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的社会支持来自哪些方面

《超星尔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0课程测验答案是什么?大学生在学习期间都会给自己不少的压力,导致有时候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0课程测验答案吧。

超星尔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0课程测验答案

1【单选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B、意志、行为健全协调

C、自我意思良好人格完整

2【判断题】 心理咨询主要指通过心理学理论指导和技术应用的临床干预措施来进行?

1【单选题】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中,本我遵循的是:

2【单选题】自我体验和

3【单选题】查尔斯·库利提出了什么概念?

4【单选题】谁认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

5【单选题】埃里克森认为“自我统合-角色混乱”的心理危机存在于哪个阶段:

6【单选题】狂妄自大、自我膨胀、孤芳自赏特征的人,是:

7【单选题】正确认识自我的比较法中不包含哪一种?

8【单选题】别人知道的部分叫做:

9【单选题】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说,人的行为动机有两大类:一是力求成功,一是避免失败。显然,这很符合我们的常识。然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还会“害怕成功”,这种情结叫做:

10【单选题】心理学家到一个学校对一个班的小学生做了智力测验,然后心理学家从全班学生中随机抽了三名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三名学生是高智商人才。半年之后,实验结果是:这三个学生的成绩长进很大,远远超过其他同学的进步。这叫做:

C、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11【多选题】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的察觉和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

D、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

12【多选题】弗洛伊德关于意识的理论包括:

13【多选题】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表现包括:

A、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形成是其核心问题。

B、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思考,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C、他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自己。

D、逐渐疏远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14【多选题】自卑者与自信者的区别在于:

A、自卑者的认同感依赖于外部,自信者的认同感依赖于内部。

B、自卑者潜意识的焦点集中在自身的劣势,自信者潜意识的焦点集中在自身的优势。

C、自卑者的认同感依赖于内部,自信者的认同感依赖于外部。

D、自卑者潜意识的焦点集中在自身的优势;自信者潜意识的焦点集中在自身的劣势。

15【多选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方法有:

1【单选题】情绪的构成,不包括哪个内容?

A、心灵的感受——主观体验;

B、情绪的镜像——表情;

C、躯体的动员——生理唤醒;

D、情绪的控制——自控。

2【单选题】生化学家的眼泪成分研究发现,眼泪可以分为两类——反射性眼泪和:

C、切洋葱辣出来的眼泪;

D、因风沙揉出来的眼泪;

3【单选题】人脑中存在着两条用来处理情绪激活信息的通路,一个是情绪脑,另一个是:

4【单选题】情绪健康的表现不包括:

C、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D、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平衡。

5【单选题】紧张的体验,恐惧的破坏性不包括哪一项:

A、恐惧导致逃避行为;

B、恐惧导致情绪放松;

C、恐惧导致过度紧张,情感压抑;

6【单选题】下列关于焦虑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A、焦虑中担心和害怕的对象是明确的;

B、焦虑中担心和害怕的对象是具体的;

C、焦虑中担心和害怕的对象是隐身的;

D、焦虑中担心和害怕的对象是不存在的。

7【单选题】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这是讲的哪个理论?

B、艾利斯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

8【单选题】下面关于压力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压力是由刺激引起的;

B、压力概念最先由维克多·E·弗兰克尔提出;

C、压力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

D、压力是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9【单选题】证明了“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的实验是:

10【单选题】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压力与挫折,下面哪项不正确?

A、以疯狂学习或工作来应对;

B、认识到压力和挫折是难免的;

C、认识到压力和挫折的双重性;

D、树立正确的压力和挫折观。

11【多选题】情绪具有哪些特点?

A、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

B、情绪与需要有连带关系;

C、情绪状态不易自我控制;

D、情绪都有外在独特的表达。

12【多选题】情绪的基本类型包括:

13【多选题】愤怒是指个体受刺激后异常激动的情绪状态。下面关于愤怒的表达哪些是对的?

A、愤怒是深思熟虑后产生的情绪;

B、愤怒是本能的,具有原始性的情绪。

C、愤怒是急速而又轻率的情绪;

D、愤怒是受到威胁后的反应。

14【多选题】抑郁的破坏性包括:

B、学习或工作效率降低;

15【多选题】可接受的大小,它包括:

1【单选题】关于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B、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静态结果;

C、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相互产生影响的互动过程;

D、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相互产生影响的互动过程。

2【单选题】在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中,较少有人能发展到第几阶段?

3【单选题】下列关于良好人际关系的说法中,哪个是错误的:

A、双方之间不能有冲突和不一致意见;

B、人格平等是良好人际关系的最重要前提;

C、是接纳的、坦白的、信赖的关系;

D、是没有害怕与恐惧的深度关系。

4【单选题】要调适大学生的嫉妒心理,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多找一些发展的支点;

B、宽容人性的光辉面与阴暗面;

C、不要显露而是暗暗记恨对方;

D、容许自己在某些方面可以比别人弱。

5【单选题】心理学家阿龙森的“犯错误效应”实验,证明了下列四种情形的人,哪一种情形下最受人欢迎?

A、才能出众而犯了错误的人;

B、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

C、才能平庸而犯了错误的人;

D、才能平庸而未犯错误的人。

6【单选题】关于人际吸引因素:熟悉性,下列哪个说法错误?

A、熟悉能增加喜欢的程度;

B、次数也有一定界限,超过界限会让人厌烦;

C、对反面的东西随着熟悉度增加会更喜欢;

D、对反面的东西再熟悉也不会喜欢。

7【单选题】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

B、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比较明显;

C、对熟识的人的认知中,首因效应更起显著作用

D、首因效应又叫新颖印象,近因效应又叫第一印象。

8【单选题】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一俊遮千丑”、“一好百好”讲的是光环效应;

B、光环效应会让我们对人的认识出现偏差;

C、“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讲的是投射效应;

D、刻板效应是一种心理定势,是关于某类人概括而笼统的固定印象,不会产生认识偏差。

9【单选题】“千里送鹅毛”的故事是关于人际交往功利原则中的:

C、自我价值保护规律;

10【单选题】有效的沟通技巧不包括:

11【多选题】人的交往需要的行为动机是为了满足下列哪些需要:

12【多选题】自负心理和:

13【多选题】证明外貌与交往有密切关系的实验包括:

A、苏德诺的研究(1967):外貌对DOA的影响;

B、扎琼克的多看效应实验(1969);

C、埃弗兰的实验(1974):体貌影响有罪判断;

D、卡利克的实验(1979):整容后更被人喜欢。

14【多选题】作为一种人际吸引因素之一的临近性,它要发挥作用需要有如下两个条件:

C、产生积极的交往体验;

D、产生消极的交往体验。

15【多选题】人际关系冲突的平息包括:

A、接受不一致或冲突的不可避免性;

B、避免关于冲突的错误观点;

C、学会“争吵”,坦诚沟通化解冲突;

D、关系如确已破裂无法修复,学习接受失败,但要吸取教训。

1【单选题】下列关于爱情的相关描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爱情是在男女之间产生的,在狭义上,爱情不包括同性恋;

B、是在个体心理达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

C、爱情是一种感情,其中包括认知的成分,不等于低级的情绪;

D、爱情不包括性欲和性感的成分,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之爱。

2【单选题】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所有的爱情不包括哪种成分?

3【单选题】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不包括:

D、握手及共同进餐等。

4【单选题】2016年10月28日,北京大学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发布了首部《中国大学生恋爱白皮书》,该调查显示: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中国在校大学生3559万,其中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高达:

5【单选题】大学生发生多角恋的原因除了以下哪一条?

6【单选题】关于大学生性自慰行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慰是一种个人隐私。要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也不要对他人构成骚扰或攻击。

B、性自慰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妨碍日常生活作息,对健康无害,可以无节制而为。

D、正确对待自慰:你不自慰,也可以很快乐,并不是每个人都自慰。自负

7【单选题】联合国提出预防性病的“ABC”原则不包括:

A、接受性教育:科学防范性病。

B、节制欲望:青少年最好避免过早性行为;

C、忠诚:固定性伴侣,不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

D、安全套:安全套对于防治性病和艾滋病,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8【单选题】大学生树立科学恋爱观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D、懂得爱是一种责任和奉献。

9【单选题】作为大学生,要能爱对方,一个重要前提是能拥有爱的能力。在追求恋人时,如何才能遇到对的人?

A、要想碰到那个对的人,你得尝试跟多个人谈恋爱。

B、要想碰到那个对的人,始终要对爱抱有希望;

C、要想碰到那个对的人,你要有深深的值得感;

D、要想遇到对的那个人,你要成为对的那个自己。

10【单选题】在婚前起码要做到:(1)双方自愿,不能强迫;(2)相爱、忠贞:不随意背叛;(3)私密:要守私德,不能有伤风化;以及:

A、抨击/批评/否定;

11【多选题】从爱情的本质来看:爱情是人所获得的强烈生理和心理享受的稳定而持久的情感,爱情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因素:

A、情感——指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

B、生理——指人的性欲、求偶的本能;

C、心理——指思想吸引、心理相容;

D、社会——指爱情受社会道德法律制约。

12【多选题】大学生的恋爱具有哪些特征?

