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绳子有2m第一次用去2/5第二次用去的比第一次少1/4问两次一共截去几分之几?

普通混凝土试块留置组数不符合规范要求,同条件和标准养护试块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1、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200m3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冬期施工还应留置负温转常温试块和临界强度试块。

4、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式件,同条件养护式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少于2组)。

抗渗混凝土试块留置组数不符合规范要求,同条件和标准养护试块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1、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同一配合比,生产工艺基本相同,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两组抗渗试块(每组6个试块)。

2、试块应在浇筑地点制作,其中至少一组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其余试块应与构件相同条件下养护。

3、留置抗渗试块的同时需留置抗压强度试件并应取自同一盘混凝土拌合物中。

4、同条件试块制作拆模后,应在试块上注明制作时间、等级、工程部位。焊制钢筋笼或木箱将试块存放在楼层内,与构件相同条件下养护并计算龄期。

5、完善标准养护室内设施。健全管理制度。

梁柱接头高低标号混凝土分隔不清

部分柱梁节点出现底等级砼浇至高等级区域,柱头出现“软夹层”现象,存在质量隐患。隔离钢丝网加固不牢固。

技术人员交底不清,检查不到位。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控制砼的浇筑时间,防止冷缝出现,防止底标号砼流入高标号区域。离开柱身30cm处,在梁内埋设双层20目隔离钢丝网并加固牢固,高等级砼应堆至板面,允许高标号砼流入底标号区域,不允许底标号砼流入高标号区域。另外要严格控制砼的浇筑时间,防止冷缝出现。

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砼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砼失水过多或滑浆,砼呈干硬状态,使砼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

2、砼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砼和易性差,砼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3、砼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4、砼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

(4)振捣不够或漏振;

(5)一次浇捣混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

(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

(7)振捣器损坏,或监时断电造成漏振;(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①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经常检查;

②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

③下料高度超过2m要用串筒或溜槽;

④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

⑤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

①对小蜂窝,洗刷干净后1:2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②较大蜂窝,凿去薄弱松散颗粒,洗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③较深蜂窝可在其内部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1)同“蜂窝”原因;

(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

(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

(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

(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

(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①模板要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要充分湿润,钢模板要均匀涂刷隔离剂;

②堵严板缝,浇筑中随时处理好漏浆;

表面做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不做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

(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

(3)洞口、坑底模板无排气口,混凝土内有气囊。

①在钢筋密集处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认真分层捣固或配以人工插捣;

②有预留孔洞处应从其两侧同时下料,认真振捣;

③及时清除落人混凝土中的杂物。

凿除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立模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固。

混凝土浇筑完后表面出现起皮开裂。

1、混凝土塌落度过大,施工人员在第一次收面时大量洒水,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形成的塑性收缩裂缝。

2、没有把握好二次收面时间,甚至没有进行二次收面。

3、成型后没有及时进行养护。

1、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严禁浇筑过程中加水。

2、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后终凝前必须进行二次收面。

3、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1、自然养护:①覆盖浇水养护、②薄膜布养护、③薄膜养生液养护

2、加热养护:蒸汽养护。

混凝土现浇结构板贯穿裂缝(渗水)。

1、施工单位模板支撑体系投入不够。上层顶板砼浇筑前早已将下一层的支撑体系拆除(严重违规)。

2、荷载超标。而上层模板、钢管支架、钢筋、未凝固的砼、振捣及下料冲击荷载,大大超过设计承载力。

3、拆模过早或过早堆载。

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

2、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增加结构支撑体系。

3、严格控制拆除承重底模的时间,控制楼面堆载。

技术人员交底不清,检查不到位,工人工程质量意识淡薄。

1、要充分考虑混凝土浇筑后必要的技术间歇时间,以便于成品保护。浇筑时合理安排作业面,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振捣、找平和初次收面。

2、混凝土找平后用木抹子压一遍,同时将局部不平整的地方修复。混凝土从浇筑成型至初凝期间,固体颗粒下沉,水分上升,即在表面产生沁水,同时混凝土发生沉降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即混凝土初凝后(操作人员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用铁抹子进行二次收面(也可用磨光机进行磨面),直到表面平整无砂眼为止。表面压光后用专用工具将其拉毛。这样可以使混凝土表面组织重新排列,消除表面沁水和干缩,增加密实度。

