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第二问减慢搅拌速率可以吗?

●  实验开始之前,有15分钟额外时间阅读题目。在此期间,不要开始实验,也不要进行书写、计算。若不守规则将被取消资格。

●  只有“开始(Start)”命令发出之后,才可以开始实验。

●  你可以自主决定实验顺序,但建议从实验1开始。

●  所有结果和答案必须用书写笔写在试卷指定的答题框内,写在答题框外的解答不予评判。

●  不要用铅笔、记号笔书写答案。只能使用所提供的书写笔和计算器。

●  为你提供3页草稿纸。如果草稿纸不够,可以在试卷的背面打草稿。但谨记:写在指定区域之外的解答不予评判。

●  为准确理解题意,可向监考人员要求提供英文原版试卷

●  若需要离开实验室(去洗手间或者饮水、吃零食),告知监考老师,他或者她将会跟着你。

●  必须遵守IChO规则中告知的安全条例。若违反规则,监考老师只给一次警告;若再次违反,将被取消实验资格,实验总成绩以0分计。

●  除了特别说明之外,所提供的化学品和实验器皿可以补充或者替换一次。之后每替换一件,将在实验考试的40分中扣去1分。

●  在实验Stop (结束)之前的30分钟,监考人员将给出提醒

●  Stop (结束)命令发出之后,必须立即停止实验工作。磨蹭或者书写1分钟及以上,将导致实验成绩无效

●  Stop (结束)命令发出之后,监考人将会在你的卷子上签名。你和监考人均签名后,把试卷放入所提供的信封中,将试卷连同你的产物、TLC板一并提交,用于成绩评定。

●  必须穿着实验服并扣上扣子。鞋袜必须完全覆盖脚面和脚跟。

●  在实验室工作时始终佩戴防护镜或眼镜。不要戴隐形眼镜。

●  只能在指定的区域工作。保持你的台面和公共台面整洁。

●  不允许进行未经授权的实验。不允许擅自修改实验。

●  若实验台和地板上有溢出物和破碎的玻璃器皿,立即清理。

●  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置,以免造成污染和伤害。无害的水溶性或混溶物可以倒入水池。其他实验废弃物必须倒入带标记的有盖容器中。

与实验所用材料相关的GHS危险标识(H-短语)在此给出。它们的含义如下。

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
H271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强氧化剂。
H272可能会加剧火势;氧化剂。
H290可能腐蚀金属。
H301吞咽会引起中毒。
H304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
H311接触皮肤会中毒。
H312接触皮肤有害。
H314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H315引起皮肤刺激。
H317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反应。
H318造成严重的眼损伤。
H319严重刺激眼睛。
H333吸入可能有害。
H334若吸入可能导致过敏、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
H335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H336可能引起嗜睡或头晕。
H361怀疑损害生育能力或伤及孕儿。
H371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H372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373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H400对水生物毒性极大。
H402对水生物有害。
H410对水生物毒性极大并有长期持续影响。
H411对水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H412对水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化学测试反应已经成为一种鉴别未知化合物官能团的手段。在本实验中,你将以2-萘乙酮(A,2-乙酰基萘)为起始原料做两个制备级(preparatory scale)的化学测试反应。

●  卤仿反应是甲基酮的典型转化反应,甲基酮与碱性介质中的次卤酸盐反应生成羧酸(产物B)和卤仿(三卤代甲烷)。

●  布雷迪试剂(2, 4-二硝基苯肼的酸性溶液)与醛或酮的羰基反应生成橙色的腙的沉淀物(产物C)。


●  总分将基于化合物ABRf值(通过提交的TLC板1确定)以及所提交的产物BC的质量和品质进行判定。

●  所提供的次氯酸钠溶液不足以将所有的反应物A转化为产物B。你将用酸碱萃取回收剩余原料A,然后将原料A与布雷迪试剂反应以生成产物C (腙)。得分由产物BC的总产率来确定。

