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是基督徒吗

我一直对神奇的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达尔文著作的《物种起源》正好满足了我对的求知欲。

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书中描写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但毕竟整本书也就是在探讨物种的问题,这是假设有了生命以后的事情,达尔文把此书命名《物种起源》而不是《生命起源》是有其道理的。但不幸的是,有许多的人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它当作生命起源的权威,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

进化论这个观点正是出自《物种起源》。它的出现有其适时的社会、政治、宗教背景。自十六世纪改教以来,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社会大众对背道的天主教、英国国教等对大众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抗争,带进了人类思想的自我解放,科学研究的风气渐渐成型;同时,唯物论渐渐地成为人们认识自然的基础。所以,进化论成了一个时代的综合产物。如果仔细地读《物种起源》,我们就会大吃一惊:原来我们过去所“听”来的,大部分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我们对 “进化论”所认识的,多是后人“强加”给达尔文的。甚至将达尔文“自然选择”、“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温和陈述都延伸到“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一个阶 级和另一个阶级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一个民族消灭另一个民族的社会“进化论”。

达尔文所倡导的是所谓的"创造进化论",这也是为部分基督徒所接受的理论。其实,达尔文所观察到生物物种的出现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最后有了人这样的一个次序,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发现,早于他三千多年前写成的创世记在描写上帝创造生物物种的时候,就已经列出了同样的次序。

科学是神秘的,也是美丽的。它既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又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从我们学习的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力学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蒸汽机的发明,到我们熟悉的因特网技术、基因工程,这些科学理论的诞生与应用都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也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精神世界。

读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后,更加了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仅仅是说大自然,我们人类的生活亦是如此。达尔文的著作不仅使生物学和人类学发生了革命,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在世界的位置的看法。 经过多年的探究、搜索事实,思考问题,再加上耐心的记录、总结,从而写成科学巨著。从这部书中,我不仅看到生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大自然的奥秘,更看到了令我敬佩的科学精神,那是达尔文身上的遇到难题不放弃、永不放弃的坚持,对科研的执着,以及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些都源于他对科学的热爱。

读罢这篇文章,我对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我更要学习达尔文的科学精神与品格。马克思说:“在攀登科学的山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岩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是的,探索科学是一件艰苦的事业,但发现与探索科学的过程又是充满无穷乐趣的。而这乐趣又吸引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人们发现科学,在科学世界里探索,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征服自然,更是为了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让人们更好的生活,让社会更和谐。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阐释了生物的进化原理,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现在,聪明的人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各种技术中,使方便、快捷的节奏悄然进入人们生活中。高铁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缩短了人们间的距离。袁隆平克服重重困难研究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短缺的问题;钱学森历尽千辛万苦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增强了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吴孟超将毕生的时间都入到肝胆外科的研究中,至今未离开手术台,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他们热爱科学研究,不畏辛苦,为人类造福。然而,在充斥着利益的现代社会,有些人利用科学,用高科技研制有毒化学试剂加入食品中,试图谋取暴利。假烟、假酒早已屡见不鲜,爽口的饮料中有塑化剂,美味的饭菜加入了地沟油、苏丹红。入股额大家都利用科学,用于满足自身的欲望,不考虑他人、社会,那还不如回到古代,回到没有危害到人们健康的时代里。想到这里,真想告诉大家要正确对待科学。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热爱生活以正确的态度对科学。热爱科学,是让它造福于人类,造福于社会。

所以,让我们热爱科学,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执着坚持的精神徜徉在科学的中,让我们享受发现与探索的乐趣,让科学为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吧。

让我们从2012年算起。倒退203年,上帝让这个动摇自己权威的孩子诞生了,不仅是如此,上帝同时还赠予了他一个富裕的家境和可以游手好闲的机会,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勤奋努力的富二代。达尔文能够轰轰轰轰烈烈的去远洋考察,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他没有物质上的担忧。当然,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被上帝如此眷顾。也正因为如此,有科学家一生清贫;也有人为了真理而死去;可达尔文却是幸运的。退153年,这么在当时还被认为是谬论的著作诞生了。尽管书中的结论在如今,已经是无人不知的常识了。可在那时,就像是往混沌的湖水上投了一块大石头,导致惊起了无数的波澜。

当上帝与达尔文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固然人们觉得达尔文的文章也有道理,人们还是倾向了那个千百年来给予安稳依靠的人然而科学探索就如同开荒扩路一样,如果我们渴望那远方土地的富饶,那就必须舍弃现有的安乐家园。探索意味着不可知的风险,意味着别人的质疑,也就需要承担更多不必要的责任――因为你选择了科学这条道路。本能的反应使人们满足于现状,安于现有的精神依靠。这也许就是科学的理论只有在时间的打磨下才能成为科学,真理的原因。对于不可知的事物,成大事者往往有一种不拘与随性,永恒不变的热爱是支持他们的唯一动力。至少我认为这些可贵的品质在达尔文的身上展露无疑。

