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盖房子的体会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这个大多有什么好处?

0
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作者,背景简介。
3.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在开头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接着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进行比较,介绍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然后从对住宅的选址写起,写了住宅的结构、特点,最后具体描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生平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一生勤奋刻苦。法布尔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观察,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在191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名言佳句: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
主要作品:《昆虫记》10卷。
蟋蟀,又名促织。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触角细长,雄虫善鸣,好斗。干燥虫体可人药。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蟀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拼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
住宅 临时 隐蔽 毫不可惜 慎重
选择 住址 优良 洞穴 挖掘 大厅
卧室 专家 搜索 倾斜 骤雨 九寸
布置 卫生 较大 抛出 随遇而安
字义:扔,投。会意字,从手、从力,表示手特别用力地把东西扔出去。
字理:《玉篇》:“宅,人之居所曰宅”。
“宅”读翘舌音,不读平舌音;
“搜”读平舌音,不读翘舌音;
“隐”读yǐn,不读y ì n。
下面是“乇”,不是“毛”。
第三笔是竖折撇,最后一笔为点。
住宅 临时 慎重 选择 住址 优良 洞穴 大厅 卧室 专家 卫生 功夫 随遇而安 平整 清洁 疲劳 较大
有名—出名 搜索—搜查
慎重—谨慎 简单—简易
挖掘—发掘 温和—温暖
临时—长期 平坦—崎岖
隐蔽—暴露 粗糙—光滑
倾斜—笔直 安静—热闹
[功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随遇而安]随:顺从。遇:境遇。不论遇到什么环境,都能安然自得,感
[隧道]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蟋蟀住宅的?
体会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蟋蟀住宅的?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蟋蟀住宅的?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蟋蟀住宅的?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蟋蟀住宅的?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蟋蟀住宅的?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蟋蟀住宅的?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己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蟋蟀住宅的?
作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表现了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赏。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连续观察。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朝着阳光、倾斜、顺着地势、半掩着、微斜,九寸深、一指宽
秋天、今天、明天、冬天,休息一会、一连两个钟头
用前足扒土、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后足踏地、后腿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生字检测。 (2)词语检测。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这两方面的内容。
作者对蟋蟀的住宅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为了研究蟋蟀,作者搜索它们的巢穴,看着它们工作。有时作者会一连看两个钟头,还会不定期去观察,如,秋天初寒时会去看看,冬天天气温和时也会去看看。
  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想想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蟋蟀会在秋天初寒的十月开始修建住宅。它先选择合适的地址,它会把住宅建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避免骤雨灌入。然后开始挖掘,用前足扒土,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再用后腿上的两排锯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这样重要的部分就完成了。最后是不断整修住宅。
  蟋蟀住宅外部的特点是向阳、倾斜、便于排水、顺着地势弯弯曲曲、大小适宜、门洞隐蔽、平台平坦,内部的特点是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然而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却是很柔弱的,用前足扒土,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用后腿上的两排锯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在这种明显的反差中,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
  课文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读下面的片段,想想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
  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状或针状。
     ——选自英国麦加文的《昆虫》,王琛柱译,有改动
  课文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这样的修辞方法叫作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事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鲜活起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个片段与课文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的表达。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很有趣味。如,把蟋蟀的洞口比喻成“平台”,把蟋蟀发出声音比作人在弹琴… …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把蟋蟀的住宅写得妙趣横生。而片段的语言简洁干净,以讲述式为主,表达准确清楚,不带感彩。
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蟋蟀住宅的墙壁很( ),主人把粗糙
(2)蟋蟀的洞穴并不狭窄,足够( )。
1.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2.带有“虫”字的词语。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蟾宫折桂
蚕食鲸吞 蜻蜓点水 蜂臂当车
虫臂鼠肝 虫书鸟篆 虫鱼之学
雕虫小技 蛛丝虫迹 鸟迹虫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蟋蟀盖房子的体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