(1)打开搅拌器,将转速调节至540 rpm。将温度探头浸入到接近水浴底部,将温度设置为80 ℃。

(2)将0.500 g 2-萘乙酮从标记为反应物A的小瓶中转移到含有搅拌磁子的50 cm3圆底烧杯中。用量筒量取3 cm3乙醇(从洗瓶中取)加入小瓶中,然后用玻璃滴管将小瓶内的溶液完全转移到圆底烧瓶中。

(3)将圆底烧瓶放入热水浴中。装上回流冷凝管(冷凝管不需要通水),用一个大夹子固定其上面部分,如所示。在搅拌条件下使化合物A溶解。


(4)当水浴温度达到75 ℃时,在冷凝管的顶部放置一个小玻璃漏斗,将所有的NaClO溶液(Bleach,漂白剂)缓慢地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然后在75-80 ℃温度区间,将反应混合物加热搅拌60分钟。

(5)停止加热搅拌,稍稍松开上部夹子,将反应烧瓶提升到水浴上方。(警告:只能接触夹子,烧瓶是热的!)让反应混合物冷却15分钟。

(1)将分液漏斗放入铁圈中,然后将一个50 cm3不带磨口的锥形瓶放在分液漏斗下面。用玻璃漏斗将冷却后的反应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用镊子将搅拌磁子从玻璃漏斗中取出。用5 cm3乙酸乙酯(EtOAc)冲洗反应瓶,将洗涤液用玻璃滴管转移到分液漏斗中。

(2)进行萃取,使两相分离。将下层水溶液收集到不带磨口的50 cm3锥形瓶中。使用一个小玻璃漏斗,从分液漏斗的顶部将有机层倒入一个25 cm3的锥形瓶中。保留两相溶液。

(3)用小漏斗将50 cm3锥形瓶中的水相溶液倒回50 cm3的分液漏斗中。另外量取5 cm3乙酸乙酯,重复萃取(参考步骤Ⅱ-2)。将萃取所得的有机相合并到25 cm3锥形瓶中。保留两相溶液。

(4)准备好TLC板,使用前进行检查。未使用的已损坏板可以要求更换,不扣分。用铅笔画出起始线,标记点样位置。将数字1写在一个圆圈中,学生代码写在TLC板的顶部,如所示。用2 cm3乙醇(大约充满的1支玻璃滴管)溶解2-萘乙酮(标样A)。标记三个位置点,分别为A、O1O2。取1 μL (5 μL毛细管的第一格)标样AA位置点样,将步骤Ⅱ-3中所得的合并有机相在O1位置进行点样。O2位置留给后续点样


(5)用5 cm3 5%的Na2CO3溶液萃取合并的有机相两次。将水相溶液收集到第一次萃取时没有磨口的50 cm3锥形瓶中,与之前第一次萃取时的水相溶液合并在一起。

(6)用5 cm3去离子水洗涤分液漏斗中的有机相溶液。合并水相溶液。将有机相从分液漏斗顶部倒入50 cm3带磨口锥形瓶中。取1 μL有机相溶液(O2),在步骤Ⅱ-4中制备的TLC板上的O2位置进行点样(参考之前的点样方法)。

(7)进行TLC分析。取一个50 cm3烧杯,加入大约2 cm3 TLC展开剂。将TLC板插入盛有展开剂的烧杯中,用培养皿盖住烧杯。让展开剂爬升至接近TLC板顶部边缘约0.5 cm的位置。用镊子取出TLC板,画出展开剂的溶剂前沿,让TLC板风干。将TLC板放在通风橱内的UV灯下,用铅笔画出所有的可见的点。计算反应物A和产物BRf值。将TLC板保存在塑料袋中。

注1:产物B可能会在TLC板上拖尾。因此,要避免点样样品过多。

注2:在某些情况下,在有机混合相O1O2中,可能看到两个极低强度(含量极低)的额外副产物的点。在这种情况下,只计算显示最强点的Rf值。

注3:若有机相O2中仍然包含有起始物A和产物B,则用Na2CO3溶液和水(步骤Ⅱ-5Ⅱ-6)重复萃取。在这种情况下,重复萃取后,重新提交一块TLC板(板2),只点标准样A和有机相O2。在板2的圈中标记2,在板的顶部写上学生代码。用新制备的展开剂来展开板2。