倒退115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甲午海战战败,严复将此著作连同战败的羞耻与彷徨走进了中国,也就是在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历史中的《天演论》。达尔文之所以在中国能有这样的名气,很大程度上在于严复对那名著的翻译作的推动。而严复翻译这一著作并非是完全没有目的的。还针对中国的现状来评论,表达他的想法。科学著作就这样在有目的的安排下成为了政治力气,思想里奇。这一举动有利也有弊,一旦它的翻译者刻意的扮演成一位再创造者,偏离或片面的放大则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面,这又确确实实是近代的中国所发出的一声震耳发聩的惊雷---相比人类的诞生到底是出自于上帝之手还是由单细胞生物演化而成的,但是的中国人可能更在意,重视自身的存亡与国家的兴衰。时代性是《物种起源》的又一烙印。是它所要承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对于它产生特殊感情的原因。

有时科学之路多舛的就像一出精彩的戏剧---当全世界甚至上帝都站在它的对立面的时候;他发出了声响,在两百年后他得到了时间与世界的几乎全部认可后在之上又跃起了一个闪着真理之光的浪尖。在无限接近科学的过程中,人们的内心深处总会迸发出一种超越本能的喜悦。我们暂且可以说成这是上帝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缺少知识的时代。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上的富有,在某段时间会深深的思考自己为何会如此“贫穷”,一种信息时代的贫穷;我们现在可以选择不去读原著,可以直接背下关于这本名著的所有精度概括的内容;可以读中没有“墨水”,鼠标点击复制粘贴直接完成长达五千字的文章。但这却是知识的泡沫,真理的无用复制。当我们只找到其中一个“上帝”就停下追寻的脚步,则毫无疑问的陷入了那个百年一轮回的怪圈。将前辈们好不容易织成的棉线,硬生生地制成了一件没有袖子,颜色乱七八糟的毛衣。那么,我们也可以不自量力的再当一次“严复”吗?

追寻真理的漫漫长途,历史车轮的滚滚而来,滚滚而去。优胜劣汰在知识的创造中同样适用,我们要当一个生存者,开括者,胜利者。科学如同自然一样永恒地存在着,他充斥着唯物主义的残酷。但谁又能说这不美,不令人可敬可爱?

大学导游词(精选18篇)

  清华大学创办于1920_年,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也是全中国大学的典范,很多人都会来这瞻仰一下最高学府的样子。清华校园曾是皇家园林,亭台楼榭与湖水树林相映,环境非常优美,园中的建筑大多中西合璧,显得高贵典雅。

  清华大学的主要景观位于西门附近,不过近几年为了保证校园学生学习秩序,西门附近进行了进入管制。游客从西门进入需要按照开放时间,持身份证排队登记,然后进入。除西门之外,东门、北门等几个校门一般全天开放,个人参观可以随时进入,从东门、北门进入也可以游览整个校园,但需要步行约1.5公里左右到达西门附近的景观区,而且这个开放并非官方同意,在监管较严时也会出现无法进入的情况。仅游览西门部分的主要景观再从西门离开,仅需步行约2公里,走走看看1小时即可。清华整个的校园较大,长宽都有两公里左右,若要到校园其他地方逛逛则需3小时左右甚至更久。

  清华校园内的主要景点有近春园、水木清华、大礼堂、清华学堂、二校门等,可以从西门进入后顺时针一一参观。

  位于这些主要景点区域的东侧是清华的主要教学区、研究所和生活区,若有兴趣可以前去参观一下,感受最高学府的学术气息,不过要注意不要打扰到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校园较大,还有些人在校内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一般每小时10-20元左右,需要押一定的押金或押身份证。不过这些服务均属于私自开设,并非官方提供的正规服务,不推荐选用。

  金秋十月,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学子圣地――浙江大学。

  她坐落在杭州这座花团锦簇的城市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给杭州增添了耀眼的光辉,给寒窗学子注入了无穷的力量,造就了一个个英才俊杰。

  一进浙大,我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块通体庞大的碣石,上面镌刻着几个赤金的大字:浙江大学。沿着导览顺序,首先映入眼帘的好似一个庞大双层的“圆帐篷”。穹顶之下,“圆帐篷”显得极富有立体感,银色的钢筋衬着玻璃内板,像科技馆大楼一样,这是一座充满活力而富有现代气息的体育馆。

  顺着体育馆我继续往前走。夕阳照耀着浙大的每一个角落。几个浙大的学子背着书包,一路谈论争辩着什么,向着宿舍楼走去。浙大的宿舍令我感到恬淡、安逸,前面几幢灰红的五层小楼并不显眼,像小区一样开着便利店、银行、车行和移动营业厅。上上下下充满着生活气息。令我意想不到的景象浮现在我的眼前,五层小楼后居然是二十几层的现代化住宅楼!它们如此抢眼,闯进了每个人的眼睛里。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几幢居然是学生宿舍。它们似乎在告诉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走进这钟灵毓秀的校园。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浙江大学的图书馆,从远处就可以看到,二十几层高的楼直插云霄。求是学院藏书楼,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有九大阅览室,十层书库,藏书500多万册,站在气势恢宏的图书馆前,每一层都沉浸在安静,静谧,宁静的氛围中。每一个学子都静静的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汲取知识的营养。“惟学无际,际于天地”的浙大精神无处不在。

  紧接着,是各学院的教学楼。有的红墙青瓦,有的高楼大厦。比如说红墙青瓦这栋吧,它看起来平淡无奇,这可是浙大最顶尖的管理学院!所以说,肤浅的认知是不够的,要“求是”,而“求是”也正是浙大卓绝认真,创新求是的校训。

  浙大正中央的一块草坪沐浴着夕阳,和煦的微风散发着芳草的幽香,沁人心脾,抚人心扉。一些孩子大人躺在草坪上,任由风儿梳理自己的心绪。我也忍不住顺势躺在草坪上。刚开始固执的小草有点扎人,时间久了,小草便慢慢地服从了我,低下了高傲的头。尤为神奇的是我一起身,小草纷纷挺直了腰板。浙大笃实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治学严谨的老师、勤奋睿智的学子身上,就连小草也如此执着傲骨!

