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量饮料的瓶子上通常会画一道闪电?

在我们周围,处处都有塑料瓶的存在。超市里、学校中、垃圾箱中…….我们享受着瓶装饮料的方便,但当你喝完之后,也许你顺手将废瓶扔进了垃圾箱,也许你积攒了许多之后卖给了收废品的民工。你有没有想过,剩下的瓶子,它们会去哪里呢?它们和全球变暖有怎么样的关系?你有没有想过,瓶子是用什么制造的,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天喝上一瓶饮料,需要用多少能源才能做出13亿个瓶子呢?在中国 能源紧缺的今天 ,我们该如何对待瓶装饮料及废旧的塑料瓶呢 ?

二、塑料瓶相关知识简介

一般的瓶装饮料,比如我们平常经常喝的运动饮料:脉动,佳得乐等,还有康师傅系列、统一系列的冰红茶,绿茶,鲜橙多等,还有碳酸饮料类: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大都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造(英文名为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 )简称PET或PETP(以下或称为PET), 这些瓶子上的软塑料标签则大都使用聚氯乙烯制造(全名为Polyvinylchlorid)(以下简称PVC)。PET和PVC则是由石油制造。例如,需要有6吨石油才能制造出1吨的PET聚酯切片,每一个切片可以通过吹瓶技术吹成一个塑料瓶。一吨的PET聚酯切片可以制造出大约40000个塑料瓶。也就是我们可以认为:要制造4万个塑料瓶,则需要至少6吨石油。开头的问题可以解答了,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天喝一瓶饮料,则需要使用13亿/4万*6吨=195000吨石油!

三、塑料瓶的三笔账:环境账 健康账 经济账

近几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可见,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塑料瓶的制造需要使用石油,我们都知道,在能源使用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一定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喝完的瓶子,有两个去向。一 是被当作垃圾,抛到垃圾场,被废弃或焚烧。现在的瓶子,都宣称是可降解塑料瓶,但一个塑料瓶的降解需要450年,喝不降解又有什么两样呢?这就造成环境的污染。如果焚烧,释放温室气体,直接造成全球变暖。第二个去向,塑料瓶被回收。喝完的瓶子,出于卫生考虑,厂家不会拿来简单清洗重新装灌饮料了,也不能经过简单高温消毒(塑料无法高温消毒)。而是把能够回收来的瓶子清洗,搅碎,重新熔解成聚酯,加工成PET切片。在重新加工的过程中,如果是小作坊,则会造成水污染(清洗时的药水)、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固体废物污染(残渣)。

在中国,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压力沉重的现实,我们若能减少饮用瓶装水,将会为国家节省大量能源,也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全世界都在提倡可持续发展,而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例如英国环保人士,他们就反对瓶装饮料的生产,认为是对能源的浪费。

在饮料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美国科学家研究各式各样饮料中含有的过多糖分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预测了过多饮用软饮料产品将摄入超过人体所需的糖分,进而造成身体负担。碳酸饮料的危害:碳酸饮料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白糖、香料,有些含有咖啡因,人工色素等。除糖类能给人体补充能量外,充气的“碳酸饮料”中几乎不含营养素。过量地喝碳酸饮料,其中的高磷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钙、磷比例。研究人员还发现,与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的人相比,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的人骨折危险会增加大约3倍;而在体力活动剧烈的同时,再过量地饮用碳酸饮料,其骨折的危险也可能增加5倍。
 经采访调查我们学校中学生每天喝饮料的量为3瓶,约1500ml。

以下还有石家庄实验中学做的一个实验:

稀释一倍后水蚤存活1分钟

实验中的水蚤存活时间不同,甚至有的很快死亡可能由于多种原因。例如:有的饮料酸性强,有的饮料碱性强,引起水蚤过快死亡。还有实验中的饮料多存在质量分数过高的问题,可能导致水蚤细胞失水,引起水蚤死亡。也有可能由于饮料中的某些成分,比如,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引起水蚤呼吸困难,导致过早死亡。各种饮料中难免有不同程度的防腐物质等,对水蚤都有一些伤害。碳酸饮料、咖啡中的咖啡因等也引起水蚤死亡。果汁饮料中果糖成分含量较高;虽然人体自身调节能力比水蚤强许多,并且这些饮料进入人体后被稀释,故饮料对人体健康影响比水蚤要小得多。但碳酸饮料中含有较多磷酸,使人体骨骼对钙、磷吸收比例失调,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会对人体骨骼、消化道等有不同程度的伤害,这是毫无疑问的,尤其是青少年更不宜多喝这些饮料。

我们知道一瓶500ml的饮料售价约为3.00—4.50元之间。假设我们把所有喝过的饮料瓶都卖给回收站则每瓶水里的饮料的市场价值为2.90—4.40元。经过调查,我校每周产生的塑料瓶约5000个,按照每瓶3元计算,共需要15000元钱用于购买饮料,而这5000个瓶子本身价值500元。再算算个人的账吧。平均每位同学每周要喝20瓶饮料,要花掉60元钱,而一年中用于购买饮料的花销达:3285元!而更有甚者,有些同学每周饮用瓶装水达40瓶左右,年消费近6570元!又对身体有害又贵,我们为什么还要购买呢?所以,我小队提倡,除外出游玩携带方便,其余时间多饮用白开水,少喝瓶装饮料。

可持续发展也在提倡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我们广大的中学生应当有适度消费的观念,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1)调查学校内每周塑料瓶产生数量。

通过和每个教学楼收瓶师傅的合作,初步调查出学校每周产生废旧塑料瓶5000个。这样计算一下,我们学校10天产生的塑料瓶,相应要用1吨石油来生产。

本课程授课方式是以课件讲述配合实验操作辅助进行,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气

象降水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同时,在实验制作的过程中锻炼其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理性思维。

了解气象降水量测量的原理和常用的测量方法

在理解降水测量的原理基础上,学会实际动手测量降水量

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外部环境的科学的认知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1、 引入及讨论:(时长5分钟)

给学生展示一组降水的画面,让学生分辨这些降水是不是降水。打破学生对于降水的认识。逐一问学生图片上所展示的天气现象叫什么?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或者什么区域。

第一组:霜、雾、露、雾凇

第二组:雨、雪、冰雹/霰、雨凇

给学生正确的定义:大气中的水汽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到达地面,称为降水,其主要形式有雨、雪、雹、露、霜等。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各种水体的直接或间接补给来源。

降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气象、农业、水利等部门的重要观测项目。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带来灾害。因此,人们需要知道一次雨或雪降下了多少水,也需要知道一年、一季或一月里当地下了多少雨()。这样,就需要测定降水量。

2、 第二次引入:(时长5分钟)

1)“同学们,说起雨雪大家肯定不陌生,说到雨雪大家会想到什么?你们印象最深的一场雨或者雪是什么时候?(此处作为思维发散)

“你们是怎么判断雨、雪的大小的?”

“大家知道多大的雨才能被称为暴雨吗?

(2)   课件播放几张不同等级雨、雪的图片(小雨,暴雨,小雪,大雪),辅助学生理解。

3、 知识普及:(时长10分钟)

民间测雨的方法:在我国民间,通常用下了几指雨或几寸雨(即渗透到土壤里几指深或几寸深)来说明一场雨的大小。这种办法对于粗略估计当地旱象缓和程度等是可以用的,但是它得到的资料不够精确,也不易互相比较。

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6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例如,多雨的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4、 补充知识点:(5分钟)

形成降水的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二是暖而湿的空气与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斜坡爬升,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三是要有较多的

人工降雨: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降水的原理,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用弹人为的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滴迅速、合并增大,形成降水。

5、 第三次引出:测量降雨量(时长15分钟)

(1)   “其实,在气象术语中,下雨和下雪都统称为降水。降水量是可以观测的。

(2)   课件播放几张常见的专业降水量测量器材的图片。

(3)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专业设备,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雨量器来测量降雨到底有多大。”

