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实行新教材旧高考的省份,复读有可能再逆袭吗?

很多人高考生想知道高考剩下100天还有没有机会逆袭了,成绩上还能提高吗,能不能逆袭成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高考逆袭成功的例子。

高考100天钱乾逆袭北大故事

湖北理科实验班钱乾,高一逃课、沉迷游戏、上课睡觉、倒数第一。我妈到学校把我所有的书都拿回了家,然后挨个网吧找我,问我到底想干什么。我在家闭门思过七天,最后还是决定读书。我妈说:'你要读可以,但是考不上本科到时候不可能再供你读专科。’”

“语文老师很喜欢让学生演戏,先背诵,然后表演。讲到《孔雀东南飞》的时候,老师找同学背诵,却没人举手。我坐在角落里吃东西,老师以为我举手了就让我背,我恰恰背下来了,于是老师表扬了我。全班除了我没有一个人背下来,在我看来这件事很值得骄傲,这让我在文科班第一次很有感触。”

“高二下学期末的时候,我第一次考到文科班第3名。用了8个月的时间,从倒数第一到班级第三,这是自己一个人慢慢努力的过程。此刻复旦的梦想已经很清晰了,我已经有足够的自信了。”

最后的冲刺,不断升高的排名,郁闷的名次。年级前三名才能进北大。复读班一个师兄第一,另外两个应届生第二第三,钱乾恰恰是第四。不断的憋闷:数学选择填空,夸张的错那么多;英语单选,郁闷得错掉一半。

“班头说,'你要再错一道选择填空,抄5000字《古文观止》;你要是不考上北大,我死不瞑目!’我心想拼了,老师说,'高考前夕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困难的时候,信心来自家人,来自朋友;要善于发现和培养自信,哪怕是最小的,譬如记下一个单词。简单、重要、实用。知识点的归纳,经典题型的归纳,错题的归纳,并且思考,为什么会错?怎么才能做对?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解决它?

某些时候学习是挺枯燥无聊的,困了,瞌睡一会儿;厌了,娱乐一会儿。至少你还在意高考,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这个时候,与同学一起娱乐,一起想想未来:在春雨冬雪,夏荷秋叶的大学,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无拘无束的成长……假如枯燥和无聊最终能带来这些,你愿意吗?

从学渣到北大,高三这一年很累,也充满收获感,我在学习上就依赖这三大法宝:“紧跟老师,多次回顾,重视每一次考试。”

高一高二两年无计划地乱做,结果惨败。高三开学一个半月,知道学部分的物理统一考试这个消息,我在那半个月花了大量时间在物理上。我把老师上课讲的每一道题目都弄懂弄熟了。考试成绩出来了,我得了98分(百分制)。全班第一,全校第三。那对我真是极大的鼓舞,你知道我多么需要那种鼓舞吗?我的物理一直不行,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只得了53分。这次,同学们都向我投来了格外敬佩的目光,我两年来第一次获得这种目光。

每一次考试,我都认真准备,而每次考试之后,我都要进行仔细的总结。这一点,实际上对整个高三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整个高三阶段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考试和讲试卷,如果不能学会认真总结试卷,那就很难谈进步。我总结试卷的方法是一个词——回顾的时间将它们归类,串成一串,由点到线到面。开始的时候,感觉要背的东西太多了,但坚持到最后阶段,我发现难得有什么东西再需要背了。

我们学校的高三,毕业有五次大的模拟考试,差不多两个月一次,第一次我在全校排第九十八名,全班第十九名;第二次全校第九十六名,全班第二十二名;第三次全校第三十名,全班第五;第四次全校第十,全班第二;第五次我因故没有参加。

紧跟老师,多次回顾,重视每一次考试。看似简单,其实做到,做好真的不容易,高三一年的确很辛苦,很累,不过也是非常有收获的一年,如果能够考入心仪的大学,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1、要有明确的规范。这个规范包括书写规范和思路规范。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点,不要乱用标点符号。

2、到现在,相信考生都已经做了很多的模拟题了,知道哪一块是自己的薄弱点,针对于这一弄弱点,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去攻克。

3、回归到课本。为什么说回归到课本,因为据调查发现,高考语文分数低的人一般文言文题目解答的不好,回归课本就是要记住基本的文言文中,哪些字是什么意思。只有读懂了,解题才能无压力。

4、不要给自己定型。现在的分数不等于高考的分数,或许你能逆袭,或许你又能发挥失常。

5、听老师的。相信老师,这么多年的老师不是白当的,他们一定有自己悟出的道理。

1、做模拟题的时候把握好时间。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先会会的,选择题超过两分钟解不开的就放弃。难题等做完整体的题目再去看,这样也不会影响到做题的心情。