13【多选题】正确对待失恋要做到:

14【多选题】大学生性的基本原则是:

15【多选题】伙伴婚以及:

1【单选题】是联结派学习理论的鼻祖。

2【单选题】( )学派深信,学习是人固有的能量的自我实现的过程

3【单选题】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 )则是学习的根本宗旨

4【单选题】( )已成为决定大学生学习效果及其日后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素质。

5【单选题】关于考试焦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度的焦虑只有同高度的能力相结合才能促进学习

B、适度的焦虑有利于考试

C、没有焦虑十分有利于考试水平的发挥

D、使用闭目养神法、凝视法等可以缓解考试焦虑

6【单选题】( )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称其为最好的老师。

7【单选题】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指( )

8【单选题】学习策略可以分为:通用学习策略和( )

9【单选题】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10【单选题】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人们创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这句话警告我们( )

11【多选题】下列关于“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知”是对信息的接收,“识”是对信息的消化和处理

B、知识接受别人的东西,识是自我加工和运作

C、中学生学习重在求识,大学生的学习重在获知

D、知带有继承性,识带有创造性

12【多选题】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学习只靠外部激励并不长久,而更考内在的动力

C、学习动机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D、大学生学习活动中产生的许多困惑与问题,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没有关系

13【多选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 )

14【多选题】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

B、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考虑

C、学习策略的运用具有高低水平之分

D、机械的背诵和朗读属于高级的学习策略

15【简答题】建构主义关于学习和学习过程的观点有哪些( )

正确答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在教师或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构建自己意义的过程

1【单选题】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 )对人格的定义做过综述

2【单选题】被誉为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是指( )

3【单选题】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体验是( )

4【单选题】竞争意识强烈,又易发怒,这种人格特征是()所具有的

5【单选题】用本能的发展解释人格的发展,并忽视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下列哪个学派( )

6【单选题】卡特尔最早应用( )的方法研究人格

7【单选题】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8【单选题】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自我遵循( )行动

9【单选题】提出集体潜意识这个概念的是( )

10【单选题】( )对于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推进了对行为的研究

11【多选题】下列属于人格基本特点的是( )

12【多选题】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有下列组成部分( )

13【多选题】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建构者,他认为特质可以分为( )

14【多选题】艾森克利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下列基本维度( )

15【多选题】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应包括下列( )方面

B、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1【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B、生命教育,就是在生命活动中,通过生命活动和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

C、生命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D、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

2【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

B、主体主观上对严重的挫折情境其认知和评价并不严重,其反应就会较轻微

C、并不严重的挫折情境不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3【单选题】挫折-攻击理论是( )提出的

4【单选题】近年来,成为大学校园一大杀手的是( )

5【单选题】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是( )

6【单选题】某生患有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一旦发病起来,情绪会异常兴奋或低落,或兴奋与低落交替出现。请问该生患有什么心理疾病?( )

7【单选题】心理危机分为( )个阶段

8【单选题】属于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的是( )

9【单选题】根据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将危机分为四个阶段。第二阶段是( )

A、创伤性应激事件使当事者情绪焦虑水平上升,并影响到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因此,本阶段采取常用的应对机制来拮抗应激所致的焦虑和不适,以恢复原有的心理平衡

B、常用的应对机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创伤性应激反应持续存在,生理和心理等紧张表现加重并恶化,当事者的社会适应功能明显受损或减退

C、当事者情绪、行为和精神症状进一步加重,促使其应用尽可能的应对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力图减轻情绪困扰,其中也包括社会支持和危机干预等

D、系活动的危机状态。当事者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支持、应用了不恰当的心理防御机制等,使得问题长期存在、悬而未决,当事者可出现明显的人格障碍、行为退缩、自杀或精神疾病

10【单选题】不属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特点的是( )

11【多选题】可用于危机干预的有( )

12【多选题】属于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的是( )

13【多选题】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

A、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B、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C、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D、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14【多选题】三阶段分别是( )

A、创伤性应激事件使当事者情绪焦虑水平上升,并影响到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因此,本阶段采取常用的应对机制来拮抗应激所致的焦虑和不适,以恢复原有的心理平衡

B、常用的应对机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创伤性应激反应持续存在,生理和心理等紧张表现加重并恶化,当事者的社会适应功能明显受损或减退

C、当事者情绪、行为和精神症状进一步加重,促使其应用尽可能的应对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力图减轻情绪困扰,其中也包括社会支持和危机干预等

D、系活动的危机状态。当事者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支持、应用了不恰当的心理防御机制等,使得问题长期存在、悬而未决,当事者可出现明显的人格障碍、行为退缩、自杀或精神疾病

15【多选题】大学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时察觉自己是否处在心理危机中。这些心理变化包括( )

1【单选题】( )于1909年提出了职业规划这个概念

2【单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哈维格斯特认为发展任务即一个人在发展的某一阶段必须学习的活动,若此项活动成功学会,不仅可以使他感到快乐,而且还会促使他完成以后的发展任务

B、哈维格斯特把人的生涯发展分为婴儿期与儿童早期(0至6岁)、青少年期(12至21岁)、成年期(21至40岁)、中年期(40至60岁)和老年期(60岁至死亡)五个阶段

C、哈维格斯特认为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能指引自己生活的本能

D、综合适应发展理论是克拉姆提出来的

3【单选题】职业生涯的基础是( )

4【单选题】大学生属于哪一阶段( )

5【单选题】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的是( )

6【单选题】确定阶段的任务( )

7【单选题】24-45岁这一年龄段属于哪一阶段( )

8【单选题】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属于什么问题( )

9【单选题】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过于怯懦,属于( )

10【单选题】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是( )

11【多选题】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 )

12【多选题】探索阶段包括哪几个成长期( )

13【多选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现出的不足有( )

C、热衷于“热门职业”

D、忽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难关

14【多选题】自我认知缺失包括( )

15【多选题】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原因( )

B、高等学校缺乏适当的职业生涯指导

D、对外围环境认识的缺失

1【单选题】心理学是在( )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

2【单选题】学习心理学要追求( )、不要苛求( )。

3【单选题】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的局面。

4【判断题】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

5【判断题】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

1【多选题】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 )

B、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

C、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

2【判断题】你理解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身。( )

3【判断题】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

1【判断题】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

2【判断题】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

3【判断题】不要用对别人的感受去评价对方,也不要用别人对你的感受评价自己。()

4【判断题】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

5【判断题】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

1【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是(B)。

2【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是( )。

3【单选题】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段论中不包含( )。

4【单选题】毕达哥拉斯认为()是人类高级智慧的体现。

5【单选题】下面哪句话可以说是促进了古典心理学的长足发展。( )

A、感觉到的是真实的吗

B、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D、人只能在关系中发现自我

6【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柏拉图的爱情观。()

A、对你与她来说你们彼此是唯一的

B、可以同时爱恋几个人

C、恋爱中必须男女平等

D、最浪漫的爱情是纯精神的,肉体需要是兽性而非人性

7【单选题】马丁·布伯是( )家

8【单选题】科学世界有三大未解之谜: 物质起源、生命起源、( )。

9【单选题】人只能在与人的关系中发现“永恒的自己。”这句话出自于( )。

10【判断题】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唯物学说创始人之一。()

11【判断题】毕达哥拉斯认为数的关系可以解释世界的存在。()

12【判断题】电影《金刚》中金刚和女主角的爱情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13【判断题】相对于“恋”,“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14【判断题】我们理解的事件都需要用言语系统去解析。()

1【单选题】文艺复兴是对( )文化的传承。

2【判断题】西方伦理学倡导在不影响别人前提下的自由意志。()

3【判断题】当社会处在动荡不安的时期,心理学的发展会处于缓慢甚至停滞状态。()

1【单选题】皮亚杰认为依恋来自于( )。

2【单选题】被称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著有《心理学原理》的是谁?( )

3【单选题】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的是( )。

4【单选题】“错觉不是发生在感觉层面,而是人的知觉层面,由此推论出人的感知具有某种结构。”这是谁的理论。

5【单选题】创建第一所心理实验室的是谁?( )

6【单选题】( )第一个提出生命周期的理论。

7【单选题】“客体永恒性”是哪位心理学家的实验。( )

8【单选题】美国行为学派大量的理论基于( )实验。

9【多选题】催眠包含几类?( )

10【判断题】弗洛伊德的伟大之处在于创立了心理学的一套词汇和言语系统,并且由于他的贡献使得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被社会重视,能够生存下去。( )

1【单选题】新生进入大学一年进入( ),如果仍存在不适应感,焦虑、抑郁、人际恐惧等问题,那么需要预约学校的心理老师,获得正式的心里。

2【单选题】在新生刚入学缓冲期发生的适应性问题可以用( )来改变。( )

3【判断题】新生进入大学前三个月属于缓冲期,可能存在一种自我晕轮效应( )

4【判断题】进入大学,一开始新生都会出现人际、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只要积极面对,这个阶段终究会过去。( )

5【判断题】大学中的人际环境中的两个因素是寝室里的同学关系和学校里的人际氛围。( )

