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中考录取分数线2022年?

内容摘要:2021年11月22日在渭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渭源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 雷立新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大会的同志提出意见。十六届政府工作回顾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2021年11月22日在渭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渭源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   雷立新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大会的同志提出意见。

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的激励感召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为统揽,感恩奋进、攻坚克难,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蓄势能的大事实事,渭源大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经济社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35万渭河儿女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五年,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面小康如期实现,乡村振兴接续推进。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聚焦“六个精准”,主攻“五个一批”,汇集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强大力量,全面构建大扶贫格局。累计投入102.43亿元,完成自来水入户6052户,新增电力线路1825.4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41条689.4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97万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267户,建档立卡户适龄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135个贫困村、2.5万户10.2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我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两个案例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上湾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0年2月,省政府批准渭源县整县脱贫摘帽,困扰渭源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胜利后,按照“四个不摘”1要求,探索建立“15531”网格化防贫监测运行体系2,2864户9606名监测对象全部消除返贫风险,投资8.2亿元实施全省乡村建设行动示范县、示范村建设项目32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

这五年,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2020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亿元,是2016年底的1.3倍,年均增长7%,增速居全省第35位、全市第2位;人均GDP达到1.4万元;实施项目526项,完成投资146亿元,兰渝铁路、渭武高速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通车,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6%;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4项,到位资金1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2亿元,是2016年底的1.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达到1.6亿元、31.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562元、8815元,分别是2016年底的1.3倍、1.4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入库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展电商企业51家、网店700家,实现线上交易额9.5亿元。对外贸易从无到有,新增外贸企业17家,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179.6万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渭源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绿色发展成色更足。始终坚持产业富民主抓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延链补链强链,提升质量效益。整治撂荒地1.56万亩,粮食连年稳定增产,五年总产量达83.6万吨。狠抓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市场化营销,年产药材9.1万吨,我县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渭源白条党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国家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县等重点项目,种薯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原原种年生产能力突破5亿粒大关。推动现代畜草业全产业链发展,引进鑫顶渭丰牧业等龙头企业3家,发展规模养殖场350个。蔬菜、食用菌、花卉种植总面积达8.2万亩,建成光伏电站208座,总装机容量60.3兆瓦,结算光伏收益1.3亿元,被列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区“一区三园”建设,实施物流园等重大工业项目48项,入驻企业65家,通过GMP、GSP等认证企业35家,工业发展“333”行动计划3有效落实,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实现8.2亿元,年均增长6%。累计投入2亿元,实施渭河源、首阳山等核心景区服务配套项目,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筹办渭水文化旅游节、冰雪旅游节、全国自行车联赛等节会赛事20余场次,接待游客量、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6%、18.5%,渭河源景区入选“2020年新甘肃十大最治愈景区”4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我县被评为全国避暑旅游样本城市、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市县。

