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了绘一科技,对其旗下的自由绘有点好奇,这个平台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呢?

  医:精准治疗造福肿瘤患者 智能放疗用上“云”

  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带给患者更好的治疗体验。在第二届进博会瑞典医科达的展台上,一台白色的“大家伙”格外醒目,这是目前最先进的放疗直线加速器——新一代AXESSE智能放疗平台。

  “精准治疗是它的最大亮点,可以在大剂量放疗中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医科达中国区总经理龚安明介绍,智能放疗平台采用业界唯一的红宝石多叶光栅系统,实现了亚毫米治疗精度和毫米级剂量分辨率的放射外科治疗。此外,它还通过云技术整合了放疗大数据智慧方案,实现治疗流程智能管理,提升了20%的治疗效率,缩短了患者诊疗周期。

  “今年7月,这款新产品获得国家药监部门的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许可。刚刚,国家卫健委采购团中就有医院当场签约订购。我们希望新的技术能帮助更多肿瘤患者战胜病魔。”龚安明说。

  除了创新药,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也不可少。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常见的脑血管病。患者一旦中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康复治疗尤为重要。德国医疗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将脑卒中康复服务带到进博会现场,设置VR展台,让观众直观感受“中风”后的身体变化,并推介先进的康复治疗方案。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科与我们合作,邀请德国著名神经康复教授舒乐博来到中国,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康复治疗规划,给患者带来更丰富、有效的康复课程。” 勃林格殷格翰中国非药品业务负责人耕贝克说。(记者 邱超奕)

  食:重约300公斤,漂洋过海来到展区 蓝鳍金枪鱼味道美

  从巴塞罗那机场出发,经迪拜转机飞往广州,抵达上海……11月5日23时左右,一条重约300公斤的蓝鳍金枪鱼完成长途旅行,漂洋过海进入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成为本届进博会上当之无愧的“重量级”展品之一。

  这条金枪鱼由上海水产集团旗下的西班牙阿尔博公司捕捞,11月6日中午举行的“开渔仪式”,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半条鱼是用来试吃的,很快就被一抢而空,我们的师傅根本来不及切。”上海水产集团龙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峰说。

  带着海洋气息的水产品、鲜美多汁的东南亚水果、奶香浓郁的乳制品、肉质紧实的火腿、牛排……作为本届进博会面积最大、参展国别数和企业数最多的展区,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的进口美食不仅征服了人们的味蕾,同时也迎来广阔的市场机遇。

  “中国有非常巨大的消费市场,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讲究品质,我们能够找到更多商机。”非洲芒达公司亚洲区总代表余帅带来猴面包树粉、腰果等马达加斯加的特色农产品,首次亮相进博会,开始芒达公司的中国“首秀”。据工作人员介绍,猴面包树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做面膜、精油,达到紧致肌肤的效果。

  在这个“世界厨房”,亮丽的色彩也让人食欲大增。玛氏公司旗下的m&m’s品牌展示区入口处排起长龙,红色、橙色、黄色、电光绿色、浅蓝色……五颜六色的巧克力豆排成了一道“彩虹”,轻轻推动机器开关,巧克力豆就会像水一样流出来。(记者 林小溪)

  住:房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自动调节 “智能睡眠”享安稳

  如果让你来描绘未来的家,你将如何发挥想象力呢?随记者一起进入进博会科技生活展区吧,带你看看未来家的模样。

  清晨,给自己烘烤一块面包。在SMEG展台,一款复古红的吐司机成了“网红”——从冰箱拿出面包,有解冻、单面加热、双面加热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机身边上的多档位烧烤火力能满足不同人群的软硬度口感需求。“叮”的一声,一块冒着热气的吐司弹出、装盘上桌。展台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饮食需求,产品在设计时加大了卡槽尺寸,哪怕是肉夹馍也能几十秒烤好!”