P1.2 根据你的点样板,回答以下问题。从板1计算反应物A和产物BRf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警告:使用手套!布雷迪试剂会沾在皮肤和所有表面!如有沾上,立即用乙醇清洗!必要时可以换手套。

将水浴预热到80 ℃。将一个搅拌磁子放入盛有步骤Ⅱ-6中所得有机相(O2)的50 cm3带磨口的锥形瓶中,加入0.300 g 2, 4-二硝基苯肼(DNPH)。用量筒量取10 cm3乙醇,用乙醇洗涤小玻璃瓶两次(每次5 cm3),然后用玻璃滴管将含有DNPH的溶液全部转移至带磨口的锥形瓶中。将磨口锥形瓶放入热水浴中,接上用少量乙醇预先冲洗过的回流冷凝管(类似于)。

将玻璃漏斗置于冷凝管顶部开口处,加入3 cm3 20% HCl至反应混合物中,在80 ℃下搅拌2分钟,开始形成橙色产物C的细小晶粒。然后,关闭加热搅拌器。将锥形瓶提升到水浴上方。(警告!只接触夹子,锥形瓶是热的。)让反应混合物冷却15分钟,然后将其放入冷水浴(将冷自来水倒入150 cm3的烧杯中得到)中。

(1)测试步骤Ⅱ-6中合并所得水相溶液的pH值。在玻璃棒搅拌下,小心滴加20% HCl溶液使之酸化(需要大约2 cm3 20% HCl溶液),至最终pH值为2 (用pH试纸检测)。产物B以白色沉淀析出。

(2)用S2孔的玻璃砂芯漏斗(带有白色标记)组装一个真空过滤装置(),用小夹子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将抽滤瓶连接到真空装置上。将含产物B的悬浊液(步骤Ⅳ-1)倒入玻璃砂芯漏斗中,让固体沉淀下来,然后打开真空阀。警告:在操作阀门之前和之后,告知监考人员!用6 cm3去离子水冲洗固体2次,直到滴下的滤液pH值约为6。继续抽滤5分钟,预干燥产物。断开真空源,用刮刀将白色产品B转移到标有参赛号B (Student Code B)的小玻璃瓶中,然后放在实验台上,敞口干燥。将滤液倒入水槽的下水口中,然后清洗抽滤瓶。


警告:小心操作,不要把玻璃砂芯漏斗的玻璃刮到你的产物中!

(3)与Ⅳ-2类似,用S3孔的玻璃砂芯漏斗(带有橙色标记)组装一个真空过滤装置。将含有产品C (步骤)的悬浊液倒入玻璃砂芯漏斗中,等1分钟,然后打开真空阀。过滤和清洗时,请勿用刮刀搅拌或刮擦固体,否则固体可能会穿过砂芯漏斗。用5 cm3乙醇(共15 cm3)洗涤沉淀三次,直到滤液为中性。继续抽滤5分钟。断开真空源。用刮刀将橙色产物C转移到一个标有参赛号C (Student code C)的小玻璃瓶中,然后放在实验台上,敞口干燥。将滤液收集到有机废液瓶中。

注意:如果产物透过砂芯漏斗,再过滤一次。若产物还是透过,联系监考人员。


鲁米诺(Luminol)是一种著名的化学发光剂。在适当的氧化还原催化剂如Cu2+的存在下,鲁米诺可与氧化剂——如最常用的H2O2——反应,所生成的产物中电子处于激发态,其通过发射蓝光释放多余的能量。

这一过程可调制为时钟反应,其中的发光出现在一定的诱导时间之后。若加入半胱氨酸(cysteine),Cu(Ⅱ)可被还原为Cu(Ⅰ),并生成Cu(Ⅰ)-半胱氨酸络合物,该络合物不会催化鲁米诺的氧化。然而,这种抑制只是暂时的。H2O2参与驱动的反应循环会导致半胱氨酸逐渐被氧化:

最终,当半胱氨酸被消耗殆尽,Cu(Ⅰ)会被重新氧化为Cu(Ⅱ),其催化活性恢复。蓝色化学发光的闪现可以指示这一现象。发光闪现所需的时间可以用于研究Cu催化半胱氨酸氧化的速率。

警告:确保你所有的溶液和移液管远离磁力搅拌器的电热板!