气象降水的定义:为了使降水量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比较性,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降水(经融化后),在无渗透、无蒸发、无流失情况下,通过专用的器皿进行收集,测量出其所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水量。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在气象上,常常通过测量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和等级。

降雨量的划分: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降雨等级:通常说的、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

根据气象部门对降水量大小的统一划分,规定24小时降雨量分为六级: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200毫米;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将 24 小时降雪量分为四级:小雪指日降雪量在2.5毫米以下;、中雪指日降雪量为2.54.9毫米、大雪指日降雪量为5.09.9毫米、暴雪指日降雪量为10.0毫米以上。

常用的降水测量方法: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专业的雨量器有很多种,有人工的瓶储式,有虹吸的自记式,也有自动的翻斗式等。

最基本的一种如下图所示: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量筒内读取降水量毫米数。降雪或者冰雹等固体物降落时,则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和冰雹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或冰雹融化后再读数,或者用人工将固体降水物融化后再进行测量,也可以称出雪的重量,然后把重量换算成体积,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6、 实验过程(时长30分钟)

下面我们将用2种不同的方法制作2款简单雨量器,

(1)   将平底塑料瓶上部锥形部分裁剪下来,作为漏斗备用。裁剪之前最好在瓶子上画一个轮廓,尽量一次性裁剪成型。

(2)   将裁剪下来的漏斗倒着放在剩余瓶体上,形成一个倒放接水装置。

(3)   用胶带将漏斗与瓶身缠绕固定好,使其能牢固水平放置。保持漏斗接水口水平、光滑。

(4)   取一张硬纸,在上面画上刻度,最小每格1毫米。画完后,用剪刀将刻度条裁剪成细细的刻度尺,用透明胶带将其固定在瓶身上,并缠绕好,防止水湿。

(5)   如果找不到平底的塑料瓶,可以使用底部不平的瓶子,使用时先在底部加些水,水面高于底部凸起的不分,直至底面全部水平,贴刻度尺的时候,“0”刻度线的位置与该水平面对齐。

(6)   这样,一个简易直测式雨量器就做好了。

直测式雨量器制作比较简单,但实际测量误差比较大,雨量越小,测量精度越差,雨量小于1毫米时,几乎无法读数。

所以,下面即将介绍的第二种方法更适合平常实际测量时使用。

将塑料漏斗平整地放在瓶子上,保证风吹雨打时不会晃动或掉地。如下图所示。

c)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雨水收集器收集的雨量在量筒中对应的高度。

水收集器采集的1毫米降水导入量筒后的高度是多少,计算步骤是:

50毫米直径的量筒底面积

1毫米雨量导入量筒后的高度

也就是说,漏斗中接到的1毫米雨量导入量筒中的高度是9毫米。

在硬纸板上画好一张最小每隔9毫米为单位的刻度表,需要画多少个单位视量筒的高度,比如量筒高度是20,可以画20个单位(9*20),并依次标好0,1,2,3,4…20(单位为毫米),将刻好的刻度用剪刀裁剪成细细的刻度条,并贴到量筒上,如下图所示。

使用量筒式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如果水量太多倒不下,可以分多次导入,然后把几次的数字相加,就是总的降水量。用这种方法测

量的降水量可以精确到0.1

(1)   使用喷头模拟降雨(也可以直接倒入),使用2种雨量器分别测量雨量的大小,并记录在表格中。

(2)   对比2种雨量器测量结果是否一样,差距是多大。

注:观察间隔时间长短可自行决定。

(1)   实验过程中,使用剪刀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小心操作。

(2)   画刻度线时要细心、认真,尽量做到刻度均匀、线条平直。

1.     1个尽可能大的平底塑料瓶,食用油瓶等,最好用现成的透明盛液筒。

课件中可以多放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更容易理解。

本文节选自《怪诞行为学》,作者【美】丹·艾瑞里,译者赵德亮、夏蓓洁,中信出版集团。网易蜗牛读书,每天免费读书1小时。】

第十章 价格的魔力:为什么我们喜欢买贵的东西?

