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00后,只有小学学历怎么办?

随着选秀节目的蓬勃发展,吃青春饭的艺人为了获得更多机会,十几来岁就已经出道。

于是低学历也成了普遍现象。由此也造成很多艺人的学识非常浅薄。

如2020年2月14日,一家娱乐公司的练习生黄智博因卖口罩涉嫌诈骗28万而被警方逮捕

据悉该练习生初中便辍学进入演艺圈发展,参加过各种选秀节目,但出身农村的他没有什么家世背景,也一直是个小透明。没有经济来源是黄智博为了捞金就走上这条不归路,

说到底还是因为低学历导致他法律意识淡薄,才做出这种“艺高人胆大”的事情来。

当然凡事不可一并而论,娱乐圈也不乏一些学历低但是非观健全的艺人。

接下来就给大家逐一盘点7位早期成名的流量明星们的学历,其中一位只有小学文化。

1、王一博(高中学历)

自小王一博就兴趣广泛,吉他、书法、绘画均有所涉猎,但在众多兴趣爱好中他最偏爱的还是街舞。

2011年初,学习街舞不到一年时间的王一博就在全国IBD顶尖街舞大赛中崭露头角,

虽然最终遗憾败北,但还是进入到了嘻哈组的16强,

这个成绩对街舞初学者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这次比赛让王一博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街舞能力还有所不足,

但还是凭借出众的外貌和出色的舞台展现力得到了乐华娱乐公司的青睐。

之后王一博与乐华娱乐签约,成为旗下的练习生,

并在妈妈的鼓舞下年仅14岁的他孤身一人前往韩国进行系统性训练,而这一去就是三年,因此王一博初中就读于韩国首尔的翰林中学。

经过不断的拼搏,王一博的舞蹈水平在几百名练习生中遥遥领先,

最终以“UNIQ”组合身份正式踏入娱乐圈,为专注组合事业发展,

他高中选择了辍学,随后回国发展。

此时恰逢国内男团发展的黄金时期,王一博所在的组合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关注,

很快便没落了。无奈之下王一博只有另谋出路,他搭上了《天天向上》这条线,

成了主持阵容中的一员。

但这些并不能令王一博满足,他开始考虑涉足影视行业,参演了不少配角,

直到遇到了《陈情令》他的事业才开始有了转机。

虽然演技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电视剧的热播王一博迅速爆红。

同年,他凭借男团成员出道的优势以唱跳导师的身份参与了《创造101》的录制,

提起《创造101》,就不得不说一下火遍全网的“锦鲤”杨超越。

农村草根出身的杨超越,为养家糊口初中就辍学进入社会,为了赚钱做过不少底层工作。

一次偶然机会下,她看到有选秀节目正在进行海选,不仅包吃包住还有3000块钱的奖金能拿。

就这样,2018年杨超越从上海来到萧山,参加了《创造101》就此改变了一生,

开启了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生活。

在一群实力出众的美女中,她既没背景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才艺,

四肢不协调,唱歌还跑调,当被问及为何参加这档节目时,

她大方坦承是为了拿那3000块钱。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实力平平却性格坦率的女孩,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在粉丝的努力下她以第三名的成绩加入“火箭少女”组合成功出道。

回看她的选秀历程,虽坎坷不断却意外走红顺利进入娱乐圈,

因此被大家称为“幸运女神”。

在“火箭少女”组合中,学历最低的并不是杨超越,反而是队长孟美岐

她最近深陷绯闻中,引起广大网友争论,在网上骂声不断。

“从未想过介入他人感情,但是却造成了实质伤害……我会深刻反思!”

今年10月25日,孟美岐通过社交平台,就与音乐制作人陈令韬之间的绯闻风波向公众表示道歉。

此前,陈令韬交往多年的前女友在微博上发表长文,

点名道姓直至孟美岐在明知男方有恋人的情况下插足两人感情。

消息一经传播,立刻引爆全网,网友们纷纷指责其毫无道德底线人品低劣,

让她滚出娱乐圈,还扒出了她过往的种种黑历史。

初二时,孟美岐便辍学远赴韩国做练习生,18岁时加入“宇宙少女”组合在韩出道,

但由于竞争太大,她在组合中毫无存在感,于是选择回国发展。

当时《创造101》节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孟美岐凭着在韩国训练出道的经历,

在节目中表现突出,俘获了众多粉丝的喜爱,最终成功以C位出道,

在娱乐圈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尽管偶像组合出道的孟美岐专业素养过硬,但学历低的弊端却显露无疑,

