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籍是什么意思?正确的词语?

《文言文专项复习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2.主要考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1.掌握课本上每一篇文言文里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

3.能根据语境来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2.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3.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4.词语的借代义: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矣

缙绅:缙,赤色的帛;绅:大带。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5.词的通假义:这里说的“ 通假义”即词语在通假情况时的意思。

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如“口诛笔伐”,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靠积累、记忆。着重记那些和现代汉字,形同、音同而义异的词。同时可以和含有古代词义的成语相互参证。如:“走”古义是“小步快跑”,引申为“跑”;“偷”是“勉强”、“凑合”的意思。这就可以和“走马观花”、“不胫而走”、“苟且偷生”中的“走”和“偷”对照理解。

除单音词古今异义外,要特别防止古汉语相邻的两个单音节词与同形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混淆。

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1.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动词。3.名词意动用法。4.名词使动用法。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10.形容词使动用法。11.形容词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2.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3.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4.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2.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3.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4.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1.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3.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四)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1.词的假借义,也就是通常说的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而且是同一韵部)的字可以通用。这是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通假字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有本字的假借,如“倍”假借为“背叛”的“背”,“内”假借为“纳”;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而”,“莫”本义是“日落”,假借为“没有”,“焉”本义是鸟名,假借为语气助词。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前边说的“莫”,本来是“日落草莽之中”就是“天黑”的意思,后来“莫”字表其他意义(如“没有”“没有人”,属引申义),又造“暮”字。又如“益”,本来是“水从器皿中涨出”的意思,后来“益” 字表其他意义(如“增加”“受益”,亦属引申义),又造“溢”字。“莫”和“暮”,“益”和“溢”,在表其本义的时候应称为古今字,但有些书上不这么严格区分,也统列入通假范围之内。

概而括之,通假有同(近)音通假和古今通假两种。

①要根据通假字用同声同韵的字代替本字的特点,遇到某个词用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就可以从字音或声旁方面去考虑这个词是否是通假字。

②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类:

A.音同、形近(部分的)多采用所通假字的声旁。“列缺霹雳”,“列”通“裂”。“以白鹿皮为带,直四十万”,“直”通“值”。“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

B.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韵母或声母,形近(部分的)多采用共同声符。“距关勿内诸侯”,“内”通“纳”。“卒然边境有急”,“卒”通“猝”。“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C.音同、形不同。“手裁举”,“裁”通“才”。“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③要理解通假字主要是音的问题,但不是只要音同音近的字就可以通假。某字与某字通假是固定的,而且不能互相通假。“蚤”可以通“早”,但“澡”、“枣”就不行。“县”通“悬”,但“玄”、“旋”、“璇”就不行。

④也有极少数的字可以有两个以上通假字。“李广详死”、“箕子阳狂”中的“详”、“阳”都通“佯”。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意义相同(或相对、相反)的词组成的,但意义却偏于一个词。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3.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4.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5.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6.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7.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8.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9.构字推断法: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实词的词义。

①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分析:句中的“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 “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在结合前边“分”“离”为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②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令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例: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阀序》)

分析:“带”,象形宇,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③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词义。

分析:“引”是会意字,“拉开弓”是其本义。由特指“拉弓”,去掉“弓”,向一般引申开去,“牵拉”其它皆可以说成“引”。

 10.字音推断法: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如:① “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分析:“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 ”,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分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14.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

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

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  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张弛有度,文武之道

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

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

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

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

C.或王命急宣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

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卒不去,故及于难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31.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C.项伯即入见沛公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得其尸于井B.既来之,则安之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33.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狐假虎威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34. 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5.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6. 与“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百思不得其解

37. 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连辟公府不就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C.金就利则利D.轲自知事不就

38.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9. 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抢呼欲绝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0. 与“不堪回首”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千载谁堪伯仲间

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知识储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共30分)

  1.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烦躁像貌惊愕昧心

  B.报怨眈误狼藉暮霭

  C.混帐蒿莱枭鸟厮守

  D.萋迷衔冤错勘津帖

  2.下列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C.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阖、广开言路,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又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D.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消费者,你是否想过,正是某些畸形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商业经营对生态的污染和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

  B.“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关系进入微妙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暖昧,但美国与印度将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势已相当明朗。

  C.侵入我国的寒流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这要看由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来决定。

  D.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

  4.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现代戏剧主要是指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中国现当代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家,如曹禺、老舍、郭沫若等。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雷雨》、《茶馆》和《屈原》。

