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院士和中国院士哪个厉害

原标题:刘耀林教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新闻网讯(通讯员魏秀琴)近日,接到国际欧亚科学院的通知,经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院士大会选举推荐、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团审议,我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刘耀林教授正式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目前已拥有来自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等46个国家的600余名院士、通讯院士和荣誉委员,已在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等15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科学中心。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于1996年由当时的国家科委批准,目前已建成地球信息科学学部、技术与工程学部、资源与能源学部、经济学部、生命科学学部、医学与农学学部和城市科学部等10个学部。

国际欧亚科学院每两年组织一次院士选举,只接受院士提名推荐单一渠道;每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最多可推荐2名候选人,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方为有效;经院士大会全体院士投票,超过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方能当选。去年10月,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举行了第十九次院士大会,遴选出18位院士。

刘耀林为地理信息系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国际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图学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国家863计划领域主题专家等。他长期致力于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与土地信息技术及应用工程教学、科研和应用工程,积极倡导参与我国土地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国土科技创新和国土资源管理事业转型升级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工程建设,取得了广泛认可的学术声誉和成果转化应用效果。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本报讯(记者赵杰昌)11月16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24位中国学者增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这是中国科学家当选人数最多的一次。控制理论及应用、人工智能专家,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宋永端教授上榜。

宋永端教授是国家特聘专家,在美国从事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近20年,主持过包括美国科学基金(NSF)、美国能源部(DOE)、海军科研办(NOR)以及美国航空航天总局(NASA)在内的大型科研项目10余项。回国后,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973、863及企业项目,创建IEEE计算智能重庆分会并担任首届主席,创建中国自动化学会“可信控制系统”专业分委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创建“智慧无人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担任多个国际权威学术会议组织者、主持人、程序委员会主席或大会总主席。2017年入选国际控制领域顶级期刊IEEETrans.OnAutomaticControl全球11位编委之一(中国唯一入选者)。

自2012年担任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以来,宋永端教授在学科发展、人才引进和培养、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他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融合,致力于理论及应用创新,带领团队在自动化技术、机器人及智慧无人系统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新研究工作,相关科研成果在重要工业及军工领域获得成功应用。

据了解,国际欧亚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拥有来自46个国家的600余名院士、通讯院士和荣誉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总部设在莫斯科,分别在欧洲(法国)、欧亚(俄罗斯)和亚太地区(中国)建立区域中心,并在15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科学中心。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是15个国家科学中心中人数第二位的中心,于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申报并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

自1996年开始,国际欧亚科学院先后选出中国院士、通讯院士及荣誉委员(含港、台和外籍华裔科学家)180名,获选院士均为国内外知名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管理科学家,近三分之一的院士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或其他国际科学机构及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其中不乏贡献卓著、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臣以及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奖“共和国勋章”的科学家(陈芳允、刘东生、孙家栋等),他们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创造性、系统性的成就,做出了重大的科技、经济、社会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内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