价格越贵的药越有效吗?

熟悉未必产生轻视,但它的确能产生预期。品牌、包装还有关爱之人所做的承诺,都能使我们感觉舒服一些。但是,价格又怎样呢?某种药品的价格能够影响我们对它的预期吗?

一说到价格偏见,我们很容易想到4000美元的沙发肯定比400美元的坐得舒服;设计师款的牛仔裤肯定比沃尔玛的普通货缝制得更好,穿着更舒服;高级电动砂轮机肯定比低档货好用;皇朝大饭店的烤鸭(每只19.95美元)肯定比王老五面条铺的烤鸭(每只10.95美元)强得多。但这些隐含的质量差别会影响实际的体验吗?这种影响能延伸到主观体验——诸如我们对药物的反应之中吗?

比如说,价格低廉的止痛片就不管用,价格高的就立竿见影吗?冬天感冒,在折扣店买的感冒药就不见效,而大药房的高价药吃了就觉得管用吗?你患哮喘病,普通药品不见效,著名厂家刚上市的新药真的更好吗?换言之,药品也和中国菜、沙发、牛仔裤、工具一样吗?我们能够断定高价格等于高质量,我们的预期可能被直接转换成产品的客观功效吗?

这一问题特别重要。事实上,即使你穿的是低价牛仔裤,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只要自制一点儿,我们也能对那些价格昂贵的名牌敬而远之。但是,事关身体健康,你还能够讨价还价吗?普通感冒先放下不说,如果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刻,我们还有多少人会锱铢必较呢?不会的——我们会为自己、为孩子、为亲人竭尽全力,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一定要选最好的药。

如果我们想选择最好的,那我们会不会感觉价格高的药品比价格低的有效?价格的高低真的能让我们感觉不一样吗?几年前,我和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丽贝卡·韦伯、斯坦福大学教授巴巴·希夫、济夫·卡蒙做了一系列实验,决定将问题弄个明白。

假设你正在参加一项实验,测试一种名叫维拉多尼–RX的新型止痛药的效力(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找了大约100名波士顿成年志愿者,现在我们让你来代替他们)。

早上,你来到麻省理工学院的传媒实验室。塔娅·利里是一位年轻女性,身着整齐利落的职业套装(这与麻省理工学院学生们的着装形成鲜明对照),她热情地接待了你。她说话带着点儿俄罗斯口音,胸前带照片的识别卡标明她是维拉制药公司的代表。塔娅请你花点儿时间阅读一下维拉多尼–RX的简介资料。你向周围扫了一眼,注意到房间的陈设布置就好像医院的办公室:被人翻旧了的《时代》和《新闻周刊》散乱地随意放着;几份维拉多尼–RX的简介资料摊开放在桌面上;旁边有一只用来当作笔筒的杯子,上面印着公司的徽标,徽标设计得很漂亮。“维拉多尼是阿片肽家族一种疗效卓著的新药。”你从简介里读到:“在实验者与被实验者双方都不知情的条件下,临床实验证明,服用维拉多尼的患者中,92%以上的人在服用10分钟内报告疼痛显著减轻,止痛效果可持续8个小时。”价钱呢?简介中说,2.5美元一粒。

你刚一读完简介,塔娅就把丽贝卡·韦伯叫进来,自己出去了。丽贝卡穿着一件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她询问了几个有关你本人病史和家族病史的问题,又拿起听诊器检查,听了你的心音,接着测量了你的血压,然后把你固定在一台样子很复杂的机器上。她从机器上拉出带电极片的电线,电极片上面涂了绿色的电极膏,缠到了你的手腕上。她解释说,这是一台电击发生器,用来测量你的疼痛敏感度和疼痛忍耐力。

