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是诸佛之一,他的名号为“阿弥陀”,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阿弥陀,即梵语amita,译为无量。无量是阿弥陀的根本义,阿弥陀佛即无量佛。梵语amita后附加其他词组,分别有义为无量光和无量寿的意思,均为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不是由梵语而来,而是阿弥陀婆耶或阿弥陀庾斯的简化,也有简化为弥陀佛(mita-buddha)、阿弥陀(amita)、弥陀(mita)。

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等,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

摘要 亲您好,我是百度合作的言默社会民生金牌导师,我已经累计提供服务3100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800小时!您的问题我已经收到,解答需要一些时间,请您稍等一下,需要5分钟出结果,请不要结束咨询哦,您也可以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以便于我更好的为您解答哦~ 如果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还请您给予赞,感谢

亲您好,我是百度合作的言默社会民生金牌导师,我已经累计提供服务3100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800小时!您的问题我已经收到,解答需要一些时间,请您稍等一下,需要5分钟出结果,请不要结束咨询哦,您也可以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以便于我更好的为您解答哦~ 如果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还请您给予赞,感谢

亲下午好 很高兴为您解答, 阿弥陀佛是什么佛 ?亲,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渡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

希望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还请给个赞(在左下角进行评价哦),期待您的赞,您的举手之劳对我很重要,您的支持也是我进步的动力。。最后再次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佛名)阿弥陀佛之译名也。净土三部经中,小经存梵名题曰阿弥陀经,大经举译名题曰无量寿经。阿弥陀含无量光,无量寿之二义。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于密教为五佛中之西方尊,于胎藏界曰无量寿,于金刚界曰阿弥陀。

(一)即阿弥陀佛。阿弥陀,意译为无量寿(梵amita^yus )、无量光(梵amita^bha ),故阿弥陀佛亦称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惟密教则以阿弥陀佛之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无量寿经卷上言,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观无量寿经亦谓,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参阅‘阿弥陀佛’3680)

(二)经证诚段所出之六方恆沙诸佛中住于西方之一佛。以其方处与阿弥陀佛同位于西方,又同名无量寿,故古来有同异之论。[不可思议诸佛所护念经卷下(隋代叉那屈多译)、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下(窥基)、阿弥陀经义疏(元照)、阿弥陀经要解(智旭)]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字典》

据记载,在很古的时候,他原是世自在王佛时的法藏比丘,受到世自在王佛的教化,自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极乐净土),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发了四十八誓愿,因此成就了他成佛的愿望,而成为阿弥陀佛,现在仍在弥陀的西方净土说经法,据说遇到他大慈光的人,能够避免一切痛苦。

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

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以无尽愿力誓渡一切众生,不捨悲愿,以无量光明照独行者,业障重罪皆可消减,凡持其名号者,生前获佛护佑,消除一切灾祸业苦;死后更可化生其极乐净土,得享一切安乐。

据《无量寿经》所述,于过去久远劫中,世自在王佛出世时,有一国王闻佛说法发无上道心,弃国出家,号为法藏。其后,彼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前,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的清净行,发四十八大愿。其中有三个大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中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髮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中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繫念中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中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其中第十八愿是根本愿。其愿文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中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法藏比丘发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净土,其佛土距此十万亿剎,名为安乐。

法藏比丘建立此四十八大愿之后,专一志向倾注心意于庄严胜妙国土。其精进修行所感召的佛国世界,开阔广大无有障碍,超然殊胜独特美妙,其所建立的国土久远恆长,无有衰恼无有变异。于不可思议百千亿那由他久远劫来,积极培植菩萨无量的福德胜行。从不生起贪慾之心、嗔恨之心、恼害众生之心。不起贪慾想、嗔恨想、恼害想,不着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忍辱之力坚固成就,从不计较抱怨一切劳苦。少欲知足,毫无染着嗔恨愚痴之念,心念住于三昧定意、恆常处于无为寂静,一切智慧通达无碍。没有虚伪谄媚邪曲之心,和颜悦色,柔软爱语,时时流露关怀问候的慈爱心意。勇猛精进于自己所立下的志向誓愿,从来没有懈怠疲倦,专意追求清净纯白的善法,惠赐利益一切众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上地庄严自我之身心,具足种种福德善行,令一切众生功德利益皆得成就。

