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枯属于什么肥料能否和磷肥混用?

  蘑菇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那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有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

  修建菇房,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房边有堆料场地的地方。竹木结构的菇棚,棚架要牢固,棚周墙体和棚顶要用厚膜覆盖,并挂盖草帘和遮阳网。棚的大小由栽培规模而定,一般以每棚栽培110~330m2的蘑菇为宜。

  菇床与菇房垂直排列。菇床四周不要靠墙,留出0.6米宽的过道,如菇房窄于3米,可只留一条中间过道。床架之间留过道0.6米,床架可搭4~5层,每层菇距0.6米,底层离地面15~30厘米,最上层距棚顶1.3~1.5米,长度据菇房而定。床架一般用竹木搭建,过道两端墙上各开上下窗一对;上窗距棚檐15厘米左右,下窗离地面10厘米左右。窗的大小以40×45厘米为好,每隔2~3条棚道的中间棚顶设一拔风筒,筒高1.3~1.5米,顶端装风帽。

  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1、培养料的来源。主要有粪肥、稻草、麦草、饼肥、化肥、石膏,石灰等。

  2、培养料的碳氮比。在堆制过程中,如含氮量过低,会造成微生物活动减弱,料温不高,发酵不充分,易染杂苗。如氮过高,又会造成发酵后料中的氨、胺和酰胺含量过高,抑制蘑菇苗丝生长。生产中培养料发酵前的C/N为30~33:1,发酵后C/N为17:1。

  干牛粪1000千克,大麦草1000千克,菜饼25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50千克,C/N为32:1。

  干牛粪1500千克,稻草、麦草各1000千克,饼4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40千克,C/N为2943:1。

  在粪肥缺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行无粪栽培。

  堆料中大部分粪草配比6:4、5:5、4:6。

  4、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堆制时间:在播种前20~25天左右进行。

  建堆与发酵:建堆前,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般堆宽2.1米,堆高1.5米,料堆长不限。先铺一层稻草;厚度0.3米左右,四边整齐,不浇水,然后在上面铺一层薄牛粪,以盖没稻草为好,然后再铺一层稻草上面再撒牛粪;如此类推,大约铺10~12层。下面三层不浇水,从第四层起越往上铺,浇水越多,菜饼和尿素在建堆时逐层加入。堆好后,四边要整齐、垂直,顶部要堆成龟背形。堆好后要用草片或农膜覆盖,以防日晒雨淋。另外,建堆后,以料底部有水流出为度。

  ①常规发酵,粪草堆发酵后,必须经常翻堆,以调节堆料的含水量,散发有害气体,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使培养料养分加快分解转化,同时,通过堆温杀死杂苗和一些虫害。第一次翻堆在建堆5~6天进行,主要是将上与下,内与外的料充分调换位置,使发酵一致,或热均匀。翻堆时分层浇水,使料内水分达到手捏有水滴滴下为度。第二次在第一次翻堆后4~5天,当堆温达到75℃左右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第三次在第二次翻堆后4天进行,此时料内含水量应在70%左右,加入石膏粉可以使料PH值为7.5~8。第四次在第三次后3~4天进行,第五次在第四次后3天左右翻堆5次后,2~3天使可进菇房。整个过程中,翻堆间隔期一般为6、5、4、3天。

  发酵好的堆养料标准为:深咖啡色,无臭味、无氨气,生热适中,料草均匀,有一定的松紧度和香气。

  ②二次发酵,此法是近十几年推广应用的一种有效技术,整个过程分室外前发酵和室内后发酵。

  室外前发酵:方法与常规发酵相同,只是堆期较常规发酵外10天左右,翻堆3次,当料温达70~75℃时,进房进行室内后发酵。

  室内后发酵:包括升温、保温、降温三个阶段。培养料进房前,要先在料堆四周表面喷0.4%敌敌畏治虫,喷0.4%的甲醛灭苗,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闷3~5小时后进房。