合理的温度变化不是问题,因为你的实验结果将基于你报告的实际反应温度来评定。若你的数据是在不同温度下记录的,你不会因此而丢分。然而,你必须避免过热,例如将你的溶液或移液管置于电热板附近。

提示:报告的所有数据应按要求保留有效数字或小数点位数。过多的位数可能会导致正确与错误的结果无法辨识。

在第Ⅰ部分(Part Ⅰ),稀释所给的两种储备液。在第Ⅱ部分(Part Ⅱ),测量两组浓度不同体系(见下表)时钟反应的反应时间。


建议:在开始测量用于成绩评定的数据之前,你可以先试一次,熟悉实验过程。

由于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在所有实验中,都必须尽快测量实际温度,即当你记下蓝光出现所需时间后,马上进行温度测量。

进行数据分析时,每次从温度计读出的数据都必须进行校正:将读数与所给校正常数相加,该常数打印在一个纸片上,置于实验2的用品框中。

然后,与校正温度x ℃对应的反应时间t(x℃)必须转换为25 ℃的反应时间t(25 ℃)。转换为25 ℃反应时间的处理方法是:将t(x ℃)与标准化系数nx→25相乘,即:

不同温度下的标准化系数值nx→25列于本实验最后的中。

提示:开始做实验前,请全面仔细阅读第部分的内容。

(1)用锥形瓶做支撑,将黑色试管直立于其中。用相应的移液管量取指定体积的H2O、鲁米诺的NaOH溶液(Luminol in NaOH)、半胱氨酸稀释液(Cys dil.),加入试管。

(2)将小离心管置于小塑料烧杯中,量取指定体积的Cu溶液和H2O2稀释液(H2O2 dil.),加入小离心管。

(3) 不要拖延,马上将小离心管置于黑色试管中——轻轻放入,不要混合两种溶液!

(4)盖上黑色试管的螺旋帽。确认试管完全密封,因为你将摇晃试管。警告:不要将帽盖拧过头,如果用力过度导致滑扣会引起试管漏液。若发生这种情况,你必须立即请求更换(此处会罚分)。

(5)拿好秒表,设为计时模式。在开始摇晃试管的同时,立即开始计时。在最初的10秒内,必须用力摇晃,以促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这一点至关重要,不要缩短摇晃时间。

(6)将试管放回锥形瓶,打开盖子,近距离观察试管中的溶液。用手挡住日光会有助于观察。最后,你将看到整个溶液中蓝光闪现。此时,停止计时。

(7)立即将数字式温度计的金属探头插入黑色试管中,待数据稳定(一般为10-30秒)后读取温度。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

(8)用镊子将小离心管从黑色试管中取出。每次实验结束后,清空和洗涤两个试管,用纸巾擦干试管。

P2.1 在下表中,记录第1组溶液(set#1)的实验结果。将显示的温度与温度计校正常数相加。从中查出对应温度的标准化系数nx→25,计算标准化为25 ℃的反应时间。倘若你的实验温度不在的范围,可询问监考人员,获取nx→25值。

提示:在滴定中,误差在±0.1 cm3之内;对第1组溶液(set#1),标准化时间校正值的误差在±2.3 s之内。(若需要,可重复实验;不要求填满所有行。评分时,仅对你认可的值进行评判。)

P2.2 在下表中,记录第2组溶液(set#2)的实验结果,校正温度并计算标准化到25 ℃的反应时间。

提示:此处,对第2组溶液(set#2),标准化时间校正值的误差在±3.0 s之内。(若需要,可重复实验;不要求填满所有行。评分时,仅对你认可的值进行评判。)

