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秧苗耐盐能力是多少?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

“‘海水稻’:盐碱滩涂育秧忙”

关注如东“海水稻”实验示范种植

聚焦如东海上风电场建设之后

《经济半小时》再度聚焦如东

一大清早,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洋新家庭农场农场主邵爱徐就忙着往农用货车上搬运水稻秧盘。这些刚刚培育出的海水稻秧苗要运到栟茶镇方凌垦区的一个试验示范种植基地去。
邵爱徐是附近十里八村出了名的育秧能手。周边农户的2000多亩秧苗都是他帮着代育的。今年,邵爱徐承担了如东县“海水稻”秧苗三个品种的育秧任务,分别是“袁氏4号”、“创优丝苗”和“袁两优1000”。前两个品种秧苗采用的是早地育秧技术。邵爱徐告诉记者,早地育秧是一项新技术,是在於站长等市县作物栽培专家指导下摸索成功的。
邵爱徐说的於站长叫於永杰,是江苏如东县农业农村局作物栽培站副站长,也是如东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的技术负责人。6月上旬和中旬,海水稻进入秧苗移栽培管期,这也是於永杰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日子。这天,於永杰和同事又一次来到栟茶方凌垦区耐盐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现场检测秧田中的含盐量。
2020年,如东首次试种海水稻,这里也是目前江苏省唯一的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这片种植基地的土壤含盐量在千分之二至千分之六之间,普通水稻无法生长。
如东县裕隆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志荣介绍说,2010年以前,这块盐碱地就是不毛之地,一望无际的白茫茫的沙滩。去年开始种植耐盐水稻128亩,今年的种植面积跟去年差不多。 
沈志荣所在的如东县裕隆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着海水稻基地的日常管理任务。眼下是秧苗移栽期,培管工作丝毫不敢马虎。
於永杰现场检测发现,三块已经移栽的稻田中水的含盐量高低不一,这一块秧田含盐量达到了千分之一点三六。稻田坝埂上,泛着白花花的盐碱。於永杰告诉记者,“海水稻“分蘖期耐受的盐分是千分之二,要降低水稻田的含盐量,需要定时换水。秧苗移栽后一个星期左右,每天上午10点钟左右要将淡水灌到秧苗的根部以上,下午两三点钟再把水分排掉。这样,才能降低田间水的盐分程度,保证水稻分蘖期的健康生长。
2020年10月14号,这里试种的第一批耐盐水稻现场测产,亩产达到802.9公斤,这让忙碌了大半年的沈志荣十分高兴。沈志荣说,“海水稻“卖的粮价跟我们当地的粮食价格差不多,产量比较高,收益还不错。
种植基地去年收获的海水稻都卖到了这家公司。在稻谷加工车间,堆放着不少成品大米,但没有海水稻加工出来的大米。公司负责人顾文斌说,去年他们收购100多吨“海水稻”,出米率70%左右,主要销售上海、南京、杭州等周边城市,早在两个月前,海水稻米就已经销售一空。
顾文斌的办公室里放着几款海水稻米样品。他告诉记者,与普通大米相比,海水稻大米的籽粒细而长,需要专门的加工设备,他们已经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机器,准备加大生产量。还专门请人设计了新颖的包装,主打线上销售和高端农产品市场。“海水米”每公斤出厂价6元上下,是本地普通大米售价的1.5倍。顾文斌说,很多客户购买海水稻米主要是为了尝鲜。其实这种稻米从口感上来说,煮熟后粘性稍弱,糯性不如粳稻。
为了让海水稻米更适合江苏周边居民的口感,在如东的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今年又种植了三个新品种。於永杰介绍说,在盐碱地高产的基础上,今年实验示范,重点是品质更好的耐盐水稻,其中的“创丰优丝苗”品质接近优质粳米品质。
在如东县“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一块标示牌格外引人注目。从这块标识牌上可以看出来,这个基地不仅仅试验示范种植“海水稻”,还承担着一些新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任务。於永杰说,仅是水稻秧苗的移栽期,就采用了硬地硬盘旱育秧和机插测深施肥等新技术。於永杰告诉记者,去年盐碱地耐盐水稻获得高产,“超优千号”品种产量潜力高是首要原因,应用高产栽培新技术也是一个重要技术因素。如机插侧深施肥技术,一边机插(秧)一边施基肥,即省工节本,肥料利用率提高,流失少,尤其适合盐碱地日灌夜排。
“海水稻”在如东县目前还是试验种植阶段,种植成本略高于常规水稻。沈志荣分析后认为,主要原因是种子的价格略高,加上田间管理十分费功夫。不过,如东县方凌垦区可耕盐碱地面积有4000多亩,如果都能种上海水稻,总体算下来成本应该低于常规水稻,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本期节目如东部分播出时长12分钟,占节目量二分之一,由如东融媒体中心独立采摄。
我国内陆地区大约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两亿亩具备种植水稻的潜力。如果这两亿亩盐碱地能种上“海水稻”,端牢我们自己的饭碗,就多增加一份保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规型的职业价值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