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谁知道soul app里面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轻而易举快速的网恋?

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的周女士,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打开了一款沉寂已久的手机软件——Soul。当软件主页跳出来的那刻,她感受到了接连不断的手机震动。不到一会,号称“恋爱神器”的Soul就给她匹配了十多个“潜力对象”。

“就跟批发对象一样,莫名其妙就出现好多人来找你,问你要不要处个对象聊聊。”周女士对《投资者网》称。

正是这个被标签为“匹配效率奇高”、“批发对象”的社交软件 ,于北京时间5月11日正式提交IPO招股书,拟远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在众多社交软件已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之后,Soul作为一款社交APP也要上市,自然引发众多用户和投资者对其关注度剧增。面对市场口碑分化严重的实际情况,大家不禁发出疑问:上线5、6年的Soul凭什么快速开启上市之路?

收入飙升惊喜连连 广告费却更令人瞠目

毋庸置疑,近年来Soul可观的收入增速是支撑它获取投资者信赖的重要因素。

从Soul递交的招股文件中可以看出,Soul在近两年收入呈爆发性增长。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Soul的总收入约为7070.75万元(人民币,下同),然而2020年度Soul的总收入却飙升至4.9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4.33%。

2021年,其收入同样还在保持增长。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Soul在三个月内的收入取得了2.38亿元的好成绩,同比增长达259.83%。

令人称奇的是,收入如此惊人的急速增长,依旧抵不过费用带来的亏损,由公司招股文件可见,近两三年,Soul全年的广告费用一项均高于其全年收入。就此,Soul在招股书中称“广告费用主要包括用于宣传我们的品牌和服务的在线广告。”

Soul近年来广告费用大涨,令网友们总能在各种网站、短视频平台上见到它的身影。95后小冯向《投资者网》表示:“晚上下班刷抖音的时候,每刷几条就会给我推荐Soul的广告。”不少网友也有刷到抖音广告的经历,一些人就因此下载了Soul。

此外,在QQ空间、微博、知乎上刷到Soul广告的网友也不计其数,许多并不使用Soul APP的网友也对其广告印象深刻,足见其广告影响之大。

除依托社交及短视频平台打广告之外,Soul还作为综艺节目赞助商,得益于节目热度收割了一批流量红利。作为《明星大侦探》第六季超级合作伙伴,Soul在片头、片尾及节目中间皆有所植入。而热门综艺《奇葩说》则以“伴侣有个异性soulmate,我该介意吗?”等辩题,将Soul的广告植入得润物细无声。

无疑,大肆宣传提升了Soul的知名度,但比收入还高的广告费用却影响着其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度Soul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49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亏损值再一步扩大至6.01亿元。

至今为止,上线于2016年11月的Soul似乎还不能完全平衡收入与费用的关系。

《投资者网》就“连年亏损的Soul是否有信心在近几年完成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转亏为盈”等问题发函问询Soul CEO张璐,但未收到对方的回复。

口碑呈现两极化 定位模糊频遭质疑

广告铺天盖地,口碑两极分化。这是Soul的一个真实写照。

有网友在Soul成功找到另一半顺利“奔现”,也有网友表示在Soul上面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在大众焦虑的时代,Soul给了陌生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使得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性格内向的人可以在网络上放开自己。

但是,拥有广大用户流量的Soul也时常被诟病。在Soul的官网上有这么一句话:“低成本地开启交流,获得高质量的关系。”而所谓的“高质量的关系”被一些Soul用户认为是噱头,周女士就向《投资者网》表示:“随机匹配的人太多了,很少有高质量的对话。”

点开Soul APP,能够发现Soul专门设置了一个“灵魂测试”的板块。平台通过用户的测试题答案,利用大数据为用户匹配更合适的交流者。

同和心理创始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魏珍,体验Soul的测试题之后,向《投资者网》表示:“Soul的一些测试题更类似于趣味性的测量类型,但对于Soul大数据匹配的精准度,以及匹配测试设置原理并不太了解。这类匹配测试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促进增加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互动体验性的心理需求。个人认为,这类匹配测试体验,消费者可做为一种参考性,而不适合过度依赖测试的匹配结果。