  午后,来一杯智能烹调的“功夫茶”。“正山小种、水温95摄氏度、注水量200毫升、无需洗茶。”福维克展台上的“智能茶艺机”正在显示茶包的冲泡方案。只需将茶包上的二维码置于茶艺机扫码仪上轻轻一扫,对应的专业冲泡方案就会被激活,并显示在触控屏幕上。

  劳累了一天,该好好享受一个舒适的睡眠了。“请明早6点半叫醒我,晚安。”话音刚落,床头的智能墙壁上便显示出对应时间,与此同时,整个房间灯光缓缓变暗。通过床端的环境传感器,房间内的智能系统把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自动调节到最适合睡眠的环境。在松下展台,这套为现代都市人量身定制的智能睡眠解决方案吸引了不少观众排队体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安稳的深度睡眠。”来自杭州的观众项先生说。(记者

  行:每次加满氢只需3分钟 氢能汽车长续航

  本届进博会汽车馆内,大众、丰田、宝马、本田等全球汽车品牌悉数登场,为观众展示了未来汽车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

  奥迪品牌量产纯电动车型e—tron系列亮相,保时捷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登场,更环保的能源方式成为主流,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样亮相进博会。

  丰田展台上,展示了氢燃料电池车,以及氢能源的制造、储存以及应用场景。续航里程进一步提升的“MIRAI”下一代的氢能源概念车受到不少关注。“期待丰田公司对于未来能源社会的构想,能够赢得更多合作伙伴的关注。”丰田中国市场营销公关部部长牛煜表示。

  在本田展台,参展的车辆首次实现将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系统集中收纳于前发动机舱内,大幅提升了车内空间利用率。这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每次加满氢只需3分钟,加满氢后的续航里程高达750公里。

  智能化也是未来出行的关键词。“超界面”沉浸式数字体验、BMW7系自动驾驶测试车以及智能互联系统等成为宝马汽车展台的亮点。此次宝马展台上的“超界面”沉浸式数字体验,是在中国开发和完成的,根据中国消费者的数字化使用习惯进行研发,展示了未来车内的智能数字化体验。(记者 杜海涛 王 珂)

  美:微电流按摩将有效成分导入肌肤深层 “科技护肤”更水灵

  走进品质生活馆,各类小巧的美容护理仪器和靓丽的装饰品尤其吸睛,独特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在爱德兰丝展位,一款头皮按摩吹风机为许多脱发困扰人士带来福音。“和市面上很多产品理念不同,我们更强调在育成健康头皮的基础上护理秀发。”爱德兰丝(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片出昌史介绍,这款吹风机与夏普共同开发,出风口采用了“窄红光技术”,有助于最大限度激活毛囊,而特殊设计的吹风爪,可以从根部吹干头皮,保持头皮的水油平衡。

  韩国综合健康管理集团巴蒂夫带来的家用光子嫩肤微电流按摩面罩则开启了科技护肤新模式。

  “护肤品和精华涂抹到皮肤表面后,有时会发现效果并没有那么明显。”巴蒂夫海外事业部负责人郭岛延介绍,利用微电流按摩,可以将护肤品中的有效成分更彻底地导入肌肤深层。此外,面罩上还有专用的导电性面膜贴片,其两边的银色图纹在设计时特别考虑到了面部解剖学中皱纹的分布形式,能够帮助改善皮肤弹性。(记者 郁静娴)

在收到Noritake的回信时,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被他的认真与细致吓了一跳。

其实也早在他的作品里感受到了他的认真,虽然只是简单的线条画,但依然被他画笔下的小人给抓走了注意力。无论是潮人们的T恤,独立杂志的插图,还是书籍的封面,Noritake的风格都很清爽——简单的发型,细微的表情,虽然近乎“千人一面”,但却总能从细节之处,发现人物独特的特点。

对Noritake的作品了然于心,但却对作品背后的他却不甚熟悉。在现在这个“每人都能做15分钟名人”的时代,Noritake作品的高曝光率与艺术家的低调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

当然,他也像刻板印象中的日本人一样,有那么一点“酷”。是指他们很重视提高自我的感知力,以一个沉浸与专注的心态来工作,而并不在乎外界的纷扰。比起担心有人模仿他的风格作画,Noritake更希望专注于自己与作品身上,而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模仿他的人那么多,但他的作品却总能从作品的细枝末节中体现出只属于Noritake的风格。

