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小学08-11初中11-16 五年高职,这样算学历断层吗?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18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

  自有幸能够加入学生会,我们一直都参加了很多的活动,事无巨细都需要我们认真核查,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此期间我们知道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学生会干事所必备的才干很多,而我们一直在学习摸索着。当然,学长们的指导和自己的领悟往往成效还不是那么好,考虑到这一点学校组织了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干部骨干培训,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更好得成为优秀和拔尖的青年学生干部。

  盛逢祖国华诞x周年,南昌航空大学秉承“知行合一日新自强”的校训,始终致力于各类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11月5日晚19点整,“航大英才”第一讲于逸夫楼举行。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消散,本次讲座正式开始了。首先由黄柯教授对在场学生发表了重要讲话,教导学生干部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立志向付行动;

  2、胸怀宽广,海纳百川;

  3、培养挑战精神,学会自我加压。

  虽然黄柯教授讲话的时间不长,但对于我们这些刚进入大学目标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可为是一剂良药。以一个一个的目标来充实我们的生活,并将他们付诸行动,对我们的生活充满激情。以博大的胸怀来看到周围的人与物,成为睿智而友好的人。还有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挑战精神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在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它当做一个挑战,自我加压激发无限潜能,这将让我们受益终身。

  而后,罗来松教授以“人际关系与工作效果”为核心进行了“航大英才”学生骨干培训第一讲。罗来松教授列出校工作格局让学生熟悉学校组织流程,然后重点了学生干部应如何处理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对上级工作关系要服从,准确审计上级指示,认真理解上级意图;对同级工作关系要协作,把工作任务和集体利益挂钩;对下级的工作关系是指导,准确下达工作任务,适当提出工作方法的建议。对上级人际关系要尊重,承认领导工作地位;对同级的人际关系是谦和;对下级的人际关系是关心。

  罗教授强调学生干部要对自己准确定位,及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学习工作要有计划性,善于依靠组织的力量。最后,罗教授用两句名言总结了自己的讲话: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这些内容我们只是有所认识但经过罗来松教授的系统讲解我更加清楚在一个组织中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重要才能做到最好最高效。

  紧接着我盼望着的第二期培训开始了,敬爱的张家秀老师围绕着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主题展开,从学习、奋斗、写作、演讲、市场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做了解答。他首先教导同学们要学习唯物辩证法,做事要有计划,分清主次。然后张老师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指出要擅于总结自己在遇到挫折时做到“事败心不败”,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心不败则不败的道理。

  针对当前的一些情况,张老师指出了写作与演讲的重要性,通过郑板桥的例子突出了语言的艺术,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叙述了写作与演讲的技巧。这些必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张老师以希望同学们坚忍不拔,立志成才的祝福语结束了自己的演讲。令我感动的是张老师在演讲过程中一直站立的叙述,语气慷慨激昂,博得我们所有同学如潮的掌声。

  在这两次短暂的培训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宝贵机会,也希望在今后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2

  参加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理论培训,感受颇多。就拿穿正装这件小事来说,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有人说,这是形式主义。有人说,这是吹毛求疵,不就是上课嘛,为什么要求这么多。轻松随意舒适即可。但是,我们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小事。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的道德操守,专业水准,亦或是一个人的人生都和这种小事有着莫大的联系。

  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更是你对这次培训的重视和尊重,对主讲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作为一名大学生骨干,并不是要求你去做轰天动地的大事,我们真正要做的,要考虑的,要协调的反而是难以计数的细小的琐事。

  这种小细节的处理体现在大学生骨干培训的方方面。通过主讲人的充分准备中都可以体会到认真、严谨的重要性。下面我分别谈一下我对这些理论课程的心得体会。

  记得,第一次讲课是马晓雄老师主讲的关于学生干部个人领导力自我提升建议。我对于马老师的总体印象就是:幽默风趣、认真严谨、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整个讲课过程中,马老师的幽默风趣和独到的见解扫除了以往听课过程中的沉闷乏味枯燥的气氛。不时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关于学生干部个人领导力自我提升的建议,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学习问题。做学生颁布在于追求大学教育附加值(知识积累、学习成绩、个人领导力提升、应变训练和失败尝试同样重要。学生、学校、教育。课本与教材。这并不是否定知识积累,而是倡导在积累知识基础上超越知识、蔑视概念、挑战权威。要时刻记住世界是客观的,书本知识是主观的。

  同时,关于领导的诠释,也让我们眼前一亮。其实,有很多人抱有错误的看法,认为学生骨干是凌驾于学识之上的,当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对同学颐指气使。殊不知,并不存在一个凌驾的问题,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是平等的饿,学生干部是为学生服务的。就像马老师说的个人领导力不是上级赋予权力,而是下属愿意把自己的部分权力交给你支配的自觉行为和内在愿望。

  闫文浩老师的关于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和鲁镇老师的关于做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德主题讲座。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切行动都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当代大学生往往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培养和引导。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团学组织的服务能力。

  5月6日晚上7点,我们在教学4楼,听卢洪涛老师讲的“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和技巧”。说实话在听卢老师讲课以前,我从没有关注和重视公文写作,一直以为离我们的还很远。其实,公文写作的能力正是我们大学生需要培养和掌握的能力之一,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同时,听这堂课给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公文写作要保持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关于这点印象最深的就是卢老师讲的“通知”的事例。比如“陕西师范大学关于举办公文写作培训班的通知”其中,标题要素包括:发文机关、介词、事由、助词、通知。

  第一要素也就是发文机关有时可以省略。但是,现在存在一种普遍的问题就是,通常一些单位,由于工作不认真,在省略第一要素的时候也把介词“关于”给省略了,导致标题的开头就是动词。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这种严谨认真,卢老师用自身的经历给予我们做榜样。

  比如,当发现某个公文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给予指正。卢老师的严谨认真,以及这种做人的原则和果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时,除了严谨认真,还要勇于承担责任。比如说,当你作为一名秘书那一份文件找领导批示的时候,就要指出要签在哪里。如果出现了问题,不要说是别人没水平。这是作为秘书的责任。

  最后一次理论培训的内容是李卫东老师主讲的“网络阅读与大学生成长”。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读书、聊天、游戏、电子邮件、购物等等。我们要正确认识互联网,网络是一种人类进步的成果。据统计,搜索引擎成为网民的第一大应用。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难以计数的便利。但是,我们要客观理性的看待网络。

  我们要考虑,我们在网络上游走时,有多长时间是有用的,有多长时间是在游戏和娱乐中度过的。我们要反思一下,通过网络功能的应用时间分析表,来调整我们的上网时间、功能等等。此外,虽然这次的主题是网络阅读与大学生成长。但是,重点还是要放在读书和大学生成长上。

  读书是阅读悦读,还是阅读阅毒?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好的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读好书,就是和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好书不仅限于中国的,国家有界,文化无疆,既不崇洋媚外,也不画地为牢。这是我们读书治学做人的一个原则。感谢李老师和我们分享自己读书治学的经验和体悟。

  这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理论培训,虽然只有5节,但是还是收获颇多,感触颇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次培训更多的收获是这种工具方式上的收获,而不仅仅是知道了一个结果。可以说,这次理论的培训已经结束,但更是我们培养自身能力的开始,是我们的一个新的征程的起点。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3

  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教育管理者的得力助手,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尤为重要。 能参加本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我觉得很幸运,毕竟不是每一位学生干部都能接受这样的培训,通过这次培训,真的感觉收获很多,提高很多。

  首先,我想谈谈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基本素质,即“领导者素质”的相关内容。资料表明,所谓领导者的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学习而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修养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道德、知识、技能方面达到一定水平所要经历的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领导者的素质修养,指的是为达到有效的工作目标所要求的水平、素质所做的自我努力过程,简称为素养。

  素质修养是学生干部自我完善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修养是有效实施干部职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提高干部素质修养是加强干部影响力的客观要求。因此领导者素养对于我们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工作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领导者应有的素质与能力。我想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息万变的形势,领导干部要善于及时作出正确抉择。抉择不及时就会贻误战机,影响事业发展。因此,学生干部要有决策的魄力,通过科学的比较,全面的分析,进行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组织管理能力。每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都要靠领导组织全员来实施。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本部门的目标同干部理事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方力量,恰当使用各类人才,实现最终目标,取得良好效果。

  三.综合协调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良好的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团结各种人,与其合作共事。为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塑造单位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社会交往,使各种外在因素都能为本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开展服务,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开拓创新能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也是领导者必备的能力之一,一味墨守成规是无法取得良好业绩,领导者必须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闯出新道路,开辟新领域,促进工作不断发展。

  最后总结此次上培训班的心得:

  一.让我们学生干部了解到学生干部的意义以及角色定位,既起模范带头作用,桥梁作用,助手作用,组织凝聚;

  二.让我们懂得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六干”,要干、自己干、率先干、尽早干、高标准的干、齐心协力的干;“五心”,恒心、信心、包容心、热心、平常心。

  最后期望我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让同学们和老师满意!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5月25日-6月xx日是一段值得回忆的日子,我有幸到华南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两个星期的广东省骨干教师的培训。从事教育行业已十年,从未敢以骨干教师自处,只觉自身平凡,教育本平凡,生活中处处是教育,就似每日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的万千教师般。能参加这次培训,总觉诚惶诚恐,怕够不上骨干教师的格调,成了骨刺。

  当参加完本次培训后,幸感收获极大。首先是认识了一群可爱优秀的同行朋友。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文化积累的欠缺、教育中情商的不足等。其次,在聆听华师教授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各种讲座中,我重新审视了自身的教育认识:教师生涯的规划、教育学术研究的必要性、教师的源动力、教师的教育技巧等。现将本人在各讲座中体会最深的两点写下,望能在枯燥琐碎的生活中自省:

  (一)让工作课题化--研究,工作事业化--追求,工作生活化--愉快

  此观点是在聆听童宏保博士关于教师职业生涯的讲座中对自我触动极深的理念。“工作课题化--研究”是让教师拒绝平庸、深化教育的意义,使工作成为促使自身提升的途径,使教师从只会教书的教书匠成为成功育人的教育者的转变。

  “工作事业化--追求”体现了教师应有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业。只要教师树立教育事业即自我追求的人生工作观,亦会增强自我的使命感、责任感,从而回馈至被教育者,最终使我们的教师生涯焕发鲜艳的色彩。

  “工作生活化--愉快”提醒我们工作中应具有积极、向上、健康、平凡的心理态度,避免受压力等各方面影响而产生的职业倦怠感、厌恶感,使自我时刻保持着对工作的动力、热情、向往与感恩。享受愉快的工作,在工作中享受愉快,亦教育出愉快的被教育者。

  (二)“每个人都有起跑线”

  此话语摘自许锡良教授讲座。其讲座的核心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每个人都有起跑线。”人生而有差异,在人生路上行走的步伐也有不同,或平稳、或蹒跚、或快速、或缓慢。既然节奏速度、体会、领悟不同,也使人的起跑点、起跑方向、起跑姿势不同,但每个人总有属于自已的起跑线和跑道。

  尊重个体的差异,不以惟一标准衡量、评价,以平等、公平包容看待生命,敬畏个体生命的价值、创造能力、生存能力。这是教育的重要依托。教育不是使人同类化。而是在尊重个体的前提下,使其行走、生活得更好。

  教师作为教育的传授者之一,直接面对被教育者,应对每一个受教育者充满敬畏,敬畏他们的存在价值、创造性、个体意义。受教育者在尊重中成长,心中逐渐填满尊严、自信、满足、最终对个体自我形成认同、认识到“我很重要”,对他人的重要、对社会的重要,从而追求美好与和谐,远离罪恶与阴暗。从而把这种美好推及他人,形成和谐群体。

  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在尊重生命的教育下,都能拥有健康、健全的人格心理,人类社会也就更接近和谐的蚂蚁社会。--教育的功德之一。

  教育的真谛在于从尊重生命的角度起始,再还原生命的存在意义。

  末了,想念所有小学思品科的同学和同居的两美人,真诚感谢所有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的可亲可敬的华师教授、博士们。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5

  现根据干部骨干培训内容,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简单汇报如下:

  一、干部培训授课内容总结

  1、开会布置任务的技巧

  第一、对与人,要做到事对人,有明确的分工。

  第二、时间,要求分配的任务按时完成。

  第三、标准,对完成的任务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第四、检查,要对完成的任务做仔细的检查。