除了大数据匹配的“对象”的质量受到部分用户的质疑,在平台监管层面上Soul也负面缠身。

Soul用户张强(化名,同下)向《投资者网》表示:“那些一上来就要处对象的人都不算什么,Soul上面可多变态了,不过这也是这些交友软件所共有的弊端吧。”

而另一用户陈琳则称:“原本以为Soul是能够找到兴趣爱好相同或者能聊得来的小伙伴,没想到一上线就被性骚扰了。”

实际上,早在2019年,Soul就因涉及色情内容、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被网信办点名。据媒体报道,“Soul自称是一款基于心灵的智能社交APP,功能是寻找‘灵魂伴侣’,却在经营期间,对年龄限制、‘软色情’内容等方面存在监管不严,处理不及时等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据媒体报道,Soul官微此前曾发布微博称:“Soul定位不是约会软件,而是给GenZ的以Soul为链接的社交元宇宙。”

Soul如何定位?究竟是一款可给泛滥的社交APP正本清源用于Z世代的社交软件,还是一个专注于两性关系满足需求的软件?又或者能突破前两者,另辟蹊径?用户们也只能够静待其变。

增值业务稳定增长 却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Soul在招股文件中提及,“我们主要通过增值服务产生收入,包括虚拟物品和会员特权。用户可以通过Soul币(虚拟货币)来购买虚拟物品和特权。”

从增值服务收入上来看,Soul在近两年的确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据媒体报道,在2019年、2020年和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前三个月中,Soul的平均每月付费用户数分别为26.89万、92.93万和154.45万;APP平均每个付费用户每月付费分别为21.9元(人民币、下同)、43.5元、48.6元;在2019年,2020年和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前三个月,APP的平均每月支付比率分别为2.3%、4.5%和4.8%。

然而,Soul的平均每个付费用户每月付费金额和其用户付费比率一直以来都不算太高。不到50元的平均每个付费用户每月付费金额,不到5%的用户付费率,似乎显示了现如今Soul变现不佳的困境。

Soul变现不佳的困境,与其目标用户群体“Z世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筱玲是今年刚上大学的大一新生,她没有在学校里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无聊、没事干的生活”使得她下载了Soul,并成功在Soul上面找到了网恋对象。

她向《投资者网》表示:“因为自己没钱,所以从来没有想过在Soul上面花钱买虚拟礼物。”筱玲表示,因为和现在的网恋对象在Soul上聊得较好,所以没过多久就加了微信,所有的聊天内容就都在微信进行了。

由此,原本作为交友桥梁的Soul,最后却为其他社交平台做了嫁衣,这样的情况是真实存在。

李筱玲只是部分Z世代用户的一个缩影,这些用户没有足够存款所以不会在Soul上有高额支出。流行用户Z世代意指在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人,而这一部分人也就是如今12岁至26岁年龄段的用户,这一部分用户大多数没有工作或者刚工作无大量存款,所以消费心态不会过于激进。

如何能使Z世代心甘情愿地从钱包里掏钱买单?这是一个令包括Soul在内的社交软件普遍感到头疼的问题。

Soul或许是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于2021年第一季度发力拓展新业务。招股书显示,Soul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通过Giftmoji服务产生收入。“在Giftmojis服务中,虚拟礼物可以兑换为实物礼物。实物礼物由Soul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提供。用户在Soul上可购买Giftmojis,并将其发送给其他用户,后者可以从Soul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处兑换商品。”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此新业务中Soul充当了电商的角色,成为了用户购物的平台。无疑,Giftmoji服务提高了用户在消费方式中的体验感和趣味感,而这样的消费方式是否能足够打动Z世代,使得Soul的收入获得可持续增长、完成净利润逆转,这仍旧有待观察。

