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中央公园何时建设

“邻友圈”是东坝大有影响力的社区生活互动平台,加微信号“dongba100”,了解你不知道的东坝事儿!有事儿请添加小编微信:lovedongba,商务合作请联系(同微信)

小编日前获悉,北京交通部门就社会普遍关注的“先行开通五环与东坝北区出入口”建议做出答复,指出目前“正在逐步完善五环路辅路系统及干路立交节点”、“市首发公联公司已启动五环路辅路(五元桥至亮马桥河北路段)相关建设工作,新建辅路与环铁北桥处为部分互通式立交,在环铁桥处将完善北侧匝道建设”。

交通部门表示,亮马河北路(即规划东坝路)计划于2023年建设完成,并与五环路之间存在互通立交,将主要承担东坝西区、第四使馆区的对外出行功能,并分流东坝南区现有对外交通流量,缓解七棵树桥交通并行压力

本次明确的相关立交道路建设,将极大改善东坝北区自贸CBD区域的交通通达性,同时,结合区域内立体交通、慢行系统的同步升级建设,区域发展再次按下加速键

东坝扇形立体交通网初步形成

今年5月发布的《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强调进一步提高公路及城市路网密度,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重点提及了亮马河北路建设。

根据相关规划文件及公开资料,亮马河北路起点为东四环,终点为机场第二高速,全程8.9公里,均采用高架形式,是一条贯穿东四环、东五环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

从东坝区域路网规划图可以看出,东西向的亮马河北路与南北向的五环路,在东坝北区西南角交汇,未来,该区域居民可以更方便快捷进出五环,不必再绕道七棵树桥;遇到交通拥堵时,也可利用五环辅路提前或延后进入五环路,出行效率及便捷度呈指数级上升。

事实上,这只是东坝北区扇形立体交通网的冰山一角。

据了解,该区域汇集了包括道路、轨交、公交、慢行交通等在内的多维立体交通规划,并正在逐一落地兑现。

6月1日,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发布了东坝北西区域项目北岗子站轨道微中心及周边一体化规划及建筑概念设计咨询招标公告。作为北京大力推进的第一批轨道微中心项目,面积共约217公顷的东坝北岗子站及周边,将形成集商业、商务、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公共功能于一体的轨道微中心,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高效出行、购物娱乐等需求,也让东坝成为连接国贸CBD、首都国际机场、通州副中心的三角核心枢纽地带。(详情:

穿区而过的地铁12号线、3号线、R4线等多条地铁线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和推进中,组成了通达全城、无缝接驳的区域立体交通体系。

高标准配置北京未来新增长极

显然,东坝北区的交通体系是按照“未来城市新中心”这一量级进行配置的。根据朝阳区东坝北西区街区控规,东坝北西区规划为城轨融合、幸福宜居示范区——通过轨道交通带动城市发展,以商业商务、居住及配套为主导功能,建设为职住均衡的国际化宜居新区,并发展为体现大国文化自信、现代文明魅力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因此,东坝西区控规高标准配置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绿地等民生保障和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引入并陆续落地教育配套、朝阳区博物馆、国际化医院、东坝中央公园、架空慢行系统等重要民生类项目,提升地区配套服务水平和人居环境品质。

其中北西片区通过北岗子和东风站两个站点,综合了轨交枢纽,时尚商业,科技办公,形成了立体综合微中心形态。先规划后建设的优势将轨交直接和周边小区高效连接,形成了下一代的城市居住形态。

据悉,目前第二三里屯正在编制规划方案,第四使馆区在去年年底征地,坝河使馆区风情示范段已经建好,使馆东段工程预计年内完工,届时一个集休闲娱乐、生态环境展示于一体特色滨水廊道将展现在市民面前,更好满足休闲游憩需求。

随着区域建设稳步推进,优质配套渐次兑现,东坝或将成为继北京城市副中心、丽泽商务区之后的北京第三个新增长极。而承载更多集中利好的东坝北西区,也将成为北京未来高增长潜力的热门投资板块。

东坝邻友圈公众平台(ID:dongba100)持续关注辖区交通信息,有最新进展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欢迎关注!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东坝邻友圈微信公众号,在聊天对话框内:

回复【入学】进行2022年入学报名;

关注邻友圈视频号,查看更多热点视频~

区域微信昵称北京 大北京早知道

别忘了点个在看哦!转发那就太好了!