  特例:“讨论会”的开会技巧

  事先将主题通知与会人员→节约时间

  组织会议的重要领导要最后发言,做总结→提高效率

  第一、多讲少罚,以教育为主。

  第四、奖罚要有明确指向。

  如何提高时间利用率

  第一 、勿要频繁往来与两项或多项任务。

  第二、先解决容易的工作,后做难的任务。

  第三、组织者要随时注意会议的走向,工作时间不要安排太满,以防突发事件。

  第四、要学会分权。

  第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

  第二、可迁移技能→通用技能

  第三、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特征和品质

  结合培训班的学习心得,通过对自己的认真分析,我认为自己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纵览这一年多的学生会工作经验, 我认为我一直忙于一些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一直在执行上级交代的任务或者进行学校和学院例行的工作。尽管,从大二开始,随着大一一年的历练和平台的不同,对于工作的认识有一定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创新工作的想法,但是这做的还是不够的。

  在新形势的网络环境下,我经常与微博等新媒体接触,具备了基础的软件知识。但是在提高自身媒体素养,坚持与时俱进的进行舆论导向工作做的还不够,对于音频视频软件的接触和深层次学习还做的不好。

  作为共青团员,我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以身边的党员作为榜样,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在理论学习和理论修养的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提高执行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是存在工作效率低、工作作风不严谨、执行力较低等问题。

  作为学生骨干,要在其工作原则之上,勇于创新,活跃思维,不要墨守陈规。这一期的大学生骨干培训老师提出了许多实际问题,都是跟我们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然而、直到整个培训班课程结束,我才真正理解了“骨干”这个词的内涵。但我们绝对不能把我们的眼光,我们视野仅仅局限在“骨干”的地步上。作为大学生骨干,我们必须要有大局思维、要有空间概念、我们不要做领导,我们要做一个具有一定水平能力的领导服务者!现在,根据我在培训过程中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在今后工作中的打算。

  首先,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是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不断学习而成的,是在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总和。修养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道德、知识、技能方面到达一定水平所要经历的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素质修养是学生干部自我完善的需要,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修养是有效实施干部职能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提高干部素质修养、加强干部影响力的客观要求。因此工作素养,对于我们学生开展工作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作为一名学生骨干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独特性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不要受什么约束,这样的方法寻找出来,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叫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思维,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能够正确合理的使用它。平常认识传统性的思维,常规性的思维占主导,那样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展现出来,同时我们也要思维创新、要换思维方法,避免习惯性的思维、传统性思维。

  此外,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骨干,必须具备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决策是学生骨干的主要职责,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间万变的形式,学生干部要及时作出正确抉择,抉择不及时就会错失机会、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学生干部要有正确决策的能力,通过科学的比较,全面的分析、进行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的决策,做到对日常问题能够独当一面。

  每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都要靠部门干事配合共同完成,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部门人员要积极把部门目标和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方力量、恰当的实施工作计划,将工作做到最好。

  作为学生骨干,良好的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团结不同性格的同学,与其合作共事,围着共同目标团结奋斗,塑造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社会交往,使各种外在因素都能为学校或部门班级的工作学习开展服务,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也是学生骨干必备的能力之一,一味墨守成规是无法取得良好成绩。学生干部必须取得突破,敢于创新;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时基础上不断推诚出新,闯出新道路,开辟新领域。

  学生骨干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还在于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学生如果不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能力素质,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做不好既有的工作。学生骨干一定要深入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用理论去研究、分析和总结。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6

  通过两天的学习实践,我们有了如下的感悟。

  首先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相对积极的一部分,更应胸怀“服务大家,锻炼自己”的思想,锻炼能力与经验,具备较强的思想觉悟。当今社会逐步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历史新浪潮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作为一名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追求政治思想上的进步。认真学习先进的政治思想。以科学的、进步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只有把握了正确的行动方向,才能引导我们向正确的目标前进。

  思想觉悟意识:在演讲,交流和工作时,要密切洞察受众群体,不能过度地追求高而空的理念及目标,并在这样的思想下行动,忽视了广大学生,凌驾于同学之上。成为干部只是起点,不是终点,在一年或两年的干部生涯中,应放低姿态,不可把头衔看得太重要。应时时刻刻珍惜较高的平台来提升自己。脚踏实地,对学生工作有清醒的认识,对广大同学有服务的意识。通过组织活动→提升广大学生思想觉悟→引领学生行为。

  坚持科学观和接受学习新事物:科学从来不自诩为真理,科学是可证伪的,所谓“科学”,时代性是它的鲜明特点。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正确的,就像牛顿力学那样完美的世界,当速度变量接近光速,整个公式就只能切换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一样。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息万变的形势下,正确决策,做出成功的工作。不能坚持自我的膨胀感和盲目迷信,应在已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方式,不断接受学习新生事物,取长补短,摒弃确已被时代抛弃的一切,这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做井底之蛙。

  执行能力:做好每一件工作的能力是一名干部的业务素质要求。人人都应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尽力协调,按期保量完成工作,才能达到学生会工作的预期效果,才能想到就做到,做得有意义。

  管理能力:每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都要靠干部组织全员来实施。干部要能够把本部门的目标和干事办事能力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方力量,科学使用各类人才,实现既定目标,取得良好效果。

  发展眼光: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要求,学生干部在正确把握了学生会工作目的与方向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探索道路,能清楚的看到学生会未来的工作方向,看到学生会当前工作的开展思路,会是很有前途的,并且能推动学生会发展的人才。

  团队意识和相处之道:众所周知,只有团结一心的集体,才能凝聚最大的力量,应对困难的挑战。但由于学生干部毕竟是具有思想的人,是生物而非机械。对事物理解、认知的不同形成了意识形态的差异,这也是我们组织内有可能产生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所在。但我们要认识到,既然我们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了同一个组织,就说明我们仅存差异,而非对立。凡属意识形态层面的争议可以暂时搁置,在组织内发展和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关系,不要以意识来拉帮结派,甚至卷入斗争。既然成为了一名干部,就只能想着学生会整体发展,只能想着学生权益,以为学生服务为最高目标。这是学生会最大集体利益,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大局观念。

  xx之行已圆满结束,我们正奔赴革命圣地—井冈山而来。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7

  世界是你们的心,也是我们的心,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心。这句著名的话是毛泽东同志说的,但是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来仅有2次,可想这是多么经典的一句话。然而令人可笑的是,我竟然从未听到过这句话,这让我觉得好失败、好失败。尽管如此,我还是要笑着说:“我现在终于知道了,而且知道了更多,这之让我了解而又深刻的体会到是因为我在大学生骨干培训课上学到的。

  经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让我知道自己身担谋职位时是怎样做的,是否尽职,是否达标,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自己是怎样做的、怎样处理的、怎样成为人们心中的干部。

  在上骨干培训的课上,我学到了一个学生干部应该具备怎样的标准要求。第一,要有六干,这六干是要干、自己干、率先干、尽早干、高标准干、齐心协力的干。第二,要有五心,这五心是恒心、信心、包容心、热心、平常心。拥有这些学生干部才能谨慎、信心、耐心地去面对处理一切事情,才能把该事情解决掉。还有学生干部应该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这样,才能锻炼自己的胆量,才能开拓自己的大脑,不断的思索问题,让自己的水平慢慢提高。

  但同时也要有效率,不要白做,不要马虎了事,而不追求质量,这样做是没有用的,所以要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的基准来处理一切事情,才能如愿以偿。在处理事情时也要分清角色,自己在班级里充当什么角色,在生活中充当什么角色,在工作中充当什么角色,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角色,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这样就不会说错话,让自己下台,所以我们也要提高角色,还要有扮演的能力、以及克服角色转变的素质。

  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要有要求,身为一名学生干部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思想观念、思想觉悟、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规范准则,这样才能成功的做人。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做人是尤其重要的,更别说一名骨干,更应该知道如何做人处事,人人都说做人高调,做事高调,这也确实如此,重要的是不要带着情绪做事,因为大部分人都可能会因为情绪而导致事情恶化,造成不良后果。所以我们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判别能力。

  这也让我知道在学校里,每个人应具有的四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这样才算是一个大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学生干部也是一个有责任、有爱心、有奉献心的,他们在校就是服务同学,帮助同学,在班级他就要有强烈的爱心,与同学沟通,走进他们的心里,帮助同学。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给予帮助等。学生干部要具有清晰的头脑来计划事情后,再去组织实施该事情,并确保不良现象,控制突发事件,经过大家给出的意见,再反馈给大家,最后再与自己的计划相结合,看看是否能实施。

  那么学生干部的慨述是什么?首先是学生,因为学生的本质就是学生,不管在校身担何职,你究竟是一个学生。其次,是干部,是学生的干部,因为干部在校,在班级都是以服务同学为宗旨,所以是学生的干部。最后,是学生干部,因为你本质是学生,而你又服务同学,把同学放在首位,只要你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你就是学生干部了。

  我幸运的加入了这样骨干培训班的机会是偶然的,我很高兴能够加人该培训,这让我了解很多,让自己的视野又扩大了好多,以上也都是我的感想。

  对于老师、学生的授课,我大有感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解的都是身边的事物,更有感触,更好的体会。以上的内容都是我通过老师、学生的授课的心里体会,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真正的认识了自我。

  那我们如何树立学生干部形象呢?第一,要善于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二,注重个性修养,塑造自我形象。第三,培养健康心理,树立整体形象,让我们坚信自己的信念吧!—精诚团结,学用结合,善谋实干,知难而进,创新发展!

  尽管在这短短的几节课里,我更加清楚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工,我会不断加强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8

  7月28日,由团省委、省学联主办,西南财经大学承办的四川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首期培训班在西南财经大学举行。来自全省除石油学院外55所高校的128名大学生干部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从7月28日到8月1日总共历时5天,我校有曹晨曦,汪海波,朱莎莎,刘遵文,胡毅鑫五名同学参加。

  我们于7月27号下午到达西南财经大学,居住于银杏公寓。所有学生被分为四个组,每个组有33人左右,组长分别为西南财经大学为这次培训所安排的志愿者。组织者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希望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能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学习,也可以在不同组之间进行评比,更有利于大家的合作和交流。

  7月28日,团省委副书记张彤、副书记周键、学校部部长赵京东,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欧兵、组织人事部部长边慧敏、学生工作部部长张邦富、团委书记代光举,四川省学联驻会主席应厚非、刘浩、刘思阳同学,以及所有学校学员参加了大学生骨干培训学校的开学典礼。周健副书记说明,成立四川省大学生骨干培训学校就是为了搭建一个全省大学生骨干平台、素质拓展平台和相互交流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坚定大学生骨干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念,着力培养造就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因此团省委不惜花费大量开支来开展了这次培训。西南财经大学的刘思阳同学代表所有学员发言,号召全体学员,珍惜此次学习机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后,团省委张彤副书记在典礼上向学员授予了校旗,宣布四川大学生骨干培训学校正式开学。

  这次的培训主要是以讲座的方式为主,各领导和专家就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对大学生创业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指引。我们也通过听形势政策及优秀青年事迹报告会,看爱国主义影片,参与大学生骨干论坛和参观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

  第一个讲座是四川省党校党史党建调研部主任霍钦宏教授关于形势与政策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出当代青年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局。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提醒现在大学生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

  1.要有清醒的头脑。关注政治信息,政治走向,在政治上要保持清醒。

  2.要立足本职,提升能力。提升能力,锻炼提升能力储备,以备机遇,要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事情的成败是有心态决定的。

  3.要严于律己,注重行为养成。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持之以恒,才能向成功与目标靠近。

  新希望集团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李建雄也分别作了有关经济发展、形势政策和企业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在他的报告中,我学习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不易改变的社会与环境,要学会适应,在我们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不只是学习一种技巧,更多的是获得一种思考方式,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各个工作岗位,需要人才时,能看到的仅仅是学生的表面,而对深层的能力却很难评价,而一个人来说,就如同冰山模型,内涵占有很大的分量,但是深藏在海平面以下,不易被人所发觉,因此对学生深层素质的培训与教育也显的很重要。

  今年是大学生就业年,所以这次的培训也是多以就业与创业为主题的讲座。在周健副书记与学员交流会上就提到,现在国家、团省委都很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以后进入社会就两条路,一是管理者,一是做名技术人员,作为技术人员就别羡慕管理者风范,作为管理者,就被羡慕技术人员对知识的专精。同时,不论作为一个管理者还是一名技术人员,重要的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位,去珍惜和努力。用心去做,发自内心的去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心后就不会计较。对于同一件事情,尽量不要重复,有重复那就学会去创新,而想要有不断的创新,就要坚持不断的学习,只有思想有多员。路才能走多远。这也是周健副书记对我们的希望,希望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有一种气魄,能离,肩负天下的兴亡。在这里,我觉得对于各个学校而言,在开展的活动中多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主,鼓励学生自行创业发展,既能加强学生自身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也能为他们进入社会起到灯塔般的指引作用。

