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错误不说谎的读后感敏感期怎么写读后感?

前几天,我带着孩子去弟弟家里住了几天。弟弟家里也有一个2岁半的孩子。可能是同龄,两个小朋友很快就玩到一块去了。

到处充斥着他们的欢笑和尖叫。

因为忙着更文,我也没特别注意他们。

还没工作一个小时,就听到外婆在外面叫了起来:“你们两个在吃什么啊!”

我一个箭步就冲进了事发地——我的卧室。

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真是真理啊。

只见床边小桌上一桌的胶囊壳儿,都是只能进回收箱的那种。

那是我给颖宝买的鱼油DHA,这下半瓶泡汤了。

我心里知道肯定是颖宝带头的,之前跟她讲过每天最多一颗,但她时常惦记着,可能是味道太好了。

我克制情绪,平静地问:颖宝,这个是你吃的吗?

“妈妈,不是我,是小样吃的。”

这孩子,怎么还不承认了。算了,也不纠结了。

“还好是鱼油,要是是大人的药丸,那就麻烦了。下次你们不能再拿了,知道吗?这是药,不是糖果,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这个我收起来了,以后每天只能吃一颗,可以吗?”

之所以我能这么平静地看待她“说谎”的事儿,还是得益于看了《魏坤琳的科学养育宝典》一书。作为两个孩子的奶爸、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多期《最强大脑》科学判官、爱贝睿发起人,DR魏相信,最好的养育在家庭,书中他通过智力脑、语言脑、情绪脑、运动脑、创意脑的体系,教会爸爸妈妈怎么在家庭场景中把科学养育的知识用起来。对于孩子说谎的行为,也给予了科学的原因分析,并结合了案例教会家长怎么正确处理。

对于孩子,说谎是门“技术活”

虽然我们普遍认为说谎是不好的行为,甚至还被放到了道德教育的高度,但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说得一口好谎是社会认知力,俗称情商发展的表现。

3岁以下的孩子不太会说谎,这一阶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无法区分“想象”和“现实”,说话常常天马行空。

3岁之后,超过半数的孩子开始有意识的说谎,但此时他们还只会说,不会圆。

说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想要说一个完美的慌,首先需要一种关键原料———心理理论。

在作者的另一本书《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中介绍过这种心理理论。简单的说,就是读心能力。

一度心理理论,就是对自己内心的察觉。

二度新理论,是对他人内心的察觉,能解读出别人在想什么。

三岁时孩子的一度心理理论开始发展。此时他们有了自我意识,但是觉察不出他人的想法。

dr魏在书中列出了他女儿小时候背着他吃糖的故事,家里藏好的水果糖都被吃光了,问女儿的时候她还说不是她吃的,爸爸问:那你知道这个水果糖是什么口味吗?她老实说:苹果味的。

儿童心理研究也揭示了这个阶段孩子的说谎行为,他们开始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是不对的,开始想办法遮掩,可他们还推理不出别人的心理状态,往往下一秒谎言就暴露了。

孩子到了四五岁的时候,二度新理论开始发展,他们开始推测不同人的不同想法,这个时候超过8成的孩子开始说谎。

关于“敏感期”的理论也证实了孩子这一阶段的认知特点,儿童心理发展学专家廖军曾说:孩子在两岁左右会进入撒谎敏感期,一直持续到四五岁。

想成功的说好一个谎,可不容易。除了语言掩盖,还得调节好情绪,语言、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得控制得非常到位,表现的非常自然,要做到这个又得依靠执行能力。也就是自我调节、抑制控制的认知技能。

有研究发现孩子的心理理论和自控力越强,越早开始说谎,孩子的说谎模式反映了他们认知发展阶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说谎是一种自然倾向,他是如此自然,如此普遍,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所以,孩子撒谎是个很普通、而且普遍的现象,成人不必表现太夸张。一般说谎有几种类型:

2-3岁的孩子并不知什么真假,还分不清理想与现实。

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头脑特工队》中,主人公莱莉在小时候,就假想出了一个好朋友,并给它起名叫冰棒,冰棒在莱莉的想象中,有棉花糖做的身体,有大象的脑袋、猫的尾巴,甚至它的眼泪都是各色的糖果……

