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在关联学校大量安排学生去上班的公司,建议长期做吗?

2016年山东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为大家搜集了2016年山东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对比自己的平时的作文,评估一下自己的水平。

英语作文相对来说比较程序化,有很多固定的写法和句型,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背一些优秀作文当中的句子,考试也可以用上。

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可以参考这份2016年山东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学习一些范文当中的亮点。

查看更多优秀作文,点击》》

2016年山东高考英语作文预测如下

  某中学生英文报近期开辟专栏,讨论学习习惯问题,请你结合自身学习实际,按一下提示,用英文为该专栏写一篇稿件。

  1. 说明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2. 介绍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并提出养成该习惯的建议;

  3. 描述自己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某个问题并给出改进措施

  1. 词数120左右,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文中不得透露个人姓名和学校名称

  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发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英语学习有别与其他学科,一门语言需要的是长期坚持不懈的综合训练,而非短时间的突击复习和背诵可以达到。而在现有的英语教育体系下。很多学生并未将英语看作一项将受益终生的工具,而是简单,机械地学习语法,背诵单词,这样,受部分教师教学理念上与现在英语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交际能力培养方针的缺位,学生学习英语毫无兴趣。又加之无正确英语学习习惯的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效果仅停留在初级英语水平,很难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自由运用,既不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又不能很好的理解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文化的特点。

  如何能让学生理解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尽可能发掘他们的语言应用潜能是每个英语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一方面与教学者的教学方式有着极大的关联,另一方面与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

  大胆开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找到象母语一样运用英语的感觉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的学习,尤其是在汉语的重重包围之中且与英语截然不同的语境中进行的外语学习。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勤讲、多练和常用,包括课内、课外两种环境。因此.如何让学生大胆开口、多讲、常用应当引起每位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说话机会,让他们在各种情景中跟教师学说、跟录音演唱、与教师、同学互讲;还应做到大声、清楚、流畅。教师要适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还应该特别关爱性格内向、胆小怕羞的学生,鼓励、采用多种丰富的教学形式,如角色扮演,英语短剧,英语歌曲,英语故事等,引导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到开口说英语、讲英语、唱英语、演英语。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创造环境和抓住机会去练习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熟练程度,语言一定程度就想工具,越磨越光,越练越流畅。学生可以积极参加社区或一些学校组织的英语角,也可以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多与外国人交流,多积累英语交流的感觉。及时消化学习的生词,短语及句型。广泛阅读各类英语文章.扩大语言的延伸面。提升语言运用的水平

  就现有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安排而言,采用的英语教材几乎是按单元排列,一般教师都才采取一周完成一个单元教学任务的方式,而一个单元的阅读量和知识吸人量都远达不到学生语言训练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除了完成课堂上的任务,更多的要主动的选择一些难度合适,涉及话题丰富的文章进行浏览性阅读,加深对很多已学词汇和句型的理解记忆,并同时能更多积累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和词汇,引导学生在特定文章背景下去理解和掌握词汇的运用方式,比单纯的抄写记忆单词更有效。由于英文和中文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两者在表达方式,潜词造句上也是各有特征,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原文阅读,才能通过具体文化背景的渗透,真正了解英文的规则和运用方式。比如,中文“书”和“预定”是两个独立的,完全没有联系的单词,而在英文中,“BOOK'’就兼有两种意思,如果不是在特定的内容引导下,学生很难理解,也更难正确运用,但如果给予一定的文章背景,学生就能在一定故事内容和句子意思的参照下,发现其独特性。