P2.3 根据实验处理过程和储备液浓度(在化学品表和第Ⅰ部分步骤中有数据),计算两组实验中半胱氨酸、含铜溶液和H2O2溶液的起始浓度。

P2.1P2.2,采用你认可的反应时间(t1t2),以分钟为单位,计算相应的反应速率(v1v2),以半胱氨酸浓度的消耗速率表示(单位:mmol dm-3 min-1)。可假设反应过程中半胱氨酸的消耗速率是常数。

若你没有得到结果,对于第1组溶液(set #1),数据用11.50;对于第2组溶液(set #2),数据用5.500。

利用你的实验数据,计算反应对H2O2的分级数p。写出你的答案,小数点后保留2位。须写出计算过程。

更接近实际的情况中,半胱氨酸消耗速率方程的表达式更为复杂,可采用以下形式:

P2.5 采用P2.3的数据,通过线性函数关系求出斜率和截距,分析反应速率v对[H2O2]的依赖关系。写出答案,保留4位有效数字。若你没有得到结果,ab均取11.50。

P2.6 采用P2.5中的数值,计算速率常数k1k2。写出你的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表P2   不同温度下测定的反应时间转换为25.0 ℃下的反应时间的标准化系数(nx→25)



实验3 (P3)矿泉水的鉴定

在斯洛伐克注册有许多品牌的矿泉水和温泉水。这些具有均衡组分以及天然或人工调节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矿泉水是日常消费品。这些水不含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氟化物和硫化物,也不含铁和锰。

你的任务是鉴定你拿到的矿泉水样品的商标品牌(包含在中)。

表P3.1   所选取11种斯洛伐克矿泉水中的离子浓度(数据由供应商提供)

0
0

●  为你提供的阳离子交换树脂(Catex),已溶胀并转化为H+型。使用所给粗颈的塑料吸管(thick stem Pasteur pipette)转移树脂。如需要,你可以在树脂中注入更多的去离子水(避免树脂变干)。

(1-a)用吸管移取树脂(catex),放入量筒至体积为5.00 cm3 (体积V1)。然后使用去离子水将树脂定量转移至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得悬浮体系可以被充分摇晃,且便于观察上层溶液的颜色。

(1-b)加入3-4滴溴百里酚蓝指示剂(BTB)和大约1 g (半药匙)固体NaCl。当NaCl溶解后,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2)滴定整个悬浮体系,至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接近滴定终点时,要慢慢加入滴定剂并充分摇晃滴定瓶,以便树脂骨架内的待分析物均可以扩散到溶液中。如有必要,重复实验。

(1-c)滴定结束后,倾析倒出滴定瓶中树脂上方的大部分水溶液,将剩余的树脂悬浮体系转移至废树脂(Waste catex)容器中回收。

P3.1 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用R-H表示H+型树脂,用HInd表示指示剂。

P3.2 在下表中记录步骤1的实验数据并写出你认可的数值。(不要求填满所有的行。)

cm3你的水样溶液(体积V4),放入烧杯。不时摇晃混合样品溶液约5分钟。利用锥形瓶支撑玻璃砂芯漏斗以便收集滤液。通过玻璃砂芯漏斗(孔隙度为S1)过滤树脂体系,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呈中性(用pH试纸检测)。弃去滤液。

(2-b)利用去离子水将树脂从玻璃砂芯漏斗中定量转移到滴定瓶中。

(2-c)加入3-4滴溴百里酚蓝指示剂(BTB)和大约1 g固体NaCl (半药匙),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5)滴定悬浮体系,至溶液颜色从黄色变为蓝色。如有必要,可重复实验。

(2-d)滴定结束后,倾去树脂上方的水溶液,并将剩余的树脂悬浮体系放入废树脂(Waste catex)容器中回收。

P3.4 写出离子交换反应的方程式。一价和二价离子应分别简写为M+和M2+

P3.5 在下表中记录步骤2中的实验数据并写出你认可的数值。(不要求填满所有的行。)

P3.6 假设溶液中的所有正离子都是M+离子。利用认可的数值V5,计算矿泉水中阳离子的摩尔浓度(计为M+的摩尔浓度)。示出阳离子摩尔浓度c*(M+)的计算过程(单位:mmol dm-3)。

