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雕塑考研难不难?

电影是梦幻,电影是音乐。没有哪种艺术形式能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世界。

作为大众娱乐,电影曾为无数影迷带来无尽的欢笑和泪水,令人为之感动或者忧伤。作为一门艺术,电影也吸引了无数痴迷电影的年轻人,梦想进入电影的艺术殿堂。尤其近年来,随着《英雄》、《十面埋伏》、《集结号》等一批颇具名气的电影作品的热映,观众对电影的关注度再度提高,中国电影进入了繁荣发展期。

随之而来的是电影学专业考研热度的持续升温。仅以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专业为例: 2006年报考人数235人,录取人数28人,报录比为9︰1;2007年报考人数209人,录取人数13人,报录比为16︰1。

所以说, 选择电影学专业,感性上是快乐的,因为是用艺术雕刻最美的时光,但电影学作为一个理论学科,学习的过程本身是枯燥而艰辛的,在通往艺术殿堂的路上,在追求艺术理想的过程中,也对个人品性和意志进行着雕塑。

目前全国拥有电影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机构分为高校和研究机构两大类,高校又分为开设有电影学相关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和专门性大学,研究机构则是指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院。(详见下表)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山东艺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院

(注:因全国开办电影学专业的院校中,师范类高校占了很大比重,故单列)

目前国内拥有电影学专业硕士点的专门性大学主要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 3所院校 。

相对于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设置,这 3所院校的电影学研究生教育具有 学科齐全、分类明细的特点, 如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学专业开设的研究方向达 29个之多,基本涵盖了“编、导、演、摄、录、美”等电影创作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毕业于这些院校的电影学硕士生一般有比较 广泛的职业发展方向。目前活跃在我国电影界的许多知名导演、编剧以及演员等都出自这三所院校。 如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以贾樟柯、王小帅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 均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而中央戏剧学院培养的巩俐、章子怡等演员也成为闪耀国内外影坛的明星。

跨考提示:除电影艺术创作外,这些院校在学科设置上顺应时代发展,专业研究领域不断向电影发行、放映、大电影产业以及电影社会文化学方面扩展,致力于培养电影艺术创作、理论、技术、管理的高级专门性人才。如目前在影视发行圈里颇有成绩的保利博纳发行公司总经理于冬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

电影学专业是文学和艺术学的下属学科,因此很多师范类学校都开设了电影学专业。如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现为西南大学)等院校都拥有电影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师范类院校雄厚的文科专业优势和艺术积累,这些院校的电影学专业实力不俗,如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点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

跨考提示:这类院校根据各自的办学特长和学科优势,电影学硕士专业教育也各有特色,如福建师范大学电影学专业在影像文化研究、电影叙事学研究方面拥有自己鲜明的学科特色,是至今为止福建地区各高校中唯一的电影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该校电影学硕士导师颜纯钧教授在电影读解研究和中国电影比较研究等领域,均有较大影响。

开设电影学专业的综合类大学具有名校优势,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都是全国高校排名前 10的高校,受学校总体实力和名气的影响,报考的热度也很高。

这类院校的电影学专业一般开设时间较晚,且硕士学科规模相对较小,研究方向也比较单一。不过这些院校依托地域优势,社会实践机会较多。如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在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教育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此外,这类院校办学理念灵活,专业设置与人才引进与国际接轨,很多教授都具有跨国家跨文化的学术经历,具备审视中国影视业的多维视角。如上海大学电影学专业导师陈犀禾教授,是我国第一代电影硕士研究生,现在中美两地进行教学和研究。

