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一道大学物理题!!需要详细过程

大学物理加速度计算过程问题。

在书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球体在某液体中竖直下落,球体的初速度为v0=10j,式中v0的单位为m/s。它在液体中的加速度为a = -1.0vj,式中a的单位为m/s^2。问:经过多长时间后可以认为小球已停止运动。解答是这样的

请问是怎么来的。高数不是很好,谢谢了。


解:在光滑水平面上说明摩擦力为0,则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及力的平衡.

东联建筑技术学硕物理与结构班席位预订中!

本科:南方某高校建筑学

报考:东南大学建筑技术方向(考察数学二、建筑物理与工程结构)

很高兴受到东联的邀请,我将从以下几部分复盘我的备考过程:报考原因-院校选择-各科经验-技术专项-其他经验。

经过5年漫长的建筑设计的学习过程,我发现自己喜欢的不是传统的建筑设计,而是更加客观明确的技术,除了设计课以外的成绩都还不错,所以我没有犹豫很久便选择了技术方向。由于大部分建筑院校培养体系不注重对于数理能力的培养,所以选择考数学与否还需要综合大家的喜好和能力权衡

图表1 作者的大一高数和考研成绩

技术方向一般以数学二+建筑物理为主,具体因学校而异,不考快题这一点对于设计能力偏薄弱的同学十分友好。数学二在网上有着海量成体系的资源,自学也完全没有问题,并且选考数学调剂的选择更多一点。

图表2 b站上海量免费的学习资源

不同学校的专业大纲不同,而且去年每个院校的技术方向普遍做了调整,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为例,砍掉了传热学、建筑学基础等不同组合,仅留下了“数学二+建筑技术综合”,同时建筑技术综合从原来的一本《建筑物理》,增加了一本《工程结构设计原理》。

图表3 2022年招生专业目录(东南大学研招网)

所以大家一定要到目标院校研招网上找最新的资料!不同学校的参考书目也有差异,但基本都围绕《建筑物理》展开,以下列出了部分不考快题的院校供大家参考。

建筑物理/ 构造二选一

图表4 2022年不同院校科目对比(作者整理)

东南大学是不透露历年真题的,因此在复习时我一并做了其他院校的真题作为训练。从难度来说,同济>华工≈东南>天大,东南接近华工的难度。

具体的差异还需要大家可以针对不同学校的题目针对性的训练,由于每个学校的出题风格和考察重点不同,如果能够收集到目标院校真题的话,不建议广泛的做其他学校的试卷。

图表 5收集到的部分真题

公共课包括政治和英语一,公共课其实总分才100分,而数学和专业课总分有150分,在后者下工夫性价比更高,我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在公共课上,公共课保证70左右就行。我的公共课分数并不高,在此并不赘述,大家可以参考其他高分同学的经验。

数学向来有奇偶年的说法,偶数年难,但23考研是奇数年会相对更简单,去年也有大佬数学满分。东南技术的给分普遍偏高差距不大,而数学是能够拉开差距的一门课。

图表6 数学二复习规划(作者自制)

网课:数学二包括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目前主流的网课老师推荐是“基础跟汤家凤,强化跟武忠祥”或者直接跟张宇,线性代数建议跟李永乐老师,具体大家可以先试听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

习题集:我跟的是“汤+武”的组合,在基础阶段做了《1800》,强化阶段做的强化教材配套《严选题》,真题阶段用的是汤家凤的套卷,李永乐分章节真题也买了作为辅助。最后是冲刺阶段,只做了李林四套卷和六套卷。

值得提醒的是,无论是真题还是模拟卷,都是用来查缺补漏的,不要太过于在意分数,把每一道题吃透比盲目刷题更为重要。错题一定要反复看,在重复的过程中会发现以前没有注意过的错误。现在选填题比重增大,希望大家提高计算能力,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出错。

图表7 强化阶段的错题复盘

2021年9月份出大纲以后,增加了一本东南大学出版社的《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东大建筑学院官网随后发了通告只考1-4章,大家一定要多关注官网,以免向我一样多走很多弯路。

图表 8新增大纲说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官网)

《建筑物理》逻辑很清晰,将这本书多熟悉几遍上考场绝对没问题。建筑物理的题型去年改革后变成以简答和论述题为主,更为综合考察大家对于建筑物理方面知识的应用的能力。但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忽视对于选填、计算题和名词解释的训练,及时的巩固知识点。