1【单选题】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最需要哪种情感?( )

2【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求层次。( )

3【单选题】下列哪一条不符合90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态度。( )

A、喜欢边玩边学习,不喜欢系统的、沉闷的教学

B、坚持自己的观点,坦诚地表达自己

C、欣赏他人,坚持自己

D、新知识接受性差,不深思熟虑

4【单选题】“自恋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这句话出自。( )

5【单选题】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包括()。

A、决定人做事时的内心感受

C、决定人选择职业的方向

6【判断题】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大于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

90后与父母和老师的比较

1【单选题】六七十年代的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着( )的局面。

2【判断题】关注自己本身每天的进步,比较容易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

3【判断题】总体来说,每一代人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性格特质,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 )

4【判断题】六七十年代的人从小被教育向榜样学习,成为别人;而90年代的人从小在思想中根植了要“成为自己”的想法。( )

5【判断题】六七十年代的人在青少年时期比较容易有逆反情绪,是因为在童年阶段他们的自恋需求被很大程度的压抑过。( )

1【单选题】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 )。

2【单选题】存在主义的四大生命命题:自由、孤独、( )、存在的价值。

3【单选题】利他与利己的平衡通常需要做到( )。

A、自己获得的和自己给与的多少不重要

B、自己获得的要小于自己给与的

C、自己获得的与给与的要平等

D、自己获得的不要大于自己给予的

4【单选题】大学生在成年早期的阶段需要完成( )。

5【判断题】你选择自由,代价是必须承受得起孤独。( )

6【判断题】大学生需要有社会意识,应该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 )

7【判断题】亲密关系的获得与维持才是大学阶段必须要完成的心理任务。( )

8【判断题】成年早期是人个性成熟,自我能力,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信仰,科学兴趣,政治抱负,生活观念,价值观与审美情趣基本形成的阶段。( )

9【判断题】12-16岁是人友情发展阶段,人的知心朋友大多是这个阶段获得的,这些友谊会维持终身。( )

利他与利己的平衡通常需要做到( )。

A、自己获得的和自己给与的多少不重要

B、自己获得的要小于自己给与的

C、自己获得的不要大于自己给予的

D、自己获得的与给与的要平等

1【判断题】进入大学后,不需要重建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式,任然沿袭高中的学习方法就好。( )

2【判断题】中学的学习侧重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

1【单选题】通俗地说,心理健康是指在同等环境下、( )的人。

2【单选题】国际心理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体现在( )个方面。

3【单选题】( )年,国际心理大会为心理健康做出定义。

4【判断题】心理不健康就代表有精神病,需要打针吃药。( )

5【判断题】心理健康意味着没有任何消极情绪。( )

1【单选题】哪一项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

2【单选题】在郭念锋教授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标准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是:暗示性()

3【单选题】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心理健康的( )个标准。

4【单选题】( )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郭念锋教授提出心理健康十标准。

5【判断题】心理健康标准是唯一的。( 错)

1【判断题】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不稳定性。( )

2【判断题】异常心理是指具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 ( )

3【判断题】心理不健康等于心理不正常。( )

4【判断题】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状态。( )

5【判断题】“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的范围之内。( )

6【判断题】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对立的双方。( )

1【判断题】好学乐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

2【判断题】个体处于心理健康维度图的浅灰状态时,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加以解决。( )

3【判断题】心理健康维度图的深灰是指心理异常或障碍。( )

4【判断题】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的行为不一定要符合年龄特征。( )

5【判断题】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交往。( )

6【判断题】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 )

7【判断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含“接纳自我”。( )

8【判断题】个体处于心理健康维度图的纯黑状态时,必须求助于精神科医生。( )

9【判断题】心理健康维度图中的纯白是指健康人格,自信心高和适应力强。( )

10【判断题】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固定不变的。( )

1【判断题】无论大学生出现何种表现,我们都应采取同样的心理干预措施。()

2【判断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大学生常遇到的问题。( )

3【判断题】大学生不需要学会适应角色定位而产生的心理偏差。( )

4【判断题】大学生应该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

5【判断题】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容易造成心理困惑。( )

1【判断题】大学生需要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 )

2【判断题】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属于大学生要完成的适应。()

3【判断题】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适应自我认识的变化。( )

4【判断题】大学生必须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 )

5【判断题】对于大学生而言,自我认识没有变化。( 错)

1【多选题】压力是人体内部出现的( )的应对过程。

2【判断题】压力也可能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

3【判断题】压力也叫应激。( )

1【单选题】詹姆斯·林奇在《我的哭声无人听见》一书中提出:“孤独是致命的毒药,()是生命的良药。”

2【单选题】人类()%的疾病与心理的压力感有关。

3【单选题】情绪释放的前提是:()

4【判断题】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我们正常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5【判断题】长时间承受压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6【判断题】失眠与消极情绪无关()

7【判断题】承受压力不一定总是坏事()

8【判断题】身体健康与压力感有关()

9【判断题】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我们适应环境、提高心理承受力。()

10【判断题】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调节压力感造成的身体健康问题。()

1【判断题】如果产生压力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2【判断题】压力永远都是个问题。()

1【判断题】即使朋友不多,但足以交心,仍然可以获得社会支持。( )

2【判断题】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效。( )

3【判断题】一个人如果只有一、两个知心朋友,必定有心理问题。()

4【判断题】我们无法通过心理测试检验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1【单选题】在边缘系统中,与记忆有关的是( )。

2【多选题】下列与大脑左半球活动有关的是( )。

3【多选题】下列与大脑右半球活动有关的是( )。

4【判断题】把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主要是胼胝体)割断的手术称为“割裂脑”手术。( )

5【判断题】人类大脑主要由水构成。( )

1【判断题】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

2【判断题】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

3【判断题】记忆表现为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 )

4【判断题】能拥有超凡的记忆力,是因为这样的人掌握了非常科学的记忆方法。( )

5【判断题】记忆就是记忆力。( )

1【单选题】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

2【多选题】按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不同可分为( )。

3【多选题】按记忆是否受到意识的控制可分为( )。

4【多选题】按记忆有无目的可分为( )。

5【多选题】按记忆内容与对象不同分为( )。

6【判断题】内隐记忆也需要有意识的回忆。( )

7【判断题】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编码-存储-提取-识记的过程。( )

8【判断题】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

9【判断题】任何信息只有经过记忆的基本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验。( )

10【判断题】短时记忆可以持续两分钟。()

1【单选题】关于遗忘的规律是由( )发现的。

2【多选题】产生遗忘的原因是( )。

3【判断题】逆行性遗忘症是指对造成失忆的事件发生之前的事情的遗忘。( )

4【判断题】创伤性失忆属于神经心理学病例。()

5【判断题】顺行性遗忘症是指对造成失忆的事件后发生的事情的遗忘。( )

6【判断题】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都属于短时记忆遗忘。( )

7【判断题】遗忘在任何记忆过程之中都有可能发生。( )

8【判断题】遗忘主要是环境原因。( )

9【判断题】短时记忆遗忘不属于神经心理学病例。( )

10【判断题】先学习到的知识首先以很快的速度被遗忘,然后遗忘速度会缓慢下来。( )

1【多选题】如何提高记忆力( )?

2【判断题】记忆时着重记忆中间的知识点,是利用了艾宾浩斯的记忆原理。( )

3【判断题】消退、干扰、心不在焉都是导致遗忘的重要因素。( )

4【判断题】将知识进行组块有助于提高记忆。( )

5【判断题】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对知识要进行及时复习。( )

1【单选题】“学习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形成‘编码系统’或‘知识结构’的过程”是学习的( )理论提出的观点。

2【多选题】下列属于联结理论的是( )

3【多选题】下列属于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的是( )。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4【判断题】学习是个体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

5【判断题】学习是以行为或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6【判断题】“尝试-错误”学习是由斯金纳提出来的。( )

7【判断题】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

8【判断题】带来行为改变的一定是学习。( )

9【判断题】科勒提出的学习顿悟说属于学习的认知理论。( )

10【判断题】学习是有机体获得新的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1【多选题】关于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属于外归因的是( )。

2【多选题】影响学习的非认知因素有( )。

C、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3【多选题】关于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属于内归因的是( )。

4【多选题】下列属于非认知因素的是( )。

5【判断题】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 )

1【多选题】下列属于“脑力激荡法”的原则是( )。

2【判断题】“脑力激荡法”强调延缓评价,即发言者提出想法时其他人当时不予以评价。()

3【判断题】奥斯本1957年提出的 “脑力激荡法”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

4【判断题】创造力是后天可以培养的。( )

1【单选题】“学习达到一定层次后,想要再进一步地提高学习成绩变得非常困难,仿佛学习停滞不前了,即使努力成效也不大。”这种现象是学习中的(B )现象。

2【多选题】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的学习( )

3【多选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 )

4【判断题】因学习成绩带来的心理困扰是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 )

5【判断题】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多,深层次理解多。( )

6【判断题】大学阶段的学习考虑的更多的是掌握专门知识与能力,培养全面素质。( )

7【判断题】创造力随年级的增高而递减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之一。( )

