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拜佛佛的灵魂能不为什么有的人能看见灵魂得到人吗?

学佛的人经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为什么学佛一定要明心、一定要见性、一定要证果呢?

明的是什么心?见的是什么性?证的又是什么果?

没有明心,能不能见性?没有见性,能不能证果?

提到证果,学佛的人都知道要分很多层次。罗汉分四个等级,菩萨有十地,就连佛还分法身、报身、化身三种。

为什么排列得如此有序?明什么样的心,才是真正的明心?见到哪种程度的性,才是真正的见性?

常听大家说某某学佛已经见性了,这种人见的是哪种程度的性?

见性之前是否明心了?为什么说“明心见性”,而不说“见心明性”呢?

心有真心、妄心和肉团心。肉团心与佛门所讲的“心”是不一样的,修行人明的不是这个心。

无论你明的是哪个心,首先要明白真心与妄心的区别。什么是妄心?什么是真心?

通常讲:“这个人妄想多,很散乱”,这就是妄心;“这个人功夫很深,入了境界如如不动”,这指的就是真心。

对于初学佛者,佛门里通常把心分为真心与妄心。但对于大成就者,真心与妄心是同一个东西

想知道乃至明白自己的真心,就需要妄心的显现。

例如,在静坐中,当杂念特别多,很散乱时,这个境界指的就是妄心。

有一天你明心见性了,会发现:散乱的杂念也是真心在起妙用。但这个境界是功夫,不是理论。

如果你的功夫达到了一定程度,会感受到“心”与“性”是一不是二。

既然如此,为什么祖师还要把它分成两个呢?因为把它一分为二来讲,大家会更明白。

禅宗的“明心见性”,净宗的“花开见佛悟无生”,以及密宗的“即身成佛”三者之间有何区别?

密宗最高的法为“大圆满法”,古时候所传的“大圆满法”与现在所传的截然不同。净宗和禅宗的法,与现在的也不一样。

净宗所谓的“花开见佛悟无生”,我们先不讲“花开见佛”,来谈“悟无生”。

究竟到了哪种境界才叫“悟无生”?悟到什么才叫“悟无生”?如何做才能悟到“无生”?

大家都知道“无生”意味着“无灭”,“有灭”意味着“有生”。

禅宗讲的“明心见性”,何为“心”?何为“性”?

讲到这里,每个人心中都要有自己的答案。我讲的是我的见地,未必能代替你们的。

“心”究竟是什么东西?“性”又是什么境界?为什么“性”是“见”,“心”是“明”?

实际上“心”也可以“见”。如何见到自己的心呢?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见到自己的心。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我们的“心”。

只因没有明心,见到了也如同未见,这叫“见而不明”。

“性”是通过明心而见,如同“水中盐”、“色里青”。

如果没有我们的心,山河大地中的飞、潜、动、植都不存在。

佛祖说得非常到位: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可又有几个人明白这八个字的含义呢?

天天都见到自己的心,但从未明白。

如果自己的心不动念,不去分别宇宙中的飞、潜、动、植,它们是否还存在?

六祖说:“风未动,幡未动,乃仁者心动”。我曾问过一个和尚,如果心不动,风和幡是否还在动?

也有人问我:不去分别桌子、山洞,它们是否还存在?在座的是否也有人会问这个问题?

我直到好多年后才明白这个道理:宇宙中的飞、潜、动、植,如果不去分别,根本不存在。

“心”能让我们明白,是借助外界形形色色的存在。是因为心动了念头,接着它们才存在。

也就是说“聚色唯心,无心亦无色”。心的根本又是什么呢?

虚幻不实的为“心”,不增不减的为“性”。

有形的被无形的主宰,生灭的以不生灭的为根。

心是相,性为根;心是性的用,性是心的体。

“花开”指的是明心,“无生”指的是见性。

所谓“即身成就”,指的就是当下“悟无生”,悟到生灭不定的“心”,以及不增不减的“性”。

实际上最高的法是禅之一法。一个人能“即身成佛”,是因为他明白了自己的心性,亲睹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如果不能做到净土宗的“一心不乱,净念相续”,怎么可能达到禅宗的“明心见性”呢?

当净念相续、不再散乱时,才能见到心性。

“净”是清净无染,“相续”是永不间断。用禅宗的话来讲就是:时刻觉照,没有间断。

只是各宗各派用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如果相同,就无宗可分,也无民族可分了。

刚才讲到“性”是心的根,“性”究竟是什么呢?

