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树脂的丙酮替代品,它的比重大腐蚀性强。它是什么?

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等含不饱和双键的单体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共聚物。 

不饱和双键单体共聚合成的树脂主链为碳碳单键,支链为酯结构。主链对光的主吸收峰处在太阳光谱范围以外,所以制成的丙烯酸酯漆具有优异的耐光性和户外耐老化性能。侧链上酯基的存在,防止丙烯酸酯涂料结晶,多变在酯基还能改善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性、与各种涂料用树脂的混溶性。 

从涂料剂型上分,主要有: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高固体组份涂料和粉末涂料。涂料用丙烯酸树脂其成膜特性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按生产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 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本体聚合。

4、丙烯酸聚合反应机理

a.要针对不同基材和产品确定树脂剂型——溶剂型或水剂型;

b.根据性能要求确定单体组成、玻璃化温度(Tg)、溶剂组成、引发剂类型及用量和聚合工艺;

c.通过实验进行检验、修正,以确定最佳的产品工艺和配方。其中单体的选择是配方设计的核心内容。

为方便应用,通常将聚合单体分为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单体三大类。

常见的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睛(AN);

特点:一般含甲基、苯环、羧基,玻璃化温度很高(100℃左右);

作用:提高树脂的硬度。

常见的软单体: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丙烯酸月桂酯(LA)等;

特点:一般链段较长,玻璃化温度很低(-10℃以下);

作用:提高柔韧性,促进成膜。

常见功能性单体: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丙烯酰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等;

特点:一般含羟基、羧基、氨基、环氧基、含硅、含氟;

作用:引入官能团或交联点,提高附着力、耐水、耐溶剂等。

a.含羟基的单体:HEA、HEMA、HPA、HPMA 以及一些改性的单体,可以为溶剂型树脂提供聚氨酯固化剂、氨基树脂交联用的官能团。

b.羧基的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等,羧基的引入可以改善树脂对颜、填料的润饰性及对基材的附着力,而且同环氧基团有反应性,对氨基树脂的固化有催化活性。 

c.有机硅单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YDH-171)、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等,乙烯基硅氧烷类单体活性较大,很容易水解和交链,因此用量要少,而且最好在聚合过程的保温阶段加入。

γ-缩水甘油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KH-560)结构如下:

该类硅偶联剂一般含有两个官能团,其中的环氧基可同树脂上的羟基、羧基或氨基反应,烷氧基硅部分在水解后通过缩聚而交链。通常作为外加交联剂冷拼使用。另一类较重要的单体为叔碳酸乙烯酯。叔碳酸是α-C上带有三个烷基取代基的高度支链化的饱和酸,其结构式如下:

叔碳酸缩水甘油酯的环氧基有很强的反应性。对涂料用树脂最有用的反应是其与羟基、羧基和胺基的反应。环氧基的反应性使之能在常规温度下进入聚酯、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大分子链中,反应几乎是定量的,副反应很少,这就为制备分子量分布窄和低粘度的高固体份涂料树脂提供了原料支持。

依据单体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常可将单体进行如下分类,以方便应用。

2、软硬单体的选择及其配比

A、Tg的设计(确定Tg)

玻璃化温度:是均聚物链段能运动的最低温度。分子链柔性越大,玻璃化温度越低;分子链刚性越大则玻璃化温度越高。

一般根据涂料品种、性能和特殊性能等综合要求,确定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点:

a.Tg值越高则涂膜越硬(但要注意涂膜不能脆)抗划伤性越强;

b.Tg越高,制漆后涂膜表干越好,溶剂释放性越好;

c. Tg越高,树脂反应最终黏度越大;

d.Tg值越高,制漆后涂膜耐溶剂、耐腐蚀性越好;

e.通常面漆热塑性塑料漆用树脂的一般高于70℃;

f.底漆的塑料涂料用树脂Tg可控制在45~60℃为宜;

g.电视机、手机、电脑等面漆用热塑性丙烯酸金属涂料树脂以Tg为90~110℃为宜;

h.ABS塑料涂料综合性能高的要求,首先就应该设计丙烯酸树脂的Tg必须尽可能高,一般以100~110℃为宜;

j.PP塑料底漆改性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Tg以50~65℃为宜。

其中,Wn为第i种单体的质量分数;Tgn为第i种单体对应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单位用K。 

注:玻璃化温度Tg的单位是℃,计算Tg的时候用的单位是K。

该公式计算值有一定参考价值,其误差在±5 ℃。 

一般单体的选择是软单体、硬单体、中等Tg的单体三类,具体的比例要靠经验和不断地实验修正。

涂料用树脂常为共聚物,选择单体时必须考虑他们的共聚活性。一般反应活性较高的单体很容易自聚,为使共聚顺利进行,共聚用混合单体的竟聚率不要相差太大,如苯乙烯同醋酸乙烯、氯乙烯、丙烯睛难以共聚。

必须用活性相差较大的单体共聚时,可以补充一种单体进行过过度,而该单体同其它单体的竟聚率比较接近.苯乙烯同丙烯睛难以共聚,加入丙烯酸酯类单体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共聚性。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的引发剂主要有过氧类和偶氮类两种。

过氧化合物是含有过氧基(—O—O—)的一类化合物,受热后—O—O—键断裂,分裂成两个相应的自由基,从而引发单体聚合。

过氧类引发剂容易发生诱导分解反应,而且其初级自由基容易夺取大分子链上的氢、氯等原子或基团,进而在大分子链上引入支链,使分子量分布变宽。

偶氮化合物是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它可在光和热作用下分解而放出氮气、同时生成自由基。

偶氮类引发剂一般无诱导分解反应,所得大分子得分子量分布较窄。

常用的过氧类引发剂的引发活性见下表:

偶氮类引发剂品种较少,常用的主要有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二异庚腈(ABVN)。