  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著名的历史剧《哈姆雷特》。他的剧作强烈地表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C.中国古代戏剧又称为戏曲,与小说发展相似,元明清是其繁荣时期,出现了杂剧和传奇。《窦娥冤》、《西厢记》是杂剧的代表,《牡丹享》、《桃花扇》是传奇的代表。

  D.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多以志怪为主,唐传奇就是这种风格发展成熟的产物,《柳毅传》就是其代表。《聊斋志异》则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9分)

  科学家们说,虽然地外生命形式看起来也许不像银幕上的外星人,但他们存在于地球之外的可能性却是千真万确的。

  地球之外究竟有无生命,过去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地球上的高文明生命形态,在太阳系内是唯一的。1984年,英国科学家在南极拾到一块陨石,经过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这块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内含有高浓度的有机体(或说原始的微生物),说明地球不是唯一有生命的地方。当外星人近20年前首次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发现任何此类活生生的生命,但是他们认为,其他星球也具备养育生命的条件。

  伦敦大学学院的唐考恩博士告诉皇家天文学会:“作为生物学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其他地方也存在生命,但是,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更可能是以一种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生存的单细胞生命,而非许多科幻电影中描绘的3只眼动物。”考恩接着说:“从进化上来说,生命将是非常原始的。”

  考恩说,即使是最简单的生命也需要液态水、适宜的温度、食物来源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他根据温度的上下限,描绘了生命存在的范围以及此类原始生命可能茁壮成长的地方。热液池、蒸汽出口、沸泥浆池和地下热液出口等等,这些被视为地球生命起源的地方也是其他星球简单生命诞生的理想环境。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莫妮卡格雷迪博士支持考恩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提出,火星和木星等星球的某些地表或地表下面可能存在生命。

  5、对本文第一段科学家所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外生命的形态看上去有可能与银幕上的外星人类似。

  B.地球之外的星球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是不容置疑的。

  C.地外生命与银幕上的外星人相比,生命形态也许不尽相同,但却有绝对存在的可能性。

  D.地外生命有千真万确存在的可能性,只是生命形式也许不同于银幕上的外星人。

  6、下列陈述符合考恩博士观点的一项是()

  A.考恩认为水是生命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B.考恩认为地外生命只是一种单细胞生命。

  C.考恩认为火星和木星等星球的某些地表或地表下面可能存在生命。

  D.考恩认为地外有生命存在,他的理由是充分的。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1984年,美国科学家研究了一块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发现内含高浓度的有机体,从而否定了地球是太阳系内唯一高文明生命形态的认识。

  B.二十多年来,科学家们虽然始终没有发现外星球活生生的生命,但并没有改变他们对地外生命形式存在的确信。

  C.考恩告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外星生命是非常原始的,也许是在极端条件下生存的,其形态也不像科幻电影中描绘的是三只眼。

  D.地球生命与地外简单生命,对生存条件和环境的要求是相同的,这一观点考恩博士与格雷迪博士是一致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柳子载肉于俎俎:砧板

  B.追而送之江之浒浒:水中

  C.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假:代理

  D.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赏:赏赐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追而送之江之浒若知其职乎

  饮食之故凡为愚者,若也

  势不同而理同其知恐而畏也矣

  得不恐而畏乎其传之非其真邪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赠序鲜明地表达了柳宗元政治上的.民主倾向,提出官吏乃是人民的仆人,他们拿了人民的钱就应认真为人民办事。

  B.本文称赞薛存义为官勤谨,政绩优良,是个不白拿俸禄、明白人民可以黜罚懒官贪官的道理的人。

  C.文章借送薛存义正面立论,又用正面立论来衬托薛存义的为人。其中立论开门见山,使所说道理更加显豁。

  D.本文虽短,而结构严谨;语句转接自然,语意委婉含蓄,间接揭露了吏治的腐败,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第Ⅱ卷(共120分)

  11.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2)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3分)

  (3)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4分)

  12.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还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写作背景]韩愈晚年因上《谏佛骨表》,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1)“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联描述了什么景况?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2)《寄韩潮州愈》为贾岛读了韩诗后有感而作的,有人说,贾诗酷似韩诗的和诗,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请分析“同心之言”的具体表现。(5分)

  (5)古今中外的文学画廊中,有许多守财奴形象,如清代吴敬梓《》(书名)中的严监生、俄国(作家名)《死魂灵》中的波留希金、(国名)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英国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中的(人名)等。

