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学校创建于1933年十月到今年十月是多少年

  重庆巴蜀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坐落在宏伟壮观的黄花园立交桥畔。巴蜀学校创办于1933年,创建人王瓒绪,它坐落于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原是一所集幼稚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体的私立学校。1991年更名为巴蜀中学。

  重庆巴蜀中学本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招生电话为。高中分校为重庆鲁能巴蜀中学,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新溉大道889号,招生电话为。

  师资一流。学校拥有一支观念新、业务精、师德好、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其中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傅唯泉、张勇)2人、

  学校拥有重庆市名师4人,特级教师14人,研究员(正教授级)15人,高级教师26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9人,

  重庆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德育)工作者29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重庆市骨干教师48人;博士4名,硕士130余人;

  中学数、理、生、化、信息学奥赛高级教练16人,高级、特级教师、研究员共100余人,先后有10余人赴美、英、澳、加等国家学习交流。

  教师中有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省市劳模等。

  1.高中班级情况分类如下:

  执行计划750人,统一录取计划641人。面向19区县招生指标45人,12所市级重点中学市级学生艺术团艺术特长生指标25人,

  24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体育特长生20人,面向4区县115招生指标19人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2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张仪(?-公元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作为秦相,以连横之术破合纵之策,游说各诸侯国,使各国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为秦国横扫天下奠定了基础,受封为武信君。

张仪司马错率秦军吞巴蜀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远在西南的蜀国和巴国发生了战争。蜀国和巴国相邻,世代为战。战国时期,蜀国强大,其疆域向北抵达汉中,与秦国相接。而巴国相对弱小,在巴蜀相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蜀王将汉中所在之地分封给其弟,为苴国。

由于苴侯长期与巴国交好。蜀王一怒之下向苴国发动战争,苴侯逃亡巴国,蜀遂与巴国交战。巴国不敌,派遣使者向秦国求援。

秦惠文王犹豫不决,征求群臣意见。秦将司马错建议出兵伐蜀:“巴蜀有桀、纣之乱,国家富饶,如果得到它们的财富和资源,足以保障军队物资。巴蜀的长江与楚国相通,用巴国的强悍士兵,乘大船从长江顺流而下,可以攻占楚国的土地。拥有巴蜀则可灭亡楚国,楚国灭亡则可吞并天下。”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秋,张仪、司马错率秦军十万伐蜀,十月灭蜀,顺道又灭巴、苴。秦在巴蜀之地先后置巴、蜀及汉中郡,分其地为四十一县。

秦巴郡郡治最早设在今四川阆中,兼领汉中九县。四年后秦分置汉中郡,郡治迁至垫江(今重庆合川)。

由于巴蜀、汉中地区的食盐依赖于巴东盐泉的供应,而枳(今重庆涪陵)以下被楚国占领,巴东盐泉被楚国控制,为与楚争夺盐泉,张仪选择了在水运枢纽——长江和嘉陵江汇流处修筑江州城,作为巴郡新郡治和攻打楚国的后勤基地。这是历史上江州第一次筑城。

据《华阳国志》记载,汉代,巴郡郡治在巴水(今嘉陵江)以北的北府城,就是指位于重庆江北嘴的江北老城。《水经注》记载江州城左边为长江,右边为嘉陵江,可确定为今江北嘴的位置。

2005年11月初,在江北城CBD工地中发现了大量秦汉时期的城墙、瓦当遗址,这也正式从考古学上证实了秦汉时代的江州主要是在嘉陵江北的北府城。近些年,通过对渝中半岛汉时墓葬的考古发掘,有专家推测,在秦汉时期,随着江州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以江北城为政治中心,以渝中半岛为经济中心的“北府南城”格局。

为什么张仪修筑江州城的时候没有选择军事上更为有利的渝中半岛,而是选择了江北呢?

专家推测,一是因为秦初的中国城墙都是土墙,张仪修筑的江北城也是如此,其技术能力不足以在高差奇大、地形条件复杂的渝中半岛上建城。二是就秦汉的大环境而言,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关中,而此时长江中下游并没有被太多地开发。这个时候的长江更像是文明的边界,沿嘉陵江逆流而上才更像是靠近文明的中心。又因为四川常被视为关中的附属,相对没有战乱,比较稳定。所以这一时期的江州城自然应当更加偏向于有利于嘉陵江航道运输的北府城位置,而没有因为军事考虑而建在渝中半岛上。

原标题:重庆历史政德人物-先秦时期-张仪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蜀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