最迟8月前完成,基础阶段先把书整体过一遍,对于建筑物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目前建筑物理的网课比较少,大家可以去蹭低年级的课,热工学可以看b站上的重庆大学的网课。中国大学mooc上也有东南本校老师讲授的课程。

图表9 建筑物理在线网课

8-9月,强化阶段从目录开始,建立知识框架,整理自己的背诵材料和题库。在这个阶段我整理的是纸质笔记,用活页纸每天抄录一页,第二天早上背诵。根据自己的背诵速度一共整理了37个LIST,按照艾宾浩斯曲线计划背诵内容。

图表10 强化阶段跟网课做的随堂笔记

但随后我发现用纸质笔记的缺陷,就是它并不能即时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因此随后我便用了一周用OneNote整理了一份电子笔记,这个时候还是分章背诵。

图表11 借助OneNote自制的电子笔记

10-11月,每天背1小时笔记,花2小时做一套真题,一个小时整理答案。此时面对真题的论述题可能会无话可说,不过也不需要过于担心,每做一遍真题,对于这道题和这个知识点会有新的理解。这个时候的背诵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进行背诵。比如先背名词解释,再背简答题。

图表12 按照知识点重要性进行检索

12月,再将建筑物理这本书过一遍,用专门的答题纸进行答题,这时需要注重对于答题速度的训练,此时论述题不需要做大量的笔述,口述即可,也不需要对于书上的解释完全一字不落的背诵下来,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背诵。

图表13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建立自己的题库

以22考研结构方面的考察来看,基本上不会脱离本科老师讲授的结构方面的内容,需要了解基本的结构受力,结构选型的原则。大部分内容在本科《建筑力学》《建筑结构选型》等课程涉及过,前四章更偏基础一些,只需要从定性的角度对于不同结构或构件有大致的了解就行。

图表14 b站上东南土木学院老师的网课

技术方面就只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大家可以根据技术方向老师的研究方向找相应的建筑热点:绿色建筑、碳中和等等(肖四今年就押中了两道咱们专业课的论述题大题),所以大家在12月份一定要多多关注技术热点。

图表15 复试时整理的2021年建筑学热点

学校图书馆或考研自习室是极好的复习环境,复习考研的氛围十足,由于不需要考快题,对硬件要求不高。我是自制力不强的人,因此选择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都待在图书馆。

图表16 没有在凡尔赛的意思

计划可以分为长、中和短期。中期就具体到每个阶段每门学科要完成多少量,完成到什么程度。短期是每日具体的时间段安排。但我不会用任务量来评价,而是用我所掌握的知识点来评价每天的学习是否达标。

无论是背单词还是背专业知识,只有量变才会引起质变。最开始是积累语料的过程,随后随着自己对于声光热理解的加深,能够自己分门别类,建立起不同板块之间的联系。

这条是针对答题,对某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时,可以把其拆解为主体、客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是时间上的。

复盘可以是对能否达成计划、计划完成的情况、对于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归纳总结,通过回顾每个周期的学习情况、整理错题等方式,定期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制定更加科学、符合自身情况的计划,并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学习时给自己设置适当的奖励机制,增加对学习的乐趣,劳逸结合。

图表17 每周固定的“电影日”用来放松

东联工作室,专注东南建院!

2022年东联战绩如下(文末附红榜)

目前已统计到的东联学员:

东联学员包揽 东大建筑 学硕前五、专硕第二第三、快题第一等多项荣誉!

东联学员 包揽 东大景观学硕前三、专硕第一第二、快题第一等多项荣誉!

东联学员 包揽 东大规划专硕前七、学硕第三、快题第一等多项荣誉!

390分以上共计55(建筑35、 景观3、规划17)

380分以上共计81人(建51、 景观6、规划24

370分以上共计112人( 建筑72、景观12、规划28

360分以上共计136(建筑84、景观21、规划31)

350分以上共计176(建筑100、景观35、规划41)

另有超 139 人保送各大高校, 其中超 7成 保送东南大学! (点击该链接查看2021年2022级东联学员保研战绩)

1.以上仅统计东南大学分数;

2.以上数据为累进算法;欢迎加入专注东联大家庭~

2022年东联梦之子-东大建筑考研交流群

20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物理例题讲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