根据聚合温度以及单体的聚合速率来选择合适半衰期的引发剂,主引发剂在聚合温度时的半衰期一般在0.5~2h之间较好。有时可以复合使用一种较低活性引发剂,其半衰期一般在2~4h之间。复合的引发剂一般用于反应体系中有两个反应活性相差很大的单体,或者用在一些特殊的反应温度较高的体系里,汽车修补漆。

引发剂的加入方式:溶液聚合时常采用引发剂同单体混合滴加的工艺,单体滴加完毕,保温数小时后,还需一次或几次追加滴加后消除引发剂,以尽可能提高转化率,每次引发剂用量为前者的10%~30%。

常用的溶剂有苯类、酯类、酮类、醇类等,溶解性从大到小排列为:酮类>酯类>苯类>醇类。

a.环保涂料用溶剂不准含“三苯”——苯、甲苯、二甲苯,通常以乙酸乙酯、乙酸丁酯(BAC)、丙二醇甲醚乙酸酯(PMA)混合溶剂为主;

b.氨基烘漆用羟基丙烯酸树脂可以用二甲苯、丁醇作混合溶剂,有时拼入一些丁基溶纤剂(BCS,乙二醇丁醚、PMA、乙二醇乙醚乙酸酯(CAC);

c.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除使用上述溶剂外,丙酮、丁(甲乙)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等酮类溶剂应用。

一般根据反应温度选择不同沸点的混合溶剂。

分子量调节剂可以被长链自由基夺取原子或基团,长链自由基转变为一个死的大分子,并再生出一个具有引发、增长活性的自由基,因此好的分子量调节剂只降低聚合度或分子量,对聚合速率没有影响。

因此,为了调控分子量,就需要加入分子量调节剂。现在常用的品种为硫醇类化合物。如正十二烷基硫醇,仲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巯基乙醇(HOCH2CH2SH)等。

硫醇一般带有臭味,其残余将影响感官评价,因此其用量要很好地控制,一般用量控制在1%以下。目前,也有一些低气味转移剂可以选择,如甲基苯乙烯的二聚体。

除了加分子量调节剂可以降低分子量之外,在配方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引发剂的用量、升高反应温度、延长混单的流加时间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分子量。

聚合釜一般采用带夹套的不锈钢或搪玻璃釜,通过夹套换热,以便加热、排除聚合热或使物料降温,同时,反应釜装有搅拌和回流冷凝器,有单体及引发剂的进料口,还有惰性气体出入口。

(1)共聚单体的混合。关键是计量,无论大料(如硬、软单体)或是小料(如功能单体、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等)最好精确到0.2%以内,保证配方的准确实施。同时,应该现配现用;

(2) 加入釜底料。将配方量的(混合)溶剂加入反应釜,逐步升温至回流温度,保温约0.5h,驱氧;

(3) 在回流温度下,按工艺要求滴加单体和引发剂的混合溶液。滴加速度要均匀,如果体系温升过快应降低滴料速度;

(4) 保温聚合。单体滴完后,保温反应一定时间,使单体进一步聚合;

(5) 后消除。保温结束后,可以分两次或多次间隔补加引发剂,提高转化率;

(6) 再保温。保温后期可以适当升点温;

(7) 取样分析。主要测外观、固含量和黏度等指标;

(9) 过滤、包装、质检、入库。

a.丙烯酸类涂料的基本优点,耐候性好、保光、保色性优良,耐水、耐酸、耐碱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固体份低,涂膜流平差,低温易脆裂、高温易发黏,溶剂释放性差,实干较慢,耐溶剂性不好等;

b.引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或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丙烯腈改善耐溶剂性;

c.引入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及羟基丙烯酸酯等极性单体可以改善树脂对颜填料得润湿性;

d.冷拚适量的硝酸酯纤维素或醋酸丁酸酯纤维素可以显著改善成漆得溶剂释放性、流平性或金属闪光漆的铝粉定向性;

e.可以通过降低共聚物的分子量,提高涂膜的流平性。

参考:江苏三木集团——丙烯酸树脂生产技术培训

1、丙烯酸树脂生产简介

A、丙烯酸树脂生产工艺过程 

丙烯酸树脂生产涉及配方及工艺设计、合成用原材料的控制、生产设备及工艺条件、计量及仪器、生产操作、中控、质检、包装等多个环节。

B、丙烯酸树脂生产常见问题介绍

可逆转的——比如生产中有些异常现象,如丙烯酸树脂固含或黏度的偏高或偏低、气味较大、单体转化率低等,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可使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变为合格。 

不可逆转的——树脂色相较深如偏黄相或红相,树脂产品外观发白、发乳、发浑,树脂有流动性差、有凝胶、胶粒等。 

2、丙烯酸树脂生产原材料环节的控制

A、引发剂的品种及要求 

a.最好选用含量在70-75%的产品,含量为>98%的BPO使用时有爆炸风险。同时也必须根据配方标示的BPO含量,在实际生产时灵活地进行调整。  

b.BPO储放时间过长(如6个月以上),产品内水分和活性氧都会减少,用此引发剂生产的树脂往往会使颜色变黄,达不到水白透明的外观要求。 

不适宜在高温下储存,如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A等,在高温下储存时间较长,单体的双键易自聚,轻则形成轻微的细小颗粒(液体有乳光)、絮状物、严重的单体会凝胶固化。 