安住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不假造作不起妄念,观察世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远离所有粗恶低俗、自害害人、彼此相害的言行。修习一切柔软爱语、自利利他人我兼利的善行。放弃国土舍离王位,摒除财色的欲望,亲身实践六波罗蜜,亦教他人行六度万行。无穷尽的时劫以来,积功累德。随着其所转生的地方,一任他的意愿和所求,无量的珍宝库藏,自然显发应现。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觉真实解脱之道。或者示生为长者居士、富家豪族、权贵种姓。或者示生为剎利国君转轮圣王。或示生为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常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恭敬诸佛世尊,如是功德多得无法称叹记数。口中之气芬芳洁净,犹如青莲花香。身上的毛孔,散发出栴檀香味,其所散的香气普遍薰染无量世界。容貌颜色端正无比,身相完好殊胜美妙。手中常常自然生出无尽宝藏、衣服饮食、珍妙华香、彩画宝盖、仪仗旗帜等装饰物品。如是等事超过一切世间诸天人民的功业福德,于一切法得大自在。

法藏比丘今已成佛,现在西方距离此娑婆世界十万亿国土的地方,这个佛国世界的名字称为“安乐”又称极乐,自从法藏比丘成佛以来,已经过了十劫的时间。

又根据《悲华经》说:“往昔过恆河沙数不可数千万亿劫的时间以前,有一个世界称为“删提岚”,劫名“善持”。其中有一个转轮王名叫“无诤念”,于宝藏如来处,发菩提心,期愿摄取庄严的净土。佛即为他授记,从此向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尊音王如来的世界,在那个世界过一恆河沙数不可数百千万亿劫的时间,进入第二个恆河沙数不可数百千万亿劫的时间内,此时的世界,已转名为“安乐”,你到那个时候当可成佛,号为“无量寿如来”。”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依据《悲华经》所记载的誓愿,大略与《无量寿经》所发的誓愿相似。

《一向出生菩萨经》又说:“阿弥陀佛,在无量不可数时劫的时间以前,为转轮王的太子,名字为“不思议胜功德”,年十六岁时,从宝功德星宿劫王如来之处,听闻到法本陀罗尼。在七万年中,精进勤奋修行学习,未曾睡眠,也不曾稍微侧身休息。后来得遇九十亿百千那由他诸佛,于诸佛所说的法语,皆能听闻受持修行学习,厌离在家剃髮出世,作出家沙门。作出家沙门以后,更于九万年中,修习此陀罗尼,又为一切众生分别义理显扬开示。一生之中,努力精进教化众生,令八十亿那由他众生,发菩提心。积功累德,至不退转之地。”《法华经》也说:“过去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年纪出家而作沙弥。彼大通智胜佛既已成佛,说完《法华经》之后,即进入寂静的楼阁,经八万四千劫。当时十六位王子菩萨,各个高升法座,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部大众,广泛说明分别疏通《妙法莲华经》的义理,一一皆度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恆河沙数众生。此十六位菩萨,其中一位即是阿弥陀佛,第十六王子则是我释迦牟尼。”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由本愿力,生起的种种殊胜德行,无量亿劫以来,从事于成就庄严清净国土的工作。现在只取这些经文,约略表示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庄严净土的大致内容,至于极乐世界中其他依报正报的事情,皆完备地记载于种种经典中,现今并不全部收录。

而关于往生净土三辈众生之差别,依照《无量寿经》所说:“那些能往生净土上等阶位的人,都是舍离家室摒除爱欲,剃髮出家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习种种善业功德,以此回向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像这一类的众生,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菩萨清净海众,立刻显现在此人面前,此人即时追随阿弥陀佛,往生彼国极乐世界。便于七宝莲华当中,自然化生,安住于不退转的境地。智慧通达勇猛精进,随其意念神通自在。是故阿难,若有众生想要在今生今世便能见到无量寿佛,应当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修行一切善业功德,发愿往生彼国净土。