2、把握基础题。这个就不多说了。

3、观察得分。在考试之前,你肯定做过很多模拟题了,比如满分10分的解答题,你做了7、8分,那么这样的就再加强一下,分析自己哪里出错了,如果是答题思路错了,可以乘此机会扳回那2、3分。

4、分析错题。在你基础题都能十拿九稳的情况下,笔者建议你去攻你容易做错的题,数学重要的就是解题思路,思路有了,再加上你的细心,拿分也是很容易的。

1、背模板。在做英语作文的时候,适当的套用英语模板非常有必要,一来能增加句式,提高分数,二来增加字数,避免没必要的丢分。

2、反复做高考真题。有的考生做一遍高考真题,然后再对一下答案就完事了。其实这样对你逆袭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反复的做真题,你一定能分析出解题思路。

例如很多人都失分在了阅读理解上,有些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不是先看文章内容,而是先看问题,然手再文章中找答案。这个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所以要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最快解题方法。

高考结束以后,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复读。那么复读生怎么才能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呢?小编整理了高考复读生学习策略,供参考。

高考复读生学习策略及方法

每年面对新一届复读生,老师都会为这些学生们加油鼓劲,并提醒他们:“复读时最为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坚持’。”刚开学时,和应届生相比,复读生的成绩通常比较靠前,这时他们也比较有信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进入下半学期,他们的成绩优势开始下降,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那么,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为高考增分呢?复读生往往要承受比应届生更大的心理压力,擦肩而过的大学、梦想未成真的高考分数,虽然是他们复习的动力,但同样也是无声的压力。要想顶住这些压力,学生和家长需要共同发出一个坚定有力的声音——“坚持必定成功”,让他们坚信复读只是人生中的一次成功体验,而不是失败,要让考生懂得:人生中经常会遇到挫折,有时挫折不仅不是致命的弱点,反而是制胜的优点。在平日的学习中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调整心态,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遇到困难和瓶颈客观对待,坚定不移地迈步向前。

针对性学习”是复读的关键

因为层次不同,复读生起点也不一样。如何在复读路上对症下药,达到最好的复读效果尤为重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分析:600分考生“放低心态”:除发挥不好的偶然因素外,也暴露出知识漏洞、答题技巧等问题。复读中要有平常心,能正确认识不足。500分考生“查遗补漏”:500分至600分的考生知识漏洞多,却容易满足目前的成绩。要查遗补漏、夯实基础,然后拔高训练。400分考生“按部就班”虚心学:400分至500分的考生,重点是学好基础知识,通过强化训练提高理解、运用能力。300分考生要从头学:300分到400分的考生,要摒弃自暴自弃的心理和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同时要有足够的决心和信心。

系统性梳理知识体系 分析自己不足、薄弱环节

参加过高考的复读生们,虽然之前已经历过多轮复习,对于基础知识已掌握。但是小鹿建议,重新梳理基础知识体系,全面检测自己的知识储备基础,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些同学,在高三掌握基础知识并不牢固,趁此机会,全面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很有必要。毕竟,基础牢固了,再考虑下一阶段的实力提升,更有利些。

在“地毯式”的复习过程中,需要再次梳理知识体系,复读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方便自己记忆。比如,物理,需要整理所学过的公式以及这些公式常用的题型和解题思路,要做到看见公式就能想起它的适用题型及其关联的其他知识点。

在全面复习过程中,复读生们可以结合自己之前的高考经历,分析查找自己在哪一部门的知识内容的掌握上,存有不足,需要下功夫认真学习掌握的。

随着2017年高考录取结果的相继公布,有人欢喜有人忧。拿到自己梦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们,收拾着自己的行囊,翘首等待开学报到日子的到来。而有这么一群同学,他们或是不满意自己的高考成绩,或是没有如愿被自己梦仪的学校或专业录取,他们选择不将就,而勇敢的决定再一次踏上高考的征程。

学习目标可分为一个大目标和多个小目标。大目标就是期望自己来年高考能达到什么阶段,一本重点还是一本普通,也可以是自己梦想的学校。小目标则可以设定掌握知识的程度,特别是对自己薄弱环节的知识点掌握,要设定较详细的达成目标,避免在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毫无头绪,自己弱势科目依旧弱势,强势科目不强的情况发生。

在复习时,如果没有重点的复习,各种复习资料、复习题都想看完做完,但时间有限,其实更应该回到基础内容。家长应该从宏观的角度,针对孩子的强弱题型进行复习的内容分配,在一、二轮复习时,可以针对弱项的基础知识 练习题 错题反思的模式,针对强项可以基础知识回顾 做题巩固。