这五年,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规划先行、以城带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县级和15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2个村庄规划编制,以总规为统揽、控规为依托、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逐步健全。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6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4.6万人、增长1.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8.5%、提高5.3个百分点。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2项,完成投资97.9亿元。改造棚户区6189户,文化综合场馆、县城引洮集中供水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行,集中供热水平全面提升。大力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加密工程,新增城市绿地1396亩,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5%。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认真开展通讯光缆杆线“四乱”和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莲峰、北寨等镇区道路和供排水设施改造全面完成,会川镇、莲峰镇污水处理厂以及14座垃圾低温磁化热解站建成使用。国道310过境段、县城至渭河源景区旅游公路、省道227、渭武高速连接线等交通要道建成通车,新建村组道路1266.5公里,城乡交通条件大幅提升。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新增绿化面积31.9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42.3%。20蒸吨及以上锅炉全部完成升级改造,拆除10蒸吨及以下小锅炉16台,扬尘管控全面加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86.2平方公里、矿山恢复治理245亩,“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制5深入落实,河湖“清四乱”和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农村“三大革命”6加快推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2个,建成卫生厕所2.2万座,清洁村庄创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这五年,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计民生全面保障,人民福祉更显殷实。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领域投入达到12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8%。投资5.3亿元,改扩建校舍12.5万平方米,新建幼儿园7所,渭源一中、县幼儿园升格为省级示范性学校,特教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高考本科上线率逐年稳步提高,职业教育就业率稳步提升,校企合作成效显著。投资2.5亿元,实施县人民医院综合楼等项目9个,分级诊疗、先诊疗后付费等便民政策全面落实,医保报销249万人次8.5亿元,每千人拥有病床达到4.8张。做好“六稳”7工作,落实“六保”8任务,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认真落实公务员职级待遇和干部年休假工资报酬,彻底解决了计生服务等聘用人员和自收自支群体工资待遇低的难点问题。选聘公益性岗位7057人,输转劳动力40.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4.7亿元。落实各类保障救助资金6.2亿元,建成敬老院10所。残疾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常态化开展,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3028套,占应化解任务3351套的90.4%。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7个,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完成。县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成为全市唯一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县级食药检测机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通过省级验收,舆论引导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持续深入开展,禁毒工作成效显著,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2%、30.4%,信访、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工作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特别是今年10月份以来,面对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沉着应对、快速出击、科学调度、周密部署,按照“外防输入、卡死管严,内做排查、严密管控,夯实基础、常态防控,做足准备、随时应急”防控策略,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了“零输入、零传播、零感染”目标,守住了渭源“一方净土”。

这五年,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工作作风加快转变、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有序推进,商事制度、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不来即享”9、减税降费、行政审批等改革措施全面落实,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92项,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139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和“最多跑一次”。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常态化,“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普法宣传工作入选首批甘肃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85件省、市实事办理全面落实,五年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达86.3%和94.6%。金融、地方政府债务、自然灾害、安全稳定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有效稳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审慎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实干担当的良好氛围日趋浓厚,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审计、人防、气象、老龄、地方志、民族宗教、国防、民兵兵役、供销改革、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快、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饱含着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力量,凝聚着全县干部群众的心血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为渭源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干部、老同志,向渭源籍在外创业人士和广大民营企业家,向驻渭部队官兵和驻渭各单位,向关心支持渭源发展的国家乡村振兴局、青岛市城阳区、福州市晋安区和各级帮扶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县上下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为我们攻坚克难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段既坎坷又辉煌的发展历程深刻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全面准确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的工作要求,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矢志不渝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任何时候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心用情保民生、兜底线、促公平,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须坚持发展为要。坚持发展为要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必由之路。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把握渭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聚焦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聚精会神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壮大县域经济规模,才能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相统一,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改革创新是做好政府工作的第一动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改革要出路,以创新求发展,坚持前瞻布局和破难推进并举,处理好当前稳增长与长远打基础的关系、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必须坚持实干为先。坚持实干为先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把真抓实干作为鲜明底色,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把过程管控作为有效举措,事前精心谋划,事中跟踪问效,事后严格奖惩;把转作风提效能作为有力保障,强化责任担当,才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地见效。

各位代表,唯有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诸多困难问题,政府工作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61位、全市第6位,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1%。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动力不足,重大支撑项目相对较少,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仍然比较突出。三次产业结构不优,第一产业总体处于增收链、价值链末端;第二产业总量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1.8%;第三产业质量不高、效益不佳,产业转型升级还需持续加力。二是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的基础不够牢固,乡镇之间、行政村之间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繁重。生态环境脆弱,环保问题易发频发。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仍然较低。干部群众的收入不高,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不少差距。三是风险挑战复杂多变。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疫情防控、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安全生产、金融等领域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更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仍需进一步强化,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和持久战任重道远。四是发展保障不够有力。科技创新投入不够,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高科技领军人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匮乏。部分干部眼界不宽、能力不足、责任担当不强,抓落实的力度不大,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我们将系统研究、认真解决,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今后五年追赶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发展机遇,立足县情特征,加快补齐短板,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根据中国共产党渭源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确定的总体思路,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科教兴县、产业强县、文旅活县、依法治县”战略,按照“南薯北药、薯药强县、旅游富民”方向,加快“会清一体化”10建设,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追赶发展、加快发展为主基调,紧紧围绕“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这一目标,突出转型升级、结构优化、链条锻造、动能培育“四个重点”,努力建设“一城三区四基地”,即:建设甘肃中部生态文化旅游城市,渭河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乡村建设行动先行区,全国马铃薯育种制种基地、全国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西北绿色肉食品生产供应基地、甘肃高原夏菜生产基地,打造幸福、生态、创新、法治、效能“五新”渭源,奋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精彩开局!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十四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和13%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上下达指标之内。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符合渭源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唯干唯实唯先,苦干实干巧干,重点在七个方面发力。