有次她在出席某品牌酸奶活动时,被要求给品牌方写句祝福语,

结果孟美岐竟然把“金主爸爸”的名字给写错了,这让很多观众感到非常诧异。

写错字虽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身为普通人也会有犯错的时候,

但明星毕竟是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所以还是要多加注意,知错能改总比依赖粉丝强行洗白的行为要好。

同样低学历且通过选秀出道的还有蔡徐坤。

10岁时蔡徐坤就渴望有一天能够站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怀抱着这个梦想,

14岁的蔡徐坤进入了娱乐圈并成了TF家族中的一员,

与现在家喻户晓的Tfboys是同期练习生。

因在这家公司发展前景不明确,蔡徐坤便退出公司跑到美国格雷斯中学读书,

在此期间他参加过大大小小的选秀比赛,但一直没什么水花,

直到2018年,参加国内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才逐渐有了热度。

当时节目组要求每人参赛选手进行才艺展示,

蔡徐坤因一边唱歌一边打篮球遭到了全网群嘲。

好在他的实力慢慢被大众看到,最终以组合C位成功出道。

那时他还只是个19岁的少年,高中都没毕业。

但与孟美岐不同的是,蔡徐坤一直以正面形象来引导自己的粉丝,

出道至今并未做出过出格的事情。

今年11月6日,他用私人账号为病患粉丝捐款10万

并为粉丝录制视频加油打气的事情被曝光后,

被众人连连称赞这才是作为明星的榜样。

网红出身的刘宇宁,一没背景二没后台,于是只有带着跟好友组成的摩登兄弟乐队,在网上开直播,博热度。

凭借优越的长相和出众的歌唱实力,他逐渐从一名网络翻唱歌手转型成真正的歌手。

2018年,机缘巧合之下他有幸结识了白老师,并被邀请在《热血少年》中饰演男二号。

虽然没接触过演戏,但刘宇宁还是出色地完成了拍摄任务,

紧接着他就拿下了《终极笔记》中黑瞎子的角色。

然而真正让他大火的还是在《长歌行》中饰演“皓都”一角,

剧中外表冷酷但内心温柔的“皓都”让他吸了一波粉,

完成了从网红到演员的华丽蜕变。

走红后鲜少有绯闻传出的刘宇宁,却因为在综艺节目《我们的师父》中的表现饱受质疑。

这档综艺请来了于晓光、董思成等一众艺人,初见面时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

于晓光就询问董思成是哪里毕业的,董思成表示自己是中戏的学生,

于晓光立刻接话说巧了两人竟是师兄弟。

就在此时,刘宇宁口直心快地说出自己毕业于丹东烹饪二技校,

此话一出就遭受了一些黑粉的嘲笑。

但学历低是不争的事实,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

刘宇宁能毫不避讳地说出来,反而让很多人觉得他坦诚,刷了一波好感。

相较于上面5位,肖战的学历算是较高的了,

正因如此他进入娱乐圈的时间比其他几人都晚。

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肖战,

在大学期间还曾获得过“校园十佳歌手”的二等奖。

毕业后进入传媒公司担任设计师,即便没有进入演艺圈,

素人肖战也可以生活得非常好,而原本平静的生活在2015年被打破

当时《燃烧吧少年》邀请肖战来参加海选,

原本只想来打酱油的他却阴差阳错以“X玖少年团”主唱身份出道,

但到底是半路出家,很快组合就没了什么热度,于是肖战开始尝试演员这条路。

不可否认肖战确实有演戏的天赋,尤其是古装扮相的他,

如从画中走出的翩翩公子般,让人无法移开目光。

2019年,由肖战和王一博主演的《陈情令》热播后,

让他一跃成为当红小生,在人才济济的演艺圈杀出一条血路,拥有一席之地。

7、张云雷(小学4年级)