有些同学在复习时喜欢“开夜车”,但是这种复习策略往往导致白天上课时无法集中精神。家长应当帮孩子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每天最晚不能超过11点半睡觉,在时间上的限制也能提醒孩子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周末时间,家长也应该给孩子安排两小时的锻炼,高考复习是个持久战,不能以消耗身体健康为前提,必要的锻炼是为了最后的坚持。

高考复读生必须做到的事

1、认识自己。首先要清楚你高考为什么考得不好?是临场发挥不好,还是本身基础不好。如是临场发挥不好:诸如生病或其他技术性失误,那么选择复读没问题;但如果你的分数和目标分数线差130分以上的话,就应慎重。

2、选择学校。学校最好是封闭式军事化管理,能使你更专注与学校。而且要进入复读班,不要插入应届生的班。

3、一旦你确定复读,就应马上进入状态,抓紧这个暑假复习。如果你放松两个月后再来复习,那么很可能需要4个月来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而且提前复习有助于开学时更快进入状态。

4、对自己薄弱的科目要不惜一切代价弄懂,不要期望用好的科目来弥补。

5、老师有他们的教学计划,但这是针对全班同学的。你应知道你需要做什么,要有自己的计划,而且不要因老师的安排而扰乱你的计划。

6、争取每两周就要把一个科目的所有基础知识梳理一遍,例如睡觉时可以回想。基础重要!试题是万变不离其宗。

7、不要谈恋爱。要谈等上了大学,天天花前月下也没人管你。

8、复读时,就不要想“如果又失败会怎样?”这一类的问题;另外,别在意他人的目光,即便你是高5、高6也好,敢于拼搏总比安于现状要好的多。

9、面对平时测试的分数,如果不好,应庆幸这不是高考,还能补救。每一科目都应有一本笔记,专门记录自己做错的题,不要一次次地掉进同一个坑。

10、能勇敢地选择复读,我们对得起自己了!无论结果如何,只要你全力以赴了,就应无怨无悔!(记住,复读要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这是态度问题。)

11.尽量少跟过去的同学来往了,特别是已经上大学的同学

12.如果你实在复读班里,一定要处理好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因为大家都是复读生,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浮躁,所以遇事能忍则忍,不要让一些小事影响到自己的心情而影响学习

13.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不要总以为自己是复读生而会受到歧视

14.总要拿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比较,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提高,这时候心态要平稳,做到时时刻刻提高就行了,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

15.多于老师交流,其一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其二可以舒缓心情

16.复读生,最大的收获可能不是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刻,而是回首自己走过的这一年的时刻,这一年的辛酸才是一种永不么灭的财富,复读的生活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记住“坚持,再坚持”这是你只剩的法宝

这大概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写关于复读、关于父母、关于我自己的信,又或者只是想写一封可以被看见的信。


  • 刚过二本线不填志愿却选择了复读

2016年6月25日,下午三点,我在县一中的电脑室里查到了自己的成绩—442分,对于这个成绩我感到无悲无喜,我知道我挫败的理科(140 )在这一刻尽显劣势。

当我告诉父母这个成绩时,他们却感到十分开心,因为他们认为已经过了二本线(439),可以填个志愿了。所以在得知我要复读时,他们很生气,也想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家亲戚也在一旁劝说我不要再复读了,考上二本在我们那个小地方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我当时什么都听不进去,自命不凡,一心想要通过复读来改变这该死的命运。或许是我太过骄傲了,或许只是不甘心,不相信那是我读了三年考出来的成绩,我一直是个十分别扭且任性的孩子


现在回想起来,高三那年的我有多天真呢?看了许许多多的鸡汤文,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名校梦、畅想天马行空的未来,仿佛写下去就有能被实现的魔力。我还买了盏台灯,晚上回到宿舍继续学习,以为这样就能比别人学的更多更好。

实际上呢?晚上我焦虑得睡不着觉、也写不下去作业,白天上课效率非常低,因为内向,不敢问老师问题,也很少反思自己到底哪里没有做好,只是在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下个决心下次一定考好,但这样怎么可能会有好成绩?一切不过是我给自己的懒惰和拖延找借口罢了。


在填志愿的最后一天,那天下午,我和朋友在路边买小吃,我爸打电话给我,劝说我去填一个志愿,我说我不去,我就要去复读。我爸在电话里破口大骂,说你别读书算了,直接打工吧,别浪费钱了。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就刷刷地往下掉,后面争执了很久也没有什么结果,最后以我的一句“不复读我就打工算了”结束。