他也是一个擅长沟通的人。在采访中,他数次提到需要和客户做细致的沟通,无论是在确认合作之前,合作之时,甚至是在交付作品之后,只有不断的沟通,才能解决问题。

在阅读Noritake的回信时,他更像是一个生活的记录者。他说:“我只是自然而然地接受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即使“也不会画中充分利用它”,而是更在乎于这种接受与释放的平衡感。

所以,即便在网络上能够搜集到关于Noritake上的一些零碎过往,还是依旧希望Noritake先生能继续保持这种神秘,安静地捕捉生活中的微小感知,并将它们用画笔记录下来。让喜欢他作品的人,也能在他的作品中,体会到平淡的快乐。

“黑白分明是我艺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その世界観を貫く仕組みとして、白黒であることは、ひとつの大きな要素として機能していくようになったと思います。

Q:为什么会坚持用黑白作画?

A:不是我迷恋黑白,只是在我的创作过程中必须要这样做,而这恰好也是我的感觉。近几年来,我专心致志地创作适当的线条和造型。而我以前并没有时间去考虑色彩的问题,我只能通过实践来完成我的作品,所以我也只能让客户和我一起面对只有黑白的局限情况,并专注于线条和形状。另外,我认为我的作品是一个持续性的项目,而非单一的作品,恰巧黑白分明是我艺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Q:为什么只画没有表情的人?是怎么开始这个创作风格的,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A:我画的肖像不是完全没有表情的,而是带有一点感情。一般来说,如果你仔细看我画的插图,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在微笑。我想这就是我在生活中感受到日本人的表达方式,即使看起來毫无表情的日本人,也有些微的面部表情。

当然,我的作品里也有轻微的表情,如笑、哭和生气。我习惯了试图描绘人们最中性的状态。我觉得这是一种可以传达给很多人的表达方式,是很多人都能理解的表达方式。

Q:现在有很多简笔画作品,但你的作品总是很容易被识别出来。你认为自己的作品里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别人模仿不了的呢?

A:很抱歉地说,我对当代插画几乎不感兴趣呢。不过我对艺术和时尚确实有点兴趣。所以我对你描述的简单简笔画不感兴趣,从而也没有想过要比较。

过去有一段时间,我曾经想过有什么是别人无法模仿的,但这样的想法让我觉得很消极。现在我也不去思考这些事情,我不担心别人,我只是很简单地专注于每一项工作。

Q:如果看到非常雷同的作品,会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A:我会觉得奇怪。它们是否雷同取决于观众的解读,除非你问画它的人,否则你无法做出判断。基本上,看到这些作品我的感觉不太好。如果你意识到你在模仿,你应该尽早放弃,并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

“我从来没有缺乏灵感的时候。”

アイデアがない、ということはないですね。

Q:您为明星们制作过演唱会相关周边,这种需要刻画出具体某一个人物的项目您是如何进行的,可以举例说说吗?

A:当我画一幅肖像时,我首先尝试深入了解这个人。我会看很多关于他/她的照片和视频,去观察他们脸上经常有什么样的表情。他们的发型如何变化,这些年他们的表情如何变化等等。我会尽一切可能地了解这个人,对他们产生兴趣,并集中精力去画他们。

当我为一个有很多粉丝的歌手或其他艺术家画肖像时,是因为他们的粉丝喜欢看到他/她。从而,我想创造一个能满足粉丝的形式。

Q:客户提出过改稿的要求吗,您是如何应对的?

A:如果客户要求我重画,我会先问清楚原因。如果我能明白原因,我会立即重新画出来。

但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我们会提出进一步的替代方案,一起寻找方向。在这期间,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团队,一起努力,得出答案。

Q:能不能分享一次印象最深刻的创作经历?

A:我出版了一本叫《WORKS》的书,这本书是对我过去工作的整理和总结。到目前为止,我从来没有真正的回顾过,因为编辑修改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出版这本书是一个回顾的过程,也是一次穿越过去、再次感受到我是如何思考和工作的机会。

Q:一直都是一个人工作吗, 是否有团队?

A:基本上,我独自做插图绘制和设计工作。但我们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我们有国内外的管理人员,有参与活动事物的助理,还有仓库经理。我们在其他国家也有分支机构,我们也有其他公司的人和我们有密切合作,他们帮助我们生产产品。所以,我觉得我是以团队的方式来推进项目。

Q:会有截止日期临近却没有灵感的时候吗?这时会怎么办?