单体聚合物含量初步判断与测试方法:

a、是目测,看看单体外观是否透明;

b、看单体黏度是否正常,是否有小颗粒或絮状物出现,比较精细的方法是采用甲醇法测试。 

C、丙烯酸树脂用溶剂的简介

溶剂的颜色发黄或纯度不合格 ,如溶剂的含水率偏大。

反应后期加入全部溶剂后,工艺上多要求回流30分钟,这一工艺不可忽略,其一除水,其二确保体系残留单体/引发剂极少,以免造成树脂气味大。

D、功能性单体或助剂的简介 

一定要严格控制如叔碳酸缩水甘油酯(E-10/N-10)、链调节剂(V-276/A-12) 。否则都会影响树脂的外观、颜色和转化率等技术指标和质量。 

E、配料过程中的原料控制 

a.投料时如发现有的丙烯酸单体颜色深、发黄、水分、有铁锈等异物,则不应投料,否则生产出的树脂颜色易变深或发黄,也有可能有乳光或胶粒; 

b.反应滴加混合单体之所以强调要均匀、中等速度,物料热交换好。

3、丙烯酸树脂生产设备与工艺的控制

A、反应釜在丙烯酸树脂生产设计 

要保证有足够的冷凝器面积,一般情况下,10 m3反应釜应配冷凝面积应大于40 M2,3M3反应釜应配冷凝面积应大于25 M2,否则冷凝效果不好 。

B、一釜生产多品种,洗锅不干净,也会造成树脂发浑、发乳。

当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种丙烯酸树脂混合生产时,由于树脂分子量差异过大,树脂的结构不同,相容性差,加上洗釜不干净,不彻底(包括管路,过滤器等),往往由于树脂混溶性不好,造成树脂出现发乳、发浑现象。

4、丙烯酸树脂合成过程中,粘度、固含、酸值、转化率等变化与调整

A、中控时发现树脂黏度、转化率不合格(偏低时),应仔细地检查原因 

如果未配错料,则应按规定补加引发剂,继续保温进行反应,按时再取样进行测试,一般正常情况,固体含量、黏度都应该有所增加。 

应该认为是配料所致,即垫底溶剂加的多,或者单体加的少, 处理方式就是应按所测黏度及固含量,通过计算将多余溶剂脱出,直至树脂技术指标合格为止,这种情况可挽救树脂。 

B、中控时发现树脂的黏度和固体分偏高 

在检查设备没问题的情况下,则会有两种可能,一是酸的量过大,则可通过测树脂的酸值加以锁定,否则就是配料出现问题;

二是单体加的量多了,而溶剂量加的少了,或者溶剂挥发了,补加溶剂。

C、如发现树脂的酸值偏高或者偏低 

一般情况是酸的投料量不够准确,则可通过适当调整溶剂来调整酸值。如无调整余地,可再生产一釜新的,两釜树脂兑在一起,控制合格。

5、丙烯酸树脂的过滤与包装要求

A、树脂装桶后发现有杂质或外观颜色发深或含有水珠等异常情况,此时要查找原因。

颗粒或其他杂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三:

树脂压滤时过滤袋破裂,或过滤袋细度不合格,则此时树脂应重新过滤;包装桶不干净;包装桶进水或回收桶原装其他化学品未彻底洗干净。

B、合格的树脂必须在降温后才能包装,桶盖不应立即拧紧,否则在热的时候运输,大桶很容易变形。 

C、注意:选择单体时还应注意单体的毒性大小

一般丙烯酸酯的毒性大于对应甲基丙烯酸酯的毒性,如丙烯酸甲酯的毒性大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毒性,此外丙烯酸乙酯的毒性也较大。在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用的单体中,丙烯睛、丙烯酰胺的毒性很大,应注意防护。

[0001]本发明涉及洗化领域,特别是一种无腐蚀无刺激具有消毒功能的卫生湿巾及其制造方法。

[0002]季铵盐消毒对新型冠状病毒又好又安全,但一般季铵盐有一定的腐蚀性,用到医疗器械和金属制品有腐蚀。大量的研究表明,生活环境、临床上重要的致病菌在医院的一般环境物体表面上能够存活,并且它们会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不仅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时相关的环境中检出相应的病原菌,甚至病人周围的临床环境物体表面会被已知可以引起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严重污染,范金辉等在民用航空器采集物体表面样本997份,检出55种细菌,其中马桶坐便器上93.8%为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李华峰等在医院ICU病房采样检测,从中检出嗜麦芽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条件致病菌;陈炜等在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其耐万古霉素达100%李会娟等在移动换药车上表面采集303份如耐甲氧基氨苄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肠球菌等耐药菌在感染病人的病房周围环境物体表面上存在广泛污染,从床垫、床架到门把手、水龙头、婴幼儿玩具等各种环境中都分离到病原菌、条件致病菌及耐药菌,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使用消毒湿巾消毒各种物体表面使其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播,达到无害化处理非常重要。

[0003]《消毒湿巾卫生要求》WS 575-2017、《湿巾》GB/T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等規定,湿巾或卫生为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具有清洁抗菌或抑菌作用,没有其消毒功能,尤其是《消毒湿巾卫生要求》WS 575-2017,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应≥90%,即杀灭对数≥1,杀灭微生物种类少要求低;毒理安全指标仅对用于皮肤粘膜和手的消毒湿巾要求无刺激或轻度刺激,对用于物体表面的湿巾无要求或要求低,如湿巾标准只要求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

[0004]没有改进前的卫生湿巾没有消毒功能,只是抗菌或抑菌,使用的生产原液为抗抑菌剂,没有加增效剂和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氯化铵,所以没有消毒功能,因为标准要求低没有考虑对金属尤其是碳钢、铝和铜的腐蚀,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实验室用水对碳钢都有腐蚀性,没有添加防蚀剂会产生腐蚀,用于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消毒,其诊疗设备一般都是金属材料,设备精密价格昂贵,一旦腐蚀无法使用,解决医疗器械表面消毒腐蚀问题至关重要;具有消毒功能的卫生湿巾目前国家和行业还没有标准,我们发明的本款卫生湿巾对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医院常见致病菌、医院常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难以治疗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杀灭对数值>5,对致病性酵母菌杀灭对数值>4;解决了腐蚀、刺激、抗抑菌的缺点。