  浙大这座百年学府,有着自己的校风精神,有着厚重的人文底蕴,还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使得浙大成为了“清北”之后,中国又一个巍巍学府。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愿用热血燃烧黑夜,等待最灿烂的日出。

  浙大,等着我,六年之后,我将如约而至。

  清晨,冬日的暖阳透过斑驳的树叶轻轻地洒落在大地上,抬头望去,湛蓝的天空纯净透亮,仿佛春天来了。难得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我便踏着这金灿灿的阳光走进了北京大学――我心中无数次向往的高等学府,想一睹她冬日的风采。

  从北大东门入校,穿过小径,便是著名的未名湖。冬天的未名湖有着另一番景象,人们在晶莹透亮的湖冰上舞动着婀娜的身姿,迈着欢快的舞步,沉浸在冰上舞蹈的乐趣中,完全忘却了冬日的寒冷。

  绕过未名湖,便看到了耸立在林木中的博雅塔。亭亭玉立的博雅塔原是一座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的水塔,内部中空,有一个直通塔顶的螺旋楼梯。它是北大校园中最高的建筑,有人说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这明眸的瞳仁,“校有博雅,塔有精魂”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北大学子走向辉煌!

  沿着未名湖畔的小径一路向前,虽是冬季,路两旁仍然挺立着郁郁葱葱的古树,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小鸟在林间不时穿梭,发出悦耳的鸟鸣声!曲径通幽,不知不觉间来到了“静园”,首先跃入我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坪地,暖暖的阳光洒满了整个草坪,一座座中国古式小院建筑整齐的排列在草坪两边,像一排排士兵在列队欢迎八方学子!

  穿过静园再往前走,便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了,五栋五层建筑前后连接在一起,远远望去,像是一摞厚厚的书籍,等待着莘莘学子们去开拓、研习!

  接着我继续游览了运动场、勺园、湖心岛等地方,一路上到处可见的古式建筑,挺拔的松柏,伟大的革命先辈雕像和纪念碑,无处不在诉说着北大厚重的历史文化。

  游览北大,似乎漫步于皇家园林,宏伟气魄;又似游艺于江南园林,秀美俊丽;更似穿梭于历史长河,厚重而奋进!这就是我心中的北大,一座饱经沧桑,经久不衰的百年名校!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它所在的地区是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最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这里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为近春园,东边的一部分仍旧叫做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清华园”这个名字的最早由来了。

  而要说到清华大学的建立,则是和一起重大的国耻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相联系的,所以老一代的清华人都把我们的学校称之为“国耻纪念碑”.

  1920xx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惨败,于1920xx年与八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加在一起为9.8亿两。当时的美国政府分得了3200万两,折合美元为2400万元。

  后来美国政府觉得赔款“实属过多”,所以决定拿出赔款的1/2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20xx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部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于1920xx年开始兴建校舍,1920xx年,第一批校舍建成,1920xx年4月29号学校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历史纪元了。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校园占地约450亩,全校师生只有1000多人。直到1920xx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当时设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研究院三个部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1920xx年成立“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1920xx年,清华大学最后一班留美预备生毕业,结束了我们的留美预备学校的历史。

  1931到1937年是清华大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这一时期被清华人称为“黄金时期”.

  但是很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北平非常不平静,很多大学开始南迁,清华大学首先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又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西南联大也坚持了8年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是清华历史上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如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是毕业于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吴晗等,都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正是这四个字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才迁回清华园复校,当时只设了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共26个系。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发展工业的号召,调出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其中文科基本上都并入了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理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其他的院系则成立了一些新的学校,比如现在的北京农业大学

  就是我们的农学院分出成立的,还有总理温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就是当时清华大学地质系分出后成立的,还有因为神州五号升空而名声大噪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是当时我们的航空航天系分出成立的。当时的清华大学,只留下了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文科、经济和管理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xx年,在教育部批准下,我校成立了医学院,20xx年4月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xx年5月18日,清华大学恢复了航空与航天系,并将他扩大为航空与航天学院,它的首任院长是神州五号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1952级校友王永志先生。

  清华大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13个学院,53个系,成为了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航空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是:到20xx年百年校庆之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荒岛)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做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到同治年间,同治皇帝想重修圆明园,因此拆除了近春园的所有残存建筑

  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圆明园没有修成,而近春园的所有建筑材料也不知去向,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现在一提到荒岛,清华人都知道是这个地 方。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现在树立在我们面前的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雕像。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如我们所熟悉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等。

