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水库是为了斩龙脉吗

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拥有众多大河流。

所以在历史上,中国受到的最多的自然灾害就是水灾。

新中国建立后,水灾并没有减弱,甚至有了更加严重的趋势。

于是新中国非常重视在全国兴修水利,仅在50年代时,就开展了治理淮河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官厅水库等众多重要的水利建设。

在这诸多的水利工程中,有一个水库的修建,是非常特殊的,它就是十三陵水库。

它的修建源于毛主席的一句话,而在修建中,共有40万人参与,可谓声势浩大。

并且在修建期间,毛主席和周总理也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部署,甚至有时还拿起工具亲自干活,参与修建。

最后在众人的努力下,仅用了160天的时间,就完工了,在当时可谓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毛主席、周总理为何如此重视这个水库的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奇迹又是如何完成的?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十三陵水库的故事。


1954年,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行人来到十三陵参观。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地政府对十三陵进行了严格的保护,不许拆毁陵园内的砖石块, 不许砍伐陵里陵外树木, 更不许陵里陵外放火烧荒和破坏陵墓建筑物,违者要重罚。

在这样的保护下,十三陵逐渐发展为一处不错的景点。

毛主席爱逛名胜古迹,喜欢点评历史人物,是众所周知的。对于明朝皇帝的陵园,毛主席有着极大的兴趣。


参观完了十三陵,毛主席突然对总理说,"昌平是个好地方,有山,景色不错,就是缺点水。"周总理非常赞同毛主席的话。

当时十三陵在北京是一个有一定名气的景点。

由于十三陵兼具自然与历史风貌,成为了来华外宾必游之地。然而诺大的山,却没有水,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遗憾。若是修建一个水库,就更好了。

因此,在毛主席、周总理参观完十三陵后,修建水库的计划便提上了章程。然而修建水库对当时的新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仅仅为了完善十三陵这一个理由,并不足以让政府下定决心开始修建。


1957年,全国基本上实现农业合作化,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国家发布了《关于今冬明春大规模地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

根据此决定,当地政府可以根据条件,做好水利建设规划,能修大的水利工程,就不修小的。

与此同时,这一年,多地干旱缺水,于是在全国兴起了一股修建水利工程的热潮。在这股农田水利建设运动高潮中,北京市提出了"大干、快干、猛干"的口号,制定的水利计划任务比原计划增加了三四十倍,并要求在1957冬—1958春实现全郊区基本水利化,使灌溉面积由原来仅占耕地面积的13%增加到70%—80%。

在这样的背景下,昌平区政府在1957年12月下旬向北京市提出了修建十三陵水库的申请,并请相关部门对十三陵水库进行勘探与设计。

1958年1月12日,北京市成立"十三陵水库修建总指挥部",相关的建设筹备工作迅速铺开。次日,北京市委在昌平区召开了水库工程会议,邀请诸多水利工程专家商讨修建水库一事。经过大会商定,决定打破常规、跃过原本应当需时一两年的准备阶段,于1月21日正式破土动工。


十三陵水库主体工程是在莽山与汉包山两山尾峰之间修筑一座拦洪大坝,大坝长627米、高29米、底宽179米、顶宽7.5米,为粘土斜墙式土坝。根据工程要求,昌平区政府发动8000余人和其他建设人员约2000人,开赴工地进行水库的清基、准备以及初步的筑坝工作 。

在工程刚开始时,由于工人和技术人员经验不足,导致进程十分缓慢。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后,也由于各种机械工具的加入,修建进程开始加快。

但仍然达不到在五一劳动节前完工的期望。到了五一的时候,整个工程才完成了4分之1。随着汛期的即将到来,工程进度在不断加快。

然而根据现有的劳动力和技术,仍无法在汛期前完工。

为了赶在7月的汛期到来之前完工,国家决定调集解放军驻京部队参与水库的修建。有了军队的加入,工程进度加快了不少,每日都有10万人在劳动。

这场与自然争夺时间的工程成为当时全国的焦点。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5月25日,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亲临十三陵指导。


在去水库工地之前,毛主席等人决定先到十三陵看看。第一个看到的是明成祖,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好气派的大殿…… 一个死人建这么座大殿,有何益处?实在是劳民伤财!"" 毕竟是封建阶级的生活观嘛。" 周总理接过话题。

毛主席沉默一会,突然分析起明朝的得失来,他问总理"有人说明朝在军事上的失利, 在于对北京的守御分兵太散。恩来,你看呢?"