3、二次收面后立即进行覆盖保温、保湿养护。

1、振捣棒插入的间距过大。

2、分层浇筑,下料厚度过大,振捣深度不够。

1、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一般为300~500mm。当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500mm时,可按1:6~1: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

2、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一般为400mm。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s。并且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3、墙柱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cm厚与结构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4、对于有预留洞、预埋件、钢筋密集的部位,应预先制定好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

混凝土振动设备:1、插入式振动器(当钢筋十分稠密或结构厚度很薄时,其使用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2、平板式振动器。

1、施工方案不合理,技术交底不清楚。应急措施不到位。

2、对施工缝留置不重视。事前准备工作不到位。

3、、再次浇筑混凝土时对接茬部位没有进行彻底清理。

1、施工缝的设置要综合考虑以下原则:

①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剪力较小的部位;

②施工缝一般应垂直于结构的纵轴线;

③施工缝应避开结构的薄弱环节;

④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施工简便易行;

⑤施工缝的设置可用结构后浇带。

①、无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处理

处理方法:旧混凝土接触处,彻底清除施工缝处残渣,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予以清除;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清除;在浇筑混凝土前,先在施工缝面涂刷专用混凝土界面剂。

②、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同无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处理方法,另在施工缝处增设止水带,止水带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

后浇带、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施工注意事项:施工缝处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焊接连接,施工时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焊接牢固,在浇筑前先对其清理,并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凿表面打毛,保证混凝土的粘结、防水性能。

(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2)搅拌不匀;(3)模板漏浆;(4)振捣不够或漏振;(5)一次浇捣混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7)振捣器损坏,或监时断电造成漏振;(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防治措施为: ①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经常检查; ②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 ③下料高度超过2m要用串筒或溜槽; ④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 ⑤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 处理措施为: ①对小蜂窝,洗刷干净后1:2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②较大蜂窝,凿去薄弱松散颗粒,洗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③较深蜂窝可在其内部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求初二上学期物理题。主要包括常见的运动(包括机械运动,比较运动的快慢,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测量平均速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乐音与噪声),质量与密度(包括质量及其测量,用天平... 求初二上学期物理题。主要包括常见的运动(包括机械运动,比较运动的快慢,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测量平均速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乐音与噪声),质量与密度(包括质量及其测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物质的密度,密度知识的应用),运动和力(包括力,力的测量,重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摩擦力,力与运动的关系),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生活中的透镜,眼睛与眼镜,物体的颜色)。以填空与选择题为主,也可有作图题,如有解答题,控制在3道以内。题量不宜过大,以写字中等速度的学生在30—45分钟能完成的量为最佳,题目考察点要包括上述内容(最好做到大多数点1题,重要点2题,也可每点一题)。麻烦各位千万不要将北京市各区县的期末考试试卷传给我。非常感谢各位,敝人以30财富值犒劳各位了,优秀回答有追加。
额,给出题的那位,首先谢谢你,但抱歉,你超出范围了。。。电学,热现象等相关题不需要,有个题没有图。麻烦你再整理一下,谢了!
额,缺少质量与密度,运动和力的练习题,各位,帮帮忙,我提高悬赏!
我的Q号,虽然我不需要题了,但那位初二的,可以交个朋友嘛。谢谢答题的各位!由于难以抉择,故发起投票,见谅见谅。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991个赞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

2.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9℃ 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C.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 D.初中生跑100m约需8s
3.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 )
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
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
4.电视的遥控器能够发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一红外线.把遥控器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有控制电视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亮度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光的 ( )
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D.色散
5.今年夏天,江苏太湖由于水位持续偏低、天气高温少雨、湖水富营养化严重等因素,导致蓝藻大量繁殖,使湖水呈蓝绿色油漆状并发出腥臭味,蓝藻呈蓝绿色是因为( )
A.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
B.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
C.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蓝光、绿光
D.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除蓝光、绿光以外的其余色光
6.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4cm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7.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下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嗓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8.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9.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8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4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10.根据上图烟囱中冒的烟和甲、乙两小车上小旗飘动的情况,有关甲、乙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小车可能运动,乙小车向右运动
C.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右运动 D.甲小车可能静止,乙小车向左运动
1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
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

12.如图所示,小明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二、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26分)
1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m/s.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
马赫数指的是声速(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___________km/h.
14.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测量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_________g.