  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府运过来的,它的寓意就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此外大家身后的这块纪念碑和对面山坡上的零零阁也都是清华的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在清华大学像这样的小纪念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在这里我要简单给大家介绍两个清华大学的著名人物,第一个是吴晗先生。吴晗是清华大学1934届毕业生,在校时因为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戏称为“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严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惨死于狱中。后来,清华的师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亭内匾额“晗亭”两字是1984年邓小平亲笔手书。

  与晗亭相连的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的意思,临漪榭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在我们正前方的这座亭子,叫做“荷塘月色亭”,关于这个亭子,还必须提到一个人,它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作家朱自清。朱自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于1920xx年应聘来清华执教,前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图书馆长等职。

  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都读过朱自清写的散文,像《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1920xx年7月 由于蒋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心里非常不平静,当时他就写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并且在文章里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实际上,这一切都折射出了当时他苦闷和孤独的心情。

  朱自清于1948年8月因贫病交加而逝世,临终之前他还嘱告家人,说他已经签名拒绝“美援”,因而不要再买政府配售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亭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字是来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集下的手迹。近春园一直以来都是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休闲场所。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也是清华大学早期建校的地方,还是清华景色最美的区域之一——清华园了,在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几个时期的建筑,而且很多建筑在20xx年的时候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学堂是一栋德国古堡式的建筑。清华学堂是建校初期兴建的首批校舍中的主体建筑,建于1909到1920xx年,建成后作为学生教室。学堂总面积约为4650平方米,大门外正上端书写的“清华学堂”四字,就是清朝末期军机大臣那桐所书。1920xx年起,学校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在这里荟聚,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为这所楼房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解放前和解放初,学校的总领导机构基本上都设在这里。后来,以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进入此楼,清华学堂成为该系的专用馆。现在为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办公楼,研究生的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清华的首期建筑除了清华学堂外,还有一处就是二校门了。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学校大门,始建于1920xx年,门上端大理石上镌刻着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 1933年,清华住宅区进行扩建,校园围墙外移,新建了西大门,从此,习惯上称原大门为“二校门”

  这就是二校门这一名称的由来。十年动乱期间,二校门被当做四旧而被彻底破坏,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尊很大的毛主席塑像,80年代拆掉。一直到90年代初期,在一些校友的倡议并集资下,经学校同意依照片重建,终于在1991年恢复了这一个校园文物。现在二校门已经成为了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到这里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大礼堂、科学馆、西区体育馆和图书馆被称为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建于1920xx年9月,建成于1920xx年3月,一共耗时3年,它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的庄严雄伟,而且它又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所以一直被清华的师生员工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大礼堂建筑面积为184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高等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可容纳全校一切人员聚会。大礼堂建成后,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很多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这里仍然是学生们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每年清华学生学士学位的颁发也是在这里进行。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组来到清华大学演出,就是以大礼堂为背景的。

  在建大礼堂时,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他是由美国政府出资,美国设计师设计,建筑大礼堂用的一砖一瓦也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再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

  大家左边的这2栋楼,分别是第一、第二教室楼。第一教室楼建于1952年,一楼是两个大阶梯教室,二、三楼也有大小教室数间,刚建成时是全校的主要课堂之一,到现在仍然是学生上课自习用的教室楼。

  第二教室楼建于1954年,里面有三个大教室和一个大会议室,一直以来就是学生上课自习的场所,学校的很多会议、活动也是在这里进行。实际上,第一、第二教室楼代表了50年代清华校园的苏式建筑风格。

  在清华还有很多的小纪念物,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日晷了。这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日晷的造型,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个字,这是1920级学生的,也是清华大学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同学们少说多做

  发扬实干的精神。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简单的计时器,它是根据太阳光对一个倾斜的指针所产生的阴影的位置来表示时间。一般都是把一个不锈钢的指针装在一个石刻的圆盘的中心,再将圆盘斜卧在一个平台上,南高北低,使指针的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正指南极。圆盘的上下两面各刻上12个时辰,当太阳正南的时候,针的投影正好投在正北的方向,也就是午时。每当春风以后看圆盘上面的影,秋风以后看下面的影。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20xx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给清华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的运行一样,刚劲强健,风雨无阻,不受外界的干扰。人也应该像大地一样柔顺,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流传。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1920xx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0xx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0xx年秋开办研究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学校藏书400余万册。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xx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

我在没有研究经济混沌之前,读经济学著作深感思想深刻,但是方法落后。1984年普里戈金的学生和同事尼克利斯夫妇从岩芯数据中提炼出气象混沌(奇怪吸引子)的证据后,大为惊奇。不但接受郝柏林对布鲁塞尔子模型的3维混沌的计算机数值解,而且立即叫我放下即将答辩的劳动分工的演化动力学模型,马上寻找有无经济混沌的证据。可见,理论物理学家的灵感之源,不是来自先验的哲学信念,而是经验观察的证据。在爱因斯坦和波尔关于量子力学波动解释的决定论与概率论之争后,物理学家得了一个严肃的教训:只要发现和原有理念矛盾的经验事实,科学的态度不是为原有假设辩护,而是立即探讨相反的假设。

经济学家的文化却和物理学相反,大量相互矛盾的事实导致相互对立的学派,学派之争犹如宗教之争。连引入数理模型和计量分析的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