  准确模仿,多听,多说。模仿标准的英语表达方式是学习英语的关键

  要想练就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不仅要多练,而且要善于模仿。有的学生平时很喜欢开口,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也非常积极。但就是发音不标准,及用英语表达出的语言感觉很别留,有的学生也意识到多练多说的重要性,他们会和几个同学在课间和课余时间练习英语交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鼓励的举动,勤练,勤讲,勤学是语言熟练的必要条件。但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网络语言,自身语音启蒙等,很多学生表达的英语很“中文”化,很多发音都不标准,语言感觉也不纯正,还有的是“自创”语言,以中文表达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表达英文,这是都应该被及时“叫停”,如果长期如此j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不是向高处发展,不会越来越流利和纯正,而是“四不象”,甚至不能被别人理解,这样就严重歪曲了学习英语的初衷。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听,听一些发音标准,表达纯正的听力材料。如BBC,CNN等国际新闻广播,同时在听是一定要学会主动去模仿,听听别人标准的是如何表达的,找出自己表达上的瑕疵,并加以改正,这样长期坚持模仿,就可以增强语感,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提升表达的本土化和自如性。而对于现在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观看英美电影和SOAP OPERA来练习英语的方式,教师应该选择发音标准,方言较轻的片段,否则学生模仿后的语音效果就会出现偏失。

  勤于积累。并善于在生活中创造机会去实践英语运用方式和规范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英语正源源不断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就目前的新形势、新环境而言,人们时下的英语知识技能显得不足。同时,学校英语课时的设置仍满足不了飞速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对人们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多方面地积累和汲取英语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英语报刊读物,收听收看相关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学到一点程度相当的课外知识,包括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礼仪、历史,以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意识;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英语。走遍美国,空中英语,国家地理等都是学生积累英美文化背景,了解风俗,习惯,扩展知识涉及面的较好来源。一些俚语表达,特殊场景的表达方式也需要学生能在具体的语景中去慢慢体会。同时要学生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去发现各种英语的不同用法,并加以辨别。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写工作计划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加强队组织建设

  健全中队、小队组织,强化小队组织机能。小队就像是筑成万里长城的长砖,是少先队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且小队活动方便、灵活,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小,所以要搞好队的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小队的工作,调动小队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发小队活动的广阔天地。

  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时间,以中队为单位进行各种队活动,以有主题的安全学习、读书、主题讨论类活动和创新实践类活动为主,活动要主题明确、有针对性,要面向全体队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主人翁意识,号召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带动家人、邻居,为如建设合谐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二、继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教育活动。

  本学期我们将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利用读书时间让学生阅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通过学生搜集信息、自悟、自学、讲解、讨论的形式,以学生们自觉、自醒为主,激发学生对中华悠久历史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敬爱,从中油然而生一种效仿古人的迫切要求,来达到教育目的。

  同时继续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并通过红旗评比活动来督促、检查学生们的执行结果。

  三、做好德育差生的转化工作。

  三、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分水岭,学习上如此,在品质形成、道德规范的形成上亦是如此。所以在这个学期对德育差生的教育上我一点要做到“真心、耐心、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关心和爱护。遇事要认真了解,耐心说服教育,随时跟踪研究,最大限度的改变德育差生,用队组织的大家庭温暖他,用爱心去感化他。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美德;扎实推进我区“品质课堂,卓越学校,现代教育”三大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学校“让生命焕发光彩”办学思想。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学生的道德形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切入点,用绚丽多彩的校园文化塑造学生的心灵。

  学校德育工作已经常规化、常态化,应更注重提升学校的德育管理质量、德育队伍整体水平,培养具有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华小学子。因此,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题是:从细节入手抓常规,从规范入手抓管理,从研究入手促队伍,从活动入手促学生。

  根据德育工作主题定位,我们围绕“整洁、规范、研究、活动”四个中心词,提出以下重点工作目标:

  (一)从细节入手,教室管理班班整洁。

  (二)从规范入手,社团管理提升质量。

  (三)从研究入手,制定完善班级(班主任)考核制度,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

  (四)从活动入手,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小公民。

  力争区德育先进集体称号。

  人,是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制度,是实现规范管理的前提保障。为确保上述工作目标的达成,我们提出以下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在现有28名班主任中,由于存在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不同,班主任本身风格性格的不同,允许班级管理百花齐放,但必须统一到教室整洁、学生规范上来。谢江

“他们是隐藏在北京大学食堂工作台后的脸庞;他们是屈居于八人间宿舍中的黑影。他们是一个很难被北大师生注意到的群体,熟悉却又无比陌生。他们是北大工人。”

