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精华学校没?针对哪些学生招生嘛?

  2009年,被北大清华确定为具有自主招生选拔资格的北京学生共有326人,比2008年少31人,其中北大177人,清华149人。加上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等,在前得到北大清华考察并认可的同学有400多人,占两校在京招生人数的一半以上。从这点看,对自主招生加以关注,对其数据作些统计分析还是有意义的。

  与2008年相比,今年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在自主招生方面的人数优势明显下降,人大附中少了10人,北京四中少了7人。反过来说,也就是更多中学的学生得到了北大清华的青睐。清北在京自主招生总人数比去年减少一成,而学生来源于32所中学(机构),比去年增加了11所。与保送生分布面扩大的结果一样,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更均匀了也。

  北大2009在京自主招生的177名同学,来自29所学校(或培训机构),分布面很广,也许跟北大文科自主招生数额较多有关吧。清华2009在京自主招生的149名同学,来自22个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的大门向复读生们敞开着,今年自主招生又向13名北京复读生伸出了橄榄球(借用韩语),其中11名来自人大附中培训中心,2名来自北京精华学校。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大门还是向复读生们紧闭着。

  还有老生常谈的是:清华附中学生爱清华,北大附中学生爱北大;北京大学爱北大附中,清华大学爱清华附中。不过,也不是铁板一块。北清自主招生的名单中,各自也有对方附中的。我有篇博文说北大用不着到清华附中去做招生咨询,很快就招致清华附中家长的反驳,她说得很对!

  从北大清华自主招生的名单,也可以看出各所中学培养优秀学生的能力,或者说学校的实力。有人会说,名校招的都是好学生,好学生不来我们这儿,我们有什么办法。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好学生过去来你们那儿,现在不来你们那儿,为什么呢?反观北师大二附中,过去是西城区铁杆老四,但这些年越办越好,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2006年开始,师大二附中的中考分数线超越了八中。该校被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今年已经升至北京市第三位了。

  看看东城区的老对手北京二中和北京五中,五中生源一直被二中压住一头,但五中对学生的加工能力似乎更强一些,生源也越来越好。我一朋友的女儿在五中读初中,他说,高中就上五中了。

  怨天尤人,于事无补。努力干好自己的事,还是可以增强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的。

  2009年北京市具备北大、清华本科自主招生录取资格人员名单

  所在中学      清北自主招生总人数     北大  清华

  人大附中         58          32   26

  北京四中         46          27   19

  北师大实验中学      29          9    20

  十一学校         12          4    8


本周六起北京10万多名高考生填报志愿,今天邀请北大、北航、人大三高校招生负责人为您支招。

高考填报志愿须注意四大原则

二、重点本科选学校一般本科选专业

本周六,北京市10万多名高考生就要填报高考志愿了。报哪个学校、选什么专业再一次成为家长和考生的“核心话题”。今天特别邀请北大、北航、人大三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以及北京精华学校的教育总监、原西城教研中心主任尹宗禹给考生和家长提出建议。

从4位专家的建议,我们看出考生填报志愿有四大原则,即填报要参考成绩排名,尤其要看拟报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重点大学选择学校,一般本科选择专业;专业“冷与热”辨证看待;填报志愿要拉开梯度。

▲原则一 填报参考排名

学生要以模拟考试成绩排名和高三一贯的学习成绩排名作为参考依据报考理想院校。

每次考试的分数都是相对的,由出题难易程度决定,但排名顺序一般是绝对的,参考中学以往考取某大学的人数和达到该大学录取分数的人数,其中达到某大学录取分数人数的多少更具有参考价值,越是在这个数目之上,实现理想的保险越大。

当然,一模的成绩占参考的系数更大一些。

报考志愿参考的成绩排名包括中学的排名和区县的排名。

考生最好能统计一下所在中学近三年达到拟报高校录取线人数的多少判断自己的位置。

考生一模考试后在所在区县的排名,在所在区县考试中心可以查到。各高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和人数在高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网站上可以查到。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衡量个人实力时有两个数据:一个是个人模拟考试分数和区县所建议重点线的分差,另一个是在本区县的排名。

这两个数据对个人定位、选择哪类档次的高校,甚至具体到哪一所高校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考生和家长要注意:在参考拟报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时,不能仅参考其前一年的录取分数线来做决定,而是要综合分析该校前三年的录取分数线来做决定,以避免个别年份因断档等因素带来的不准确性。

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参考拟报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分析该校在不同分数段录取学生的情况。