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高星)记者今天从朝阳区“两会”获悉,在“两区”建设中,朝阳细化“政策、企业、空间”三张清单,统筹推进“政策+项目”组合落地。目前,共有137个重点产业项目陆续落地朝阳,朝阳区跨国公司总部增至138家,约占全市总数70%。

朝阳区跨国公司总部增至138家

2020年9月以来,已有42个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创新突破性项目落地朝阳,如全市首家自贸试验区银行、证券及保险行业专营机构均已落户朝阳区。今年以来,丰田金融等9家企业被市商务局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朝阳区跨国公司总部增至138家,约占全市总数70%。

“两区”设立以来,新设企业井喷式增长,截至10月,全区新设企业超4.6万户,居全市首位;新设外资企业749家,同比增长40.5%;吸引合同外资15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实际利用外资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5.1%。

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进一步扩大,朝阳区加速打造国际金融开放前沿区。功能性、总部类金融机构聚集,国寿投资保险资管公司、巴基斯坦哈比银行北京分行、科勒资本、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婷婷)未来,金盏国际服务合作区将推动建立国际免(退)税消费中心,同时建立预办登机一体化试点。也就是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城市航站楼拟在金盏国际服务合作区落地,旅客在服务合作区办理完值机手续后,可以“空手”前往首都机场乘机。

8月25日,朝阳区举行“两区”建设一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以上消息。同时,记者了解到,“两区”建设以来,截至目前,已有131个重点项目落地朝阳,新设外资企业全市第一。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城市航站楼有望在金盏国际服务合作区落地。金盏国际服务合作区供图

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将推动建立国际免(退)税消费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渊明介绍,该服务区紧邻国家第四使馆区,是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北京“两区”建设任务的重要承载区。

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将推动国际免(退)税消费中心的建立,完善免税消费、预办登机一体化试点的规划设计,实现国际商品贸易、进口服务展销、汽车新零售中心等跨境消费功能。同时还将打造24小时商业街区,汇聚花园式街区、体验式消费、数字化场景等新业态、新形态,提供匹配全球时区的国际化消费商圈。

启动70公顷东坝中央公园建设

李渊明介绍,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将匹配第四使馆区实施进度,启动70公顷东坝中央公园建设,实现北小河、坝河沿线环境景观重塑,将加快推动约8.2公顷国际组织集聚区建设,预期容纳国际组织总部及代表机构超过100家,将同步完善酒店集群、地标广场等配套设施。

李渊明透露,围绕地区轨道换乘枢纽站,将实施机场航站楼、轨道微中心的一体化开发建设,并初步规划预留了占地48公顷的第二个“三里屯”布局,将结合文化交流、跨境消费、免税消费、预办登机一体化试点等功能打造文化新地标、消费新商圈。

同时,服务区将实现规划轨道M3、M12、R4(机场段)等线路建成通车,大幅提升园区交通组织能力。将探索服务国际交往功能的保税空间建设,便利国际商品、国际服务、国际人群等进出关管理,将建成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加快实践园区全周期管理、数字化治理。

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将开展预办登机一体化试点有何便利举措?新京报记者对话北京市朝阳区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渊明

新京报:你提到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将开展预办登机一体化试点,具体是指什么?

李渊明:具体来说,未来,服务区将打造预办登机一体化航站楼。旅客可以在这里托运行李、办登机牌,之后在首都机场登机即可。相当于城市航站楼,而且里面涵盖退税、免税中心、跨境消费中心以及酒店住宿、商品展示等一系列功能,以方便商务人士在这里开展商务活动、国际交流。

新京报:预办登机一体化航站楼的选址在哪里?交通便利化程度如何?