A:我从来没有缺乏灵感的时候。在我听完客户的要求后,再用心思考,一般就能解决问题。而且有时候,一些计划就会顺其自然地落实到位。但如果你遇到了困难,也可能是和对方沟通不畅,你可以抽出时间,好好聊一下,基本上就可以搞定了。

我现在比以前更注意要好好生活。”

ちゃんと生活することを昔よりも気をつけています。

Q:最近有什么新作品计划吗?下次想尝试什么样从未涉足过的项目或类型?

A:我依旧在服装和广告业工作,并且目前没有做任何改变的打算。原本今年我想去海外旅游,但现在进行“海外游”越来越难了,所以我只能取消计划。现在准备静下心来,尽可能慢条斯理地做好眼前的工作。

Q:是否跟大陆的公司或品牌接洽过?印象如何?有没有兴趣来中国做项目呢?

A:有时我们会收到来自中国的工作邀请,有时我们也会收到来自其他国家的邀请。但无论工作邀请来自哪里,重要的是和负责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如果这项工作进行下去会很有趣,双方也一直以礼相待,我就会更加积极乐观地认为合作可以继续进行。

但无论哪里给我工作邀请,我都会努力积极思考,尽力推动工作进行。

Q:职业生涯会感觉到瓶颈吗,觉得可以如何突破?

A:自从我开始工作以来,我还没有经历过任何重大的停滞期。然而,我也有被重大社会灾难打击到的时候。还有,因为身体原因,有时我也无法正常工作。如果你的身心不稳定,你就无法正常地工作,所以我现在比以前要更注意好好生活。

Q:您的作品有种特别的幽默感,在生活里是不是一个幽默的人?怎么看待创作中的幽默感?

A:我喜欢与人交谈。我想在故事中尽量自然地创造出更多的笑声。

小时候,我每天都会给朋友讲笑话,逗他们笑。不过在我成为插画师之后,我并没有把这些笑声变成插画的想法。我想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或被忽略的感觉,然后试着画出来。也许因为它看起来非同一般,所以被解读为幽默,但这不是一种让人发笑的方式。

“我的朋友知道我不会为他们随便画画。”

そういう連絡をしても描かないのを、みんな知っているから。

Q:对创作者来说,观察非常重要,你会怎么在生活中做观察和记录?

A:我最近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尝试深入观察呢,我只是自然而然地接受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也不会在我的画中充分利用它,因为我认为这是一种平衡感。总之,我很安静,也很专注。

Q:您很爱看书,最近在看的书和喜爱的书可以推荐一下吗?

A:我刚刚买了一本《Donald Judd Spaces》。贾德的多个工作室都在里面,他们都很可爱。我想有一天去他的工作场所看看。

Q:为什么喜欢中古物品呢?有特别喜欢收集的门类吗?

A:我现在对中古物品没什么感兴趣了。我以前经常收集旧存钱罐、文具等,但最近对它们的兴趣有所减弱。但偶尔发现一本自己喜欢作者的二手书,就会买下来。

Q:出门必带的物品有哪些?

A:基本上,我不喜欢带包,所以我只带钱包和手机。白天出门的时候,我也会戴上墨镜。

Q:是否是科技产品上瘾人士?平常没有手机或者电脑会手足无措吗?

A:我不得不说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数码产品的人。出门在外没有手机,会感到有点不安。

Q:一般会如何安排自己工作的一天?

A:通常情况下,早晨7点起床吃早饭,12点吃午饭,19点吃晚饭,大概0点睡觉。我感觉除此之外,我都在工作。

Q:生活中有朋友让你帮忙“随便画一画”吗?会怎么回复?

A:我生活中没有这种让我帮忙“随便画一画”的朋友。我的朋友知道我不会为他们随便画画。

Q:如果不当插画师,最想要从事的职业是什么?

