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是做什么的公司?

2019年9月6日,阿里巴巴与网易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巴巴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考拉;2019年9月27日,双方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本次收购案例入选“2019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实现阿里巴巴对核心电商板块的收购,扩大了其在跨境海淘市场的市场份额。本期我们并购重组栏目就来和大家聊聊这次并购背后的故事。

一、阿里收购考拉的交易模式是什么?——交易模式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司系统查询,网易考拉经营主体为杭州优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股东为阿里巴巴旗下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从杭州优卖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来看,阿里巴巴通过从原股东丁磊、朱静波处100%受让杭州优卖网络公司股权,使得杭州优卖网络公司成为杭州阿里巴巴创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实现阿里对考拉的控制,交易模式如下图所示。显然,阿里巴巴此次收购就是典型的股权收购,且以20亿美元作为对价完成支付。

二、阿里如何200天完成对考拉的整合?——公司整合

企业融合并非易事,阿里需要将考拉从网易母体中摘除,再与阿里对应相连,复杂及难度可想而知,从并购工商变更到今年3月,是阿里并购考拉的半年整合期,从今年4月1日起,阿里对考拉开通内网的所有权限,则意味着考拉完全融入阿里。在这半年的整合期内,阿里整合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迁址入驻阿里园区

考拉从位于秋溢路的网易杭州园区搬到了对面——阿里滨江园区,考拉上千人整体迁移,并在2019年10月24日前完成住所地的工商变更,从办公地点上实现“空间整合”。

阿里指派的考拉管理团队称得上豪华阵容,包括:刘鹏、刘一曼、段玲、蔡勇、胡瑜玲。其中:刘鹏,自2015年起出任天猫国际总经理,接替原网易考拉CEO张蕾,成为考拉海购新CEO;刘一曼,2012年加入阿里,天猫国际资深总监,开启天猫国际直营业务,现任考拉海购COO;段玲,司领13年,曾任天猫品牌营销中心总监,现任考拉海购运营中心副总裁;蔡勇,参与最早手机淘宝和天猫客户端的打造,实现阿里的无线战略部署,现任考拉海购产品中心负责人;胡瑜玲,担任考拉收购案HRG。

从上述人员搭配来看,普遍管理层都是在天猫、淘宝、聚划算等核心电商战场打过硬仗的佼佼者,且HR在收购中也是关键一环,对收购后的团队整合、人才体系搭建、文化融合都有着重要作用。

原核心管理人选择性保留

对于收购前曾向考拉原CEO张蕾汇报的考拉管理层大多离职和转岗,但是撑起考拉最核心业务的三位高管——原CEO张蕾、原CTO朱静波、物流负责人刘煜仍留在阿里体系中。据悉,张蕾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的特别助理,帮助负责阿里非常重要的业务板块;朱静波不仅需要代领考拉技术团队,还有阿里整个大进口的技术团队;由于物流端考拉正在和菜鸟做整合,刘煜也转岗菜鸟负责自动化业务,跟考拉仍有很多业务交集。

显然,基于业务的连续性,一刀切的裁员政策并非科学,需要对人员进行合理排除,优势互补,留我所用,这样才能平稳过渡阵痛期,实现收购的人员整合。

原中腰部及基层员工整合进入阿里体系

在管理层队伍组建完成后,将考拉的中腰部员工整合进入阿里体系,打通层级,通过几百场定级会,逐一定级。最后,针对基层的年轻人,将开设专门的培养计划,同时陆续和天猫国际之间进行轮岗锻炼。

人员组建完毕后就要确定策略与定位,在业务上与阿里融合。2019年底,考拉确定了年轻化和差异化竞争策略,并与阿里大生态系统逐步打通。考拉和阿里在物流、供应链上的能力相互整合,打造底层产品能力,新产品开始迭代。

从阿里收购后整合各阶段来看,公司收购后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团队组建和人员整合,一方面,并购方一定会派驻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接管,另一方面,为确保业务的连续性,真正的接管控制并不是将原企业全部人员剔除,而是人才留我所用,更好地发挥其优势,继续为企业助力。

三、并购给阿里带来了什么?——并购效果

根据2019年上半年网络数据对跨境电商市场份额占有量的统计显示,当时网易考拉以27.7%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国际和京东旗下海囤全球份额分别为25.1%和13.3%(数据来源于艾媒数据中心)。