就如同一棵树木的开花结果是一种现象。如果没有树根的存在,怎么可能开花结果呢?心就如开花结果的现象,性如同树根。

为什么说本来面目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本来面目即是佛性,即是自性。

至于“自性”的名称,佛教中有几十个、上百个,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我们的心性。

就像一个人一生中穿了无数套衣服,人却没有变。同理,本来面目也是以不同的名称出现在各宗各派中,古今中外都在找它。

各个宗教都知道有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找到了它,就是“佛”、就是“神”、就是“上帝”。

明心容易,见性难。经书和祖师大德们的开示都是同时讲两边的境界。

因为通过讲两边才会有比较,通过比较才能认识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

世间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一个,你会明白另一个。

比如在白布上画上红色的花,就是为了让红花更清楚。

修道也是如此,真心如红花,妄心如白布。只有用妄心,才能衬托出真心,才能让我们把自己看得更清楚。

但用功的人往往总想直接就看到红花。你功夫不够,又没有白布,怎么看得到红花呢?

只有你的功夫特别纯熟时,才不需要白布来衬托红花。

守不住自己的心就无法明心。见性之前必须先明心。因为“明心”是入道的钥匙。

当你通过“明心”这把钥匙,把“道”的大门打开以后,才能见到内在的自性。

在“悟道”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明道”的过程,也就是明白它。

当你明白的那一刹那,就可能马上“悟道”。

在“悟道”的那一刹那,就可能马上“见道”。

在见道的那一刹那,就可能马上“得道”。

在得道的那一刹那,就可能马上“用道”!

一环扣一环,一个脚印接一个脚印,错一步都不行。错一步,全盘皆错!你不服气都不行。

但是,在见性之前,必须有一个“明心”的阶段。

不明心,就不知道如何修道;不见性,就不知道如何炼这颗自性的心。

很多学佛人都是诚心有余,智慧不足,误以为只要诚心诚意地烧香、拜佛就能了脱生死。

这些固然是修道所需,但并非修道的全部。成道究竟需要什么呢?

佛祖讲过:“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说在见性的基础上,再继续修下去,才能成佛。

不明心,不见性,你怎么下手修呢?

你以为坐在这里打打坐、念念佛、持持咒,就是修禅?就是修净?就是修密了?

这与禅、净、密毫无瓜葛,根本扯不上关系。

如果你以为盘个腿就是修禅,念个佛就是修净,持个咒就是修密,说明你对禅、净、密一点都不了解!

我曾对“明心见性”作过一个比喻:“明心”是明白了方向,并朝这个方向走;“见性”是见到了目标,但要到达目标,还需努力前行。

很多人说“出家有功德”,你有什么功德?没有明心见性、没有弘扬佛法,永远都没有功德!

只有明心见性后,再弘扬佛法,才有功德!

不是你出家了,剃个光脑袋,吃斋念佛,就是正道。

按宗下讲,没有明心,皆是盲修;没有见性,皆是瞎炼。

你就是俱备了一颗虔诚的心,也与修道无关。

事实上,你见地不通透,不可能有真正的虔信。真正的虔信,必须是正信。

你的见地不通达,怎么会有正信呢?都只是邪知邪见罢了。

一个没有见地的人,以为自己很虔信,一旦碰到个伶牙俐齿的人,三言两语就把他的道心击退了。因为他没有见地,听谁说都有道理。

按宗下规定,你没有明心见性,就不能出去参学。因为你没有正知正见,不辩正邪。

听人家说菩萨能在天上飞,能入地,你相信了;听人家说菩萨能口吐莲花,呼风唤雨,你也相信了。

因为你对菩萨没有概念或基本的认知,只能听别人说。

“明心”明的是什么呢?如果大家明的“心”不对,还是无法修行。

在座的有的出家十几年了,每天都在诵经、拜佛,究竟是否与道相应过、沟通过,自己心里清楚。

古人讲:“只要你用功办道,百日之内,绝对见性”。

事实上,古人说的“百日”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有的人在明心的同时就见性了。

因为心、性只一线之隔、一线之差。实际上也无隔、无差。

当一个真正明心了的人,一定能见性。除非他不是真正的明心,只是在理上若有所悟。

大家之所以不会用功,就是因为没有明心。

好多人都说“道理都明白,但遇到实际问题时,根本不管用”,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你悟到的东西没有亲身实践过。我说过多次,佛法是要靠实践的。

如果只有理论,功夫没有跟上,犹如一个人走路只迈一只脚,另一只脚没有跟上,是一定无法平衡的。

明心的人即是“开眼”的人,见性的人才是修炼的人。

“心”是“明”的,“性”是“见”的。未明心,何以见性?为什么祖师不说“明性见心”呢?

大家平时是否参究过这个问题?既然都是在盲修瞎炼,我们所谓的修行岂不是背道而驰?

有的人说,这一世成就不了,先种下一颗种子,待来世成就。

在这里我可以大胆地告诉大家一句:你没有明心见性,连种子都种不进阿赖耶识!