1【单选题】我们看见并与之交往最多的人往往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恋人,这一心理效应属于( )效应。

2【多选题】下列属于人际交往的规则的是( )。

3【多选题】下列属于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的有( )。

A、自我价值寻找的需要

4【判断题】人际沟通就是人际交往。()

5【判断题】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

1【单选题】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心理学家( )设计实施的。

2【多选题】下列属于人际交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的是( )。

3【判断题】感觉剥夺实验表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必要的。( )

1【单选题】个人距离应该保持在()。

2【单选题】社交距离应该保持在()。

3【多选题】下列属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是( )。

4【多选题】语言符号系统包括( )。

5【判断题】人际交往的工具分为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

人际交往的形式及过程分析

1【单选题】在人际交往的形式中,与口头交往相对应的是( )。

2【多选题】人际交往的形式有( )。

3【多选题】人际沟通的一般模式由( )构成。

4【多选题】信息沟通的基本要素有( )。

5【判断题】干扰存在于人际沟通的各个阶段中。( 对)

6【判断题】文化背景对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影响。( )

1【多选题】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噪音干扰主要是指( )。

A、层次过多造成的信息失真

C、网络复杂造成的失真

D、社会角色差异带来的干扰

2【多选题】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 )。

A、信息交流过程的噪音干扰

B、交往双方心理素质的差异

3【多选题】交往双方心理素质的差异主要指( )。

A、双方心理承受力不同

B、知觉的选择需要偏差造成的交往障碍

C、情绪失控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

D、双方社会角色的差异

1【单选题】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他的其他一些实际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 会得到更好的评价。这是( )的心理效应。

2【判断题】光环效应是一种简单地根据原有经验进行判断的特殊社会推理模式。( )

3【判断题】首因效应强调的是第一印象。( )

4【判断题】印象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 )

5【判断题】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 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

1【判断题】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是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前提。( )

2【判断题】自我封闭和自我否定都可能造成交往障碍。( )

1【判断题】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到:成熟的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不成熟的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1【单选题】亲密加承诺的关系称为()。

2【单选题】两人的关系中只有亲密,这样的关系称为()。

3【判断题】在两人关系中,有了亲密、激情和承诺,才可能成就一段完整的爱情。()

1【多选题】占有式的爱情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判断题】爱对方、自觉自愿的付出没有问题,但是要有底线、有原则、有自我。()

3【判断题】一见钟情属于激情式的爱情。()

用沟通化解恋爱中的问题

1【判断题】在有了解、有理解、有尊重、彼此在人格上看待是平等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做到沟通有效。()

1【单选题】()是最细致传达人内在情绪的一种表情。

2【多选题】表情的三大类别是什么?

3【判断题】倾听可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注。()

4【判断题】在表达我信息的时候,一定不要有任何的评价。()

1【多选题】如何让分手更多平静,更少伤害?

2【判断题】主动分手的一方也可能存在被抛弃的感觉。(对)

1【判断题】性别角色认同是一种潜意识活动,它主要在成年之后形成。()

2【判断题】男女性别角色相对存在、互为参照。()

1【判断题】健康的性观念是符合科学,合乎自然,合乎社会规范的。()

1【单选题】男生通常是()进入青春期。

2【判断题】青春印刻期的性态度影响以后的性态度,进而影响未来的生活。()

性行为不当的影响及应对

1【单选题】恋物癖患者从根源上讲是跟()有关。

2【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性行为不当对身心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D、婚前性行为的性罪错感

3【判断题】性行为紊乱实质上只是一般心理的紊乱状态在性行为方面的表现。()

1【多选题】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以将情绪分为()、()和()。

2【多选题】现代心理学把情绪分为哪几类?

正确答案:【ABCD】

3【多选题】情绪包含下列哪些成分?

4【判断题】悲哀并不是消极,它有时候可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5【判断题】婴儿感受不到恐惧是因为婴儿还没有能力认清危险。()

6【判断题】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

1【多选题】情绪的外显行为有哪些?

2【判断题】发怒、沮丧等负性情绪主要引起前额区和眉间的活动。()

3【判断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一种内省的情绪体验。()

1【判断题】情感则较稳定,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2【判断题】情绪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属于高级心理现象。()

1【单选题】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的情绪是()。

2【判断题】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1【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情绪的功能?

2【判断题】愉快的情绪用情绪去表达的时候,就会获得更多积极地反馈和别人的喜爱。()

1【多选题】下列哪些是丘脑理论的代表人物?

2【判断题】丘脑理论忽视了外因刺激的意义及大脑皮层对情绪产生的作用。()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及特点

1【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青年的情绪特点?

2【判断题】抑郁的人通常有非常低的自我评价。()

3【判断题】愤怒形成的原因是自己的渴望没有被得到、尊重或满足。()

1【判断题】当一个事件发生真正影响人类的是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相应的信念、态度和解释。()

1【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不合理想法?

2【判断题】父母或重要的他人的情绪对自我的接受度和评价是不合理信念产生的原因之一。()

3【判断题】合理信念不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内、外部冲突的出现。()

应对负面情绪 培养积极情绪

1【判断题】物理加温和来自关爱的“温暖”可以刺激同一个脑区域的活动。()

2【判断题】负面想法本身参与正常心理调节,如果强行让自己保持积极向上则反而更容易不快乐。()

3【判断题】环境的改变不可以摆脱约束,让心情变得更好。()

人体存在的状态包括哪几个方面?

2【判断题】宠物不属于物质自我。(错)

3【判断题】我们的自我感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身体,还包括那些被我们称为“我的”物体和实体。()

4【判断题】社会自我的重要内涵是我们如何看待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1【单选题】客观化时期是指()阶段。

2【单选题】()是由于孩子的内心在渴望被拒绝的爸爸。

3【判断题】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源于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或者我们认为别人怎么看待我们。()

4【判断题】早期自我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亲子交往的时间。()

低探索、高承诺是()。

2【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自我认同感的状态?

3【多选题】自我认同危机可以通过哪三个方面解决?

4【判断题】自我认同感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一致性。()

5【判断题】一个人关于自己是谁以及如何定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叫做自我认同感。()

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及其本质

1【多选题】下列哪些因素构成人格?

2【判断题】小女孩更需要得到母亲的喜爱,奠定小女孩的自信心基础;小男孩更需要父亲的尊重,奠定小男孩人格的发展。()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单选题】()是后天形成的,比较理性,是内化了的“父母”。

2【单选题】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自我”遵循的是()原则。

3【判断题】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

1【单选题】阿德勒以“()情结”为中心,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2【判断题】一个人在家族中的出生顺序决定了自己的性格特点。()

1【单选题】哪种气质类型的人比较固执,不能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

2【单选题】哪种气质类型的人往往比较敢于承担责任,但情绪容易激动?

3【多选题】气质分为哪些类型?

A、胆汁质(不可抑制型)

4【判断题】气质是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是人格的社会属性。()

1【判断题】求证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

2【判断题】暗示性是指别人说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内心会升起与之对应的感受。()

1【单选题】通常心理学的诊断需要()。

2【判断题】情绪有一种延迟效应,外部改变后,因为缺少觉察,心境可能还停留在情绪中,使得情绪看起来与现实脱节。()

3【判断题】心理痛苦的严重度,强烈的无助感是判断一个人的行为与情绪是否是心理障碍的条件之一。()

4【判断题】在人际环境中你可能被视为另类,这取决于与你交往的人内心容许性有多大,你决定不了。()

1【判断题】社会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如果对个体压力太大,会增进个体心理障碍的风险。()

1【单选题】自我评价过高,强调客观理由,拒绝接受批评。受到质疑好争论,好斗,甚至有冲动攻击行为的人群属于()人格。

2【多选题】医学把抑郁症归于情绪障碍,有哪三种类型?

3【判断题】分裂人格的人很需要一个安全的朋友,这是他与现实连结的桥梁,有这样一个朋友帮助他处理一些人际关系,他的大学学习与生活是可以顺利完成的。()

大学校园常见的心理疾病

1【多选题】恐惧症分为哪些类型?

2【多选题】妄想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判断题】有明显的厌食与贪食行为是进食障碍的临床特点之一。()

大学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1【判断题】当你的同学出现心理困境时,你可以过度替代她的生活与人际能力。()

2【判断题】长久处在情绪痛苦中,甚至有自伤行为说明当事人可能出现了心理困境。()

3【判断题】有人文关怀的大学文化需要做到和谐取代分歧,协作取代竞争。()

1【多选题】预防自杀可以做下列哪些事情?

B、关注睡眠与心理健康

C、要有关怀温暖的大学文化

D、社会与校园要有有效的人际支持系

2【判断题】中国是一个高自杀率的国家。()

3【判断题】长久处在不良人际环境压力中,缺少必要的亲情与人际支持有可能会导致大学生自杀。()

1【多选题】哪些是自杀的预兆?