其次,那些能以中等阶位往生者是,若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众生至诚深心发愿求生彼国净土,虽然不能出家修行作清净沙门,广大修习一切功德,然而应当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适量修习一些善行,奉持斋戒,兴造建立塔寺佛像,斋饭供养出家沙门,悬挂彩缯点光明灯,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此一切功德回向,发愿往生极乐净土。此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化现他的庄严身形,具足一切光明相好,完全如同真佛一样,与诸大菩萨清净海众显现在此人面前。此人即时追随阿弥陀佛的化身,往生彼国极乐世界,安住于不退转的境地。功德智慧比前面的上辈者稍次一等。至于那些下等往生者,若十方世界诸天人民,有人以至诚深心发愿求生极乐净土,假使没有能力作种种功德,应当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注持心忆念无量寿佛,乃至只有十念,念无量寿佛,发愿往生极乐净土。或者闻到此净土法门甚深难信之法,欢喜信受至心爱乐,不生疑惑之心,乃至一念净心念阿弥陀佛,以至诚心发愿求生彼国净土。此人临命终时,梦见阿弥陀佛,也同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功德智慧又比中等的人再次一等。”按照《观无量寿佛经》所分的九品阶位,其上、中二品,约略收摄包含于《无量寿经》的三等之中,而《观无量寿佛经》的下三品的众生,都是在一生之中造种种罪业,末后临命终时,一念忏悔回心发愿往生净土而得成就往生的,这则是《无量寿经》中的三等所未提及的。依据《涅盘经》,断善根的阐提众生也有佛性这个义理宗旨,《无量寿经》的三等必需要与《观无量寿佛经》的九品合起来看,它的义理品类才能圆满具足,请诸位读者要详细思惟。

评论曰:“诸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毗卢遮那如来既然如此,阿弥陀佛当然也不例外。一切法从究竟上来说,根本没有清净与染污的差异,哪里还有所谓的东方西方之分呢?然而在方便法门中,殊胜与浊恶的世界对于众生而言则有全然不同的感受。以凡夫之位而能够达到不退转者,只有在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才能实现,这不是其他的佛国世界所能达到的。

五浊恶世的众生只要能够发起至诚恳切的心,十念念佛就能够功业成就、了脱生死,剎那之间超过尘点劫的辛苦修行。我佛的大慈大悲,在此净土法门之中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

1、阿弥陀佛真言:唵-阿弥陀利-底势-可罗-吽

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鬚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剎那间

阿弥陀佛生日:农曆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在无量劫前即日成佛,自无生日一说,该生日其实是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因为永明延寿大师被公认为是阿弥陀佛再来,因此以此作为阿弥陀佛的生日。)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中文称“无量”,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所以号阿弥陀,按《无量寿经》之记载:在过去久远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时代的世界中,有一个国王听闻了世自在王佛的说法后,内心充满愉悦喜乐,发起趋向无上菩提正觉的真实向道之心。放弃国土捐舍王位,出家作沙门,名为“法藏”。恭敬前往世自在王佛处所,请求佛陀开示说法,当时世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广泛地说出二百一十亿诸佛世界,及其世界中天、人之善恶行为,国土之粗劣恶浊或善妙殊胜,并应法藏比丘之愿,将所有国土的情况全部显现给他看。当时法藏比丘,听闻佛所说的庄严清净国土,并且承佛的大威神力而都亲眼目睹之后,起发了无上殊胜的愿力。此时法藏比丘心地清净寂然安定,心意无所执着。以长达五劫的时间,思惟修习选择摄取了庄严佛国利益众生的清净行愿,如是思惟修习之后,亲往世自在王佛处所,稟白佛陀:“唯愿世尊不捨慈悲倾听思察,如是我所发的誓愿,今日应当完全地表露说明:

第一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仍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佛的果位)。