跨考提示:这类院校常邀请国内外电影学专家学者来访问交流,因此这类院校的电影学硕士常有机会接触国际先进观点和资讯,具有比较宽广的学术视野。

除了以上几类院校,目前国内设置电影学硕士专业的还有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院这两个专门性研究机构。这类研究机构招生人数少,外界对其了解也相对较少,所以这几年招生竞争不是很激烈,经常需要调剂生。当然,研究机构少了一些“学校学习”的氛围,在那里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这些专门性研究机构依托中国电影资料馆,学生可以看到大量珍贵的国内外影像资料。如中国艺术研究院拥有比较完备的电影资料室,其中解放前的电影历史资料是全国最完备的,这一优势是包括北京电影学院在内的任何学校都无法比拟的。

跨考提示:师资优势也是这类研究机构不容忽视的一大强项。如以李少白、郑雪来、章柏青、贾磊磊为中坚力量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的学术群体,从理论上建构了中国电影学的整体框架。此外,这两所研究机构在电影美学、电影史学、电影语言学、电影观众学、电影心理学这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上都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

重点推介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无疑是中国学习电影的理想学府 ,如果想进入电影一线生产领域工作,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是首选。北影以其电影学学科专业方向设置全面、课程体系充实而著称。其电影学专业开设的研究方向达 29个之多,基本涵盖了“编、导、演、摄、录、美”等电影创作链条中的所有环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影的摄影系和录音系等技术类研究方向,以培养专业的电影制作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目前活跃在国内电影界的摄影师、录音师多出自该校,如近年摄而优则导的摄影师侯咏、顾长卫和电影《英雄》的录音师陶经等。 

北京电影学院师资雄厚,研究领域广泛,教师队伍主要由国内、国际电影学专业的专家学者组成,汪流、谢飞、郑洞天、倪震、周传基等教授还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此外,北京电影学院还聘请了一些电影艺术专家,如吴贻弓、张艺谋、陈凯歌、张丰毅、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因此,学院的任课教师都有十分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能在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北影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显著特点是学生有很多机会与国内外著名导演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院每年都邀请一些著名电影导演来校放映他们的新片,先后邀请了著名导演谢飞、郑洞天、韦廉、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唐季礼、冯小刚、张国立、冯小宁、陈国星、张元、梁天等导演。在校生经常有机会与这些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导演接触,面对面地交流电影创作的经验与心得,收获良多。

学制、学费: 学制均为 3年,有少量公费名额。自费生学费每年18000元。

报考难度分析: 由于北京电影学院在电影界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报考人数 年年增加,而且北影很多研究方向对报考学生的创作实践经历有要求,如报考导演创作理论方向和摄影技术方向都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因此, 考电影学院的研究生,难度不亚于报考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重点推介: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专业依托百年师大的综合文化积淀,研究重点以中国民族文化影视美学为中心,在中国本土影视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该校电影学专业开设影视文化传播、影视创作与文化批评、纪录电影、电影历史与理论、影视美学研究 5个研究方向,重点将该校的艺术优势与中国民族影视文化相结合,这些学科已成为我国影视理论民族文化研究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学科。著名央视女主播海霞就曾选择在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进修。此外,该校主办的大学生电影节已经成为电影界的盛事,被称为“华表奖”的风向标。

北京师范大学的师资力量雄厚。艺术与传媒学院首任院长黄会林教授,是著名电影学家和艺术教育家,在文学、戏剧、影视等多个领域颇具威望,重点研究中国影视美学与传统文化。现任院长王一川博士,是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其在影视艺术、影视美学和影视文化批评方面的理论研究都比较有影响。周星导师具有广阔的社会关系,也是每年招收研究生最多的导师,重点研究影视史论、影视文化传播与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等。于丹导师曾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庄子》,其实她在艺术系最擅长的是电视学,每次讲课都堪称“视听盛宴”。另外一些导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也各具特色,王宜文、张同道、田慧群等都是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学制学费介绍: 学制均为 3年,公费与自费的人数比例为1︰1,自费生的学费为8000元/年。

报考难度与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的电影学向来是报考热门。载着全国第一个电影学博士点的殊荣,以及每年一度的大学生电影节,都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下表是近几年的报录情况:

由上表可见,这几年北师大电影学专业的报考难度在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北师大电影学专业考研不再指定参考书目,增加了考生的复习难度,也反映出该校对报考学生艺术专业素养的高要求。

北京大学电影学专业虽然开设较晚,研究方向比较单一,但北京大学自建校始就形成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重视美学研究和艺术研究的传统。因此,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有很强的学术性。综合大学的文化氛围和多学科的环境,在培养艺术大家方面确有优势。如毕业于北大政治系的焦菊隐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导演,哲学系的孙道临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北京大学电影学硕士生导师大都具有十分深厚的艺术文化修养。如彭吉象教授曾先后师从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大师, 90年代初期又到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还作为密执安州立大学的客座教授,主持过多个大项目,在影视美学、影视艺术及影视鉴赏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李道新教授专攻中国电影史研究,其关于中国早期电影史的研究建树颇丰。

报考难度与分析: 由于名校效应,每年报考北大电影学专业的考生不少,由于北大每年招生人数较少,且对报考学生艺术修养要求 较高,加上不指定参考书目,报考难度也不小。下表是近几年的录取比例。

连续几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以每年推出 300部电影的产量飞速发展,日益壮大的电影产业需要大量的电影人才,这无疑为电影学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高学历的电影学研究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遇。电影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l 影视传媒行业。 很多报考电影学的考生都怀有影视梦想。去影视传媒行业工作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就业的首选。目前影视行业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拥有硕士学历还是很受用人单位青睐的。从事影视方面的工作收入比较高,但中国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理论人才为主,因此进入影视圈发展的电影学研究生并不多。

进入各级电视台以及各种影视传媒公司,是影视专业研究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业务能力比较强的毕业生,可以到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或者文化传播公司,从事策划、编剧、灯光师、录音师、场记、导演、摄像等工作。当然,毕业生也可以自己创业或者是选择做独立艺术家。

如果要从事影视工作,最好报考专业的电影院校,因为这类院校的毕业生机会比较多,师兄师姐等校友都能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要多到一些单位锻炼,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和人脉资源,这于将来在影视行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如今开设影视学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呈现遍地开花的势态。新专业的开设需要大量师资力量的补充,这就为电影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另辟了一条渠道。如果喜欢影视并且愿意从事教学工作,这是不错的选择,毕竟高校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还是相当不错的。

尽管目前很多高校在招聘教师时,都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但由于影视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且地方院校的影视专业门槛相对较低,所以电影学硕士毕业生到高校就职,还是有一定的机会。北京师范大学每年都有不少电影学专业毕业生到地方高校就职。

需要强调的是,大学教师都很重视科研能力,所以即使顺利地考上了研究生,最好在研究生期间积极发表论文,多参加教学实践活动,以增加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l 新闻出版机构、相关国家机关和行政单位、企业、公司宣传部门。 新闻出版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和出版社,国家机关主要是指国家广电总局、中影公司、地方广电集团(局)以及文联等单位,这些都是不错的部门,进入这些机构一般都需要参加国家或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大企业、大公司的宣传部门(主要是媒体宣传岗位)也是不错的选择,要进这些部门最好有一定的实习经历,而且企业很看重实干能力,强调从业人员的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体而言,电影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很不错,特别是掌握一技之长的毕业生,无论进公司、机关,还是拍电影都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业前景将一片光明。

误区一:报考电影学比较困难

虽然近年来考研竞争比较激烈,但是电影学专业考研的难度并不是很大,特别是对英语成绩的要求不太高。由于电影学属于艺术类专业,分数线一般较低,英语成绩仅要求 40多分,总分一般也只在320分左右,这个分数线比文学类和外语类的分数线低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自主划线的高校,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电影学专业的分数线并不低。