2【判断题】送人或抛弃自己珍视的东西属于一种自杀的间接信息。()

3【判断题】学生心理与情绪会因为同学自杀发生而波动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超星尔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0课程测验答案了,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松松手游。

       进入大学的学生,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有什么目标?”“我为什么上大学?”等形而上的问题。当我们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向别人描述你自己时,你首先想到的特征是什么?是你的性格特征如外向、内向还是外表特征如高、矮、胖、瘦?还是社会类别如男女等?事实上,你可能更倾向于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自己做一个总体评价。如“我是一个追求优秀的大学生”,“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但有些懒惰自制力弱的人”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早在古希腊时期,哲人苏格拉底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人生,开始将目光从神的光彩投身人类自身。人类对自我意识的真正研究始于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针对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扼杀、对个性自我的否定进行了尖锐地批判,并喊出了“我是凡人,我有凡人的要求”的人性解放之声。此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最先使用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提出了“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揭示了对自我意识的发现的途径。笛卡尔之后,有关自我的研究开始得到空前的发展。

自我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的三结构说”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从人格的三个维度上研究自我的发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意识既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与意识相对应的是“潜意识”,弗洛伊德曾用冰山比喻。意识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尖峰,而潜意识则是潜藏于海底的冰体,蕴藏深厚,但不被看到,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潜意识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Jame)提出凡属于我或与我有关的事物都是自我的内容如身体、品质、能力、愿望、家庭等,自我从物质自我、精神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层次起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C.H.Cooley)指出:自我是一面镜子,它从别人那里反映自己的行为,自我是经历无数次他人评价而形成的社会产物。而米德(G.H.Mead)则认为:自我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主体我代表每个人的自然特性而客体我代表自我社会的一面;主体我先于客体我形成,客体我形成需要很长时间,自我意识的发展包含主体我与客体我不断对话。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如果再进一步简化,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1、决定个体行为的持续性与合目标性。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行为既受诸多社会因素决定,又在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自我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每个人的现实行为,并不单是由其所在的情境决定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对自我的认知、自我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些自我意识积极的学生,其成就动机和学习投入及学习成绩也明显优于那些自我意识消极的学生;当学生认为自己声名不佳时,他们会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可以说,个人怎样理解自己,是保证个体如何行为及以何种方式行为的重要前提。

2、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但每个人对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解释经验的方式决定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一个自认为能力一般,只该获得平均成绩的学生,对于比较好的成绩会认为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感到十分满足;而对于同样的成绩,一个自认为能力优秀、应当获得出众成绩的学生,会解释为是遭到了很大的失败,并体会到极大的挫折。事实证明,当个人的既有自我意识消极时,每一种经验都会与消极的自我评价联系在一起;而如果自我概念是积极的,每一种经验都可能被赋予积极的含义。

3、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自我意识不仅影响到个体现实的行为方式和个体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还影响到个体对未来事情发生的期待。这是因为,个体对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与自我意识相一致的,其后继的行为也决定于自我意识的性质。研究发现,差生的成绩落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他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角色偏离的结果。成绩长期落后对于普通学生是不正常的,但对于差生,由于他们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偏离,并在偏离的状况下形成了一个新的自相一致的系统,因而在系统内部一切都不得并没有不正常。换言之,落后的学习成绩正是差生自己“期待”的结果。

        自我意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从知、情、意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自我本身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我们的分类见表2-1: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

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的认识。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卑、自怜、自恋

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

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

        从表中可见,从知、情、意来看,自我意识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个层面上展开。

(一)知、情、意的自我意识

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印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自我认知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自我认知层面上还包含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冲突。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他们的理想自我一般都比较完美高于现实自我,在实际中就会出现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意表现出自卑甚至自弃。一名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曾经这样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有抱负、有成就、成功、非凡的人,在大学要为我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我的理想自我是一个优秀大学生,可在现实中,我却发现自己意志薄弱、缺乏奋斗精神而且比较懒散,约束不好自己。当我第一次为上网逃课时,我对自己说:仅这一次,但每次的决心都在网络巨大的诱惑面前败下阵来。我越来越觉得现实自我距离理想自我越来遥远,甚至有时都不敢正视自己。”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以真实自我为轴心上下摆动,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时,便显示出自负的一面;而当遇到挫折时,学生便表示出自卑的否定性评价,这都是大学生自我认知中客观存在的。

        进行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一个复杂、毕生的,人的自我发展也是一个连续的终生的过程中,对自我的认识将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认识你自己”也将是一个终生课题。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产生的情绪体验,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产生的。自我认知决定自我体验,而自我体验又强化着自我认知,主要集中在“能否悦纳自己”、“对自我是否满意”等方面。自我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包括义务感、责任感、优越感、荣誉感、羞耻感等。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对自我体验的重视与强化不够。事实上,自我体验对成长着的个体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时,同样的事件,他人的体验与自身的体验截然不同。很多从体验中获得的自我远远高于从理性获得的体验。这是一个学生在盲行体验后写的体会:“我是一个失去母亲的人,从母亲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总是想命运对我不公平,假如慈爱我的母亲还在,我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我会活得更加快乐,可命运就像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将如此美丽而智慧的母亲赐与我,却又及其容易地夺走了她。老师的心理互动课上,让我们体验盲行,那一刻,我首先感到的是恐惧,顷刻,我生活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我忽然失去了最初的安全感与自由感,我心里害怕极了,我担心牵我的手突然放开,我担心不知如何找到回来的路,最初的恐惧使我对牵我的手有了心理上的依赖,在他的牵引下,我一步步地向前,当光明再一次展示在我面前时。我顿悟:我拥有很多,失去母亲固然是生活中的不幸,但我是幸运的,因为还有很多爱我的人,我拥有明亮的眼睛,能够直接看到这个美妙的世界。”这种自我体验具有不可替代性,每份体验都是独特的。在此,我也希望大学生用心体会自我的成长,体会你成长中的每一次阵痛,每一次受伤,每一份微笑,这些都将构成你们灿烂人生中美丽的风景线。”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包括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强自律,核心内容是“我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自我控制是自我中最高阶段,其核心是“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可以选择如何做?”我们经常讲的“自制力”其实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控制与大脑额叶的发展紧密相关,当我们生理正常时,自我认知与自我体验决定了自我控制,大学生通过主观能动性,选择认识角度,转变认知观念,调整自我认知评价体系,感受积极自我。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关键环节,“知”与“行”之间有很长的路,大学生常常“心动而不行动”,事实上心动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真正历练意志则需要更多的自我控制。我们不妨打一个比方:早晨起床,应当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对懒惰者而言,也是需要意志的,特别是寒冷冬天的早晨,想想被窝里的温暖,再面对起床的痛苦,都要进行思想斗争,而当意志成为一种习惯时,自我控制便转变为“自动化”。成功的人都有较高的自我控制。但并非所有的自我控制都是积极的,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自我控制能力强,而在实际中却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能够达到,容易对自我产生怀疑与否定。

(二)生理、心理、社会的自我意识

从自我意识的活动内容来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如身高、体重、容貌)的认识和体验,它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它使一个人把自我和非我区别开来,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是依托于自己的躯体内的。生理自我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只能接受它不能改变,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我们逐渐对生理自我有一个明晰的看法与正确的认识,但由于青年时期的不确定性,有的学生对生理自我产生较高的心理关注,女生关注自己是不是漂亮、迷人有吸引力,胖瘦高矮甚至脸上的雀斑;男生关注自己的体形与身体高度甚至生理器官、声音的吸引力等,这些都是因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乃至青年初期,生理自我处于高度关注时期。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能力、性格、气质、爱好、兴趣等的认识和体验。心理自我也伴随着成长着,我们的情感、智力、能力、兴趣、情绪等都与日俱增,我们学会评价自己的心理自我、体验心理自我如初恋与失恋的体验、成功与失败的体验等。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的社会角色渐渐浮出水面并占据重要位置,与此相应的责任感、义务感、角色感都在增长着。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客观环境及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责任、力量等的意识。青年男女常用“我已经长大了”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自我,期望社会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认可。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是密切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它们都包含着不同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但由于比例和搭配的不同,构成了个体对个体自我意识之间的差异。也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对人、对己、对社会的独特的看法和体验。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是个体生理和心理能力一定程度的成熟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它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许多社会因素对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生理、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生

自我意识发生或形成主要有物—我知觉分化、人—我知觉分化和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三个标志。在最初的意识发生和发展中,主体意识是先于自我意识而发展的,主体意识是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婴儿必须首先在自己和客体间作出区分,才有可能在客体中区分出物理客体和他人,进而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做出区分形成自我意识。但在五个月后,当婴儿能对他人微笑时,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就开始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了。特别是在后来随意性动作与言语的掌握相结合,当婴儿能逐步意识到活动本身的进程和结果,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主观力量时,主体意识就同自我意识完全融为一体了。总之,自我意识发生、发展与生理的发展密切相关,离开了生理及其相应的心理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就不可能发生、发展。

(二)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

生理的成熟和发展只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前提,并不能必然保证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还有赖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学家库利指出,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个体根据他人对本人的反应和评价而发展的,由此产生的自我观念称为“镜中我”。米德指出,我们所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他对社会互动中自我意识产生的机制和过程作了深入研究,认为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中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把自己置于互动对方的位置上而逐步形成的。