[0005]市场需要一种消毒湿巾,具有清洁和消毒作用,适用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和其他表面消毒,不腐蚀,对皮肤手等无刺激,长期使用无毒;本发明解决这样的问题。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腐蚀无刺激具有消毒功能的卫生湿巾及其制造方法,本产品具有清洁和消毒作用,不会腐蚀消毒医疗器械和贵重金属物品,还能杀灭医疗机构常见的耐药菌,对皮肤手等无刺激,长期使用无毒。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无腐蚀无刺激具有消毒功能的卫生湿巾,包括:载体,附着在载体上的消毒液;消毒液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数包括:纯度为70%的复合型氯化铵0.18%-0.22%,纯度为99%的十二烷基氯化铵0.072%-0.088%,纯度为9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18%-

[0009]复合型氯化铵的复合型氯化铵的制备过程是:

[0010]在碘化钾存在下,由氯代癸烷与甲胺反应制得双癸基二甲基叔胺;

[0011]再与氯甲烷反应制得成氯化铵;

[0012]将制得的氯化铵与辛葵基氯化铵复配,生成复合型氯化铵。

[0013]前述的一种无腐蚀无刺激具有消毒功能的卫生湿巾,复合型氯化铵是无色透明液体,密度为0.80-0.90g/cm,闪点30℃,pH值7.5-8.5,活性物含量70%。

[0014]前述的一种无腐蚀无刺激具有消毒功能的卫生湿巾,消毒液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数包括:纯度为70%的复合型氯化铵0.205%,纯度为99%的十二烷基氯化铵0.079%,纯度为9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2%,纯度为99%的丙三醇1%,纯度为99%的亚硝酸钠

[0015]前述的一种无腐蚀无刺激具有消毒功能的卫生湿巾,载体为非织造无纺布。

[0016]一种无腐蚀无刺激具有消毒功能的卫生湿巾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准备原料,消毒液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数包括:纯度为70%的复合型氯化铵0.18%-

0.22%,纯度为99%的十二烷基氯化铵0.072%-0.088%,纯度为9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0018]复合型氯化铵的复合型氯化铵的制备过程是:

[0019]在碘化钾存在下,由氯代癸烷与甲胺反应制得双癸基二甲基叔胺;

[0020]再与氯甲烷反应制得成氯化铵;

[0021]将制得的氯化铵与辛葵基氯化铵复配,生成复合型氯化铵;

[0022]将原料投料到反应釜搅拌,得到消毒液;

[0023]将非织造无纺布经过上机、裁切、包装后,用消毒液进行定量加液得到产品。

[0024]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0025]本发明的消毒液1min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医院感染常见细菌、致病性酵母菌;

[0026]本发明的消毒液1min对临床常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难于治疗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有杀灭作用;

[0027]本发明的消毒液对碳钢、铝、铜及不锈钢基本无腐蚀;

[0028]本发明的消毒液性能稳定,有效期2年;

[0029]本产品对脏污物体表面擦拭消毒,作用1min,符合标准要求;

[0030]本产品安全,急性经口毒性属实际无毒性,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属无刺激,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属阴性。

[0031]图1是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003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0033]一种无腐蚀无刺激具有消毒功能的卫生湿巾,包括:载体,附着在载体上的消毒液;消毒液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数包括:纯度为70%的复合型氯化铵0.18%-0.22%,纯度为99%的十二烷基氯化铵0.072%-0.088%,纯度为9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18%-

0.022%,纯度为99%的丙三醇0.99%-1.10%,纯度为99%的亚硝酸钠0.072%-0.088%,纯化水98.668%-98.482%;作为一种优选,载体为非织造无纺布,该类非织造无纺布主要以聚丙烯树脂为生产原料,蓬松手感好且柔软,分子链很容易断裂,用后易降解对环境负担小,此载体性能稳定,无毒、无异味,不刺激皮肤,按生产工艺要求切割成不同规格。

[0034]作为一种优选,消毒液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数包括:纯度为70%的复合型氯化铵

0.205%,纯度为99%的十二烷基氯化铵0.079%,纯度为9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2%,纯度为99%的甘油1%,纯度为99%的亚硝酸钠0.08%,纯化水98.616%。

[0035]复合型氯化铵:是无色透明液体,密度0.80-0.90g/cm。闪点30℃,pH值7.5-8.5,活性物含量70%。溶于水,属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碘化钾存在下,由氯代癸烷与甲胺反应先制得双癸基二甲基叔胺,再与氯甲烷反应制得成一种氯化铵;再与辛葵基氯化铵复配,生成复合型氯化铵;是本产品的有效成分,具有广谱、高效的消毒功效,在医药卫生和民用方面用作抑菌、抗菌及杀菌剂。

[0036]表面增效剂:1)十二烷基氯化铵,助效剂,相对分子质量为340.0结构。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效异型结构氯化铵,增加消毒杀菌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分散、渗透、清洁作用,可有一定的去油、除污能力和缓解腐蚀作用;有利用杀菌功效的异型结构氯化铵溶于水,且不受水硬度影响,在本配方中为助效、缓蚀剂。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AEO),又称为聚氧乙烯脂肪醇醚。通式表示:RO(CH2CH2O)nH,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起到乳化防蚀、去污作用,可以对上述有效成分增加杀菌和去污清洁的功能,增效表面活性剂是由聚乙二醇(PEG)与脂肪醇缩合而成的醚,是物体表面、金属清洗剂的主要活性成分。

[0037]防锈剂:亚硝酸钠(NaNO2),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合生成的无机盐。亚硝酸钠易潮解,易溶于水和液氨,其水溶液呈碱性,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白色至浅黄色粒状、棒状或粉末。有吸湿性。加热至320℃以上分解。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水溶液呈碱性。相对密度2.17。熔点271℃。有氧化性,与有机物接触能燃烧和爆炸,在肉类制品加工中用作发色剂、抑制微生物剂,防腐剂,在本产品中主要起到抑菌和防金属腐蚀性。

[0038]防刺激剂:丙三醇,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是一种有机物。俗称甘油。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难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类。丙三醇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相对密度1.26362。熔点17.8℃。沸点290.0℃(分解)。折光率1.4746。闪点(开杯)176℃。1)无色、透明、无臭、粘稠液体,味甜,具有吸湿性。与水以任何比例混溶,水溶液为中性。是许多无机盐类和气体的良好溶剂。对金属无腐蚀性,2)无毒。即使饮入总量达100g的稀溶液也无害,在机体内水解后氧化而成为营养源。在动物实验中,如使之饮用极大量时,具有与醇相同的麻醉作用。3)阻止配方中有刺激成分使其达到无刺激。

[0039]纯化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其外观、酸碱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电导率、易氧化物、不挥发物、重金属、微生物限度,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部的要求。

[0040]复合型氯化铵的制备过程是:在碘化钾存在下,由氯代癸烷与甲胺反应制得双癸基二甲基叔胺;再与氯甲烷反应制得成氯化铵;将制得的氯化铵与辛葵基氯化铵复配,生成复合型氯化铵。

[0041]按照如下三个实施例的配方和图1所示的制造方法制备出样品1-3.