(一)坚守固成果促振兴底线任务,不断夯实追赶发展基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要抢抓我县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省乡村建设行动示范县的重大机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棒”的历史性交接。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持续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健全完善“15531”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全程监测易返贫致贫人口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科学制定帮扶措施,全面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围绕产业就业、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领域,深化与国家乡村振兴局、青岛市城阳区沟通对接,打造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先进典型。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质量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分年度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六大行动”11,全力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实现人居环境“一年有改观、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到2023年底,全面完成102个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任务,高质量创建乡村建设行动先行区,在全市争先示范、全省创造经验。着力增强乡村文明程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五大工程”12,切实增强基层文化服务供给。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行动,充分发挥村“两委”、村民议事会、各级妇联执委、基层网格员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二)紧盯扩投资稳增长主攻方向,不断壮大追赶发展引擎。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强力支撑和强大引擎,充分发挥项目支撑拉动作用,推动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高质量谋划争取。深度谋划产业升级、文化旅游、生态环保、新基建、新能源、新型城镇化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定渭高速、环城路、渭河生态廊道建设及河道治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建设通用机场。下决心招商引资。按照“三全四个一”招商思路13,重点围绕产业资源优势,综合运用产业链、资本注入、收购重组等招商模式,引进一批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全方位推动管理。全面落实项目包抓“1+1托4”机制14和“3246”调度机制15,强化土地、资金、环评等重点要素保障,严格按照“1346”建设时序16,压茬推进集中开复工。依法依规强化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项目审批、招投标等程序,全面加强项目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管。

(三)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赋能可控,不断增强追赶发展动力。按照“南薯北药、薯药强县、旅游富民”方向和“创新驱动、龙头引领、链式发展”思路,构建“四群八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药薯畜游”四大产业集群,锻造形成“中药材、马铃薯、畜草产品加工和文旅产品开发、农特产品加工、种子种业、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八大产业发展链条,着力做大传统产业、做精新兴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川河经济17,争取实施总投资23.8亿元的川河经济带项目4项,加快推动以道地中药材、马铃薯、畜草、花卉、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川河经济带建设。以打造“产城融合、创新驱动、低碳绿色、智慧运营”的标准化产业园区为目标,到“十四五”末,创建省级产业园4个以上,国家级产业园2个。以建设“全国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和“全国精制饮片加工基地”为目标,做强渭源白条党参品牌,到“十四五”末,建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4万亩、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以上,中药材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以建设“全国马铃薯育种制种基地”为目标,提高马铃薯主食化和淀粉生产能力,到“十四五”末,新培育省级马铃薯龙头企业4家,规范提升马铃薯专业合作社30家以上,脱毒瓶苗、原原种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8亿株、10亿粒,马铃薯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以建设“西北绿色肉食品生产供应基地”为目标,到“十四五”末,建成万吨草产品加工生产线2条,建成畜禽交易市场、畜禽定点屠宰厂,培育省市龙头企业10家、规模养殖场150个、规模养殖户1万户,畜禽养殖总量力争达到600万头(只),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实施工业攻坚行动。以打造“30亿级园区、10亿级产业链、1亿级企业”为目标,认真编制渭源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规,改造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新“四通一平”18建设,提升园区服务承载能力。紧紧围绕“个转企、小升规、僵变活、育龙头、壮集群”企业成长思路,培育亿元级企业10家以上,盘活僵尸企业20家以上,园区内规上企业占比达到50%以上。严格落实包抓领导和链长链主19责任制,大力开展园区招商,引进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项,形成10亿元级中医药产业链和马铃薯、光伏风电新能源、畜草加工、高原天然植物生物、新型建材等5条亿元级产业链。到“十四五”末,争取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确保工业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实施文旅融合行动。以建设“甘肃中部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编制《渭源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旅游+”战略和旅游体系全域打造、旅游产业全域融合、旅游要素全域提升、旅游服务全域配套四大行动计划,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20全要素配置为目标,做精渭源美食,做好特色住宿,做大旅游产品,做优旅游服务,加快培育规上旅游服务企业。强化宣传营销,打响“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旅游品牌。编制重点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加快建设以元古堆村为重点的“一核七星”21乡村旅游集群,争取将元古堆、渭河源、峡口、罗家磨、侯家寺、秋池湾6个村创建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将元古堆、渭河源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到“十四五”末,争取将渭河源、首阳山创建为国家AAAAA级景区,天井峡、太白山、鹿鸣谷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量力争突破300万人次,总产值突破20亿元。