周总理望着翻卷的河水和起伏的山峦,沉思地说:" 十三陵、居庸关和北京城,地非不灵,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粮非不足也,国法不行而人心去也。"周总理以顾炎武的话,回答毛主席的问题,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

随后两人不再参观,径直出了陵园,向工地走去。

关于毛主席等人视察工地的事情,是非常保密的。

直到当天下午2点左右,才由宣传部的同志告诉大家,主席要来了。下午3点,毛主席等人来到了工地上。此时天气炎热,大家满头是汗。毛主席等人挤在一座普通的木板工棚里,听总工程师对于水库修建进度和情况的汇报。

在工作汇报完后,有人提议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题词,毛主席高兴地接受了提议,连写了5、6张"十三陵水库",最后才挑选出满意的一张出来。

毛主席题词后,周总理也写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随后朱总司令题词"移山造海,众志成城",刘少奇题词"劳动万岁"。


题词后。毛主席等人向正在修建中的大坝走去,对正在劳动的人们,进行慰问。

下午5点多的时候,在忙完琐碎事情之后,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开始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水库修建。毛主席拿着一个铁锹,奋力的铲土。

周总理拉着运土车,一来一回。朱总司令挑起一担担土,来回运送。刘少奇则是拿着工具,参加砸夯。

在这一天过后,更多的中央领导人开始在工作之余,来到工地上,参加劳动,使得解放军战士们和农民、工人士气高涨。经过大家众志成城,日日夜夜的劳动,终于在7月1日这天到来之际,建成了长627米、高29米的十三陵水库。

从开始动工到完工,仅耗时160天,在当时成为了一个奇迹。而经过事后统计,总共有40万人参与了这项工程。


十三陵水库的成功修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卓越功绩。

虽然因为当时的技术,导致水库有着不小的瑕疵,但在那时,水库的修建,不仅防止了洪涝,还对周边的农田起到了灌溉作用。

同时也让明十三陵成为了真正有山有水的名胜古迹。在中国上古历史上有大禹治水的经典,而现在的新中国则有,40万人同心协力修水库的经典,这足以让得享受成果的后人永怀于心了。

张志辉,张乃乙.十三陵水库工程修建始末[J].科学文化评论,2020,(第6期).

水天.毛泽东水库劳动十三陵元帅赋诗[J].四川水利,1994,(第2期).

舒云.1958年北京十三陵水库义务劳动记[J].党史博览,2021,(第4期)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声名远扬的明十三陵,指的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从永乐七年开始修炼陵墓,直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葬入此陵墓才停止,历时230余年,陵墓中包括十三座皇帝陵、二十三座皇后陵、二座太子陵、七座妃子陵和一座太监陵。

它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中的一座—天寿山,距京五十多公里,总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陵墓中,明十三陵是保存得相对好的一处,其建筑之雄伟,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建国初期,国家为了保护这个文化古迹,以重点保护文物对待十三陵。

十三陵分别于1957年和1961年被设立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又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1991年,再次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如此完美的一座陵墓,却不该是无人问津的,然而纵观古今,却曾未遭过盗,究竟为何?

文物工作者通过研究和测定发现原因有三:首先,十三陵的墓道的设计极为不规则,一改常规的通过中轴线笔直通往墓室,从边上环绕而上,一绕就容易把人带上偏路了。

其次,明十三陵位于首都附近,从明至清再到北洋和现政府,政府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

再者,十三陵坐落在小盆地地区,周围重峦叠嶂起到了屏障作用。

据说,当年孙殿英到了十三陵,都不敢碰触这个陵墓,要知道孙殿英可是曾以剿匪的身份盗掘了干隆皇陵墓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的人,而且光盗墓还不止,他甚至把慈禧尸体抛于荒郊野岭,这种无恶不作的人还有陵墓能够让他止步不前的?莫非在十三陵中真的有令他恐惧的吗?