小学辍学的张云雷无疑是这群人中学历最低的,

那时他只有9岁,表姐是郭德纲的妻子。

因着这层关系他开始了一边读书一边在假期跟着郭德纲学相声的生活,

身为关系户,郭德纲自然也把张云雷当作自家孩子一样培养。

11岁时,张云雷从学校退学,当时他还在读小学四级,

这也是为何后来粉丝调侃他“小学本科”的原因。

不出意外张云雷本可以一直留在德云社,

只可惜13岁时因发育导致他的嗓子出现了“倒仓”问题,

为了保护嗓子避免用嗓过度,不得不从德云社退出

那段时间张云雷非常迷茫,他不知道自己除了说相声还能做什么,

也不知道未来该走什么样的路,为了生活他去酒吧当过驻唱,还摆摊卖过水果。

这段时间的艰辛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表达的,万幸这一切都已经成了过去式,

时隔6年张云雷顺利度过倒仓期,重新回到德云社,正式复出。

经过生活的打磨,张云雷褪去了当初的青涩,多了一份沉稳,

通过参加一些节目比赛,也慢慢有了热度开始走红,

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会突然红起来。

然而,命运弄人,2016年张云雷在南京出现了意外事故,

差点因抢救无效离世,好在他平安度过危险期,

并在一年后以一首《探清水河》重回大众视野。

如今他已经成为相声界新一代领军人物,仅28岁就红遍大江南北,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

这些艺人年纪轻轻就已经成名,成名前为了训练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成名后奔波于各种商演和活动,更无暇顾及学习。

虽然学历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唯一标准,

但身为公众人物,要为大众做好榜样,

空有颜值毫无内涵的人在演艺圈注定红不长久。

近年来,网络直播呈现爆发式增长,上百家平台,超百亿规模,3亿多用户,上市公司和明星企业崛起,俨然成为产业和资本的盛宴。

光环加持的背后,网络主播群体作为直播平台的核心资产,悄然已达数百万量级,在热点事件频出,大众舆论分化,监管从严的环境下何去何从,引发社会多方的热议和关注。

腾讯研究院联合龙珠直播平台对全国4500多位主播进行问卷调查,试图用数据揭开主播群体的面纱,从职业真相、收入真相、价值真相、平台真相和技术真相等多个维度,探寻2017网络主播的真相与未来。

主播画像:“年轻草根群体”

“百播大战”下,直播行业“低门槛、低风险、回报高、名气高”等流传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主播。据公开数据估计,映客、斗鱼、YY、龙珠等几大头部主播平台上,累计参与的主播规模已超过350万,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相当,甚至超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两倍。庞大的主播参与规模,将“主播”推上了风口浪尖。

那么,到底哪些人构成了现在的主播大军呢?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的主播呈现出年轻化、草根化和中等学历化等主要特点。简而言之,“年轻草根群体”是目前主播大军的主力群体。

主播呈现年轻态,出生于(18-27岁)的主播人群占比达82%。性别比例上,泛娱乐主播呈现女性占优,游戏直播呈现男性占优。

草根和中等学历主播风靡。从地域分布来看,一线城市主播仅一成,超过八成聚集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地区,其中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主播占比一半。从学历上看,处于高中、大专和初中学历的人群占比近80%。

这一现状与直播行业的特性密切相关。作为分享经济在国内浪潮的典型缩影之一,直播给这一群体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只要有一技之长或者是自己的特色,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收入甚至成名。与传统职业相比,主播这一新兴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学历、地域等一些硬性条件的要求,“全民直播”风潮已来。 

职业真相—娱乐与创业走向两极

尽管全民直播风潮已来,但在“怎样做”和“为什么做”等问题上,主播内部呈现明显的分化,形成了一类是以娱乐社交为目的兼职主播,我们称之为自娱型主播;一类是以创业增收为主要目的全职主播,我们称之为创业型主播。

娱乐型和创业型主播的四大分化

对于这两类主播,主要在以下四大方面存在区隔。

第一,工作状态差异:全职VS兼职。

对于全职和兼职这两种不同的主播工作形态,直播平台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更多的是从主播自身认知层面确定。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主播依旧以兼职的自娱型主播为主,全职的创业型主播依旧是少数派,占比约为7:3,一直为全职主播的占比仅为20%。其中,兼职主播中学生占比最高,约39%,而在以前做过兼职、现在全职的主播大多为自由职业者,占比约为48%。