  a、升温阶段,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趁热进房,堆放在中、上层床架上,底层不放。随即关闭门窗,先让温度自行升温至45℃以上,再升加温。升温可用煤炉、电炉,也可室外明火升温。加温使菇房温度升至62℃,维持4~6小时。

  b、保温阶段,这是后发酵的主要阶段,将料温降至52℃,保持3~4天。

  c、降温阶段,待料温降至45~50℃左右时,保持12小时,当温度降至45℃以下时,开门窗使料温迅速下降,后发酵完成。

  1、翻格。培养料进房完成发酵后,开窗通风,然后进行翻格。翻松料层使粪草混合均匀,料层松紧一致,拣除杂质、粪块,平整床面,稍加拍紧,然后打扫地面,准备播种。

  2、播种。当料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前,检查料内有无氨气,料的含水量否合格。如有氨气,要重新补翻一次,散发氨气,如料的含水量不足,可用石灰水调节;过湿,可以加大通风。播种的方法有穴播、条播、散播、混播等。播种量因苗种类型和苗种培养不同而不同。

  正常情况下,播后1~2天就能萌发出绒毛状菇丝,3天就开始“吃料”。播种后3天后,随着菇丝的生长,应加大菇房通风量。播后7~10天,菇丝一般长满料面。菇丝吃料后,生长不快,有可能是料过湿、有氨气等原因造成的,可以从床架反面“戳洞”。增加料层通气性,排除有害气体;也可用镊子插入菇种旁的料中,撬松料,降低温度。一般20天左右菇丝到底,就可覆土。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从单丝体生长向子实体生长转变的重要手段。当前推行的主要方法是“河泥砻糠一次性覆土”。具体做法是每100平方米需备含水量45%的粥状河泥700~750千克砻糠75千克,砻糠要新鲜,在使用前曝晒2天,在PH值为10的石灰中浸泡24小时,捞出用0.5%的敌敌畏杀虫。然后将砻糠和泥按1:10的比例拌和,使PH值为7.5。覆土厚度2厘米,上面用手刮干使厚度均匀。覆土后在料面打孔,适当通风。

  覆土后,前期床面一般不调水,以保湿吊菇丝。若低于要求的湿度,可轻喷增湿。

  调水通风。调水原则是先湿后干,调水总量力10千克/m2,分三天调入,采取两头轻、中间重的喷水法,每次喷水时,应打开门窗通风。

  喷结菇水。当菇丝普遍长到土缝中,便进行大通风3天,抑制菇丝生长,促进线毛状菇丝连成线状菇丝横躺在细土中,线状菇丝开始扭结成原基,便可喷结菇水。喷结菇水后,大通风2天,然后减少通风,促使菇丝向上生长,为以后持续出菇作好准备。

  喷出菇水。当蘑菇子实体普遍长到绿豆大小后,生长加快,需大量水分,就要喷“出菇水”。出菇水的用量和结菇水差不多,每25千克/m2,分5~6次喷,每次喷水量视床属子实体多少而定,菇多则多喷,菇少则少喷。喷水时间是在喷结菇水后的4~6天进行。喷水后,逐步减少菇房的通风量,增加菇房湿度,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

  蘑菇从播种到采摘一般需40天左右。我县一股9月下旬出菇,12月下旬秋菇结束。秋菇一般可采5~6批。秋菇管理主要措施是喷水、通风、保温。

  做到看菇用水,菇多则多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秋菇前期喷水应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

  2、通风及温、湿度控制

  蘑菇生长发育中,需要吸收氧气,排出CO2,另外培养料中的微生物在分解增差换气,保持菇房空气新鲜,在子实体逐渐长到采收期间,要增加菇房湿度。出菇期相对湿度要达到90%。