15.严冬时节,玻璃窗的内表面常结一层冰花,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_________生成的,
有时又可看到竖直的冰痕,这是由室内的水蒸气先__________,再在沿玻璃下淌的过程中凝固而成的.
16.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___________;“声呐”可用于测绘海底形状,
是利用了________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
17.当光线与平面镜成90°射向镜面时,此光线的反射角为___________:若入射光线
不动,镜面绕入射点转过30°,那么,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
18.妈妈炒菜时,正准备向已经预热的锅内倒油,在旁边帮忙的张伟同学不小心在锅里滴了几滴水,他看到小水珠落到锅底很快就不见了.小水珠在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_________,这个过程是________热的(填“吸”或“放”).当妈妈把油倒入锅内后,却不见油冒气泡,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__________(填“高”或“低”).
19.中秋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
(1)月亮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的,地球相对于地球同步卫星是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2)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__________产生的.
(3)大地上圆形的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它是由光的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____.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
21.如下图所示,向右作直线运动的小车,通过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都是0.5s,
则小车做的是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已测得每小格是2米)

22.我国的漠河地区曾出现一次“日全食”,如图所示是日全
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图,则图中__________
是地球,“日全食”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

三、解答题(共11题,共50分)
23.(2分)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24.(2分)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在
25.(2分)请在图中将凹透镜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26.(2分)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
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分析此表,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27.(6分)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
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此实验中;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
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像.

28.(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一个带有指示灯的蜂鸡器放在夹层抽成真
空的双层玻璃内,结果他几乎听不到正在发声的蜂鸣器发出的声音,
却能看到蜂鸣器指示灯发出的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他得出了关于声音和光传播方面的一个结论:

29.(6分)如图是一个水循环的模拟装置.加热烧瓶内水(烧瓶里的水当作地球表面的水源)
使有充足的蒸气不断从弯管出来,进入放着冰块的金属盘(金属盘当作高空的冷空气)和放在桌面的托盘(当作地面)之间,水蒸气在金属盘底凝结成水
(2)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约用水措施:_____________

30.(6分)如图所示,射一束激光至空水槽内的O点(做
个标记),保持激光笔的位置不动,然后向水槽内注水.

(1)注水过程中,水槽底部的光斑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方向__________(选填“发生”或“没发生”)偏折.
(2)光束路径的显示方法是向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和在水中滴墨水,利用光的________反射现象来显示光束路径.
31.(4分)表格中所列数据记录了某优秀短跑运动员创造世界记录时跑步过程中通过不同

答.(1)运动员在前40m,和后60m的平均速度分别为8.39m/s和11.79m/s.
(2)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09m/s。
该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之处,然后加以改正

32.(6分)小华同学测得长200m的列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隧道,所用的时间是10min,(1)有关“列车通过隧道”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从火车头进入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 B.从火车头进入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
C.从火车尾进入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 D.从火车尾进入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
(2)推算隧道的长度.

(3)列车全部在隧道里行驶的时间.

33.(12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
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
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__℃.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没- -

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传播170m距离所需的时间为 s。

2.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 处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噪声。

3.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 ;登上月球的两个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

4.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儿吸引到网里面来,表明水能够 。

5.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一是在 减弱,二是在 减弱,三是在 减弱.在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才能保证休息和睡眠。

6.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7.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__________。如将上述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会看到泡沫小球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8.有时我们接起电话,彼此间只说了声“您好”,对方还未来得及告诉我他是谁,如果他是我们熟悉的人,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谁,这是根据________来判断的。

9.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

10.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

11.医生借助听诊器为患者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增加,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大

C.听诊器能改变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12.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

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

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

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

1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4.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

B.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1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16.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3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17.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命运》、《田园》、《英雄》等,有些作品是他耳聋以后创作的,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他是把所作的曲子演奏给朋友们听,朋友们把感受通过文字告诉他,指导他创作

B.他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声音

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了

18.你知道什么是声呐?它有那些应用?