第二,从业目的差异:创业增收VS娱乐社交。

从本次调研数据来看,创业型主播中接近半数的人将主播视作创业/工作(49%),这成为其从业最重要的原因,而多交朋友、增加收入分别占比44%和31%;而自娱型主播的首要两个从业原因是多交朋友(47%)和好奇尝试(43%)。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创业型主播而言,为了创业增收的目的从事直播,目标明确。而自娱型主播的情况有所不同,更多出于娱乐和社交的需求,收入和工作并非首要因素。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月直播收入水平在5万元以上的主播中,创业型主播的占比接近65%。同时,在收入比直播前增长2倍以上的主播中,创业型主播占比同样高达56%,整体表现较为亮眼。

第三,组织形态差异:有签约VS少签约。 

创业型主播和自娱型主播,在签约情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创业型主播,高达25%的比例选择通过与直播平台、第三方经济公司/工会或其他组织签约,实现专业化的个人包装和直播内容生产。其中,签约直播平台成为创业型主播的首选,约占比18%。而自娱型主播则仅有10%的会选择签约,其余90%都是以个体的直播形式走个性化的道路。

第四,职业规划差异:全职VS兼职。

创业型主播和自娱型主播,在未来的主播发展方向上,也存在着三条岔路口。

首先,从事全职的主播工作。是74%创业型主播的首选,也有将近30%的自娱型主播看好前景,选择从兼职向全职转换。

而且创业型主播,还会为此充分打磨羽翼,未来还将在和粉丝的沟通交流(68%)、学习直播相关知识(55%)、准备直播内容(35%)和组建自己团队(23%)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仍然将主播作为副业。以自娱型主播为主,将近三分之二选择继续做兼职主播。而创业型主播中也有22%的人,迫于竞争压力等原因,从全职退为兼职。

最后,则为放弃直播。整体上,选择未来放弃直播的主播占比仅为6%,其中八成为自娱型主播。

对于放弃直播的原因,超过一半的主播选择了感觉成名无望和收入不稳定两个原因,分别为57%和55%。另外,家人不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占比约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主播工作也并非外界所认为的那样光鲜亮丽,也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困难和挑战。

正在崛起的新兴网络职业

目前来看,直播风潮已经对于新生代的就业观念带来改变。QQ浏览器于2016年年中发布的《95后迷之就业观!》大数据报告显示,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有高达54%的大学生将直播/网红作为最向往的新兴职业。

从腾讯研究院联合龙珠直播平台进行的直播用户调研数据中同样得出,在现阶段观看直播的用户中有高达53%用户会考虑尝试做主播,尤其是00后、05后这批年轻的直播用户,其中00后的比例高达63%,而05后则还要高出5个百分点,两者均远超过其他群。

如果粗略估算下,根据CNNIC数据,2016年观看直播的用户数已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如果按照50%的主播转换比例估算,潜在的主播群体规模预计超过亿级。相比当前数百万量级的主播规模,还有非常大的增量增长空间,也许全民直播将在不远到来。

随着主播这一群体规模的日益扩大,这一新兴网络职业的争议和纠纷也开始凸显。

第一点,是职业伦理性较弱。

《中国法学大辞典-劳动法学卷》归纳出了职业的五大特点:经济性、连续/稳定性、社会性、伦理性和技术性。可以看到,当前主播的行业规范尚未形成体系,职业伦理性较弱。未来随着监管逐步规范化,这一特征有望得到满足。

第二点,是新型用工关系的争议。

更重要的是,由于主播与与组织签约大部分形成工作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因此属于新兴“自雇型”劳动者范畴。与分享经济的其他领域类似,对于这种新兴的用工关系还存在争议,平台责任界定模糊,主播的社会保障还处于灰色地带。

未来如何既能保护新型用工关系下的主播权益,又能促进以新型用工关系为特征的直播等分享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是仍有待探索的议题。

收入真相:L型分布击破传言

主播收入一直是大众热议的话题,网红主播“月入几万”、“年薪几千万”等新闻层出不穷。浮华背后,事实并非如此。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直播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头部主播占比仅为5%,而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普通主播占比却高达95%,其中月收入仅在100元以下的主播占比超过7成。

主播收入呈现出“L型分布”的特点,只有处于头部的少部分主播才能够实现外界传言的高收入,大部分主播的直播收入都处于中低收入水平。

而头部主播中,收入比之前增加1倍以上的占比高达44%,远高于普通主播的7%。对于头部主播而言,直播无疑开启了一扇新的财富之门。

从普通到头部的三大阶梯

主播从业人群达数百万量级,而头部主播的比例仅有5%,那在激烈的主播圈子竞争中,该如何脱颖而出晋升为头部?