误区二:报考电影学必须本科学习影视专业

一些考生认为,只有本科学习影视专业,报考电影学才占优势,这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从各院校电影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的本科专业来看,有学文学、外语、经济学的,甚至还有学化学、医学的,可谓五花八门。因此,只要你对电影学感兴趣,就可以报考。如果毕业后你能把本科所学的专业和电影学结合起来,更是如虎添翼。例如,有学经济学的同学在考上电影学专业后,主要从事研究传媒经济方面的工作,就业前景相当不错。

误区三:准备报考电影学要狂看电影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是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电影研究者和电影发烧友的区别。有很多同学看了大量的电影,但这对报考电影学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对电影语言的掌握,对电影史的了解和对电影名作的分析等,才是研究电影学所必须的。考生应该在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后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电影,而不是仅仅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去看电影。

误区四:因为电影专业而放松对英语的要求

电影学专业属于艺术学科,相对来说,对英语的要求较低。也正因如此,很多报考电影学的同学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这几年各高校都有因为英语成绩差而不能被录取的考生,甚至很多考生专业成绩很高,仅仅因为英语成绩一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实在遗憾。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多,北京、上海等地高校的分数线不断上调,例如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已达到英语、政治57,总分360的高分线。因此报考电影学的同学不能因电影专业属于艺术学科而放松自己的英语学习。

招收电影学研究生的院校有 4大类,研招单位有17个 ,考生在报考时如何选择这些学校呢?爱好和自身条件是关键。考生如果想进入影视行业从事电影生产,最好选报专业类院校;如果想当教师,可以选择师范类院校(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师行业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有名校情结,不妨选报综合类院校,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电影学专业的名气也很大;如果对科研特别感兴趣,可以考虑选择研究机构,其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很不错。不过需要注意,一般专业类院校的初试分数线比较低(一般总分 312分左右,英语40分左右),比较重视面试;而师范类和综合类的自主划线高校分数线较高,像北大、北师大一般都要求达到367分以上,英语也不会低于55分。

电影学研究需要一定的软件(师资、就业和与电影圈的关系等)和硬件(资金、教学设备等)条件,所以开办电影学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以北京为例,招收电影学研究生的高校就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的影视从业者达 20多万,占全国的10%以上。所以学影视最好选择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当然这些地方的报考难度也比较大。

电影学的方向很多,如编剧、导演、纪录片及电影美学等,各高校因师资和软硬件环境的不同,开设的研究方向也不同。除了北京电影学院在专业划分上比较细致之外,其他学校的电影学专业方向划分并不是很严格,关键看考生报考的是哪位导师,导师的研究重点也就决定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所以考生报考时,在报考方向上不需过多地考虑,主要看学校和导师,以及电影学专业具体设在哪个学院或者系,例如,设在文学系,一般比较偏理论研究。

很多考生都非常关心学费问题,在报考前往往会认为电影学的学费都很高。其实不然,电影学研究生教育和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一样,分为公费和自费两个类别,自费一般为 元/年,比一般的影视专业的本科学费要低(中国传媒大学的不少本科专业的学费达10000元/年)。而且,如果考生就读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院校,课余时间做些兼职工作也不是难事。有很多兼职编剧工作的研究生,其每年的收入除了交学费外还能余下不少钱,跟着剧组或者到电视台兼职,要赚出学费也绰绰有余。

文章来源《求学·考研》

2021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简章(含编导类)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000余亩,校舍面积187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为做好2021年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简章。

2021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为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公费师范生)、视觉传达设计、绘画、雕塑、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公费师范生)、音乐学、音乐表演(、钢琴、器乐、通俗演唱演奏、音乐与戏剧方向)、舞蹈学,总计划共800名,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详见附件1。

二、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

2021年我校艺术类各专业不组织校考。凡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相关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并符合以下相关要求的考生,可报考相应专业。

新生入学报到期间,我校将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和专业复测工作。凡经复查复测不符合条件或有舞弊行为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倒查追责。

通讯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400715招生咨询电话:023-,监督邮箱:zsksjd@传真:023-网址:(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网)