  (6)宝玉眼中的黛玉,与众各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0分)。

  下午忽然接到尼娜的电话,问能不能来我家“打扰一下”,虽有些吃惊,我还是答应了。

  尼娜是她在公司的“叫名”,真名是王爱红。她的父亲是我的中学同窗,比我大一岁。我是看着尼娜长大的。尼娜从美国留学回来,在一家美国金融机构做事,前年已获中层职衔。我偶尔应邀去尼娜家与王兄晤面,开始我也并没多想,但是有一次,在他们家客厅的落地窗前,俯瞰万家灯火,我就禁不住有些惭愧了,自己的儿子不过是介乎白领、蓝领之间的打工仔,哪能提供这种“法式情调、英式管理”的空间来让我独自待客!不过回到自己家里,也就自我安慰:人各有运,知足常乐,他们过得固然极好,我也并不糟,祝福他们,也祝福自己。

  尼娜飘然而至。“你要出远门?”她是跟名牌拉箱一起进屋的,我不由得如此发问。还不只是拉箱,她还提着一个大纸袋,那样的纸袋本是装名牌服装的,现在鼓鼓囊囊,似乎乱塞着一些零碎的物品。“叔叔,我不出门,我一会儿回家去。我想求您——这些东西暂存您家。”我莫名其妙,她却又说:“我先用一下您家的卫生间好吗?”“当然可以!”她匆匆进了卫生间,那临时搁在我家茶几边的纸袋歪倒了,里面有东西滑落出来,我拾起两个小镜框,一个里面是她妈妈的照片,想到王嫂去年仙逝,我一叹;一个里面是尼娜和儿子佳佳的照片,为什么她这个年龄段的白领丽人,多有像她这样成为“单亲母亲”的呢?再一叹。又拾起一个银制小奖杯,上面錾着英文,应该是他们公司为表彰她的业绩颁给她的。我把滑落的东西往纸袋里放妥,尼娜从卫生间出来,又问:“能不能喝杯热茶?”我知道她是习惯喝咖啡的,我一边冲咖啡一边问她:“怎么回事?”她把自己的身体抛进沙发,双手拢拢头发,简洁地说:“我刚经历了人生中最恐怖的一刻钟!”

  原来,她所在的公司全球同步裁员,尼娜两点一刻接到被裁通知,当时她还正忙着。也用不着她跟谁交接,公司规定,自接到裁员通知后,一刻钟内必须撤离。她想用座机往外打个电话,但她那部电话已经被撤销;想再用电脑发封“伊妹儿”,局域网已经不允许她进入;她赶紧收拾私人用品离开办公区;到了走廊,想进入茶水间喝杯咖啡放松一下,发现自己手里的钥匙卡已经无法开启那扇门;想进入卫生间,也一样;到前台,交回钥匙卡,从此她再也无法进入几年来所熟悉的空间了……“这太不人道了啊!”针对我的说法,她惨然一笑:“很人道的,我看见医务室的门大开,很显然是为了及时救助无法承受这一刻钟的被裁人士。路过那里我没有停步,但一瞥之间,看见高大的姜森——他比我高一级,金发碧眼,平时很威严,正在那里面一张躺椅上抽泣,周围两个医生也不知是在进行药物治疗还是心理干预……”

  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尼娜。但她喝了几口热咖啡后,镇定下来,冷静地对我说:“尽管我们早知道公司会有裁员的大动作,也知道所谓‘一刻钟撤离’的游戏规则,不过事到临头,还是有些发懵。”我问:“你下一步怎么办?”她一时沉吟不答,我就说:“如果你有困难,叔叔虽然不是特别富裕,总还能……”她没等我说完,抬起头笑了:“我们这种人,遇到的问题,不是没饭吃,而是今后能不能换个小碗吃饭,可是,一旦过惯了这样的生活,放下架子来,那不是一桩简单的事!”她告诉我,公司裁员,按合同,会给她这样级别的雇员一定的补偿,但是,“别的不算,光我那房子的月供,一个月就得两万……把大房子换小,从技术上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心理上说,纵使我承受得了,老爸现在住我那儿,他能马上接受这样的事实吗?他能接受了,佳佳呢?原来开福特接他,他都觉得没面子,现在如果把本田再换成福特甚至QQ,不敢想!我只能缓冲一下,把这些东西暂存您这儿,起码一周之内,还能天天开车离家做上班状!”