A:我想我会开一家书店吧。讲真的,虽然有一大堆事儿要做,但是我如果有一家只有我爱读的书的书店,我会想在那呆一辈子的,能给小孩子们开一家书店也会很有趣。

人民网旧金山9月22日电(马小宁 王如君 罗艾桦)美西时间9月21日,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基因”为主题的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推介会走近进美国硅谷。这是广州作为论坛承办城市举办的全球路演活动第四次来到美国,也是收官之作。当晚,主题为“正在中国逐渐成型的创新革命”的《财富》中国创新晚宴举行。

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政府党组成员、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执委会主任蔡朝林、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参赞杨依杭、《财富》全球论坛常务董事倪德慕出席推介会。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弓鸿午等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推介。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和世界的交往互通,早已非单向度的“西方取经”,“引进来”与“走出去”互动频频,让中西方科技领域进入“创新互鉴”阶段。

“一场规模宏大的创新革命正在中国发生,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中国,我们看到了世界的未来。”《财富》全球论坛执行董事倪德慕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向世界展现中国和广州的创新活力

今年12月,2017《财富》全球论坛将在广州拉开大幕。届时,世界 500 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与中国商界和政界领袖,将围绕“开放与创新:构建全球经济新格局”展开讨论。这将是《财富》全球论坛第五次在中国举行。同时举办的财富国际科技头脑风暴大会,则是首次“落户”美国本土以外。过去 16 年来,财富国际科技头脑风暴大会每年夏季在科罗拉多州阿斯彭举行。倪德慕说,这次国际科技头脑风暴大会将关注正在中国展开的创新革命,包括在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生物技术、金融科技、虚拟现实、汽车工业、共享经济和移动平台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大众创新。

广州是《财富》全球论坛所有承办城市中,第一个进行精细化、精准化全球路演策划和实施的城市,将《财富》全球论坛的筹备年转化为城市形象传播年。此前,广州已在北京、巴黎、香港、纽约、华盛顿、东京、新加坡、台北、芝加哥、慕尼黑、伦敦、上海等12座城市举办了路演。

为迎接硅谷推介会,美国CNBC电视台专业的制作团队提前奔赴广州,拍摄了一段广州60秒城市形象宣传片,从9月20日起至 25日,分别在 CNBC 美国频道、亚洲频道和欧洲频道上的黄金时间段展播,预计全球受众数量将超过4亿人才。

宣传片中,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广州市委常委、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执委会主任蔡朝林向全球推介广州。“他们全程用英语接受采访,用英语讲述,最终呈现效果令人惊喜,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自信和活力的广州,”CNBC国际高级副总裁Max Raven说,他确信,广州将会打造成为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9月21日,在硅谷四季酒店,2017广州《财富》论坛VR宣传片第一次亮相国外,一簇簇水墨花瓣和一幕幕城市景象渐次绽放在观众眼前,拉开了硅谷推介会的帷幕。

蔡朝林在推介会上作主旨演讲。他表示,硅谷是创新、成长和创业的代名词,在广州,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动力。如今,广州已定位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实施“IAB”计划,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289家。

中国正向新兴科技创新者转变

30多年前就常驻中国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资深董事华强森表示,中国正处于创新爆发的阶段,数字化变革掀起巨大的浪潮,以阿里、腾讯、华为等本土企业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先锋,正引领着这个时代的数字化转型。

“我希望大家都能看到中国正在形成的创新生态链,未来许多领域会产生一批成长空间巨大的’独角兽’,中美双方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强合作,双方都有好处,”他说。

时代集团执行副总裁及国际总裁马可宝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而悄然发生着变化的中国,正快速地从“技术模仿者”这一传统形象向新兴科技创新者转变。

“这是一个尚未被世界完全理解的现象,不到中国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时代集团首席内容官、《财富》杂志总裁穆瑞澜在推介活动期间一再强调说,中国正在快速转型为一个在各个前沿领域都有大范围实践应用的自主创新大国。他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科技创新快速崛起的成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成为自主创新大国只是时间问题,这一天正在到来。”

中国,这片创新的热土,也让对世界经济走向格外敏感的全球跨国公司格外青睐。在倪德慕眼里,开放、创新、包容、务实已成为中国城市的鲜明特色。中国企业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创新能力和潜力,对西方科技公司来说是机遇而非挑战。我们希望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国不同的区域,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成为举办《财富》全球论坛次数最多的国家。

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院总裁斯蒂芬?希辛斯基建议美国企业更多关注广州。“广州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广州有很多企业在世界各地投资,”他还建议,广州可以继续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走出海外发展。