“跟随灵魂找到你。”这是打开Soul页面,跳出来的第一句话。容纳了许多人灵魂的Soul,现如今也需要找到自己的“灵魂”。

或许Soul目前仍处于砸钱换用户、拼流量的阶段,仍未找到一个最优的模式使得“砸出来的流量”可以变现。如何让用户转变观念?如何更加清晰自己的定位?如何打造更好盈利模式?带着这三大疑问的Soul已经开启了上市之路,对此,用户将继续期待改变,投资者也将持续关注其发展路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Soul竟成“杀猪盘”骗子冲业绩最大敌人?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当代年轻人的心中,电信网络诈骗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颇具娱乐色彩的梗。

一提到网络诈骗,第一时间联想起的往往都是各种“我是秦始皇,打钱”、“你鹅子在我手上”等玩笑调侃。

但事实显然远没有段子里那么乐观。

在那些少数“内容”愚蠢到让人忍俊不禁、被网友们大量转发的“相声式诈骗”之外,每年依然有大量人陷入了各种网络投资骗局、网购骗局等线上诈骗的坑中。

一个最直观的数据,就是在每年官方发布的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到每年全国范围内光是被警方破获的网络诈骗案件数量,就高达20多万起。

对于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我们而言,线上诈骗的危害真的是不容小觑。

而在所有花样繁多、幺蛾子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中,被人们俗称为“杀猪盘”的网络恋爱骗局,无疑又是其中最为招人恨,也最让当事人受伤害的一种骗局了。

毕竟其他形式的网络骗局,往往图的只是你的财,而情感杀猪盘尽管其最终目的也是想要骗取你的财物,但在这其中还会顺带着把受害人的感情也给骗走,实在是尤为让人可恨。

对于一些不熟悉什么叫“杀猪盘”的小伙伴们来说,也许他们对这种从情感角度做局的网络诈骗,还保留着一个非常原始的“网恋减八千”的印象。

觉得这些“杀猪盘”就是靠线上聊天从而与受害者建立男女朋友关系,然后用买包买口红以及纪念日礼物等借口骗点小钱,从而极大地低估“杀猪盘”的真实危害。

但事实上,根据央视节目报道所总结出来的内容来看,如今这些“杀猪盘”早已经不再是这种“假装当你对象骗点小钱”的程度了。

情感线只不过是他们用来让你建立起对他信任的一个突破口,真正的目的与“收获”手段,则是在后期利用你对其的信任,诱导怂恿你参与某某投资。

以女友/男友身份骗点红包钱,往往最多也就是几千几万了事,除了精神上的伤害之外,基本上在物质上很难让人伤筋动骨。

但是这种以“假投资”为最终收割手段的杀猪盘,受害人的损失往往就是“上不封顶”了。

毕竟在面对一个高收益率且被当事人认为“可靠”的投资项目时,把自己全部身家全部投进去,甚至连房子都一并拿去抵押上杠杆的行为,其实还是并不少见的。

也正是因此,在网络上我们几乎是隔三差五地就能看到各种因为杀猪盘,而被骗取上百万巨额财务的案例。

举个例子,去年广东珠海警方通报过这么一起案件。

受害人王芳(化名)在离异之后一直维持单身状态,之后于8月26日在某非熟人社交平台上认识了一位自称王霄的男子。

该男子在认识王芳后,一直在网上对其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令孤单寂寞了许久的王芳倍感温暖,很快俩人就确认了恋爱关系。

在一段时间之后,眼见王芳已经对自己愈发信任起来,该男子在微信上给了王芳一个账号和密码,让其帮自己去该网站上充值赌博“赚大钱”。最初王芳对这类博彩并不感兴趣,但该男子却以“男友”身份不断怂恿,并称自己是在该网站负责维护后台的管理员,只要王芳在由他操作的几个固定时间段下注,保管稳赚不赔。

虽然对线上博彩不太信任,但看在自家男友的份上,王芳最终还是顺着该男子的指示开始登陆网站进行操作。

和几乎一切坊间关于赌博的故事一样,起初只打算充值几百元玩玩的王芳,在“男友”的指示下果真是百战百胜,不久后就赚了大几千元。

尝到甜头后,王芳的贪欲被逐渐勾了出来,开始在男子的哄骗下跑到各种网贷平台上陆陆续续借出了二十多万元,并用其作为本金在赌博网站上赢到了54万。

有了这么一个神通广大的男友,几乎是轻而易举就帮助自己实现了财富自由,王芳觉得她的人生仿佛一夜之间幸福的让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而真正让她不敢相信的事情其实还在后面,当王芳临时想要用钱,试图从博彩网站里将自己赢来的54万取出一部分时,却发现始终无法如愿,甚至自己的男友还向她表示——如果要把这笔钱取出来,需要先交上一笔12万的保证金。