  7月31日下午,举行了我与祖国共奋进--四川省优秀青年报告团成立仪式暨首场报告会,3名优秀青年代表向我们作了专场报告。第一位做报告的优秀青年是成都市新都区普兰克猪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技师龙波,他向我们深刻的讲述了他辛苦创业的经历,作为一名四川农业大学上学的农村男孩,父母寄予最大的希望,愿他未来能在城市里找个白领工作,而经过他自己的认真思考与细致调查,最终毅然决定回农村继续父母的养猪行业。他的这番决定让父母很失望,因此他的理想也在缺少父母的支持的状况下,从做地摊生意开始的。而龙波坚定的信念却没有在市场与父母的阻挠下磨灭,在不断的坚持下,他终于突破重重困难,获得了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他告诉我们,对事业的有高涨的热情、激情是多么重要!时刻关注自己专业的需求,社会的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去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对于我们医学生来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输血研究所所长,副主任医师郑忠伟,他的报告让我们感觉更熟悉些,从凉山州的小医院开始医学事业,渐渐发展到院长位置,在经过慎重思考,从技术路线转向管理路线,并且发展的很顺利,以至能达到今天的地位。一个人,一生能做好的事情是有限的,对于一件事的专精是很必要的。因此,想专精做一件事,一定要永远充满自信,拥有积极的心态,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相信郑忠伟所长的经验与思想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都是学医人,总会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遇到分岔口,不管如何选择,只要心态正确,所有接下来的事,它的发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另一位优秀青年,成都久益科技有限公司,张静涛董事长,他曾经在福建身负1000万元的债务,却能在成都翻身扭亏为盈,并赚得3000万资金,就所谓资源要迁移才能增值,凭着他坚定的决心,从一辆除了铃铛哪都要响的自行车,东奔西走,去推销自己产品,联系不同客户。他和我们一样很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时间去放松,能休息,周末能上网,能打麻将,可不同的是他心中始终有个原则,做事要先把该做的事做了,再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就能享受双倍的乐趣。

  三位青年都是成功人士,都曾经有过不是人的生活经历,他们都拥有不变的决心,有过不懈的努力,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深刻的教导我,不只是在学校疯狂的学知识,还要敬业去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不只是嘴上说,还要脚下动,不甘心做一个书柜,至少是个会走的书柜。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该有深刻的组织意识、责任意识和成才意识,要善于协调、精于业务和乐于策划;应当具有一颗爱国、热忱的心和甘愿为集体奉献的热情;应该严于律己,以同学们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同学们服好务、做实事;在为同学们服好务的同时也需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提升自我素质,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胡锦涛同志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希望全国青年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兴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光发彩。

  通过和来自全省各高校优秀的学生干部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我认识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和对做学生工作认识的欠缺,同时也了解到学校培养一名优秀学生干部的不易,学校始终努力在为学生干部搭建一个好的学习和发展的平台,我为能享受这份资源感到无比的荣幸与自豪。

  最后,四川省大学生培养学校首期培训班在联欢会热烈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正确理解大学生骨干,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大学生骨干应发挥什么作用?怎么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王书记的讲话为我解开了难题。大学生骨干,是思想的影响者、活动的组织者、团队的领导者、学习的表率者、形象的代言者。

  当代,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人类在不断的进步,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拥护并践行国家的方针政策。

  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创新精神。作为大学生骨干,高校马克思主义者的特质包括四个方面:1、政治特质(核心)——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2、知识特质(特有)——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3、能力特质(基础)——高水平的创新实践特质3、道德特质(关键)——奉献和服务意识。

  王书记在讲话中对于如何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强调了四个方面:1、在远大志向引导下树立正确的成才观2、在强化学习基础上完善能力结构3、在活动组织中提高领导能力4、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科学态度。

  听了王书记的讲话,我对学生干部的定位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今后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我都会以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期待着大学生骨干下一阶段的培训与学习。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9

  为了加强我们当代共青团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服务意识,院团委开展了一次团干培训,我很荣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这次活动邀请了许多的授课者,有刘书记、彭校长、校团委老师。他们的讲课不仅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实际效用,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极具指导意义。

  首先,我是一名学生,学生的首要任务便是学习。也许我们中会有许多人认为,经过了黑色的高三,换来的大学生活便应该是轻松舒适的,便可以放纵自己,享受大学生活了。其实不然,正因为我们是大学生,我们肩上的担子便更重要了,我们能承载的不仅是自己的理想,还有父母,师长,朋友的殷切期盼,还有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希望,我们不应一味的`享受生活,而是应该在平淡的生活中崛起。周总理曾发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我们呢 ?我认为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和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我了解到作为学生干部,首先要有表率作用,只有自己身体力行,才能极好地带动身边的人。另外,要注意各方面的学习,占取信息制高点,拓展知识面。“人际要简单一些,工作要精明一些,做人要厚道一些。”不失为一句扼要中肯的忠告。然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公私分明,把工作与生活有条理地分开对待,正确地处理工作关系与朋友关系。只有在工作中真正抱有负责任的态度,认真专注,不拖泥带水,不拉拉扯扯,一切以学生会事务为重,才能够心无旁骛,使团体发挥最高效率,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与大家打成一片,多加沟通与交流。不仅有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也有领导艺术、沟通技巧、团干部工作方法等的讲授,作为一名学生团干,我们都应该认识到:选择团的工作,并不是为了满足无聊和无用的虚荣心,也不是为了为自己的履历增添光辉的一笔,而是选择了一种以奉献的姿态生活的方式。当然,这些也都将成为青春岁月里珍贵的记忆,而在工作中所收获的理论知识架构的完善与思考能力的提高,已是一笔最大的财富。作为学生团干,我们必须把高度的责任感转化为工作的耐心、严谨和热情。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样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在学生团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得以培养与建立。 通过此次学习,我了解了做为一名学生干部不仅要学习良好,工作能力强,还要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和想同学之能想,急同学之能急的服务意识。我们应当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打好人际关系网,这样对以后的工作开展才不会起阻碍作用。也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到他们的思想,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做到办实事,办好事。有人说,干部就是来为大家服务的,是的,没错。也只有真正做到了为大家服务,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团员,学生干部,我也有为集体服务的义务与责任。

  另外,通过学习,我还明确了共青团与党的关系,知道了团员也应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意识到共青团应该是先进青年的集合,代表了青年中的最先进的力量。我们团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断完善与发展,从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此外,作为一名团员,应当了解团的光辉历程,以此来增强自己作为一名团员的自豪感和责任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造出更多的辉煌。自古英雄出少年,作为新一代的共青团员,我们更应该继承团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利用现在的大好时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战胜自我,

  的确,要做好一名团员是不容易,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那更是难上加难。但通过此项培训,我却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虽然我离优秀还有那么一段距离,但是我会努力减少其中的距离,争取做到最好。

  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领悟到什么。”一个团干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但我们如果懂得如何解决突发的问题,勇于面对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的团队就能不断地迈向成功。通过这次的培训与学习,从我个人来说又完成了一交蜕变,又增长了不少的知识,感慨良多。我会在以后的日子中不断的学习,更好的起到一个团学干部的模范作用。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0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在不知不觉中,已到九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第六期xx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暨xxxx市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以下简称大骨班)在xx农业大学隆重开班。作为学校的学生干部,我们非常荣幸地首先赴xx参加了为期2天的理论和实践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在这两天学习中的收获,将会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将指导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8月31日早上8点,“大骨汤”们来到多媒体教室进行破冰活动,大家纷纷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交流。

  早上10点,xx老师在老师在开班仪式上与同学们交流,向大学生骨干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学生骨干做“有信仰的人”,信仰是人生的“总开关”,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我们要以信仰指引行动,按照“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希望大学生骨干做“有价值的人”,价值体现在个人和组织的现实影响力,作为大学生骨干,要主动了解同学需求,充分发挥学生会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引领和带动广大同学;三是希望大学生骨干做“有行动力的人”,梦想不论有多么高远,最终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希望同学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创造和提升个人和组织影响力。她要求学员们珍惜培训机会、端正学习态度、展现良好风貌、注重成果运用,圆满完成此次培训的各项任务。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1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参加由校团委主办的大学团干培训课程,感触很深。通过此次培训,我的确学到了很多很多。 作为一个学生干部,我们更要有比别人更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明确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方向,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只有体会到这一点,你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学生干部。

  开学典礼上,校团委书记xxx老师分别从“学生干部的类型”、“当好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学生干部应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三个方面为全体学员做了题为《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专题讲座。她指出:当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较好的智能素质、精神素质,还要善于处理与老师、同学以及其它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得与失、名与利等问题。老师更加强调的是书面表达能力。我想我们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工作态度投身到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既要有一颗进取心,又要保持有一颗平常心,做到有所争,有所不争,珍惜自己的岗位,创新型地开展工作,健康顺利地成长。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从基层做起,深入同学,深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并积极有效的开展活动,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紧密地围绕在老师的周围,分解老师的烦恼,不以干部自居,处理好师生关系。本堂课后,我意识到学生干部是领导与同学、教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的桥梁。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有优良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会不是官场,学生干部不是官,而是一个群体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在平时开展各种学生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既要去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的同时,也要把学习搞好,学生的本质就是学习,学习态度的好与坏,正确与否,在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一个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把本质认清,把基础打好的干部才是一个好干部。试想,如果连学习都搞不好,连基础也不能巩固的人,能有其他能力去做好一件事?在工作中说要做什么,干什么,那岂不等于泛泛其谈,空想而已!

  第二堂课由校学生会主席刘科同学向我们做了题为“学习贯彻十七大,高擎团旗跟党走”的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习的心得汇报交流。刘科师兄结合两次赴京学习的经历就培训学校的基本情况、培训的内容,通过两次赴京学习的感受,为我我们畅所欲谈。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所说的“作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应时刻牢记自己所代表的形象是学校,要时刻以学校为荣;注重细节、艰苦奋斗,关注时事、与时俱进,时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我想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我们有个别学生干部不严格要求自己,敷衍了事,在寝室、教室等公共场合不注重自己的形象、随心所欲,为同学们树立了极不好的榜样。他结合自身学生干部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提出了“三做”与“三用心”的原则要求:即学会做人、以身作则、学会做学问;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我想我们只有充分地理解这两个原则,在平时的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事必躬亲,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并不以“官位”自尊,做小事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我们才能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才能树立好我们的干部形象。

  在学生会系统讨论会上,大家就“如何增强校、院学生会交流?如何规范学生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为主题展开了讨论。各学院主要学生干部代表积极发言。其中,我记录了以下十点,我认为这些对我们院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和意义。

  ①、制定活动认定表。登记每个小班参加活动的多少与出勤情况,从而加上相应的分数来提高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建立良好的青先先锋队考查系统,从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意识觉悟、入党积极性等方面来提高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③、做一次学生干部调研考查活动,深入了解我们在广大学生中的形象及存在的问题等。

  ④、对形式性活动的开展与否,我们要有积极主动的看法。

  ⑤、从大一新生入手,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严格要求自己。

  ⑥、部门间讲究 “爱”、“平等”与“个性”的三个原则。

  ⑦、成立主席团理事会,从而更好决定活动的开展与否。

  ⑧、从个人表现和他人评价两个方面组建我们的学生会系统。

  ⑨、加强学生会内部之间的交往,层层带动。

  ⑩、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则。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2

  我叫朱国文,是机械分院xx级中锐汽修2班的团支书兼副班长。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我参加了分院的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的了许多。既有关于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也有关于人生的启迪与思考。

  感谢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对我的教育。虽然时间短暂,但它让我成长了许多!

  经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更深刻的明确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学生干部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流和沟通方法等,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听了本次报告会的心得体会和我在今后工作当中的学习计划。

  优秀的学生干部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品学兼优;二是素质拓展,服务热情,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在同学中有很大的威信,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有突出的工作成绩,能起到骨干和带头作用。起码的政治素质,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政治为经济服务;要有高度的政治理念。还记得刚开课,何书记为我们上的就是共青团的历史与新时代的使命。对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还有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新进工作者和模范榜样。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等。都是以服务人民,并且在自己的一生中作出贡献,国家所以兴旺,人民所以幸福!班级发展亦是如此,团结一心,积极奋进,班级才能健康发展!