从市场份额占有量来看,作为跨境电商领域市场份额占有量的前两名,大家更多把他们想象成对手,但是最终阿里巴巴拿下网易考拉,二者合体之后,阿里的跨境电商份额将首次突破50%,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在收购网易考拉的过程中,拼多多是其中有利的竞标者,拼多多仅3年完成上市、曾一举超越京东成为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的发展势头,显然给阿里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据外界所称,阿里这次的收购称为抵御性收购,也是为了避免拼多多收购考拉所做的战略安排。

从结果来看,阿里实现对考拉的收购,对京东、唯品会、拼多多、小红书等其他玩家来说,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的合体,将会产生一个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

随着市场趋于理性,前期通过大额补贴抢占市场的模式早已过时,在未来的发展中,渠道、供应链、物流等因素会成为下一步的核心竞争力。

从平台运营模式上,网易考拉偏重于自营,其自营产品定会是天猫国际自营业业务的重要补充;在品牌库储备上,网易考拉已有稳定且位居前列全球品牌,阿里在收购考拉后,相当于天猫国际能够迅速补充各类别排名前列的品牌,最终攻下各类目TOP榜单,这有利扩展了天猫国际的全球品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保税仓是平台方的重要资产,而网易考拉在保税仓布局上的步伐快于天猫国际,其快速拿下和掌握多地域的保税仓,势必会为阿里后期发展助力。

因此,在阿里收购考拉的背后,必然会将进一步整合天猫国际的跨境业务,完善供应链体系,实现1+1>2的效果。

公司的生命就是从出生(公司设立),到发展(并购重组),再到死亡(破产清算)的一个过程,在公司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通过并购重组吸纳其他主体的“养分”,将自己做大做强。

企业并购通常是发生在同行业或有业务关联的企业之间。发生在同行业且产品类似企业之间的收购是横向收购,比如本文提到的阿里收购考拉,横向收购通常是为了弥补了企业资产配置的不足,提高了市场份额,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发生在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企业之间的是纵向收购,并购双方通常是供应商和需求商之间的关系,通过将市场交易行为内部化,可以节省交易费用,降低成本。当然,实践中也会出现企业对与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同性质和种类的企业进行的并购行为,这种就是混合并购,混合并购往往会导致多元化经营,多条腿走路,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降低企业进入新领域的难度,有助于企业实行战略转移。

由此可见,并购重组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关注以及可以利用的发展工具,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企业结合自身经营状况、战略布局、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定制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实施方案。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专业机构的协助,以提高交易安全,合理筹划资本运作,为企业发展助力远航。

阿里巴巴业务包括核心商业、云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以及创新业务。集团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旨在赋能企业,帮助其变革营销、销售和经营的方式,提升其效率。为商家、品牌及其他企业提供技术基础设施以及营销平台,帮助其借助新技术的力量与用户和客户进行互动,并更高效地进行经营。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

嘉御基金创始人兼董事长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

前阿里电商网站总裁兼COO

蚂蚁金服如果上市,将给阿里巴巴带来什么?未来会出现第二个阿里巴巴吗?

一个网贷公司也能上市,是对其他上市公司的讽刺。阿里科技实力毋庸置疑,可蚂蚁就是个披着科技外衣的,不停得碰触法律法规边缘的网贷公司,上市的目的赤裸裸的太无耻,就是圈钱

天天叫嚣蚂蚁就是小贷公司的人,根本不了解蚂蚁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最近蚂蚁被终止上市了,一堆不明所以的键盘侠瞬间高潮,动不动就叫嚣着干掉马云,干掉蚂蚁,真是笑死个人。

蚂蚁上市给阿里巴巴带来什么,我们最后再说,先来说说蚂蚁到底在做什么。

从上面这个图可以看出,蚂蚁目前核心业务有两大块,一块是支付业务,营收占比大约三分之一。另一块是金融业务,营收占比大约三分之二。

大多数人叫嚣的小贷公司,就是说蚂蚁的第二块业务,那么蚂蚁第二块业务,为什么能如此赚钱?

我们先看一下最近政府在经济层面经常提到的,要引导资金进入实业,大力扶持小微企业,严格管控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

这说明什么,说明之前国家放的水,大多数都流向了房地产行业,所以房价节节升高,大量小微企业却一点没享受到政府的红利。

那么,为什么钱进不到小微企业的口袋?

这就要说到银行的贷款业务,政府放水,银行就要想办法把钱贷出去,那么要贷给谁呢?