这时,王芳才终于察觉到不对劲,而“男友”也在发现王芳身上似乎已经榨不出更多油水后,直接选择了人间蒸发。

随后,珠海警方在接到王芳的报案后介入了调查,开始侦办此案,同时还特别以《一场20多万元的网恋》为题将王芳的遭遇发到了网上,用以警示民众。

类似的案例在网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今天小柴就来跟各位读者朋友们聊一聊如何防范这种情感杀猪盘的网络骗局。

首先第一点,同时也是几乎防范所有线上骗局的重中之重,那就是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

很多小伙伴在网上冲浪时,习惯性地把自己现实里大大咧咧的习惯带到了线上,各种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资产情况等隐私信息像不要钱似的满世界发送(当然,有一部分是因为没注意,还有些则是为了炫耀而在故意显摆)。

但要知道,骗子去骗人其实也是要成本的,更别说杀猪盘这种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成本的“高级骗局”,更是对骗子而言都算是花费巨大。

所以很显然,相比起在网络上随便群发消息找个普通人,骗子们更青睐于去主动寻找那些把自己大量个人信息都公开在网上,可以直观判断出“油水到底有多丰厚”的目标来精准下手。

其次,则是针对这种情感社交领域的“杀猪盘”骗局,小伙伴其实应该要主动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非熟人社交与熟人社交的分圈意识”

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是因为小柴在看了许多警方公布的杀猪盘案例后,发现这些杀猪盘中的骗子,基本上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跨平台转移”形象。

举个例子来帮助说明吧。

Soul,这是一款大伙都熟悉的国内知名社交软件,其主打的就是兴趣社交,因此每个人在使用Soul或者其他同类型app上,都会对与新朋友交流抱着开放心态。

毕竟当用户在使用这类产品时,就是为了“认识新朋友”的目的而来,自然也就会解除一部分的自我防备。

而相对应的,则是由于用户在使用此类app时往往对于接触新朋友给予了最大的宽容,为了防止自家产品成为骗子们的游猎场,这些兴趣社交app往往也会出台许多防范打击措施。

还是以Soul为例(毕竟这个小柴用的多,熟悉一点),他们一方面会在用户注册账号时,就会对各种可疑的IP、手机号进行拦截,从源头上减少职业骗子们的进入。

同时,Soul还会在另一方面对一些经常出现“高危操作”的账号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比方说对部分出现繁变更账号信息、聊天过程频繁提及高风险关键词、不断尝试将好友引流到其他平台等行为的账号标记为高风险并进行人工核实,一旦确认后第一时间将账号封锁并上报至主管部门,对后续可能出现的反诈工作提供支持。

除了对骗子加以打击之外,Soul还会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对用户进行提醒,如向新用户推送《星球防骗指南》,同时官方账号还会定期总结发布最新的骗术揭秘。

同时还在后台设计了敏感词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有用户接收到了诸如“转账”“支付宝”等高风险敏感词,又或是用户正在被诱导引流到其他社交平台,系统都会在第一时间自动推送风险警告。

不仅如此,当有人在Soul试图给用户发送一些含有明显导流意向的消息(如微信QQ号)时,Soul官方还会直接给当事人来一波“摁头学习”。

Soul会先把那些高风险信息直接隐藏,用户如果非要查看的话,就得必须先去做完一份《网络诈骗知识答题》给大脑降降温,冷静下来之后才能阅读该消息。

所以很显然,虽然像Soul这样的兴趣社交app上,骗子可以更容易地与用户建立起联系,但是在这些平台上直接进行后续行骗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才会有之后的第二步——向熟人社交app上引流。