[0042]纯度为70%的复合型氯化铵0.18%-0.22%,纯度为99%的十二烷基氯化铵

[0043]实施例1配方:纯度为70%的复合型氯化铵0.18%,纯度为99%的十二烷基氯化铵

0.072%,纯度为9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18%,纯度为99%的甘油1.10%,纯度为99%的亚硝酸钠 0.088%,纯化水98.542%;

[0044]实施例2配方:纯度为70%的复合型氯化铵0.205%,纯度为99%的十二烷基氯化铵 0.079%,纯度为9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2%,纯度为99%的甘油1%,纯度为99%的亚硝酸钠0.08%,纯化水98.616%;

[0045]实施例3配方:纯度为70%的复合型氯化铵0.22%,纯度为99%的十二烷基氯化铵

0.088%,纯度为9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22%,纯度为99%的甘油0.99%,纯度为99%的亚硝酸钠 0.072%,纯化水98.608%;

[0046]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7]按照实施例的配方准备原料;

[0048]将原料投料到反应釜搅拌,得到消毒液;

[0049]将非织造无纺布经过上机、裁切、包装后,用消毒液进行定量加液得到样品1-3。

[0050]对卫生湿巾进行抽样和实验检验;

[0051]同一批号的样品抽取12个包装,3个用于检测,3个用于复检,其他为留样。包装不应有破裂,检验前不得启开。在100级净化条件下用无菌方法打开用于检测的3个包装,从每个包装中取样,称取10g±1g样品,剪碎后加入到200mL中和剂中,充分混匀,如要稀释按稀释度计算细菌菌落总数与真菌菌落总数。

[0052]用如下实验验证本卫生湿巾的效果。

[0053]实验室一,用样品2进行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含量的测定;

[0055]2、精密称取样品2适量(液体样品取适量体积),使其相当于苯扎氯铵约0.5g,置烧杯中,用蒸馏水35ml分3次洗入250ml分液漏斗中。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ml与氯仿25ml,精密加入新配制的50g/L碘化钾溶液10ml,振摇,静置使分层,弃去氯仿层。水层用氯仿提取3次,每次10ml。然后,弃去氯仿层,水层移入250ml具塞锥形瓶中,用蒸馏水约15ml分3次淋洗分液漏斗,合并洗液与水液。加盐酸40ml,放冷,用碘酸钾滴定液(装于25ml滴定管中)滴定至淡棕色,加氯仿5ml,继续滴定并剧烈振摇至氯仿层无色,记录碘酸钾滴定液用量,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重复测2次,取2次的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

[0056]3、因1mol/L碘酸钾滴定液1ml相当于0.7080g苯扎氯铵,故可按下式计算其含量:

[0058]式中:X为苯扎氯铵,%或mg/L;c为碘酸钾滴定液的浓度,mol/L;Vst为滴定中用去碘酸钾滴定液的体积,ml;m为苯扎氯铵样品质量,g;V为苯扎氯铵样品体积,ml。

[0059]4、结果:所试本卫生湿巾(生产批号)挤出液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含量为0.272%。见表1。

[0060]表1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含量测定结果

[0062]实验二,用样品2进行24月稳定性测试;

[0064]检品:卫生湿巾,有效成分: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生产批号:。

[0065]玻璃器皿:25mL滴定管,碘量瓶等。

[0066]仪器:水夹套恒温培养箱。

[0067]试剂:氢氧化钠、碘化钾溶液、氯仿、盐酸等均为分析纯。

[0071]保存条件:温度37℃;时间3个月。

[0072]检验步骤:取检品2包,于温度为37℃恒温箱中放置3个月后,制备挤出液,按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测定方法检验分析,重复2次。

[0074]卫生湿巾在温度为37℃环境中放置3个月,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含量为

0.260%;下降率为4.41%。见表2。

[0075]表2稳定性测定结果

[0079]所试卫生湿巾在温度为37℃环境中放置3个月,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含量为

0.260%;下降率为4.41%,符合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保存24个月的规定。

[0080]实验三,用样品1-3进行金属腐蚀性的测定;

[0082]测定本品对各种金属的腐蚀程度,以能注明在使用时是否需给予应有的注意。

[0085]圆形,直径24.0mm,厚1.0mm,穿一直径为2.0mm小孔,表面积总值约为9.80cm(包括上、下、周边表面与小孔侧面)。光洁度为6。原料如下:

[0088]碳钢易氧化生锈,应保存于油中。

[0094](1)在有表面活性作用的清洁剂中浸泡10min,充分去油,洗净;亦可用氧化镁糊剂涂抹除油后洗净;以120号粒度水砂纸磨去金属片两面和周边表面的氧化层,再用自来水冲净。测量片的直径、厚度、孔径(精确至0.1mm)。用无水丙酮或无水乙醇再次脱脂。置50℃恒温箱中干燥1h,待其温度降至室温后称重(每金属片待天平回零后称重3次,精确至0.1mg,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前重量。称重时,应戴洁净手套,勿以手直接接触样片。