普里戈金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是好奇心很强的人,任何学科的成果都会感兴趣。他有一次碰见诺奖经济学家,和阿罗一起发展一般均衡模型的德布日(G. Bebreu), 好奇地问他研究什么问题。得知他研究一般均衡,就问他有什么用处?任何物理学家碰到这个问题,都会借机宣传自己理论的应用前景,即使黑洞这样离人类生活遥远的霍金,也要关心地球以外的事情,准备人类的错误毁灭地球之前,在星际空间找到新的生命家园。不料德布日对普里戈金的问题非常生气。他回答说:这个理论非常美妙,这就够了。他不提任何应用的实例,让普里戈金大为惊奇。所以,他坚持我的任何理论猜想,都必须有经验证据。

我从1984年起,研究经济学,不是从教科书开始,而是直接从收集分析经济数据的时间序列开始。我立马就发现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模型,计量分析手段,和经验数据分析之间有巨大鸿沟。经济学自誉为社会科学的王冠,因为用的数学模型最多,分析数据也最多。号称经济学可以和物理学相比。不用数学的奥地利学派,包括哈耶克,熊彼特,演化经济学,老制度经济学,以及只用的简单代数的马克思,都主要依靠历史和哲学的方法来批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但是他们的学生只要不用数学模型,就是“非科学”的经济学,在美国的经济系,管理系,就都没有发展空间。欧洲、日本、澳大利亚还包容一点,但也是被边缘化。发表文章,找教职,找工作都很难。但是,经济学家中除了少数几位,如廷伯根(TInbergen)有物理学训练,其他多是应用数学家和统计学家,不了解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在经济学界如雷灌耳的理论,如果有物理学的常识,立马就知道是荒唐的理论。因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目的是为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和非均衡发展辩护,但是没有任何治病的处方。新学院的经济学家,Duncan

我给大家分享我作为物理学家观察到的经济学《七大困惑》:

1)离散时间的差分方程排斥连续时间的微分方程。号称先进的经济数学还处在牛顿以前的时代。

我发现经济混沌,只能用延时微分方程描写,不能用差分方程描写。因为差分方程的时间单位是固定不变的,如生态学家最早在 Lojistic map 差分方程,只能产生“白混沌”,就是它的傅里叶频谱是接近水平的横线,和白噪声类似。但是Lorenz模型或Rossler 模型是微分方程产生的“色混沌”,用频谱分析,就会看到类似噪声的背景上,出现分频的尖峰。和线性谐振子的垂直尖峰不同,色混沌的尖峰比较胖,特征频率有一定的变动范围。这是“生物钟”的特点。比如你的心脏跳动可能在每分钟50-120之间变化,但不会固定在一个频率,那只有机械钟才有可能。

为什么经济学家不用微分方程呢?诺奖经济学家,计量经济学的大家格兰杰给了我一个没有物理学常识的理由:他说,经济学数据都是离散的,比如:年度,季度,月度,每日数据,都是离散的。当然要用差分方程。我说物理学用微分方程,是动力学规律应当和测量的单位或精度无关。不能说我实验精度提高了,牛顿方程就要改写了。但是他无法理解。

后来扎诺维奇在1993年邀请我去芝加哥大学商学院讲我的混沌研究,出席的计量经济学家非常困惑,不明白我研究经济动力学机制,为什么不用回归分析?

我的回答是决定论混沌如果存在,说明对应的动力学系统是不可积系统,没有解析解,当然不能做回归分析。他们还是不懂。我说,物理学早期也用回归分析,例如发现欧姆定律,你可以固定电阻,变动电压,然后测出相应电流,把实验点回归得到线性的比例关系。但是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方程,量子力学提出波动方程,是依据实验的理论推导,不可能用经验数据回归发现方程系数,因为你不知道你假设的线性方程是否存在。结果我猜他们听懂了,也难以接受,因为等于放弃他们的饭碗。

采用固定时间单位的计量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困惑,就是国内大名鼎鼎的哈佛教授曼昆,做过一个“单位根”的研究。单位根的意思是线性随机过程的根是单位园。差分方程的解如果落在园内,就是衰减震荡的随机游走;如果在园外,就是发散震荡的随机游走。那如何解释市场不停震荡,又持续存在呢?就只能走钢丝,解只能在单位园上变动,不能进去,也不能出来。曼昆宣布从宏观季度数据中做回归分析,证明存在单位根。但是别人用月度数据分析,单位根就不存在了。其实没有单位根,因为这样的震荡是不可能持续的。这也是弗里希线性振子模型,不可能用噪声冲击维持的理由。但是,只学数学,不学物理的经济学家不能理解。倒是学过电机工程的经济控制论和系统工程学家,一听就懂。

2)美妙的微观经济学《一般均衡模型》是违背牛顿力学和相对论的超距作用

微观经济学假设不同商品的价格均衡可以自动存在,不需要时间调整。比如各产业都用能源。能源最方便的是石油。油价涨跌很快,但是用石油生产的化肥农药如果价格跟着变,实行大规模生产的农场就可能生产过剩,卖不出去,因为生产成本如果高于销售价格,就会破产。微观经济学大谈一般均衡,从来不提价格变动的幅度,多大是均衡,多大是非均衡。从非均衡到均衡,需要多长时间?