12月15日,关注工人问题的北京大学学生社团马克思主义学会微信自媒体上发布《北大后勤工人调研报告》,报告称61名北大学子访谈了100名北大后勤工人,结果发现北大36%的后勤工人根本没有劳动合同;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一些保安无社保;工人们存在严重超时加班,工资仅2300元/月;绝大部分工人只能住地下室,很少有肉吃等等。

这份报告刊发在一篇名为《他们|北大后勤工人调研报告——被忽略的群体》微信文章上。报告发出后,很快就引发了北大学子、后勤工人们的讨论,12小时内阅读量突破3万,打赏人数近600人,并且数量还在增加。

一些曾在北大工作的保安、正式工在调查报告下留言表示,对报告很有共鸣,北大打工者的情况是社会打工者遭遇的冰山一角等。

12月15日傍晚,无界新闻(微信ID:wujienews)记者多次拨打北京大学相关宣传负责人的电话,截止发稿,尚未得到北大的官方回复。

61名北大学生的调研和呼吁

今年9月22日来,北大校园内建筑工人讨薪的话题引发北大学子大讨论后,北大马克思主义学会成立调研小组,着手调研北大校园工人。

2015年11月23日—12月5日期间,来自北大社会学系、中文系、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19个专业院系的61名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分成四个小组对学校几个重点后勤部门的工友进行了探访。报告称,访谈约100名工友,基本覆盖所有基层岗位。

在相关教授帮助下,调研小组形成了调研报告后发布在自媒体上,引发关注。包括北大法学院教授等在内的一些北大内部职工在微博上转发了这份调研。

在报告中,调研团队称希望通过此次调研真正接触身边工友,详细了解并向师生们展现后勤工友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将被标签化了的“工人”还原为全面的、活生生的人,探求校园不和谐劳工问题的根源并尝试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拉近学生与工人之间的距离,思考工人命运和我们之间的现实关联性,体谅工人的辛苦,尊重劳动的价值,努力为工人处境的改善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报告在最后呼吁,各后勤主管部门在为北大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的同时,切实敦促相关单位落实法律法规,及时发现并且改正在用人制度上存在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保障工人合法权益,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境遇,也为兄弟高校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

“如果您是北大的一员,请用实际行动去为身边的工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在晚上走进宿舍陪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真实的心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回不去农村,留不下城市”

我们家早就不种地了,粮食现在卖不上价,只好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租给种粮大户。他们有的包了上百亩地,有大型机械,能赚到钱。

——一位食堂的保洁阿姨

此次调研访谈到的工友大都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很多有长年的打工经历,生活的重压迫使他们背井离乡,异地谋生。

“我们家早就不种地了,粮食现在卖不上价,只好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租给种粮大户。他们有的包了上百亩地,有大型机械,能赚到钱。”一位食堂的保洁阿姨对调研团队说。

调研团队认为,这些工友身份已从农民转变为工人身份,已经回不去农村了。

针对年轻工友这一特殊群体,调研团队倾听了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迷茫”是很多受访保安的第一反应。关于未来的打算,53%的保安选择回家乡创业,37%希望将来能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工作并定居下来,10%表示没想好或打算回家乡务农。

保安的流动性非常高。很多保安是为了利用北大的学习资源才过来上班,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工人不被允许进入图书馆,除非有教师的担保和证明。

中年工友多将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他们注重儿女教育的意识出乎意料。然而,调研团队也发出了疑问——在不完整的关爱与落后的教育资源中成长起来的留守儿童,真能有朝一日如工友们所想“和你们一样,来到北大读书?”