在莱莉的心中,现实和幻想是融为一体的,假想朋友冰棒就是“真实存在”。

《不可思议的妈妈》中,为了检测七宝会不会给陌生人开门,何洁让七宝一人在家,离开房子之前,她不停地嘱咐3岁的儿子七宝:“会有坏蛋进来,不可以给陌生人开门哦”。但是,七宝还是给“送礼物的姐姐”开了门,结果小姐姐拿走了他的很多东西。何洁回到房间,问七宝:“你没有让她进房间吗?”七宝摇头否认说:“没有。”面对儿子的“谎言”,何洁没有当面揭穿。而是抱住儿子,在他耳边轻声地说:“说实话,妈妈不会骂你的。何洁的方式很温和,孩子也最终承认了。这种就是逃避性说谎。

有科学家做了这样的一组实验:老师把孩子带到一个实验室,桌上有一个关上的盒子。老师:“如果能猜出盒子里是什么东西,你就能获得这个礼物,但是不能偷看哦”。不久,老师接到一通电话出去了。

孩子一开始还能保持好奇,后来终于禁不住诱惑,偷偷的开箱子看了一眼。不久老师回来了,老师问:“你看了盒子了吗?”孩子说:“没有”。

几十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先后参与了实验,除了2岁以下的孩子真的不会偷看,其他年龄的孩子全部都偷看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说谎对于孩子是一种本能行为,很多时候是带有目的性的。比如为了得到某种奖赏或逃避某种惩罚。

有的放矢,改善孩子的说谎行为

如果孩子跟你说她刷牙了,她洗脸了,她已经吃过药了。而实际上并没有,你大可淡然处之,不需要跟孩子讲太多的道理。

此阶段对于孩子的“说谎“行为不在于纠正,而在于平时的预防。可以多跟孩子聊天,告诉他什么是善意的谎言,什么是不提倡的说谎行为。

给孩子讲故事是一个好办法。

有一个很有趣的实验研究:给三组孩子听三个不同的跟说谎有关的童话故事,其中有《木偶奇遇记》、《放羊的孩子》和《华盛顿砍倒樱桃树》,结果发现,听《华盛顿砍倒樱桃树》的孩子之后更不会说慌。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三个故事中只有华盛顿的故事特别强调了不说谎带来的好处,这是一种正面强化的力量,更能影响小朋友。

所以多给孩子讲讲诚信故事,一旦孩子有正面的诚实的表现,就要及时给予表扬。

四岁以后的孩子能够揣测出别人的想法,此阶段的说谎属于有意识的说谎。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揣摩孩子的意图,而是引导孩子把客观事实讲出来,然后跟她一起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心爱的杯子摔碎了,你看到很生气,对孩子大声斥责:“是不是你干的?”

孩子只会想着隐瞒,或者推卸到小猫小狗身上。

最好的方式是平复心情,语气不带指责,将事实如实描述。

这里可以参考《怎么说,孩子才会听》一书,在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一章节中,作者提到了一种方法叫: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你可以这样说:天啊,我心爱的杯子摔碎了。

“没关系。下次妈妈叫你怎么拿好杯子。那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

“那我们一起来清扫一下。”

在问题面前,描述,然后跟孩子一起讨论解决方案,一起解决问题,让孩子感觉你不是逼他认错,而是一起处理问题,这样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要减少孩子有意识的说谎行为,除了预防和一起解决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成人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不说谎的环境,自己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当然了,“善意性谎言”例外。2014年美国的研究显示:大人经常欺骗小孩子或者承诺给孩子的没做到,孩子都更有可能对他们说谎。

如果孩子还处在说谎的初级阶段,那么你关注的重点,不该是纠正他的行为,而是多用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预防他说谎。

如果你家孩子经常性说话,那么你的关注重点应该是让孩子知道,我不是来让你认错的,而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在孩子说谎一事上,你是怎么看待的呢?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予你一些帮助。

我是颖妈,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育儿达人,多平台育儿原创作者。持续更文,定期不定期分享各类实用的干货知识。欢迎关注,转发。

当绝大部分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说谎时,一般都惊慌又愤怒。愤怒的是孩子欺骗了自己,惊慌的是觉得孩子撒谎就是不学好的表现。

放轻松,这并不是一件罪大恶极的事情。

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要美化孩子撒谎这件事,而是想让家长们科学地认识为什么孩子会撒谎,并且能更加理性地处理。

聪明的家长请利用好文章最后写的3个方法!