第二天晚上,我妈打电话过来说:“你去复读吧。”我知道他们这一次是为了我的前途,选择了妥协。

我和两个同样不甘心的朋友一起去看网上评价很好但位置较偏的复读学校时,还是我爸妈联系了省会城市的亲戚送我们去报的名,我妈说虽然我跟他们不太熟,但是有他们陪着也好过我们自己去找这个地方。

我知道,我爸妈在害怕我们被骗被坑。

好在这个学校确实不错,于是我们确定了下来,学费要两万一年,虽然我告诉我爸时,我爸在电话里抱怨了一句怎么这么贵,但最后还是给我转了过来,叮嘱我一定好好读书,不然就是浪费钱。

于是,那个暑假,我踏上了复读之路。


  • 复读从来不是开挂,而是脚踏实地

我被分到了成绩在二本线到一本线之间的班级,虽然班上有60 名学生,但是学习风气很好,每次收假都要上交手机,放假再发给我们,学校的住宿和饮食条件都不错,作息固定,按时跑操,学校还安排了拉练和爬山。

唯一不太方便的是,学校偏僻到去市里得坐汽车转地铁,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除了寒假回家前去了一趟市里,就再也没有去过。不同于高中开放式的校园生活,在这里近乎与世隔绝的学习。

毫无疑问,我入学时的成绩应该是班上倒数几名,所以在进入学校时,我就知道自己必须得努力。

可并不是每个人一复读就能开挂的,就像不是每个人都能考状元一样板上钉钉的事实。


我每天在教室里安心听课,下课绝大部分时间是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地写作业,有时候打了鸡血一样,走路去食堂也要拿着单词本在记,那个时候大概已经意识到自己除了认真和努力,没有什么能够改变现状了,所以前所未有地踏实学习

可怕的是,身边比我成绩好的人比我更加努力,提升得也更快,我表面上没有什么异样,实际早就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一模的时候我考了比高考好不到哪里的456,心理备受挫折,半夜爬起来在被窝里开灯看试卷,想着自己努力了那么久怎么还是考得不行?是不是这段时间白费功夫了?结果就是第二天学习效率也很差,但那个时候我开始学会了心里憋着一股气,誓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加努力。

还有一次是物理考得很差劲,可能就是30几分的样子,物理本来就是我的弱势科目,那天晚上物理老师搬了一副桌椅坐在教室外面,跟我们说有难题就去问他。

从来没有问过物理问题的我在那天逼着自己跑到外面去问问题,物理老师看了一下我的分数开始自顾自地讲题,在听的过程中我几乎没有说话,一是羞愧难当,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我觉得那几分钟是我在复读学校最难熬的几分钟。


励志的鸡汤文此处应该是性格转折的开始,然而现实并不是。

在那之后,我再也没有问过物理老师问题,因为我觉得面对物理问题时,我的心理需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不想这么折磨自己,于是干脆放弃突破物理这门学科,只把简单的、能拿到分的题目弄懂就去复习其他科目了。

我还是没能改掉不喜欢问老师问题、不喜欢和人交流的习惯,在这个复读学校,除了我们寝室的人和同我一起来的朋友,我很少和别人说话,班里也很少有打打闹闹的气氛,大家都在认真学习,教室中无形地环绕着压抑的气氛,因为我们都清楚这一刻未来是由我们自己的付出决定的。


高考很快如约而至,这次考试我比之前要紧张得多、认真得多,但还是遇到了理科的瓶颈。

这场考试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或阳光明媚、或阴沉闷热的天气。而是两件极小的事情。

考完理科的我们都哭丧着脸说这一年白读了,怎么这么难之类的,同寝室有同学绷不住就给父母打了电话,打完之后她告诉我们,她妈妈对她说:“无论你考得怎么样,你永远是我们的好孩子。

考完英语的我们跟着带队老师走到校门口,看到有个同学的爸妈在等着,还带了两束花,看到我们就走过来,送了一束花给老师,一束花给了我们那个同学,那位妈妈抱着他说:“儿子,考试辛苦啦!