(四)坚持扩内需促创新战略基点,不断强化追赶发展支撑。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持之以恒优化发展环境,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凝聚改革发展新优势。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快打造便利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不来即享”升级扩面,全面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平台企业实体化运行,加大混改力度,严格落实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发挥效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精准落实减税降费等纾困惠企政策,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深化财税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和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0%以上。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实施中小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完成企业技术改造10家以上,入库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以上,认定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实施人才引进培养提升行动,严格按照《渭源县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办法(试行)》,全面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加大教育、卫生等行业各类优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力争高技能人才、乡村紧缺人才总数分别达到1000人和200人以上。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不断提升消费供给能力、释放消费潜力、完善消费环境。持续提高夜市、早市品质,积极发展会议经济,推动节会消费升级。规划建设汽车城,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改扩建乡镇农贸市场,培育建成年交易量1亿元以上的现代物流园1个、5000万元以上综合市场2个。大力培育电子商务企业,打造全国知名的渭源电商品牌2个,电子商务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扶持壮大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

(五)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长远工作,不断厚植追赶发展底色。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打造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验区。高标准推进生态建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19.4万亩,治理“三化”草原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5%,水土保持治理程度达到70%。严格落实“林长制”22,切实抓好生态资源管护,建立智慧林草建设管理平台、林草指挥调度中心,建成覆盖县乡的智慧林业草原信息化监管体系。深挖山水冰雪资源潜力,培育生态康养旅游、生态体验农业等新业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效益。大力度推进污染防治。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八大工程”23,督促建筑工地严格落实扬尘治理“6个100%”24措施,PM2.5、PM10等浓度控制在下达指标之内,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0天。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制,持续巩固河湖“清四乱”成果,县内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达到Ш类标准。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县城区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创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土壤环境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全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渭河源头。全链条推进责任落实。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行业管理”职责,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实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监管25。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高压态势,妥善处理生态环境领域信访案件,坚决彻底整改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

(六)聚焦优布局提品质融合发展,不断提升追赶发展形象。紧盯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发展定位,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魅力城市,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文旅城市。按照“一心、两轴、两区、六组团”26的城市空间布局,坚持“南游北居、南展东拓”发展方向,在渭河南岸规划建设文旅新城,在县城东区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城,优化充实学校、医院、公园、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资源布局,加快县城区供热扩容、天然气等工程建设,集中供热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80%。加快5G基站建设改造,高标准开展渭河县城段上下游综合治理,高水平打造城市绿化亮化景观,实现三季见花、四季常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推进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加快推进“三城”创建,深入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用好用活城市管理“721工作法”27,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健全“网格化”“扁平化”机制,对重点领域、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分步集中改造提升,全力美化城市风貌。建成“数字渭源”运营指挥中心,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智能化,实现城市管理安全、智慧、有序、便民。建设有特色新型化城镇。按照“中心聚集、组团拓展、区域协调”思路,打造以“会清一体化”为区域中心,莲峰、北寨为副中心,以产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争取实施总投资600亿元的226项“会清一体化”重点项目,统筹区域人口、空间和功能布局,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等要素集聚。围绕构建“1221”出行交通圈28目标,加快县域内道路改造提升,新改造旅游环线道路102.7公里,争取实现16个乡镇通三级公路、村组道路硬化全覆盖,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加快推进渭河、洮河干流以及秦祁河、漫坝河等支流综合治理,争取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及调蓄能力建设工程,2023年底彻底解决城乡供水不稳定问题,全县集中供水保证率稳定在95%以上。推进北部和东南部供水水源置换、城区和西南部供水备用水源工程,“十四五”末,让全县人民都喝上干净香甜的洮河水。