  在“学生干部的工作与技巧”这个主题中,罗兰英老师也讲到了许多重点。作为班级骨干,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对班级凝聚力有着十分厉害的关系。身为班干,首先自己要带头干,率先干,尽早干,高效标准的干,齐心协力的干。对待同学应该要具有恒心,信心,包容心,热心,平常心的基本要求,把握好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且提高自身能力,合理的工作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来完成每一项工作。

  随后,黄忠春老师主讲的“如何做好一名学生干部”让我感触颇深。有位学员说我们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大学生骨干聚到一起就是一场群英会,我们这批学员便是如假包换的“黄埔二期”,当时倒不觉得言过几何,可后来越琢磨越感到心虚。试问我们真的可以拍着胸脯向大家承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请老师和同学们放心”么,恐怕每个参加培训的学员想要这般豪言壮语都还为时尚早,眼下值得我们深思的反而应该是扪心自问,我们在哪些地方做得还很不够还需要切实弥补不足。我们身边不乏那些整天把“无聊”、“真烦”、“太没意思了”等话语挂在嘴边的同学。每个人正是通过自身的付出与劳动才赋予生活以充实理想的意义。目标:做一名称职的学生干部!

  欢声笑语和忙碌困顿伴随着我们度过了本次培训短暂的学习过程,为期七天的培训虽然不可能对我们从思想理论素养上完成脱胎换骨的全新转变,但它所带来的启迪我们认清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勇敢奋发有为的导引思路确是极其明晰的!让我深受鼓舞。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拒绝一时惊艳,塞满理想,背囊见证,威仪远航,乘风破浪正适时,当挂云帆济沧海,相信这颠灭不破的至理:明天是属于我们年轻一代的!”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3

  今年的4月份里,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第十四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在培训中,我真的是收益匪浅,可以说得上是大丰收了。现在我就培训中学到的谈谈自己的心得。

  我是一名10级的学员,我的专业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在班上,我有幸的担任了我班上纪检委员的职位,在学院中我也荣幸的进入了机械分院学生会组织部,是一个学生干部,许多人说干部就是好,天天有活动,好事都有他。但是,他们不知道干部是多么的累,压力多么的大啊,尤其是我们这种学生干部,常常就是吃力不讨好的,而且一个学生干部要做事、要分配、要管理真的好难,都让我有了“退休”的想法了。自从我上了培训课后,我觉得我看清了什么是学生干部,更让我坚定了当一名好的学生干部的决心!

  我们大学生骨干培训课的第一堂课,也是我们的开班课,是由我们所熟悉的机械分院团总支书记何新喜何老师来讲课。何老师讲的内容是共青团的历史与新时代的使命:主要就是说了一下“五四”运动的由来和历史;

  第二堂课是我的班主任黄华老师的讲课,内容是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三堂课是我院校学生会执行主席李xx学长讲课,内容为“井冈之星”专场学习报告会;第四堂课为我机械分院团总支副书记罗兰英老师讲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与技巧;然后,是机械分院数控党支部副书记黄忠春老师授课,课题为“如何做好一名学生干部”;最后为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苏凤斌学长的讲课,主题为团支部活动与社团活动的有机结合。

  在培训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如何做一名学生干部和什么是学生干部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这让我更加了解到了学生干部的职责和义务,使我能更好的做好一名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处于学生集体中的焦点和核心,使学生的代表。学生干部的首要身份是在校学生,而大学生在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成长为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这个目标,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对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谋求其他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才能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当前,有些学生干部没有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们认为出任学生干部能锻炼出当代大学生的一些必备的素质,如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就足够了,忽视了专业素质,特别是思维素质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客观上存在混文凭,混学位的思想,这样的学生干部往往成绩平庸,缺乏在学习上成为学生榜样的“硬实力”必然导致工作中的在同学中间影响力和号召力这样的“软实力”的下降,学生干部工作的丰富文化内涵也因此大打折扣,论为纯粹的事务性工作,大大降低了工作效能的发挥。

  其次,树立学生干部良好形象是当好一名学生干部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树立学生干部良好形象呢?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学生干部就要善于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个学生干部连自身问题都没有解决,那怎么能服务同学,管理同学。大学之道中说:身修则家齐,家齐则国兴。只有搞好自身修养才能带动同学。所以自身修养是学生干部的首要条件。

  其次,一个学生干部要注重个性修养,塑造自我形象:学生干部需要有一定的威信,如果一个学生干部没有威信,如何带领同学工作与活动,所以要塑造一个好形象;

  最后,学生干部要培养健康心理,树立整体形象,不管哪个学生干部都要注意团队精神和整体风范。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好的学生干部。

  经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有信心胜任自己的职位,使我真正了解了自我的责任与义务,我一定会做好一名学生干部,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4

  踏着满园的青绿和徐徐的微风,我们在朝气蓬勃、春意盎然的季节迎来了第一届辽宁医学院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成立。我就像是一名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充满着激动和一丝丝的紧张,作为一名专升本的学生,我算是这个班级的元老级人物了,面对着眼前神采飞扬的学弟学妹们,又让我对这个学校更加的依恋和感激。

  这次培训班是继大学生青马工程之后,我校团委的重大活动。20xx年5月,团中央在北京启动了“青年马克思培养工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一直担任班级的团支书,怎样把班级带领好,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我自认在四年的工作中已经慢慢的成熟。但是通过这次的第一次培训,听了张力娟老师语重心长的讲课,使我对这个职位又有了新的的认识和理解。

  一、不断超越、不断创新、不断否定

  个人如何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如何才能在人格上独具魅力?如何到达生命的最高境界?一言蔽之,每个存在着的个人怎样才能对抗生活的厚重,用我们的力量去活出自己的最佳状态。我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超越自己就是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看着别人的长处尽力进取自己,静下心来看看书,听听音乐,用一颗慈善的心感恩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一事一人。若干年后一定会感受到超越了自己的快乐感。作为干部,不仅要超越自身,还要又示范性的超越别人已做好的工作。张老师说得对,“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更需要工作”。不是每一个人做的每件事都是对的,学会否定自己也是超越自己的一种体现。不断否定才能提高工作质量,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素质。

  二、珍惜机会、认识自身的价值

  学生干部的职位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们的信任给予我们的责任。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使自己提高了组织能力。我们应该珍惜这次机会,秉着服务于同学的理念,来为同学办实事。我们就是老师和同学们的桥梁和纽带。也通过培训班这个平台把学生干部培养成为学生和社会的精英。“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经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这是一段来自斯蒂夫.乔布斯的精彩演讲。这几句话很简单,但却告诉了所有人一个最重要的人生道理:不要淹没在别人的光辉里,要让自己灿烂夺目。每个人身上都有最优秀而独特的地方,这份优秀不会与任何人重复,只属于你自己,哪怕你与别人的差别只是那么一点点,可正是这一点微妙的不同让人与人之间区别开,形成独特的唯一的自我。只有充分意识到你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你才会拥有来自内心的最真实的自信,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无可估量的社会财富,才会经历一个有价值的、没有遗憾的人生。记得你的身上总有一份光辉是任何人所不具备的,它能够让你永远与众不同。发现并培养它,让它作为你最大的优势和你一起发出灿烂的光芒!你的光辉闪在哪里,能否受到它的恩泽,取决于你自己。诸多事实,积极认识自我价值,发掘自己的潜能,比学习一门技能更重要。在指定外界条件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是否可以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全力将它发挥出来。发现你的价值也许并不一定能令你取得绝对的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发现它,就一定不会成功。

  三、学会管理、优化工作艺术

  管理不是指居高临下的管住别人,而是让大家信任你。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该有责任心,发挥模范作用,善于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采取方法,建立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及时了解和分析大家的需要,收集资料广泛听取同学们的呼声。对工作正确的运用技能和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增强集体凝聚力。结合学校工作适时的开展工作,培养一个“主动、和谐、勤奋”的团队。

  四、充满自信、努力学习、增加内涵

  一个人没有了自信,就等于丧失了一切。自信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尝试,接受挑战。学生干部这个职位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挑战,我们在工作之前要相信我们会更好的完成这个任务,我们才会接近成功,不管这个工作有多难,我们都要全力以赴为同学着想。学习终究是学生的职责,学生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要忘记学业,知识才是未来成功的资本。内涵就是主题里的隐魂、气质、个性、精神被我们

  情感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我们其实在学习的同时也是在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加自身的内涵,社会是需要真正有内涵的人。

  以上是我在此次培训的体会,总之,作为学生干部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关心他人,全心全意为同学和老师服务为己任。培养青年马克思,是做好各种工作的基石。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社会思想观念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同时,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广大青年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此背景下,社会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成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5

  今年,我有幸参加第五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在第一次开班仪式中,就使我获益匪浅。下面由我谈谈本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

  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开班仪式正式开。徐金鹏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大骨班学员纪律管理规定,徐老师对学习纪律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大骨班不只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更是对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做出了明确的指导和调整。这将不仅适用于大姑八年的学习中,更会是我学习方法的一个新的革新,它将进一步提升我的学习效率,使我可以在大骨班学习和学校通识课学习之间游刃有余。此外,徐老师还讲了关于生活纪律的有关条例,让我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有了更大的改观。我相信在生活中,我也可以树立起大学生骨干的榜样,让我的生活作风更严谨,务实。而在之后的各班班会中,班主任苏宁巴乐老师又给我们提了新的要求,这无一不在鞭策着我进步。还有就是老师又谈及的礼貌问题又使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大学生在校对老师的礼貌是一个学生非常有必要的,或许是大学生不在有统一的着装,所以有时候可能无法判断是不是老师,而与老师擦肩而过也只是几秒钟罢了,虽说如此,我们也要尽量认识老师,最不济也要清晰记得任课老师以及主任老师们,这应该是一个大学生最基础的老师圈。

  经过这次培训,我更加坚定了学生干部的榜样带头目的,我要做好我自己的工作,优秀完成我的学业,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6

  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我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之际,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团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学院全体大学生干部骨干在12月9日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通过几天的认真地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立志做一名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在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报告过程中,校党委副书记为培训班学员作了题为《正确看待热点问题,培养健康国民心态》的辅导报告。书记围绕当前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大学生就业,教育公平,区域协调发展,反腐倡廉”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希望广大团学青年积极培养包容的健康心态。因为健康的国民心态是促进个人、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要求团学骨干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要坚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练就过硬本领,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校团委书记讲了团干创新体系的三个维度。第一,作为团学骨干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的、过硬的自身本领。第二,培养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发展潮流同步的思想意识。第三,坚持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书记以历史为依据,向我们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聆听书记的报告中,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荣辱观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以正确的价值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思政部主任教授针围绕“全球化背景下团干素质的新要求”这一主题,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全球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全球化时代大学生成长的要求”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在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我不仅对全球化有了基本的认识,了解其历史发展和对中国的历史进程的影响,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培养世界胸怀和国际的视野及敏锐的政治辨别力,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

  学生处副处长庞永祥则围绕主题“为成才而准备”做了精彩的讲座,使我认识到现阶段作为一名更高学历层次的学生干部要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时代重任;进一步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坚定信念;不断学习,提升水平,完善服务。

  作为一名学员,此次培训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巨大改变,而且是内心的温暖与感动,特别是在开展学生工作方面,更是给我带来了丰硕的收获。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相对较积极的一部分。他们胸怀“服务大家,锻炼自己”的想法进入学生会,经过几年锻炼,大多积累了一定的能力与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思想觉悟,但这种自发自觉的思想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组建学生会这个非正式的组织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连接的断层。因此,现在对学生干部进行一些思想方面的系统指导,引小川而归大海,是非常有意义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此次培训让我对如何做一名优秀学生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还认识到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大学生活里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在结业后,我该怎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怎样保持我的学习先进性呢?对于学习,一定要勤奋。雷锋说过,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工作忙的原因而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学习是我们学生的天职,学习不好,作为学生干部是不能被信服的。但在以后的学习,我也不能限于只学习专业知识了,要在不断地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个人素养,学习在实践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求得良好的学习方法,促进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学习好沟通,在当今社会,不会与人沟通就是与社会隔绝,何况我们在日常学生工作中,离不了要和同学们,领导打交道,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能力绝对不能完成组织上交给我们的任务,而且语言行为是体现一个人人格魅力的重要方面,一个团队的领导没有个人魅力,这个团队也就没有灵魂,所以提高我的沟通能力就是提高我的个人魅力。

  在以后的工作之中,我将立足实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帮助老师和同学完成更多的任务,我要多从自身检讨自己的错误,在工作中学会总结自己的错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大家的帮助下,在个人的努力下去发展自己。虚心的学习,谦虚的态度,不怕吃苦的精神,是我战胜一切困难的保证。我想在学习过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之后,我们会更好的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总的来说,通过这次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我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并且能够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的任务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自我定位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进一步坚定了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此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团学骨干培训也让我学到了终身受用的道理。今后,我一定会运用此次培训交给我的理论进行学生工作的实践,同时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修养,做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同时,也要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同时,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新时代的共青团员应该充满信心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提高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敢于创新的先锋精神、与人为善的合作精神,为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负有时代使命,历史重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7