崇祯十一年(1638 年),清兵绕道喜峰口再入长城,深入京都南面,进攻高阳城。其时,告老还乡的明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率家人及全城居民守城抗清,终因清兵势众,城破被俘。

清英亲王阿济格百般利诱,孙承宗誓死不降,阿济格恼羞成怒,竟下令将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活活勒死,接着清军屠城,将孙家满门老小和全城百姓近万人杀了个干干净净!

其实,孙承宗在带领高阳百姓守城时就预料到城破之后会有这个结局,他既要为大明朝尽忠,又不想使孙家一门绝后!

于是,守城前他多留了个心眼儿,将自己的四个儿子叫到面前,神色严肃地对他们说:“我将带领你们弟兄4 个为国尽忠,誓死守城,但如果苍天有眼,看在我们孙家一门忠烈的份上,绝不会让我们孙家绝后的!你们四个各自安排一个儿子,让他们在城破后想办法往外逃,只要能逃出去一个,我们孙家就不会绝后了!”

于是,孙承宗的四个儿子回到自己的小家后,按照父亲的意思,四位夫人带着各自的小儿子和一个丫鬟相机往外逃,其余家庭成员,无论男女老少,都随老爷子守城尽忠。

孙殿英出生时,满清政权虽已岌岌可危了,但满人还是比汉人有特权。孙殿英8 岁时,开赌场的父亲因与一满人赌徒发生纠纷, 被这个满人赌徒杀死,可这个满人赌徒因为朝中有关系竟没有被处决!

于是,孙家与清廷的仇恨又增加了一层。孙殿英10 多岁时,他的母亲便将新仇旧恨反复讲给他听,希望他有朝一日能为祖上争光,为父亲报仇雪恨!

老实讲,小时候因害天花落了一脸麻子,被人称为“孙麻子”的孙殿英,12 岁时就天天混迹在赌场,以赌博为乐,脑子里还没出现替祖上和自己的父亲报仇的想法时,清廷就完蛋了,报仇就更无从说起了!

民国初年,孙殿英竟跑到洛阳走上了贩运鸦片、制造毒品的道路,为此,坐镇洛阳的北洋“玉帅”吴佩孚严令缉捕他,孙殿英在洛阳无法立足,就带着部分手下逃到陕州( 今河南陕县) 大山里,纠集当地一批土匪、赌鬼、烟贩组成一支武装贩烟队伍,成了称雄一方的土匪头子。

民国年间,政权走马灯似的替换,有枪就是草头王。孙殿英更是“草头王”里的随风草,谁的势力大他就跟谁走。五六年间,他先后投奔过豫西镇守使丁香玲、国民军军长叶荃,后又转投同是土匪出身的“山东王”张宗昌,并被任命为师长、军长。

当直鲁联军在北伐军打击下节节败退之际,孙殿英一看张宗昌不行了,又见风使舵投靠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6 军团总指挥的徐源泉,被任命为第12 军军长。

孙殿英盗东陵案发后,全国舆论哗然。蒋介石为平息舆论,让时任京津卫戍司令的阎锡山审理此案。但孙殿英用盗得的宝物贿赂蒋介石、何应钦、宋子文、阎锡山等一干民国政要,使此事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

事后,作为阎锡山指定的审判长、晋军将领商震,竟煞有介事地说:“孙承宗托梦,让孙魁元(孙殿英,字魁元)盗东陵,还真是冤冤相报啊!”

后来,逍遥法外的孙殿英与人谈及盗东陵之事,竟洋洋得意地说:“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我不得不报仇革命啊!盗了清帝陵,我对得起祖宗,也对得起大汉同胞了!”

历史上能够超越唐宋之治的朝代只有明朝,它不仅经济触及了全球,它的文化艺术成就也可以说是撼动了整个世界的朝代。如此强大的一个朝代,引得举国上下的尊敬,当时在汉人心目中明朝就是正统的代表,孙文口号就包括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而孙殿英心里也清楚明白:要是盗掘了明帝墓他将面临一件事---死!毕竟盗墓本就是掉脑袋的罪行,若再冒犯了明陵,那就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不说会给他带来多大的灾难,就算是他手下的兵都要集体逆反。

所以当他到了十三陵所在地,却不敢继续往前走,只默默摇头说出了八个字:报仇雪恨,破坏风水。意为盗慈禧墓只为报仇雪恨,假如再往下挖,只会坏了风水。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欢迎您原创投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三陵的风水被谁破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