(三)影响自我意识的社会因素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环境、家庭、他人的评价、参照群体等。青年时期自我意识的转变包括:从依靠别人的评价转向独立评价;从评价别人转向自我评价;从具体行动的评价转向运用个性品质评价,从单纯依靠表面现象与行为的效果转向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评价。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信息来源

        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标志,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一般而言,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逐渐形成。

通常,别人会对我们的品质、能力、性格等给予清晰的反馈,从而增强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当我们被老师告诫要更加大胆一些,更加主动,更加勤奋一些时,我们便会从反馈中得知:自己有些害羞,不够主动,学习不够勤奋。特别是当许多人的看法一致时,我们就会相信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从而确定自己是这样的人。激励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说:“优秀的学生是夸出来的”。当否定性评价过多时,学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是由马丁·西格曼(Martin ?Selgiman)研究提出的,它是指对环境失去控制的一种信念,当一个人拥有这种信念时,他感到不能从环境中逃脱出来,便会放弃了脱离环境的努力。如有的大学生会说:“无论我如何努力,我也不会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事实上,“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严重的自我意识障碍,它抑制了人改造与影响环境的能力,强化了顺从甚至屈从并转化为一种内在信念。“习得性无助”是后天形成的,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当大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时,环境适应中的自我意识显示出巨大的张力,很多在中学时代有着骄人成绩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认同了自己的平凡并不尝试改变时,就极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在生活中,那些与我们生活无关紧要的人有时并不会给予我们清晰明确的反馈,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态度与反应中来了解自己。符号互动学者库利提出“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像别人感知我们一样,镜子中的我或别人眼中的我就是我们感知的对象,我们常常依据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来了解自己,这一过程称之为反射性评价。

当大学生在与同学、老师交往中感知到的“自我”,可得到一些反射性评价。如一个大学生在给我的信中提到:“我感到非常孤独,宿舍的同学不喜欢我,常常是当我在宿舍外面听着里面在热烈地谈论一个问题而我进入宿舍时,谈话经常就中断了,大家的表情也显示出冷淡与不在乎,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这使我非常痛苦。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中,我的家境略好些,可这不是我的过错,我一直主动地想与同学相处好,甚至做了一系列努力都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在中学以前,我一直是非常受人欢迎的,我现在变得沉默了,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做。”反射性评价对自我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

贝姆(D.Bem)的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认为:在内部线索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外在行为来推断自己的特征如性格、态度、品质、爱好等。如当学生参加公益事业时,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内部线索了解自己,如想法、情绪来了解自己,而且比外显行为更准确,因为行为易受外在压力的影响,更易伪装。

        费斯廷格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理论认为: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估自我,为此,在缺乏明确标准时,人们常常和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发展时期,他的人生目标、职业理想、生活态度等都在形成之中,社会比较为大学生提供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标尺。社会比较也是每个个体认识自我不可或缺的方面。没有社会比较,就没有自我的进一步优化。当然,自我比较并不总是向着积极的方向,自我比较又分为向上比较、向下比较与相似比较。当个体的目的与动机不同时,采用的社会比较策略也不相同。例如自我保护与自我美化的动机促使学生与那些不如自己走运、成功和幸福的人相比;而自我成功动机强的人更倾向于向上比较,向着那些比自己更加成功的人比较,促使自己更加成功。

第二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一、大学生为什么关注自我?

成年时期自我的形成,是经过整个青年期的分化、整合过程之后最终完成的,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包括自小积累的经验、对他人的态度及来自他人的评价,独立的意识及自身在社会中的作用、地位与身份等。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个体在青年期生理、认识、情感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如性的成熟、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发展,感受力的提高,使他开始把关注的重点转向自身内部,开始去发现、体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迫切要求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独特的理解方式。

个体在青年期逐渐累积的生活经验也直接影响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别是“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对自我的形成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影响力更为巨大,随着经验的扩大,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也随之增多,通过自己对这些经验的再评价,个体可以修正自我意识。

对处于青年期的个体而言,来自他人的评价直接对自我意识的修正、自我的形成也产生着积极的作用。自我意识尚未确定的青年,往往对他人的评价更为敏感,他们往往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来认识并确认自我的存在价值。

大学时代正处于青年中期,或者说处于大学时代的青年正处于“延缓偿付期”,在初中、高中阶段,个体常常被紧张的学习、考试所追逐,没有什么时间考虑自己的人生,只有进入大学,才能真正专心地考虑自我,探索自我和确立自我这一课题。这是因为,

        1、这个时期的自我被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它包含着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疾风怒潮期到“相对平稳”,二是边缘人地位,三是人格的再形成,四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3、这个时期心理的两极性。一是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二是人际关系的两极性;三是日记中表现的两极性;四是闭锁性与开放性。

总体而言,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可以归为以下三点:一是由于身体成熟,他们开始注意、关心自己的身体、内驱力及内部欲求;二是由于人际关系的扩大,他们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对自己的素质、天赋等问题进行关心;三是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对自己行动的原因、结果以及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明显的分化,意味着自我矛盾冲突的加剧,其结果便造成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即自我统一。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与同龄群体相比,由于大学生的生活阅历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大学并非人生必经时期,对大学生而言,思想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依赖,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社会性成熟的滞后的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从年龄上看,大学生到了应该是自立的、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但校园相对单纯的学习生活又使他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时间上向后延续。这种社会责任的向后延续使学生们处于“准成人”状态。这样也为大学生广泛深入细致地思考自我提供了时间的现实可能性。值得重视的是:大学生现实的责任感的后移并非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特别是对于贫困学生。很多学生在作业中写道:“每当自己坐在教室里读书时,常常不自觉地想到白发父母,本应当挑起家庭的重担,为父母分忧解难,却还要花父母的血汗钱,想来觉得非常难过,感到很不忍心。一种负罪感悄悄地袭上心头”。

象牙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习环境,特别是网络更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平等自由的学习与交流空间。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更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但这种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大家互相影响、互相包容,在这种互动的环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中建立与尝试新的自我;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多种价值体系、多种文化的冲撞面前,原来建立的价值体系、自我观念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有时甚至会使大学生怀疑自己。特别是大学新生,从原来的环境中进入新的环境中,原有的自我价值体系在重建中需要较高的反思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我是优秀的”可能被期末考试的“红灯”击落得一无是处。这时,调整与反思自我便显得非常重要。

大学生生理、心理与社会自我的发展并非平稳如河川。大学生的主观自我与他观自我往往表现出不一致性,特别是大学高年级学生,一直处于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但随后到来的人才市场职业选择常常使他们长期建立的“高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变得摇摇欲坠。一位毕业生说道:“长期以来,一直心存优越感,尽管从多种渠道了解到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但在就业市场上的冷遇还是受不了。”高主观自我与他观自我的不平衡,生理、心理与社会自我发展的不平衡都直接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造成这种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在形成与健全之中,对自我的认识易受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自我概念仍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大一新生到毕业生的自我概念并不一致,只有到大学毕业才能在不断的变化与调整及社会的需求中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三是经历高考,大学生真正开始痛苦的“心理断乳”,适应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必然带来发展着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的不平衡。

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童年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时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则是人格初步形成并定型的时期,成年期是人格成熟时期。自我意识是人格发展的核心要素,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成熟,期间经历了分化——矛盾——整合的过程。

自我有主观我与客观我之分,英语中的I与Me能很好地区分这一含义,前者是主观我,用来表示我是什么,我做什么;后者作宾语使用,表示怎样看待我,给我什么。主观我是一个人对社会情境做出的反应,是自我中积极主动的一面。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应该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个人对客体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一,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更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标志。但是,由于自我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所处的社会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观我与客观我并不总是存在着统一。

大学生的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相对突出。作为同龄人中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大学生对自我有较高的积极评价,但由于他们远离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在校园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中生存成长,对社会的了解缺乏切肤的实际与客观的目光。另一方面,社会上对当今大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科学轻人文”的评价及“本科生不专,硕士不研,博士不博”的看法,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更趋客观。大学生回归本位,身上光环的消失使他们产生失落感。

理想我是指个人想要达到的完美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现实自我又称个人自我,主观性较强。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奋发有为。但是,如果差距过大,则有可能引起自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心中承载着无数的梦想,每个人都渴望一把登天的天梯,他们有抱负、有追求、有理想,成就动机强烈,特别是当市场经济将人们的成就意识凸现时,很多大学生心中涌动着比尔·盖茨般成功的梦想,他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美丽的“理想我”,也对大学生活进行了理想化的设定。但当他们一脚踏入大学时,现实与心中的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新生出现了“理想真空带”与“动力缓冲带”,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位。对理想自我的渴望与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构成了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视的两个方面是:一是理想我与现实我有一定距离是正常的,它可以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向着梦中的方向飞奔;二是当现实我距离理想我太过遥远时,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甚至自暴自弃,变得平庸无为,变得无所事事,变得没有动力。

        当理想我与现实我发生冲突,积极的自我调适便非常必要。这时,大学生要重新调整和评估自己的理想,直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为止。

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使他们渴望独立,以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活使他们应有的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匮乏,当应激事件出现时,却又盼望亲人、老师、同学能够替自己分忧。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不独立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他们迫切希望摆脱约束、追求自立的同时,却又不可能真正摆脱家长、老师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对于某些独生子女来说,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溺爱,这种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就表现得非常突出。