只要有家长科学地引导,就算孩子撒谎了,最后也会变成一件利于孩子成长的好事。

一、孩子撒谎是一种自然倾向,比你想得更常见

国际知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Kang Lee李康教授的研究证明:

大多数孩子在2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会了撒谎,这一时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期,也是其心智和自我控制力发展的敏感时期。

而当孩子成长到3岁时,撒谎率达到50%,4岁时达到80%。而大于4岁以后,绝大部分孩子都学会了撒谎。

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撒谎的倾向是一种自然倾向,它是如此自发、如此普遍,我们可以将它当做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因此,当孩子开始撒谎,父母不必过分惊慌,更不要给孩子扣上“小骗子”、“谎话精”之类的帽子。

二、科学证明:越早撒谎的孩子越聪明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实验心理系甚至发现:越早撒谎的孩子越聪明!

当孩子撒谎时,TA为了让谎言没有漏洞,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通过各种语言、神情的缜密配合来撒这个谎。

所以说,撒谎其实是孩子心智发展的一个见证,代表着孩子认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而且根据李康教授的研究表明:

撒谎往往需要读心能力和控制能力,撒谎的孩子跟不撒谎的同龄人相比,有更加优越的认知表现。

所以,如果你家娃很早就会撒很有说服力的谎了,说明他/她的小脑瓜子可是很聪明的!

三、为什么孩子要撒谎?

1. 实现某种愿望的“需求式”撒谎

从两岁开始,是孩子想象力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脑子里常常会想象出很多事情,以此来满足现实中自己的愿望。

当他们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会把自己想象出来的事情描述得绘声绘色,在成人听来就是撒谎。这时需要家长能准确区分孩子善意的想象和谎言,要充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举例:家里不允许养宠物,可是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就会想象自己有宠物,并且和小伙伴炫耀:“我们家有两只狗狗,一只猫咪,都只听我的话!”

2. 逃避责任的“被动式”撒谎

比如当孩子做错事,怕被父母打骂责罚的时候,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他们会选择说谎来隐瞒真相,借此逃避责任和惩罚

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能火冒三丈不顾后果的打骂。应当循循善诱的引导孩子,讲出事情的真相。

因为家长只有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惩罚他们,才能让孩子安心的讲出事实,承认错误,也减少了他们再犯的可能性。

3. 渴望被关注的“虚荣式”撒谎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肯定。他们会试图通过夸张的言语和奇怪的举动,获取父母的注意力和关心。

如果得到了赞许,就会愈加高兴,从而认为这种说话表达方式能吸引别人的关注。

有时也会为了获得其他小朋友的关注和羡慕,而夸夸其谈,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四、当发现孩子撒谎时,聪明的家长怎么办?

1.理解孩子,以关爱代替惩罚

《儿童行为心理学》一书中认为:“学龄前会撒谎的孩子,是因为没有明确的道德、是非观,在孩子的世界里认为自己舒服、高兴就是‘对’的。”

所以当遇到孩子说谎时,请记得,先深呼一口气,头脑冷静、分散怒意,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撒谎”的标签,要理智地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家长如果以恐吓的方式训斥孩子,那就大错特错了。总是用否定、批评、指责的方式跟孩子对话,孩子即便真犯错了也不敢与我们沟通,有可能会造成更差的结果。

可以对孩子说:“做错事没关系,每个人都有改正的机会,不管怎样,爸爸妈妈依旧是爱你的。”用安慰代替说教打骂,让孩子放心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2. 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

如果一个家长常常说谎或者打破承诺,那他的孩子也很难有良好的品格。

生活上,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撒谎,尤其是不对孩子撒谎。承诺孩子的事情,要做到言而有信,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有时,“善意的谎言”也要小心地对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使用哦。

3. 教育孩子诚实的重要性

当孩子犯错说谎,如果能首先主动承认错误,一定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告诉他们怎样避免下次犯错误,强调诚实的重要性,鼓励孩子诚实的行为。

并要明确指出撒谎并不是满足需要的恰当方式,如果有任何愿望,可以如实的告诉爸妈,如果合理,自然会满足你的需求。

演员孙俪就曾在微博上分享过这样一件小事:

她原本规定儿子周一到周五不能玩游戏,但是儿子没忍住偷偷玩了。可是儿子在偷玩游戏后,不仅没有撒谎,还勇敢向妈妈坦白。

得知真相的孙俪奖励了儿子的勇气和诚实,儿子不但没被惩罚,反而被奖励可以再玩20分钟。不难看出,父母对待孩子行为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未来行为的走向。

父母的无条件接纳,会让孩子不畏惧犯错,而更有勇气去直面错误、纠正错误。

想看更多干货文章,可以关注蜜蜂作业公众号。

  • 其实,孩子说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先天就具有欺骗和说谎的能力,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甚至包括刚出生的婴儿,也都拥有一些天生的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这个时候,哪怕他们还不会说话,也能用他们的表情进行小小的欺骗。所以当孩子掌握语言后,说谎显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既然普遍存在,既然正常,那是不是就不需要干预了呢?