继续举例子,我们都熟悉的微信、QQ乃至是后来也做了部分社交功能的支付宝这几款产品,就是非常典型的熟人社交app。

一般来说,在这些app上人们的防范意识先天上就要更强一些。

除去某些因为职业因素而必须主动“扩列”的朋友,很大一部分人几乎从来都不会在这些app上随便乱加人,甚至不少人干脆会通过好友验证问题等方式,直接把陌生人添加自己的渠道都给关掉。

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则是这些熟人app由于“建立联系成本”较高,所以在真正建立起好友关系之后,那些在Soul等产品上会让骗子们所头疼的限制措施就也不存在了。

毕竟作为熟人社交app,微信QQ等产品不可能对红包、转账,乃至是各种投资建议进行防范……如果真要那样做了,只会让更多的普通用户无法得到正常的使用体验。

在熟人社交app上,建立联系很难,但是只要加上了,后续的行骗之路基本上就算畅通无阻;

而在Soul等兴趣社交app上,认识新朋友很简单,但是认识之后想要继续直接在这个平台上行骗却难如登天。

所以才会出现小柴前面提到过的“为什么杀猪盘案例中,很大一部分骗子都是先在非熟人社交app上结识受害人,之后再主动千方百计地转移到微信QQ等平台上对受害人进行行骗”的现象。

好了,在最后我们再来简单总结一下——“杀猪盘”骗局频发这种事本质上是个社会问题,尽管社交平台可以在风险传导环节上加以防范,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不法分子的生存空间,但这件事本身是不可能交给平台来完全解决的。

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用户主动提高防范意识。

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种防骗意识,就是要有效区分好自己的“熟人社交圈”与“非熟人社交圈”。

在非熟人社交平台上建立关系后,如果没有彻底核实对方身份,千万不要轻易离开平台的监控,将关系转移到熟人社交平台上,尤其是不要进行金钱交易,这就在作案渠道上断绝了不法分子行骗的可能。

只有在理解了这两种app产品在底层逻辑的不同,进而导致其对于诈骗分子的抵御措施所存在的巨大区别之后。

我们才会在下一次碰到那些明明是与自己在非熟人社交软件上认识,却第一时间就急不可耐地想要“加个微信再聊”的新朋友们时,及时地心生警惕。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当代年轻人的心中,电信网络诈骗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颇具娱乐色彩的梗。

一提到网络诈骗,第一时间联想起的往往都是各种“我是秦始皇,打钱”、“你鹅子在我手上”等玩笑调侃。

但事实显然远没有段子里那么乐观。

在那些少数“内容”愚蠢到让人忍俊不禁、被网友们大量转发的“相声式诈骗”之外,每年依然有大量人陷入了各种网络投资骗局、网购骗局等线上诈骗的坑中。

一个最直观的数据,就是在每年官方发布的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到每年全国范围内光是被警方破获的网络诈骗案件数量,就高达20多万起。

对于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我们而言,线上诈骗的危害真的是不容小觑。

而在所有花样繁多、幺蛾子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中,被人们俗称为“杀猪盘”的网络恋爱骗局,无疑又是其中最为招人恨,也最让当事人受伤害的一种骗局了。