[0095](2)按消毒剂最高使用浓度配制试验用消毒液,用以浸泡试验样片。浸泡时,每一金属片需浸泡在200ml消毒液中。

[0096](3)金属样片用塑料线系以标签,编号和注明日期,悬挂于消毒液中。一次性浸泡72h。易挥发性或有效成分不稳定的消毒剂,根据情况,酌情定时更换消毒液,直至浸泡72h。

[0097](4)每种金属每次试验放置3片样片。浸泡时,若同种金属每一样片相隔1cm以上,可在同一容器内(含600ml消毒液)进行。

[0098](5)浸泡到规定时间后,取出金属片,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毛刷或其它软性器具去除腐蚀产物。如仍有清除不掉的腐蚀产物,可按GB 10124-88所介绍的下列方法清除:

[0101]铝片:浸泡于三氧化铬磷酸溶液(三氧化铬20g,磷酸500ml,加蒸馏水至1000ml。磷酸比重为1.69)中,升温至80℃,持续5min-10min。如还未清除干净,可在室温浸于硝酸(比重 1.42)溶液中1min。

[0103](6)金属样片除去腐蚀产物并清洗后,用粗滤纸吸干水分,置于垫有滤纸的平皿中,放入50℃温箱,干燥1h,用镊子夹取,待其温度降至室温后分别在天平上称重。天平回零后称3次,以其平均值作为试验后重量。

[0104]称重时,与试验前相同,应戴洁净手套,勿以手直接接触样片(下同)。

[0105](7)样片在用化学法去除腐蚀物时,需设相应空白对照以校正误差。空白对照样片与试验组样片同样进行表面处理、洗净和称重,但不经消毒剂浸泡。事后随同试验组样片用相同方法进行化学处理、水冲洗、干燥、称重,并计算其平均失重值。

[0106](8)试验的全过程应同时设不锈钢片浸泡蒸馏水的对照,浸泡前后的重量差应0.3mg。否则,在找出原因后,全部试验重做。

[0107](9)试验结果,观察与纪录金属片颜色变化,并以金属腐蚀速率(R)平均值表达,在计算时应减去空白对照组样片的失重值。计算公式如下,公式2。

[0109][R为腐蚀速率,mm/a(毫米/年);m为试验前金属片重量,g;m为试验后金属片重t量,g; mk为化学处理去除腐蚀产物样片失重值,g,试验中未进行化学清除处理者,计算时在公式中删去mk值;S为金属片的表面积总值,cm;t为试验时间,h;d为金属材料密度,kg/m]。

[0110]4、腐蚀性分级标准

[0112]5、检测结果与结论,见表3。

[0113]表3-1样品1金属腐蚀性试验结果

[0115]表3-2样品2金属腐蚀性试验结果

[0117]表3-3样品3金属腐蚀性试验结果

[0119]由以上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的配方均不会腐蚀金属,实施例2的配方的效果最好,为最优实施例。

[0120]实验四,按照如下方法检测样品2的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真菌菌落总数。

[0121]1、细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0122]取处理样液作菌落计数。共接种5个平皿,每个平皿中加入1mL样液,然后用冷却至 45℃左右的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5mL-20mL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5℃±2℃培养48h后,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

[0123]菌落呈片状生长的平板不宜采用;计数符合要求的平板上的菌落,按下式计算结果:

[0126]A――5块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

[0128]当菌落数在100以内,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

[0129]2、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0130]取处理样液5mL接种50mL乳糖胆盐发酵管,置35℃±2℃培养24h,如不产酸也不产气,则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产酸产气,则划线接种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置35℃±2℃培养18-24 h,观察平板上菌落形态。典型的大肠菌落为黑紫色或红紫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具有金属光泽,也有的呈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或粉红色,中心较深的菌落。取疑似大肠菌落1-2个作革兰氏染色镜检,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5℃±2℃培养24h,观察产气情况。结果报告:凡乳糖胆盐发酵管产酸产气,乳糖发酵管产酸产气,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典型大肠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胞杆菌,可报告被检样品检出大肠杆菌。

[0131]3、绿脓杆菌检测方法

[0132]取处理样液5mL,加入到50mLSCDLP培养液中,充分混匀,置35℃±2℃培养18-24h。如有绿脓杆菌生长,培养液表面呈现一层薄菌膜,培养液常呈黄绿色或蓝绿色。从培养液的薄菌膜处挑取培养物,划线接种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平板,置35℃±2℃培养18-24h,观察菌落特征。绿脓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扁平,边缘不整,菌落周围培养基略带粉红色,其他菌不长。取可疑菌落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菌者应进行下列试验:①氧化酶试验:取一小块洁净的白色滤纸片放在灭菌平皿内,用无菌玻棒挑取可疑菌落涂在滤纸片上,然后在其上滴加一滴新配制的1%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30s内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为氧化酶试验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②绿脓菌素试验:取2-3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在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斜面,35℃±2℃培养24h,加入三氯甲烷3-5mL,充分振荡使培养物中可能存在的绿脓菌素溶解,待三氯甲烷呈蓝色时,用吸管移到另一试管中并加入 1mol/L的盐酸1mL,振荡后静置片刻。如上层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即为阳性,表示有绿脓菌素存在。③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挑取被检菌纯培养物接种在硝酸盐胨水培养基中,置35℃±2℃培养24h,培养基小倒管中有气者即为阳性。④明胶液化试验:取可疑菌落纯培养物,穿刺接种在明胶培养基内,置35℃±2℃培养24h,取出放于4-10℃,如仍呈液态为阳性,凝固者为阴性。⑤42℃生长试验:挑取可疑培养物,接种在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置42℃培养24-48 h,有绿脓杆菌生长为阳性。结果报告:被检样品经增菌分离培养后,证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及绿脓杆菌试验均为阳性者,即可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绿脓杆菌。如绿脓菌素试验阴性而液化明胶、硝酸盐还原产气和42℃生长试验三者皆为阳性时,仍可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绿脓杆菌。