  非常荣幸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参加此次活动,接受了我校首期“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培训”,此期培训即将结束,虽然这期培训的时间时间不长,但我觉得这几次培训可以让我学到了可以受用终生的知识。它让我对大学生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干部有了新的认识,对以后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有了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

  学习了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而有力的一套理论,早已被世界人民在无数次的尝试和运用中检验为真理,对于中国,经过百年的闭塞,数载的战争,而能如此迅速地于世界之林中崛起,靠的正是这种强有力的理论的指导,革命领路人的不断探索。对于具有着特殊国情的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辈在马克思主义的引用上,巧妙而恰当的赋予了它浓厚的中国色彩,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需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对于我们,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强化了自己的理论水平。

  在这次培训课程中的第一堂课是开学典礼,整个教室坐满了各班班干部以及系部主要干部,我们一起接受洗礼,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校团委老师,系部领导、老师参加了此次典礼,足以体现学院的重视。见惯了老师的发言,所以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然而学员代表的发言给我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心灵有一定的感触。10级优秀学生马钦宇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不仅积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积极运用于实践中,经常在嘉泰广场参加激情的演讲,宣传相关精神以及想法。充分做到了该有的学生党员素质。

  开学典礼当天彭志忠书记进行了为时一节课时的关于“如何做好学生干部”的发言,提升自身素质,争当三ZE干部。很有感触的可以以师的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系部宣传、编辑、网络工作的负责人深深感触到带头作用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素质,以主人翁的态度带好自己部门的一班子同事以及助理,以身作则去服从团总支的领导和安排。对于部门负责人而言,深深感触了当好三个模范的重要性,学习、守纪、团结模范在我们系部学生干部少之又少,在这个方面我们每个干部都得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寻求改进。学习上,不仅要取得优良的成绩还得遵守课堂学习纪律。守纪上,要不断严于律己还得监督他人,让相关规章制度也不至于行同虚设。团结方面,不仅要把部门人员凝聚起来,而且还要做好团总支个部门的交流,团结系部同学,以积极响应系部各种活动。“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各中之一体现在服从在服从性上,系部学生干部是一种无偿性的工作,所以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仅各种任务的上传下达工作大打折扣,而且还会产生些许的抱怨。各中缘由也就是服从性上面,经过这次的培训,干部们也都明白了服从性是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所应有的素质,也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作为学生干部理应工作负责,应积极做到“主动、超前、到位”,“接受任务不讲价,完成任务不打折”是干部工作效率的有力表征,也希望以后的干部能真正做到工作负责。坚持原则要求我们不私情,讲清道理。我们运用这些道理做好干部,无私干部,效率干部。马克思主义青年培训班的举行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给予了我们理论学习的机会,也给予了我们比照的机会,让我们深深体会自己大学干部生活所学习到的,以及有所不足的地方,对我们的就业,对我们今后人生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回首间,我们的心中早已积淀了满满的感动。这感动,最多的是

  来自我们亲爱的学员们、同事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培训即将结束,大学生活也将结束,不必惋惜,也无需告别,我们坚信友谊定会长存。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更加坚信,多严峻的战斗,我们都能共同面对,多沉重的担子,我们都会勇敢地扛起。望征程千种思绪,相信我们的友情定会化为奋进的力量!不知何时,觉得大学的同事之友情已经让我迷恋不已,这将是我的一笔财富,我也将会让它沉淀!

  “青马”将会使我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之为人虽不才,愿以勤勉之心付诸于此!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8

  为了能更好的管理班上的纪律,很荣幸的参加了第xx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了解了共青团的历史与新时代的使命,对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容有了更新的理解。从中学到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的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我们的才智,激励我们奋发向上。

  此次培训给我最具有影响力的主题是罗兰英老师主讲的“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与技巧”以及黄忠春老师主讲的“如何做好一名学生干部”现在就其这两个主题谈谈我的体会。

  众所周知,班干部是班级内的骨干,是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得力助手,对班级的形成与巩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身为班干,首先要带头干,率先干,尽早干,高标准的干,同心协力的干,对待同学应该具有恒心,信心,包容心,热心,平常心的基本要求,把握好自己是班干的角色,并提高角色扮演能力。

  根据情景的变化,相应的转变行为模式和工作方法。随着不断的遇到旧角色的丢失和新的角色的获得转变行为能力。要具有保持平和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仅如此,干部必须要有良好的智力水平,至于干部的工作是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最后通过反馈来体现计划的一个过程。

  要做好一名学生干部,首先要明白学生干部的含义:首先是学生;其次是干部,学生的干部;最后是学生干部。一名好的学生干部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遵守校规校纪的典范。要能够起到下情上传,上情下达的桥梁沟通作用,要向学校和老师即使反馈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实情。对我个人而言,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胸怀宽广,海纳百川。

  2、培养挑战精神,学会自我加压。

  3、有活力、有魄力。

  4、有政治思想,强烈的责任感,以集体利益为重,认真,勤劳,乐于为他人服务,宽容,诚实守信。

  正正直直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勤勤奋奋学习。一个多学期以来,我们班的班干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大家本着“班里的事就是我的事”,“集体利益与集体荣誉感高于个人”的思想,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起积极领导作用,形成了以班长为领导中心的强大班级凝聚力。

  大家都意识到只有思想上有了改变与提高,才能在行动上改变。具体落实工作中,班团委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做事干净利落同时还团结互助,积极向上,以十分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班团干部之间互相谦让帮助,虽然平时工作、思想上偶尔有些小矛盾,但是大家都以集体利益为重,将个人利益放在一边,也从不出现为了个己私利而损害集体或他人的事。

  班团委也注重与其他同学间的交流,对于同学们提出的意见、要求,大家多能虚心听取并及时想老师或系里反应并时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以防止滋长骄傲情绪,渐渐地在同学心中树立的良好的威信。

  每次班团委会议,大家都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制定班级计划,班级日常事务班团委能解决的多由班团委之间商量决定,例如关于卫生督促,纪律出勤,组织活动等方面的事。

  大家深刻意识到作为班干部就应该管理好班级,不仅仅是为班主任分担,更为了班级的更快、更好发展。

【大学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18篇)】相关文章:

35 人赞同了该文章发布于/p/

本篇内容针对各大高校德语系老师的来源,学历等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为各高校官网公布出来的数据,以及知网收录的论文,或者百度百科情况。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学术能力,个人生活等不做评价!不做评价!不做评价!如果未来有人想成为一名高校德语老师,可能本篇文章会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篇主要是写关于德语专业的老师,其他小语种专业和英语专业的老师内容可自行搜寻,方法都是一样的。本篇内容不直接称呼老师名字,都以姓名+老师进行代替,如卫茂平老师。都是官网找的内容,不对真实性负责,这些数据要找你也可以找。例如:点开上海外国语学院官网,进入“教育教学”栏目中“院系设置”,点击进入“德语系”,点击进入“师资力量”。

由于不会使用爬虫等抓取工具,本篇内容都是自己去官网上看,然后转发在这里。

主观内容就放在中间了,便于理解。客观数据放在最后,可以慢慢翻看。

先提出一下,国内现在的德语语言文学的博士点。数据来源,研招网——博士目录——搜索“德语”:北大,北航,北外,对外经贸,广外,华科,上外,川外,同济,武大,厦大。这是21年招生的院校,同时也有其他高校有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如南大。代表国内德语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师资力量也是最好的。多数老师深造读博都是在这几所高校,或者海外读博。但由于国内博士点太少,有的人会申请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交差学科方向。

本文提到的德语专业硕士点,数据来源查找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信息库——专业库——学术型硕士——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上面提到的有招生资格的硕士点。还有一些学校有硕士招生资格如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黑龙江大学等,拥有德语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点。你要报考还是去找心仪院校的专业招生目录,如山东大学2020年是招2位德语研究生的。研招网——硕士目录——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

德国日耳曼语言文学(德语)排名我不清楚,网上找了一些,可以做个参考: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哥廷根大学,弗莱堡大学,奥格斯堡大学,班贝格大学,拜罗伊特大学等高校。

下文提到的湘潭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这几所学校受地理位置等限制,学科实力不强。宁波大学作为非211,受地域加成,学科实力发展较快。另外山东的几所大学由于历史原因,学科实力也比较强。天外,大外,由于数据未知,学科实力不知道。川外和西外学科实力大致相等,西外稍微胜出一点。北二外,北语有地域加成,但学科实力一般。人大,外经贸,北理工,中政大概处于同一水平。广外新老师招的比较多,地域加成,发展也比较快。中山,浙大,武大,复旦,作为985院校,历史比较久,在当地也是一梯队,生源质量起点比较高。上交地域加成,加上投了钱,虽然历史不久,但发展比较快。

上面这些是根据师资来看的,文科专业主要看老师,一个老师就能撑起一个系。但学校里面具体是什么样,我不知道,欢迎知情人士分享信息。

言归正传,如何成为一名高校德语老师。

1.出生早。当然这点对大家来说已经不可能了。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特南在《我们的孩子》中有一个很精准的比喻,在他的故乡俄亥俄州,1959年的那一代人就好像踏上自动上升的扶梯,站上去就能自动往上升;但是半个世纪过去,当他们的孩子踏上扶梯时,它却戛然而止了。 在我那一代人(指七零后)的成长故事中,社会结构是开放的,有一个比父母更好的未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到了现在,更年轻一代要超过父母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当下的中产阶层焦虑就在这里,即使不再要求子女如自己一代那样实现代际向上流动,也需要防止后代跌落,害怕被甩出去。教育在此,已成为一种防御性策略,不参与,即出局。”

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60周岁,女55周岁,现在是2020年,如果要办退休的老师,那么男应该是1960年生,女1965年生。但前面的老师基本还是1970年左右人。和退休无关。1978年恢复高考,1996年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这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下篇关于德语专业发展史会提到。

如果出生早,在1996年前,大学本科毕业可以留校任教。如果是现在北外开设的小小语言,如豪萨语,祖鲁语。如果有其他高校想开设这个专业的话,那么就可以入职。不过就是早去早占坑,晚了就没了,也不需要老师了。在2004年左右毕业的话,高校扩招,有一波开设德语专业的热潮,多数都是硕士毕业入职。

北大的德语老师基本为自己培养出身,北外上外南大,西外的老师多数是自己培养出身,当然也是因为这几所院校比较强,好学生和好老师相对应。其中也有学术牵扯,裙带关系之类。而且现在因为竞争激烈的原因,大家都是北外博士,那就开始看第一学历,如果第一学历不算好,那考研不太容易逆天改命。毕竟,优秀的人都是直接本科本校本专业保研了。然后一路北外本硕博连读。

想当前面几所头部院校的老师,最好是本硕在国内高校读,培养和老师的感情,之后博士再去海外一个排名靠前的日耳曼语言文学高校。之后博士毕业可能有机会留校。

06年入职的老师基本是硕士毕业,然后在职读博。所以坑位才是最重要的,博士学历可以慢慢来。10年左右还有一波行情,之后就基本不要硕士毕业的了。之后海外去排名低一点的高校,读一个水平低点的博士也行。

2010—2020年这段时间,新开的坑位很少很少,基本都是三本独立院校招老师,还是由北上南等top高校的毕业生流入。

如果你本科专业不好,那么学术之路基本会很难很难。有基础的基本是保送生,家庭条件好,有德语基础,入门快。本科不好的话,证明可能英语水平拖后腿,英语没学好,也间接证明学习德语的能力;或者是侧面反映出家庭水平。现在高校老师多数要求海外留学经历,没有钱支持你留学的话,简历上不够写。另外,德语是文学专业,一个老师支撑其整个系。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国度,文学学界,特别讲求师从关系。如果本科不是这个院校,考研进去的,那么在老师心中印象分是不同的,当然你也可以从北外进三本,这种不用要求师生关系太多。但有这种情况,一个老师在毕业后,进入了三本院校当老师,如果她们学校想招新老师的话,这位老师更倾向于要她的学弟学妹,内推现象特别多,国内德语文学老师的分布你可以看出很多人情社会的影子。或者有个学校找二外德语老师,你先进去入坑,之后再升格为系,当然这要靠学校层面的努力。