  每批蘑菇采收完毕,要及时清理床面。用镊子剔除冬菇根和死菇,然后补覆细土,喷水,并打扫菇房。

  当秋菇第三批采收结束,这时培养料里的养分已大量消耗,常会出观菇体小,出菇少的现象。因此,应适当追施禽粪、畜尿、尿素、豆浆、豆芽汁、麦芽或施用1、2号健壮素等。

  冬季寒冷,菇房温度在5℃左右,不适合蘑菇子实体发育。这期间的管理内容是保温、通气。一般每隔7~8天喷一次清水,含水量达15%左右即可。室内温度保持在3~4℃,正常天气、每天开窗2~3小时。到3月中旬,当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便可调水和补充营养,气温达15~25度时,是春菇出菇的最佳时期。

  菇盖直经2~4cm,菇环未破、菇伞未开的采收,要求菇无泥根、无虫蛀、无机械伤,高峰期要勤采。要做到“三轮”,“三边”,“三快”,“一减少”。

  十、病虫害及其防治

  蘑菇常见病虫害有:白腐病、软腐病、猝倒病、假蚊、蚤蝇、螨粪、跳虫、还有鼠妇等。防治方法主要是搞好菇房、培养料消毒,后发酵,注意菇房卫生,因病虫不同,适当用药。

  以栽培100平方米蘑菇计算,一般需备优质干麦秸1500公斤,干牛粪600公斤,磷肥50公斤,尿素15公斤,石膏粉25公斤,碳酸钙12.5公斤。

  时间安排:八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为宜。前期堆料,以麦草为主,后期多以稻草为主,稻、麦草混合用效果更好。

  建堆发酵:目的是合粪草料充分发酵后,能达到蘑菇菌丝正常生长的营养要求。

  堆形及规格:按每分面积用料计算,应建堆宽7尺,高5尺、长6尺为用料够数,长度可随面积用料增加按比例加长、但宽、高不变。

  建堆方法:根据面积用料确定堆长后 (最好用灰画框),开始铺第一层草料,厚5~6寸,泼适量粪水,撒一层石灰、发酵粉,按此方法以此类推,分层增加粪水用量,下层少泼,上顶层多泼,一般堆高为8~10层,堆起后堆面成瓦背形,第二天早上观察堆面冒水蒸气雾为水份正常。

  翻堆的目的是促使培养料上、下、内、外发酵均匀一致。其翻堆间隔时间一般为麦草6、5、4天,谷草5、4、3天;其方法是从料的侧面将面上的生粪草料勾在一边,把里边的熟料用来铺底和垒边,然后再把生料填在中间,根据料干湿补充水分,分层加完应施的油枯、牛踏肥、尿素、复合肥、过钙;只有石灰、发酵粉需在建堆、翻料时分三次用完。

  翻堆的要求是:翻第一次堆长可适当缩短,高度不变,翻第二次高度降低,堆长增加;第三次翻堆可根据料的腐熟程度加大或缩小堆形。同时,标准的培养料腐熟度应达到90%,料呈棕褐色或咖啡色,并有较浓的草香甜味,水份以手捏见湿不见水 (60%)为宜,酸碱度7.5~8.0为宜。

  做厢:种植蘑菇应选择向阳滤水肥沃的夹沙田,提前排水,翻耕整平后(可免耕)按厢宽2.4~2.6尺 (或根据草帘的宽窄确定厢面宽),人行道3尺打线划厢。注意选田不能选上年种过蘑菇的田。

  铺料:将发酵好的营养料,抖散铺入栽培厢面,用手扒平销压,要求料厚度5寸左右(若料水分过大应反复翻晒,排除多余水分、异味,再铺料上厢)。

  播种:播种时间应选择阴天或晴天早晚为宜。先将菌种的棉塞去掉,用高锰酸钾液消毒,用消毒巾把瓶身全部消毒,然后把瓶破碎,用猪棕毛刷刷净玻璃碎片,用手捏散菌种。然后,放于消毒盆内。再按计划用种均匀撒播于料面,随播并随即进行覆土。对一时来不及覆土的,应覆盖一层用石灰水处理过的稻草或草扇。