据本次调研分析,头部主播与普通主播相比,在以下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或许可以揭开这部分幸运儿背后的秘密。

首先,具有高知识技能和高区位资源的优势。

高学历的知识/技能传递。头部主播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41%,其中博士学历主播占比高达18%,而普通主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比17%,博士占比只有1%。

高学历主播,为用户带来的价值认知,更偏向于知识技能教学的价值,而非常见的娱乐休闲和情感交流,更容易获得差异性优势和直播的价值认可度。

身处资源丰富地域。头部主播中一二线城市占比超过六成,其中北上广深占比超过3成,而普通主播主要集中在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北上广深占比仅为12%。身处资源丰富的一二线城市,这种高区位优势带来更多流量变现的机会。

这种高区位优势在头部主播内部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位于一二线城市的头部主播,在除粉丝打赏和签约费之外,广告费、电商和活动收入的占比远高于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头部主播。

其次,主流为创业型主播,从业方向明确。

创业型主播占头部主播的比例高达62%,成为头部主播的核心构成。

头部主播大多数从业目标明确。相比普通主播的好奇尝试和多交朋友,头部主播占比最高的两个原因分别是把直播做创业/工作(39%)和增加收入(39%)。

从业经验丰富。头部主播中从业三年以上的比例高达36%,而普通主播仅为2%,53%的普通主播是从业三个月以下的新手。

而且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当主播从事直播的时间越长,其粉丝积累数量越多,从业三年以上主播的粉丝数量在50万以上的占比高达84%,仅有6%为5000以下。

工作投入度较高。头部主播中,一直全职的主播占比为51%,而普通主播中这一比例仅为19%,超过六成为兼职主播。

更注重签约的资源扶持。头部主播中,签约主播比例为58%,而普通主播还是以个体主播为主,比例88%。

职业发展相对稳定。头部主播中,高达61%的比例希望未来从事全职主播,而普通主播为仅为41%,过半还是希望将主播作为兼职副业。

最后,粉丝效应凸显,变现方式更多元。

主播收入与粉丝数量正相关。粉丝数量越多,主播高收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1000人以下粉丝数量的主播中,头部主播占比约2%;粉丝数量增加到1万以上5万以下,头部主播占比为17%;如果粉丝数量在5万至10万,头部主播占比则超过40%。一旦粉丝数量晋升至50万到100万这一区间,就有超过70%的比例成为头部主播。

如何“吸粉”?外形、技能和风趣三大要素。在吸引粉丝的特质上,头部主播相比普通主播,对于外形好、才艺/技能好和风趣幽默三项更为看重。而在互动积极和直播卖力方面,头部主播的重要性评价低于普通主播。可见,头部主播关注自身的外表和内涵兼备,而普通主播则更加关注直播的临场表现。

变现方式的多元化突破。由于普通主播和头部主播所拥有的粉丝数量存在差异,也导致两者的收入结构存在不同:虽然粉丝打赏依旧是两者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均超过7成。但头部主播获取收入的渠道更加多元化,签约费/工资、广告、淘宝电商、参加活动这四项的收入占比均高于普通主播,对于粉丝直接打赏的收入依赖性趋弱。

因此,打赏只是主播粉丝效应的直接体现,随着主播粉丝积累,自身流量入口的地位逐步凸显,与之相关的流量变现渠道也更加多元化。

从以上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头部主播而言,既要有有利的外在优势,也要有充分的创业投入,才能获得粉丝效应的变现助力,从而在主播的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成为头部主播。

价值真相:休闲消费or知识传递?