当时我很羡慕他们有这么好的家长,同时感慨这世间,真的有父母无时无刻不在保护自己孩子脆弱的心灵。


  • 命运喜欢捉弄人,志愿院校有时就只是志愿

考完第二天,我爸叫我坐火车去他们所在的城市,我买了当天中午的票,因为之前一次坐火车还是小时候跟着家人一起的,所以根本不记得要提前进站,等到我进去的时候火车已经刚刚开走,我又花了40块钱重新补了一次票,但是只能补晚上9点半的站票(当时没有意识到,现在想想自己可能被坑了)。

于是那天下午很无聊的我就跑到一个网吧对答案,对完答案预估自己490分左右,很难过,当时也不知道分数线,就是觉得自己考得很差劲,为什么没有多考一些分。

那天晚上火车还晚了半个多小时,吸取教训的我从6点开始坐在候车室,坐到快10点的时候真的绷不住了。

或许是急需一个发泄的地方,我拿出随身带着的本子就开始写: 高考就像开往光明前途的火车票,我拿到了票却没有赶上对的时间,所以我和我理想的未来一直在错过,而我永远在等待。

上了火车之后,我站在火车里,看着窗外明明灭灭,泪水止不住地流,我想了半宿为什么我的高考这么难,最后也没有想出什么结果,直到凌晨3、4点钟我哭累了直接坐在地上睡着了。

我觉得16年的理综就很简单,但那一年我的理综尤其是物理学得一塌糊涂。而复读之后的那一年,高考理综太难了,又增加了不少主观题,即使我重新学了一遍,很多题目也难得我没办法做出来。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苍白无力。


如果说第一年参加完高考是不甘心,第二年就是意难平,而且是没有结果的意难平。

我爸妈问我成绩时,我还傻乎乎地回答了说没考好,可能也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吧,本来我跟父母关系就一般,那段时间更加不好了,一点小事就能引发矛盾。我能够理解他们,如果我花了3万 让我的女儿去复读,结果却不如人意,我也会很不开心。

17年6月25号那天下午,我查到了我的成绩:501分,而2017年我们省的一本分数线是505分,我反复查了好几遍,才接受了我只有501分这个现实,我想那我就去读二本吧,我把我的想法告诉我爸,我爸问我:要不你再去复读一次?我说我不要,我就去读二本。

那个时候我心态真的很差,我不想再来一次高考,我害怕再来一遍自己还是达不到满意的结果,我害怕自己的成绩对不起爸妈出的钱。

所以第二天,我开始查找省会城市所有合适的学校,反复比对,跟所有人一样在2017年的6月28号开始填志愿,后面我把每个志愿都填满了


志愿交上去已经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发信息过来说有补录的机会,于是我又点进去随便填了几个,也没抱什么期望,就觉得不填浪费了,没想到我的大学生活也被填了进去,没错,我被其中一所录取了。

我真的觉得命运在不断地捉弄我,在我抱有期待时给我不停地泼冷水,当我的希望破灭时又直接让我实现了想法。

后来提到学费问题,我上网查的时候有两个价格,我以为是便宜的那个,所以那段时间还挺开心的,但是后来收到录取通知时傻眼了,一年学费2万。

我觉得我爸妈肯定不会想让我去读,我爸在那几天反复地敲问我,要不再去复读吧?我没有做声,过了几天我写了一个借条,大意是要跟他们借学费上大学,他们看完之后商量了几天就在上面签字同意了。

我爸跟我说大学一定要努力读书,不要辜负他们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傲娇地表示答应,虽然这个合同还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但在当时起码给出了一份承诺。

所以那个暑假的后半截,带着对美好大学生活的向往,我过得还挺开心的。


这就是我2016年至20017年关于高考的那些事,历经两次高考后,现实似乎在一次次告诫我不要妄图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但又一次次地给予我希望,让我为之努力。

后悔过去复读吗?从来没有,别人以为我不填志愿是破釜沉舟,其实我只是不喜欢屈服于现状,我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上大学以后大大方方地讲自己复读过一届也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还在大学交到了一些跟我一样复读过的朋友 。

在复读的背后是父母对我一路的支持和保护。我开始理解父母的不易,即使在高考完的那天 那么羡慕别人,也开始学着不去比较亲子关系,因为我知道我的父母永远在为我的前途考虑,他们为我向金钱和时间妥协,他们包容我不合时宜的任性,他们对我的爱本身就独一无二。现在的我只希望自己能够更快地成长,可以成为他们的守护神。

站在现在重新审视,我会看到过去那个或自大或冲动或不够完美的自己,以及在读大学时常活在复读梦魇里的自己。我还是会感谢那些坚持和努力,即使没能做到惊人的逆袭,也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自我(臭屁一下,好歹我提升了59分呀!)。那股看不清前路却往前冲的劲,也在很多时候给予我做事情的勇气和魄力。


写这篇文章,让我直面曾经的自己,告诉现在的自己不必恐慌过去、不必担忧未来。

我想我不会再梦到复读了,因为我已经正视了复读这场曾经难熬的马拉松。*-*

谨以此篇,献给我冒失的青春。

也献给身处迷茫的你们,希望你们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人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省实行国六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