李渊明:位于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的核心区,这里也是轨道交通的交点。未来我们整个核心区有三个轨道交通交会,包括3号线、12号线和R4线(机场段)。

3号线将横穿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西起东四十条,穿过三里屯,过朝阳公园,最终到达服务区,未来将和R4线进行接驳、换乘。

12号线西起海淀四季青,横穿北三环,到达服务区,未来和3号线进行接驳。

R4线(机场段)北起首都国际机场,横穿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园区,往南最终到达大兴国际机场,这是两座机场之间的连线。未来,旅客在服务区办理完相关手续之后,直接乘坐R4线,一站便可到达首都机场。

轨道交通的建立将极大缩短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和北京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机场等板块的关系。未来,这里可以很好地解决空间问题、商品展示问题,以及商品的免税、退税功能。那么这一系列的功能可以说与核心区、副中心形成很好的对接和匹配。

新京报:这一项目进展到什么程度?

李渊明:目前,这一方案已经相对稳定,并已上报至相关部门。设计方案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有轨道交通、机场闸口,还有海关关于跨境商品的检验检疫等一系列方面都需要设计、规划。全市多个部门将共同参与。

新京报:未来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对区域发展有何带动作用?

李渊明:未来国际交往人员、商务人士都将在这里汇聚,将形成国际组织的聚集区、总部企业的聚集区,还有跨境商品的集聚区,文化、教育、医疗服务配套设施都将形成一定的规模。同时,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匹配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国际人士到达我们服务区之后将非常轻松地开展商务活动。

新京报:对于市民来说,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未来将提供什么服务?

李渊明:未来,服务区将有免税店、跨境商品展示,各国的高品质商品可以通过使馆的推介在这里展示、销售。市民将在这里购买到国外的最优秀的商品。同时,我们也将通过文化展示,使市民朋友领略到不同的文化风貌。

朝阳区“两区”建设其他亮点

  • “5+3+N”护航“两区”建设

朝阳区建立了“5+3+N”(5大便利化制度创新体系+3个园区+N个重点领域)对外开放政策体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跨境金融、高端商务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出台了第一批促进“两区”建设28条专项政策;围绕国际化招商、总部经济、国际开放、功能性机构、数字经济、楼宇提质增效、国际现代商业、文化艺术发展8个领域,制定北京CBD高质量发展18条政策。

  •  “三单”管理理出发展高效率

朝阳区梳理细化“政策、企业、空间”三张清单,统筹推进“政策+项目”组合落地。朝阳组团实施方案的62项政策,已有阶段成果55项,政策落地率88.7%。企业清单项目稳步推进,累计梳理重点产业项目259个,已落地项目131个,其中外资项目125个,已落地57个,项目总量和外资项目数均全市领先。空间清单持续更新完善,在155个楼宇项目超55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清单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楼宇信息台账,完善运营主体、运营方式等信息。

  • “首家”“首批”频出,关键领域蹄疾步稳开好局

目前,全国首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全国首家另类投资保险资管公司、全市首支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全市首家跨境贸易投资风险管理与商务服务平台等35项在全国、全市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落户朝阳。同时,围绕金融创新、人才服务、中医药服务贸易等朝阳特色领域形成了10个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 朝阳“两区”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1. 一年来,朝阳区新设企业超过3.6万户,占全市17.1%,居全市首位。

  2. 新设外资企业563家,同比增长35%。吸引合同外资87.4亿美元,同比增长53.5%;实际利用外资40.5亿美元,同比增长17.9%。跨国公司总部增至132家,约占全市总数70%。

  3. 131个项目陆续落地,其中外资项目57个,均为全市第一。

  4. 今年以来,朝阳区新设外资企业413家,同比增长55.3%,位居全市第一。

  5.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4.0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市的24.5%,总量和增速均全市第一。

见习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柳宝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年东坝南区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