种子都没有种进去,来世又怎么可能接着修呢?

我们这一世能闻到佛法,又能修行,是在过去的某一世,早已经把种子种进去了。

这一世我们能受用,是阿赖耶识里的种子发芽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某一世早已经明心了。如果没有明心,种子是种不进去的。

既然我们曾经明过心,为什么现在又迷失了呢?为什么还没有脱离贪嗔痴呢?

并非明心见性的人就已经把贪嗔痴修干净了,他还会有贪嗔痴,只不过很微细而已。

再重复一遍:明心见性的人仍然有贪嗔痴,只是他做得了主。当贪嗔痴出现的时候,能马上能觉察到,不会被贪嗔痴所转。

我们之所以会被贪嗔痴所转,是因为觉察不到贪嗔痴的出现,往往都是在事后才醒悟。

祖师们说得好:只有明心见性以后,慧眼才能打开。这时候才是修炼的开始。

祖师们把“明心”列在“修”的层次,把“见性”列到“炼”的层次。

从修到炼、从明心到见性之间,有很远的距离。

如果大家不把“本来面目”修出来,如何去训练本来面目?所谓的“先修后炼”,就是这个意思。

也有人会说:我炼的是这颗心。我问你,你见到这颗心了吗?

没见到,如何炼呢?你要训练一匹野马,首先要找到这匹野马呀。

事实上,我们现在仅处于修心的阶段。

什么时候你把这颗心修出来了,见到它了,才知道如何正确地、有把握地炼这颗心。

道教通常不讲“修炼”,而讲“修养”。实际上“修养”与佛家讲的“修炼”是一个意思。

“修”是找到它,“炼”是掌握它,运用它。

道教讲“养”,也是要先把这颗心修出来,抓住它以后再慢慢地培养它。

为什么要培养它呢?还是为了让它起大用,也即佛门里讲的“生妙用”。

为什么那么多学佛的人智慧打不开,做人做事一塌糊涂呢?

就是因为没有把这颗心修出来,更没有把它掌握在手里、学会运用它。

需要智慧的时候,它不出来;不需要无明的时候,它却跑出来了!所以我们才会迷失方向,把握不住自己。

大家说学佛的根本是什么?谁能回答?(答:“成佛,了脱生死”)。

都知道要“了脱生死”。但是,你们是否思考过、参悟过要了脱的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会生?妄心未死,故会生;为什么会死?未跳出三界五行,故会死。

要想了脱生死,必须经过“明心见性”这个阶段,再继续往里面深入,才能了脱生死。

了脱生死以后,再继续修下去才能成佛!

大家现在修到哪个阶段了?(答:……)盲修瞎炼的阶段!与道不相干,背道而驰啊!

都是如此,我怎么教大家学佛呢?怎么教大家炼这颗心呢?

大家以为烧烧香、拜拜佛,就是修炼,这些都与修道毫不相干!在座的对自己多年的修行是否感到可笑?

甚至在座的有的出家十几年了,有的学佛二十几年了,还是处于盲修瞎炼的阶段!

我们念佛、打坐,苦苦折磨自己的身心,原来所做的一切都与道不相干,都是在盲修瞎炼,你们听了是什么滋味?

我们开口闭口都想“了脱生死”,想了脱生死,必须明心见性!

盲修瞎炼怎么可能了脱生死?怎么可能脱离六道?因果不了,是无法脱离六道,从六道中解脱出来的。

就算你诵经、拜佛、观想、持咒是在修道,如果不把这个力量渗透进阿赖耶识,也没有丝毫作用!

没有储存进阿赖耶识,智慧怎么会出来呢?从哪里打开呢?

你掌握了如何把种子储存进去,就会知道如何把智慧打开,拿出来使用。

如同你能把一道门打开,同样也会知道如何把这道门关上一样。这是学佛的一个阶段,并非学佛的根本。

吃斋、念佛、诵经、打坐、拜佛,就是在修道吗?就能入道吗?就是在道里吗?差得远!

大家听了心里不是滋味,但这就是事实。

也许你们到别的大师那里去,许多大师会给你们授记,说你是某某菩萨再来,某某罗汉再来,已经是罗汉了,已经了脱生死了,快成佛了!

结果到万行这里来,给你们一印证,原来还处于盲修瞎炼阶段,与道相悖,啥也不是。你们会怎么评价万行呢?——万行没有开智慧,歪理邪说!

但我相信,大家如果真的想求法、想修道,总有一天能理解我今天对你们所说的话。

哪怕在座的有一个人能理解,也不枉费我今天讲的这番真话。

要学法就要学真法,要修道就要修真道!将来大家出去讲法的时候,就要讲真法!