  覆土:播种后,将预留人行道湿润的表层土用锄头挖松打碎,及时轻轻地盖在料面菌种上,一次性盖土厚度要求1.5至2寸较合适。

  盖帘发菌:草帘主要起保温、保湿、遮光和透气的作用。所以覆土后要尽快将湿润的厢面盖住,以有利于发菌,每厢用两铺草帘遮住整个厢面及两边。草头朝厢中间,草尖朝厢边,顺厢盖上去,成瓦背形,下雨上面加盖薄膜,有利水流向人行道,保护菌丝。

  覆土后以土层保湿为主,只要土料湿润就不用喷水;若土料过湿,可在中午翻草帘调节,只要水分合适,一周内可不翻动草帘。为防止下大雨积水淹料,人行道及四周排水沟要畅通;

  播种后3天菌丝开始生长,10天左右可达到料土的中层,18天左右长满整个料土层,并开始形成菇蕾,此时更要注意湿度管理,如床面土料发白,必须喷水增湿,以有利于菇蕾膨大及多出菇;

  秋春季,在厢面盖薄膜能防雨水渗入料层淹死菌丝,防风吹死厢面小菇,保持水分。冬季厢面盖膜能增湿延长出菇期,增加产量,一般要求薄膜要盖在厢面草帘上,以利透气;

  在每潮菇结束时,应调一次水,以利下批小菇形成,厢面有小如米大的菇时严禁调重水(淋雨期除外)。同时在追施营养液或喷药后要及时用清水喷洗一次,以防产生斑点菇;

  采菇要求:蘑菇现蕾后5~7天才能成熟,当菌柄升高,有八成熟(未开盘)时,就要及时采摘。采摘时按住菇盖左右摇两下,连同菇脚一并旋起,填平床面即可。

  蘑菇采摘后要拿出田外或家里修削。修削时左手拿菇右手拿削笔刀直切下去,刀口要齐,不起毛,泥脚切净后即可。

看过“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的人还看了:

专利名称:大蒜的种植和采收方法
大蒜的种植和采收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的种植和采收方法,特别是大蒜的种植和采收方法。
大蒜属百合科葱属植物,以蒜头、蒜薹、幼株为主要产品,味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的功效。大蒜的根、茎、叶中均含有大量有益物质,大体有含硫挥发物43种,硫化亚磺酸 (如大蒜素)酯类13种、氨基酸9种、肽类8种、甙类12种、酶类11种。另外,蒜氨酸是大蒜独具的成分,当它进入血液时便成为大蒜素,这种大蒜素即使稀释10万倍仍能在瞬间杀死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多种致病性浅部真菌、白色念珠菌、恙虫热立克次体、流感病毒B、疱疹病毒等均有不同程度抑杀作用。蒜素与维生素Bl结合可产生蒜硫胺素,具有消除疲劳、增强体力的奇效。大蒜含有的肌酸酐是参与肌肉活动不可缺少的成分,大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有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故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血管硬化、 糖尿病等有一定疗效。研究证明,大蒜可阻断亚硝胺类致癌物在体内的合成,大蒜中有几十种成分均具有单独的抗癌作用。由于大蒜具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功效,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大蒜种植在世界各地已有几千年历史,各地均有其各自的种植方法特点,但这些方法不是过于简单以致产量和质量不高,就是过于复杂不易推广。如专利号公开了 “一种含有富硒的大蒜和富硒蒜薹的培植方法”,专利号. 4公开了 “一种大田高硒蒜的茎、 叶、薹、头的培植方法”,这些方法均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投资高、效益低、操作复杂, 难以被广大蒜农接受。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耕作简便、成本低廉、质量稳定的大蒜种植和采收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稻蒜轮种、稻草覆盖、终身免耕、竹片取薹四大技术,按生产季节落实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详情如下
1. 土壤选择与修整选择水稻与大蒜轮种地;水稻换茬后,将水田放干后精细修整,深挖主沟(宽40 X深40cm),理通背沟(宽30 X深30cm),疏通边沟,理直厢沟,修整播种厢,并深翻细耙,翻犁深度达20cm以上,耙细整平,制作成厢面宽1.5米的播种厢,做到深沟高厢、明水自排、渍水自降、避免湿害。2.物料准备每666. 7平方米准备蒜种40kg、磷肥Mkg、复合肥20kg、油枯10kg、 钾肥10kg、稻草800— 1000kg、广谱性杀菌浸种剂8g (1包)。3.药剂浸种用广谱性杀菌剂按照使用说明稀释后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干净;也可以用40 45°C的温水浸泡90分钟。4.起垄施肥与厢沟垂直起垄,制作成行距20cm、深度IOcm的条沟,将磷肥、复合肥、油枯、钾肥等混合均勻后,低手均勻条播于播种条沟中,并用手扒泥盖肥。
5.适时播种每年9月上中旬,将蒜种大小相间,均勻地摆放在盖肥的泥土上,用手扒泥盖种深2-3cm。6.化学除草播种全程完毕后,选晴天亩用乙草胺100克兑水45公斤,均勻地喷雾厢面,防治杂草。7.覆盖稻草施除草剂后3天左右将准备好的稻草均勻平铺在播种后的厢面上, 覆盖厚度为3-5cm。8.田间管理水源方便的田块每半月实施灌沟一次,灌沟时间8小时;水源不方便的田块,挑水灌窝;平时要做到勤理四沟,渍水畅排,经常保持土壤的通透性,消除湿害,齐苗后勤施人畜粪水提苗。9.采收蒜苗,勻苗间苗及时将小苗、弱苗间拔上市。10.采收蒜薹时间当蒜薹弯曲呈大秤钩形,苞长4-5厘米,呈水平状态时;或者苞明显膨大,颜色由绿变黄进而变白时;或者蒜薹近叶鞘上有4-5厘米长变为淡黄色时即可采收。11.竹片取薹用竹片刀将大蒜茎的下部竖向剖开,再横向切断蒜薹,然后将蒜薹从上部抽出。12.杀菌施肥取薹后紧接着喷施杀菌剂和微肥。13.采收蒜头取薹后20天左右,待基部只剩4-5片青叶,其余蒜叶逐渐干枯,假茎变软,向一边压不易折断时,即可采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稻蒜轮种,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也可使大蒜轻易获得水稻根茎腐化后的有机质,减少施肥量;稻草覆盖可有效实现秸秆还田,秸秆腐化后起到追肥的作用,还可对大蒜种子和幼苗起到保湿、保温、减少杂草和保鲜的作用,可保持大蒜的色、香、嫩、脆的特点长时间不变,并可使蒜田终身免耕;竹片取薹可以尽量保护功能叶,尤其是最上部的1-2片叶片,此时生理功能最强,对蒜头的膨大影响作用最大,用竹片取薹可以保持蒜叶的生理功能不变,所获得的营养物质均送达蒜头,可提高蒜头的质量和产量,如果收蒜薹时随意掰掉,将会严重影响蒜头产量和质量,这样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质量稳定,综合效益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图2:竹片图3 竹片取薹