第二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寿命终结之后,仍然堕落经历三恶道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三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不全部具足金色身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四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形貌颜色有所不同,而有美丑差别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五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不能了知宿世因缘,其最下者乃至不能得知百千亿那由他时劫以来一切事相因缘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六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不能获得天眼神通,其最下者乃至不能看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之状况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七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不得天耳通,其最下者乃至不能听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妙法音声,不能全部信解受持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八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不能得知他人心意思想,其最下者乃至不能得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众生心念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九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不得神足通达无碍,于一念间,其最下者不能超越来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十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如果仍起妄想思念、贪爱执着色身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十一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不于佛道上得正定聚、决不退转,不究竟成佛得灭度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十二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所放光明有所限量,最少乃至不能照耀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十三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寿命长短有所限量,最少乃至不足百千亿那由他劫之寿命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十四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声闻众,如果有办法计算其数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全部成就缘觉圣果,于百千劫中共同计数,若能确知中国土中声闻数量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十五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寿命长久不可限量,唯除那些依照本有愿力,寿命长短随意自在者。若不能如此寿命无量、如意自在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十六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乃至有人 在中国土中,听闻到有不善的名字语言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十七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十方世界无量诸佛,若不一致讚叹称扬我名号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十八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至诚深心信愿喜乐,欲生我国(极乐世界),乃至十念,若不生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唯除违犯五逆重罪、诽谤正法之人。

第十九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修习种种善业功德,至诚深心发愿想要往生我的国土,临命终时,假使我(阿弥陀佛)不与诸大菩萨清净海众,围绕显现于其人前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二十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凡是听闻我的名号,专心繫念我清净国土,种植一切福德善根,至诚深心回向发愿欲生我国,若不如愿所求皆成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二十一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不皆成就圆满如佛的三十二种大丈夫相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二十二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他方诸佛国土的一切菩萨众,若来化生于我清净国土者,究竟必定达到一生补佛位的等觉菩萨境界。除了那些依照他的本有愿力,自在无碍随愿教化众生者。凡是往生极乐国土者,皆能为利益众生故,披着大誓愿的精进铠甲,聚集累积福德根本,度脱一切众生。自在游化诸佛世界,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导度化恆河沙数无量众生,使众生安住于无上正觉真实佛道。超过一般次第修行诸地的途径,当下现前即能修习普贤菩萨广大无边的德行,若不能够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二十三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一切菩萨,仰承佛陀威神之力,即能供养十方诸佛如来,于一顿饭短暂时间,如果不能周遍到达无数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二十四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一切菩萨,皆能亲在诸佛之前至心供养,发露显现他的福德善根。一切他所愿求要来供养十方诸佛的珍宝资具,若我不能如其意愿使其满足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二十五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所有菩萨,若不能演说一切诸佛无量甚深智慧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二十六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一切菩萨,不能具足金刚力士坚固色身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二十七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及其所住的清净国土一切万物,庄严清净光明绮丽,形状颜色殊胜特别,无穷无尽精微美妙,无法用心思去度量、用语言去讚叹。若有众生,乃至获得天眼神通,如果能够明白了知,分别说明这些殊胜境界的名称数量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二十八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一切菩萨,乃至只有少许功德者,若不能够亲知明见我成佛的道场树所具足的无量光明颜色,及亲自看到此树高达四百万里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二十九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一切菩萨,若能受持研读经典法宝,讽诵行持为人演说,而不能得无碍辩才无量智慧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三十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一切菩萨,智慧辩才,若有限制可以度量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三十一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我之国土清净光明,皆能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现正在说法界,就如同面对清净无垢的明镜,清晰照见自己的面相一样。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三十二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从大地以上,以至于虚空当中,一切的宫殿楼台、莲池流水、宝华行树等,中国土中一切万事万物,皆以种种无量珍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庄严修饰希奇微妙,超过所有世界天上人间的庄严。其所散发的香气普遍薰染十方世界,凡有菩萨闻此香气者,皆能修习诸佛德行。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三十三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种种众生之类,若能蒙受我之光明照触其身体者,必定身心柔软愉悦喜乐,超过天上人间一切快乐。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三十四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种种众生之类,凡是听闻到我之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总持一切甚深佛法究竟根本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三十五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若有女人闻我名字,至心欢喜深信好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想要舍离者。寿命终止之后,仍然投生女人形像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三十六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命终止之后,仍能继续恆常修习清净德行,以至成就佛道。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三十七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恭敬礼拜,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者,那幺其余一切世间诸天、人民,无不对其尊重致敬。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三十八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欲得衣服,随其动念即时而至,如佛所讚叹相应佛法的美妙衣服(袈裟),自然着身,如果我世界中所有衣服还需剪裁缝纫整染洗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三十九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诸天、人民,在我世界所受的快乐,不如同烦恼永尽的阿罗汉比丘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四十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一切菩萨,随其意愿欲见十方无量庄严清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清楚地照见,就如同面对清净的明镜看到自己的面相一般清晰。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四十一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众,听闻我的名字以后,生生世世乃至得成佛道之间,如果还有六根器官残缺陋劣不具足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四十二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能够获得清净解脱三昧,安住于此三昧,于一发起意念的剎那,即能供养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仍然不失禅定之念。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四十三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众,听闻过我的名字,临命终后,即得投生尊贵家族。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第四十四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即能修习诸菩萨行,具足无量福德善根。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四十五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能够获得普见一切诸佛三昧(普等三昧)。安住如是三昧之后,生生世世乃至成佛,常能见到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四十六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极乐国土中一切菩萨,随着他心志意愿想要听闻到的佛法,自然得以听闻。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四十七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现生即得达到不退转于佛道之位者,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第四十八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现生即得达到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三法忍,于诸种种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当时法藏比丘说完此四十八大愿之后,大地普遍六种震动,天空落下殊胜妙华,空中传出音声讚叹:“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佛教界自古就流传一句话: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于此我们要补充一句:不念无量寿经,不知弥陀伟大!《无量寿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生中,专门介绍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的三部经典之一,另两部为《观无量寿佛经》和《阿弥陀经》。 此经又被尊为“净土第一经”,因它乃净土三经之中心。又佛宣称,在他此次的度生法运(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总共一万二千年)中,此经乃最后才灭的经,亦即一切经法都灭了,尚留它住世多一百年,以度有缘之人。由此可见其威力之强及影响之远了!