如果现在把灯关了,你们闭上眼,眼前是一片漆黑,这就是所谓的“漆黑桶底”。

修行就是要打破眼前的无明,也就是要打破这个漆黑的桶底。

眼前的无明不打破,你就无法往上修。

若有一天闭上眼,看到了光明,你的修行就上路了。即便只是一点点的亮光,也是悟道的消息。

如果眼前的无明打破了,出去讲法,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讲圆满。自家宝藏永远是属于自己的。

如果大家眼前的光明还没有修出来,同样可以借助外界的人、事、物、理,包括最琐碎事情,来体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譬如,当别人对你无理取闹时,你要观察自己的心是如何反应的。

当遇到令人高兴的事情时,你也要看此时自己的心会如何反应。

“光亮”是一种现象。既然是现象,就是有为法。既然是有为法,就有生灭。

一个得道的圣人,他的身心永远都处于常寂光中,处于清醒、灵明、觉知的状态里。

何为“常寂光”?就是无相之光——既不黑暗,也不光亮。

过去祖师大德在拿香板打人、骂人的时候,他们的觉知仍然如如不动!而常人一做事,觉知就丢了。

打坐时还勉强能保持觉知,一下座,觉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临终不被境转,做得了主,靠的是觉知。平时不被顺境、逆境所转,靠的也还是觉知。

最高境界不是刻意的觉知,而是全然的觉知。

比如砍树,人是觉知,斧头是觉知,木头也是觉知,一切都是觉知,变成一个大的觉知。

大家静坐的时候,能否听见自己的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声音?呼吸声和脉搏的震动是否也能听到?

听不到,说明你的心还没有静下来,还没有从外入内,还是处于散乱、颠倒中。

去年冬天从江西来了一个沙弥,他说他打坐时处于万里晴空的状态中,问我下一步该如何做。

他不像有些修行人那样,随时随地都处于万里晴空的状态中,即便睡觉也是如此,根本不需要打坐。

而他只是打坐时才处于这种状态中,往那里一坐,念头自然消失。因此无法进步,当然也不会退步。

这时候如果告诉他故意生起一个念头,很快就会从“万里晴空”的状态里走出来。

过去在禅堂里,当那些老禅师发现有人出现这种状态时,就会用香板把他赶出禅堂,让他到外面去做事。即便不让他做事,也不会让他再打坐,而会让他去跑香,去绕佛。

一个用功的人就怕境界不出现。只要境界出现,就会有禅悦和法喜,就不会腿痛。

虽然佛门里很反对人谈境界,总是呵斥谈境界的人。但如果没有境界出现,说明你修行还未见到消息和苗头。

境界是修行过程中的消息和苗头。

就像打井一样,如果打了很深还未见湿土,说明还没有消息。

继续打下去发现了湿土,甚至快带水了,就说明水快被打出来了,也就是见到消息和苗头了。

只要路走对了,每一步都会有道中的消息,除非你没有入门。

我们现在打坐还没有境界,如果有,也是以胡思乱想为“境界”。

古人所说的境界,是指比较高的境界,例如天眼有所打开,接收到一些隐态的信息等。

但是,一旦执著在这些境界上就会很麻烦。所以祖师大德们都强调不要执著境界。

如果一个人不把对外界执著和留恋的心转移开,他是无法深入到内在境界中去的。

为什么有的人腰杆子一挺,眼睛一闭,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因为他享受内在的境界去了,外在的境界干扰不了他。

这时候即便六根没有完全关闭,前五根也可以完全关闭。

关闭眼根比较容易做到,但静坐的人耳根非常敏锐,外界一点点声音都能听到。如果这两根能关闭,自然会耳聪目明。

刚开始打坐无法关闭第六根(意根),但前五根完全可以关闭,并渐渐渗透到第六根,自性之光就会渐渐升起。

如果六根能完全关闭,自性之光就会完全显现。

在修行的境界中,首先要突破的就是眼前的无明。

如果自性的光明产生了,睁眼闭眼,额头里面都是一片光亮。

继续修下去,你就能在这个光明藏里看清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

虽然处在光明藏里,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用功,仍然看不清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

也就是你没有把“觉知”培养出来,对生死仍然做不了主。

所谓的“做主”,就是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每一个念头。

有的人眼前的无明虽然没有突破,但理上能明白一些。

也有的人凭着自己的毅力,投入很多时间修炼,也能突破眼前的无明(即现大光明),但对修行的理论仍不通达。

学佛入门的第一块敲门砖,就是要敲破无明,让自己内在的光芒闪耀出来。

如果身心稍有点定力,就可以突破眼前的无明。

突破了无明的人,行、住、坐、卧,眼前都是一片光亮。通俗一点讲,就是内在灵性的力量苏醒了。

用“五阴”来划分,这是处在“色阴”中,还未走出色阴。

如果能从光明中走出来,就突破了色阴。

突破色阴的人通常会达到色空不二,对眼前的人、事、物、理不会执著。有,如同没有,就是所谓的“目空一切”。

如果用“五浊”的理论来对照,此时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劫浊”,也就是不会再受三大阿僧祇劫的轮回了。