美中硅谷协会会长玛丽莲?里布思曾经两次到访广州,她认为,广州和硅谷有相似之处。两者都身处湾区,都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因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她表示,将来会致力于通过美中硅谷协会搭建两地沟通交往的桥梁,为中美两国科技合作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一如既往地看好中国”

推介会现场,一款用于航拍的“鬼影无人机”引起了与会者浓厚兴趣。这款由广州亿航科技公司推出的无人机2015年在全球同步上市,取得良好的市场效应。

参加推介会的美国记者迈克尔?邓恩和中方嘉宾交换微信名片。微信,这一诞生于广州的超级应用,不仅是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更成为“连接一切”的端口,漂洋过海产生世界级影响力。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以封面文章聚焦中国科技行业指出,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创新领域已进入“相互借鉴”阶段。比如,受到微信启发,脸书已尝试把支付、电商服务整合到自身的即时通信应用中。在无人机等领域,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

随着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崛起,硅谷这一以创新、发展、企业家精神著称的美国创新摇篮,也日益把目光投向中国。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党组书记弓鸿午在推介中,着力介绍了广州科技创新情况,“欢迎硅谷的企业、人才、项目、机构、资本来到广州,共建国际化创新平台、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共同举办国际性创新创业大赛,共同孵化培育高科技企业,共同开展科技创业投资。”

美国思科公司技术总监陈卫东介绍了思科正在广州开展的智慧城市项目。这一项目从签订协议到正式启动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陈卫东感慨,如此大的项目,这么短的时间,“中国速度”令人惊叹。“思科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0多年,我们一如既往地看好中国,愿意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中国的数字化、信息化、城镇化贡献力量”。

已经在硅谷建立了研发中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广汽在推介会上引人关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广汽正在筹建底特律研发中心和洛杉矶前瞻设计工作室。这些海外研发中心既是高端人才集聚平台,也是整合前瞻技术的创新平台。通过开放创新实施战略合作正成为广汽对外技术交流的常态。“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企业、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参与到广汽的重大项目建设中来,共同分享创新创业的发展成果,在互利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加利福尼亚州硅谷地区山景市副市长莱尼?西格尔非常期待同中方在科技领域进行深度合作。他表示,加州是美国经济发达、种族众多、文化多样的州。一个多世纪以来,华裔人数越来越多,为加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成功建立在同中国的交往上,我们山景市以及整个旧金山湾区欢迎中国公司前来投资”。

参加推介活动的美国企业都表达了投资中国的意愿。总部位于旧金山的电子签名公司董事局主席凯思?克拉奇激动地告诉记者,30年前,大学毕业的他就相信中国是“未来之国”,“现在,未来就在眼前”,12月,他将携全家前往广州,开始一场“倾听之旅”,了解各方需求,“因为公司正计划大规模投资中国”。

“湾区经济学”描绘合作前景

目前,全球城市之间的竞争已进入城市群竞争时代,而湾区作为城市群中最有竞争力的主体,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广州与旧金山,分别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的龙头城市代表,在世界级湾区里发挥着经济主引擎的作用。弓鸿午用“湾区经济学”这一概念描绘了两地的相似之处。

他表示,广州是一个拥有16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相当于整个旧金山湾区(包括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的2.5倍。在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方面,旧金山湾区集中了超过50所一流大学,广州则坐拥79家高等院校,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

在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气氛下,今年6月,中美合作的超级项目爆发出灿烂的火花,由通用电气(GE)和广州开发区共同投资的生物科技园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破土动工。

当天,广州这片创业的热土,与世界创新的中心硅谷之间擦出了合作的火花。现场,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公司与美中硅谷投资有限公司、广州零壹沃土互联网金融信息公司与硅谷创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

未来,两地的合作任重道远。在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李效良(Hau Lee)眼中,广州与硅谷的合作需要“两个打破”,既要打破地域限制,也要打破行业壁垒。

他解释道,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比如3D打印技术进入汽车行业,就带来新的增长点。“广州和硅谷都是创新热土,当跨行业、跨地域的创新融合在一起,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责编:燕勐、王欲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库签约设计师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