房地产:之前确实是个优质标的,风险低,回款快,但是现在政府严格管控资金流向,所以当下已经无法作为核心业务。

小微企业:国家大力倡导的方向,但是问题来了,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且资质参差不齐,很多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随时有破产倒闭风险,银行如果要确保资金安全,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去实地调研,不仅仅要对行业了解,还要防止公司有意的财务造假,虚报业绩等手段。辛辛苦苦调研3个月,终于摸清了企业状况,可以发贷款了,什么?只贷100W?老子辛辛苦苦,四五个人在你这调研了3个月,光这个成本就十几万出去了,100W的利息都不够补的,未来几年还得天天担惊受怕的祈祷你不要破产,能正常还钱。这单老子不做了,你找别人吧!

房地产国家不让,小微企业银行不愿,那么就只剩下唯一一个优质标的了:大型企事业单位。

但是这种单位往往不缺钱,银行业务员天天屁股后面跟着跑,就是想让企业贷个款,把今年的任务完成了,这种追着人屁股要给钱的现象,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说过。

这么一来,虽然国家放水了,但是真正“渴”的要死的企业一滴水没喝到,经济效率也无法提升。

这时候,蚂蚁出现了,他通过支付业务,收集了无数小微商家的支付数据,企业法人的数据。当然,目前蚂蚁金服的企业客户,大多数是淘宝、阿里巴巴的商家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的数据是最完善的。有了完善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训练的算法,能准确地判断出企业的信用风险,之前银行业务员几个月都难以完成的工作,如今只在一瞬间由算法完成。虽然一个个的小微企业在银行看来,如同蚂蚁一般,但是只要蚂蚁足够多,击败大象也是早晚的事。

当然,已经有银行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开始积极地找蚂蚁金服合作,这也是这次蚂蚁金服终止上市的罪魁祸首。

因为蚂蚁有着庞大的数据信息,对小微企业准确的风险判断,在银行看来,这就是一块煮熟了的肥肉,我也不用费劲调研了,蚂蚁你告诉我哪些企业风险低,优质,我出钱给他贷款,到时候利息咱俩分!

蚂蚁自然也喜欢这种合作方式,我蚂蚁金服虽然不差钱,但是面对中国成千上万处于“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无疑是杯水车薪,这下银行来了,我只做我的数据、算法评估业务,银行只出钱,到时候利息咱们两家一分,一箭三雕啊。当然,我蚂蚁作为贷款方,也不会一分钱不出,每笔贷款我也出个2%意思意思。

这下银行资本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狼,疯狂地涌入,蚂蚁金融业务跟着水涨船高。终于,树大招风,国家出手,终止了蚂蚁上市,并出台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蚂蚁和银行的这种业务进行了限制。其中一条核心限制是:要求在单笔联合贷款中,开展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但是,我们要看到,国家管控的方向是什么?是控制规模,降低杠杆,防范风险。并不是否定蚂蚁金服的金融业务。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如何给小微企业定向放水,已经成了国家级的课题,蚂蚁金服是在条路上的先行者,并且已经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而且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也会让蚂蚁未来的路越走越顺。对于蚂蚁来说,虽然杠杆率限制了,虽然规模限制了,但是具体管理办法的出台,也让之前始终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消失”。

蚂蚁金服加深了阿里巴巴平台与小微企业的连接深度

最后,蚂蚁金服上市,对阿里巴巴而言,相当于平台的壁垒更高了,因为之前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只是单纯的卖货、进货,如今阿里巴巴平台还能快速地为他们解决小额融资问题,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解决了,发展顺畅了,阿里巴巴的平台才会更强大。

未来会出现第二个阿里么?

现在蚂蚁金服金融业务的主要用户群,还是要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提供的海量交易数据,以及支付宝提供的海量支付数据。但是在未来,不排除在这两个领域以外,依靠算法,区块链,机器学习等技术,将所有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风险全部计算出来。

如果真的做到这一步,未来在经济层面的放水,才能真正的做到定向放水,精准扶植,这个时候,蚂蚁的价值,会远远的超过阿里巴巴。

马云的算盘是未来继续拆分阿里云、阿里旅游、阿里体育、阿里健康等等,来个单独上市,保持阿里巴巴的股价的持续上涨!

由于阿里巴巴持续被拆分,阿里巴巴将被掏空,蚂蚁金服超过阿里巴巴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蚂蚁金服如果上市,肯定念刺激阿里巴巴股票的上涨,蚂蚁金服未来会超过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未来会只剩下一个空壳子。

所以,蚂蚁金服如果上市,未来不会出现第二个阿里巴巴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巴巴六个总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