所以在2020年之后,如果还想当一名高校德语老师的话,北外,上外,北大等top高校本硕博连读。或本硕在国内,积累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之后读海外博士。或者国内顶尖本科有了师生情谊,海外顶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同时有自己的学术积累。同期8k为本科生,升学至硕士研究生为400人国内,400人国外。博士升学至国内或者海外共80人。竞争每年5——6个教职。入职后成为助教或者讲师。因为教授或者副教授教职很少,一个高校基本只有2名左右教授、2名副教授。其余10位讲师。再和这10位讲师竞争,踏上一条学术之路。要么有天分,要么熬时间。但2020年入职后基本都是三本独立院校招老师,所以大家都是讲师。最后走完这条路,成为一名教授的人,是真的对德语语言文学研究有天分,有兴趣,有努力的人;同时也刚好踩上了时代的步伐。


院校顺序:上外——北外——复旦——北大——同济——人大——南大——北语——广外——北二外——浙大——贸大——中山——社科大——大外——天外——川外——北理工——湘大——内工大——武大——吉外——上理工——西工大——宁大——西外——中政

(一)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师资

由于两外的师资是最强的,这个不用多做介绍,德语文学学界的大佬都在里面,就大概写一些信息,按官网顺序进行排列。

a.老师,1975年生,199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1996年在上外德语系任教至今。97年参加德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歌德学院北京分院),1999– 2002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博士学位。中间有5年时间断层,本科毕业任教,在职读博。

b.老师,1969年生,1991年起,任教于上外德语系; 曾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德语班、工作于德国驻沪总领事馆。派驻德国驻沪总领事馆,赴瑞士伯尔尼大学攻读德语文学博士学位,1997 年12月获博士学位。

C.老师,1978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先后获文学学士与硕士学位。任教于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2008—2011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在上理工任教期间在职读博。2011—2013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2013至今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d.老师,1976年生,就读上外获得本科学历,同年任教至今。年获得上外硕士学历,年获上外博士学历,在职读硕博。

e.老师,1982年生,200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日耳曼语言文学学士;2006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经济学硕士。2007年起,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2009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教育教学方向应该是德国经济层面。读博的时间和任教时间在当时应该不算冲突。

f.老师,1980年生,2001年毕业于上外德语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上外德语系,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上外德语系,获博士学位。2001年起,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教。本科毕业任教,本硕博一条龙。在职读博。

g.老师,1978年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先后获文学学士与硕士学位;与上面胡老师是同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至今任教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h.老师,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7月以来执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其他信息没有了。猜测是80年代人,上外德语本科毕业留教,在职读博。

i.老师,1980年左右,1998年—200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日耳曼文学专业,学士;2003年—2011年9月:德国海德堡大学,经济学与社会学学院,经济与社会科学硕士和博士。2011年--至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经济复合型专业)。

j.老师,2003年—2007年—2012年,上外德语系本硕博连读,任教时间不确定,出生日期可往前推算18年。

l.老师,1967年,上海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至今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199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本科毕业任教,上外本硕博连读,在职读博。

m.老师,2003年—2007年—2012年,上外德语本硕博连读,2012年至今任教上外德语系。

n.老师,1954年生,1982年上海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1989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德语文学)博士学位。1982年起,在上外任教至今。

o.老师,1964年生, 武汉大学,文学学士;1984 年大学毕业后,曾任教长江大学与湘潭大学;武汉大学,文学硕士;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2002 年以来,任教上外德语系。

p.老师,2003年-2007年,本二外,德语本科,年,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硕士,2011年—2020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攻读中古德语德语文学博士。2015年至今任教于上外。德国大学博士毕业不容易,在上外任教期间可继续研究。

r.老师,1974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文学学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文学硕士。1998年至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专业教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文学博士。在职读博。

s.老师,1977年生,青岛大学德语系, 本科学位。同济大学德语系,硕士。200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留校任讲师。

t.老师,1987年生,博士,讲师,2015年7月以来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其他信息未知。

u.老师,1977年生,1996—2000年—2002年,上外德语系本硕,2002至今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2007– 2010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

v.老师,1981年生,2004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学士;2006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该校成立于1975年,实力不知道),经济学硕士。2009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经济学博士。2007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

w.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其余未知。

x.老师,1958年生,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学习; 在海德堡大学留学(DAAD奖学金生),1980 获日耳曼语言文学学士学位。9.07 在拜罗伊特大学跨文化日耳曼学专业攻读博士,获哲学博士学位。,上外德语系教师; 任联邦德国驻沪总领事馆首席翻译;1999年10月 至今,在上外德语系任教。

总结,现在能在上外官网找到的师资,共22位老师,约一半左右的老师是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出身日期集中在1980年左右。多数为上外自己培育出来的学生,多数之后都在上外继续读博,在职读博,同时也是因为德语文学的博士点不多。就职时间集中在2005年以前,2010年后招收的新老师比较少。

(二)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师资

北外师资介绍很简陋,是按教授,副教授,讲师来排的,数据发布于2015年。

a.韩瑞祥老师,1952年生,197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留校任教。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读研究生, 获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底赴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日尔曼语言文学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1991年初回国后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1997年初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便一直再此任教。

b.贾文键老师,1967年生,年北外本科毕业,随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攻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2000年在德国耶拿大学跨文化经济交际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2013年9月起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c.刘立群老师,1954年生,北京人,1963年—1970年在北京外国语学校学习德语,1972年—1975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学习。1978年—1981年在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1年底—1993年3月在人民出版社任编辑、副编审,1993年至200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2001年起,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调至北外德语系任教授。

d.钱敏汝老师,1951年生,1979年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毕业,1983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赴德国鲁尔大学深造,198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语言学专业)。1995年回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副教授,2000年被聘任为正教授。自1997年底起担任德语系副主任。

e.任卫东老师,1966年生,1985——1989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生。1989—1992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硕士生,1992.—1997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北外本硕博一条龙。1992至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教,现任文学教研室主任。硕士毕业留校任教。

f.王建斌老师,1964年生,北京人,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受国家教委派遣赴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翻译学及日耳曼语言文学博士学位。1996--至今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教。

g.姚晓舟老师,1967年生,博士、教授。198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毕业留校任教。22岁本科毕业留校任教,推测在职北外读博。

h.姚燕老师,1972年生,出生最晚的一位教授,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学的第二硕士学位。推测是北外毕业留校任教。

1.顾牧老师,1975年生,1996年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毕业,199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后留校任教。2001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在职读博。

2.郭巧玲老师,1967年生,(辅导员不兼课),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应该和北外又红又专的传统有关,无相关信息。

3.李萍 老师, 1970生,(总支书记不兼课),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4.李文红老师,1969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推测北外本硕博连读。

5.缪雨露老师,1970年生,1995年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教,2003年评为副教授,2006年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推测本科或者硕士毕业任教,在职博士 ,北外本硕博连读。

7.王静老师,1977年生,硕士、副教授。无相关信息。

8.王丽萍老师,1961年生,北外本科,1981年国家公派留学德国,先后就读于海德堡、慕尼黑、波鸿大学;所学专业为日而曼文学、语言学、欧洲艺术史获硕士学位。1996年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主要从事德国语言教学。博士、副教授。

9.王钟欣老师,1975年生,博士、副教授。无相关信息。

10.吴江老师,1974年生,博士,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系主任。无相关信息。

11.徐丽华老师,1957年生,硕士,副教授。1982年毕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毕业后在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工作。1986年到德国留学,先后在德国巴姆贝克大学、海德堡大学和科布伦茨大学学习德语语言文学、历史学和教育学。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至今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教。

12.张晓玲老师,1982年生,博士、副教授。无相关信息。

13.赵倩老师,1974年生,博士、副教授。199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毕业(经贸方向), 200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硕士毕业,(研究方向:德国经济与外交)。2000年4月起开始在本校任教。

14.周海霞老师,1978年生,博士、副教授。无相关信息。

1.冷慧老师,1977年生。博士、讲师。无相关信息。知网可搜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名作者,研究方向均为外国语言文学。

2.李婧老师,1982年生。博士、讲师。无相关信息。

3.史笑艳老师,1976年生。博士、讲师。199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毕业(经贸方向),200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硕士毕业,(研究方向:德国经济与外交)。2002年4月起开始在本校任教。

4.王彦会老师,1981年生。博士、讲师。无相关信息。

5.徐丽莉老师,1977年生。博士、讲师。无相关信息。

6.徐四季老师。1981年生。博士、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2006.04-至今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教。

7.于芳老师,1981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

8.詹霞老师,1979年生。博士、讲师。无相关信息。

9.张为老师,1978年生。博士,讲师。无相关信息。

总结,北外官网一般都不写老师简历,能找到的比较少,不过特征参照上外就行。

(三)复旦大学德语系师资

1.老师,1985年出生于上海,从小酷爱古典音乐、喜欢读诗。2003—200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本科 。2007—200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硕士 。2009—2013年: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2013年11月获德语文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 。2014年6月-2017年,任复旦大学德文系讲师。2018年起,任复旦大学德文系副教授。

2.老师,2004年 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学士学位。2006年,德国耶拿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11至今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文系讲师。

3老师,199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德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至今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 。硕士毕业由上外去复旦任教。2014年以复旦大学德语系博士候选人身份赴德国科隆大学做博士论文课题研究。

4.老师,1994年西安外国语学院获德语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德国蒂宾根大学获德语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获德语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任复旦大学德语系讲师,副系主任。2008年5月至今任复旦大学德语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5.老师,2004年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柏林自由大学德语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2014年12月任南京大学德语系助教、讲师 ;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 。2016年10月起,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文系青年研究员。

6.老师,2005– 2009 复旦大学德文系,学士学位。2009– 2012复旦大学德文系,硕士学位。2012– 2016图宾根大学德文系,博士学位。2017年04月至今,复旦大学任教。

7.老师,2007–2011复旦大学,德文系本科。2011–2014复旦大学,德文系硕士。2014–2019柏林自由大学,博士。2019年至今,任复旦大学讲师。

8.老师,199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学士学位 ,2002年同济大学德语系获硕士学位,200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6年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德语系,2006年至2011年任复旦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讲师。2011年晋升为副教授。

9.老师 ,195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华师大学士,1984年上外硕士,1985-88年华师大讲师,教研室副主任,1992年科隆大学博士,1992-94科隆大学博士后继项目,上理工外语学院教授,德语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2001至今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总结,复旦有9位老师,没有北外上外那么多,综合性大学的正常德语老师数量。有几位老师是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不想两外老师出身那么根正苗红。有自己学校的本硕学生,出国读博都在留校任教。老师比较年轻化。

(四)北京大学德语系师资

1.老师,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学士(1987),硕士(1990),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德语系博士(1998)。

2.老师,1965年生, 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学士(1986),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硕士(1989); 1989年9月到2004年3月在对外经贸大学中德学院任教,其间多次赴德进修,1996年到2001年在北京大学攻读在职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博士(2001)。

四川外国语大学大学德语系学士(1973年-1977年),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职。德国奥克斯堡大学日耳曼语系硕士(1987年-1989年),德国奥克斯堡大学日耳曼语系博士(1989年-1993年)。1993至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任职。

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学士(1986年9月-1990年7月);北京大学西语系硕士(1990年9月-1993年7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博士(1998年9月-2003年7月)。任职: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助教(1993年7月-1995年8月);硕士毕业留校任教。

北京大学西语系学士(1987年-1991年)德国波鸿大学语文系博士(1991年-1997年)。1998年3月起至今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6.老师,1969年生, 同济大学德语系学士(1986年- 1990年),北京大学西语系硕士( 1990年-1993年),北京大学德语系博士(1995年-2001年)。 北京大学西语系助教。硕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7.老师,1970年生,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本科,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硕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1992年起任教北京大学德语系。本科毕业开始任教。

8.老师,1978年生, 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硕士。 慕尼黑大学德文系 博士。2006 年至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和上面潘老师是同学。

9.老师,1974年生,北京大学德语系学士(1992年-1997年);北京大学德语系硕士(1997年-2000年);北京大学德语系博士(2000年-2004年)。04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10.老师,1977年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系本科。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硕士。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博士。2003至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讲师。

11.老师,1983年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硕士。 德国波恩大学日耳曼文学博士。2014至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讲师。

12.老师,1986年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文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日耳曼语言系 日耳曼语言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日耳曼语言系 日耳曼语言学博士。2013至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讲师。

13.老师,德国海德堡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系学士(2003年-2006年);德国海德堡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系硕士(2006年-2009年)德国海德堡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系博士(2009年-2015年)。2017年至今:就职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助理教授。

14.老师,1990年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学士(2008年-2012 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德语文学系硕士(2012年-2015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德语文学系博士(2015年-2018年)。2018年9月至今 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助理教授