(七)站稳保民生增福祉根本立场,不断共享追赶发展成果。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将紧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供水、供暖、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落实“六大任务”29、锻造“六支队伍”30,健全“四项机制”31,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规划新建幼儿园8所、小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独立初中1所,增加学位供给,逐步解决“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加大引才力度,全面补齐教育短板,到“十四五”末,全县小升初三科合格率、中考全科合格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加快适应新高考改革,着力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精品专业,培养专业化、技能型人才,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发展特殊教育,为残疾儿童提供公平优质的康复教育。构建高品质医疗健康体系。以建设“健康渭源”为目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和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县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县中医院中医康复医疗中心等24个卫健重点项目,加大临床、高级护理等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提升城乡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到“十四五”末,力争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县域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构建高标准就业社保体系。全面落实减负、稳岗、促就业政策,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400人以上。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市率先推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32工作。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养老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构建高水平社会治理体系。认真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提升退役军人服务质量,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综合运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实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九大工程”33。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坚决防范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强化重点领域舆情监测监控,保障网络安全。

2022年追赶发展重点任务

2022年是新一届人民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锚定各项重点工作“创亮点走在全市前列”、重点指标“超过全市平均增长水平”的目标定位,迈好第一步,实现新跨越。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达到5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3%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上下达指标之内。围绕上述目标,全力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着力在守线防返推动振兴上取得新成效。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紧盯农民收入只增不降和村集体经济积累扩量“两个重点”,持续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掌握易返贫致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防止返贫致贫底线。突出就业增收,打造劳务品牌,注重技能培训,通过专场招聘、“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等方式,输转劳动力7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以上,鼓励县内龙头企业、乡村就业工厂、合作社及在建项目企业,广泛吸纳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稳岗就业。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健全村集体经济经营运行、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机制。完善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先行、管理维护持久、典型引领示范、多元服务保障、监督考核问效机制,3月底前完成32个乡村建设行动示范村规划编制,集中力量推进示范村建设,重点打造秋池湾、侯家寺、三河口等13个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示范村。以“三清三建三提升”34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的乡村治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集中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乱排等问题,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牢固、乡村振兴底色更加鲜亮。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加大重点领域帮扶协作和资金投入力度,争取引进龙头企业1家。

(二)聚焦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紧盯政策投资导向,围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九大领域”和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谋划储备项目,不断充实“一总六分”项目清单35,确保实现投资总额较2021年增长25%以上。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10亿元以上。严格落实项目包抓“1+1托4”机制和周调度机制,加快推进125项清单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41项重点项目严格按照“1346”项目建设时序梯次开复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在大安、北寨、秦祁、新寨等乡镇实施总投资19.5亿元的30万千瓦风电项目,当年完成投资6亿元,总装机量达到10万千瓦;在路园镇建设总投资3.7亿元的8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亿元;在会川镇建设总投资5.5亿元的渭河源330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当年完成投资5600万元。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工程8月底前投入运行。围绕招商合作项目清单,发扬“店小二”精神,精准对接引进项目15项以上,落实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省外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三)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上开启新征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撂荒地整治,确保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粮食产量不能减少,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3万亩,总产量达到18.5万吨,坚决守好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按照中药材产业做强、马铃薯产业铸品、畜草产业增量、特色产业做优的思路,立足特色资源,坚持标准化、园区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方向,大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产业基地50个,构建优势产业聚集和特色品牌突出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设,积极组建党参研究专业团队,大力开展中药材种植“百千万”工程,在新寨镇建成白条党参百亩种子基地、千亩育苗基地、万亩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在莲峰镇、祁家庙镇分别建成黄芪、当归百亩育苗基地、千亩核心种植基地、万亩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在清源等6个乡镇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6个4.2万亩。全面实施马铃薯良种制种大县奖励项目,在五竹镇建设原种示范基地2000亩,在会川镇建设原种示范基地2个4000亩,与爱兰公司、田地公司、国丰公司合作新建马铃薯良种繁育日光温室4000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3.9万平方米、育种连栋温室3200平方米,全县原原种产量增加1亿粒,稳步提高种薯繁育能力。建设花卉种植基地4.04万亩,旱作农业基地2.8万亩。在路园镇建设蔬菜种植钢架大棚346座360亩、食用菌大棚45座25亩,建成高原夏菜生产基地1万亩。在秦祁乡和北寨镇建设蔬菜种植基地3000亩,在田家河乡、麻家集镇建设百合种植基地1500亩,在会川、锹峪等4个乡镇建设蔬菜、火龙果等设施农业基地1210亩,在莲峰镇、五竹镇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110亩。坚持“增户”与“扩群”并举,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加快推进莲峰镇牧光互补等重点畜草项目,新发展规模养殖户500户以上,培育省市龙头企业3家,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50个,全县畜禽养殖总量达到520万头(只)。