八、本简章由西南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文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风优良,享有盛誉,是西南大学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实力最突出的学院之一。文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和戏剧影视艺术系,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美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8人,教授30人,副教授30人,讲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2人,博士生导师22人。

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拥有电影学硕士授权点的院系,于2011年首批获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从2021年招收艺术硕士(电影方向)研究生。此外,本专业还依托文学院的学科优势,招收中国电影史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本专业汇集了一批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日本东京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教师;其中教授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并常年聘请海内外著名电影艺术家、电影事业家和学界专家莅临授课。西南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高校,本专业学科实力强,实践育人成果丰硕,在开设有相关专业的国内综合性大学中处于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位置。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戏剧影视学学科为全国并列第11位。

西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依托中文学科的人文传统和深厚学养,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学基础和艺术素养,能够适应当下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适应戏剧影视产业进程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戏剧影视创作与批评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提供相应学科研究型人才的学养储备。

本专业紧随当下产业实践的步伐,配备了一整套现代化的影视实验实训教学设施。其中包括专业影视观摩厅、室内摄影棚、非线性编辑机房、表演教室、影视教学片库等;购置了西部高校第一台爱丽莎顶级电影摄影机、美国“RED ONE”大型高清电影摄影机、SONYFS7数字电影机、大疆“悟”4K无人机、松下便携式高清数字摄像机、施耐德电影级镜头、苹果高清非线性剪辑台、达芬奇调色系统、大洋非线性编辑工作站以及专业灯光组、摇臂、滑轨等影视辅助设备,整体设备价值超过800万元,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教学硬件保障。

本专业就业状况良好,毕业生在中央电视台、万达影业、光线传媒、阿里影业、华策影业、爱奇艺、黄晓明工作室、芒果TV、湖南卫视、重庆卫视、万合天宜、喜多瑞文化传播公司、澎湃新闻、南方周末等一线影视机构和知名媒体以及各级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广泛就业,发展前景良好。此外,近年来西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每年被推荐免试至国内各大高校攻读研究生的比例高达到15%。其中有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

(1)2012级王锐主创的联合作业剧情片《冥婚》获2015年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最佳剧情长片”;

(2)2010级陈宇舟主创的联合作业纪录片《医院里的中国》获2014年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最佳纪录长片”;

(3)2010级陈宇舟主创的联合作业纪录片《边城》获2013年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最佳纪录长片”、纪录片单元“最佳摄影”两项大奖;

(4)2010级戏剧影视文学胡蝶编剧的《等雨的鱼》获得腾讯影业2017 NEXT IDEA青年编剧大赛主赛区一等奖,胡蝶获颁“年度最佳编剧”;

(5)2010级本科生李君威的剧本《归期》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电影文学》上,全文三万六千字;

(6)2013级刘旭东主创的联合作业影片《寻香》获得2017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二届国际微电影大赛优秀影片”奖;

(7)研究生联合作业故事片《空窗》获2013年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年度最佳影片”、“最佳剧情片”、“最佳摄影”提名,最终获“最佳摄影奖”;

(8)2015级孙一博主创视频广告《一水一世界》获教育部思政司 、中央网信办举办的第二届 “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公益广告类一等奖;

(9)2015级高得天主创的纪录片《高雄泰克斯》获第四届“青春影像”全国大中学生原创作品大赛大学组一等奖;

(10) 影视艺术系主任刘帆和校友张弛共同创作的剧本《归程》获中国电影文学最高奖2018年“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

(11)本专业师生与校友主创的电影《白云.苍狗》入围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亚洲新人奖”,并获得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十佳”优秀国产影片推介表彰。

近年来本专业策划、主办了大量电影业界和学界大型活动。如第22届、24届、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西南大学分会场活动,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国际微电影盛典评选工作,重庆电影论坛等。同时举办了优秀国产电影校园放映及主创交流会,让《万物生长》《港囧》《山河故人》《少年》《喜欢你》《捍卫者》《昨日青空》《老师.好》等影片及其主创走进校园,走近师生。