一般地,只要自己的模拟考试分数与重点线之间的分差能够超过该校前几年的录取平均分与重点线之间的分差,不仅被录取没有问题,而且专业基本能够得到保证。

现在很多网站和书刊列出了各种各样的大学分数线算法,不可否认,部分算法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但如上所述,高考填志愿具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时候算得太明白反而会出现问题。

▲原则二 选院校还是选专业

如果你的成绩能选择比较理想的大学,尽量以选择大学为主,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学生可以接受更多方面的知识和培养;如果你的成绩达不到理想大学的录取线,选择其他比较理想的大学,应以选择专业为主,选择感兴趣的和大学优势的学科。

很多考生在实际填报志愿的过程中都会碰到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问题,对此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意见是区别对待。对重点大学,更多地考虑“选学校”,而对一般本科及专科层次的学校,则应更多地考虑“选专业”。

当然,“要重学校但不要唯学校”,不提倡某些考生“非哪一所大学不上”的态度,也不提倡某些考生因对被录取学校不满意而选择“高分复读”;要“重专业但不要唯专业”,尤其是对那些分数在各个批次边沿上的同学,还是应该以“有学上”为出发点。

北京生源的考生不愿意离开北京到外地读大学,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实大可不必。

▲原则三 冷热专业辩证看待

在咨询中,经常会有考生和家长问:“你们学校最热门的专业是什么、最好的专业是什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总是难以回答。

首先,专业的“冷与热”、“好与差”因人而异。我觉得,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风,家长也不要越俎代庖。

其次,专业的“冷与热”、“好与差”因时而异。入学时是“热门专业”,几年后毕业时有可能变成“冷门专业”。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要立足长远。

再次,专业志愿的选择不等于未来的职业选择。

此外,不同学校之间的强势学科和优势学科不同,“冷与热”不好一概而论。在选定学校后,可以多考虑一下该校的优势学科。

冷专业不表示科研水平低

所谓的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在录取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录取分数和报考人数多少的区别上,并不表示某个冷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低或者未来的社会重要性低。

▲原则四 填报志愿拉开梯度

在高考录取分专业时,高校一般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分数优先,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依次填报,不用考虑专业梯度的问题;另外一种是专业级差,这种情况下考生填报专业志愿就需要有一定的梯度,比如第一个专业志愿应该是自己最喜欢也是实力可以达到的,第二个应该选择录取分数稍低一些的专业,依此类推,后面的几个则应选择保底专业。

各批次不能“随便一填”

不同分数段的考生要认真对待你最可能上的几个批次的志愿,要认真理解各批次的含义和录取过程。如很多高分考生本来是要上北大、清华和人大这样的名牌大学,但由于听说“提前志愿不能空”的说法,就把提前志愿随便一填,结果被提前批次的学校录取,后悔莫及。考生填志愿时一定要记住,志愿表上的任何一个符号都不能“随便一填”。

高考填报志愿一定要从考生的实力出发并留有余地,这是高考填报志愿的一项重要原则。

如果没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生源好的第二志愿高校录取机会就很少了。

专业的分数也要拉开档次,高考志愿每一批次原则上报三个学校,每个学校填报五个专业,如果专业填报不能拉开档次,虽然进入了调档线,也可能不被录取。

1.大多数重点大学在录取时都会优先考虑录取第一志愿,所以对心仪的重点大学,尽量第一志愿填报。

2.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一栏,应尽量填写服从。

3.对于各类加分,几乎所有的高校在提档和录取时都会根据北京市考试院的政策给予认可,但在具体分专业时,有的学校仍然会按照加分后的分数来分专业,有的学校则会按照实际考分来分专业。对这方面的规定,考生可以参考各个高校的招生章程。

4.高校出台的优惠政策对考生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建议考生要尽量多地了解高校出台的一系列招生优惠政策,以利于自己最大可能地被理想大学录取。

近日,北大等名校招办负责人走进北京精华学校复读班,为复读生填报志愿支招。北大等名校招办负责人均表示录取时,不会歧视复读生,欢迎高分复读生报考。

“有加分的应届生很多都报考名校,会不会影响我们往届生的录取?”就复读生们关心的高考志愿选择报考的问题,北大招生办主任刘明利表示,北大招生录取不会人为划分复读生和应届生。

据高考报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往届生有17255人,占报名总数的15.7%,比去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刘明利介绍,近年来,北大每年录取的新生中,复读生比例约为10%。

今年北京市填报志愿日程及方式

日程:5月12日—17日填报提前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艺术类高职志愿。

7月31日—8月2日填报专科、高职志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招生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