(四)聚焦补齐工业短板,着力在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上实现新突破。认真履行“双五”职能36,深入实施工业产业大突破年行动,发挥包抓领导和链长单位、链主企业作用,强力推进工业发展“333”行动计划,完成《渭源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投资5757万元的物流园污水处理项目8月份投入运行,总投资3682万元的会川工业园内部道路7月底前建成,加快建设总投资3.4亿元的物流园(一期)项目,年内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以上。加大工业项目招引力度,确保总投资3亿元的天成药业精制饮片加工项目落地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亿元。积极推动青岛佳一、贵州同德、怡龙谷等重点企业入园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实施技改项目2项,力争年内将永汇聚建成全省最大的服装加工企业。设立1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通过招商合作、资产处置、股权混改、信贷支持等方式,“一企一策”盘活僵尸企业3家以上。培育亿元级企业1户、规上企业3户以上,新增小微企业12户以上,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1亿元以上,力争将工业集中区创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五)聚焦文旅挖潜增效,着力在提升三产发展质量上增添新活力。建设“城景镇村”四级旅游体系37,补齐旅游要素、促进新业态生成,完善产业链条。建设旅游数字化网络平台和古廊桥展览馆。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提升打造渭河源景区。投资9000万元,建设以夷齐文化展示、德源文化廊厅、碑林、旅游环线栈道等为主要内容的“东方德源、采薇首阳”主题景区。在旅游景点、高速公路和乡村主干道沿线规模连片种植万寿菊4万亩,重点在清源镇、五竹镇打造万亩源头花海。加快推进半阴坡村千合农庄项目,全面启动运营罗家磨村“百美村宿”项目,编制《元古堆村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力争年内将元古堆、渭河源打造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将罗家磨打造成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举办第五届渭水文化旅游节、冰雪旅游节、国家和省级自行车联赛等重点节会赛事,创建国家级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在景区景点组织开展“羌蕃鼓舞”“渭源小曲”等非遗演出,增强景区吸引力。完善社区综合消费中心服务功能,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开展夜市、步行街智慧化改造提升,力争把君山路步行街创建为“省级示范步行街”。积极参加食博会、城阳区市民节等促消费活动,支持渭水源大酒店、和凤园2家“中央厨房”38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大力提升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服务能力。谋划建设县级电商同城配送平台,培育跨境电商服务企业,新增外贸备案企业3户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以上。