结果,市场贷款利率如果变动几个百分点,企业的现金流就会产生危机,好企业也会倒闭。美国投机资本操纵的油价,玉米价,等大宗商品的价格,真实需求变动几个百分点,国际期货市场变动几十甚至一倍多?大批企业倒闭的原因,究竟是金融市场过度变动,还是微观企业非理性投资导致的生产过剩?

阿罗-德布日一般均衡模型是静态的,假设产品寿命无穷长,市场调整不需要时间。等价于牛顿方程的速度无穷大,显然违背相对论,因为最大速度是光速。物理学家用几十个人造卫星定位GPS,用的是牛顿力学加相对论的修正。经济学呢?只有超距作用的乌托邦。也就是说:中东市场战争造成的油价波动,中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立马调节,没有时间延迟。现实呢?哈佛经济学家指导下的休克疗法,市场从自由化放开以后的大起大落,到稳定缓慢增长,经过几年(如波兰)到二十年以上(如乌克兰),无穷大速度的超距作用在哪里?

3)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决定论,等价于物理学的标量场论

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宏观、金融、制度经济学,本质上是价格万能论。物理学叫“标量场”理论。典型的例子是牛顿的引力场,决定两个粒子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只有一个变量 - - 粒子间的距离,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所以是个“场”,有时间和空间分布。但是电磁场就是“矢量场”,电场、磁场都有三个分量,解电磁场方程最少有六个分量。如果做天气预报,还要加热力学的状态方程,所以天气预报需要超级计算机,和控制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发射人造卫星一样,要解大型的系统微分方程组。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引力场从标量变为四维时空的张量场,才需要霍金这样的数学天才来加入黑洞研究。如果解计量经济学问题,哪里需要理论物理学家。

本人在郝柏林之问下逼出来的延时微分方程,比微分方程组还要复杂,和神经元方程类似。经济问题涉及许多变量。宏观政策不仅要考虑国内的人口,天灾,资源,交通的约束,还要关注国际地缘政治的挑战,根本不存在自由贸易,随时面临西方列强的封锁,禁运,制裁,怎么可能做只有一个气象站(统计局)做封闭均衡系统的加权平均,没有地区、全球观测网信息依据建立的系统方程的动态经济预测?

经济学的理论,因为价格没有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所以只有一个点,号称均衡态。连场都谈不上。还要空谈价格机制?说给课堂上的学生听可以蒙混过关,说给马云那样的企业家听,如何决策,如何经营?

(4) 有效市场和理性预期的完全信息理论违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关系

有效市场理论宣称市场价格有完全信息。发动反凯恩斯革命的卢卡斯提出理性预期理论,说是老百姓可以完全预测政府干预的效果,知道政府在愚弄百姓,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以微观调控个体行为,对冲政府政策,使政府干预完全失灵。这理论高妙吧?把号称数学优势的咸水(东岸)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哈佛)的凯恩斯派打的偃旗息鼓。有道理吗?

物理学家看,经济学家的所谓信息,好像是不需要能量代价白检来的。经济学家讲什么信息完全,信息对称,好像市场信息犹如标准字典,一查就知道答案。真正实战的人知道,市场信息互相矛盾,虚假信息满天飞,因为商战也是“兵不厌诈”,谁能根据市场价格的时间序列预测未来?搞技术分析的大投行,都在比赛谁的计算机大,谁的情报多,数据多,计算机容量大,分析快,做计算机交易,就比交易员喊价快得多。这是华尔街的常识。

可是这些经济学家从来不参与市场交易,才会想象市场有“完全信息”,政府和老百姓对着干,每个人都有无穷大无穷快的计算机,消耗无穷大的能量,可能吗?当然不可能。因为测不准关系告诉你,任何信息的传播都是用波做载体。例如声波,电磁波,光波。波动的测不准关系要求信息传输需要消耗能量。经济学家的完全市场要消耗无穷大能量,是完全不可能的。

5)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无摩擦力世界”,不懂牛顿力学惯性运动和加速运动的区别

以交易成本理论爆得大名的科斯,非常喜欢用物理学的无摩擦力世界,来描写理想市场,用增加交易成本做理由,来反对政府的市场监管。

他说过一个非常可笑的论据,说无摩擦力的世界,物体可以瞬间加速起飞。他不知道发射卫星到太空的过程中,加速需要消耗巨大能量。只有到了预定轨道做惯性运动,才不需要消耗能量。磁悬浮列车中间稳速运行,如果使用超导,消耗很少能量。但是列车启动,加速,和减税,制动,都要消耗巨大能量。经济学的道理也一样。经济起飞需要投入大量基础建设和消耗大量能源材料,经济衰退社会动乱,政府也要投入大量资源。这都是看不见的手,即中小企业或个体户无法承担的。这样基本的道理,任何工程师,农民,企业家,政府官员,一说就懂。你和主流经济学家说,比让基督徒改信伊斯兰教还难,别说科学了。

如果你再学学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和自组织理论,任何生命都要靠持续不断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维持,能量耗散的结果是排出废热,物理学的测量叫熵。然后科斯理想的乌托邦市场,没有摩擦力,不消耗能量,当然不散热。这里有生命吗?没有生命,还有市场吗?