  尼娜告别后,我想,于她那样的人士而言,人生中的这一刻钟,是既狼狈而又宝贵的。(选自《读者》2009年07期)

  14、文中第二段划线部分起什么作用?(4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尼娜这一人物形象。(5分)

  16、如何理解末段中“于她那样的人士而言,人生中的这一刻钟,是既狼狈又宝贵”的意思?(5分)

  17、本文以“一刻钟”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读完全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6分)

  六、实际应用(15分)

  18.下面是从已学课文中挑选的四片语段,试分析其描写方法与表达效果,填写下表:(4分)

  题号课文语段描写方法表达效果

  (1)《项链》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生动表现了玛蒂尔德借到满意首饰后狂喜的心情。

  (2)《守财奴》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细节描写突出葛朗台至死不变的贪婪本性。

  (3)《陈奂生上城》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借天气烘托陈奂生此次上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4)《林黛玉进贾府》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19.根据语境,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相应,修辞相同,句式一致。(5分)

  人生是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就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但人生更像一本难懂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

  20、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好了、汽车多了,交通事故也不断增多。请你为公路上的警示牌设计三句话,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表达要有创意。(6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他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请认真阅读材料,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选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8.C(A、俎,盛食物的器具。B、浒,水边。D、赏,设宴。)

  9.A(A、之,代词,他:柳子。B、代词,你/动词,像。C、转折连词,但是,却/并列连词,和。D、代词,他/选择连词,还是。)

  10.D(语意不是委婉含蓄,而是直接揭露)

  11.(1)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物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智勇”、被动句式、句意各一分)

  (2)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确实(或译成“实际上”)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实”、“尤”、句意各一分)

  (3)如今天下地方官中许多人都象这个被雇用的人,而老百姓没有谁敢尽情发泄他们的愤怒,驱逐他们,处罚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老百姓所处的地位和那个主人所处的地位不一样。

  12.(1)描述了道路的险阻和到任后的景况,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关切之情。

  答题分析:“峰悬驿路”写了道路险阻。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况。“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况。“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切心情。

  (2)①诗的首联,说自己的心早已与韩愈同乘兰舟,水宿风餐,一直流到岭南潮水的尽头了。表达了甘愿陪同韩愈受苦的深厚友情。(答案要点:心随)

  ②颔联写自己读了韩愈的诗后,以书信相慰藉,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答案要点:书信,慰藉)

  ③颈联写了道路险阻,处境艰苦,与韩诗的颈联似在互诉衷曲,表现了深深的理解与关切之情。(答案要点:理解,关切)

  ④尾联针对韩愈“对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对韩愈进行安慰和祝愿。(答案要点:反其意,祝愿)

  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愿,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深挚的友情。八句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均从内心发出,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二点给5分)

  13.(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4)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5)儒林外史,果戈理,法国,夏洛克

  (6)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14、(4分)通过我到王家做客,亲自感受王家的富有与奢华,突显尼娜的家庭条件;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展现作了铺垫。(答对一点得两分,意思近即可;分析不准,酌情扣分。)

  15、(5分)家境富裕,崇尚奢华,要面子,难以直面生活中的挫折。(以上为答题要点,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答全给满分)

  16、(5分)“狼狈”是指一个过惯了富裕生活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难以接受的难堪处境;“宝贵”指这样的人生经历对像尼娜一样的人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她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顺畅。(答对一点给2分。答全给全分)

  17、(6分)“一刻钟”既指尼娜接到裁员通知后的一段难挨的时间,也可指人生中可能遭受的一些挫折和种种难堪的场面。(答对给3分)“启发”可从以下方面回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生总有坎坷起伏,要保持平和心态,不至于在灾难降临时慌了手脚等等。(与文章主旨相关即可。3分)

  18.(1)动作描写(3)环境描写(4)语言描写这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每空1分,第四空两个方面的内容缺一无分)

  19.人生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人生还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修辞1分,句式1分,内容3分)

  20(1)金钱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2)时间重要,不如生命重要!

  (3)抢行一秒,遗憾一生!(各2分,意思对即可)

  21.作文: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达到一个奋斗目标,除了不懈地追求、积极地进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还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即“方向”问题。找准方向,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找错方向或根本不辨方向,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与成功失之交臂。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走了,柳宗元在盘子里盛上肉,把酒斟满杯,在江边为他设席送行,请他喝酒吃肉。并且对他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他们的职责是什么吗?他们是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奴役百姓的。凡是靠种田吃饭的人,他们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来雇用官吏,为的是官吏能公平地为大家办事。现在官吏拿了俸禄而不认真给人民办事的,天下到处都是。哪里只是不认真替人民办事,还窃取老百姓的财物。假如有户人家雇了一个人在家里干活,那人拿了主人给的工钱,不认真给他干活,还从他家中偷走钱财器物,那主人一定会十分恼火,要撵走他、处罚他。如今天下地方官中许多人都象这个被雇用的人,而老百姓没有谁敢尽情发泄他们的愤怒,驱逐他们,处罚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老百姓所处的地位和那个主人所处的地位不一样。他们所处的地位虽然不一样,但应该发怒、驱逐、处罚对方的道理却是一样的,如果老百姓真要起来驱逐、处罚官吏,那官吏对老百姓又能怎么样呢!做地方官的明白这个道理,能不感到恐惧和害怕吗!”