[0133]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

[0134]取处理样液5mL,加入到50mL SCDLP培养液中,充分混匀,置35℃±2℃培养24h。自上述增菌液中取1-2接种环,划线接种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置35℃±2℃培养24-48h。在血琼脂平板上该菌菌落呈金黄色,大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挑取典型菌落,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排列成葡萄状,无芽胞与荚膜。镜检符合上述情况,应进行下列试验:①甘露醇发酵试验:取上述菌落接种甘露醇培养液,置35℃±2℃培养24h,发酵甘露醇产酸者为阳性。②血浆凝固酶试验:玻片法:取清洁干燥载玻片,一端滴加一滴生理盐水,另一端滴加一滴兔血浆,挑取菌落分别与生理盐水和血浆混合,5min如血浆内出现团块或颗粒状凝块,而盐水滴仍呈均匀混浊无凝固则为阳性,如两者均无凝固则为阴性。凡盐水滴与血浆滴均有凝固现象,再进行试管凝固酶试验;试管法:吸取1∶4新鲜血浆0.5mL,放灭菌小试管中,加入等量待检菌24h肉汤培养物0.5mL。混匀,放35℃±2℃温箱或水浴中,每半小时观察一次,24h之内呈现凝块即为阳性。同时以已知血浆凝固酶阳性和阴性菌株肉汤培养物各0.5mL作阳性与阴性对照。结果报告:凡在琼脂平板上有可疑菌落生长,镜检为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并能发酵甘露醇产酸,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者,可报告被检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0135]5、溶血性链球菌检测方法

[0136]取处理样液5mL加入到50mL葡萄糖肉汤,35℃±2℃培养24h。将培养物划线接种血琼脂平板,35℃±2℃培养24h观察菌落特征。溶血性链球菌在血平板上为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针尖状突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周围有无色透明溶血圈。挑取典型菌落作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应为革兰氏阳性,呈链状排列的球菌。镜检符合上述情况,应进行下列试验:①链激酶试验:吸取草酸钾血浆0.2mL(0.01g草酸钾加5mL兔血浆混匀,经离心沉淀,吸取上清液),加入0.8mL灭菌生理盐水,混匀后再加入待检菌24h肉汤培养物0.5mL和0.25%氯化钙0.25mL,混匀,放35℃±2℃水浴中,2min观察一次(一般10min内可凝固),待血浆凝固后继续观察并记录溶化时间。如2h内不溶化,继续放置24h观察,如凝块全部溶化为阳性,24h仍不溶化为阴性。②杆菌肽敏感试验:将被检菌菌液涂于血平板上,用灭菌镊子取每片含

0.04单位杆菌肽的纸片放在平板表面上,同时以已知阳性菌株作对照,在35℃±2℃下放置18-24h,有抑菌带者为阳性。结果报告:镜检革兰氏阳性链状排列球菌,血平板上呈现溶血圈,链激酶和杆菌肽试验阳性,可报告被检样品检出溶血性链球菌。

[0137]6、真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0138]待上述生理盐水样液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作真菌计数,共接种5个平皿,每一个平皿中加入1mL样液,然后用冷却至45℃左右的熔化的沙氏琼脂培养基15-25mL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25℃±2℃培养7天,分别于3、5、7天观察,计算平板上菌落数,如果发现菌落蔓延,以前一次的菌落计数为准。结果报告:菌落呈片状生产的平板不宜采用;计数符合要求的平板上的菌落,按下式计算结果:

[0141]B――5块沙氏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真菌菌落总数;

[0143]当菌落数在100以内,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

[0144]六种检测的检测结果,卫生湿巾,有效成分: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生产批号: 。如下表4所示;

[0145]表4微生物学指标检验结果

[0147]实验五,样品2的卫生湿巾挤出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作用1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即杀灭率99.999%。

[0149]检品:卫生湿巾,有效成分: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生产批号:。

[0150]试验菌株:大肠杆菌(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培养第5代。

[0152]有机干扰物:3%牛血清白蛋白。

[0153]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0154]仪器: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0157]B.中和剂鉴定试验:①消毒剂为卫生湿巾挤出液,第1、2组消毒作用1min;②消毒剂为1:5稀释的卫生湿巾挤出液,第1、2组消毒作用1min;中和作用10min以上。在20℃±1℃条件下,试验重复3次。

[0158]C.杀灭试验:消毒剂为卫生湿巾挤出液。在20℃±1℃条件下,试验重复3次。

[0160]A.大肠杆菌中和剂鉴定试验:①消毒剂为卫生湿巾挤出液:第1、2组平均生长菌落数均为 0cfu/mL,第3、4、5组平均生长菌落数分别为1.85×10cfu/mL、1.94×10cfu/mL和

[0161]表5卫生湿巾挤出液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0163]表6 1:5稀释的卫生湿巾挤出液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0165]B.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效果

[0166]在20℃±1℃条件下,试验重复3次。所试卫生湿巾挤出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作用1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见表7。

[0167]表7卫生湿巾挤出液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效果

[0169]注: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0171]A.①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中,0.5%皂基Difco D/E肉汤中和剂及其与卫生湿巾挤TM出液的中和产物对细菌繁殖体生长及培养基无影响。②同倍稀释的0.5%皂基Difco D/E肉汤中和剂可有效中和1:5稀释的卫生湿巾挤出液对细菌繁殖体的抑制作用。

[0172]B.所试卫生湿巾挤出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作用1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符合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0173]实验六,样品2的卫生湿巾挤出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分别作用1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即杀灭率99.999%。

[0175]检品:卫生湿巾,有效成分: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生产批号:。

[0176]试验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43300)、耐万古霉素肠球菌(ATCC700221),由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提供,培养第5代。

[0178]有机干扰物:3%牛血清白蛋白。

[0179]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0180]仪器: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0183]中和剂鉴定试验:(1)消毒剂为卫生湿巾挤出液,第1、2组消毒作用1min;(2)消毒剂为1:12稀释的卫生湿巾挤出液,第1、2组消毒作用1min;中和作用10min以上。在20℃±1℃条件下,试验重复3次。