但是,只有突破了“五阴”,才能彻底超越“五浊恶世”。

所谓“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所谓“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处在色阴里还谈不上开智慧,还会有颠倒梦想,因为还没有突破身心的感受。只有突破五阴后,智慧才会打开。

但是,许多人处在这种大光明中,不知道如何修,往往会长期住在这种境界中。

修行的层次一个比一个难突破,最难突破的是“色阴”。因为是第一次,没有突破的经验。

如果能突破第一层的色阴,自然就掌握了规律,再突破后面的受、想、行、识就容易了。

过去许多祖师大德几十年都处在这种光明里走不出来。

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出茅篷,不再打坐。也就是不再以“坐”为禅,而是以“行、住、卧”为禅。

古人讲行、住、坐、卧都可以禅、都是禅、都在禅。

可是现在许多修行人都进入一个误区,只会在“坐”中修禅,不会在“行、住、卧”三方面修禅。

要想突破眼前的光明,走出光明状态,必须在这三方面修炼。

如果眼前的光明一去不复返,说明还要重新做功夫。

正常情况下,出现“光明”的人,自己的起心动念已经可以把握一部分了。

但眼前的光明出现时,阿赖耶识的宝库并没有打开,八识心田里的习气仍然没有消除,过去所学的东西还无法调出来让今生受用。

道宣律师在终南山修道的时候,还没有得道,只是凭着自己坚定的道心,就已经感得天人为他送饭了。

他当时的境界是睁眼闭眼都感到眼前一片光明,可是无法从这种光明中走出来。也就是说他被光明包围着,无法跳到“光明”之外。

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往往杂念比较少,最不愿意接触人、事、物、理。一旦接触,就会心烦意乱,眼前的光明就容易被破坏。

因此,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都不愿意出来做事。他无法把自己训练到做事的时候心不散乱,光明也同样出现。

当年道宣律师处在这种境界中时,窥基大师去接引他,这也是他的因缘成熟了。

窥基大师是阿罗汉再来,一见到道宣律师就告诉他,他现在的境界是在“色阴”区里。意思是不值一提,还没有入门,不要执著在这种境界中。

当时道宣律师误以为处在光明藏里就可以超越生死了。

如果他一直处在光明藏中不出来,黑白无常、阎罗王是抓不住他的。但是只要他走出光明藏,一起心动念,阎罗王就能抓住他。

作为一位大菩萨,他绝对不会长期处在这种光明藏中不出去度众生的。

鉴于道宣律师的这种状态,窥基大师只好把他的茅篷烧了,逼他下山。

如果他一个人长期住在山上,处在清净中,就无法提起正念,看清自己的妄念。

当茅篷被烧掉之后,他就走出山林,到红尘中去接触众生,讲经说法了。

在接触众生的过程中,由于众生带着种种的愿望和要求去烦扰他,这时候他才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才从光明中走了出来。

如果没有众生烦扰他,他会提不起正念,每天处在光明中,既不昏沉,也不散乱,当然也不会进步。这种状态说清醒,又不是非常清醒。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会让自己始终处于这种境界中不用功,而是会关注自己的起心动念。

用道家和密宗的标准来衡量,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身心已经和合畅通了,身体上的一些小毛病完全可以不治而愈。

这样的人到临命终时,可以随着自己眼前的光明进入色界天。

佛陀把娑婆世界分成三个层次:欲界、色界、无色界。

当突破色界,进入无色界,眼前又是一片黑暗。但这时候的黑暗实际上是一种力量,是阳极生阴所致。

也就是说,亮到极点时,就会出现黑暗;黑暗到极点时,又会出现光明。

这样反复数次之后,眼前就是一种清醒、灵明、常寂的状态,既非黑暗,也非光明。一个游丝般的杂念出现都会感觉到,看得清清楚楚。

处于这种境界中的人更应该多接触事物,借此看清自己内心的反应。

若不接触事物,会误以为自己身心很宁静。接触事物多了,眼前的光明会自然消失。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该大胆地去体验,下一步就会“白云绕山转,青山永不动”!