一般均衡模型,做微观个人和宏观的优化控制?有多少信息?要消耗多少预算?优化的误差多少?调控趋于均衡的时差多长?不回答工程师也要计算的具体问题,空手搓掌,大谈市场万能,好呀好呀,为什么自己不去开工厂,做投资试试?起码要计算多长时间收回投资吧?

我问过芝加哥大学我颇为尊敬的诺奖金融学家米勒(M.Miller), 我问:经济学家说均衡的测量标准是利润为零,那经济学家怎么可能赚钱呢?他的回答太妙了:你可以搭平台做顾问呀,让顾客们自己去交易,是赔是赚,都是自己情愿,输赢和你无关。你只需提成,或收交易费就可以了。原来如此!怪不得实体经济越不好,赌场和金融市场越繁荣。用美国一个描写金融游戏的电影标题说:"Other People's Money"。彭德怀(批评李德和博古)的话说:“仔卖爷田不心疼”,什么产权理论激励机制也管不了投机客,如果投机的是借来的,或挪用的,集资来的,“别人的钱”!!!

(6)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缺乏医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的常识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性是贪婪的,人生目标是追求希腊式的快乐,消费喜欢多多益善,所以所谓的需求定律斜率为负,价高量减,却视而不见金融市场的追涨杀跌。中医养生的基本经验就是饮食有度,天人合一。如果最求舌尖快乐,肚子吃胀了不但会得肠胃病,还会得肥胖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内分泌病,以至癌症。如果人生病求医住院,而非闭门修养,就叫“国进民退”,“大政府”,“看得见的手”,炜疾忌医,岂不荒唐。

经济学天天吵吵嚷嚷的“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问题,如果你看看脊椎动物,血管之外,有大脑、神经、淋巴系统,都是大脑调节血液流动(生理市场?)的微观和中观机制,请问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的边界在哪里?现代网络企业,产业链,阿里巴巴也好,丰田的中小企业供应链之间的关系,产权边界在哪里?医生看病的效果,究竟是用药越多越好,越少越好,还是对症下药?医生好坏的评价,是同行与病友的口碑,还是级别,工资,利润、和市场的排名?

我听《黄帝内经》的解读,汉代的中医就有人体生理结构和运行的概念。人体结构和皇朝结构类似,心是君主之官,肺是宰相之官,肝是将军之官,胃是仓廪之官。血是属阴的向下流动,犹如耗散结构的物质流,气是属阳的向上运动,犹如耗散结构的能量流,魂是指导能量流,能量流又带动物质流的信息流。早在两千多年的黄帝内经,其复杂系统观念的完整,和经络系统与病理诊断经验的吻合,远超当代的系统工程和复杂系统。再看被封为经济学圣经的斯密《国富论》,经济只有交易和贸易。生产只看到劳动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市场规模导致市场权势,却看不到“看不见的手”不可能达到贸易的自动平衡。就和斯密去世后出现的铁路,电网,通讯网一样,请问他们是计划经济、指令经济、自由经济?还是协作(coordination) 经济?当过五年铁路工人的我,

看到中国本土经济学家马洪、孙尚清写的经济结构分析,对中国工农业发展的结构演进和决策顺序的理解,远超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因为产权理论可以解释个体户的激励机制,但是无法解释当代的大企业,大基金。请问没有核心股东的通用电气,通用汽车、土地赠予大学、教师退休基金会,谁是有控制权的大股东?他们算私有企业,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哪家企业,军队,政府机关,可以自由进出,没有结构性的约束?

 我专门去问过美国名列前茅的德克萨斯大学商学院营销系的专家,有无边际定价的现实案例?回答是不可能有。现实只有策略定价,成本加成定价,如果实行边际定价,等于初始投资没有成本,可以不用偿还。只要借钱要还,投资要回报,边际定价等于自杀,除非是破产清算。

迷信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本本主义者,请回答营销学和企业家的现实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做广告,增加交易成本?企业家和投资家为何关注不同行业不同的投资回报率,资金周转周期?空谈制度的顶层设计,能保证企业打赢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创新竞争,质量竞争吗?

7)金融和计量经济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落后于大萧条以后的数据爆炸及信息时代的火箭科学

客观而言,当经济学家也难。因为传统的供求曲线理论,是大萧条以前的农业经济学家开创的,那时分析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只有年度数据。列个表格就够了。大萧条以后政府开始大量收集宏观经济数据,也就年度季度数据,几百个点,做点统计分析,算算平均值,方差,和百分变化率,用中等数学就够了。1950年代出现期货期权市场,逼经济学家找应用数学家来建立股票市场模型,金融学开始用微分方程,描写布朗运动。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家还在玩供求曲线,最多把需求斜线上移、下移、或平移。计量经济学听了弗里德曼鼓吹实证经济学可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也只会回归分析。没想过经济动态过程如果是非平稳态,非线性,不可积,没有解析解,如何可能做回归分析呢?

