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初二生物,地理考成D类的话,还能上高中吗?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西安中考将于6月18日—20日举行。今年秋季起,我市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推行“3+1+2”选课走班模式。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我市从今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将陕西省统考科目生物学、地理等两科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八年级学生笔试科目时间:6月20日14:00—15:00生物学,15:40—16:40地理。

  考生志愿分为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两大类。全市实行统考科目成绩公布后网上填报志愿。

  考生选报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志愿采取网上填报或考生直接到选报学校登记。考生选报普通中专志愿采取网上填报。

  据了解,按照陕西省统一安排,2022年秋季起,我市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推行“3+1+2”选课走班模式。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我市从今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将陕西省统考科目生物学、地理等两科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以考生第一次参加该学科考试成绩计入录取总成绩;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学、地理等科目。

  所有非应届学生参加同一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次数不超过两次。生物学、地理等两科考试成绩不合格(D等级)者,可以申请参加下一年该学科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C等级)以上者具有普通高中学校录取资格。

  2020年、2021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继续延用现有的招生计分科目。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地理选择题真的很难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别担心,题目总有套路,规律可循。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地理选择题我一分都不想丢!Therefore掌握好以下方法套路,相信你也可以和地理说YES,OK!

做地理选择题的思维模式——

地理选择题思维导图!脑袋瞬间清晰!

即读图能力和解读信息能力

选择题一般都以题组的形式出现,材料通常以文字、图像、表格三种方式给出,能快速并准确分析这三种材料和所给选项,就是提高正确率的关键!

  • A.明确题目问什么,给了哪些有用信息
  • B.分析选项本身叙述是否正确合理
  • C.了解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或因果,或其他

要注意关键性的名词和限制性的形容词。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分析推断:

第(1)题的“村村冒烟”一词,说明当时村办企业比较多,虽然村村都发展,但基本也都是“一村一地”的形式,相对来说,空间布局还是很分散,不够集中,B正确,A、C错。村办企业是生产企业,不谈及产品市场,D错误。选B

第(2)题的“抱团飞地”一词,“抱团”是指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村办企业的用地和资金。简单说就是县出地、镇出钱,双向互惠,壮大了集体经济的规模,有效提高了资金和土地的利用率,解决了原先资金和用地不足的问题,所以②④正确。且劳动力不足并没有提及,“抱团飞地”模式也与教育无关。选D。

第(3)题原来是“村村冒烟”,现在是“抱团飞地”,说明单个村发展可能存在经济实力弱、土地资源少、资金不足等问题。“抱团飞地”模式实质上是整合资源,推进发达区域和欠发达区域协同发展,是城乡统筹的创新;没提到衣食住行的变化,不是生活方式创新,B错误;也不是农业机械或耕作方式的创新,CD错误。选A.

学会挖掘各种地理图像的名称、类型、结构特征等。区域图要先判断位置特征,然后分析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统计图要先弄清楚主要的地理要素,进而分析其变化的趋势。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如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这里推荐一种四“看”三“定”读图法

虽然地理图像千变万化,但内容实质大同小异,有规律技巧可循。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只要深刻领悟其读图方法和要领,判读也并非难事。

(1)根据图像材料信息可大致获悉:

该河道是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而形成的,再加上该段为堆积性游荡河道,而堆积,含沙量大才能导致。

再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段河道位于陕西和山西交界的南部(从渭河可以判断出来在南部),该处位于黄土高原,季风区,所以河流的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也大,而只有这种状态才会引起河流的冲淤变化剧烈,D对C错。

(2)河水流量虽然可以决定水量对两岸的冲蚀力度,下段有渭河及涑水河注入,中段以上只有洛河注入,从图上可以看出干流反而是北宽南窄,中段的水量一定比上段要大,所以河水流量不是决定其摆范围较小的主要因素,在中段并没有支流汇入,所以①、②不符;

而两岸沿岸地貌及岩性则可以限制河道向两侧荡,从区域常识可以判断该处地处吕梁山南部,上段及下段均有河流汇入,代表这上下段河流入口的两处地势较为低洼,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河口处淤积物应较多,易形成泥沙堆积,导致河水泛滥,河道摆较大,而中段由于没有河道存在,则可能是地势较高,为山地延续,导致中段地势较高、地貌不同,岩性较为坚硬,而河道较难以向两侧摆动,③④正确,故本题C正确。

(3)解题关键点是渭河所处的位置及句号前的介绍。渭河地处黄河小北干流的南段,由于其流量及含沙量均较大,当它处于主汛期时,入黄河水量较大,泥沙淤积较多,将会导致小北干流上中段水流流至渭河入黄口处附近,水流受阻,该段流速减缓,携带泥沙在此小北干流处淤积,由于下流不畅,并将导致该段水位上升,B错C正确。

因这里降水集中,所以在黄河小北干流常伴随高含沙水流泥沙运动产生的洪峰经常发生的河床剧烈冲刷现象,可将大片的淤积物从河床上掀起,从而形成“揭河底”现象,但由于渭河地处小北干流南段,其入黄处的水受干流水影响顶托受阻,水进入小北干流段会减少,因此并不会导致小北干流侵蚀加深,也不会导致含沙量剧增,因为小北干流段的泥沙来自于其支流及以上段,AD错。故本题C对。(如果没有注意渭河主汛期这个关键时间段,也会出错。)

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下题。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

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

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

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

从图像上看,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区,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郊区,两种用地类型不呈交错分布,商业用地没有向郊区持续扩展。