图中1.蒜薹,2.竹片,3.用竹片竖向剖开大蒜茎的下部,再横向切断其内部的蒜薹。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1.选择1亩水稻田地,待水稻收割后,将水田放干,挖主沟宽40cmX深40cm,挖背沟宽30cmX深30cm,疏通边沟,理直厢沟,修整播种厢,并深翻细耙,翻犁深度20cm,耙细整平,制作成厢面宽1. 5米的播种厢。2.预备蒜种40kg、磷肥Mkg、复合肥20kg、油枯10kg、钾肥10kg、稻草800— 1000kg、广谱性杀菌浸种剂8g (1包)。3.待9月上中旬时,将广谱性杀菌剂稀释后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干净;同时起垄施肥,与厢沟垂直起垄,制作成行距20cm、深度IOcm的条沟,将磷肥、复合肥、油枯、 钾肥等混合均勻后,低手均勻条播于播种条沟中,并用手扒泥盖肥;然后将蒜种大小相间, 均勻地摆放在盖肥的泥土上,用手扒泥盖种深2-3cm ;播种全程完毕后,用乙草胺100克兑水45公斤,均勻地喷雾厢面,防治杂草。4. 3天后将稻草均勻平铺在播种后的厢面上,覆盖厚度为3-5cm。5.半月后进行灌沟,灌沟时间8小时,以后每半月灌沟一次;平时注意清理四沟, 渍水畅排,经常保持土壤的通透性,消除湿害。6.齐苗后开始采收蒜苗,勻苗间苗,将小苗、弱苗间拔上市,然后施人畜粪水。7.第二年4月份时,当蒜薹1弯曲呈大秤钩形,苞长4-5厘米,呈水平状态时;或者苞明显膨大,颜色由绿变黄进而变白时;或者蒜薹1近叶鞘上有4-5厘米长变为淡黄色时即可采收;用竹片2将大蒜茎的下部竖向剖开,再横向切断蒜薹3,然后将蒜薹1从上部抽出;紧接着喷施杀菌剂和微肥。8.取薹后20天左右,待基部只剩4-5片青叶,其余蒜叶逐渐干枯,假茎变软,向一边压不易折断时,即可采收蒜头。经过在重庆市秀山县石耶镇青龙村实际栽种,一亩地收获了青蒜苗150公斤,蒜薹250公斤,蒜头700公斤,毛收入近7500元,同时,通过稻田轮种,稻草覆盖,终身免耕栽培,有效减少了经济投入和肥料使用,也避免了稻草焚烧对空气的污染,生态效益十分明
1.大蒜的种植和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如下①土壤选择与修整选择水稻与大蒜轮种地,水稻收割后,将水田放干,挖主沟宽 40cm X深40cm,挖背沟宽30cm X深30cm,疏通边沟,理直厢沟,修整播种厢,深翻细耙,翻犁深度20cm以上,再耙细整平,垄成厢面宽1. 5米的播种厢;②物料准备每666.7平方米准备蒜种40kg、磷肥Mkg、复合肥20kg、油枯10kg、钾肥 10kg、稻草800— 1000kg、广谱性杀菌浸种剂8g (1包);③起垄播种每年9月上中旬,将厢沟垂直起垄,制作成行距20cm、深度IOcm的条沟, 将磷肥、复合肥、油枯、钾肥等混合均勻后,低手均勻条播于播种条沟中,并用手扒泥盖肥; 同时将广谱性杀菌剂稀释后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干净;再将蒜种大小相间,均勻地摆放在盖肥的泥土上,用手扒泥盖种,深度2-3cm ;接着用乙草胺100克兑水45公斤,均勻地喷雾厢面,防治杂草;④覆盖稻草3天后将准备好的稻草均勻平铺在播种后的厢面上,覆盖厚度为3-5cm;⑤田间管理水源方便的田块每半月实施灌沟一次,灌沟时间8小时;水源不方便的田块,挑水灌窝;平时要勤理四沟,渍水畅排,保持土壤的通透性;⑥采收蒜苗,勻苗间苗齐苗后及时将小苗、弱苗间拔上市,然后勤施人畜粪水提苗;⑦采收蒜薹(1)当蒜薹(1)弯曲呈大秤钩形,苞长4-5厘米,呈水平状态时;或者苞明显膨大,颜色由绿变黄进而变白时;或者蒜薹(1)近叶鞘上有4-5厘米长变为淡黄色时用竹片(2)取薹,紧接着喷施杀菌剂和微肥;⑧采收蒜头取薹后20天左右,待基部只剩4-5片青叶,其余蒜叶逐渐干枯,假茎变软, 向一边压不易折断时,开始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的种植和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所述的竹片(2) 取薹是将竹片削成刀片状,用竹片(2)将大蒜茎的下部竖向剖开,再横向切断蒜薹(3),然后将蒜薹(1)从上部抽出。
大蒜种植和采收方法,主要是采用稻蒜轮种、稻草覆盖、终身免耕、竹片取薹四大技术,按生产季节落实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可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大蒜轻易获得水稻根茎腐化后的有机质,减少施肥量;稻草覆盖可有效实现秸秆还田,秸秆腐化后起到追肥的作用,还可对大蒜种子和幼苗起到保湿、保温、减少杂草和保鲜的作用,可保持大蒜的色、香、嫩、脆的特点长时间不变,并可使蒜田终身免耕;竹片取薹可以尽量保护功能叶,保持蒜叶的生理功能不变,提高蒜头的质量和产量,这样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质量稳定,综合效益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发明者郭宗印 申请人:郭宗印