  存义代理零陵县令已经两年了。每天早早起来处理政务,夜里还在考虑公事,花力气动脑筋,使得打官司的人能得到公正的裁决,缴纳赋税的人负担均平,老人小孩内无欺诈之心,外无憎恶之情,他确实是没有白白领取俸禄,的确是个懂得恐惧和害怕的人。

  我地位卑贱,又遭受被贬谪的耻辱,不能对考察官吏政绩、确定谁贤明、谁不贤明的事参与意见。所以在他走的时候,准备了酒肉来宴请他,并且写了这篇序。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附答案】相关文章:

  随着期末考试的来临,我们要做好每一份试卷的复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8年级上期语文期末试卷题目,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8年级上期语文期末试卷: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   觅食   萤火虫   不屑置辨

  B.狼藉   鄙夷   文曲星   张皇失措

  C.滑稽   问鼎   孺子牛   获益匪浅

  D.深邃   肆虐   度假村   一劳永逸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以人 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21世纪网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淡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蜡烛》中的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

  C.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D. 标题、导语、背景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5. 按要求填空。(9分)

  ⑴《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______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2分)

  ⑵ 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请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填写)(1分)

  ⑶《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______。(2分)

  ⑷《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______ ,______。(1分)

  ⑸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句或警句。(2分)______,______ 。(2分)

  ⑹今年适逢祖国66华诞,又即将迎来中秋佳节,可谓双喜临门,请你运用有关知识,将下面的补充完整,也为庆祝双节尽份心意。(1分)

  下联:芙蓉饼荷叶饼 饼饼团圆饼饼香

  6.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近日,淮安市政府启动了运河长廊建设项目。①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使淮安城市品位得以提升。这长廊北起清江大闸口,南至淮安医堂子巷,位于其中段的是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②建成后,游客可以从中领略世界运河文化的魅力无穷。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

  ②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_______(甲),_______(乙)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③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 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_______(丙)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④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⑤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 , 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⑥一个是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它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

  ⑦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

  ⑧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

  ⑨“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抓住。(选自《中国文化读本》)

  7.填写在文中甲、乙、丙三处最合适的一项应是( )(2分)

  A.实用性 快捷化 形式感 B.形式感 实用性 快捷化

  C.快捷化 形式感 实用性 D.快捷化 实用性 形式感

  8.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稍”、“或多或少”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

  9.简要概括④、⑤两段内容,填写在第⑥段的横线上。(1分)

  1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几个方面说明的:(3分)

  11.【甲】有人说:汉字书法艺术不光属于书法 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写好属于我们的、我们每日应用的汉字。

  【乙】一名中学生,因作业字迹潦草和错误百出而被老师批评,他满不在乎地说:“您真是太‘老土’了!现在都用电脑上打字,谁还总用笔写汉字呀!将来我只要会用钢笔签出漂亮的名字就够了。”

  你同意哪种观点?理由。(3分)

  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 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 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⑧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 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⑨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仔,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 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黄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鸣。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不该踩到它, 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

  ⑩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 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二月、,三月、……” 但每回念到八月的、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里的《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觉得“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

  ⑾《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⑿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琦君》(有删改)

  12.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3分)

  13.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2分)

  14.赏析理解语句。(4分)

  (1)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2分)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2)说说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但她总把它端端 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

  15.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2分)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

  B.第⑤段的“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这句话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写母亲的心理,表现外婆的爱触发了母亲绣花的灵感。

  C. 琦君的《春酒》与本文都是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来展现母亲的形象,从而表达她对母亲的赞美。

  D. 作者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平淡中注入深沉,温馨中透着爱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浅浅的愁绪。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9~24题。(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2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往方式,你有什么看法?(2分)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1)事容脱误(2),幸(3)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量。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1)类:类似。(2)脱误:疏忽失误。(3)幸:承蒙。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22.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23.选文中的刘宽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26.请以“感谢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等。

  3.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2分,卷面太差者,扣3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有狼藉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