直播能够为用户带来哪些价值?也许很多人仅停留在休闲娱乐或互动情感交流层面,但这远非全部价值。例如知识技能传递,无论是从主播自身价值认知层面,还是用户对于好的内容/主播评价层面,都有望成为直播的重要价值体现。

知识技能传递的价值凸显

处于主播自身价值认知的Top2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绝大部分的主播对于自身直播价值定位很明确,76%的主播认为直播的价值在于娱乐休闲,而选择情感交流需求的主播也达到41%。

然而,在这两项常规认知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知识技能价值传递的地位也越发凸显。48%的主播认为直播价值在于进行知识技能教学,甚至超过情感交流成为第二大价值。而认为直播能够为客户带来有用信息资讯的主播,占比也达到了28%。

处于用户对好的内容/主播评价Top2

这一趋势也同样体现在用户对于好的直播内容/主播的评价上。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用户对于好的直播内容认知上,“能够学到东西”占比高达68%,仅次于“有趣”(72%)。而对于主播的吸引特质评价上,“才艺/技能好”占比高达60%,均位于Top2,凸显用户对于直播的知识技能价值传递的核心需求。

因此,在这种趋势下,虽然当前才艺表演、段子搞笑、日常生活、户外猎奇等泛娱乐直播内容依然占据大半壁江山,但电竞直播、科教财经等新兴的知识技能型直播已经兴起,例如财经直播的呱呱财经、知牛财经等,知识直播的V来秀、龙珠《wuli实验室》等,使得直播的内容生产专业化,传递价值多元化。那么,在这新现象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驱动因素呢? 

监管和“直播+”两大驱动力

驱动之一:监管从严,肃清直播擦边球。

提起主播,人们往往与低俗暴力等法律擦边球联系在一起,目前社会的质疑也大多来源于此。

为了规范直播平台的运营,政府从2016年开始密集出台对直播行业的监管政策,消除主播低俗和违法等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

除了主播表演内容之外,一些主播在直播中推广“三无”产品和发布虚假广告也给直播蒙上了法律阴影。2016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互联网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涵盖了从电商、搜索到社交等所有互联网子行业,这也将对直播中主播的违规广告行为起到规范整治的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直播平台和主播行为进一步规范,主打擦边球的直播将成为历史,优质主播/内容将进一步得到保障,促进整个直播内容生产和价值传递,向着更加主流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驱动之二:“直播+”下的垂直行业深度渗透。

随着直播风潮的深化,直播工具化发展的趋势越发明显。除了常见的游戏、泛娱乐等直播领域,“直播+”有望成为更多垂直行业的标配。

以“直播+教育”为例,相比传统在线教育的录播课程,直播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更强,目前已经吸引多家传统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企业布局。例如疯狂老师推出直播应用叮当课堂,猿题库推出在线直播课程猿辅导等,推动“老师”成为主播大军中的一员。

再例如“直播+体育”,龙珠直播平台就借力西甲、中超等赛事版权,在推出专业的职业解说之外,还有趣味的草根球迷解说,辅以直播的强互动特性,能够让更多有体育专长的球迷有望实现解说梦想。

除此之外,随着新品/二手电商,甚至农业电商等平台纷纷试水“直播+电商”,直播俨然已经成为企业营销和销售的常见渠道。

而这种改变,也会对于主播的从业构成带来影响。

传统的秀场类、游戏类主播难以满足“直播+”的垂直化发展需求,从业人员范围需进一步扩展。由于细分领域主播的专业性需求增强,进入门槛增加,有望吸纳更多的细分领域专业化人员成为主播,例如金融领域的从业人士、教育机构的培训老师、传统领域的市场和销售人员等。

随之而来的,是主播和直播内容的专业化升级,传递的价值也有望从娱乐休闲、情感需求升级,上升到知识技能分享和资讯传递等多元化价值传递。

从休闲消费,到为知识买单,已经在走向直播的未来。

平台真相:主播大战怎么玩?

从最早的直播雏形视频聊天室出现,到PC秀场直播、电竞游戏直播等领域的演化,进入2016年直播市场出现井喷,数百家平台上线、百万量级主播竞演,网络直播开始进入红海时代。

红海时代的直播平台同质化严重,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该如何突破和立足?