应当指出的是,独立并非意味着独来独来,独立并非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和指导,并非不需要依赖别人,而在于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一个好汉三个帮”,即使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也有依靠别人的需要。不同的是,独立的人更多地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去克服或解决自我的问题,而不是完全依靠他人的帮助或依赖于别人;独立的人能够权衡利弊、审时度势,能够勇敢做出决定并能够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

过分的依附使大学生缺乏对客观事情的判断能力与决断能力,显得优柔寡断,缺乏主见;而过分的独立又使部分学生陷入“不需要社会支持”及“凡事都要靠自己”,采取我行我素、孤傲自立的行为方式,但在遭遇挫折时又会出现不知如何寻求帮助的情况。事实上,任何心理成熟的独立的现代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广泛的社会支持是个体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

没有哪个时期比青少年时期更加渴望友情与爱情的滋养,更加渴望同辈群体的认同与归属感。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渴望着爱与友谊,渴望着交往与分享,渴望着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渴望着探讨人生的真谛,寻找人生的知己,希望成为群体中受尊敬与欢迎的人;然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表露又受着心灵闭锁的影响,总是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同学有意无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戒备心理,不能完全敞开心扉交流与沟通思想。这也是大学生常常感到的“交往不如中学那么自如真诚”的原因所在。

自信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是一种健全自我意识与成熟人格的标志。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在发展过程中,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不可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因而对自己的认知往往会出现自信的偏差:自卑或自负。自负是一种过度的自信,拥有这种心理的人,缺乏自知之明,往往以为自己对而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人,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不满和否定,拥有这种的人总以为自己存在着缺乏、不足与失误,因而遇事总会胆怯、心虚、逃避、退缩,缺乏独立主见。自负与自卑总是紧密相联的,自负表现强烈的人往往也是极度自卑的人。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体现出较高的自尊与自信,他们渴望成功,不甘落后,对成功的渴望与预期高,特别是当小小的成就来到身边时,很容易表现出骄傲自大、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相当自负,好象世界尽在手中的控制感。当遭遇失败与挫折时,有时甚至是小小的失利如考试失败、恋爱失败等,他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陷入强烈的自卑之中。这些都与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良、自我定位不准确有关。

大学生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两极分化,或高或低,波动性大,易冲动,不易控制。但随着身心的发展,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渐渐成熟,在遇到客观问题时,既想满足自己情绪与情感的要求,又想服从于社会及他人的需求。特别是当遇到失恋等人生打击时,尽管理智上能够理解,却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

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常常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安或心理痛苦,他们总是力图通过自我探究来摆脱这种不安与痛苦。在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中,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调整、发展。在自我意识的不断调整、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极易寻求新的支点,寻找自我意识的统一点,整合自我意识。由于自我意识具有复杂性与多维性,大学生逐渐在多向度中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向理想自我靠近。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从多维度观察的自我同一性越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越好,人格越完善。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教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个人人生志向、职业目标的不同,他们的自我意识整合的结果与类型也不同。从自我意识的性质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结果表现在三个方面:

自我肯定,即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这种积极自我的特点是在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调整之后,大学生逐渐成长,使自己的理想我与现实我趋于统一,主观我与他观我趋于一致,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深刻、客观、理性。积极的自我不仅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优势,也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劣势,他能够分析哪些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哪些是属于无法企及的,从而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向着理想自我迈进。

消极的自我意识分为两个方面: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自我贬损型的人由于总在积累失败与挫折的经历,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较低,并时常伴有没有价值感、自我排斥、自我否定。他们不但不接纳自己,甚至自我拒绝、自我放弃,表现为没有朝气、随波逐流、缺少激情,生活没有目标,其结果则更加自卑,从而失去进取的动力。自我夸大型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对自我的评价非常高,往往脱离客观实际,常常以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盲目自尊,虚荣心强,心理防御意识强。其行为结果要么表现为缺乏理智,情绪冲动,忘记现实自我而沉浸于虚无缥缈的自我设计中;要么自吹自擂、自我陶醉,却不去为实现自我做出努力。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的共同特点是对自我评估不正确、理想自我不健全,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形成后的自我虚弱而不完整,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整合。虽然,大学生中这种类型的人较少,但严重者可能用违反社会首先规范或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谋求自我意识的整合。

自我冲突是难以达到整合的自我意识,它表现为自我评价始终在真实自我上下徘徊,自我认知或高或低,自我体验或好或坏,自我控制时强时弱,发展极不平衡,有时显得自信而成熟;有时又表现出自卑而不成熟,让人无法评估。自我冲突的人表现为两种类型:自我矛盾型与自我萎缩型。自我矛盾型的大学生,内心冲突激烈,持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不稳定,新的自我无法整合。例如,有的大学生可能既是一个自信的人,也可能是一个自卑的人;既是一个诚实的人,也可能是一个骗子;既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也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自我萎缩型的大学生缺乏理想自我,但又对现实自我深感不满,他们消极放任、自怨自哀,甚至麻木、自卑,以至于越来越消沉、对自己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以导致精神分裂症或绝望轻生。因此,自我冲突的大学生要逐渐调整自己的自我认知,客观认识自己与他人,客观看待成功与挫折,这样才能使自我意识在良性轨道上循环。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关于青年时期自我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最著名的理论为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自我同一性,也称为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寻求内在合一及连续的能力。大学生由于身心两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他们开始关注自我,思考关于“自我”的问题。自我同一性是大学生寻求自我了解与自我追寻的必然历程,对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选择,理想信念的树立有着积极意义。如果大学生不能确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就会对社会的主导价值表示怀疑,极易造成生活没有重心、摇摆不定。

一、艾里克森人生八阶段学说

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他率先提出“人生历程八阶段”理论,并详细论述了每个阶段特定的心理、社会发展课题,称之为“心理社会危机”。艾氏认为,每个阶段心理、社会发展课题的完成、危机的解决,就会产生积极的品质,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品质。

1、婴儿时期:信任——不信任(0~1岁)这是获得信任感而克服不信任感阶段。所谓信任,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的婴儿对母亲或其他养育者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2、婴儿后期:自主——羞怯、怀疑(2~3岁)。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一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就会使孩子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3、幼儿期:首创——内疚(4~5岁)。这是获得主动感受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4、儿童期:勤奋——自卑(6~11岁)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5、青年期:同一——混乱(12~18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心理社会同一感。

6、成人前期:亲近——孤独(18~25岁)。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7、成人中期:创造——停滞(25~60岁)。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万代的幸福。他们在工作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即所谓自我专注,就是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与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8、成人后期:自我完善——悲观失望(60岁以上)。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一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方向,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到为时已晚,痛不胜痛。于是产生了一种绝望的感觉,精神萎靡不振,马马虎虎混日子。

2-2 艾里克森的人生阶段

能自我控制,行动有信心

自我怀疑,行动畏首畏尾

有目的方向,能独立进取

畏惧退缩,无自我价值感

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

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

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迷失

成功的感情生活,奠定事业基础

孤独寂寞,无法与人亲密相处

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青年大学生存在六个方面的自我认同问题:一是我现在想要什么?二是我有何身体特征?三是父母如何期望我?四是以往成败经验如何?五是现在有何问题?六是希望将来如何?这六个方面问题回答归为“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两大问题如果完成得较好,大学生就能够适应与化解危机,达到自我同一性;否则,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个人方向迷失,与自己的角色不相适应,最后出现退缩、自卑等不良人格特征。

一是前瞻性的时间观与混淆的时间观。大学生对时间的认同是自我认同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的大学生没有认识到时间的改变的不可挽回,他们必须与时俱进;有的为了避开成长的压力,希望时间过去,面临的困境也随之而去;有的希望时间停滞不前,依旧沉浸在少年时代中,不去主动承担责任,拒绝成长,造成不成熟的自我认同。

二是自我肯定或自我怀疑。大学生从多维度看待自己,如对自己的天赋、智力、身体、心理与发展的认知,对成功与挫折的认知,都在很大程度上确立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有的大学生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外表的看法,有的则对一切抱漠不关心的态度,一个自我认同的人能够有效地统合自我与他人的信息,达到自我同一性。

三是预期职业成就与无所事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预期是学业的重要归宿,也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确立与肯定自己的能力,对大学生重要的是坚持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不是确定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许多有才能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毅力而无所建树;也有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而荒废了学业。

四是性别角色认同与两性混淆。大学生应当对社会规范的性别角色及其责任有所认同,接受自己完全是个男性或女性而有适当的性别表现。另外,与同性或异性相处都感到自在,否则易陷入两性危机中。

五是服从与领导的认同。大学生既要发展自己作为团体领导者的能力,又要学会与适应作为团体成员的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当作为领导时,能够适当地运用权力;而当作为成员时,不盲目服从而又能归属于团队。

六是价值观形成。大学生真正开始选择人生,思考人生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及生活理念,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是自我同一性的最高境界,也是自我同一性最为重要的任务。

