育名师工作室。举办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启动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改革。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

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推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指导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开展工作,持续开展大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监测。

提升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和质量

加强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培训计划。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健全就业创业促进机制,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完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机制,建设打造一批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大学生就业市场。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推动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实体化运作,支持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

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

建立信息化产品进校园机制

建立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进校园审核制度。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2022年教育工作要点》发布后,教育部、中央编办、司法部等三部门随之又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

《意见》要求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健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校外培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完善严重违法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制度、终身禁入机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到大学的性格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