19.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是由工厂内各种机器的运转、交通工具的使用、人口的集中造成的,工厂车间的机器声、飞机升降的轰鸣声、汽车发动机的振动声、人们的喧哗声和音响设备的吵闹声等,都属于噪声。70db的噪音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等。防治城市的噪声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

问题:(1)请你再说出三种属于城市噪声的例子。

(2)请你说说城市噪声的危害。

(3)请你说说防治城市噪声的措施。

20.在一次校园歌咏比赛时,小鹏同学发现女生的声音尖而细,男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你能告诉他这是为什么吗?

21.蜜蜂或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的响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时则悄无声息,这是为什么?

22.我们在看星球大战的影片时,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在太空中一个机器人驾着飞船攻击另一个飞船,另一个飞船被炸毁,响声震耳欲聋,你认为这个场景符合实际情况吗?为什么?

2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请你进行下面的探究学习。

(1)写出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_ ;

(2)设计和进行实验:_ ;

(3)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_ 。

24.下面是黎明同学探究“鼓声与声音的特性”时的三个情景:

情景1:同一个鼓,敲击力度不同,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

情景2:相同材料,不同大小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频率不同,则声调不同;

情景3:不同材料,大小相同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音色不同。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的特性有哪些?

(2)这些特性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5.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用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

2.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5.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50。

7.被弹起,静止不动,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18.声呐(是sonar的译音,它是sound navigation ranging的缩写)又叫水声测位器,是利用发声设备向被测物体发射出声波或超声波的脉冲,然后,在接收反射回来的脉冲信号,在显示器上比较两信号的时间间隔,以探测水下物体(鱼群、沉船、海底等)的位置的一种测试仪器。利用声呐可以探测海深,利用声呐还可以探测水下的冰山,利用声呐还可以探测鱼群等。

19.(1)汽车的鸣笛声、燃放的鞭炮声、打桩机的打桩声等;(2)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更严重时会造成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等;(3)把噪声较大的工厂搬迁至郊区,在公路两旁种植树林或安装隔音玻璃板等。

20.一般女生的声带狭长,气流冲击声带发声时,声带振动较快,但是,振幅不大,所以音调高,响度小,听起来尖而细,而男生的声带较宽厚,发声时振动较慢,但振幅较大,所以,音调低,响度大,听起来这种声音低沉而有力。

21.蜜蜂和苍蝇的翅膀振动频率是几千赫,在人们的听觉范围内(20~20000HZ)之间,人能听到嗡嗡声;虽然蝴蝶的翅膀同样在振动,但是,频率只有五、六赫兹,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们听不到蝴蝶的飞行声音。

22.不符合,因为太空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而不能听到声音。

23.(1)音叉、乒乓球(系着细线)、小锤;(2)a、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b、用更大力击打音叉,重做上面的实验;(3)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或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4.(1)声音的特性有响度、音调、音色等;(2)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⑴三支温度计,甲的测量范围是-20℃~100℃,乙的测量范围是-30℃~50℃,丙的测量范围是35℃~42℃。由此可知甲是 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
⑵把一勺子水泼到烧红的铁块上,听到一声响并看到有“白气”冒出,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旱情严峻的时期,为了缓解旱情,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即让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中撒一些干冰,当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 ___________为气体,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空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成一 些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成雨落到地面上。(填写合适的物态变化名称和需要具备的条件)
⑷寒冷的冬天室外气温是-25℃,河面结了一层厚冰,那么冰层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及深水处的温度分别是( )
⑸我国南方有一种用陶土做成的凉水壶,夏天把开水放入壶里,壶里的水很快就凉了下来。而且陶土壶中的水的温度比气温还低。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⑴实验室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⑶升华 吸收 凝华 熔化
⑸当水盛入陶土壶中时,水会渗出来,在壶的外表面蒸发。蒸发会从周围或液体所附着的物体上吸收热量,使周围或所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所以水温很快 会降下来。当水温与外界气温相同时,壶的外表仍然会有水渗出来,继续蒸发使水温继续降低,所以,壶中的水会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能靠一切( )、( )、( )物质作为( )传播.在( )中不能传声。

2、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 )有关,还与发声体的( ) 有关.

