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志愿录取后不上,还能填征求志愿吗?

关于提前批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编跟大家谈谈有关福建省提前批的一些相关话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什么是提前批? 福建省高考普通类录取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和高职(专科)批3个批次,…

关于提前批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编跟大家谈谈有关福建省提前批的一些相关话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福建省高考普通类录取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和高职(专科)批3个批次,实际上,在提前批之前还有一个单独的“强基计划”,在提前批和本科批之间还有一个特殊类型招生批次。

院校与专业类型,各个批次存在差异,具体来说:

强基计划:具备强基计划招生资格的高校及各校招生专业。

特殊类型批次:主要是高校农村专项计划、地方农村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相关高校单列招生计划,满足相关要求的考生方可报考。

普通类提前批次:主要是集中了一些特殊类型的院校及专业。主要有(详见当年招生计划册):

军事、公安、飞行学员、公费师范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航海类等艰苦专业、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以及其他经教育部批准的特殊高校(专业)、我省公办本科高校师范类专业、部属高校师范类专业和有关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等。

提前批次是单独投档录取,与本科批等其他批次分数无关。除特别要求外,例如军校要求成绩不得低于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综合评价录取高校需参加校测等,绝大多数院校及专业原则上来说,只要满足相关专业录取要求,成绩过本科线即可参与填报,但是是否能录取,也是取决于最终的填报及录取情况。

提前批→特殊类型批次→本科批。

强基计划是4月份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报名,高考成绩公布后确定入围、参加校测,按综合成绩录取。不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再次填报。

强基计划→提前批→特殊类型批次→本科批。

上一批次录取结束,才开始下一批次的投档录取。上一批次录取,则后续批次志愿自动失效,上一批次未录取,自动进入下一批次,不影响后续批次录取。

综上,相对于普通本科批,“提前批次”是一些特殊类型的院校或专业集中提前填报、提前录取,这是为什么称之为“提前批次”的原因。

二、福建提前批次志愿设置及投档模式

福建省高考普通类提前批次常规志愿可填报1个第一志愿(院校+专业组),3个平行参考志愿(院校+专业组),每组6个专业,设置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栏。实际上很多院校专业组在提前批次录取的专业都比较少,甚至不足6个。

提前批第一志愿投档模式为梯度志愿。这个梯度指的是第一志愿与3个平行参考志愿之间的梯度。简单来说,提前批次实际上分两次投档!

先进行第一志愿的投档,即把所有填报提前批第一志愿的考生排队,按分数/排名高低依次检索志愿表投档。

福建省普通类提前批第一志愿投档比例控制在各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军校按110%,招飞、综评录取、有面试和政审要求等部分特殊高校按专门规定的比例单独投档)。

也就是说,在提前批次第一志愿投档时,只要报考人数足够多,一些热门的院校专业组投档人数实际上会超过既定的招生计划数。例如某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为100人,而考试院实际投档为120人,必然会有一部分考生因分数优势不足会存在“退档”情况。当然,也会有部分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而“退档”。

这一轮录取结束后,很多热门院校专业组基本上都录满了。而少数院校专业组由于部分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或不符合录取要求出现“退档”,就会剩余一些计划没招满。也会有一些院校专业组会因报考人数不足(常见艰苦或定向类专业)导致未完成招生计划。

这种情况下会进行参考志愿的投档录取(3个参考志愿是平行志愿,投档比例为1:1)。

一般来说,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各个院校专业组还有缺额计划需要进行参考志愿投档录取的已经很少了。

所以,相对于本科批,如果更加心仪提前批一些特殊的专业类型,例如军校、警校、公费师范专业、省内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等。大家在填报时务必仔细参考近年录取情况,选择分数优势明显的放在第一志愿。尽管参考志愿机会不大,有心仪的也不妨填上碰碰运气。

如果组内专业都能接受,选择服从专业调剂有助于增加录取概率。如果只心仪组内个别专业,可以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没有录取,也不会影响本科批次。

参考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如果部分高校及专业仍有缺额计划,省教育考试院将统一汇总公布,考生再进行征求志愿的填报。