总结,要想进入北大当德语老师,直接读北大德语本硕博一条龙,或者直接选择好的德国大学,读完博士回国。北外上外不认。

(五)同济大学德语系师资

同济的老师没有简历信息。直接把名单放上来。

德语系老师(不同于留德预备部):1.教授:黄崇岭,王颖频,吴建广,赵劲老师。2.副教授:陈慧,邓白桦,郭金荣,郭屹炜,韩巍,刘怀宇,庞文薇,施显松,汤春艳,张克芸老师。3.助理教授:董菁,孟国锋,钱玲燕老师。4.讲师:陈忱,陈宇,丁敏,葛艳,龚艳,焦海龙,钱春春,陶卓,王轶,夏君峰,张建欣,赵亘,张焱老师。

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老师(1)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老师(2)

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的老师第一张基本都是2000年以前入职,学校出身基本为长三角地区。第二张基本为硕士毕业,绝大多数为同济自己培养出身。为2010年左右入职。

(六)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师资

1.杜荣老师,1976年生,副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1999)文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文学硕士。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任教。2004年4月至2008年经教育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选拔获得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奖学金,到德国图宾根大学攻读德语语言学博士学位,已取得博士学位。

2.刘丽老师,推测1978年生,讲师。文学学士(武汉大学,2000),文学硕士(武汉大学,2003),2003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任教师。文学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2014-)在职读博。

3.李欣老师,讲师。文学学士(首都师范大学,1995),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2003)。2003年9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师。

4.来炯老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文学学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96),文学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2006) 。2006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师。

5.孟虹老师,1962年生,副教授。文学学士(同济大学,1984),大语言学士(歌德学院,1990),教育学和汉学硕士(柏林工大及柏林自由大学,1993),哲学博士(德国柏林工业大学,2001)。自2005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任教。

6.徐胤老师,讲师。文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2011),文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2014)。哲学博士(柏林自由大学,2018),2018年9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任教。

7.张意老师,1965年生于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德国慕尼黑大学,1992)文学硕士。(美国马里兰大学,2000)哲学博士。1996年至2000年受聘于美国华盛顿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在斯拉夫日耳曼语系教授初级、中级和高级德语,同时在霍普金斯大学设在华盛顿的高级国际研究学院(讲授初级德语。 2010年至今:人大教授。

8.赵蕾莲老师,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1987年至1995年在黑龙江大学外语部任教,1995年9月开始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攻读德国文学方向博士学位,1999年7月博士毕业,2000年1月获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未知。1999年7月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

总结,人大德语从1999年起招收德语专业本科生, 2003年起招收德语专业硕士研究生。除徐胤老师外,主要也是人大自己培养的本硕,海外读博。老师们主要是02,03年毕业留校任教。07年—21年只收了一位新老师。

(七)南京大学德语系师资

1.常玲玲老师,1961年生,南京人,1972 - 1979南京外国语学校;1979 - 1983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主修德语语言文学,学士毕业。1983 - 1985南京林业大学外语系任教;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攻读语言学硕士学位;1997 - 2000 南京东南大学任教,副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德语语文系, 攻读博士学位;2003.7 - 至今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修正:教授,博士生导师

2.常晅老师,1980年生,1998年-2002年 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2004年 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至今 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职。

3.陈民老师,1968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无相关信息。

4.孔德明老师,1961年生于南京,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德语专业,赴德国维尔堡大学学习,1991 年 7月毕业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分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留到南京大学任教。

5.李彬老师,1981年生,南京人。2000年-2006年 就读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2月至今 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

6.卢盛舟老师, 年就读于德国慕尼黑大学,2015年慕尼黑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国任教。

7.钦文老师, 1973年生,研究生,讲师。无相关信息。

8.王露杨老师,北外毕业。论文:跨文化的语篇对比分析,《德意志文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6. 孔德明 王露杨 (第二作者)。应该是06年师从孔德明老师,后留校任教。

南大德语系基本找南大本科培养出来的,主要任职时间是03年左右。07年之后找了一位新老师,卢盛舟老师。

(八)北京语言大学德语系师资

北语没有德语系专栏,是整个西方语系合并在一起做的老师介绍,分为教授和副教授。教授一栏有韩语,俄语,意语等教授,未找到德语专业相关教授。副教授中:何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近当代德语文学、性别研究与媒体研究,并在《德国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德学志(原《北大德国研究》)》、《外国文学动态》、《德意志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其余没找到德语相关老师。

现有中国教师5名,长期聘两名德国外教。教师至少为硕士学历,中国教师均有海外求学或进修经历,其中副教授一名。4名硕士学历讲师未知。学科实力一般。

(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系师资

1.刘齐生老师, 1962年生,教授。1980 - 1984年,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 – 1989 武汉大学德语教师,1990 - 1995年,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硕士毕业任教,在职读博。

2.余杨老师, 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2005年至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语学院德语系任教。南京大学本科。

3.卢铭君老师, 教授。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德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德语文学专业博士学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2011至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上外本硕博连读,后留校任教。

4.杜卫华老师, 副教授。先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就读文学、教育学专业,2012年12月获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2年起,为南开大学德语系教师;2014年12月被南开大学评为副教授。02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2018年,被聘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云山学者A岗。

5.林璐老师, 副教授。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获学士学位。年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语学院德语系,获硕士学位。年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语学院任教。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在职读博。

6.程林老师, 副教授。学士:年,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德语。硕士:年,中国人民大学,专业:德语文学。博士:年,柏林自由大学,专业:德语文学。2018至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

7.滕奕丹老师,讲师。年,广州外国语学院西语系,获学士学位。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获硕士学位。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结业。1992年至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任教。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在职读硕博。

8.胡忠利老师, 讲师。年广州外国语学院西语系德语专业学习,获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文学学士学位。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语学院德语系学习,获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文学硕士学位。2015- 至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1994年至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任教。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在职硕博。

9.崔涛涛老师, 讲师。年 西安外国语大学,获德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年 德国美因茨大学翻译学院,获德汉翻译学硕士学位。年 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年 德国科隆大学,获得德汉翻译学博士学位。0.08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德语专职教师)。2015.07至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

10.贾晨老师, 讲师。年,西安外国语大学,获德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年,西安外国语大学,获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获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教师,2016至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

11.黄羽欢老师, 讲师。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双硕士(北外的联合培养项目)。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2017.09至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

12.陈维老师, 讲师。年,北京大学,获德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年,北京大学,获德语专业文学硕士学位。2010年至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

13.吴晓钢老师, 讲师。2008—2012南昌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学士。2012—2015海德堡大学,跨文化德语语言文学,硕士。2015—2019海德堡大学,德语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方向),博士。2019至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系 专任教师。

广外有13位老师,其中青年教师比较多,有几位老师是挖过来的。15—19年这段时间大概每年招一位新老师,比较中意top本硕出身,再去读海外博士。

(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师资

1.刘学慧老师, 1970年生, 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来校任教。

2.谢琼老师,1967年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起来校任教。

3.赵琛新老师,1973年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4.朗曼老师,1979年生,研究生学历,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执教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欧亚语系。

5.袁克秀老师,1972年生,研究生学历,德语语言文学硕士,讲师。

6.何春艳老师,1975年生,研究生学历,德语教学法硕士,讲师,毕业于德国耶拿大学。

7.何庆元老师, 1974年生,研究生学历,德语语语言文学硕士,讲师,MTI硕士研究生导师。

8.赵雅芬老师, 1978年生,研究生学历,讲师。

9.黄婧老师, 1979年生,研究生学历,德语语言文学硕士,讲师。

10.穆超老师, 1981年生,研究生学历,德语语言文学硕士,讲师.

11.邓二红老师, 1980年生,研究生学历,德语语言文学硕士,讲师.

12.何娇老师,1984年生,研究生学历。讲师。

13.张欣老师,1985年生,研究生学历,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博士,讲师。

14.邹露老师,1988年生,德语语言文学博士,讲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15.翁远方老师,1979年生,研究生学历,德语语语言文学学士,助教。

北二外的老师集中在70年代,多数为研究生学历。毕业院校未知,应该是2000年左右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之后招的几位85年代老师,多要求博士毕业。师资一般。几所京圈的学校对老师简历都披露的比较少,不知道为什么。

(十一)浙江大学德语系师资

1.李媛老师,年在上外攻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先后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1996年4月进入浙江大学工作。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2.刘永强老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年,先后获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奖学金、DAAD马尔巴赫大师班奖学金、马尔巴赫博士生奖学金等,在柏林洪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深造,为德国科学基金会重点资助项目“柏林施莱格尔文学博士生院”成员。2013年获得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4年起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任教。

3.邵勇老师,讲师。北京国际政治学院亚欧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自1985至今浙江大学外语系德语中心任教。

4.沈国琴老师,教授。1983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现浙大)外语系德语专业,1990年4月至1992年4月德国斯图加特图书情报应用技术大学访问学者,1995年3月至1996年3月德国累根斯堡大学教育系访问学者,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10年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攻读外国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在职硕博。

5.杨曦红老师,讲师。硕士。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教育学系进修。2006年,完成浙江大学外语系德文专业硕士学业,获文学硕士学位。自1989年任教浙江大学。本科留校任教,在职读硕。

6。朱更生老师,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无相关信息。

7.庄玮老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学士(2007)、硕士(2010),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英文系博士(2014)。 特聘为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至今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德语专业“百人计划”研究员(文科),博士生导师。

浙大的德语老师基本是90年代留校任教。7位老师中刘永强老师14年入职,为海外博士。庄玮老师是浙大本硕培养出来的,博士海外就读。

(十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语系师资

1.杜景林老师,1963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1至1986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材料工程系,获工程学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德语系专业德语研究生班。1988年至今执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同济培养,硕士毕业任教。重点研究德国法律。

2.李伯杰老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北大本硕毕业任教。

3.卢谌老师,1964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1至1986年就读于同济大学机械制造工程系,获工程学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德语系专业德语研究生班;1988年至今执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上面杜老师是同学,主要研究德国法律。

4.潘亚玲老师,1984年9月-1988年7月就读上海同济大学德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8年9月-1991年1月就读上海同济大学德语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2008年在德国耶拿大学攻读博士,获哲学博士。1991年开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作。

5.冯晓虎老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法德系德语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87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89年毕业后分配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作。1999年12月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语言学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6.吕巧平老师,博士,副教授。1991年7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3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3月: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教育系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语系。北外德语硕士毕业任职。

7.姜丽老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2年7月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获得德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获得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10月于柏林自由大学获现代德语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任教至今。

8.夏林荫老师,讲师,硕士。1993年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贸易德语系对外贸易德语专业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至今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德学院和外语学院。本科毕业留校任教。

9.于敬韬老师,副教授,博士。1998至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德学院、外语学院德语教师。199-1995,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年3月获得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0年3月获得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学位。推测本科毕业留校任教。

10.鲍晓老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年开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

11.陈敏老师,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副教授。2001 – 2005,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2005– 2008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8 – 2012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2年起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工作。北外本硕博连读,毕业后入职高校。

12.贾涵斐老师,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德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获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获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今,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担任教师。北外本硕博连读,毕业后入职高校。

13.王正浩老师,讲师,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德国学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奖学金,就读于柏林自由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4.韩丁老师,博士,讲师。2006年于德国获得硕士学位,主修社会学。2018年1月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2007年: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任中方秘书。2008年-2012年: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驻京办事处,任教育推广专员;2012年-2016年:德国锡根大学中国办公室,任办公室负责人。2018年至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工作后回到高校工作。

贸大14位老师中,两位研究德国法律方向,其余主要研究德国文学。一半以上老师为2000年以前入职,2000——2010年没有老师入职。2012——2018年平均两年招一位老师,倾向于北外本硕博连读或海外博士。学科实力较强。

(十三)中山大学德语系师资

1.杨劲老师,1973年生,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导师谢莹莹教授;柏林洪堡大学,德语文学(哲学)博士。2010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师,作为“海外优秀人才”引进;2017起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北外本硕博连读,留学海外,之后去上外任教,17年去了中山。

2.凌曦老师,1986—1990四川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文学学士;1990—1993上海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2005—2010中山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哲学博士。1994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在职读博。

3.陈郁忠老师,硕士生导师,助理教授。2018年12月获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其他都是几位德国外教了,没其他老师信息,很奇怪。

(十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大学德语系师资

基本在官网上没看到社科大德语专业的师资,都是英语的。但其实他是有德语文学的博士点的。

(十五)大连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师资

(十六)天津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师资

(十七)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师资

1.冯亚琳教授, 1952年生,西安人。博士生导师及硕士生导师,二级教授。1977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法德系,1985年毕业于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该校文学博士学位。

2.李大雪老师,1972年生,西南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3.廖峻老师,1977年生,副教授,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德语专业学士学位,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博士学位。川外培养出身,08年入职任教。

4.郑萌芽老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学士。 天津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讲师、副教授。北二外本科毕业后任教天外,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在职读博。

5.张丽老师,讲师,硕士。

6.丰卫平老师,1967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1994年2月至5月在德国慕尼黑歌德学院学习德语教学法。猜测是90年代川外本科毕业后任教。

7.胡嘉荔老师,副教授,在读博士.