毕竟其他形式的网络骗局,往往图的只是你的财,而情感杀猪盘尽管其最终目的也是想要骗取你的财物,但在这其中还会顺带着把受害人的感情也给骗走,实在是尤为让人可恨。

对于一些不熟悉什么叫“杀猪盘”的小伙伴们来说,也许他们对这种从情感角度做局的网络诈骗,还保留着一个非常原始的“网恋减八千”的印象。

觉得这些“杀猪盘”就是靠线上聊天从而与受害者建立男女朋友关系,然后用买包买口红以及纪念日礼物等借口骗点小钱,从而极大地低估“杀猪盘”的真实危害。

但事实上,根据央视节目报道所总结出来的内容来看,如今这些“杀猪盘”早已经不再是这种“假装当你对象骗点小钱”的程度了。

情感线只不过是他们用来让你建立起对他信任的一个突破口,真正的目的与“收获”手段,则是在后期利用你对其的信任,诱导怂恿你参与某某投资。

以女友/男友身份骗点红包钱,往往最多也就是几千几万了事,除了精神上的伤害之外,基本上在物质上很难让人伤筋动骨。

但是这种以“假投资”为最终收割手段的杀猪盘,受害人的损失往往就是“上不封顶”了。

毕竟在面对一个高收益率且被当事人认为“可靠”的投资项目时,把自己全部身家全部投进去,甚至连房子都一并拿去抵押上杠杆的行为,其实还是并不少见的。

也正是因此,在网络上我们几乎是隔三差五地就能看到各种因为杀猪盘,而被骗取上百万巨额财务的案例。

举个例子,去年广东珠海警方通报过这么一起案件。

受害人王芳(化名)在离异之后一直维持单身状态,之后于8月26日在某非熟人社交平台上认识了一位自称王霄的男子。

该男子在认识王芳后,一直在网上对其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令孤单寂寞了许久的王芳倍感温暖,很快俩人就确认了恋爱关系。

在一段时间之后,眼见王芳已经对自己愈发信任起来,该男子在微信上给了王芳一个账号和密码,让其帮自己去该网站上充值赌博“赚大钱”。

最初王芳对这类博彩并不感兴趣,但该男子却以“男友”身份不断怂恿,并称自己是在该网站负责维护后台的管理员,只要王芳在由他操作的几个固定时间段下注,保管稳赚不赔。

虽然对线上博彩不太信任,但看在自家男友的份上,王芳最终还是顺着该男子的指示开始登陆网站进行操作。

和几乎一切坊间关于赌博的故事一样,起初只打算充值几百元玩玩的王芳,在“男友”的指示下果真是百战百胜,不久后就赚了大几千元。

尝到甜头后,王芳的贪欲被逐渐勾了出来,开始在男子的哄骗下跑到各种网贷平台上陆陆续续借出了二十多万元,并用其作为本金在赌博网站上赢到了54万。

有了这么一个神通广大的男友,几乎是轻而易举就帮助自己实现了财富自由,王芳觉得她的人生仿佛一夜之间幸福的让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而真正让她不敢相信的事情其实还在后面,当王芳临时想要用钱,试图从博彩网站里将自己赢来的54万取出一部分时,却发现始终无法如愿,甚至自己的男友还向她表示——如果要把这笔钱取出来,需要先交上一笔12万的保证金。

这时,王芳才终于察觉到不对劲,而“男友”也在发现王芳身上似乎已经榨不出更多油水后,直接选择了人间蒸发。

随后,珠海警方在接到王芳的报案后介入了调查,开始侦办此案,同时还特别以《一场20多万元的网恋》为题将王芳的遭遇发到了网上,用以警示民众。

类似的案例在网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今天小柴就来跟各位读者朋友们聊一聊如何防范这种情感杀猪盘的网络骗局。

首先第一点,同时也是几乎防范所有线上骗局的重中之重,那就是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

很多小伙伴在网上冲浪时,习惯性地把自己现实里大大咧咧的习惯带到了线上,各种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资产情况等隐私信息像不要钱似的满世界发送(当然,有一部分是因为没注意,还有些则是为了炫耀而在故意显摆)。

但要知道,骗子去骗人其实也是要成本的,更别说杀猪盘这种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成本的“高级骗局”,更是对骗子而言都算是花费巨大。

所以很显然,相比起在网络上随便群发消息找个普通人,骗子们更青睐于去主动寻找那些把自己大量个人信息都公开在网上,可以直观判断出“油水到底有多丰厚”的目标来精准下手。

其次,则是针对这种情感社交领域的“杀猪盘”骗局,小伙伴其实应该要主动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非熟人社交与熟人社交的分圈意识”

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是因为小柴在看了许多警方公布的杀猪盘案例后,发现这些杀猪盘中的骗子,基本上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跨平台转移”形象。

举个例子来帮助说明吧。

Soul,这是一款大伙都熟悉的国内知名社交软件,其主打的就是兴趣社交,因此每个人在使用Soul或者其他同类型app上,都会对与新朋友交流抱着开放心态。

毕竟当用户在使用这类产品时,就是为了“认识新朋友”的目的而来,自然也就会解除一部分的自我防备。

而相对应的,则是由于用户在使用此类app时往往对于接触新朋友给予了最大的宽容,为了防止自家产品成为骗子们的游猎场,这些兴趣社交app往往也会出台许多防范打击措施。