    虽然孩子说谎是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父母也要因势利导,在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前提下,鼓励孩子说实话,这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撒谎是孩子必经的一段成长敏感期,就像孩子在口腔敏感期啃手。我们不能说他不卫生,在手的敏感期乱丢东西,我们不能说他搞破坏,撒谎敏感期只是孩子自我认知、自我实践的一个阶段。

    撒谎敏感期的到来,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三岁的孩子开始广泛地跟人互动,孩子对此特别感兴趣,并开始试着告诉别人一些并不存在的事情来试验别人是否知道这件事情没有真的发生,这就是我们成人定义的撒谎行为。

  • 孩子厌学,一定是有原因的。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家长解决孩子厌学问题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厌学呢?孩子不想上学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点。

    1.与孩子沟通:孩子不想上学,家长听了肯定特别生气,但家长首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降低自己的焦虑,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找出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看孩子有什么诉求和苦衷。

    2.共情孩子:上学是孩子的本职,不想上学说明孩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家长要换个视角,站在孩子立场想问题,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与孩子共同面对压力与困难。

    3.给缓冲期:孩子情绪激动时,先想办法帮孩子请假,让孩子能休息一下,给孩子一个冷静的时间,待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再跟孩子好好谈谈,共同找解决的办法。

    4.根据原因找解决方法:与学校、老师、同学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帮孩子顺利回到学校上学。如果是心理问题,需要向专业的人员求助。

    5.休息一段时间:向学校请假一段时间,让孩子在家里好好休息调整身心。

  • 孩子说谎多是因为迫于压力,惧怕惩罚。或者是家长比较严厉,对孩子的每个小错误都不放过,动不动就指责批评。不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不体恤孩子的一些想法。

    父母要给孩子说真话的空间,要有勇气接纳孩子的不足和缺点,而不是那些只让自己高兴的话和事儿。

    当孩子说真话时,通常会受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打骂,而说谎却能逃避惩罚和批评,为了保护自己,孩子会如何选择?

    孩子说谎,通常是父母没有给孩子说真话的空间。要避免孩子说谎,父母要有勇气接纳孩子的不足和缺点,视孩子的失败、犯错为成长的台阶,将错误看成是学习的机会,而不是问题和障碍。

    所以,当孩子出现说谎行为时,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是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同时关注孩子说谎的动机、原因,和孩子一起讨论撒谎行为及后果才是重要的,而不是惩罚。

    如何应对孩子说谎的行为

  • 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同时开导他。有时候做错事想要逃避责罚,父母过于严厉等,都容易导致孩子说谎。建议家长和孩子多一些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就不容易说谎了。家长平时不可以说谎,以免孩子会受到影响,更加不可以教孩子说谎,平时要告诉孩子说谎是不正确的。

    青春期的孩子说谎家长应该怎么做

    首先,家长应从自身做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家长也一定是一个这方面的典范。

    其次,做一个有民主教育观念的父母,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彼此尊重,平等相待,信任孩子,理解孩子,孩子对父母也就多体谅,当他们受委屈时、失意时、受挫折时,正是需要父母理解的时候,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心理学家说过,学习就是试误的过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成长,孩子伴随着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成长。这样,我们家长也在解决问题中成长。树立了这样的观念,家庭气氛充满了和谐和宽容,孩子还有必要为自己的行为撒谎吗?

    第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需要表扬和鼓励,获得表扬和鼓励是人的正当心理需求,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是孩子前进、奋斗的动力,也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包含着期待的鼓励,孩子感受到的是成人对他的肯定,读出的是他人对自己的积极的评价。

    不要给孩子设圈套,让孩子说更多的谎话。很多孩子的谎言都是非常的拙劣,没有技巧的,因此家长非常容易知道孩子是否在撒谎。因此家长发现问题之后,就故意设下圈套,如果这个时候孩子进行撒谎,家长就会揭穿孩子的谎言,变本加厉的对孩子进行处罚。如果说家长这样做,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恐惧,愤怒,羞耻的感觉。而他想到的,可能仅仅是如何提高自己说谎的技巧。

  • 孩子逃课对于家长来说是件很苦恼的事情,很多家长发现之后可能一顿爆炒板栗,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孩子可能继续我行我素,也可能暂时收敛,那么孩子逃课家长如何教育?