等到混沌研究以来。经济学家用的软件包,连工程师,医生都懂的频谱分析都没有,解微分方程的算法也没有,只会解差分方程和矩阵迭代。信息论,信号处理的常识也没有。不知道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多细的采样间隔,多高的采样频率。对大数据束手无策。经济学的研究又是当教书匠的业余。没有科学家那样的研究经费,可以买先进的计算机和软件,例如物理学家用的Matlab, 就是研究原子弹的物理学家开发的,价格比经济学管理学使用的软件贵的多,当然功能也强大的多。

许多人奇怪,为什么我在物理学研究中心研究经济问题:我的回答非常简单:当代科学的前沿是三个“极”:“极小(分子,原子,基本粒子)”,“极大(星球,宇宙学),还有一个新的”极为复杂(凝聚态,生命,经济,社会)“。研究三个极的基础研究,需要大量工具,大量经费,长期投入。没有政府,大学,和基金的支持,急功近利,是不可能做出来的。美国没有几个经济学家在拿到终身教授之前,敢做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复杂性研究。拿到终身教授以后,研究异端经济学也上不了主流杂志,拿不到赞助基金,影响自己在学校和社会的地位。

我在研究经济混沌之前,物理系的研究中心的跨学科研究可以合法研究生物学,心理学(脑科学),但是没有人做经济学。为了把我的研究”合法化“,普里戈金在1987年我拿到博士学位之后,专门给德克萨斯大学校长写信,把普里戈金中心改名,从原来的”统计力学与热力学中心“,改名为”统计力学与复杂系统中心“,把经济混沌的研究列为复杂系统的开创之路。所以,我才能在普里戈金中心坚持约二十年,直到普里戈金和罗斯托都同年去世。我没有料想到的是,回到北大,加入新创立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科学院的老领导,宋健,周光召,杜润生,包括新建的管理科学中心的数学出身的副主任陈良昆,都对经济混沌的研究非常重视。

我没想到的是,我在清一色留美回来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异端经济学课会遇到极大阻力。中心领导开明,倒是给了我一个自留地,但是我没有办法把我在北大数学物理背景的学生中发现的,可以冲击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天才学生留住,在普里戈金去世,普里戈金中心改名为量子复杂中心之后,抓住机遇建成中国可以在世界领先的经济复杂性或复杂金融中心,要发展经济学的中国学派,只能转战到复旦大学的中国研究院,依然难以突破现有学科体制的障碍。即使郝柏林这样地位的科学院院士,要推动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跨学科人才的接纳和提升,想必也困难重重。中国主流经济学的改革开放,至今照抄美国的主流模式,没有科学与时俱进的训练,其代价的高昂,就是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举世震惊,但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比美国经济学家还要坚定维护已经过时的经济学理论。他们非常辛苦的讲课筹集资金,但是没有余力拓展更广的科学基础,阻碍他们跟上信息时代的进展。

我钦佩的不少经济学家,如林毅夫,卢峰、李玲、平新乔、赵耀辉、胡大源、温铁军、张军、李维森、路风等,能从实践中发现经济理论的问题, 给我许多启发;姚洋引入演化博弈论,贾根良引入演化经济学,重振德国历史学派,史正富和孟捷用创新经济学研究新马克思经济学,开拓了新的思路。但是中国金融经济学科学方法的落伍,导致中国金融分析和调控的技术落后,有可能付出重大代价而不自知,因为小农经验已经不能适应火箭科学的金融产业。中国必须及早引入高科技人才,吸取当年周恩来引入钱三强,钱学森的,和聂荣臻尊重钱三强的推荐,重用邓稼先,周光召的历史经验,才能有中国两弹一星的大跃进。也才会出一批如陈春先,郝柏林那样敢闯入科技高峰前沿的天才,业余自学进入研究前沿的本科生。这不是现在许多拥有国外名牌大学的博士就能比的。须知:中国改革许多是上山下乡过的地方干部推动的。

诺奖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给我讲过一个笑话:为什么拉美经济垮了,而东亚小龙起飞?因为哈佛芝加哥培养的经济学家在指导拉美政府,而麻省理工学院培养的工程师去了东亚。这个笑话有点苛刻,因为我见过哈佛芝加哥很好的行为经济学家,对新自由主义批评深刻。如果指的不是学校,而是经济学和工程学,科学的差别,斯蒂格利茨的笑话却是很深刻的。因为日本韩国的经济学家,对东亚金融危机后日韩经济的衰落,直接了当批评留美经济学家搬回来的教条,否定了日本韩国原创的企业家的经营模式和宏观决策对金融自由化的抵制。中国经济学家可以问问这些本土经济学家,对美国主流的经济学什么体会?不要被媒体经济学的炒作当成普适的什么均衡经济学。亚当斯密自己就明白,劳动分工的发展一定导致市场规模竞争,结果一定是非均衡的“权势(power)”.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内生不稳定性的观察,比哈耶克更深刻。有待发展的只是数据分析和复杂模型。哈耶克对经济周期的观察比凯恩斯,弗里德曼深刻,但是哈耶克不懂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政治。哈耶克主张废除央行,回到意大利城邦时代的金融体制,完全不懂英国美国建立央行是发战争债,实现帝国争霸的金融工具。国内有些学者把哈耶克的自生秩序和普里戈金的自组织系统混为一谈。其实普里戈金和杨振宁一样,是非常关心国际政治的科学家。他们主张的科技政策和社会发展,远比哈耶克和霍金高明。我和普里戈金和杨振宁都有交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科学家的历史地位和思想影响,不是论文引用数字或诺贝尔奖就能衡量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的牧师都是骗子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