当这种境界出现时,勉强来说,生死已经能做主了,但还没有入佛位。

祖师们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见性后是否还要修?如果要修,修的是什么?说一个道理,大家就会明白。

就像一个大一的学生,和一个大四快毕业的学生,都是大学生,但他们之间是不是有很大的差距。

佛教里有古佛、现代佛,他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

见性后,就意味着你入了佛的果位。但佛的整个历程你还没有走完,也就是功夫还不到家。

见性后如果不继续用功,久而久之,连见性的功夫也会失去。

过去有很多祖师明心见性以后,由于急急忙忙出去弘法,几年下来,见性的功夫也失去了。因为他的功夫不扎实,不深厚。

就像我们原本学会了写字,但十年不写,再提笔,就不会写了或写得不好。

很多祖师、禅师的传记中常有这样的记载:某某经过某师父的一番指点后“言下大悟,作礼而去或欢喜奉行”。

很少有人注意到“作礼而去,欢喜奉行”这后半句的意义。

只知道是经过老前辈的指点,豁然顿悟之后,高高兴兴地磕头鞠躬,走了。

以为这一悟就已经到底、大功告成了,就不需要再修了。究竟干什么去了呢?谁会回答这个问题?

(答:修行去了)答得很对。干什么去了?好好用功修道去了。因为他知道下一步该怎么修了。

有的书上是用“信受奉行”四个字。现在很多佛教徒只“信受”,但没有“奉行”。

修行历来都是先悟后修,因修乃证。“悟”并非“证”。

开悟之后仍在三界之内,六道之中,三毒仍未除尽。证悟之后才能超越三界六道。

大家误以为每天诵经、拜佛、持咒、观想、打坐,就是修行了。

这只是你们心目中的“修行”,因为大家没有明心。

一个明心的人绝对不会仅仅只做这些,他知道如何修、如何做才是真正的修道,才能真正与道相应。

诵经、拜佛、持咒、观想,这些是不是修行呢?只能说是修行的皮毛。

一个见性的人做这些,完全可以与道相应。而一个未明心见性的人做这些,则与道毫不相干。

明心见性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能与道相应,并不是只有盘腿打坐、诵经拜佛、观想持咒才能与道相应。

就如同会写字的人,用任何一种笔,写出来的字都好看。而不会写字的人,就是给他一支金笔,写出来的字也是歪歪扭扭的!

所谓“见性”,就是见到本来面目,也即见到佛性。

你们会认为见到佛性就功德圆满了,并非如此。见性的人也还有业力。

之所以有业力,是因为见性后八识心田里还有习气存在。既然有业力,就意味着他有时还会被业力牵着跑。

见性与成佛究竟有多大距离呢?既有距离又没有距离。为什么这样讲?

如果你见性后,能让八识心田的种子彻底转变,就直入佛位。

如果八识心田的种子还没有完全转变,就必须出去行菩萨道。借助行菩萨道来引发出八识心田的种子,使其彻底转变。

见性后,勉强称得上已证得“无师智”。意思是已俱备了自学成才的能力。

在此之前,你想像“独觉佛”那样自修、自悟、自证是不可能的,必须由老师带着你修。

事实上是没有“独觉佛”的,所谓“独觉”只是他这一世的因缘。如果往前追溯他的过去世,都是再来的修行人。

譬如,他过去世修到半途,生命就结束了,但已有了基础。这一世再做人时,就会在上一世的基础上继续修行。

如果修完四禅八定后去世了,来世即使未出家,也未遇到师父,甚至未闻到佛法,他也会在红尘中不知不觉地继续往上修。

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在家人功夫、境界比出家人高,刚出家的人比老和尚悟得更深的原因。他们都是“再来人”。

所以,我们的功夫不是这一世修来的。如果这一世是第一世闻到佛法,对佛法是绝对不可能产生深信的。

按照佛教的观点,只要是个人,就早已闻过佛法或者修行过,这一世才会得到人身。

好多人一听到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对这一世成佛就没有信心了。

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你的最后一劫、最后一世呢?但有的人就是不相信。这时候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根器了。

明心见性的人做事、讲法都不是用头脑,而是用自性中自然流露出来的灵感和智慧。

但是有的人见性后没有继续往下修,时间一久,“头脑”又出现了,佛性的力量又被闲置一边了。

好多哲学思想家、文化艺术家之所以在他们的领域里有非凡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大修行人再来。

像他们这种类型的人,意识层次已经开发到第七层了,再继续开发一层,就达到佛门里所讲的“明心见性”了。

尤其是搞文化艺术的人,他们的身心必须要达到高度的统一协调,作品才会有灵魂。

很多极致高超的文化艺术作品都不是头脑的产物,而是在灵感的状态下诞生的。

可是他们不懂这个道理,容易停留在眼前的一点小成就上。

我曾见到几个已明心见性的朋友,他们出来后做的事情比几十人,甚至上百个人做的还要多。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他们是想让自己的功夫更扎实,更经得起琐碎事情的考验。