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简介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成立于2006年4月29日。学院秉承“开中外视野、立时代精神、办特色教育、育传媒人才”的办学理念,历经15年建设,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3个本科专业,其中,新闻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为重庆市特色专业;有新闻传播学(重庆市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新闻与传播、电影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有艺术美学(电影美学)、新媒体与未来教育2个博士培养方向。全院教职工44人,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8人,教育部第三届戏剧与影视学科类教指委委员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含后备人选)4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人,含弘优青岗1人,7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4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国(境)外留学访学经历。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1项,重庆市一流课程2门,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重庆市重点建设教材3部,重庆市教学成果奖2项,重庆市社会科学成果奖14项,其他各类省部级成果 10 余项。学院与英国罗伯特·戈登大学、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开展本科生培养“2+2”项目和研究生培养“1+1+1”项目。学院本科生国内外升学率保持在30%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建院十五年来,培养各类各级传媒人才逾4000人,许多成长为传媒学界、业界的骨干与精英。学院已成为国内中西部新闻传媒研究与教育的重镇。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简介

(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大文化、大艺术、强专业”为培养思路,重视影视编导创作的全程培养,打造广播影视文编、广播影视电编、广播电视新闻等三个特色培养方向,为广播影视行业、网络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培养影视策划、制作、包装、宣传的“强实践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情况:本专业学生曾获得圣丹斯独立影像节实验短片入围,英国独立短片激励奖,昆汀《姜戈》造势活动优秀奖,第十一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短片组评委会特别奖,首届亚洲国际(温州)青年微电影展48小时极拍大赛最佳导演,第二届中国长三角微电影大赛最佳新人奖,“文成杯”国际极拍大赛最佳剧本、最佳男演员,“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最佳高清剪辑奖,全国纪录片剪辑大赛二等奖,“爱重庆”微电影节优秀奖,大学生广告节大赛一等奖,第四届“青春影像”全国大中学生原创作品大赛二等奖,第十六届生电影节原创电影剧本大赛(微电影单元)二等奖等;毕业生公益短片作品《最好吃的饭》网络点击率超过一亿次,获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短片奖;毕业生即获得商业投资,完成院线电影《杀猪匠》等。

(三)就业及考研情况:本专业毕业生考取(含保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伦敦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读研率为35%以上,大批毕业生就职于湖南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光线传媒等传媒机构,就业率保持95%以上,具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

(四)专业及学术活动:承办第五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年会;承办第六届中国电影史学年会;承办第23届中国电影博士论坛;承办第二届中国电影伦理学学术论坛;承办2018中国影视高峰论坛;承办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重头分论坛;承办 “Looking China”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承办第七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协办“半夏的纪念”大学生作品巡展;主办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研究生论坛;举办《米花之味》《早安公主》等电影的路演活动和学术研讨。

三、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简介

(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以声音塑造形象,以思想传播文明”为专业理念,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优良,人文素质全面,思想品德高尚”的语言传播艺术专门人才,重点培养新闻主播、出境记者、新媒体主播、舞台主持与节目配音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情况:从2003年开办以来,依托西南大学的深厚人文艺术教育资源,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主要为传媒机构、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政府宣传部门、高等院校等,培养从事语言传播与教育工作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曾经获得亚洲小姐总决赛冠军,齐越朗诵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二等奖,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暨第五届大学生主持人选拔大赛总决赛季军,全国大学生优秀实践团队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三)就业及考研情况:本专业毕业生考取、保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和海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读研率达35%。一大批毕业生就职于湖南卫视、安徽卫视、重庆电视台、爱奇艺、中南影业等传媒行业,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具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

(四)专业及学术活动:承办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西南赛区选拔赛;承办温哥华华语电影节中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承办2018年中国新闻史学年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学术年会;承办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拥有重庆市融媒体校企合作教师团队;重庆市新闻采写优秀教学团队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复试一般能过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