3、“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是指 ( )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上述都可能

4、在15℃的气温下,人对高墙喊话,能听清回声,人与墙之间的距离至少是 ( )

C.小于17米 D.无法确定

5.第一次测定声音在铸铁里的传播速度是在巴黎用下述的方法进行的:从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管传来的,管长931米;两次响声相隔2.5秒,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求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6.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54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3秒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多远?还需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1,振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真空 2.振幅,远近 3.A 4.B 5.3908米/秒

1.发声体都是在 着,发声停止的物体不再 。

2.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3.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也能在 、 中传播。

4.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既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给电交谈,这是因为 。

5.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这表明 也能传声,“土电话”利用的是

6.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真空里传播的慢

B.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3.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海水、铁管、空气 B. 铁管、海水、空气

C.空气、铁管、海水 D. 空气、海水、铁管

4.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 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 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开始计时

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2万次

6.有一跟长100米的空气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 )。

A.一次响声 B. 两次响声 C. 三镒响声 D. 四次响声

1.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5秒钟听到雷声,问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拍手后0.5秒听到对面墙壁反射回来的回声,问人与墙壁间距离是多少?

3.把恰好设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2.0秒,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米/秒,问海水的深度?

1.振动,振动 2. 340米/秒 3. 液体,固体 4. 月球上没有空气 5. 水,固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3分/题,36分)

1、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声音的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音

2、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以下对生活的观察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3、酒精涂在人的皮肤上会感到凉,这是因为( )

A.酒精蒸发时,放出热量

B.酒精蒸发时吸热,吸热致冷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5、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6、使用下列光学器件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

7、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2m

B.视力表在镜子中的像与视力表相距4.6m

C.视力表在镜子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

D.视力表在镜子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4m

8、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远处的景物的像是虚像

B.如果看到远处的景物很清晰,那么看近处景物时应该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

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

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

9、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6日顺利升空,目前正在绕月飞行。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引力只有地球的1/6。假如你能有幸登上月球,有关下面的观察或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击鼓面会看到纸屑在在跳动的同时听到鼓声

B.不能永实验验证光的反射规律,因为光在没有空气的时候不可能传播

C.敞开锅烧开水,水的沸点是1000C

D.你带上去的国旗在阳光下看依然保持鲜艳的红色

1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用以下几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小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D.把相同的几个杯子盛上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他们,可以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

11、下列现象钟没有利用回声的是( )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C.蝙蝠在飞行过程中靠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的声波确定目标

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12、在如图所示电路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电路的基本组成条件且连接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1分/空 共23分)

13、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递声音,当你倾听他人讲话时,传播声音的介质是 。

14、下列器件中,属于电源的是 ,属于用电器的是 (只填序号)A.发电机;B.门铃;C.电池;D.电视机;E、电流表;F、导线;G、开关。

15、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甲是 ℃,乙是 ℃,丙是 ℃。

16、在图中 (填甲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该佩戴的眼镜镜片是 透镜(填凹或凸)

17、小刚同学;利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的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实像。(填放大、缩小、等大)。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实像(填倒立 或正立)

(3)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 的蜡烛焰的像。(选填放大、等大、缩小)

18、红外线、紫外线、空气等都是不可见的。对于不可见的事物,人们是通过某些“效应”去研究的。空气看不见,但空气流动能形成风,风吹树叶树叶就晃动,我们通过树叶的晃动,就能知道附近的空气在流动,树叶晃动得越厉害,我们就可以知道空气流动得越快。同样,红外线、紫外线虽然看不见,但红外线可以通过“ 效应”进行感知,紫外线可以通过“ 效应”让人看得见。验钞器是利用紫外线能使钞票上

19、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作为新能源的太阳能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太阳灶就是利用太阳能工作的。太阳灶是 镜,为了受热快,必须把被加热物体放在 。

20、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两只电流表A1、A2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那么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 A,通过灯泡L2电流是 A。(甲乙电流表量程都是0.6A)

21、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22、请根据如图所示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3、如图所示平面镜M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平面镜新的位置。

24、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说出两种简便易行的判断透镜是否是凸透镜的办法:①

(2)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还缺少的是 。

(3)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点燃蜡烛,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焰 、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4)当蜡烛在凸透镜的左侧20cm处时,在蜡烛的右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应在桌面上竖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蜡烛与镜前相同蜡烛的像完全 ,这是为了 ,从而得到像与物体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的结论。

四、探究与体验(15分)