虚云老和尚56岁开悟,80岁出来弘法,弘法40年,世寿120岁,历经五个王朝。他就是通过不断地做事才功德圆满,成为一代圣人。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4年佛学专业、7年闭关、19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

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

天下万事万物,不但都有因果,还要有缘,就好比土地里有了种子,还要有充足的水分、阳光、营养等等,才能发芽、生长、结果。种子是因,果子是果,水分、阳光、营养就是缘,如果没有缘,因就无法转化成果。

佛法普度众生,一视同仁,无二无别。佛陀也说过,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皆可成佛。但又因众生业力差别,有的终生也无法听闻到佛法;有的人即便听闻到佛法,也不肯相信;有的人相信佛法却又不能落实到修行,不得受用。

什么样的人才算与佛有缘呢?广义上说,每个人都与佛有缘,狭义上讲,心中有正知正念,能够以实际行动践行菩萨道的,都是善根深厚、与佛有缘的人。

与佛有缘的人,身上往往有下面5个特征,看看你有吗?

佛门十善当中,有四善都是有关言语的,分别是: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身口意三业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如果口无遮拦,肆意妄言,那无论有多少福报,也都从这张嘴里消耗完了。

佛门弟子与人见面打招呼时,都是双手合十。这个手势就是表示,对一切众生都要心怀敬畏,不敢怠慢。《尚书》上讲:“满招损,谦受益”,只有谦卑低调的人,才能虚心向人请教,用心倾听别人的良言相劝,才能不断获得进步。一个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人,是无药可救的,只有撞了南墙,被碰疼了,才会想起回头。

世人大多都在为生活而奔波忙碌,每天忙着工作赚钱,看似很充实,其实内心是空虚的。一旦让他停下来,他就坐不住了,开始浮躁了。只有内心清净的人,才会思考生命的意义,才会思考深层次的灵性问题。人被称为万物之灵,如果失去了灵性,那就和行尸走肉没有什么区别了。

佛门修行经常讲“六度万行”,这其中的第一条,就是修布施。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并且世人认为的只有捐钱才是布施,只要能够舍己为人,善待他人、帮助他人,这些行为都属于布施。日常生活中,那些乐善好施的人,即使没有修学过佛法,但他们其实已经把佛法落实到生活中去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心善行,都是以孝道为出发点的。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还谈何行善?谈何修行?古人讲:“千里去烧香,不如回家敬爹娘”,父母就是我们家中的两尊活佛,如果放着父母不去孝敬,却不远千里去烧香拜佛,那就与佛法南辕北辙了。

在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中流行有丧事时禁忌理发、剃须的习俗。家中有人死亡,男性一旦得知凶信,便在一个月或百日内不得理发、刮脸。可能是因为发须受之于父母,所以不在先辈亡故时抛弃之,以示孝敬之心,以表哀痛和思念之情;是追忆故人悲伤感怀,不思整理容颜,以表明孝心的;不理发、不剃须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貌,使亡灵不能辨认,以免凶事殃及自身。前两种说法都与礼教有关,是儒家思想的流传和影响。后一种说法则与发须与灵魂有关,以及发须能通过巫术伤害本人的形体等等俗信有关了。理发、刮脸不仅在丧葬期间是被禁止的,其他方面也还有不少禁忌。例如鄂温克族有下午禁忌理发刮脸的风俗习惯,不知与灵魂的回归是否有关,或者正是担心下午理发刮脸改换了容颜灵魂不能顺利地回到自己体内来吧。汉族还有外甥禁忌在舅家剃头的俗风。说是如果外甥在舅家剃头会“有指老年人的意思,旧故,(又见《白虎通义》)可知,妨舅即为妨旧。亦即妨害老年人的意思,这一习俗旧时在河南、河北、山东等中原地区流行。尤其在正月里忌之更甚”正月是新年伊始的新春季节,如果在舅家剃头则更易引起对,故而忌之尤甚。哈尼族人多于农历五月后祭龙,巫师在山坡上先播下一些旱谷。在秧苗破土前是禁止理发的,秧苗就长不出来了,还禁止砍柴草。这时的理发禁忌,是因为把头发看成和柴草、秧苗一样的东西了。为了防止它们之间发生,不砍柴草。好让秧苗也像柴草和头发一样顺利地长出来”这显然是交感巫术中相似律的某种特殊应用,饱不洗澡,饿不剃头,魂灵”的安危问题存在。