“这种从小被灌输在每个人心中的‘要成为人上人’的人生目标,成了许多工人艰辛生活中的虚无寄托,其实他们的孩子最终很有可能和父辈们一样,一次次地踏上打工的漫途,又一次次地被拒在城市之外,四处飘摇。”调研报告中写道。

附:北大后勤五大问题概述

调研报告分别对“合法权益被侵害”“恶劣的食宿条件”“乏味的地下室生活”“单调紧张的人际关系”“建筑工人之殇”等进行了论述,无界新闻做了部分概要整理。

问题1:有北大后勤工人10年无劳动合同

36%北大后勤工友未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调研组统计,36%的北大后勤工友在入职以来,单位根本就没和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如北大学子用餐的艺园二层的多数工友)。超过6成北大后勤工人未签合同或者未持有合同。

一位曾在某后勤部门工作了10多年的老员工告诉调研学生,单位从来没有和她签过一次合同。北大食堂有工人坦言:劳动合同都不签,压根就是把工人当成北大的外人。“只是把我们当成干活的。”

“(北大食堂)农园一层和勺园一层的部分女工友,即便签过劳动合同,只是和单位主管约定了大致的工资,签完字合同马上就被主管收走了,”调研报告写道,这种情况在北大学子走访的签了合同的后勤工友中占比超过70%。

《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北大的后勤工友分为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工两种。正式工签有正式的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工则是由劳务中介公司招工。正式工工资相对高些。

按照《劳动合同法》新规:劳务派遣工必须跟正式工同工同酬,同时只能在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临时岗位使用。国家人社部要求,在2016年3月前,劳务派遣工比例必须降到10%以内,距离国家强制要求仅有3月,北大食堂部门劳务派遣工的比例高达43%。

问题2:购买社保的后勤工友比例低于40%

有句话叫‘胳膊拧不过大腿’,你出身农村我又不是不知道,公司的力量比你不知道强多少倍,不信就去告啊,没用的,劝你还是省省吧。

调研报告称,北大校园工人中,单位为其购买社保的后勤工友比例低于40%,而全额购买的则不到10%。北大食堂农园、勺园二层、面食部和松林餐厅的很多工友都没有缴纳社保,有工友反映,后三者实际上是被学校承包给同一个私人老板了。

“社保缺失的另一个重灾区是保安队。”调研小组发现,承担北大校本部安全保卫任务的是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文安分公司第一大队下辖的几个分队。文安公司没有为在北大工作年限在2年以下的任何1名保安缴纳过社会保险。

一名曾经在保安队工作过的保安,到海淀区人社局的官网查询他的社保缴费记录,结果显示为空。他在离职后到保安队找某位负责人讨要一个说法,却得到却得到以下回应:“有句话叫‘胳膊拧不过大腿’,你出身农村我又不是不知道,公司的力量比你不知道强多少倍,不信就去告啊,没用的,劝你还是省省吧。”

媒体报道北大保安成学霸的事迹后,一些人利用北大的学习资源而到北大当保安,但是事实是:工人不被允许进入图书馆,除非有教师的担保和证明。

保安们向调研小组反映管理混乱:保安队部分领导经常纵容一些黑导游、黑车拉客随意进出北大校园,被扣下来的车,也被有些领导私下放进北大。种种不如意让北大保安非常不稳定,流动性非常高。一名保安说过:“经常是刚和一哥们认熟,结果他就辞职了。”

调研显示,北大53%的保安未来选择回乡创业,37%希望将来能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工作并定居下来,10%表示没想好或打算回家乡务农。

问题3:工人收入低、超时加班现象普遍

正常工作时间为8小时,调研发现北大食堂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每天工作至少9小时:3成工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47%的工人工作时间在8-11小时。而北大的部分食堂(如面食部、松林餐厅和艺园小白房)和一些特殊工种(如动力系统的白班岗)的工作时间可达12-14个小时,属于严重超时加班。

“北大后勤工人加班现象普遍存在。”调研组发现,北大一半左右在食堂工作的工友每周只能休息半天,即上午和中午上班,从下午两点左右开始休息,每周累计四个这样的半天折算成两个全天休息日。

工人工资不高,北大农园二层某窗口工作的A阿姨为例,她每天工作11小时,每周休息1天,单位没有给其缴纳社保情况下,只能拿到2900元左右/月。北大农园一层、勺园等食堂的很多阿姨仅2300元左右/月。不少工人连工资条都没见过。