DB ××/T ××××—×××× PAGE 27 四川省地方标准 编制说明 项目名称: 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 主要起草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年10 月 一、项目背景与任务来源 (一)项目背景 川芎为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具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和使用历史。随着川芎种植、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发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种质退化,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 川芎栽种历史悠久,已历经千年,四川道地产区药农对川芎苓种的繁育基本是自留自种,加上在选种育种方面的缺乏或新品种推广不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种质退化。 (2)缺乏相关的生产技术规程标准 川芎虽有四川地方标准《中药材种苗川芎苓种生产技术规程》,但该标准主要针对川芎苓种的生产。川芎药材生产过程中缺乏规范的技术标准,影响川芎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3)不规范的种植方式等导致土壤中有害重金属问题 目前产区药农主要根据传统经验和种植习惯进行生产,尤其是不规范使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等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川芎药材生产无国家、行业标准,为从生产环节保证四川产区川芎药材的生产质量,亟待制订四川省地方标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该项工作符合国家中药产业标准化的需求,推动四川地方经济建设。 (二)任务来源 2020年1月,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20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批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地方标准的制订。 (三)工作过程 在项目组前期承担的多项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中,多年来进行了与本标准制订相关的一系列应用基础研究,内容涉及川芎种质资源收集及评价、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与基地建设、绿色加工技术等,所取得的成果为本标准的制订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技术保障。 2020年1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向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递交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的申报书,2020年7月获批准立项。 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结合正在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补充和完善栽培及田间管理措施、采收和加工的相关内容。 2020年9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确定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的主要技术内容,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框架。 2020年9月~11月,经过标准主要起草成员的充分讨论及数次的修改完善,并在主产区都江堰市的川芎生产基地、川芎合作社、川芎生产企业、川芎种植户中进行了广泛的标准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最终形成了四川省地方标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征求意见稿)。 2020年11月~12月,经过地方标准评审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完善,分别形成四川省地方标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送审稿)及(报批稿)。 (四)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 1.起草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市都江堰春盛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锦良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都江堰石羊镇金花社区 2.主要起草人 蒋桂华、马逾英、陈玲、曹赟、邓薇、连艳、刘晓芬、徐鑫梅、刘诗蓉、袁茂华、高必兴、李惠敏、李凤超、杜华、骆春明、宋蕾、陈孝雨、沈友兵。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主要依据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为指导原则,以《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为制订要求,完成相关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试验验证及相关起草工作。 本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并坚决遵守适用性和科学性原则。 (二)编制原则 1.符合法规原则 进行质量检验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强制性规定和要求。 2.适当超前性原则 标准应反映当前我国中医药行业质量的整体状况和水平,同时还应考虑其未来质量提升和发展趋势。对体现较高质量的特征应作出恰当合理的必要性规定,以助于引导质量的提高。 3.适用可操作原则 标准应力求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实施。应突出分级的技术要求和等级之间的差异。 三、主要技术内容 (一)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产道地药材川芎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包装、标识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川产道地药材川芎生产。 (二)标准结构框架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川芎 Chuanxiong 3.2  苓种 Lingzhong 3.3  正山系 Zhengshan Series 3.4  苓子系数 Lingzi Coefficient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环境空气 4.2 灌溉水 4.3 土壤 4.4 气候条件 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枯属于什么肥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