26、一天,小明上完体育课后去取水喝,由于没有茶杯子,就用金属易拉罐来装水,他感到很烫手,而他觉得平常用玻璃杯装开水好像没有这么烫。他想:“各种物质都能传热,哪些东西更容易传热呢?”他猜想:易拉罐是金属做的,是不是金属传热本领较大呢?于是他找到了以下器材:一个茶杯、开水、一把塑料调羹、一把木制调羹和一把金属制的调羹,他想利用这些器材验证他的猜想。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2)人们把善于传热(或传热本领大)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例如金属就是热的良导体;人们把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对生活的观察说出三种热的不良导体。

27、小名和小红准备了四五个小灯泡和其他一些合适的电路元件,其中有两只小灯泡L1、L2的规格完全相同。他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并写了一份探究报告。

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猜想: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可能会有IC=IA+IB

实验设计:在如图电路中分别把电路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各点电流,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进行实验:按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纪录数据如下表:

分析论证:由数据可得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与各支路的电流关系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并且各支路电流相等。

(1)他们探究报告缺少的项目有 和交流。

(2)他们的探究结论是否有问题?请你分析一下结论,其中:

(3)请分析:从他们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的情况看,导致上述结论中“错误部分”的错误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五、应用与创新(9分)

28、“模拟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以真实的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为原型,创造出和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相同或相近的实验环境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为了让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在在蒸发容器中放入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在锥形瓶口内有 出现,其形成的原因是 在蒸发容器的底部出现了水滴这就形成了“雨”。

(3)结合本卷26小题的知识,你认为如图中的蒸发容器用 容器为好(选填“金属”或“玻璃”)

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表面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该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的------,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属于------
2、某同学身高1.7m,离平面镜1.5m,平面镜高1m,请问该同学的像与他的身高-----(请说明理由)
4、红外线感应开关是继手动开关、电子触摸开关、声光控开关之后所推出的最新科技产品,当人体在其接收范围内活动时便能自动开启,红外线感应开关是依据接收____的光谱工作的。
5、 有人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拍照,想摄出平面镜内的人物,结果( )
A. 他不会成功,因为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
B. 他能摄出平面镜里的人物,而且和照相机直接对着人物拍摄没有区别
C. 他能摄出平面镜里的人物,但照片的左右与实际相反
D. 他能摄出平面镜里的人物,但照片的上下、左右都与实际相反
6、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cm~20cm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元件做镜头( )
7、某校学生进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的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点,应怎样调节( )
A.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C.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8、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1)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的污点不移动;(2)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 )
9、32.小刚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他为了研究凸透镜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阳光正对镜头,观察镜头对太阳光的作用,因镜头是一个__________,所以它对太阳光有__________作用.
(2)用镜头当作放大镜使用,来观察地上的蚂蚁,镜头距蚂蚁的距离__________50mm时,能看到蚂蚁正立、放大的_________像.
(3)把镜头还原装回相机,小刚在拍一颗桃树的像时,桃树在底片上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
(4)拍完桃树的像后,小刚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小刚应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桃花,并将镜头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底片,即把镜头__________(选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5)小刚想近距离拍摄一张桃花上小蜜蜂的照片时,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
10、33.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集中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平常我们的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乘以100的值.
(1)求焦距分别为0.25m和0.5m的透镜,其焦度分别为多少?
(2)+300度和-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多少?焦距又是多少?
11、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超声波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引起液体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C、超声能发生反射 D、超声波传播去污信息
1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3、把一个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人以2米/秒的速度垂直于平面镜走近,那么在他在镜中的像( )
A、以2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B、以2米/秒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C、以4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D、以4米/秒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请花15元人民币,去买一本初二物理辅导书,连答案带题讲解,绝对满足你的需要

(1)风的流动带动空气的流动,空气的流动将会加快你手臂上水分的蒸发,众所周知————蒸发吸热,所以你可以通过感觉手臂哪面凉快来判断风的流向
(2)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2..夜晚(地球的影子)
3.即所求时间为:由第一辆车的车头进入隧道开始计时,到最后一辆车车位出隧道终止。
(1)【融化吸热】,【气化吸热】,【升华吸热】
(2)通过【融化吸热】与【黑色物质善于吸热】,冬天可以穿深色的衣服更加暖和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三分之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