据用户调研数据显示,“主播效应”显著,用户转换平台的原因中40%是“因为喜欢主播去了另一个平台”,位于首位。无疑,主播已成为直播平台的重要资产,而尤以头部主播的流量入口地位凸显,变现能力突出,更是各平台竞相争夺的对象。所以市面上,天价主播的挖角事件层出不穷。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打响这场优质主播的争夺战,上述的天价挖角并非常态,高额的主播签约费会给直播平台的运营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直播平台应该如何破局?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条出路。

第一条路,牢牢抓住头部主播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头部主播相比普通主播,在平台粘性方面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 

头部主播:多平台入驻,流动性高

虽然绝大部分主播都选择只同时入驻一家直播平台,数据还是较为乐观。但分主播类型来看,头部主播同时入驻平台数量在2-3家甚至4家及以上的占比均高于普通主播,尤其是同时入驻4家以上的头部主播占比甚至高达普通主播的14倍。

从流动性来看,整体上绝大部分主播粘性较高。但头部主播相比普通主播,流动性更高,尤其在在转换平台过程中弃用旧平台的占比22%,高出普通主播近1倍左右。

因而,头部主播相比普通主播,流动性高,排他性低,忠诚度较低。

那么,对于不确定性更高的头部主播群体,平台该如何维系?

第一,从签约策略来看,与直播平台签约,组织约束力更大。

签约会提升头部主播的忠诚度么?

头部主播中,相比于个体主播,签约直播平台最管用,只入驻1家平台的占比提升4%。签约第三方公会/经纪公司则差别不大。

与平台入驻情况类似,签约直播平台的头部主播转换平台比例最低,达29%。而签约其他组织的主播转换平台的比例最高,达64%。签约直播平台,对于主播的粘性提升最大。

第二,从诉求满足来看,要关注两大核心诉求:收入驱动,资源引荐。

从主播对于直播平台的诉求来看,头部主播和普通主播存在差距。对于头部主播来说,获得更多流量和粉丝的重要性下降,而对自身能力提升、资源拓展和基于头部的地位权益更加关注,例如组织线下培训/拓展活动、和其他创业者/投资人建立联系,还有原创认证/版权保护和广告收入分成等诉求重视程度超过了普通主播。

而对于转换平台的原因,除去新的直播平台更加火爆的共同因素外,普通主播转换的主要原因较为随意,朋友推荐是首位因素。而头部主播则更为明确,提供的收入分成重要性位居首位,提供的工作资源更多也较为关注,彰显头部主播创业特性。

因此,未来直播平台,面对忠诚度偏低的头部优质主播,除了可以提供签约后的资源倾斜外,还可以针对其收入分成、资源开拓等核心诉求,进行运营方面的活动创新,以增强对优秀主播资源的维系力度。例如龙珠平台会为优秀的游戏类主播提供更多公开赛事解说机会,让主播有机会获得更多曝光和游戏的官方支持。

第二条路,普通主播造星计划

为了弥补匮乏的优质主播存量资源,各大直播平台除了争抢/维系现有的头部主播,也在发力打通从“潜力的普通主播”到“头部主播”的造星通道。

究其原因,一方面,相比天价主播的签约费,平台造星成本要低很多;另一方面,从长尾一员到冉冉新星,主播对于伯乐平台的粘性和忠诚度有望提升;更重要的是,对于同质化竞争的直播平台而言,造星计划本身就是自我提升人气和流量、打造知名度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

因此,市面上越来越多的直播平台开始启动“平台造星”计划。例如龙珠直播从2016年底开始,举办直播盛典《一战成名》,从季度赛到年度赛分阶段将选秀元素注入到直播行业,开启“百万主播养成计划”。花椒直播推出“花椒好声音”,奇秀直播推出明星主播的“培训生计划”等等。

对于直播平台孵化的普通主播,提供平台签约、导流曝光、专业培训、变现渠道拓展等多方位的资源倾斜。

造星计划的火热,不仅可以提升头部主播的数量和内容生产力,同时也为有潜力的普通主播提供上升通道,促进收入、知名度等从事主播的吸引力提升。可以预见随着未来直播平台造星计划的进一步普及,将会加速主播转化的正向循环和头部主播间的优胜劣汰。

第三条路,平台策划内容节目

内容和主播对于直播而言,重要程度如何?