根据曲线的斜率判断,商业用地地租变化率较大,农业用地地租变化率较小,二者差异较大。

农业用地布局在郊区主要是因为郊区地租水平较低,推测是农业用地受到政策保护所致。

切尔滕纳姆荒地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郊、克里蒂特河畔绿色原野上,现在几乎寸草不生,和四周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荒地小丘绵延,呈波浪状,数条灰绿色的岩带嵌入其间。在安大略省,荒地很罕见,而在此地发现的荒地更是令人惊叹。为了保护这珍惜的自然景观,该荒地每年保持着有限的开放时间。下图示意“切尔滕纳姆荒地的位置及其开放期的景观(图中晨昏线为开放期的晨昏线)”。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切尔滕纳姆荒地几乎寸草不生的原因是(  )
A.植被破坏,土层薄 B.纬度高,气候干冷
C.花岗岩石,质地致密 D.地势陡峭,水源短缺
2.切尔滕纳姆荒地小丘绵延、呈波浪状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3.切尔滕纳姆荒地的开放时间最可能是(  )

题目中的我觉得重要的关键词审题时已标注: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原来的绿色原野是长期以来,该地典型的自然景观,判断是后期人类破坏的结果,植被破坏,土层薄,A正确;

该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地区,受大西洋影响(最起码加拿大和大西洋的位置你该有个大致的记忆吧),降水较多,B错误;

该地岩石中有灰绿色岩带嵌入其间,应为沉积岩,C错误;

该地地势起伏小(小丘绵延),水源并不短缺,D错误。

如果这几个选项还是判断不出来,那就推理,原来一直是绿野,现在寸草不生,纬度、岩石质地、地势变化会很大吗?当然不会!那就选A。

第2题,小丘裸露,是植被破坏后,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A正确;

小丘为岩石,非流水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

该地气候湿润,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不明显,C、D错误。故选A。

第3题,根据图中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是10°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10°N或10°S,10月较符合,选C。

除了以上,还可以运用推理法求解高中地理选择题

推理法是指由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求解能力型选择题时,如果能用好推理法,对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是很有帮助的。根据能力型选择题的类型,有以下几种主要推理法。

一、“由例及类”推理法
根据已经明确的一个或几个选项的相同地理特征,推断出所有选项的共性特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推理方法。遇到要求选出所有选项的共性特征这类选择题,则往往其中有一至两个选项较难判断时,可尝试“由例及类”推理法。
例1、读图1(见右图)回答,图中所示四个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有较强的空间概念,四张图中①②③的地理轮廓较明显,比较容易判断其地名分别是“意大利的塔兰托、美国的芝加哥、日本的福山”,而④不易判断(其实是英国的伯明翰)。解题时如果纠缠于图④,可能解题就无法进行下去,其实只要确定①是塔兰托、③是福山,根据教材知识可知,这两城市的钢铁工业是典型的临海型布局,由此就可直接推断出4个城市共有的最主要部门是钢铁工业,即答案B。

正向思维要选出正确选项而又无法确定时,可逆向选择,通过排除所有不符合题意的较易判断的选项,而推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就叫逆向排除推理法。
例2、欧盟中央银行所在地法兰克福是德国(  )
C.最大的航空枢纽城市
D.最大的高新技术工业中心
解析:此题直接考核的内容(即正确选项)学生没有学过,如果通过正向思维,要选出答案是有困难的,但由于“高新技术工业中心、最大港口、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教材的重点内容,解题时可打破思维定势,通过逆向思维,排除已知的熟悉掌握的ABD项,从而推断出正确选项C。

三、“大小筛选”推理法
对于地理数据可排序的选择题,按照先从最大值和最小值再到中间数据值的顺序进行层层推理,从而逐步筛选出正确选项,这种方法就是“大小筛选”推理法。这类选择题最大和最小的数据往往是学生熟知的,而排序在中间的数值一般学生比较陌生。
例3、读日本、阿根廷、马来西亚、加拿大4个国家农业比例示意(图2),回答:四个国家中属于世界重要粮食出口国的是(  )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要判断出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国家,图中提供了“农业人口比重、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三组数据,解题时可先对三组数据逐项进行大小排序,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以上四个国家,加拿大属发达国家,农业人口比重最小,畜牧业产值最高;马来西亚属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比重最大,畜牧业产值比重最小。根据这一推理,显然①是加拿大、③是马来西亚。阿根廷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出口国,牧畜业较发达,其畜牧业产值比例高于日本,从而可推断出②是阿根廷、④是日本。确定了四个国家,结合有关知识,答案显然是A。

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读出地理事物的准确数据,但根据已知条件可推断其可能存在的最大或最小值范围,而得出结论,就叫域值范围推理法。
例4、图3为某大陆沿海某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按气温垂直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该地区地势最低点和最高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解析:此题的解答前提是读懂地图,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结合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可推知:(1)ab所在地形为山地,cd所在地形为盆地(谷地);(2)ab所在地形最高点(假设为G)的气温为:21度<G<22度,cd所在地形最低点(假设为H)的气温为:27度<H<28度,从而可推断出两地气温差值(假设为J),5度<J<7度,确定了两地气温差值的域值范围,再根据地形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度(即地形升高约167米,气温降低1度),通过计算可知:833米<两地相对高度<1167米,从而可得出答案为D。

根据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就是因果联系推理法。
例5、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

粮食平均单产(吨/公顷)

上述材料反映了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
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解析:此题是有关农业生产及农业生态的问题,如果影响农业的因素发生变化,必然影响农业生产,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从统计资料中可知,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减少,必然产生粮食减产,而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减少,又与森林覆盖率下降有因果联系,据此推理可以得出,产生“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减少,粮食减产”的最主要原因是“森林覆盖率下降”,显然答案是C。


地理选择题的类型有很多,例如比较差异,等值线分析,区位条件分析,时间分析,分析地理特征和成因,判断季节,新情景探究,中国乃至世界微观区域的分析,等等。

当然与之对应的解答的高效方法也有很多,需要大家好好分类去专项研究突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地理考d能上高中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