8.唐炜老师,副教授,博士。

9.吕晶珠老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柏林工业大学博士。

10.张赟老师,副教授,博士,主任助理,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专业博士,德语文学、德语笔译方向硕士生导师。

11.刘海婷老师,副教授,2014年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德语语言文学及MTI口译方向研究生导师。

12.余传玲老师,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方向硕士毕业,四川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德语口译方向导师。

13.唐艋老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学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

14.曾棋明老师,讲师。

15.何晓玲老师,讲师。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德语文学硕士。

16.陈瑾老师,讲师。硕士。

17.杨昕老师,讲师。硕士。

18.蔡焰琼老师,讲师。硕士。

19.雷蕾老师,讲师。在读博士。

20.杨亚庆老师,讲师。在读博士。

21.刘洋老师,讲师。在读博士。

22.龚倩倩老师,讲师。在读博士。

23.张宁洁老师,讲师。博士(后)

24.万晓韵老师,讲师。博士(后)

25.马嘉悦助教,硕士。

26.任伊乐助教,硕士。

27.罗威助教,博士。

德语系目前有26名专业教师,全体教师都具有在德语国家学习深造或短期研修的经历,其中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13人,在读博士7人。德语系目前有本科生409名,硕士研究生73名,博士研究生5名。川外德语的老师和教职挺多的,很多都是硕士毕业后入职,然后读在职博士。

(十八)北京理工大学德语系师资

1.姜爱红老师,教授,1985—199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2000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1994年至今:北京理工大学德语专业教师,2004年晋职教授。

2.刘文杰老师,教授, 任教于中山大学。2002年至今: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教师,2012年晋职教授。

3.王彦会老师,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硕士、博士。

4.张勇老师,副教授。2007 - 至今: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师。2007 - 201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语言学),博士。

5.张培老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学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硕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

6.梁珊珊老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

7.秦龙老师,助理教授/副研究员(新体系),硕士生导师。德国曼海姆大学哲学博士(语言学方向),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语言学方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学学士(德英双学位)、文学硕士(文学方向),2020年7月起在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

8.刘磊老师,讲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语言学方向),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语言学方向)。年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学,2015年8月在德国柏林歌德学院研修。2014年7月起在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9.李慧坤老师,讲师, 199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 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获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获德语语言学博士学;2008年至今在北京理工大学工作,教授本科专业课程,并担任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十九)湘潭大学德语系师资

(二十)南昌航空大学德语系师资

6位老师,无具体信息。

(二十一)内蒙古工业大学德语系师资

(二十二)武汉大学德语系师资

1.刘靓老师,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德文系副教授。

2.张申威老师,讲师。2011年武大研究生优秀毕业生。

3.谢芳老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社科院研究生院学习, 1994 年至今在武大外院德语系任教。

4.包向飞老师,教授、博导、系主任。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德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攻读武汉大学德语专业研究生,与1999年毕业,获语言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留校任教于德语系。2005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师从国内著名的康德哲学研究专家邓晓芒教授攻读德国哲学博士学位,于2009年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5.徐琼星老师,1973年生,副教授、硕导、副系主任。先后获华东师范大学德语文学学士()、武汉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我国著名德语文学专家谢建文博士、教授。

6.鲁晓雁老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毕业于武汉大学德语专业,后留校任教,1997至1998在北京歌德学院进修,2002至2003在特里尔大学学习,2006在海德堡大学学习,2007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毕业。

8.高中杭老师。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9.曾璇老师。1984年出生。2008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起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德语系任教。

10.李超老师。讲师.

武大的老师基本为自己本校培养。

(二十三)吉林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师资

现有教师24人(含柔性外聘教师、外聘退休教师及外教),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100%,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占100%。

(二十四)上海理工大学德语系师资

共16位老师,多数是助教讲师,其余信息未知。

(二十五)西北工业大学德语系师资

1.水婷老师,讲师,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麻蕾老师,副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德语文学方向。,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德语文学方向。2006起 西北工业大学任教。

3.李倩瑗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学士学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硕士学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学位。北外本硕博毕业。

4.崔惠珍老师,副教授,1981 – 1985北京大学西语系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并获学士学位。自1985年毕业分配至西北工业大学。

5.邓涛老师,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2004年于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参加工作。201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在职读硕。

6.蒲冬梅老师,副教授。 西安外国语大学 ,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位。西北工业大学 , 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 。2017至今 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在读。硕士毕业留校任教, 在职读博。西工大自己培养出来的硕士。

7.国懿老师,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德语语言文学学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新闻编辑学 硕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国际政治 博士。

(二十六)宁波大学德语系师资

1.蔡玳燕老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德语专业来到了宁波大学外语学院任职。

2.陈巍老师,副译审。1989年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教于宁波大学德语系,浙江省译协理事,硕士生导师。

4.冯芳老师,助教。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语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德国学专业。研究生阶段转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外国哲学专业,师从庞学铨教授。2012年9月开始任职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

。 同济大学科技德语学士;1997至今 宁波大学德语教师;2006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在职读硕。

6.刘燕燕老师,讲师。

7.任春静老师,讲师。2004年进入浙江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2008年获学士学位,2011年获硕士学位。2012年进入宁波大学德语系任教。2017年赴德国马格德堡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职读博。

8.应素芳老师,讲师。1987年起 宁波师范学院工作。德国科隆大学就读。1998-至今宁波大学工作(曾担任德语系副主任,外国语学院外事办副主任)。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一年期。)

。1982年至1989年就学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德国埃希斯泰特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13年,就职于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2014年至今,就职于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1986年建校,创办时间晚,但发展速度快。最开始有一两个老师主要从事英语专业德语二外的教学,后来开设了德语专业——很多学校德语系建系都是这种发展流程,先是几个老师从事二外德语的教学工作,后来顺应发展,成立德语系,在学科评估,学校实力评估方面都有帮助。2012年的时候冯芳老师到校任教,是德语系第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来校第一年就拿到了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德语学科的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2014年张芸教授到宁波大学德语系任教,是德语系第一位拥有正高级职称的老师;同时,蔡玳燕老师晋升副教授,德语硕士点申报提上日程,2014获得批准之后,2016年宁波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开始招生。宁大德语建系时的老师来源为同济,广外等,之后和浙大德语出身的老师联系比较多,主要都是南方系。之后从其他高校挖的两位老师,发展速度较快。

(二十七)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师资

1.老师,教研室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

2.老师,1961年生。德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语言学博士。西安外国语学院外文图书资料专业,大专毕业。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学系。获语言学硕士学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语言学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多次以客座教授和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访学。2000年以前入职。

3.老师,1955年生。教授,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德语学科带头人。1987年至1996年间,两度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

4.老师,1971年生。博士,教授。 西安外国语学院德法西语系德语本科生。任西安外国语学院德语教师,本科毕业入职。西安外国语学院德语文学硕士研究生,在职读硕。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博士研究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德语教师。北外博士毕业留校任教。2009- 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德语教师。

5.老师,1959年生。教授。1983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德法西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6.老师,博士、副教授。1995年-1999年 本科 西安外国语学院。 2001年-2004年 硕士 西安外国语学院。2004年-2008年博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外自己培养的本硕,读博在北外是因为博士点就那几个。

7.老师,博士,副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本科生,/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德国明斯特大学德语语言学博士研究生。2012–2015,主持西安外国语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已结项)。猜测西外本硕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职读博。

8.老师,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主编:《走进德国脱口秀》,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2002。猜测02年之前已经入职。

9.老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发表论文.《外来语对德语语言的影响》,《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1).猜测2001年前已经入职,西外自己培养。

10.老师,1973年生。硕士、副教授。西安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就读(本科),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就读(硕士研究生)。自2000至今西安外国语学院任职。

11.老师,副教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发表《德国年度不当之词简析》,《德语学习》2001年第二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测2001年前西外本科毕业入职。

12.老师,1972年生,讲师。2006年德国美茵茨大学硕士毕业。2008年起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之后德语学院)任教至今。猜测西外本科,硕士毕业回校任教。

13.老师,1982年生,讲师。2000年-2004年: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系,2004年-2007年: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西外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

14.老师,1976年生,讲师。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本科硕士。柏林自由大文学博士毕业。西外本硕毕业,留学后回校任教。

15.仲文老师,2000年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毕业留校任教。

16.老师,讲师。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硕士。北京大学博士,曾获CSC联合培养奖学金,赴德国马尔堡大学访学近两年。西外本硕培养出身。猜测2018年左右任教。

17.老师,讲师。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和硕士毕业。德国明斯特大学博士毕业。西外本硕培养出身。2010参加西安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德语文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猜测10年前入职。

18.老师,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译著:《妙趣科学》(全40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推测14年以前入职。

19.老师,讲师。德语MTI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省级科研基地兼职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2017年在北外发表过博士论文。无相关信息。

20.老师,助教。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德语专业(本科),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5 - 今 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德语教师。硕士毕业任教。

21.老师,助教。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硕士,德国明斯特大学博士。2009DAAD资助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大学及学术机构学术访问。

22.老师,助教。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德语教师。2018- 2019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2020至今 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教师。

西外的老师很多,学科实力比较强。但西外的老师基本都是自己培养出身,北外上外培养的老师也有几位。22位老师中,10年之后入职的有3位左右。但西外老师的留学院校,没有去海德堡大学,洪堡大学等学校,可能是对口资源的问题。西外门槛应该比其他几外低,但心仪于自己培养的本硕,再去国外留学镀金。

(二十八)中国政法大学德语系师资

1.老师,教授。1993–1997: 河南科技大学、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习英、德语专业,获文学学士。2001–2005: 德国美因茨大学翻译学院学习口、笔译(汉、德、英),第二专业为法律,获翻译学硕士。2006–2007: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名顿分校攻读比较文学专业博士。2007–2012: 德国美因茨大学法学翻译、比较法、法律语言学方向博士。主要是德语+法律方向。

2.老师,教授。许兰,副教授;硕士;、副院长,兼德语系主任、德语专业教研室主任、德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德法学院比较法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3.老师,副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年度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师。05年之前入职。

4.高莉老师,副教授。1999年至2003年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取得德语语言文学本科及硕士学位。2012年5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学博士学位。学年校级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西外本硕毕业后任教。在职读博。

5.贺莉莹老师,讲师。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北京语言大学博士(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2006年院级优秀教师。猜测西外硕士毕业后任教,在职读博。

6.霍颖楠老师,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 德语语言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北外本硕博连读。中政的官网是2012年更新的,于12年前入职。

7.李小龙老师,讲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博士。中政的官网是2012年更新的,于12年前入职。

8.李烨老师,讲师,硕士生导师。2001—2005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学士。2005—2008 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研究生。2009—2013北京大学德语系博士研究生。也是西外培养出身,北大博士(博士点就那几个)。

9.申洁老师,讲师,2004年大连外国语学院获德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200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06年入职。

10.张珊珊老师,讲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博士。2012 年 -2014 年,柏林自由大学德语与荷兰语文学院。北航没硕士点,去了北外硕博。中政的官网是2016年更新的,于16年前入职。

11.张文鹏老师,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 学士。北京大学德语系 硕士。北京大学德语系 博士。2005年9月-2006年9月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北京大学德语系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校季交流项目)。读研或读博应该在此期间,大概率是读硕。2011德国魏玛、柏林(德国歌德学院教师培训项目奖学金)。2011年前入职。

12.赵叶莹老师,讲师,2001年获西安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日尔曼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学位。2015年获天津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读这个博士是因为申德语文学的博士人太多,选一个简单点的。学年校级优秀实习指导教师。04年北外毕业后入职,在职读博。

中政的老师有2位左右是研究德国法律的,英语、德语专业实行五年双专业学士学位(外语、法学)培养模式;德语专业还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成立外语系,所以多数老师是2006年左右入职,有几位是西外硕士出身,可见西外的学科实力。2010年之后入职的几位老师,本科均为北外,北大等高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91年时高中有学籍档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