从往年的实际填报及录取时间来看,本科批次填报截止前,同学们是还不知道提前批次录取结果的。

同学们在志愿填报时,需要首先结合自身情况,对提前批次及本科批次的院校及专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判断。是否满足录取要求,是否有心仪的院校及专业,相对于本科批次,提前批次是否更适合自己。

如果对提前批次某些院校或专业组非常有意向,特别是一些仅在提前批次招生的院校及专业类型,就要积极填报。尤其第一志愿就非常的重要,在自己分数基础上,参考往年录取情况,填报时务必求稳,力求录取。

如果提前批的并没有特别心仪的院校或专业组,可以选择不填。或是仅填报某个院校专业组内较为感兴趣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冲冲看有没有机会,即便没有录取,也不影响后续本科批次。

提前批次是否要填报,是否要服从专业调剂,大家还是要综合个人情况,详细了解招生院校及专业情况,综合权衡提前批及本科批次志愿方案。

提前批可以不服从专业调剂的前提是,本身就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冲冲看,即便没有录取,还有本科批次兜底。但是本科批次建议一定要服从调剂,避免因不服从专业调剂带来的退档风险。

如果提前批次被录取,后续批次填报的志愿也将会随之失效。如果提前批次没有被录取,不会影响后续批次的录取。

所以无论是将提前批作为重点目标的同学,还是仅仅选择个别专业组尝试的同学,都要认真制定提前批及本科批的志愿填报方案。

总体来讲,提前批次一定要慎重,即不能盲目填报,也不能完全忽略,错失录取机会

按照福建省相关规定,安排在本科提前批录取的航海类、公安类、司法类院校(专业)和医学类定向招生,征求志愿录取后生源仍不足的,经批准,可在本科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含20分),在征求志愿有填报该院校专业组志愿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2022以相关主管部门公布为准)

1,降分录取是在征求志愿录取后仍没有招满的情况下执行。

2,降分录取不是指在学校投档或录取分基础上降分,而是指按照规定可以降分的院校专业组,最多可以降到本科线下20分以内(含20分)招生。

3,降分录取是在征求中有填报该院校专业组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无需再另外填报。

4,是否降分,降多少分,完全取决于实际填报及录取情况。

本科线下20分以内(含20分)考生,如果在提前批征求志愿缺额计划中有看到航海类、公安类、司法类院校(专业)和医学类定向招生的相关院校专业,可以积极填报,碰碰运气。

  12日下午,厦门市招办召开了今年普通高校志愿填报工作视频会,本报将结合市招办的介绍,为考生和家长解析如何填报志愿。

  今年我省高考继续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即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市招办建议,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应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来考虑志愿的分配,志愿之间要有梯度,第一志愿到第四志愿之间最好拉开三四十分的距离。

  志愿无梯度让高分落榜

  平行志愿有两大风险:一是志愿选择不当,因起点太高或没有梯度而无法投档;二是专业选择不当,不愿意服从调剂而被退档。因此,填报志愿时,注重专业就要适当降低对学校的要求,注重学校就要适当降低对专业的要求。

  因此,市招办特别提醒,无论考生的分数处在哪一个层次,填报志愿时都要有梯度。

  一名20XX年参加高考的厦门理科考生,当年的高考分数642分(理科本科一批分数线569分),本一批填报的4个志愿分别是上海交大、中国科大、北京航空和同济大学。由于该考生本一批填报的4个志愿都是本一批同一个档次的学校,4所学校基本上没有明显梯度。投档结果,上海交大在665分就已经投满,中国科大在656分投满,北航在650分投满,同济大学在646分投满,轮到该考生投档时,所报4所学校均无法投档。

  面向厦门计划要利用好

  市招办提醒,对于厦门考生来说,填报前,要了解面向厦门计划的填报办法。面向厦门招生对象为厦门考生(指户籍在厦门且在厦门报名高考的考生)。以下批次和院校有面向厦门计划:

  本科提前批:集美大学(师范类);本科一批:厦门大学、华侨大学;本科二批:厦门理工学院;专科提前批: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高职高专批: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市招办建议:关于厦门大学,应先填报厦门大学统招计划,再填报厦门大学面向厦门计划,以免产生分数倒挂。在非平行志愿的提前批,建议将面向厦门计划填在第一志愿;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如本二批的厦门理工,考生可直接填报面向厦门计划,这样可以避免与其他地市考生的竞争,志愿顺序由考生自行决定。