理发在风水上有什么说法

进门左角即“可用盆栽催财,字范围(与窗平行长272CM)内可用鱼缸或盆栽催财,盆栽必须是高过胸部的宽叶、阔叶植物,鱼缸必须长度超过一米,且是有马达催动水的才可催财;进门对墙角“字范围(210X130CM)不能堆杂物,打扫干净,字范围(长285CM),即距进门对墙角130CM的长285CM的范围内,不可放盆栽和重物,人也不要在此多活动。进门对着吧台“字范围(长198CM)可放盆栽催财,盆栽必须是高过胸部的宽叶、阔叶植物,如黄金葛、发财树等,不能用尖叶或爬藤类植物;人在此要多坐多活动,收银台也可放到此处;宅西北(乾)为九紫飞到。

风水是解决房屋的风水砂水的,不解决理发问题,要想知道你所想知道的东西。

风水是解决房屋的风水砂水的,不解决理发问题,你是想多了,要想知道你所想知道的东西,请查阅民俗,这个跟风水没半毛钱关系,就如同你吃了一个馒头还是两个馒头一样,风水有变化吗?

吹风机没有可以剪发,剪刀和水没有就得停业。

但亦有学者考证,这一说法最早源于唐朝。那时候人们把理发叫做“在唐朝被称之为“如果在正月理发“金月消耳,而唐朝时官府有一种特别的武器,名字叫作“是专门用来砍杀犯人头颅的刑具。发音相同,正月理发也就成了。——这就有了上法场砍头的意思”民间为了避讳“于是后世就有了正月不理发的习俗”问题是以上无论哪一种说法,今天的人一眼看来都是迷信“习俗能够千百年以来长期流行呢,下至普通百姓都恪守着这样的习俗,难道我们的古人智商都低到如此可笑的地步了吗,问题的根源在于古人和今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站在西方科学的角度上”外在的物质世界与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孤立的?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人只是物质世界的观察者和使用者而已,而站在我们古人的角度上?认为天地间的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感应与相互作用的,秋天里天地一片肃杀,这种天干物燥的气候与我们人体的肺经相互感应。因此秋天多呼吸道疾病,而肺经五行为金,金对应白色,因此大地上生长的白颜色的果实。例如百合等大多入肺经,金主果敢,因此秋天出生的人大多比较果断冷静(当然不绝对;还要看哪天和什么

出生),傲慢、嫉妒、自负,等心性相对应;因此大多数患肺癌与大肠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的病人,觉得世界对自己不公平........现代量子物理学深入到微观层面后看到的世界“恰恰与我们古人的这种看法完全一致”在亚原子世界里,物质其实受我们人类的意识所影响,人的思想和物质其实都是一种能量存在,彼此息息关联,有关这方面一些惊人的实验,浩然准备在节后陆续分享给大家。在中国所有的文化典籍中,《黄帝内经》可谓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从技术层面上看,但全卷到处都泄露着,——对天地间大道的描述,以及对自然与人体相互关系的论述。它更像一本哲学巨著,今天我们很多人看不起这本书”看的人中大多也在犯着,来看看《黄帝内经》中怎么看待正月理发的问题。《黄帝内经》认为,天地间的阳气逐渐上升“所有万物都开始向外散发生长”理念:人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穿着宽松的衣服,把头发解开“让它披散在肩上”要让头发自由地生长,而不应该剪断头发,也不能把头发扎得紧紧的,如此就会阻塞人的生发之气,也就约束了人体生机的勃发,为了人能够充分得到这种,生发之气;还鼓励人们都出去踏春(这就是自古沿袭到今天,当我们人体置于大地上一片绿芽初生的勃勃生机之中时,我们与天地合而为一“自然界的巨大能量就能灌输到我们人体之内”春天五行为木,木对应人体的肝胆与筋脉“还主我们的情志”春天正是我们养肝护肝的最佳时间,也是我们舒展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最佳阶段,人心就开始躁动。开始充满激情,这时去规划一年的发展,顺应天时去积极创业就是最佳的时机。浩然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人的头发五行属木。而木具有。

理发店的历史已经很久了,随着现代审美的改变,理发店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这个理发店风水禁忌除了大门要讲究,其它的风水格局也要做好才能为你招财进宝的。招牌要大气,但字体不宜太方正,大门最好是一扇门或两扇对开的门,大门最好从左侧开(即从外向里开门时,门锁在右边,门往左方开),这样才能更好的守住店铺的

。二、朝向 店面的门朝向,要避免正对一些菱角多又奇形怪状的建筑物。就容易使顾客心理感到不适,导致人气衰落,生意也就不会太兴隆。店面的选址应避免这种情况,三、前台 前台(收银台),前台设在东方或北方最佳,造型以偏圆、圆中带方或波浪形为最佳,前台最好从左侧出入(站在前台由里往外的左侧);前台附近可摆放水晶、貔貅、大象、龙等吉祥物,而具体你适合摆放哪一款吉祥物,最好还是根据你的八字运势专门定制一款风水物摆放,更能为你催财运的;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十二生肖本命佛原创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 灵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