        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任务,青年时期的发展课题颇受学者的关注。哈维格斯特(1952)将青年期的发展课题列为十项: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完善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始终昭示着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大道,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自我意识的完善也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正如雕琢一件工艺品一样,真正的匠人为了心中的追求,终生不悔。

一、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优化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功能。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人类自身内在的一种成功机制,在人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如下标准:

        (一)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自我发展。

        (四)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积极进取、永无止境。

二、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

“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我们不妨自己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步,他观自我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你再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你描述的维度越多,你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

        我是一个内向、坚强、上进、自信、有理想、懂事、好学、乐于助人、嫉恶如仇、争强好胜、渴望成功与优秀、有一点自私、妒忌心强、自制力弱、说些小谎的大学男生。

        在兄弟姐妹眼中(只有一个妹妹):我是妹妹心中可以依靠与信赖的大哥,是一个诚实守信、爱护妹妹的好哥哥;

这是一个学生的自我描述,也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当自己将这些描述清晰地整理出来时,你可以与你的同学与家人、朋友、恋人沟通,听取他们对你自己评价的认同度,这也是自我过滤的过程。先将自己的优点列出,并得到大家的认同,再写出自己的弱点,请大家帮助分析,这些澄清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在生活中注重自我,自我意识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一种状态。积极的策略是:关注你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你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他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当面临挑战性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强的坚持力,从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一般学业期望较高,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性。

另一条途径是克服自我障碍,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体验对自己能力程度的焦虑带来的不安全感,这便是一种自我障碍。我们听说了太多的这样的故事:由于考试前身体不好,所以在大考中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便是典型的自我障碍,为自己的考学不成功找到了适当的借口。一个渴望自我发展的人必须主动克服自我障碍,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尝试。积极的自我在尝试中会发现自己的新的支点。

自我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但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人的始终时,整理自己成长的轨迹显得尤为重要。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清理,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要记住:自我体验永远是个体的,当我们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长的硕果时,也在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我是一个来自于教师家庭的孩子,父母视我为“掌中宝”,在父母关爱的目光中成长,我的心是自由而轻松的,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就读的经历使我坚信我是属于全国一流大学的。然而,由于高考的失误,虽然我进入了全国重点大学读书,却不是我梦想中的学校。在接到通知的一刻,我哭得天昏地暗,第一次遭此重创我几乎站不起来,我怕听到中学同学到名牌大学读书的消息,我担心自己的失败成为同学的笑料。当九月明媚的阳光照在开心的大学新生脸上时,我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反正想既来之则安之,而心中的结并没有解开。由于盲目的自信,确信高考成绩超出其他同学八十分,完全有能力胜任大学的学习,学习没有了动力,生活没有了目标,正如大海上漂浮的小舟,完全失却了原来的方向,在茫然徘徊中迎来了期末考试,我意外地收获了不及格的结果,我并没有认真反思自己,而是将这一切归咎于我没有考取理想的大学,归咎于命运的不公平。第二学期,百无聊赖的我又在网上找到了久违的自信与上进心,我那棵曾经不服输的心复苏了,但这次不是为学习而是为网络,我彻夜上网聊天打游戏,在游戏中体现虚拟世界的成功。可想而知,第二学期五门功课同时亮起了红灯,学位没有了,不用说梦想中的名牌大学,连大学生的资格已将丢失,谁把我的青春弄丢了?正在此时,学校发出了回家的指令。我真的非常懊悔,第一次我深深自责,作为我们家庭的第一位大学生我辜负了家长厚重的期望,作为重点高中的学生,我对不起培养我的老师,更重要的是我有负于自己的年华,此刻,我才发现大学的灯光是那么明亮,校园是那么美丽,而大学生活是如此让人难以割舍……

这是一位即将告别学校生活的大学生的内心独白,个体的人生不可复制,而自我发展的不可逆转要求每一位大学生都在认真审视自我,并为自我发展留下空间,因为青春属于人只有一次,而大学对年轻学子也只有一次,珍视自我,开掘心灵的宝库尤为重要。

Statements Test)。WAI法始于50年代(Kuhn & McPartland,1954),以“我”字开头的20空行,并印有1至20的番号。要求被试针对“我是谁”这样的问题,用20种相异的回答,说明头脑中浮现的关于自己的想法。

。其具体实施程序如下:1)WAI测试。向被试团体或个别发放WAI问卷,要求被试按指导语的说明完成。被试用时约18分钟。2)WAI反应的分类。将被试的20种回答一一种制成卡片。在WAI测试约一周后,要求被试对其“涉及你好些方面”的20张卡片自然地进行分类,并说明“不要全部归为一组,也不要一一分散分组”。被试用时约10分钟。3)WAI反应的重要性排序。分类约一个月后(较长的间隔以消除分类的影响),再行返回卡片,要求被试先分为重要的与不重要的两类各10张,再对重要的10张按相对重要性排序。被试用时约15分钟。表3-3显示了该被试的排序结果。

3-3 大学生的回答与分类与重要性排序结果

——————1 ——————

——————3——————

4 我奉行学就学得认真、玩就玩个痛快的主张。

2 我是一个还未独立的人。

8 我喜欢大有规范、小有灵活的生活节奏。

# 我无法理解不叠被、不喜欢整齐的女孩。

# 我是爸爸妈妈的包袱。

——————4——————

# 我是爸爸妈妈的希望。

6 我是个开朗但脾气古怪的人。

——————2——————

# 我是个喜欢无缘无故发火的人。

7 我愿意和别人交朋友。

9 我爱看杂文及有哲理性的文章。

# 我喜欢在思想上依赖别人,但行动不愿受人支配。

10我喜欢实践工作,不喜欢理论。

# 我顾虑太多,有时做事自己都不理解。

——————5——————

3 我希望丰富自己的知识。

——————6——————

5我是个凭良心做事的人。

  #被先行列为不重要的回答。

黄希庭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全部76名被试共得1767个分析单元,每个平均反应23.25个。由表3-4可见,全部反应可分为社会认同、个人属性和我他关系三大类,属下可得41小类,另有少量反应无法登录。从各类反应所占比例看,在被试的自我意识成分中主要是个人属性,其中又以偏好、性格、情绪和愿望等项为最;我他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且主要反映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上;至于社会认同则所占比例甚低,只是自我意识中较为少数的非重要部分。反映出被试是以看重个人内在特质和独特性来界定自己的。

社会认同自我参照学校(专业)年龄性别籍贯(国籍)

我就是我;我叫×××我是个大学生;我是学物理学的我今年20出头
我是个女孩;我是个男人我出生在吉林;我是中国人我是有灵有肉的人;我是少数民族

个人属性经历(背景)容貌(身份)健康偏好道德
情绪性格能力习惯自制性自主(依赖)性
现实(幻想)性成熟(幼稚)单纯(世故)自信(自卑)心自尊(好胜)心
优缺点愿望(志向)(价值)观念痼疾自我认知自我封闭(开放)

我补习过才考上大学;我出生贫寒我相貌平平;我身材适中我身体健康我对书法有兴趣;我喜欢体育运动
我很善良我心情愉快我是个不喜欢表现自己的人我动手操作能力强我习惯早睡早起
我能控制自己;我缺乏恒心我有主见;我思想上依赖别人我考虑问题很实在;我好幻想我还不成熟,行为幼稚可笑我遇事不多,很单纯
我对自己有信心;我很自卑我自尊心强,不堪失败我的优点是建立在众多缺点的基础上的我希望丰富自己的知识我越来越相信那些所谓的迷信
我是有心理障碍的人我不了解自己我很封闭自己;我的一切都写在脸上我是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

与家庭(父母)与班级(同学)与朋友与异性与教师与不特定人
与学业 与人生(生活)与金钱与时间镜像自我

我对社会缺乏心理准备我很爱我的家人;我是爸爸妈妈的希望我不喜欢我们班上的某些人我有很多朋友我不和女生(异性)开玩笑
我是最易被老师记住的人我是一个想受人重视的人我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我喜欢大有规范、小有灵活的生活节奏我花钱很节俭
我需要时间我是个无名小辈

我是能拯救自己的人;我的出身是注定的

  ---------------------------------------------

1. 多向度描述你自己。可以从学业自我、人际自我;也可以从理想我与现实我。

2. 用20个形容词描述你自己。

3. 麦克阿瑟的故事:

在西点军校考试的前夜,麦克阿瑟感到非常焦虑,这时他母亲走过来对他说:“我的儿子,你必须相信你自己;否则没有人相信你;只要你抛弃了内心的怯懦,你一定能赢;尽管你没有把握成为第一,你必须做最好的自己。”当西点军校的考试成绩公布时,麦克阿瑟名列第一,后来,凭着自信,他成为美国著名的将军。

下面是一些个人对自己看法的陈述,填答时,请您看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圈选一个数字(1代表该句话完全不符合您的情况,2代表比较不符合您的情况,3代表不确定,4代表比较符合您的情况,5代表完全符合您的情况)以代表该句话与您现在对自己的看法相符合的程度,每个人对自己的看法都有其独特性,因此答案是没有对错的,您只要如实回答就行了。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  自我的灵活性  自我的刻板性总 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心理上大学生如何适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