丽贝卡把手放到你的手腕上,通过电线向电极片输送了几股电流。开头的几下电击,你只感到有点儿不舒服。后来就感觉疼了,疼痛越来越厉害,最后你睁大双眼,心跳加速。她记录了你的反应。然后她又给你施行了一种新的电击。这一次,她操纵电击强度从小到大不断变换频率以随时改变疼痛强度:有时非常疼,有时只是稍微有点儿不舒服。每一次电击过后,她都要求你做记录,记下你感受到的疼痛强度。屏幕上有一道从左到右的显示条(直观疼痛量化显示),从左端的“无疼痛感”到右端的“非常疼痛”,你点击鼠标在上面选择。

这一番折磨告一段落,你抬起眼睛向上方看。丽贝卡站在你面前,一只手中是一粒维拉多尼,另一只手里是一杯水。“服药后15分钟,药效达到最高值。”她告诉你。你把药片一口吞下,到房间角落的一把椅子上坐下,翻看那几本过期的《时代》和《新闻周刊》等待药片发挥效力。

15分钟以后,丽贝卡又一次把绿色油膏涂到电极板上,笑容可掬地问:“准备好继续实验了吗?”你有点儿紧张,但还是说:“没问题,开始吧。”你抬起眼睛看着机器,电击再次开始。和刚才一样,每次电击以后,你都会记录下疼痛的感觉。不过你现在的感觉可大不相同了。一定是维拉多尼–RX的作用!疼痛不再那么剧烈难忍了。你带着对维拉多尼非常高的评价离开了实验室。实际上,你正盼望着你家附近的药店赶快卖这种药呢。

一点儿也不错,多数实验参与者也都得出了这一结论。在服用维拉多尼并接受电击后,几乎所有人都说疼痛减轻。但是,如果所谓的“维拉多尼”只不过是普通的维生素C胶囊,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从这一实验里,可以看到我们的药片发挥了安慰剂的效力。但是,假如我们把维拉多尼的定价改了,比如说,我们把它的价格从每片2.5美元降到10美分,参与者的反应会有不同吗?

下一个测试,我们把药品简介上原来的价格(每片2.5美元)划掉,添上新的折扣价10美分。这样能够改变参与者的反应吗?非常正确。价格是每片2.5美元时,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声称该药能减少疼痛;但是当价格降到10美分后,这样说的人就只剩1/2了。

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价格与安慰疗效的关系因人而异,近期备受疼痛折磨的人,对价格与安慰疗效的关联有特别深刻的体会。换言之,人们受疼痛折磨越多,对止痛药品的依赖也越大,这种关联感也就越强烈:价格越低,他们感觉受益越少。在药品方面,我们发现的是,一分钱,一分货,你付多少钱,就有多大疗效,价格能够改变体验。

我们从另外一项实验里也不约而同地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在艾奥瓦大学做了一项实验,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以了解他们在患了感冒以后,是会花全价买药,还是会到折扣商店买降价药,以及在两处买的药的效果是否有差别。到了学期末,13个参与者说他们买的是全价药,16个说买的是降价药。哪些人买的药更有效?我认为你们应该猜到了:13个花全价买药的学生认为他们比那些从折扣店买药的人痊愈得快多了。你们看,非处方感冒药的疗效取决于你付了多少钱。

从我们的医药实验中可以看到价格是怎样驱动安慰疗效的。那么,价格是否会影响日常消费品呢?我们找到一种绝好的实验物——SoBe(肾上腺素功能饮料),一种号称能“提高运动能力”,并且提供“超常机能”的饮料。

第一次实验,我们把售货柜台摆在大学健身馆入口处,出售SoBe。第一组学生按正常价格付款。第二组学生也付款购买,但付的大约是正常价格的1/2。锻炼结束后,我们问他们与正常运动后相比,现在感觉怎么样,是感觉更轻松一些还是感觉更累?喝过饮料的两个组都说感觉比平常轻松了一些。这种回答似乎有些道理,尤其是考虑到每瓶SoBe中都含有相当比例的咖啡因。