    1、找出孩子逃课的原因,其实很多的办法都是外界的因素。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从孩子的思想上改变他们。作为家长所能做的是在学习生活上尽量帮助他们,而杜绝逃课的现象主要还是看孩子自己。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孩子的逃课行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而我们不能完全采取堵的方法,要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认真分析这种十分普遍和正常的现象,但是纵容也是不行的。家长要采取疏导的方法,多和孩子亲近,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把逃课心理扼杀在摇篮之中,让学习和向上的念头占领他们的精神领域。

    2、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打骂教育,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找到孩子沟通,问清楚原因,然后再向学校老师了解原因,根据情况处理。有些孩子是因为和学校老师或者学校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才导致的逃学,这种情况,需要很学校老师沟通,帮助孩子跟老师和同学化解矛盾,重新回归。有一些是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像这种情况,需要跟孩子沟通,给孩子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你对孩子的期望,跟不上学校的课程,就需要找老师给孩子辅导总之来说,跟孩子相处,一定得先尊重孩子,问清楚原因,对症下药。

    3、和孩子平等交流。这是一个平等交流的过程,你的社会经验固然比孩子丰富,但他的想法也许也能给你新的视角。最后的决定权还是留给他自己,无论他做何决定,你还是依然爱他、支持着他。有了这样的支持和爱的氛围,孩子往往会更愿意继续学习。

    4、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不要担心,不要着急。孩子自己不想学习。那么自然会觉得自己真的不想去。这时候家长太着急了,起不了多大作用。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因为孩子不想上学,所以请暂时尊重他人的意见,让他自己思考和思考。如果父母不担心,不着急,孩子心里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父母不关心读书?”的想法。

  • 孩子注意力缺陷家长应该怎么做?父母不要打断孩子的注意力,耐心对待孩子,注意力形成是孩子成长中很重要的事情,也包括了孩子主动思考的过程。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对话,给孩子空间,用富有耐心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将阅读培养成一种习惯,培养孩子的耐心,倾听孩子,用委婉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孩子注意力缺陷家长应该怎么做:

    建议1:父母要冷静下来,不要看眼前的利益(成绩),耐心的引导孩子,专注于读十分钟书或写一科作业,然后再休息再写,每一次专注的时间从10分钟时长开始,在慢慢形成习惯。

    建议2:找一些专业的家庭教育机构,去做这方面的培训。

    如果是学龄前到小学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那你要高兴有培养的机会。

    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集中专注,一切的根源在于陪伴。陪孩子阅读,陪孩子写作业,陪孩子玩游戏。

  • 孩童时期,是一个孩子们茁壮成长的时期,常常也是非常脆弱的时期。正值青春期的他们,更是如此,那么我们与这个时期的他们沟通的时候,一定也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才可以。

    如果家长不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那么很有可能会和孩子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隔阂,甚至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会导致教育不出来好孩子。尤其是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就更需要我们每个家长、每个老师重点注意。一旦发现哪怕一丝一毫的问题,如果不好好与之沟通解决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使孩子由小问题变大问题,最后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就是想拉也拉不回来了。

    1、用平等的方式沟通交流

    为什么跟叛逆的孩子沟通特别难?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方式不对。如果父母们仔细审视自己不难发现,大多数人跟孩子沟通时态度就存在问题,基本上所有父母都会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貌似我是父母我说的全部都对,这种态度和方式首先让孩子就非常反感,自然你们的沟通就会很难,所以想要顺利沟通,家长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用平等的方式来跟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的各种意见和想法别一一否定,而是要多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这样可以彻底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

    2、沟通当中多肯定、多鼓励

    孩子的逆反心理比较重,多与长期对家长不满的心理积累有关,特别是一些内向的孩子,本身就不善于表达,对父母的不满无处发泄,长时间的积累在心中,自然就会形成对抗心理。此外,还有一些喜欢暴力教育的家长,经常对孩子进行高压管理,这让很多孩子敢怒不敢言,久而久之也会形成反抗的心理,这些都是叛逆心态的来源。针对这种情况,想要消除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长首先要纠正错误的教育方式,减少孩子对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沟通当中多肯定多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认可,这样他们的叛逆情绪就会逐渐缓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承认错误不说谎的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