收入低,调研报告称,北大绝大部分后勤工人住学校地下室,早饭大都是是馒头加咸菜,而其他两顿饭经常吃清汤面和炒蔬菜,肉食很少见,反正是“什么便宜吃什么”,一天饭钱六七块。

“这不是发生在北大的个案,而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北大学子调研组呼吁改变这种情况:北大各后勤主管部门在为北大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的同时,切实敦促相关单位落实法律法规,及时发现并且改正在用人制度上存在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保障工人合法权益,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境遇。

同时,15日自媒体上有超500多人对报告的打赏,调研组表示将拿出这些钱用在工友后续服务活动上。

问题4:单调紧张的人际关系

很少有学生正眼看我们,这也是这个职业决定了的。——一名保洁工友

调研团队发现,很多工友不知道自己是和餐饮中心还是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的劳动关系,有的阿姨甚至不知道他们的主管是谁。在很多部门,上级对待下级的态度恶劣,管理也非常苛刻,有位工友反映,“经理看谁不顺眼就骂人,还经常以罚款相威胁。”

几名保安曾向调研团队调侃公司弄的企业文化宣传,比如“公司是员工的衣食父母”之类,他们称之为“鬼话”。在保安队偶尔会发生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冲突,多数由工资和社保问题引发。调研团队分批走访过5个保安宿舍,发现每个宿舍的工友之间并没有多少交流,经常看到的是画面是每个人都在低头玩手机,有室友下班进来后也不会打招呼。

在工友与学生之中,也存在着一些冲突。比如,有位食堂员工就提到自己曾经上错了一道菜,结果被当事学生曝光到BBS上,并且说了很多言辞激烈的话,结果那个月的工资就全被扣掉了。有一位负责四教某层保洁的工友讲起了自己的辛酸事,“很少有学生正眼看我们,这也是这个职业决定了的。”晚上教学楼熄灯的时候会遇到学生上自习,“每次催他们让下,都挺不好意思的……还有一次不知道怎么回事得罪了学生,结果被举报了,说我不好好干活,被主管领导批评了一顿。”

问题5:建筑工人追讨工资难,基本权益严重缺失

由于建筑工地在劳动模式上同食堂等后勤部门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调研团队把在建筑工地发现的主要问题这块单独列出来。

调研团队了解到,通常是一个地方的人依靠乡缘关系组成一个包工队,由包工头带领,集体到工地工作。当然,实际上包工头只是建筑业中所盛行的分包劳动体制的一环,这成为建筑行业欠薪事件频发的直接原因——包工头承担着经其手直接向建筑工人发工资的责任,工人一旦拿不到工资就会去找包工头,然而,包工头本身也常常成为被拖欠工程款的对象。

据一名包工头讲述,考虑到建筑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长时间和低保障,普通工人五六千的工资其实并不很多。平时工人们则在包工头那里领取一点微薄的生活费以度日,只有在年底结算时才能够拿到自己这一年来的血汗钱。

报告中写道,建筑行业是缺乏合同和社会保障的重灾区,北大的工地也难以幸免。在调研团队接触到工人和包工头里,只有包工头会与建筑商或者劳务公司签署用工协议,工人们出于老乡的关系仅与包工头有过口头协议。没有一位工人签署过劳动合同,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自然是无从谈起。“这巨大的法律风险便成为了建筑工人基本权益严重缺失和日后追讨工资难的症结。”

访谈中,一位工人称,所在的包工队里的工人没有签合同,老板欠了他们一百多万就跑路了。工人们告到北京市政府,“牌子举过,横幅拉过”,但最后仍然因为缺乏劳动合同等必要的法律证据而不了了之。

相关资料显示,类似的欠薪事件在建筑行业里几乎成了老大难的顽症。另一位工人向调研团队展示了他身上的伤疤,那是一次工伤事件留下的痕迹,受伤过后,他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工伤赔偿或补助,甚至连受伤期间的工资也被克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安排学生去工厂上班可以告他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