在下一步的络合滴定分析中,确定Ca2+和Mg2+的总浓度(以下称为M2+)。

(3)用移液管移取10.00 cm3(V6)水样溶液,放入滴定瓶,加入约25 cm3去离子水。加入3 cm3缓冲溶液,调节pH。加入适量的铬黑T指示剂(EBT,用药匙顶端取少许),用标准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从酒红色变为蓝色(V7)。

P3.7 在下表中记录步骤3中的实验数据并写出你认可的数值。(不要求填满所有的行。)

(4)采用中的数据进行接下来的鉴定过程。


P3.9 在中,写下P3.6P3.8中所得实验数据,并勾选()实验数据c(M2+)和c*(M+)与品牌标记中的数据近似吻合(±10%)的空格。

P3.10根据你的结果,确定你的样品是哪种矿泉水。在矿泉水的参考编号前勾选()。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技兴市”战略,注重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科技人员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年,全市科技人员结合南通实际,撰写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一大批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为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作出了积极贡献。经南通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并向社会公示,共评出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120篇,现予公布。

  希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和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不断创造新业绩,为南通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

  附件:南通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南通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名单(12篇)

  张瑞萍、蔡再生(南通大学)

  2.量子点修饰碳胶电极在纸基上的电致化学发光

  史传国、单  霞、潘忠芹(南通大学)

  3.基于K2树的大规模网络图数据存储优化方法研究

  施  佺、肖仰华、聂贝斯(南通大学)

  4.拟爱因斯坦度量的刚性研究

  王林峰(南通大学)

  5.最优认知用户配对与协作感知算法研究

  包志华、张士兵、张晓格(南通大学)

  6.基于全局优化的南通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辛鹏磊、陈建标(南通市水文局)

  严林俊(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8.体外构建基于丝素导管的神经等价物及将该组织工程化神经用于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汤  欣、薛成斌、王亚先(南通大学)

  9.NO/cGMP/PKG信号通路参与二苯乙烯苷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许晓乐、张  伟(南通大学)

  10.中国农村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蔡  辉(南通大学)、黄建萍(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徐广飞(南通大学)

  11.尿监控系统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王  芳(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建荣(南通市中医院)、刘经纬(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施  炜、陈  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二等奖名单(24篇)

  1.高温胁迫对条斑紫菜突变系圆盘体生长的影响

  吕  峰、王小红、陆德祥(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甲醇气相羰化合成醋酸的反应机理及本征动力学

  刘金红、刘志军、黄艳芳(南通职业大学)

  颜婷婷、顾闻彦、郁崇文(南通大学)

  4.基于赌轮选择遗传算法的数据隐藏发布方法

  胡新平、贺玉芝、倪巍伟(南通大学)

  5.喷射液束电解辅助激光打孔工艺对再铸层和溅射物的控制研究

  张  华、徐家文(南通大学)

  6.三维分级结构Zn3(OH)2V2O7?H2O与Zn3(VO4)2微米球的制备、表征及荧光性质研究

  王  淼、石玉军、江国庆(南通大学)

  7.灰色旅行时间的区域公交车辆调度模型和算法

  魏  明、孙  博、靳文舟(南通大学)

  8.基于槽线谐振器的可调/可开关带通滤波器

  陈建新、施  金、包志华(南通大学)

  9.微型桩芯搅拌桩工程实践与工作机理研究

  包  华、邓亚光、 张  慧(南通大学)

  10.三维激光扫描应用于古建测绘的关键技术研究

  徐亚军、袁小军(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程  亮(南京大学)

  11.Sobolev型时滞非局部积分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

  徐小平(南通职业大学)

  12.CINRAD/SA雷达中微波器件故障判别

  汤建国、周红根、周  良(南通市气象局)

  13.玉米抗粗缩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薛  林、张  丹、徐  亮(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14.真空渗糖对冷冻菜用大豆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硬度的影响

  唐明霞、袁春新、陈  惠(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张一心、张素青、王晓冬(南通市肿瘤医院)

  16.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感觉与运动神经差异表达蛋白

  贺倩茹、满莉丽、季煜华(南通大学)