  平行志愿如何进行录取

  考生 投档分 志愿A 志愿B 志愿C 志愿D

  甲 648分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中山大学 江南大学(招生办)

  乙 645分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北京林大 西北大学

  说明:甲的投档分较高,甲就比乙优先检索志愿投档,检索时按照甲填报的A、B、C、D顺序。假如甲的志愿A无法投档,志愿B浙江大学可投档,则甲就投档到浙江大学,同时甲的其他志愿就不再检索(如果甲被浙江大学退档,甲也不可能再投中山大学或江南大学)。

  轮到乙投档时,如果乙的志愿A福州大学可投档,乙就投档到福州大学。假如此时乙的分数也符合投厦大,但因乙将福州大学排在厦大前面,就先投福州大学。

  解读:平行志愿的要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即分高(位次在前)的一定先投档。此外,投档是有顺序的,排在前面的`志愿一定先投档。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志愿的顺序排列是很重要的,每一个批次的志愿只能投档一次。

  一定要关注征求志愿

  市招办昨日特别提醒,根据往年情况,征求志愿可能还有部分好学校、好专业,考生要及时关注征求志愿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征求志愿,给自己增加录取机会。

  据了解,征求志愿在每个批次常规志愿录取后进行。高校没有录满的剩余计划和再追加的计划,由省高招办在征求志愿当天公布。补报对象:分数线上没有被常规志愿录取的考生,分数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 (专科批次为分数线下50分以内的考生,分数线下20分以内可补报公办专科学校,低于分数线下20分的可补报民办专科学校)。

【填高考志愿的技巧】相关文章:

高考综合改革后,带来录取办法的改变。2020年高考下,我省夏季高考录取分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三个类别。其中,普通类分为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3个录取批次,艺术类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3个录取批次,体育类分为提前批和常规批2个录取批次。普通类、体育类不再划定本科、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艺术类继续划定本科、专科文化控制线。

普通类不再划定本专科录取控制线

采用分段划线划一段线和二段线

高考改革带来划线和录取办法的改变。之前,录取批次分5批进行,即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含高校专项)、本科普通批、专科(高职)提前批、专科(高职)普通批。2020年,报考科类分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3类。按类分批次依次进行录取。考生填报志愿必须符合高校招生类别和专业(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各类别批次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志愿的填报和录取。

普通类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3个批次;艺术类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3个批次;体育类分为提前批和常规批2个批次。据介绍,批次调整是对《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中“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的回应与落实,录取批次的调整对于分数线的调整具有直接影响。

普通类不再划定本科、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采取分段划线的办法,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划定普通类一段线、二段线。其中,一段线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二段线按照普通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为考生参与录取的最低控制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按普通类本科计划的1:0.5划定。

艺术类继续划定本科、专科文化控制线。其中,本科文化控制线以普通类一段线为基数,按教育部规定的各专业类别的比例划定;专科文化控制线与普通类二段线相同。体育类也不再划定本科、专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根据考生综合成绩划定体育类一段线、二段线。其中,体育类一段线,按照体育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体育类二段线,按照体育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作为高校录取体育类考生的最低控制线。

省招考院介绍,划定一段线、二段线后,分数线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划定的一段线、二段线不再是本科、专科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仅作为分段填报志愿的资格线。未达到一段线的考生,在常规批第二次、第三次志愿填报时,也有机会参与常规批剩余本科计划的填报和录取。

普通类常规批志愿设置为96个

考生可结合自身综合考虑填报

2020年,志愿设置采取“专业(专业类)+学校”方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普通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96个,艺术和体育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60个。改革后,学校不再是基本的志愿和投档单位,学校的每个专业(专业类)变为了基本的单位,采用“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方式,将增强考生录取专业与兴趣特长的匹配度,避免大量考生因被调剂录取造成不符合专业意愿的状况。