[0184]杀灭试验:消毒剂为卫生湿巾挤出液。在20℃±1℃条件下,试验重复3次。

[0186]A.大肠杆菌中和剂鉴定试验:①消毒剂为卫生湿巾挤出液:第1、2组平均生长菌落数均为 0cfu/mL,第3、4、5组平均生长菌落数分别为1.36×10cfu/mL、1.40×10cfu/mL和

[0187]表8卫生湿巾挤出液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0189]表9 1:5稀释的卫生湿巾挤出液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0191]B.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效果

[0192]在20℃±1℃条件下,试验重复3次。所试卫生湿巾挤出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分别作用1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见表10。

[0193]表10卫生湿巾挤出液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效果

[0195]注: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0197]A.①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中,0.5%皂基Difco D/E肉汤中和剂及其与卫生湿巾挤出液的中和产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及培养基无影响。②同倍稀释的0.5%TM皂基 Difco D/E肉汤中和剂可有效中和1:5稀释的卫生湿巾挤出液对细菌繁殖体的抑制作用。

[0198]B.所试卫生湿巾挤出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分别作用1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符合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0199]实验七,样品2的卫生湿巾挤出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min,平均杀灭对数值>

[0201]检品:卫生湿巾,有效成分: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生产批号:。

[0202]试验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培养第5代。

[0204]有机干扰物:3%牛血清白蛋白。

[0205]培养基:沙氏琼脂培养基,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0206]仪器: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0209]中和剂鉴定试验:①消毒剂为卫生湿巾挤出液,第1、2组消毒作用1min;②消毒剂为1:5 稀释的卫生湿巾挤出液,第1、2组消毒作用1min;中和作用10min以上。在20℃±1℃条件下,试验重复3次。

[0210]杀灭试验:消毒剂为卫生湿巾挤出液。在20℃±1℃条件下,试验重复3次。

[0212]A.白色念珠菌中和剂鉴定试验:①消毒剂为卫生湿巾挤出液:第1、2组平均生长菌落数均为0cfu/mL,第3、4、5组平均生长菌落数分别为1.60×10cfu/mL、1.69×10cfu/mL和 

1.84×10cfu/mL,其组间误差率为5.07%。②消毒剂为1:5稀释的卫生湿巾挤出液:第1组平均生长细菌菌落数为81cfu/mL,第2组平均生长细菌菌落数为1.71×10cfu/mL,第5组平均生长细菌菌落数为2.05×10cfu/mL。见表11、表12。

[0213]表11卫生湿巾挤出液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0215]表12 1:5稀释的卫生湿巾挤出液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0217]注: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0218]B.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

[0219]在20℃±1℃条件下,试验重复3次。所试卫生湿巾挤出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min,平均杀灭对数值>4.00。见表13。

[0220]表13卫生湿巾挤出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

[0222]注: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0224]A.①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中,0.5%皂基DifcoTMD/E肉汤中和剂及其与卫生湿巾挤出液的中和产物对白色念珠菌生长及培养基无影响。②同倍稀释的0.5%皂基DifcoTMD/E肉汤中和剂可有效中和1:5稀释的卫生湿巾挤出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

[0225]B.所试卫生湿巾挤出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min,平均杀灭对数值>4.00,符合卫生部2002 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0226]实验八,样品2的卫生湿巾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作用1min,对物体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00。

[0228]检品:卫生湿巾,有效成分: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生产批号:。

[0231]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0232]仪器: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0233]受试对象:木质桌面。

[0235]检验依据: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第2.1.2.10项。

[0236]检验方法:取卫生湿巾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作用1min,平行物体表面未擦拭为消毒前

[0238]样品数量:消毒前、消毒后各30份。

[0239]采样方法:棉拭子涂抹法。

[0240]检验条件:试验温度21.3℃;相对湿度47.1%。

[0242]所试卫生湿巾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作用1min,对物体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 1.95(>1.48->2.24)。见表14。

[0243]表14物体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

[0246]实验九,样品2的卫生湿巾制备的受试物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mg/kg体重,根据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的急性毒性试验毒性分级标准,属实际无毒级物质。

[0247]实验十,样品2的卫生湿巾对家兔多次完整皮肤刺激反应计算所得的每只动物平均积分为0.36,根据皮肤刺激强度分级标准,对家兔多次皮肤刺激性为无刺激性反应。

[0249]检品:卫生湿巾,有效成分:复合季铵盐(以氯化铵计);生产批号:。实验动物:采用普通级新西兰白色家兔。

[0251]受试物对家兔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见表15。

[0252]表15对家兔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结果

[0255]所试卫生湿巾挤出液对家兔多次完整皮肤刺激反应计算所得的每只动物平均积分为0.36,根据皮肤刺激强度分级标准,对家兔多次皮肤刺激性为无刺激性反应。

[0256]实验十一,样品2的卫生湿巾样品各剂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对SPF级昆明种小鼠不具有体内染色体损伤作用。

[0257]综合以上实验可知:

[0258]1)卫生湿巾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医院感染常见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杀灭对数均>5.00,即杀灭率>

99.999%;可杀灭致病性酵母菌,杀灭对数均>4,即杀灭率均>99.99%;

[0259]2)无污染,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为0、霉菌总数及致病菌均未检不出;

[0260]3)无腐蚀,对碳钢、铝、铜及不锈钢基本无腐蚀:

[0261]4)无刺激,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结果无刺激;

[0262]5)无毒性,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无毒性;

[0263]6)不致畸,对SPF级昆明种小鼠不具有体内染色体损伤作用。

[0264]由以上实验可知本产品具有清洁和消毒作用,不会腐蚀消毒医疗器械和贵重金属物品,还能杀灭医疗机构常见的耐药菌,对皮肤手等无刺激,长期使用无毒。

[026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已经2018年10月12日国家统计局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丙酮对手有腐蚀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