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厘米的直尺测量范围是多少?

    《认识厘米》是在一年级已经学习直观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且初步认识了线段,学生已具备了相关的经验和基础。学习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比较、估测、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操作技能等,而且它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一开始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的必要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多次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初步掌握测量方法,积累测量经验,进而形成必要的技能。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看一看、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感知1厘米的长度。在自主观察中认识新知,在动手实践中建构新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

    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3.尝试估计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尺、1厘米长的小棒、方格纸、小方块等。

一、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

1.故事引入: 有位裁缝师傅用手给顾客测量了衣服的长度,告诉徒弟长度四拃,就让徒弟去做了,徒弟认认真真地也用自己的手量出四拃做好了衣服,可是顾客穿在身上,却太小了,咦,明明也是四拃呀,怎么会太小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2、交流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引出尺并课件出示各种尺。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和屏幕上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并揭示课题。

三、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1、 指出: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刻度线到2刻度线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的1厘米长度。

组织讨论: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相互说,指名说,学生回答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使学生认识到相邻两个较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2、指导学生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相互比划、小组比划、全班汇报)。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

4、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

引导认识2厘米、5厘米有多长,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2厘米和5厘米哪个长一些?你还知道其他的几厘米吗?学生相互介绍,交流展示。

三、活动体验,形成技能

1.尝试用直尺量练习纸上的小刀图。

2.练习测量线段的长度。

3、“想想做做”第1题

(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尝试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小结方法:一般从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比一比:两条线段哪一条比较长,长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认识大约几厘米。

1、课件出示两张纸条 

引导观察:一张纸条比9厘米少一些,一张比9厘米多一些,这两张纸条都可以说成大约长9厘米。

2、小结:测量中遇到长度不是整厘米数的,只要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用大约几厘米表示。

3、实践练习:测量自己的手掌的宽度和食指的长度并填空。

(四)用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提出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交流画法,并明确:一般从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刻度5。

3、练一练: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4、画好后,同桌交换测量检验。

估一估:课本封面的宽度。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验证:你估计的准不准?

四、能力拓展(播放课件)

老师在量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愿意帮助我吗?请看尺子的一端给损坏了,我不知道铅笔有几厘米了?你们能告诉我吗?互相讨论看你们是怎么想的?从几到几,我们怎么算就可以很快知道是几厘米了?

五、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总结评价: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怎样?你还想说谁的表现怎样?

2、如果量教室的长,你觉得你的尺子怎样?用厘米做单位还方便吗?看来以后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和更长的测量工具。

这节课教材安排的例题目的是让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并充分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使学生感悟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我没有利用教材的例题,而是利用一个师傅让徒弟量衣服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尺的发明有必要,接着介绍各种各样的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达到了与教材例题异曲同工的效果。紧接着设疑激趣,激发学生主动观察自己的学生尺,不仅为下面认识厘米与用厘米量作了孕伏,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提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在探索新知的环节中,让学生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多种感官的参与,不仅不断激发学习热情,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大有益处。

在课的结尾能力拓展环节,教师故作为难,请学生帮忙用破尺子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能力,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学会了数学地思考,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并学会了如何根据直尺的特点选择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我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丰富学生的厘米表象;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己实践;多样化的测量方法在学生的体验之中得以优化,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科学的、合理的测量的方法在学生的体验之中不知不觉地生成。

最后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不仅说说自己的收获,还评价其他同学的表现,通过自评、互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设疑不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下节课认识米作了孕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尺在线测量1: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