据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用户在观看直播时,认为内容更重要占比35%,其中95前观众更多持有这一观点。而认为主播更重要的占比与两者一样重要的占比相同,均为30%,以95后的年轻用户居多。可见不同年龄层用户的差异性较大。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主播往往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内容生产,而且大部分还是以兼职形式在进行,优质内容生产的数量和持续性有限,成为主播亟待突破的瓶颈。直播平台联合机构或者自制直播节目,就成为新的突破方向。

例如花椒直播自制上百档直播节目,涵盖文化、娱乐、体育、旅游、音乐、健身情景剧等多个领域;而龙珠、斗鱼、虎牙、龙珠等直播平台也加大对直播节目的自制进程,如龙珠的《龙珠耀好看》和《wuli实验室》;斗鱼的《霹雳小学》、《平民挑战王》;虎牙的《冲分吧!鶸》等等。来疯直播宣布“疯火计划”,计划未来三年中与100多家内容制作机构合作,合制500多档互动综艺节目。

不难看出,从拼主播到拼节目,成为直播平台内容生产的新方向。一方面克服了个人主播内容制作的弊端,保证直播内容产出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也为主播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内容生产资源和变现路径,提升主播粘性,同时也缓解平台对于头部主播的流量依赖。

整体上,在分享经济模式下的内容生产模式,无论是在知识分享,还是直播等领域,都呈现出从个体到机构的明显趋势。

技术真相:主播会被机器颠覆? 

当前火爆的VR和 AI 等科技与直播融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VR事件直播已经常态发展,机器人直播也将登上舞台,为未来主播的内容生产方式带来更多可能。

VR+直播—事件直播崭露头角

VR直播相对于普通直播,其最独特的优势就是沉浸感,能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不能到达现场观看的遗憾,视觉体验更佳,互动性更强。

当前国内外的VR直播集中在大型赛事和活动等事件直播,以新闻、体育、娱乐为主。例如NBA试水VR直播,NBC则利用VR直播美国总统大选,还有王菲幻乐一场和Big bang澳门演唱会开放VR直播等。普遍具有参与性大、话题性高特点,也往往构建于粉丝经济基础上。

对于个体主播的VR直播,国内也已有平台试水,例如花椒直播2016年年中上线VR直播专区,以柳岩直播的超600万观看人数拉开序幕。

但作为新兴技术,VR直播也面临着技术瓶颈、网络带宽、内容缺失、硬件成本等多方面的问题。而在个人主播层面的应用,壁垒更加凸显。

因此,VR+直播对于平台、主播甚至用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创新的应用在直播红海竞争中脱颖而出,还值得拭目以待。

AI+直播—智能机器人直播未来可期

人工智能在直播行业应用早已出现,例如对于直播内容的审核和管理,海外已有平台达到90%以上的识别率。除此之外,在直播内容生产层面,机器人直播也登上舞台。

2017年3月,花椒直播首推“TLBOYS”的智能机器人组合,在直播中9名机器人成员轮番上阵,带来不同的才艺表演,包括喊麦、跳舞、讲段子等等,精彩程度不输当红主播,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热议。两场直播累计1小时,吸引超200万网友围观,打赏礼物超过1200万花椒币,折合人民币约120万元,成为智能机器人进入主播领域的成功尝试。

相对于真人主播而言,智能机器人成为主播,其内容更加可控,无需分成,还可以连续进行直播工作,而且高科技的新鲜感,观众的付费意愿也较高。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已经引发各界对于未来就业的热议。海外有调研数据显示,未来全部820种职业,2069项工作中,34%(710项工作)的比重可被机器人替代。对于主播而言,也许担忧为时尚早,但智能机器人直播的火爆也许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

对于主播而言,面对娱乐与创业的两级分化,头部主播的收入鸿沟,还有内容升级和智能技术创新的大势所趋,应该更加清楚审视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才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数百万主播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直播平台来讲,如何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平台管理水平,避免优质主播流失,拓展优质主播存量,突破内容资源瓶颈,才能有望获得竞争优势。

任何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粗放发展、野蛮生长,之后转入转型调整期。谁能在这个阶段中掌握先机,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直播行业也是如此。

学习成绩差的女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有利于以后的发展呢?其实家里有女孩的家长还是挺犯愁的,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上大学上不了本科,有的早早下来打工去了。要知道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没有学历,在未来就业的时候受到的限制都是挺大的。袁老师还是建议得有个学历,哪怕是全日制的大专也是不错的。今天袁老师给大家提4个最适合女孩子发展的职业,哪怕学历是限制也能有个好的发展。

这4个职业好好干收入不低,最适合成绩差学历低的女孩子,收藏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00后的工作没学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