佛的话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于是他跪在佛面前:“请佛慈悲垂示十方诸佛美好的净土,以及庄严净土之法,我听了一定如教修行。”佛感其至诚,就为他详细的开示各种的修行方法,并为他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的境界。不仅如此,还以不思议自在神力,将所说的诸佛剎土,一一的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清清楚楚的亲眼目睹,身历其境。资质超卓、绝顶聪明的法藏比丘,即将所见到的诸佛剎土,选其“胜”而舍其“劣”,发现其中西方净土,最为殊胜,于是决定在西方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又将所听到的各种修行方法,舍其“难”而选其“易”,发现其中持名念佛一法,第一方便,于是决定以之作为自己将来普度众生的无上法宝。这样的精挑细选,去芜存菁,再加上自己的精心设计,总共经历了五劫长的时间,才完成构思其心目中的集十方佛国之美好于一身的绝妙净土。在这五劫的长时中,他一面构思,一面修行,同时还集结了许多庄严其净土和帮助一切众生修证佛果的大愿。此时他又回去见佛,向佛作一个修行的报告。他稟告佛:“我已成功构思我的美妙净土!同时也已成功清净之行了!”由他后面的这一句话,证明他此时已修到心不起分别、已证入无所执的清净境界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以清净心为因,将来所证的果报国土,一定也庄严、清净。佛见他修行已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就无限欣喜的吩咐他道:“你现在可以具体的宣布,你那普令一切众生皆大欢喜的大愿了!”于是法藏比丘即在佛前,在大众之中,发下他那冠绝古今、脍炙人口的四十八大愿。他的愿,愿愿庄严净土,愿愿济度众生。并在每发一愿之后皆说:“若不尔者,誓不成佛。”这是展现他誓要每一愿皆兑现的决心。他这样是踏着古来诸佛的步伐前进。古来诸佛,无不先立大愿,后依愿起行。因为:立大愿是立大志,立了大志才有大行,有了大行才会有大成就,当愿行圆满之日,即是成佛之时。职是之故,法藏比丘在发愿后,对修行更加精进,生生世世,不管生在何处,也不管是何身分,他都一本初衷,勇猛精进地修行,常以四事(衣服、卧具、饮食、医药)供养一切诸佛和众生,并广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自利利他,福慧双修。他就是这样的在无央数劫的长时中,成功的积累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今天,法藏比丘已经“愿行圆满”而成佛了!据《阿弥陀经》说,他成佛以来,已有十劫,佛号“阿弥陀”,其美妙绝伦的国土名“极乐”,地点就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离此十万亿佛土。法藏比丘在未成佛以前,便已是一位“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誓给一切众生安乐,愿拔一切众生痛苦的最伟大人物!成佛之后,更以普度众生为己任,所以他所成就的国土,为一切往生者提供最完善的生活环境、最完美的修行道场,和他亲自教导众生修行,使人人都能一生成佛;尤其他的万德洪名,能令闻者、念者,无不获得绝大利益!盖“阿弥陀”三字,乃“无量”之义,他的寿命、光明、智慧、功德、神通、道力、慈悲、相好......等等,无一不无量,故我们可以称他为“无量寿佛”,也可以称他为“无量光佛”。