但我们关心的是价格的影响,而非咖啡因的影响。较高价格的SoBe比半价的更能减轻疲劳吗?你们通过维拉多尼的实验就可以想象到,结果是这样的。买较高价格饮料的学生比那些买半价饮料的学生感到更加轻松。

这个实验很有意思,但是它是以参与者对自己状态的印象为基础的,这是他们的主观意见。怎样才能更直接、更客观地对SoBe进行测试呢?我们想出一个办法:SoBe宣称有“提高大脑活力”的功效。于是,我们决定用一系列单词组合测验来对这一功效进行检验。

测验是这样进行的。1/2的学生花全价买SoBe,另外1/2则以半价买入(我们要求他们用信用卡付款,实际上是由家长付钱)。喝下饮料后,我们让学生们看了10分钟的电影(我们解释说,这是为了让饮料在体内充分发挥效力)。然后我们发给他们每人15道单词组合题,要求他们在30分钟内把给出的字母组合成单词,越多越好,最多者为胜出。

我们事先已经让一部分没有喝SoBe的学生做过摸底测验,并有了平均的成绩标准。这些学生在15道题中平均答对9道。用这些题来测试喝过SoBe的学生,结果会怎样呢?花全价买饮料的学生平均做对了9道——与根本没喝过SoBe的学生相同。更有意思的是,花半价买饮料的这些人的平均成绩为:答对6.5道题。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价格确实决定成绩,在这一案例中,两组学生组词的表现有28%的差别。

这样看来,SoBe一点儿也没有使人的大脑更灵活。这能说明该产品就像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吗?为了得出确切答案,我们另做一项测试。我们在单词组合测验小册子的封面上印了如下信息:“SoBe显示出改善思维功能的效果,饮用后可以提高,例如组词测验的成绩。”我们还编造了一些数据,说SoBe网站声称已有50多项研究成果肯定了该产品的功效。

结果怎么样?花全价买饮料的学生的平均成绩仍然比花半价买饮料的好。但同时,试题封面所印的有关信息也发生了作用。全价组和半价组的学生,读到了这些信息,受到提高成绩的“启动”,他们的成绩要高于试题封面上什么都没印的那两组。这一次,SoBe真的使人的大脑更灵活了。我们吹嘘说有50多项研究结果表明SoBe能够改善思维功能,那些付半价买饮料的人平均每人多答对了0.6道题,但是同样被我们忽悠了的付全价的学生,竟然平均每人多答对了3.3道题!换言之,饮料瓶上的信息(还有试题封面上的)与价格相加的威力,比瓶子里饮料本身的威力要大得多(当然,这一点可能还有争议)。

那么,我们在价格上打了折扣,注定得到的东西就更差吗?如果我们依赖自己非理性的直觉,实际上就是这样。如果我们看到半价商品,我们本能地断定它的质量就比全价的差——事实上,是我们把它看得差了,它也就真的变差了。怎么纠正呢?如果我们定下心来,理性地拿产品与价格做一番比较,就能克服那种无意识的冲动,不再把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内在质量挂钩了。

我们在一系列实验中对此做了测试,结果是那些能够平静地考虑价格与质量关系的消费者,不大可能认为半价饮料的效果一定就差(那么,他们做起组词测验来也比这样认为的人的成绩要好)。这一结果不但给我们指出如何解决价格与安慰疗法、安慰剂之间关系,还指出了“便宜没好货”的说法其实是对低价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

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了价格怎样驱动安慰疗法、安慰剂、止痛剂和能量饮料的功效。但是还有一点需要考虑:安慰疗法和安慰剂有作用,我们是否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用了?或者说,安慰疗法和安慰剂就是有害的——是江湖郎中的骗局,不管人们感觉有用没用,都应该一律摒弃吗?在你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跟你打个赌。如果你发现了一种安慰剂或安慰疗法,不仅能使你感觉有效,还真的能治好你的病,你以后还会再用它吗?你如果是医生,会怎么办?你明知是安慰剂或安慰疗法,你还会给病人用吗?我再讲个故事来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发光的瓶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