还是以Soul为例(毕竟这个小柴用的多,熟悉一点),他们一方面会在用户注册账号时,就会对各种可疑的IP、手机号进行拦截,从源头上减少职业骗子们的进入。

同时,Soul还会在另一方面对一些经常出现“高危操作”的账号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比方说对部分出现繁变更账号信息、聊天过程频繁提及高风险关键词、不断尝试将好友引流到其他平台等行为的账号标记为高风险并进行人工核实,一旦确认后第一时间将账号封锁并上报至主管部门,对后续可能出现的反诈工作提供支持。

除了对骗子加以打击之外,Soul还会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对用户进行提醒,如向新用户推送《星球防骗指南》,同时官方账号还会定期总结发布最新的骗术揭秘。

同时还在后台设计了敏感词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有用户接收到了诸如“转账”“支付宝”等高风险敏感词,又或是用户正在被诱导引流到其他社交平台,系统都会在第一时间自动推送风险警告。

不仅如此,当有人在Soul试图给用户发送一些含有明显导流意向的消息(如微信QQ号)时,Soul官方还会直接给当事人来一波“摁头学习”。

Soul会先把那些高风险信息直接隐藏,用户如果非要查看的话,就得必须先去做完一份《网络诈骗知识答题》给大脑降降温,冷静下来之后才能阅读该消息。

所以很显然,虽然像Soul这样的兴趣社交app上,骗子可以更容易地与用户建立起联系,但是在这些平台上直接进行后续行骗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才会有之后的第二步——向熟人社交app上引流。

继续举例子,我们都熟悉的微信、QQ乃至是后来也做了部分社交功能的支付宝这几款产品,就是非常典型的熟人社交app。

一般来说,在这些app上人们的防范意识先天上就要更强一些。

除去某些因为职业因素而必须主动“扩列”的朋友,很大一部分人几乎从来都不会在这些app上随便乱加人,甚至不少人干脆会通过好友验证问题等方式,直接把陌生人添加自己的渠道都给关掉。

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则是这些熟人app由于“建立联系成本”较高,所以在真正建立起好友关系之后,那些在Soul等产品上会让骗子们所头疼的限制措施就也不存在了。

毕竟作为熟人社交app,微信QQ等产品不可能对红包、转账,乃至是各种投资建议进行防范……如果真要那样做了,只会让更多的普通用户无法得到正常的使用体验。

在熟人社交app上,建立联系很难,但是只要加上了,后续的行骗之路基本上就算畅通无阻;

而在Soul等兴趣社交app上,认识新朋友很简单,但是认识之后想要继续直接在这个平台上行骗却难如登天。

所以才会出现小柴前面提到过的“为什么杀猪盘案例中,很大一部分骗子都是先在非熟人社交app上结识受害人,之后再主动千方百计地转移到微信QQ等平台上对受害人进行行骗”的现象。

好了,在最后我们再来简单总结一下——“杀猪盘”骗局频发这种事本质上是个社会问题,尽管社交平台可以在风险传导环节上加以防范,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不法分子的生存空间,但这件事本身是不可能交给平台来完全解决的。

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用户主动提高防范意识。

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种防骗意识,就是要有效区分好自己的“熟人社交圈”与“非熟人社交圈”。

在非熟人社交平台上建立关系后,如果没有彻底核实对方身份,千万不要轻易离开平台的监控,将关系转移到熟人社交平台上,尤其是不要进行金钱交易,这就在作案渠道上断绝了不法分子行骗的可能。

只有在理解了这两种app产品在底层逻辑的不同,进而导致其对于诈骗分子的抵御措施所存在的巨大区别之后。

我们才会在下一次碰到那些明明是与自己在非熟人社交软件上认识,却第一时间就急不可耐地想要“加个微信再聊”的新朋友们时,及时地心生警惕。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而易举近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