实际上,十方三世诸佛,哪一位不也是样样皆无量呢?可见“阿弥陀”这一个称号,也是十方诸佛的德号,念“阿弥陀佛”,即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即一切啊!根据中国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说法,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可以分成三方面:一、摄法身愿(包括第13、15、17三愿);二、摄净土愿(包括第42、43两愿);三、摄众生愿(包括其余之四十三愿)。从比例上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摄客群生”才是四十八愿的主要内容,此亦显示,阿弥陀佛发愿要成就西方极乐世界,目的是为了救度众生,他要一切众生都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人人都跟他一样,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样样皆无量、圆满。世人由佛这种伟大的“愿”,而认识到他才是真正的“救世主”,是一切众生的救度者,故此人人皆以无比虔诚的心,敬仰他、皈依他,希望能得到他伟大的愿力加持,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所以佛教界还流传着一句“家家弥陀佛”的话,那就是家家户户都有人念“阿弥陀佛”的意思,由此亦可见世人对其崇拜敬仰之一斑。也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对众生的关注太广了,对世人的慈悲太切了,所以古德有偈赞曰: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站在理(体)上讲,佛佛道同,法法平等。佛与佛的道法既平等,则其果位亦平等,我们切不可妄生分别心,以为佛位有等级之别,那就大错特错了;但站在事(相)上言,阿弥陀佛九品度众生,与众生所结的缘最深最广,胜过十方诸佛,又他的极乐世界,广博庄严,超越十方诸佛净土,的的确确阿弥陀第一啊!阿弥陀佛的伟大,就连十方诸佛亦都同声讚扬,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在《无量寿经》里说:“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又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说:“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捨。” 你看,佛不但放光利乐一切有情,还“摄取不捨”一切念佛众生,真是慈悲到了极处啊!你能不死心塌地的皈依他吗? 我们今天既知阿弥陀佛放光注照一切众生,摄取不捨一切念佛众生,相应的,就应该时时忆佛念佛,以便我们的心与佛的心,心心相印,感应道交!这正如阳光虽然普照大地,一视同仁,不分彼此,但也要您决心从阴暗的角落里走出来,方能接触到它的光明和温暖一样。

此外,阿弥陀佛,由人成佛,创造世界,其事迹还给世人带来几个非常明晰的讯息:

1、佛教常说:一切众生,本具佛性,皆可成佛。阿弥陀佛由人修行成佛,便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2、十方佛国净土,是可以随人的心力、愿力而创造的,正如《维摩经》所说:“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3、法藏比丘既可凭其愿力功德成就极乐世界和普度众生,而我们也可藉着忆佛念佛的愿力功德,往生西方,见佛成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