  17.雪旺氏细胞溶酶体分泌参与神经损伤后髓鞘化过程

  陈  罡、张志君、韦中亚(南通大学)

  18.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功能全面解析及免疫应答抑制

  季菊玲、郁  枫、季秋虹(南通大学)

  19.健忘症模型大鼠前脑胆碱能相关脑区神经再生的研究

  张新化、金国华、李伟(南通大学)

  王国华、姜正林(南通大学)、李永财(宁夏人民医院)

  21.低温中药灌肠预防宫颈癌患者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效果

  张曦霞、张兰凤(南通市肿瘤医院)、叶  赟(南通大学)

  刘曼华、邱君君、张忠新(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桂  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李  鹏、毛勤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三等奖名单(84篇)

  1.桑树不同季节施用杀虫剂虫螨腈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调查

  佘柳涛、薛卫东、陆  琴(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

  2.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盛国荣、谢  勇(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

  3.基于EKF-RNN算法的抗震棒材性能预报模型研究

  顾力平(南通职业大学)

  4.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示范性高职院校遴选与建设

  管德明(南通职业大学)

  黄  徽(南通职业大学)

  6.催化氧化法合成草甘膦工艺条件研究

  黄艳芳、刘志军、王健伟(南通职业大学)

  7.成衣三维记忆与数码拓印艺术染整工艺

  顾  鸣、刘素琼、梁惠娥(江苏华艺集团)

  8.纯棉特细号高密防羽绒布的织前生产工艺

  张国辉(南通职业大学)

  金  啸、崔建伟(南通大学)

  10.粘胶基碳化织物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季  涛(南通大学)、李  杰(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高  强(南通大学)

  11.酒石酸锑钾的制备

  蒋云霞(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钟国清(西南科技大学)

  马  骏(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倪红军(南通大学)、苏冬云(南通职业大学)

  13.金属材料拉伸试验随不同速率控制模式的改进

  张  烨(海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14.滨海地区水泥改良盐渍土强度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陈雪峰(如东县交通运输局工程质量监督站)

  15.浅谈内河通航桥梁桥墩防撞设计

  魏东海、施卫东、张兆民(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南通分院)

  16.基于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服务外包--以南通港口为例

  宋丽霞(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17.万能式断路器合闸能量仿真与优化方法研究

  丁建波、李  虎、唐文献(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18.南京南站秦淮新河大桥引桥桥面施工技术

  李晓平(江苏南通六建集团)

  19.Porel 纤维混纺纱的开发实践

  赵瑞芝(南通市纺织工业协会)、汪吉艮(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20.电子健康档案云安全研究

  张志美、杨  剑、胡新平(南通大学)

  21.基于稳态运行期间的变量测量确定开关磁阻电机的磁链特性

  陈海进、景为平(南通大学)

  22.稀土-异亮基酸-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

  商艳芳、葛存旺、尤克非(南通大学)

  23.基于{血红蛋白/银纳米粒子}n多层组装膜的PH开关效应

  于春梅、季万余、苟莉莉(南通大学)

  24.低信噪比环境下基于线性合并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

  张士兵、包志华(南通大学)

  25.带有非线性扰动的广义奇摄动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周  磊、陆国平(南通大学)

  26.硝酸体系微波消解-偏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固废中总磷方法的研究

  沈志群、李  莉、刘琳娟(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7.中粳稻施肥指标体系的研究

  陈  斌、丁华萍(海安县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仲卫华(海安县开发区农村工作局)

  28.南通市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途径

  马  进、丁皛钰(南通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29.3种海洋微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影响因素分析

  张跃群、阎生荣、吕  峰(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30.江苏近代以来沿海开发的成效与启示

  黄志良(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施氮量对机插稻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

  李世峰、刘蓉蓉、张岳芳(南通市作栽站)

  32.优质大粒鲜食蚕豆通蚕鲜7号的选育及应用前景

  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33.辐射沙脊群南部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

  熊  瑛、王云龙(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刘培延(东海水产研究所)