(六)聚焦绿色安全发展,着力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上构筑新优势。守好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实施渭河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产业综合治理工程。以大安、北寨等北部生态脆弱乡镇为重点,科学确定生态建设主战场,举全县之力开展“绿满渭源”行动。积极推广蚂蚁森林项目模式,完成造林绿化4万亩以上、义务植树150万株以上。全面落实“林长制”,以最严格的措施加强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26.2平方公里。加强扬尘、尾气和燃煤质量管控。投资9800万元,治理清源、会川、莲峰等乡镇河道13公里,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成人工湿地105亩。严格落实“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制,全域开展常态化巡查检查,大力推进“清四乱”行动和采砂整治,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饲草加工利用技术, 积极实施“粮改饲”试点和秸秆养畜等项目,确保畜禽养殖废弃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0%和67%。高质量完成省级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和砖瓦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整治工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七)聚焦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在优化空间发展布局上开创新局面。健全完善县域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完成15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11个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54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推进总投资67.4亿元的29个城建项目建设,当年完成投资27.1亿元。投资5000万元建设科创城灞陵桥路东段道路,投资3400万元建设县城区出入口及渭河南北两岸生态绿地提升工程,投资3380万元新建城区停车场6个、新增车位421个。加快推进北环路东段渭水天华和首阳路东段北侧渭水人家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首阳路、清源路管网及路面改造工程。建成会川镇青年路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官堡路等小城镇建设项目,提升中心城镇带动集聚效应。加快推进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工作,6月底前全面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交通项目3项,当年计划完成投资6000万元。改造提升S227清源—麻家集公路57.5公里,建设村组道路57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4公里。全面落实“路长制”,压实县乡村三级养护管理责任,进一步改善通行条件。常态化落实县城和镇区网格化管理机制,科学规范马路市场、门头牌匾,集中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加强市政服务与物业管理,真正用细心、耐心、巧心“绣”出城市品质。按照“四抓一打通”39要求,实施总投资1.7亿元的中部、北部、西南部镇区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二期工程,年内完成投资1.1亿元,改造路园、北寨、上湾等10个乡镇老旧供水管网109公里、入户管网225公里,新建蓄水池38座,进一步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八)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上取得新成就。以增进群众福祉为根本,尽最大努力实现惠民利民便民。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400人以上。投资1.35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4万平方米,建成渭源一中、清源二小、清源三小教学综合楼和县第七幼儿园、会川镇第三幼儿园,增加学位4230个,建成教师周转宿舍48套。投资1.2亿元,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5项,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业务用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综合楼等4个项目6月底前投入使用,全面运行“全国统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县人民医院争取年内成功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做好“四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推动古廊桥馆、皮影传习所、非遗传习所逐步向全民免费开放,深入实施“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抓好兜底保障工作,落实各项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政策,有计划地将农村低保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进一步提高民政社会服务能力。扎实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稳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县级基础养老金,积极争取启动建设县城中心敬老院。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体系,逐步推进殡葬服务所续建和二期新建工程。加快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做好气象服务,加强洪涝、火灾、地震等灾害防御,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为全县追赶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发展的使命、振兴的重任、人民的期盼,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勤为发展尽责任,善为百姓谋幸福,敢为改革担风险,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始终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履责全过程,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努力提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眼光和政治能力,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的工作要求,不断锤炼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为党尽责、执政为民的优良政治品格。

树牢法治思维,严格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履行职责,严格按程序办事,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政府权责清单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让行政决策在阳光下运行。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40,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机制,努力提升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强化干部队伍法治教育,着力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

勇于实干担当,狠抓任务落实。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要认真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五大职能,紧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全面推行政府工作清单化、过程化、数据化管理,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必干好,加快建设效能政府。坚持以奔跑的姿态前行、用决战的状态实干,以“不被别人提醒”的自觉,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着力完善政府履责绩效考核制度,用足用活政府治理“五大系统一平台”41,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切实转变作风,厚植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大力实施“转变作风、追赶进位”工程,下决心解决不接地气、因循守旧、效率低下、纪律不严等突出问题,主动察民情、听民意、出实招、办实事,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不断满足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严守纪律规矩,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财力用在保民生、补短板、促发展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铁腕纠治损害群众利益和政府形象的不正之风,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为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渭源而努力奋斗!

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招标人###县五竹镇人民政府,招标代理机构为华夏城投项****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渭源县2022年北寨镇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项目(首漫路至马家湾社)等13条硬化路工程

招标项目编号:A0000025信息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陇西中考录取分数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