普通类常规批将志愿填报数量设置为96个,是根据我省实际,参考浙江、上海的经验做法,经过多次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综合考虑确定的。主要考虑是:原高考的志愿填报数量为12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内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共72个专业志愿。改革后,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志愿单位,取消了专业服从调剂,应该适当扩大考生志愿数量,将专业志愿数量设置为96个,与改革前相比相当于增加了4个院校志愿(24个专业志愿)。96个专业志愿是允许填报的最大志愿数量,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据高考成绩、专业遴选等情况综合考虑填报,可以填满所有可填志愿,也可只选择填报其中部分志愿。随着改革实施,可参考的数据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准确,估计多数考生不需要全部填满了。

提前批一段线上本专科均可报

根据实施方案中发布的录取办法,考生要摸清各类别志愿填报方式。普通类提前批包括军事、公安、航海、消防、公费师范(医学、农科)生、市级政府委托培养师范生、综合评价招生、高水平运动员、飞行技术等类型的本科招生,以及飞行技术、直招士官生等类型的专科招生。以往提前批本专科是分开填报,由此新高考下有了变化。提前批安排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第1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第2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4个顺序院校志愿。普通类一段线上考生可填报本科志愿,也可以填报专科志愿;普通类一段线下、二段线上考生只能填报专科志愿。

普通类的特殊类型批包括教育部高校专项计划、高校高水平艺术团等类型的本科招生。安排一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在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且具有相关资格的考生可填报教育部高校专项计划志愿;符合招生高校根据教育部规定提出的分数要求、具有相关资格的考生可以填报高校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志愿。

常规批包括未列入提前批和特殊类型批的其他本、专科招生。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的办法。安排三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96个。第1次志愿填报由普通类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科志愿,第2次和第3次志愿填报由普通类二段线上考生(含未被录取的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专科志愿。省招考院称,这样安排,基本使较高分数的部分考生不至于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差太大,即使第一次没有被本科录取也可继续填报剩余本科计划,同时也可避免大学内部不同专业间分差过大,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

统考、联考专业实行平行志愿

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包括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参照独立设置艺术院校执行的其他院校,中央部门属高校及部分省属高校除美术类专业之外的艺术类专业,省属公费师范生、市级政府委托培养师范生专业招生。安排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填报中央部门属高校及部分省属高校本科专业志愿须达到我省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线;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及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执行的其他院校本科专业,依据国家规定不受我省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线限制。

本科批是除提前批之外的所有艺术类本科招生。安排三次志愿填报。统考、联考专业(专业类)实行平行志愿,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志愿填报的数量不超过60个;校考专业不实行平行志愿,每次只能填报1个院校志愿。统考和联考专业遵循考生志愿,关联专业合格成绩,根据综合分数或专业分数按招生计划1:1投档,由高校审核录取;校考专业关联考生填报的第一专业合格成绩全部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艺术类统考及部分联考专业根据综合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投档。音乐类、舞蹈类联考专业根据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投档。

专科批包括所有艺术类专科招生。安排两次志愿填报。经教育部批准可以组织专业校考的部分专业(专业类),不实行平行志愿,每次志愿填报1个院校志愿;除此之外的其他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按“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模式填报,考生每次志愿填报的数量不超过60个,可以填满所有志愿,也可选择填报部分志愿。

校考专业遵循志愿,关联专业合格成绩全部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统考专业遵循考生志愿,根据综合分数按照招生计划的1:1投档,由高校审核录取。其他专业认可相同或相近本科专业联考和校考成绩,遵循考生志愿,根据文化成绩按照招生计划的1:1投档,由高校审核录取。

常规批安排三次志愿填报

据省招考院介绍,对于体育类考生,一段线、二段线是依据综合分(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70%、文化成绩占30%的办法计算)划定,不再单独划定文化控制线,体育专业成绩突出的考生即使文化成绩相对较低,也可能达到一段线,进而首先填报本科志愿,进一步突出了专业成绩的重要性。

体育类提前批包括省属公费师范生等类型的本科招生。安排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达到体育类一段线的考生可以填报提前批志愿。遵循考生志愿,依据综合分数按规定的比例进行投档。

常规批包括未列入提前批的其他本、专科招生。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的办法。安排三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60个,可以填满所有志愿,也可选择填报部分志愿。第1次志愿填报由体育类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科志愿,第2次和第3次志愿填报由体育类二段线上考生(含未被录取的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专科志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