  34.相似路径热带气旋“米雷”和“梅花”影响南通降水差异及原因分析

  李  超、陈爱玉、陈  铁(南通市气象局)

  35.辣椒新品种通研4号

  李  进、张雪峰、胡桂华(南通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36.浅谈现代蚕业

  韩益飞(如东县蚕桑指导站)

  37.规模猪场粪水制沼产能技术应用

  曹亚如(通州区农业委员会)

  38.灸疮促发对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

  沙建梅、邓筱娟、邵志赤(如皋市中医院)

  39.食管灰白色黏膜内镜病理、增殖凋亡和p53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正言、朱小平、王正栋(如皋市人民医院)

  茅红艳、李  琴、高蜀君(启东市人民医院)

  42.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效应概述及相关问题

  姚红玉(启东市人民医院)、陈陶阳、曲春枫(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

  43.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宋红杰、马  捷、周航波(海门市人民医院)

  44.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SIAH1的上调

  王东林、陆丘惠、邵  蓓(南通大学)

  45.中国美沙酮门诊患者HIV和HCV流行水平研究

  庄  勋、梁燕鲜(南通大学)

  46.延髓背角中趋化因子CCL2和受体CCR2参与三叉神经痛的调节

  张志军、董玉林、陆  颖(南通大学)

  47.小干扰核糖核酸下调人类乳头瘤病毒18型E6、E7基因及VEGF基因表达对人宫颈癌恶性生物细胞学行为的影响

  陈  莉、吴圆圆、王建力(南通大学)

  48.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肝X受体-α介导瘦素对肝星状细胞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的影响

  闫坤锋、邓  雄、翟旭光(南通大学)

  49.骨髓基质细胞联合壳聚糖导管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

  50.白介素-6抵抗NMD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刘  展、邱一华、李  冰(南通大学)

  51.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窦志华、罗  琳、候金燕(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52.补康灵对辐射损伤肺癌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

  张锦林、倪美鑫、蔡  晶(南通市肿瘤医院)

  53.某院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调查

  杨  燕、姜剑飞、崔志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54.抗敏止痒乳膏处方优选的正交试验研究

  丁晓云(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

  55.HPLC法测定脑心清胶囊中非法添加氢氯噻嗪

  周利贤(南通市药品检验所)

  56.中国江苏省南通市2010年麻疹病毒N-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李海波(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S.D.Spencer(美国国家癌症学会)、廉丽华(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

  57.老年高血压保护动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测定

  钱湘云、何  炜、耿桂灵(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58.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吉云兰、崔秋霞、殷晓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景蓉蓉、王惠民、崔  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杨  柳、刘  梅、邓传宗(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谢仁国、汤锦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顾志峰、曹晓蕾、姜津霞(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何玉泉、沈云霞(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何  书(南通大学)

  李海泉、鞠少卿、王惠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秦  军、王志伟、马利林(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徐大伟、崔志明、王友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  琳(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王  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邵建国(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68.ALI/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H2O2检测的临床意义

  邢佳丽、陈建荣、陈金亮(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俞  莹、陈  辉、庹旌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70.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处理与母儿结局分析

  崔爱民(南通市妇幼保健院)

  朱易华、曹兴建、陈宇翔(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72.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48例

  朱雪峰(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

  73.灵芝多糖、水飞蓟素对不同程序肾小球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赵  旭、郝传铮、黄  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顾建建(通州区人民医院)

  75.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黄盘冰、王建军、瞿永梅(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

  76.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65例临床分析

  吴金柱、倪  毅、胡进勇(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78.南通市年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查分析

  戴志英、程晓宏(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

  7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唐建美(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黄剑飞、梁  杰、唐  奇(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81.多种诱导剂联合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陈  翔、樊兴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毛伟峰(南通大学)

  82.海安县农村居民疟疾防治健康教育需求

  曹晓斌、王小健、顾光明(海安县疾病控制中心)

  83.肝癌HIF-1α表达特征及在诊断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王  理、姚登福、吴  玮(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84.甲型H1N1流感病房医护人员负性心理调查分析

  谢幸尔、钱湘云、韩建平(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